全院性质量监控指标一览表
- 格式:doc
- 大小:143.50 KB
- 文档页数:9
全院性质控指标范文全院性质控指标是指医院在日常运作中,为确保诊疗质量和服务水平,制定的一系列监控和评估指标。
这些指标旨在对医疗行为、工作流程和绩效进行科学的监测和评价,以提高医疗质量,保证患者的安全与满意度。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全院性质控指标:1.门诊诊疗指标:(1)门诊人次:评估医院门诊活跃度和服务范围。
(2)门诊患者满意度:通过问卷调查或满意度评分,了解患者对门诊服务的满意程度。
(3)门诊等待时间:统计患者在门诊候诊的平均时间,以评估门诊运转效率和患者体验。
2.住院质量控制指标:(1)手术并发症率:统计住院患者在手术中出现的并发症的发生率,以评估手术技术和术后管理质量。
(2)病死率:计算住院患者的死亡率,以评估医院的综合医疗水平。
(3)住院患者平均住院天数:通过统计住院患者的平均住院天数,评估医院的住院效率。
3.药品管理指标:(1)药品费用占比:计算药品费用在总医药费中所占的比例,以评估医院的药物成本控制能力。
(2)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率:统计药品使用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的报告率,以评估医院的药物安全管理水平。
4.检验检查指标:(1)检验、影像检查、病理学报告的准确率:统计检验、影像和病理学报告的准确率,评估医院的诊断准确度。
(2)检验、检查的合格率:统计检验、检查结果符合质量控制标准的比例,以评估医院的质量控制水平。
5.人员素质和培训指标:(1)医护人员持续教育培训覆盖率:统计医护人员参加各类培训的覆盖率,评估人员培训的全面性和及时性。
(2)医护人员专业技术职称比例:统计医护人员不同职称的比例,以评估医院的人员素质和专业能力。
除了以上提到的指标,每个医院还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制定其他的性质控指标,例如疼痛评估与控制率、患者信息保护水平等。
这些指标的科学监测和评估能够帮助医院发现问题,改进工作流程,提高医疗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二级综合医院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控制指标一、评审细则中所涉及指标1.医院病床与工作人员比1:1.3-1.4;卫技人员比例0.88、床护比0.4;护士占卫技人员总人数50%以上;手术室护士与手术台之比≥3:1;卫技人员占全院总人数80%以上。
2.平均住院日≤10天。
3.保持适宜的床位使用率≤93%。
4.全院工程技术人员占卫生技术人员总数的比例不低于0.5%。
5.应急预案与流程员工知晓率达到95%。
6.继续医学教育学分完成率>90%。
7.急诊科固定的急诊医师不少于在岗医师的50%,医师梯队结构合理;急诊科固定的急诊护士不少于在岗护士的60%;急诊科护士长由具备主管护师及以上任职资格和5年以上急诊临床护理工作经验的护士担任。
8.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专业、药学、医学影像、临床检验、输血部门、医疗器械部门及保障等部门能提供“24小时×7天”连贯不间断的急诊服务。
9.有对急诊留观时间原则上不超过72小时的要求。
10.急诊人员设备操作与技能考核合格率大于70%(85%、95%);急救设备完好率100%。
11.医嘱、处方合格率≥95%。
12.术前准备制度落实执行率≥95%;手术标记执行率≥95%;手术核查手术风险评估执行率≥95%。
13.手卫生依从性≥60%(70%、95%);手术科室、重点部门洗手方法正确率100%,职能部门洗手方法正确率≥90%(95%)。
14.特殊药品存放区域、标识和储存方法相关规定,符合率≥95%;对包装相似、听似、看似药品、一品多规或多剂型药物的存放有明晰的“警示标识”,符合率≥90%;在病区储存高浓度电解质、易混淆(听似、看似)、一品多规或多剂型药品,必须做到专柜加锁,有高危药品的标识,做到全院统一“警示标识”,符合率≥95%。
15.所有处方或用药医嘱在转抄和执行时有严格的核对程序,并有转抄和执行者签字;正确执行核对程序≥90%(95%)。
16.高危患者入院时跌倒、坠床的风险评估率≥90%(95%);患者跌倒、坠床等意外事件报告、处置流程知晓率≥90%;有可能发生“跌倒、坠床等”意外事件的高风险患者入院时评估率≥80%(95%);高危患者入院时压疮的风险评估率≥95%。
二级综合医院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控制指标一、评审细则中所涉及指标1.医院病床与工作人员比1:;卫技人员比例、床护比;护士占卫技人员总人数50%以上;手术室护士与手术台之比≥3:1;卫技人员占全院总人数80%以上。
2.平均住院日≤10天。
3.保持适宜的床位使用率≤93%。
4.全院工程技术人员占卫生技术人员总数的比例不低于%。
5.应急预案与流程员工知晓率达到95%。
6.继续医学教育学分完成率>90%。
7.急诊科固定的急诊医师不少于在岗医师的50%,医师梯队结构合理;急诊科固定的急诊护士不少于在岗护士的60%;急诊科护士长由具备主管护师及以上任职资格和5年以上急诊临床护理工作经验的护士担任。
8.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专业、药学、医学影像、临床检验、输血部门、医疗器械部门及保障等部门能提供“24小时×7天”连贯不间断的急诊服务。
9.有对急诊留观时间原则上不超过72小时的要求。
10.急诊人员设备操作与技能考核合格率大于70%(85%、95%);急救设备完好率100%。
11.医嘱、处方合格率≥95%。
12.术前准备制度落实执行率≥95%;手术标记执行率≥95%;手术核查手术风险评估执行率≥95%。
13.手卫生依从性≥60%(70%、95%);手术科室、重点部门洗手方法正确率100%,职能部门洗手方法正确率≥90%(95%)。
14.特殊药品存放区域、标识和储存方法相关规定,符合率≥95%;对包装相似、听似、看似药品、一品多规或多剂型药物的存放有明晰的“警示标识”,符合率≥90%;在病区储存高浓度电解质、易混淆(听似、看似)、一品多规或多剂型药品,必须做到专柜加锁,有高危药品的标识,做到全院统一“警示标识”,符合率≥95%。
15.所有处方或用药医嘱在转抄和执行时有严格的核对程序,并有转抄和执行者签字;正确执行核对程序≥90%(95%)。
16.高危患者入院时跌倒、坠床的风险评估率≥90%(95%);患者跌倒、坠床等意外事件报告、处置流程知晓率≥90%;有可能发生“跌倒、坠床等”意外事件的高风险患者入院时评估率≥80%(95%);高危患者入院时压疮的风险评估率≥95%。
1 医疗核心制度落实率2 院内急会诊到位时间3 急诊留观时间4 门诊与出院诊断符合率5 三基三严技术操作考核合格率6 平均住院日7 三、四级手术率8 住院患者危重比9 择期手术患者术前平均住院日10 临床路径管理病种死亡率11 非计划重返手术室发生率12 常见并发症发生率13 临床路径管理病种单病种总费用增幅14 临床路径管理病种治愈及好转率15 住院单病种管理16 大额医疗费用患者病情分析率17 住院超 30 天患者病情分析率18 入出院诊断符合率19 手术先后诊断符合率20 临床主要诊断、病理诊断符合率21 CT 检查阳性率22 MRI 检查阳性率23 大型 X 光机检查阳性率24 住院危重患者抢救成功率100%≤10 分钟≤48 小时≥90%100%≤15 天≥20%≥20%≤3 天同比下降或者合理同比下降或者合理同比下降或者合理同比下降或者合理同比下降或者合理每科室 2 种以上100%100%≥95%≥95%≥60%≥70%≥70%≥70%≥80%现场查看,每月抽查现场查看,每月抽查现场查看,每月抽查医务处,每月统计医务处,每季度统计医务处,每月统计医务处,每月统计医务处,每月统计医务处,每月统计医务处,每季度统计医务处,每季度统计医务处,每季度统计医务处,每季度统计医务处,每季度统计医务处,每季度统计医务处,每月统计医务处,每月统计医务处,每月统计医务处,每月统计医务处,每月统计医务处,每月统计医务处,每月统计医务处,每月统计医务处,每月统计医务处医务处医务处医务处医务处医务处医务处医务处医务处医务处医务处医务处医务处医务处医务处医务处医务处医务处医务处医务处医务处医务处医务处医务处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252627282930313233343536373839404142434445464748 治愈好转率麻醉死亡率麻醉术前、术后访视率术中冰冻病理自送检到出具结果时间临床化学室间质评全年平均及格血液学室间质评全年平均及格免疫室间质评全年平均成绩在全国平均细菌室间质评全年鉴定正确率药品收入占医疗总收入比例(住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不超过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不超过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力争控制在I 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比例不超过住院患者外科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时间控制在I 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时间不超过接受抗菌药物治疗住院患者微生物检验样本送检率不低于临床应用裸支架比例不得低于临床应用冠状动脉支架总数的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需置入支架数超过 3个开展成份输血比例输血适应证合格率营养食堂患者就餐率患者各类知情允许书签署率手术安全核查率术前讨论、死亡病例讨论、疑难病例讨论率达到≥90%≤0.02%100%≤30 分钟VIS≤120改良偏离指数DI≤2水平以上≥80%≤45%60%20%40DDD 以下30%医务处,每月统计医务处,每月统计医务处,每月统计医务处,每月统计医务处,每年统计医务处,每年统计医务处,每年统计医务处,每年统计医务处,每月统计药剂科,每月统计药剂科,每月统计药剂科,每月统计药剂科,每月统计术前 30 分钟药剂科,每月至 2 小时24 小时30%20%须经医院心脏外科会诊医师允许≥85%≥90%≥70%100%100%100%统计药剂科,每月统计药剂科,每月统计医务处,每月统计医务处,每月统计输血科,每月统计输血科,每月统计总务处,每月统计现场查看,每月抽查现场查看,每月抽查医务处、护理部每月统计医务处医务处医务处医务处医务处医务处医务处医务处医务处药剂科药剂科药剂科药剂科药剂科药剂科药剂科医务处医务处输血科输血科总务处医务处、护理部医务处、护理部医务处、护理部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医院后勤服务与安全生产管理委员会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49 符合进入临床路径标准的患者入组率50 符合进入临床路径标准的患者入组后完成率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医务处、护理部每月统计医务处、护理部每月统计医务处、护理部医务处、护理部≥50%≥70%51 临床路径管理病种平均住院日较前52 药品和医疗器械临床试验、手术、麻醉、特殊检查、特殊治疗履行患者告知率53 甲级病案率54 危重患者访视率55 住院患者随访率56 不良事件报告率57 各种检查申请单合格率58 清洁手术切口甲级愈合率59 清洁手术切口感染率60 医院感染现患率(年度)61 护理核心制度落实率62 各类患者知情允许书签署率63 急救物品完好率64 病床使用率65 基础护理合格率66 分级护理合格率67 危重患者护理合格率68 护理技术操作合格率69 患者身份识别正确率70 患者病情评估率71 用药正确率72 输血操作合格率73 医疗器械消毒灭菌合格率74 医疗垃圾、被服、待消毒器械转运75 门诊处方书写合格率76 门诊病历书写合格率缩短或者持平100%≥90%100%≥80%≥95%≥90%≥97%≤1.5%≤10%100%100%100%85—93%≥90%≥90%≥95%≥95%100%100%100%100%100%符合医院要求≥95%≥90%医务处、护理部每月统计医务处、护理部每月统计质控办、每月统计现场查看,每月抽查医务处、护理部每月统计每月统计现场查看,每月抽查医务处,每月统计院感科,每月统计院感科,年度统计现场查看,每月抽查现场查看,每月抽查护理部,每月统计护理部,每月统计现场查看,每月抽查护理部,每月统计现场查看,每月抽查护理部,每月统计护理部,每月统计护理部,每月统计护理部,每月统计护理部,每月统计院感科,年度统计现场查看,每月抽查现场查看,每月抽查现场查看,每医务处、护理部医务处、护理部质控办医务处、护理部医务处、护理部医务处、护理部、门诊部、院感科医务处、门诊部医务处、院感科医务处、院感科医务处、院感科护理部医务处护理部护理部护理部护理部护理部护理部护理部护理部护理部护理部院感科护理部、院感科门诊部门诊部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病案管理委员会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医疗质量与安全月抽查管理委员会77 法定传染病报告率78 门诊三次确诊率79 严格执行首诊医师负责制不无故推委患者80 刷卡取药窗口平均等候时间81 门诊患者满意度82 办卡结算中心等候时间83 超声自检查开始到出具结果时间84 大型设备检查项目自开具检查报告申请单到出具检查结果时间85 血、尿、便常规检查、心电图、影像常规检查项目自检查开始到出具结果时间86 生化、凝血、免疫等检查项目自检查开始到出具结果时间87 细菌学等检验项目自检查开始到出具结果时间88 医院感染发生率89 手术部位感染率90 医院感染现患调查实查率91 医护人员及患者对行政后勤和药检放科室服务满意度92 出院患者满意度93 营养食堂患者就餐满意率94 职工就餐满意率95 大型医疗设备安检率96 大型总务设备合格率97 消防器材配置合理,维修养护及时,完好率98 卫生达标100%≥90%100%≤10 分钟≥90%≤5 分钟≤30 分钟≤48 小时≤30 分钟≤6 小时≤4 天≤10%同比下降或者合理≥96%≥90%≥90%≥70%≥70%100%100%100%95 分门诊部,每月统计门诊部,每月统计现场查看,每月抽查现场查看,每月抽查门诊部,每月统计现场查看,每月抽查现场查看,每月抽查现场查看,每月抽查现场查看,每月抽查现场查看,每月抽查现场查看,每月抽查院感科,每月统计院感科,每月统计院感科,年度统计每季度统计每月统计每季度统计每季度统计设备处,每月统计总务处,每月统计保卫处,每月统计现场查看,每月抽查门诊部门诊部门诊部门诊部门诊部,监察室门诊部门诊部门诊部门诊部门诊部门诊部院感科院感科院感科监察室监察室总务处总务处设备处总务处保卫处总务处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医院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医院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医院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医院后勤服务与安全生产管理委员会医院后勤服务与安全生产管理委员会医疗设备及医用耗材管理委员会医院后勤服务与安全生产管理委员会医院后勤服务与安全生产管理委员会医院后勤服务与安全生产管理委员会。
医院医疗质量与安全控制指标Revised at 16:25 am on June 10, 2019医院医疗质量与安全控制指标一、所有科室:安全指标一医嘱合格率≥95%;处方合格率99%;二危急值报告、登记、处置率:100%;三每年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或隐患报告例数:每百张开放床位年报告≥15件;辅助科室≥2件;四不良事件上报率:100%;五传染病漏报率0;六患者满意度≥95%;二、缺陷登记处理规范,每季度投诉发生次数不得超过3次,投诉及纠纷处理及时率100%;三、临床科室一门诊病历合格率≥95%二甲级病案率>90%;无丙级病案;三平均住院日1.医院:住院患者平均住院日≤日;2.各临床科室:出院患者平均住院日控制指标见附表一;四住院时间超30日患者例数;五出入院诊断符合率≥95%;六治愈好转率≥95%;七床位使用率≤93%;八在岗人员参加“三基”培训覆盖率100%;九手术知情同意书签署规范,内容完整,合格率100%;十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不超过20%;十一急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不超过40%;十二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各临床科室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控制指标另行下发十三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控制指标另行下发十四接受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治疗的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前微生物送检率≥50%;接受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治疗的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前微生物送检率≥80%;十五I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比例不超过30%:十六药品收入占业务收入比例≤42%;十七病案首页主要诊断正确率达100%;十八出院病历3天回归率≥90%;十九“住院病历首页”各项信息的正确率≥95%;二十抢救成功率≥80%;二十一输血治疗知情同意书签署率100%;二十二输血合格率≥95%;四、临床路径与单病种质量管理:一医院开展7个病种临床路径管理;二临床路径病例入组率≧50%;三临床路径入组率较前升高;入组完成率≥70%;五、麻醉质量与安全指标:一麻醉工作量:各种麻醉例数;心肺复苏例数、麻醉复苏室例数等;二严重麻醉并发症:麻醉意外死亡、误咽、误吸引发梗阻、出麻醉复苏室全身麻醉患者Steward评分大于4分的例数等;三各类术后患者自控镇痛例数PCA;六、ICU质量与安全指标: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相关指标、非预期的24/48小时重返重症医学科率、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发生率、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行性感染率、导尿管相关的泌尿系感染率、重症患者预期死亡率与实际死亡率、重症患者压疮发生率、各类导管管路滑脱与再插率、人工气道脱出例数等;七、急诊科质量与安全指标:1.急救设备完好率100%;2.急诊留观时间≤72小时;3.统计数据:1接受急诊诊疗总例数与死亡的例数;2进入急诊抢救室总人数与死亡例数;3急诊分诊与急诊就诊患者例数之比;4严重外伤颅、胸、腹腔内大出血,其它威胁生命需紧急手术手术在30分钟内到达手术室的比率;5实施患者病情严重程度评估分级之各级的例数;6急诊患者中收入住院例数与比例;7急诊住院占全院住院比例;八、药剂科质量与安全指标:一处方合格率99%;二定期对药库、药房药品质量进行抽检,合格率达%;三抗菌药物品种原则上不超过35种;四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不超过60%;五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不超过20%;六急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不超过40%;七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力争控制在每百人天40DDDs以下;八抗菌药物占西药出库总金额比重:逐渐降低;九、检验科质量与安全指标:一临检常规项目≤30分钟出报告;生化、免疫常规项目≤1个工作日出报告;微生物常规项目≤4个工作日;二急诊检验报告时间:临检项目≤30分钟出报告,生化、免疫项目≤2小时出报告;三特殊项目的检测,原则上不应超过2周时间;四检验报告合格率≥95%;五标本合格率≥95%;六仪器设备规范操作合格率≥95%;七POCT项目比对≥95%;十、输血科质量与安全指标:一血液的出入库记录完整率为100%;二供、受血者血型复查率为100%;三血液有效期内使用率为100%;四临床输血记录合格率和保存完整率为100%;五输血治疗知情同意书签署率100%;六输血治疗合格率≥95%;十一、病理科质量与安全指标:一病理常规诊断报告准确率≥95%;二病理诊断报告在5个工作日内发出≥85%;三细胞病理诊断报告在2个工作日内发出,抽查达到规定要求≥90%;四常规制片应在取材后1~2个工作日内完成;五常规切片的优良率应≥90%;六术中快速病理:单件标本的冰冻切片制片应在15分钟内完成;病理诊断报告在30分钟内完成;术中快速病理诊断准确率应≥90%;十二、影像科质量与安全指标:一大型X线设备检查阳性率≥50%,二CT检查阳性率≥60%;三彩超:阳性率≥55%;四设备运行完好率≥95%;五医学影像诊断与手术后符合率统计与分析,符合率≥90%;十三、血液净化科质量与安全指标:1血液透析机台数/专职医师/专职护士;2年度血液透析简称“血透”总例数;3年度血透治疗总例次普通血透、高通量血液透析、血液透析滤过、血液滤过、单纯超滤例次;4年度维持血透患者透析1年内死亡率;5年度血透中严重可能严重危及患者生命并发症发生例次;6年度可复用透析器复用率与平均复用次数;7年度血透患者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或E抗原转阳病例数;8年度血透患者丙肝病毒抗体转阳病例数;9年度维持性血透患者的死亡例数、血透转腹透例数、血透转肾移植例数;10年度血管通路类别:动静脉内瘘、中心静脉血透导管、动静脉直接穿刺、其他血管通路例次;11年度血压控制透析间期血压90/60~150/90mmHg例数;12年度平均每名患者透析时间例数;13年度患者主观舒适度评价;14年度腹膜透析例次;十四、中医质量与安全指标:一中医临床科室病床使用率≥85%,二病房中医治疗率≥70%,三甲级病案率≥90%;十五、康复科质量与安全指标:一康复治疗有效率≥90%;二年技术差错率≤1%;三病历和诊疗记录书写合格率≥90%;四住院患者康复功能评定率>98%;五设备完好率>90%;六平均住院日≤30天;十六、护理质量与安全指标:一、基础护理合格率≥95%;二、分级护理合格率≥90%;三、急救物品完好率100%;四、护理文书书写合格率≥95%;五、护理核心制度知晓率100%;六、病人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95%;七、护理技术操作合格率100%;八、“三基”考核合格率100%;九、护理差错发生率“0”;十、压疮发生率“0”;十一、健康宣教覆盖率100%;十二、优质护理服务覆盖率≥50%;十三、病区管理合格率100%;十七、院感质量与安全指标:一、医院感染监控率为100%二、医院感染现患率≤10%,实查率≥96%,医院感染率≤8%三、医院感染漏报率≤20%四、清洁手术切口感染率≤%;五、无医院感染流行和暴发,暴发报告流程与处置预案知晓率100%;六、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60%;七、Ⅰ类切口抗菌药物使用率≤30%;八、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治疗前微生物检验标本送检率≥50%九、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治疗钱微生物检验标本送检率≥80;十、多重耐药知晓率与预防控制执行率100%;十一、医务人员手卫生知晓率100%;十二、洗手正确率≥90%十三、手卫生依从性≥70%十四、一人一针一管执行率100%十五、灭菌合格率100%十六、消毒灭菌效果按规定进行监测,合格率100%十七、在职医务人员培训≥6学时/年,新进人员岗前培训≥3学时;。
医院各科质量控制指标医院各科的质量控制指标旨在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安全性,保障患者的健康。
以下是医院各科常见的质量控制指标:1.外科科室:-手术感染率:手术切口感染是外科手术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对手术室的卫生及手术操作技术提出要求,如手术准备、术中抗生素使用等。
-术后并发症率:关注手术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出血、血栓、肺炎等,并采取相应措施预防和控制。
2.内科科室:-病死率:评估内科疾病的治疗效果,反映医疗质量,还需关注转诊率、再入院率,评估是否存在过早出院、治疗不到位等问题。
-门急诊与住院患者的平均住院日:观察患者住院天数的长短,评估患者的疾病转归情况、医疗服务的效率与质量。
3.儿科科室:-母婴手术成功率:评估对新生儿手术的治疗效果,包括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术后康复等。
-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转入与转出率:评估ICU病房的占用率及病人流动情况,确保ICU病房的科学管理及合理使用。
4.妇产科科室:-新生儿窒息率:评估新生儿窒息发生情况,要求医生和护士在产后及时进行新生儿抢救、护理。
-出生在院患儿死亡率:评估妇产科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益,关注死亡原因、死亡率及风险因素的分析。
5.康复科室:-患者康复率:评估对患者的康复治疗效果,包括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活动能力等。
-康复师的满意度:评估康复专业人员对工作的满意程度,反映康复科室的工作环境、管理水平等。
6.检验科室:-检验结果的准确性:评估检验科室的仪器设备质量、试剂品质和技术人员的操作技能。
-检验重复率:使用质控品对检验结果的重复性进行评估,检验结果的重复率越低,说明检验质量越好。
7.放射科室:-放射剂量控制:评估医学影像的放射剂量,确保患者接受安全和有效的影像学检查。
-影像诊断准确率:评估医生的影像学诊断能力,准确指导患者的治疗方案。
8.药剂科室:-药品错误发生率:评估药房工作的准确性和规范性,避免药品错误使用或配药错误的发生。
-药品合理使用率:评估医生开药的合理性,减少滥用和过度使用药物的风险。
全院质控指标二级综合医院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控制指标一、评审细则中所涉及指标1.医院病床与工作人员比1:1.3-1.4;卫技人员比例0.88、床护比0.4;护士占卫技人员总人数50%以上;手术室护士与手术台之比≥3:1;卫技人员占全院总人数80%以上。
2.平均住院日≤10天。
3.保持适宜的床位使用率≤93%。
4.全院工程技术人员占卫生技术人员总数的比例不低于0.5%。
5.应急预案与流程员工知晓率达到95%。
6.继续医学教育学分完成率>90%。
7.急诊科固定的急诊医师不少于在岗医师的50%,医师梯队结构合理;急诊科固定的急诊护士不少于在岗护士的60%;急诊科护士长由具备主管护师及以上任职资格和5年以上急诊临床护理工作经验的护士担任。
8.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专业、药学、医学影像、临床检验、输血部门、医疗器械部门及保障等部门能提供“24小时×7天”连贯不间断的急诊服务。
9.有对急诊留观时间原则上不超过72小时的要求。
10.急诊人员设备操作与技能考核合格率大于70%(85%、95%);急救设备完好率100%。
11.医嘱、处方合格率≥95%。
12.术前准备制度落实执行率≥95%;手术标记执行率≥95%;手术核查手术风险评估执行率≥95%。
13.手卫生依从性≥60%(70%、95%);手术科室、重点部门洗手方法正确率100%,职能部门洗手方法正确率≥90%(95%)。
14.特殊药品存放区域、标识和储存方法相关规定,符合率≥95%;对包装相似、听似、看似药品、一品多规或多剂型药物的存放有明晰的“警示标识”,符合率≥90%;在病区储存高浓度电解质、易混淆(听似、看似)、一品多规或多剂型药品,必须做到专柜加锁,有高危药品的标识,做到全院统一“警示标识”,符合率≥95%。
15.所有处方或用药医嘱在转抄和执行时有严格的核对程序,并有转抄和执行者签字;正确执行核对程序≥90%(95%)。
16.高危患者入院时跌倒、坠床的风险评估率≥90%(95%);患者跌倒、坠床等意外事件报告、处置流程知晓率≥90%;有可能发生“跌倒、坠床等”意外事件的高风险患者入院时评估率≥80%(95%);高危患者入院时压疮的风险评估率≥95%。
HQMS指标内容1. 住院死亡情况包括住院死亡总体情况、产妇住院死亡情况、新生儿住院死亡情况、手术患者住院死亡情况、重点病种住院死亡情况、恶性肿瘤术后住院死亡情况和重点手术麻醉分级患者术后住院死亡情况等7类44个参数。
(1)产妇死亡情况:分为阴道分娩和剖宫产分娩产妇的死亡人次和死亡率。
(2)新生儿死亡情况:分为新生儿患者总住院死亡率、新生儿手术患者住院死亡率、新生儿非手术患者住院死亡率、新生儿患者出生体重分级住院死亡率、出生体重≤750克的新生儿患者住院死亡率、出生体重751~1000克的新生儿患者住院死亡率、出生体重1001~1800克的新生儿患者住院死亡率、出生体重≥1801克的新生儿患者住院死亡率、新生儿医院感染患者住院死亡率。
(3)手术患者住院死亡情况:包括手术患者总住院死亡率、手术患者围术期住院死亡率、手术患者围术期住院死亡率、择期手术患者围术期住院死亡率、麻醉分级(ASA P1级~ASA P6级)围术期住院死亡率、手术并发症患者住院死亡率和重点手术住院死亡率。
重点手术主要指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脑血肿清除术、剖宫产手术、髋关节置换术、心脏瓣膜置换术等6类。
(4)重点病种住院死亡情况:重点病种包括创伤性颅脑损伤、急性心肌梗死、脑出血、消化道出血、脑梗死、败血症。
(5)恶性肿瘤手术患者住院死亡情况:指肾、肝、肺、胃、直肠、结肠等恶性肿瘤手术患者住院死亡率和重返手术室再次手术患者住院死亡率。
(6)重点手术麻醉分级(ASA分级)住院死亡情况:ASA指定分级包括从P1~P6六个级别,重点手术指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脑血肿清除术、剖宫产手术、髋关节置换术、心脏瓣膜置换术。
2.重返指再住院和再手术。
(1)再住院:住院患者出院31天内再住院率、住院患者出院当天再住院率、住院患者出院2~15天内再住院率、住院患者出院16~31天内再住院率、重点病种(不稳定型心绞痛、脑出血、急性心肌梗死、消化道出血、脑梗死、肺炎)患者出院31天内再住院率、重点手术患者(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子宫切除术、剖宫产手术、心脏瓣膜置换术、脑血肿清除术)出院31天内再住院率重返手术室再次手术发生率。
住院患者病种医疗质量与安全监测指标(一)住院 18 种重点疾病:总例数、死亡例数、 2 周与 1 月内再住院例数、平均住院日与平均住院费用。
1.急性心肌梗死2.心力衰竭3.脑出血和脑梗死4.创伤性颅脑损伤5.消化道出血(无并发症)6.累及身体多个部位损伤7.细菌性肺炎(成人、无并发症)8.慢性阻塞性肺疾病9.糖尿病伴短期与长期并发症10.结节性甲状腺肿11.急性阑尾炎伴弥漫性腹膜炎及脓肿12.前列腺增生13.肾功能衰竭14.败血症(成人)15.高血压病(成人)16.急性胰腺炎17.恶性肿瘤术后18.恶性肿瘤维持性化学治疗(二)住院重点手术:总例数、死亡例数、术后(15 天内)非预期再手术例数、平均住院日与平均住院费用。
1.甲状腺切除术2.半月板摘除术3.子宫摘除术4.剖宫产术5.腹股沟钭疝修补术6.阑尾切除术7.乳腺手术(三)手术后并发症与患者安全指标1.住院患者压疮发生率及严重程度2.医院内跌倒 / 坠床发生率及伤害严重程度3.择期手术后并发症(肺栓塞、深静脉血栓、败血症、出血或血肿、伤口裂开、猝死、呼吸衰竭、骨折、生理/ 代谢紊乱、肺部感染、人工气道意外脱出)发生率4.产伤发生率:产伤—新生儿、产伤—器械辅助阴道分娩、产伤—非器械辅助阴道分娩5.因用药错误导致患者死亡发生率6.输血 / 输液反应发生率7.手术过程中异物遗留发生率8.医源性气胸发生率9.医源性意外穿刺伤或撕裂伤发生率(四)麻醉1.麻醉例数(1)麻醉总例数(2)全身麻醉例数(3)体外循环例数(4)脊髓麻醉例数(5 )其他类麻醉例数2.由麻醉医师实施镇痛治疗例数(1)门诊患者实施镇痛例数(2 )住院患者实施镇痛例数其中:手术后镇痛例数3.由麻醉医师实施心肺复苏治疗例数,复苏成功例数4.麻醉复苏(苏醒评分)管理例数(1)进入麻醉复苏室例数(2)离室时评分≥4 分例数5.麻醉非预期的相关事件例数(1)麻醉中发生未预期的意识障碍例数(2)麻醉中出现氧饱和度重度降低例数(3)全身麻醉结束时使用催醒药物例数(4)麻醉中因误咽误吸引发呼吸道梗阻例数(5)麻醉意外死亡例数(6)其他非预期的相关事件例数6.麻醉分级(病情分级)管理例数(1)Ⅰ级例数、术后死亡例数(2)Ⅱ级例数、术后死亡例数(3)Ⅲ级例数、术后死亡例数(4)Ⅳ级例数、术后死亡例数(5)Ⅴ级例数、术后死亡例数(五)重症医学质量监测指标1.非预期的24/48小时重返重症医学科率2.呼吸机相关肺炎()的预防率3.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病率4.中心静脉置管相关血流感染发生率5.留置导尿管相关泌尿系感染发病率6.重症患者死亡率7.重症患者压疮发生率8.人工气道脱出例数(六)合理用药监测指标1.医院抗菌药物品种原则上不超过35 种(增补)2.接受抗菌药物治疗住院患者微生物检验样本送检率(增补)3.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增补)4.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5.急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6.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增补)7.药费收入占医疗总收入比重8.抗菌药占西药出库总金额比重(七)医院感染控制质量监测指标1.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病率2.留置导尿管相关泌尿系感染发病率3.血管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率4.不同感染风险指数手术部位感染发病率(八)围手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物的使用1.手术前预防性抗菌药物选用符合规范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