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及血液成分的制备和保存
- 格式:ppt
- 大小:3.38 MB
- 文档页数:50
血液及血液成分预约、入库、贮存、出库、报废制度一、预约输血科负责人根据临床用血预约需求情况,遵照血站送血日期(每周一、周四)时段向吉安市血站报送储血申请计划,以维持一定的库存血量,确保及时供血。
二、入库1、血站送来的血液制品,应由输血科专业人员对全血、血液成分入库前要认真核对验收。
核对验收内容包括:①运输条件、物理外观、血袋封闭及包装是否合格,②标签填写是否清楚齐全(供血机构名称及其许可证号、供血者姓名或条型码编号和血型、血液品种、容量、采血日期、血液成分的制备日期及时间,有效期及时间、血袋编号/条形码,储存条件)等。
2、血库工作人员对进入输血科(血库)的血液及成分签收后,并立即进行详细分类登记或输入电脑存档入库登记。
登记内容:献血者条形码编号、血型、品种、血量、采血日期、效期、入库时间、入库人等,同时保留“送血清单”,以备月底结算。
3、全血、成分血按A、B、O、AB血型分类储存于血库专用冰箱或专用冰柜不同层内,标识明显。
不同日期的血液依先后次序存放,整齐排列,不能倒置,以便发血时观察红细胞和血浆层界面。
4、输血科(血库)要认真做好血液出入库、核对、领发的登记,有关资料需保存十年。
三、贮存1、及时将血液按血型、种类、采血日期分别依次排列存放于规定的冰箱内。
2、血库冰箱应置于阴凉、通风的房间,周围环境符合卫生学要求。
3、库血冰箱温度应控制在规定温度环境中,岗位当班时应注意观察冰箱温度,并作好记录。
当贮血冰箱温度自动控制发出报警信号时,要立即查找原因,及时解决并记录。
4、全血保存温度为4℃±2℃,血浆置-20℃,血小板保存温度22℃±2℃,轻轻震荡保存。
四、出库1、工作人员应根据采血时间先后依次发血。
2、发血时应该认真核对血型、编号等以及检查血液质量无异常,与取血双方共同确认后签字,并签署取血时间。
3、发血者需在出库表内登记血液去向,包括用血科室、患者姓名、病案号、用量、出库时间等,做好详细的登记和统计工作。
血液成分制备操作规程血液成分制备是一项重要的医疗技术,用于分离和提取血液中的不同成分,以满足临床上的特定需求。
本文将详细介绍血液成分制备的操作规程,确保操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1. 术前准备在进行血液成分制备之前,需要进行充分的术前准备工作。
首先,确保工作环境清洁整齐,并摆放好所需设备和试剂。
然后,核对所需试剂和设备的数量和有效期限,确保其符合使用要求。
最后,进行必要的人员培训和健康检查,保证操作人员的技能和健康状态,以防止交叉感染等问题。
2. 样本采集血液成分制备的第一步是采集合适的血液样本。
操作人员应严格按照标准程序和无菌要求进行采集。
首先,使用无菌方法消毒采血部位,然后选择合适的血管进行采血。
注意遵循采血容器的配对原则,确保采集的血液与之后的操作要求相符。
3. 血液分离采集好的血液样本需要进行分离以获得不同的成分。
常用的分离方法包括离心法和过滤法。
离心法通过调整离心机的速度和时间来分离血浆、红细胞和血小板。
过滤法则通过过滤纸或滤膜来分离血液成分。
操作人员应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分离方法,并确保操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4. 血小板制备血小板是血液中的重要成分,对于治疗一些出血性疾病有着重要的作用。
在血小板制备过程中,首先需要将采集到的血液样本进行离心分离,然后取得血小板上清液。
接下来,根据临床需要,可以通过加入适当的搅拌剂和保存液来处理血小板。
最后,将处理好的血小板分装到合适的容器中,准备好供临床使用。
5. 红细胞制备红细胞是血液成分中最为常见的一种,具有携氧功能。
在红细胞制备过程中,需要通过离心分离和洗涤等步骤来获得纯净的红细胞。
首先,将采集到的血液样本进行离心分离,然后将得到的红细胞沉淀进行洗涤,以去除杂质和外源性物质。
最后,根据临床需要,可以将红细胞进行保存和分装,以备临床使用。
6. 血浆制备血浆是血液成分中含有大量生理活性物质和抗体的液体部分。
在血浆制备过程中,需要将采集到的血液样本进行离心分离,并将分离得到的上清液即为血浆。
血站血液制备科工作手册一、引言血站血液制备科是医院的重要部门之一,负责收集、储存、检测和制备血液及其制品,保障临床用血需求。
本工作手册旨在规范血站血液制备科的工作流程,保障血液安全,提高工作效率。
二、血液采集与储存1. 血液采集a. 采集前准备:确认献血者身份,检查献血者的健康状况和献血史,确保符合献血条件。
b. 采血操作:采用无菌技术进行静脉采血,遵循规范的采血程序,确保采集到干净的血液样本。
2. 血液储存a. 血袋标识:每袋血液必须标注献血者信息、采血时间、采血护士签名等信息,确保血液来源可追溯。
b. 贮存条件:遵循血液贮存条件,确保血液质量。
三、血液检测与分型1. 血液检测a. 常规检测:进行血型、RH血型、传染病标志物等检测,确保血液安全性。
b. 质控检测:定期进行质控检测,确保检测结果准确可靠。
2. 血液分型a. 血型鉴定:根据献血者的血型进行分型,确保输血配型的准确性。
b. 血浆分离:对全血进行离心分离,获取血浆和红细胞等制品。
四、血液制品制备1. 血小板制备a. 血小板分离:采用离心法或血浆分离法分离血小板。
b. 血小板保存:采用适当的保存液保存血小板,确保其保存时间和质量。
2. 红细胞制备a. 红细胞分离:采用离心法分离红细胞。
b. 红细胞保存:采用适当的保存液保存红细胞,确保其保存时间和质量。
3. 血浆制备a. 血浆分离:采用离心法分离血浆。
b. 血浆保存:采用适当的保存液保存血浆,确保其保存时间和质量。
五、质量控制与记录管理1. 质量控制a. 设备维护:定期对制备设备进行维护保养,确保设备正常运转。
b. 质量监控:建立质量监控体系,对血液制品进行质量监控,确保制品质量。
2. 记录管理a. 制品记录:对血液制品的制备、储存、使用等过程进行详细记录。
b. 质量记录:对质量控制过程进行记录,包括设备维护、质量监控等。
六、安全与危险废物处理1. 安全管理a. 人员防护:提供必要的个人防护用品,确保操作人员的安全。
血液成分的制备血液是人体中不可或缺的生命液体,它由多种成分组成,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和血浆等。
这些成分在人体内各自扮演着重要的生理角色,维持着人体的健康运转。
而在医疗领域中,血液成分的制备就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介绍血液成分的制备过程,以及相关的技术和措施。
一、血液成分的种类和功能血液成分可分为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和血浆四类。
红细胞主要负责携带氧气和二氧化碳,在身体的新陈代谢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白细胞是免疫系统的核心成分,负责抵御病原体侵入和保护人体免受感染。
血小板则是血液止血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能够在血管受损时聚集起来形成血栓,帮助止血。
而血浆则是血液中的液态部分,含有多种重要的蛋白质和营养物质,为维持人体内环境平衡发挥关键作用。
二、血液成分的制备技术1.全血分离技术全血分离是最早被应用的血液成分制备技术之一。
它通过离心将血液分成红细胞层、白细胞层和血浆层,然后将这些成分分别收集。
该技术应用广泛,可以满足一般的临床需求。
2.血小板和红细胞的洗涤技术为了去除血液中的不需要的成分,获得更纯净的血小板和红细胞,洗涤技术被引入。
该技术利用洗涤剂将血细胞与血浆分离,并反复冲洗,去除血浆和不需要的成分。
洗涤后的红细胞和血小板可以更安全地应用于临床治疗。
3.血浆的制备技术制备血浆的技术主要有冷冻沉淀和离心法。
冷冻沉淀法将血浆冷冻,然后通过离心将其中的冷冻沉淀层分离出来。
离心法则是通过离心将血液分离成红细胞层、白细胞层和血浆层,再将血浆收集出来。
这些技术可以获得高纯度的血浆用于输血、疗法和研究等用途。
三、血液成分制备的质量控制措施为了保证血液成分的制备质量和安全性,需要采取一系列的质量控制措施。
1.严格的采血流程采血过程中需要确保操作规范,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
采血设备和器械要清洁消毒,保持无菌状态。
同时,采血者需要根据相关规范和程序进行操作,避免病原体的污染。
2.合理的血液保存和运输血液样本在制备过程中需要根据特定要求进行保存和运输。
血液成分是如何制备的呢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听说“输血”,其实,临床上在为病人输血的时候,常常使用的都是血库中的“血”,其实,血库中的“血”并不是我们献出去的全血,而是经过分离、提纯过后的血液成分,看到这里大家可能就有疑惑了——血液成分是如何制备出来的呢?接下来笔者就来为大家大致讲解一下血液成分的制备的相关知识,希望大家通过这篇文章,能够初步了解血液成分的制备。
1、浓缩红细胞的制备浓缩红细胞是临床上应用非常广泛的,制备它所用的方式也是非常经典,一般来说,我们会在规定的时间内将血浆分离出来,并依据血浆移出量的不同,让红细胞比容保持在70%-90%之间,70%的红细胞是最佳的,也是最方便进行输注的。
浓缩红细胞的制备方法如下:(1)离心法:离心法是非常经典的制备方法,首先,我们采集全血时应该使用二联塑料血袋,并将采集到全血的血袋与转移袋一同夹持,使血袋上部鼓起并直立在离心杯中,成对的离心杯放入离心机,盖好外盖并调节好离心时间和温度(一般为5kg离心7分钟,温度为4摄氏度±2摄氏度,如果离心机性能较差,则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调整和延长离心的时间),这样这可以使红细胞快速下沉。
血浆挤压器的两个夹板中间放上血袋,并把分浆管与血袋之间的堵头取掉,血浆就会流向转移袋,将封口热合,并将转移袋与血袋之间连接的分浆管切断,即可得到血袋中的浓缩红细胞。
(2)自然沉降法:自然沉降法的核心就是“自然沉降”,在沉降时,我们需要把血袋挂在温度为4摄氏度±2摄氏度的冰箱中,让红细胞自然沉降,时间为一到三天,或是直接将血袋倾斜七到八十度角,立在该温度下的冰箱中,要用的时候,就使用一次性分浆器将血浆分离出来,这样我们就获得了浓缩红细胞。
2、洗涤红细胞的制备洗涤红细胞指的就是洗涤过的红细胞,这种红细胞除了血小板和白细胞量有所降低以外,血浆蛋白也残留得很少,大约仅为原总蛋白的百分之一甚至更低,一般使用生理盐水,经过三到六次的洗涤,方可得到洗涤红细胞。
75快乐养生 2019.12成分血液是如何制备和保存的☉四川省攀枝花市中心血站 李兴华输血是临床经常采用的治疗方法。
血液成分制备则是确保血液有效和安全的关键环节。
成分制备的质量直接影响到血液质量、临床输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对于血液成分来说,主要是通过物理和化学等方法将全血分离为各种纯度和浓度较高的血液制剂,主要包括血浆成分和血细胞成分。
现代相关医学研究表明,成分输血足以满足患者对不同血液成分的需求,对献血者的血液实现了最大化的利用。
但如何进行成分血液的制备和保存呢?2招分离血液成分目前血液成分的分离策略主要有离机血液成分分离和联机血液成分分离2种,具体如下:离机血液成分分离 这种分离法主要包括手工和自动两种方式。
一种是把所采集的全血在无菌的多连袋内放置,离心后通过手工方法将其分作不同成分血。
其优点是比较经济,操作简单。
另一种方法是将采集到的血液放入无菌的多连袋,通过离心后使用自动血液分离机将其分离并装入别的无菌袋内。
这种方法能够实现条形码的识别、信息的传递和数据的记录,离心后的成分纯度很高。
联机血液成分分离 该方法也包括两种方式,一种是在血液的分离过程中,要求献血者和单采的血浆机一直保持相连的状态,机器把收集到的献血者的血液通过离心抽提所需的血液成分,进而将它装在无菌的血袋内,同时将不需要的血液成分回输给献血者。
这种方式能够实现对血浆和红细胞的收集,且血液成分质量较高。
另一种方法是利用细胞分离机将采集的血液离心、分离为不同的血液成分并装入其他无菌血袋。
血液成分制备4方法血液成分的制备,主要存在4种方法。
(1)先把所采集的全血进行过滤,通过重度离心,分别获取到少白细胞的浓缩红细胞和新鲜的冷冻血浆。
对浓缩红细胞进行进一步的处理,可以制备成悬浮红细胞、洗涤红细胞和辐照红细胞。
对新鲜的冰冻血浆进行进一步的处理,能够制备出普通液体的血浆、缺乏Ⅷ因子的血浆及冷沉淀凝血因子。
(2)全血不经过滤处理,直接重度离心后,将分离出的浓缩红细胞进行红细胞添加液、辐照性和洗涤性红细胞的制备,其他同第一种策略。
血液成分是如何制备的呢血液成分是由血液中的不同组分分离和制备而来的。
在临床医学和研究领域中,制备血液成分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不同的血液成分有不同的用途和治疗效果。
本文将介绍血浆、红细胞和血小板这三种常见的血液成分是如何制备的。
血浆制备血浆是血液中最常见的成分之一,它是无细胞的液体部分,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荷尔蒙、维生素和其他重要的生物分子。
血浆的制备主要通过离心分离技术进行,具体步骤如下:1. 采集血液样本:通常采用抽血的方式,使用采血针将血液抽取到采血管中。
2. 抗凝处理:为了避免血液凝结,抽取的血液样本需要加入抗凝剂,如乙二酰螺旋霉素。
3. 离心:将血液样本放入离心机中,以高速旋转离心,将血细胞和血浆分离开。
4. 收集血浆:离心后,血浆会上浮到血液样本的上层,可以通过吸管或注射器将其取出。
红细胞制备红细胞是血液中负责携氧和运输营养物质的细胞成分,红细胞制备主要应用于输血和治疗贫血等情况。
制备红细胞通常采用以下步骤:1. 采集全血:采用和制备血浆相同的方式,将血液抽取到采血管中。
2. 抗凝处理:为了避免血液凝结,加入相应的抗凝剂,如乙二酰螺旋霉素。
3. 离心:将全血放入离心机中,以适当的速度和时间进行离心分离。
离心后,血细胞将被分离成红细胞和血浆。
4. 去除血浆:通过吸管或注射器将上层的血浆去除,使得只剩下红细胞。
5. 洗涤:洗涤红细胞的目的是去除残余的血浆和其他杂质,保证红细胞的纯度。
6. 保存和贮存:经过洗涤后的红细胞可以在适当的温度条件下保存和贮存,以备输血或治疗需求。
血小板制备血小板是血液中的另一种细胞成分,它在血液凝结和止血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血小板制备的步骤如下:1. 采集全血:类似于制备红细胞和血浆的过程,将血液抽取到采血管中。
2. 抗凝处理:添加抗凝剂,如乙二酰螺旋霉素,以防止血液凝结。
3. 离心:将全血样本放入离心机中,以高速旋转离心,将血浆和红细胞与血小板分离开。
4. 收集血小板:血小板富集在离心后的上层,可以通过吸管或注射器进行收集。
血液成分制备在医学领域,血液成分制备是指将捐赠者的全血分离成不同的成分,以满足不同患者的需要。
这种过程能够最大限度地利用捐赠者的血液,提高血液的利用效率,同时也减少了供血紧张的局面。
本文将介绍血液成分制备的基本流程和相关知识。
一、血液成分制备的基本流程血液成分制备的基本流程包括采血、离心和分装三个关键步骤。
1. 采血血液成分制备的第一步是从捐赠者身上采集血液。
在采血时,医务人员需要确保采集到足够数量的血液,同时要注意保持采血器材的无菌状态,以确保血液的质量。
2. 离心采集到的全血需要经过离心分离,将其分成不同的成分。
离心的原理是利用离心机的高速旋转产生离心力,使得血液中的成分根据密度差异分离出来。
一般来说,离心后的血液可以分成红细胞、血小板和血浆三个主要成分。
3. 分装离心分离后的血液成分需要进行分装,以便满足不同患者的需要。
红细胞可用于治疗贫血等疾病,血小板可用于止血和治疗血小板减少症,而血浆则可用于制备血浆制品,如凝血因子等。
二、血液成分制备的相关知识1. 血小板的保鲜和贮存血小板是一种特殊的血液成分,其保鲜和贮存要求比较高。
一般来说,新鲜采集的血小板应在室温下保存,并且在4小时内输送到使用地点。
如果需要长期贮存血小板,可采用冷冻保存的方法,但需要注意保持其活性。
2. 血浆的制备和用途血浆是血液成分中含有大量蛋白质的黄色液体。
制备血浆的过程是通过离心分离后,将液体部分取出。
血浆可以用于制备血浆制品,如凝血因子、免疫球蛋白等,用于治疗各种疾病。
3. 血液成分制备的安全性血液成分制备在临床应用中非常重要,但也需要注意其安全性。
在制备血液成分的过程中,需要对血液样本进行标记、分装等操作,以确保使用正确的成分。
此外,血液成分制备的过程需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和防止交叉感染等措施,以确保患者的安全。
结语血液成分制备是现代医学中的重要环节,能够最大限度地利用血液资源,提高供血效率。
通过采血、离心和分装等步骤,捐赠者的血液可以被分成不同的成分,以满足不同患者的需求。
安康市中心医院血液及成分入库、贮存、发放和输血核对制度(试行)为了进一步规范临床科学、合理用血,确保临床用血安全,现根据《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和《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规定,结合我院实际,特制定血液及成分入库、贮存、发放和输血核对制度。
一、血液及成分入库制度1、血液及成分入库前要认真核对验收。
核对验收内容包括:运输条件、血液外观、血袋密封及包装是否合格,标签填写是否清楚齐全(供血机构名称及其许可证号、献血者姓名或条形码和血型、血液品种、容量、采血日期、血液成分的制备日期、有效期、血袋编号/条形码、贮存条件)等。
2、血液验收合格并核对无误后,双方签名确认。
二、血液及成分贮存制度1、血液及成分按不同品种、血型、规格、采血日期(或有效期)、温度和环境储存在专用冰箱里。
2、血液红细胞成分储存按血型分别竖立放置于篮中或金属架上,在专用冰箱不同层内或不同专用冰箱内存放,并有明显的标识。
家用冰箱不宜用于贮血液及其成分。
3、其他成分血按规定要求存放在相应冰柜中。
4、血液及成分保存温度和保存期如下:浓缩红细胞 4±2℃ ACD:21天,CPD:28天,CPDA:35天。
少白细胞红细胞 4±2℃保存期同浓缩红细胞。
红细胞悬液 4±2℃保存期同浓缩红细胞。
洗涤红细胞 4±2℃ 24小时内输注。
冰冻红细胞 4±2℃解冻后24小时内输注。
手工分离浓缩血小板 22±2℃ 24小时(普通袋)或5天(轻振荡、专用袋制备)。
机器单采浓缩血小板保存同手工分离浓缩血小板。
新鲜液体血浆 4±2℃ 24小时内输注。
新鲜冰冻血浆-20℃以下一年。
普通冰冻血浆-20℃以下四年。
冷沉淀-20℃以下一年。
全血 4±2℃(同浓缩红细胞)。
其他制剂按相应规定执行。
5 、当冰箱的温度自动控制记录或报警装置发出报警信号时,要立即查明原因,及时解决并记录。
6、贮血冰箱内严禁存放其他物品;每周消毒一次;冰箱内空气培养每月一次,无霉菌生长或培养皿(90mm)细菌生长菌落<8CFU/10分钟或<200CFU/m3为合格。
血液及成分血的保存和运输北京市红十字血液中心丘艳一、血液的成分及血液的保存血液的成分,包括血浆(血清)、红细胞、血小板、白细胞。
成分血核心的技术原理是根据血液中不同的细胞比重和成分,经过离心后分成三层:血浆、白膜及红细胞层。
目前血液成分的保存种类主要有:低温液态保存,如红细胞 2-6 度;深低温冰冻保存,如稀有血型, RH1 型血,大部分的采供血机构都会有 -80 ℃冰箱,甚至 -196 ℃的液氮,来保存稀有血型以供临床需要;冰冻干燥保存,是未来的发展趋势;血液复壮保存:如果大量的库存血,保存时间比较长,要用血液扶正保存,加入糖、有机盐或无机盐等,使红细胞功能和活力逆转。
二、红细胞的保存(一)红细胞的形态结构大多数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表面光滑,双凹圆盘状,中央较薄,周缘较厚,无核,无细胞器,胞质内充满血红蛋白,呈红色。
(二)红细胞特性1. 寿命:红细胞的平均寿命约 120 天。
老化的红细胞被脾和肝脏的巨噬细胞吞噬清除。
2. 变形性:当红细胞通过毛细血管时,可改变形状。
原因是红细胞膜固定在一个能变形的圆盘状的网架结构上,称红细胞膜骨架(其主要成分为血影蛋白和肌动蛋白)。
遗传性球形红细胞症的血影蛋白分子结构异常,变形性差 , 易被脾巨噬细胞吞噬清除,导致先天性溶血性贫血。
(三)红细胞的新陈代谢代谢特点主要有三个方面:1. 能量代谢 - 葡萄糖的无氧酵解葡萄糖酵解是红细胞产生能量的唯一代谢途径。
葡萄糖进入红细胞后变成 6- 磷酸葡萄糖,其中约有 90 %~ 95 %经糖酵解途径被利用,约 5 %~ 10 %通过磷酸戊糖旁路。
红细胞产生的 ATP 主要用于维持红细胞膜“钠泵”的正常功能,保证红细胞的离子平衡。
另外维持细胞膜脂质与血浆脂蛋白的交换。
2. 能量代谢 -2 , 3- 二磷酸甘油酸( 2 , 3-DPG )旁路2 , 3- 二磷酸甘油酸( 2 , 3-DPG )是红细胞所特有。
2 , 3-DPG 的生成,一可防止 1 , 3-DPG 和 ATP 的堆积,利于葡萄糖酵解的不断进行;二是与血红蛋白结合,使血红蛋白的空间构象稳定,降低血红蛋白对 O2 的亲合力,促使 O2 和血红蛋白解离。
3 血液成分制备操作规程血液成分制备是用离心分离、照射、过滤及光化学等方法制备各种血液成分,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血浆和冷沉淀凝血因子制品等。
血液成分制备的一般要求:3.1.1血液成分制备的环境要求3.1.1.1 血液成分制备的环境应整洁卫生,定期有效消毒。
3.1.1.2 密闭系统制备血液成分,可在洁净的环境中进行。
3.1.1.3 开放系统制备血液成分,整体须在《医院消毒卫生标准》Ⅱ类环境、局部在《医院消毒卫生标准》Ⅰ类环境中进行。
3.1.1.4 辐照室的环境,须符合《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的要求。
3.1.1.5 血液成分制备环境温度应满足冷链的要求。
血液成分制备应尽可能缩短室温条件下的制备时间,以确保血液成分制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3.1.2 血液成分制备的设备要求3.1.2.1 血液成分制备所涉及的设备应与相应工作匹配,其数量及功能应能满足制备工作的要求。
3.1.2.2 血液成分制备的关键设备,必须建立设备档案;应建立和实施设备的确认、维护、校准和持续监控等管理制度,实施惟一性标签及状态标记,以确保设备符合预期使用要求。
3.1.3 血液成分制备的物料要求3.1.3.1 成分制备所涉及的物料应能满足制备工作的需要。
3.1.3.2 成分制备所涉及的物料须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并经确认。
3.1.3.3 使用物料前,必须检查物料的有效期、外观质量等,确认符合质量要求后方可使用。
对不合格物料,进行有效标识、隔离,防止误用。
3.1.4 血液制备程序和方法的审核确认开展新的血液成分制品制备前或原血液成分制品制备条件发生改变时,血液制备程序和方法需进行确认。
3.1.5 血液成分制备前的血液要求3.1.5.1 血液接收时,须核对血液数量,检查血液外观、血袋标签及血液运输过程中的温度记录等内容,确认符合符合质量要求后方可进行成分制备。
3.1.5.2 用于制备手工血小板、新鲜冰冻血浆及冷沉淀凝血因子的血液应采集顺利、无凝血。
1、血清:全血标本请于室温放置2小时或4 过夜后于1000 g离心20分钟,取上清即可检测,或将上清置于-20 或-80 保存,但应避免反复冻融。
2、血浆:可用EDTA或肝素作为抗凝剂,标本采集后30分钟内于1000 g离心15分钟,取上清即可检测,或将上清置于-20 或-80 保存,但应避免反复冻融。
3、组织匀浆:将动物的组织标本先用PBS洗涤,去除多余血液,匀浆化后放在5~10 ml PBS 中于-20℃放置过夜,第二天,经过二次反复冻融破膜,将匀浆物5000x g离心5分钟,取上清即可检测。
4、其它生物标本:请1000 g离心20分钟,取上清即可检测,或将上清置于-20 或-80 保存,但应避免反复冻融。
来源:阿仪网()全血处理为血清或血浆发布时间:2010-1-11 15:06:55 编辑:hbscf123 字体:大中小我要投稿血液标本采取后应尽可能早地自然地使血清(浆)从与血细胞接触的全血中分离出来。
一般应于采血后2h内分离出血清或血浆。
全血处理为血清或血浆分为离心前、离心中和离心后三个阶段,对各不同阶段均有具体要求。
(一)离心前阶段即指标本采集到离心处理前的一段时间。
1.血清:标本离心前一般应令其自行凝集,不可用木棍等剥离凝血块。
通常于室温(22~25℃)放置30~60 min 血标本可自发完全凝集;冷藏标本凝集缓慢;加促凝剂时凝集加快(标本采集后应轻轻颠倒混合5~10次,以确保促凝剂作用)。
2.血浆:需用血浆标本时,必须使用含抗凝剂的血液标本收集管,而且采血后必须立即轻轻颠倒采血管混合5~10次(以确保抗凝剂发挥作用)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5~10 min 后即可分离出血浆。
3.冷藏标本:标本冷藏可抑制细胞代谢,稳定某些温度依赖性成分但全血标本一般不能冷藏;血钾测定标本冷藏不得超过2h. 血液中儿茶酚胺、pH /血气、氨、乳酸、丙酮酸、胃泌素、甲状腺激素等检测时需用制冷的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