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刷串讲
- 格式:doc
- 大小:49.00 KB
- 文档页数:8
第一课印刷总论一、印刷的概念(定义)是指使用印版或其他方式,将原稿上的图文信息转移到承印物上的工艺技术。
一、印刷的五大要素⒈原稿(文字原稿、图像原稿、照相原稿);⒉印版(PS版……);⒊油墨(色料、连接料、填充料、辅助料等);⒋承印物(纸张、金银卡纸、塑料、玻璃等);⒌印刷机械(是指用于生产印刷品的机器、设备的总称)。
二、印刷的作用⒈复制(一份印成多份)。
⒉具有综合作用和图像处理作用。
三、印刷的特点⒈政治思想性;⒉时间性;⒊保密性;⒋严肃性;⒌艺术性。
四、印刷的分类⒈分类:①根据承印物的分类;②印刷机械的种类分类;③印刷色数来分类;④业务性质来分类(书刊印刷和包装印刷);⑤油墨的类型来分类等。
⒉目前我们还是根据印刷的结构形式进行分类:①凸版印刷;②凹版印刷;③平版印刷;④孔版(网版)印刷;⑤特种印刷。
⒊凸版印刷①概念:是指图文部分高于空白部分,而且所有的图文部分都在一个平面内的印刷方式。
②特征:A、直接印刷的方式;B、图文部分高于空白部分;C、凸版印版上的图文是阳图文像的;D、印刷压力大,墨层厚实;E、对承印物的要求低;F、凸版印刷工艺对印后加工的指导作用增强。
⒋凹版印刷①概念:是指图文部分低于空白部分的印刷方式。
②分类:A、照相凹版或影写版;B、机械雕刻版;C、电子雕刻版(25—35)um,深(65)um。
③特征:A、空白部分必须在同一平面或曲面内;B、直接印刷方式;C、设备中没有特殊的刮墨装置;D、油墨的流动性大,以挥发式干燥为主;E、印迹墨层厚实,主体感强;F、制版工艺复杂,印刷品不易被仿造。
⒌平版印刷①概念:是指印版上的图文部分和空白部分几乎在同一平面内的印刷方式。
②分类:A、平凸版;B、平凹版。
③特征:A、间接印刷方式;B、平版印版是阳图正像;C、图文部分和空白部分在同一平面内;D、印刷品层次丰富,印刷质量高。
⒍孔版印刷①概念:孔版的印刷部分有孔洞组成,油墨通过孔洞漏到承印物上形成印迹,又称漏印或透印。
印刷知识点一、知识概述《印刷知识点》①基本定义:印刷呢,简单来说就是把文字、图像这些东西通过特定的方法印到纸张或者其他材料上。
就好比你拿着个印章,蘸上墨水往纸上盖个印儿,只不过印刷要复杂得多。
②重要程度:在现代社会那可太重要了。
从书本、杂志、报纸到各式各样的包装,都离不开印刷。
要是没有印刷,知识传播就只能靠口口相传或者手抄,那得多费劲啊。
③前置知识:你得知道一些基础的图文知识,像什么是文字、图像,最起码得分辨得出来。
另外对颜色的基本概念也要有了解,比如红、黄、蓝。
④应用价值:实际应用场景太多了。
比如书店里琳琅满目的书,那都是印刷出来的;还有各种商品的包装盒,通过印刷就能把产品信息、图案什么的印上去,吸引人购买。
二、知识体系①知识图谱:印刷在平面设计、传媒等学科中都占有一席之地。
它就像这些学科里的基石一样,构建起了传播的物质基础。
②关联知识:跟平面设计紧密相连,设计好了才能进行印刷。
和色彩学也有关,只有掌握色彩,印出来的东西才好看。
还和材料学有关,不同的纸张、塑料等材料,印刷的效果也不一样。
③重难点分析:重难点啊,我觉得掌握不同印刷方式的特点和优缺点比较难。
关键得理解每种印刷方式适合什么类型的印刷品。
像胶印适合印高质量的彩色图片,丝网印刷适合在特殊材质上印logo这种简单图案。
④考点分析:在平面设计的考试中经常会出现。
一般可能会让你选择适合某种产品包装的印刷方式,或者对印刷色彩进行数值调整之类的。
三、详细讲解【理论概念类】①概念辨析:印刷的核心概念就是把设计好的内容复制到其他介质上。
不仅是从电脑里的设计稿到纸张,也可以到其他材料上。
②特征分析:其主要特点就是能够大量复制相同的内容。
就像你印一本书,能印出好多本一模一样的。
而且可以呈现出丰富的色彩和复杂的图案。
③分类说明:印刷可以分为传统印刷和数码印刷。
传统印刷像活字印刷(古代用一个个活字排版印刷,那时候超级麻烦)、胶印(现在印书、杂志用得比较多的,能印出很精美的画面)、丝网印刷(能印厚一点的东西,比如T恤上的图案)等。
印刷知识培训资料印刷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的技术,它能将文字、图像等信息传递给广大受众。
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印刷知识,并提升印刷技能,本文将为大家提供一份印刷知识培训资料。
一、印刷的历史和发展印刷术作为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
起初,人们使用手工雕刻的印版进行印刷,后来发明了活字印刷术,再到如今的数码印刷技术,印刷技术不断创新,愈发成熟。
本节将回顾印刷的历史,并介绍近年来的印刷技术发展趋势。
二、印刷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在开始学习印刷知识之前,我们首先需要了解印刷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本节将介绍常见的印刷术语,例如印刷版面、油墨、印刷纸张等,并解析印刷过程中的基本原理,包括传递、转印、固化等。
三、印刷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在实际印刷过程中,常常会遇到一些问题,例如颜色偏差、文字模糊、纸张翘曲等。
本节将列举一些常见的印刷问题,并提供解决方法和技巧,帮助读者更好地应对各类印刷挑战。
四、印刷品质控制与检测为了保证印刷品的质量,需要进行严格的品质控制和检测。
本节将介绍印刷品质控制的基本要点,包括颜色控制、尺寸精度、印刷品平整度等,并介绍一些常用的印刷检测方法和仪器。
五、环保印刷技术与可持续发展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和法律法规的要求,环保印刷技术逐渐受到关注和推广。
本节将介绍一些环保印刷技术,例如水性油墨的应用、再生纸张的利用等,并探讨印刷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六、印刷工作安全与事故预防印刷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例如机械操作不当、化学品泄露等。
为了保证印刷工作的安全性,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安全措施。
本节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印刷工作安全问题,并提供相应的事故预防方法和应急措施。
七、印刷知识的实践应用学习印刷知识不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更需要将其应用于实践中。
本节将通过一些实际案例,展示印刷知识的实践应用,例如如何设计印刷品、如何选择合适的印刷设备等。
结语:通过本文的印刷知识培训资料,相信读者能够更好地了解印刷技术的发展历史、基本原理和实践应用,并掌握印刷质量控制和安全事故预防的方法。
活板北宋沈括《梦溪笔谈〃技艺》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
五代时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
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
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
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熔,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
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
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
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
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
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
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昇死,其印为予群从所得,至今保藏。
【常识】“活板”就是活字版。
板:同“版”。
印刷术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指南针、造纸法、印刷术、火药)之一。
我国在一千三百年前,已经发明了雕版印刷。
在八百多年前,毕昇又发明了活字印刷。
沈括(1031-1095),字存中,钱塘(今浙江杭州市)人,北宋著名科学家、政治家。
《梦溪笔谈》的这条记载,是有关活字印刷术最早、最详尽的珍贵史料。
从雕版印刷到活字印刷,是印刷发展中的一个飞跃,而这个重大贡献却是宋朝的一位平民发明家毕昇作出的。
沈括怀着对这位平民发明家的极大敬意,记录了他所发明的胶泥活字版印刷术的详细情况,叙述准确,文字简洁洗练。
《梦溪笔谈》被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誉为“中国科技史上的坐标”。
【串讲】全文按照事物发展的先后顺序分为三个部分,第二部分是课文的主体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简述我国雕板印刷发展的情况。
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
五代时始用雕版印刷书籍,唐朝人还没有大规模地这么做。
五代的时候才(用雕板)★板印:用雕版印刷。
板:名词作状语,表工具,意思是“用雕版”。
关于印刷的教案
印刷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让学生了解印刷的历史和原理。
2. 让学生掌握印刷的基本技术和应用。
3.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二、教学内容
1. 印刷的历史与发展
2. 印刷的原理与技术
3. 印刷的应用与行业
4. 实践操作:印刷工艺体验
三、教学步骤
1. 导入:提问导入,问学生:“你们知道什么是印刷吗?”引导学生思考并引入课题。
2. 印刷的历史与发展: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手段向学生展示印刷的历史与发展,让学生了解印刷技术的演变过程。
3. 印刷的原理与技术:通过PPT等演示工具向学生介绍印刷的基本原理和
技术,包括印版制作、油墨调配、印刷机械等。
4. 印刷的应用与行业:通过案例分析、图片展示等方式向学生介绍印刷的应用领域,如报纸、杂志、书籍、包装、广告等,让学生了解印刷在各个行业中的应用。
5. 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印刷工艺体验,让学生亲手操作印刷机,感受印刷的魅力。
6. 总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印刷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印刷技术应用到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中。
四、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教学,我发现学生对印刷技术的历史和原理有了一定的了解,对印刷的应用和行业也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在实践操作环节,学生们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积极参与,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但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比如有些学生对印刷技术的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加强讲解和引导;有些学生实践操作时不够熟练,需要加强指导和练习。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进一步完善教案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体验。
印刷行业讲话稿尊敬的各位嘉宾、尊敬的各位与会代表、各位同仁:大家好!很高兴能在这个重要的场合为大家发表一番讲话。
今天我想向大家介绍一下有关印刷行业的现状和未来的发展趋势。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印刷行业一直以来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从古至今,印刷技术的发展使得人类能够更好地记录和传播知识,推动了文明的进步。
然而,随着数字化科技的迅速崛起,印刷行业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变革。
首先,让我们看一下印刷行业的现状。
目前,中国的印刷行业已经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印刷市场之一。
从图书出版到报纸杂志、从包装印刷到海报广告,印刷行业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
然而,随着电子媒体的普及和发展,印刷市场的规模逐渐缩小。
特别是近年来,互联网的兴起给传统印刷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许多人开始倾向于通过电子设备获取信息,而不再依赖于纸质媒体。
因此,印刷行业不得不面对市场需求下滑和竞争加剧的问题。
然而,我认为印刷行业仍然具有巨大的潜力和发展空间。
首先,印刷技术的进步使得印刷品的质量和效率得以提升。
通过引进和应用先进的印刷设备和技术,印刷企业能够提供更高质量的产品,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
其次,印刷行业可以通过转变思维和创新方式来迎接挑战。
例如,一些印刷企业开始积极探索电子商务渠道,与互联网企业合作,推动印刷品和电子媒体的融合。
这不仅可以拓宽销售渠道,还可以提供更多的增值服务,为客户创造更大价值。
除了以上提到的可能性,我还想提出一些关于印刷行业未来发展的个人观点。
首先,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绿色印刷将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
印刷企业应该积极引进环保材料和工艺,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其次,智能印刷技术的应用将让印刷品更具交互性和个性化。
通过加入传感器和触摸屏等技术元素,印刷品可以实现与用户的互动,进一步提升用户体验。
另外,我认为全球化竞争将越来越激烈。
印刷企业应该紧跟国际标准和前沿技术,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交流,提高自身的竞争力。
最后,我想借此机会呼吁各位与会代表和印刷行业从业者,要保持持续的学习和创新精神。
第一章1、中国最早的文字是从“结绳记事”、“刻木记事”开始的。
随着结绳记事和刻木记事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出现了画图记事。
经过一个相当长的习惯、修改、约定、规范的演进过程,产生了以字像物形为特征的文字——象形文字。
2、最古的汉字字体是甲骨文,即用尖石在龟甲或兽骨上刻出的象形文字,年代约在殷商。
3、战国时间的大篆也称金文、钟鼎文。
4、中国文字记录的一个重大特点,便是它独有的持续性。
5、用竹片书写的叫“简策”,用木板作载体进行书写的叫“版牍”。
6、公元105年(东汉),蔡伦用树皮等植物纤维作原料制成了“蔡侯纸”。
7、印章的产生给予印刷术发明中“印”的启示。
8、印章的使用,创造了从反写文字得到正写文字的复制方法,为印刷术的发明在技术上解决了一个关键的问题。
9、随着汉字字形的不断演变、规范,纸、墨、笔、砚书写工具与材料的不断改进、发展,盖印、拓石技术的不断成熟、完善,以及大量生产书籍的迫切的社会需求,印刷术诞生了。
10、雕版印刷术也叫整版印刷术。
11、1900年在甘肃敦煌千佛洞中发现的《金刚经》轴卷,是目前世界上最早的有明确日期记载的印刷品。
12、雕版印刷的出现,标示着印刷术的诞生。
13、宋代雕版印刷术的发展主要表现:在楷书的基础上产生了一个适于手工刊刻的手写体,为后来印刷字体——宋体的产生创造了条件;在印刷、装帧形式上由卷轴发展到册页;发明了彩色套印术。
14、北京的荣宝斋、上海的朵云轩,复制的木版水印在国内外享有较高的声誉。
15、公元1041-1048年(宋),毕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成功地造出了世界上第一副泥活字。
16、元朝农学家王祯创造了用木活字代替泥活字的印刷术,提高了印刷质量和速度。
17、王祯发明了轮转排字盘,他写成《造活字印书法》一书,成为世界上最早讲述活字印刷术的专门文献。
18、对中国古代活字印刷术有空出改进和巨大发展的是朝鲜和欧洲,尤其是德国人谷腾堡,他是现代印刷术的创始人。
谷腾堡的铅活字印刷术内容包括:制作活字的材料为铅、锡、锑合金;制出了油性墨;用木料制作出手动的垂直螺旋印刷机,将传统的“刷印”方式改为“压印”方式。
第二章1、印刷定义:使用印版或其他方式,将原稿或载体上的文字、图像信息,借助于油墨或色料,批量地转移到纸上或其他承印物表面,使其再现的技术。
2、印刷的五大要素:原稿、印版、承印物、油墨、印刷机械3、原稿指被印刷复制的对象,传统的原稿为各类载体上的图文信息。
4、原稿是制版、印刷的基础。
没有原稿,印刷就无法进行。
原稿质量的好坏、类型的不同,不仅直接影响到印刷品的质量,而且也影响到印刷工艺的选择。
5、原稿按内容形式分:线条原稿、连续调原稿。
6、原稿按所用载体是否透明分:透射原稿、反射原稿。
7、按原稿的色分:彩色原稿、黑白原稿。
8、若将传统原稿定义为硬件形式原稿,则目前印刷复制的原稿还包括媒体原稿和软件形式原稿。
9、对于连续调原稿,尤其是透射原稿的鉴别:(1)密度是否适中。
原稿中的高光部分,影像清晰,不是一块无层次的色块,只有辉光部分才可以没有层次。
一张好原稿无论是高光部分,还是暗调部分都有层次,中间调部分的层次也很丰富,而且具有高清晰度和低颗粒性。
(2)反差:原稿的最亮到最暗部分的密度之差称为原稿的反差。
反差大,层次就少;反差小,颜色便不饱各、不鲜艳、层次也出不来。
10、对于连续调原稿中的反射原稿的质量鉴别,如对一幅彩色照片的鉴别:看照片的整个画面是否偏色。
彩色照片要在自然光或接近日光色温的标准光源下观察。
11、印版是用于传递油墨至承印物上的印刷图文载体。
印版上吸附油墨的部份为印刷部分,也称图文部分;不吸附油墨的部分为空白部分,也称非图文部分。
12、印版依印刷部分和空白部分的相对位置的高低和结构不同,可分为凸版、平版、凹版和孔版四类。
常规印刷可依这四类印版分为:凸版印刷、平版印刷、凹版印刷和孔版印刷。
13、凸版:是图文部分明显高于空白部分的印版,图文部分处于一个平面。
14、平版:是图文部分与空白部分几乎处于同一平面的印版。
但两者的化学性质不同,图文部分亲油,空白部分亲水。
15、凹版:是图文部分明显低于空白部分的印版,空白部分在同一平面上。
16、孔版:是一种图文由大小不同的孔洞或大小相同但数量不等的网眼组成,可透过油墨的印版。
17、油墨是在印刷过程中被转移到纸张或其他承印物上形成耐久的有色图像的物质。
18、油墨是由色料、连结料、填充料与助剂组成的均匀混合物,是具有颜色和一定流动性的浆状胶粘体。
19、油墨的三个重要性能:颜色、流动性、干燥性。
20、印刷油墨正向着“无素、快干、高速、多色和功能化”的方向发展。
21、承印物是指接受油墨或其他粘附色料后能形成所需印刷品的各种材料。
22、承印材料和施印材料是印刷所需的主要材料。
最常用的承印物是纸张,而施印材料最主要的是油墨。
23、纸张一般由植物纤维、填充料、胶料和色料组成,其中植物纤维是纸张的主体。
24、根据重量不同,纸张可分为:纸、纸板。
通常250G/M2以下称为纸,250G/M2以上称为纸板。
常用印刷用纸和纸板主要指印刷报刊、书籍、画册、票证等所用的纸张。
(1)新闻纸:俗称白报纸,主要用于印刷报纸和一些质量要求较低的期刊、书籍。
(2)胶版印刷涂布纸:俗称铜版纸。
有单面铜、双面铜两种。
25、纸张形式分为:平板纸、卷筒纸。
平板纸的尺寸指的是纸张的长和宽,卷筒纸的尺寸一般指幅宽。
26、通常标准尺寸的纸张以长边方向对折成几个同等尺寸的小张,就叫几开本或几开。
27、定量:指的是单位面积的重量。
一般以每平方米面积的纸张重多少克米表示。
(G/ M2)28、令量指每500张全张纸的总重量。
(KG)29、印刷机械是指用于生产印刷品的机器、设备的总称。
30、印刷技术的分类:压力印刷、无压印刷。
31、压力印刷分为:凸版印刷、平版印刷、凹版印刷、孔版印刷。
32、无压印刷分:静电印刷与激光印字、热敏印刷、磁性印刷、离子沉积印刷、喷墨印刷。
第三章1、我国采用以号数制为主,点制为辅的计量单位。
2、号数制分为三个系统,即4号字系统、5号字系统和6号字系统。
3、活字大小亦可用“点”作为专用尺寸,缩写为“P”。
4、照排文字大小以“级”衡量,用“K”表示。
每一级等于0.25毫米5、计算机排版系统中文字大小的单位基本与活字的规格相同,采用号数制或点数制。
6、拉长、压扁的变形率为10%、20%、30%、40%四种,以1至4号来区别。
英文的变形字与中文相同。
如植字为长1,即是将整个字缩窄10%,其高度不变,呈长形字。
而扁字则相反,扁1是缩扁10%,其宽度不变。
7、激光照排机习惯称为第四代照排机,全称是电子计算机激光照相排版系统。
8、印刷品中除了文字、符号以外的版面印刷部分,都可称为图像。
9、彩色图像复制过程中的三要素:阶调层次、颜色还原、清晰度。
10、像素是构成图像的基本单元。
11、阶调的定义是,在图像信息还原中,一个亮度均匀的面积的光学表现。
12、图像上从最亮到最暗的一系列密度等级称为图像层次。
13、连续调是色调值连续渐变的画面阶调。
明亮阶调称为亮调,黑暗阶调称为暗调,介于亮调和暗调之间的阶调称为中间调。
14、网目调依加网的方式不同,可分为调幅网目调和调频网目调。
15、调幅网目调:单位面积内网点数不变,通过网点大小来反映图像色调的深浅。
对应于原稿色调深的部位,复制品上网点面积大,空白小,则接受油墨多;对应于原稿色调浅的部位,复制品上网点面积小,空白大,因而接受油墨也少。
16、网点面积覆盖率:专指印刷时单位面积内油墨覆盖率。
用“成”来表示。
17、每厘米宽度内排列的网点数称为网点的线数。
网点线数愈高,图像细微层次表达得愈精细。
18、调频式网目调在单位面积内网点的大小不变,通过网点的疏密来反映图像的密度大小。
网点刻度大反映图像的密度大,网点稀疏则图像密度小。
19、彩色印刷品的印制过程,就是运用光学和色彩原理,把彩色图像用全色感光材料和各种滤色片,分解为黄、品红、青、黑四色分片,由连续调变为网目调,制成相应的印版,打样或上机印刷时一色一色地叠印在承印物上,合成为与彩色原稿图文、色彩相同的复制品。
从色彩的角度讲,印前图像信息处理,是对彩色原稿色彩分解的过程,而印刷则是对彩色原稿色彩合成的过程。
20、三原色光:红光、绿光、蓝光。
21、补色光:两种色光相加得白光,则这两种色光互为补色光。
22、色料的三原色:黄色、品红色、青色。
23、两种色料相加得到黑色,则这两种色料互为补色。
24、色光混合又称加色法混合。
25、通常把分色过程理解为色的分解过程,而叠印过程理解为色的合成过程,其中间过程理解为色的传递过程。
26、现在彩色印刷中多用四色印刷,也就是说,除黄、品红、青色外还加一个黑色。
27、网点是印刷工艺中构成图文的最基本的单位。
28、印版上的网点是在争色的过程中通过加网的方法而形成的。
未加网的分色片是连续调的,加网的分色片称为半色调。
29、滤色片又称滤色镜或滤光器。
它是一种对光谱光线能加以选择性吸收和透射的光学媒介。
滤色片对光的不同波段具有选择性吸收的性能,即只允许透过光线中某一波段的色光,而将其他波段的色光吸滤去。
滤色片的名称以能透过光的颜色来命名。
30、利用滤色片的透光特性,把来自彩色原稿的色光加以分解,投射到感光片上即可得到所需要的分色底片,进而制作出相应的印版。
31、密度指感光片经曝光、显影处理成像成单位面积上银粒的沉积量,用以表示变黑的程度。
密度值的大小用密度计来测定。
32、反差:指被摄原稿或感光片影像中,最大密度与最小密度的差值。
33、照相分色就是用照相的方法通过滤色镜将彩色原稿分解成各单色版的过程。
分色后的软片并不显现颜色,只有黑白之分。
34、分完色的软片,还需要拼版才能晒制印版。
拼版的目的在于将版面和组成部分,依照版式按颜色及其位置,分别拼组成所需的分色片。
35、用电子扫描方式将彩色原稿分解成各单色版的过程,称为电子分色工艺。
36、电子分色机又电分机,是应用光电扫描技术和电子计算机技术,将彩色原稿直接制成符合制版要求加网分色底片的现代制版设备。
37、电子分色机和制版照相机有两点本质的不同:(1)电子分色机是以扫描方式进行工作,将原稿图像的像素逐点扫描。
而制版照相机是对原稿进行瞬间整体曝光,形成复制图像。
(2)电子分色机把来自原稿的光信号通过光电、电光两次变换;而制版照相机是由光线的直接传播来完成的。
彩色桌面出版系统的工艺过程:用扫描仪或摄像机对图像进行数字化处理后输入计算机,在计算机上对文字或图像进一步编辑、修改,再进行图文混排组版。
第四章1、晒版是应用接触曝光的方式,把原版上的图文信息转移到感光版上,经过一定加工处理制成印刷版的工艺过程。
2、曝光是使感光材料在光的作用下发生光化学反应、获得潜在或可见图像的过程,它是晒版实现图文信息转移的主要过程和基本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