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波与信息化社会
- 格式:ppt
- 大小:1.17 MB
- 文档页数:7
电磁波与信息化社会关系引言电磁波是目前人类生活中不可防止的一局部,在信息化社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探讨电磁波与信息化社会之间的关系,包括电磁波的产生与传播方式、电磁波在信息传输中的应用以及电磁波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影响等方面。
电磁波的产生与传播方式电磁波是一种由电场和磁场相互作用而产生的波动现象。
它的产生方式多种多样,包括天然产生和人工产生。
天然产生的电磁波主要来源于太阳辐射、地球自然辐射和宇宙射线。
人工产生的电磁波主要包括无线电波、微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和X射线等。
电磁波在空间中以波动的方式传播,传播速度与其频率有关,遵循光速不变的原那么。
电磁波在传播过程中可以通过传播介质来传播,也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电磁波在信息传输中的应用电磁波在信息传输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特别是在无线通信领域。
无线通信技术基于电磁波的传输,实现了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信息交流与传递。
无线通信技术的应用包括手机通信、无线局域网、卫星通信等。
电磁波还广泛应用于雷达、导航系统和遥感等领域。
雷达利用电磁波的特性来测量和探测目标的位置和距离。
导航系统通过接收卫星发送的电磁波信号,实现航空、航海和汽车导航。
遥感技术那么通过接收和分析地球外表反射、辐射的电磁波,来研究地球外表的变化和环境监测等。
电磁波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影响尽管电磁波在信息传输中具有重要作用,但它的频繁应用也引起了人们对其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影响的关注。
一些人担忧长期接触电磁辐射会对人体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目前,科学界对于电磁辐射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尚无定论。
世界卫生组织(WHO)和其他相关机构已经建立了相关标准和指南,以控制和限制电磁场的暴露水平,以确保人们的健康和平安。
此外,电磁波也可能对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例如,鸟类和昆虫可能会受到电磁波的干扰,导致鸟类迁徙和昆虫繁殖受到影响。
此外,电磁波也可能对植物的生长和发育产生一定的影响。
结论电磁波与信息化社会密不可分,它在信息传输、通信和导航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电磁波与信息化社会知识集结知识元电磁波与信息化社会知识讲解1.移动通信(1)移动电话机由电磁波来传递声音,它既是无线电发射台又是接收台.(2)移动电话靠基地台(较大的固定无线电台)使在不同地方的人可以互相通话.设立基地台的原因:手机体积小,发射功率不大,天线简单,灵敏度不高.无绳电话:主机和手机间没有电话线相连,靠无线电波沟通,主机接在市话网上,相当于一个小型基地台.手机不能离主机太远.2.总结:每个移动电话都是一个电磁波发射器,它通过电磁波把你讲话的信息发射到空中;同时它又是一个电磁波接收器,在空中捕获电磁波,是你得到对方讲话信息.移动电话不需要电话线,比固定电话方便.移动电话与固定电话的工作原理基本一样,只是移动电话声音信息不是由导线中的电流来传递,而是由空间的电磁波来传递.移动电话既是无线电发射台,又是无线电接收台.3.无线电广播信号的发射和接收(1)无线电广播信号的发射由广播电台完成.(2)发射过程:话筒把声音信号转换成电信号,然后再用调制器把音频电信号加载到高频电流上,再通过天线发射到空中.(3)接收过程:收音机的天线接收到各种各样的电磁波.转动收音机调谐器的旋钮,可以从中选出特定的频率的信号.收音机内的电子电路再把频率信号从中取出来,进行放大,送到扬声器里.扬声器把音频电信号转换成声音,我们就听到广播电台的节目了.4.电视的发射和接收(1)电视用电磁波传递图象信号和声音信号.(2)声音信号的产生、传播和接收跟无线电广播的工作过程大致相似.(3)图象信号的工作过程:摄像机把图象变成电信号,发射机把电信号加载到高频电流上,通过天线发射到空中.电视机的接收天线把这样的高频信号接收下来,通过电视机把图象信号取出并放大,由显像管把它还原成图象.例题精讲电磁波与信息化社会例1.下列各过程中,没有利用到电磁波的是()A.用水银温度计测量体温B.用手机接听电话C.用遥控器打开电视机D.用微波炉加热面包例2.关于电磁波,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微波炉利用了微波的热效应B.家用电器的遥控器大多采用红外线遥控的原理,它有一个有效使用的角度范围C.电磁波从空气中进入水中,频率不发生变化D.我们看到的电视直播节目,声音和画面基本同步,表明声波和光波传播速度十分接近例3.下列关于电磁波的说法正确的是()A.电磁波不具有能量B.Χ射线和γ射线都不是电磁波C.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等于光速D.不同频率的电磁波在真空中的波长都相等例4.关于电磁波的应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无线电波广泛应用于通信和广播B.红外线探测器能探测出物体的红外辐射C.适量的紫外线照射,对人体健康有益D.因为γ射线穿透能力不强,可用来检查金属内部伤痕。
第四节电磁波与信息化社会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几种传感器的应用特点。
2、了解信息传递的主要途径――通过电磁波传输。
3、了解信息的处理和数字通信,信息记录等。
4、了解数字电视和因特网特点。
(二)过程与方法感悟信息时代对人们的生产生活及研究带来的影响。
了解信息的记录及相关应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电视机成像原理,雷达定位原理。
教学难点:图形与电信号的转化原理。
教学方法: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讨论教学用具:投影仪,幻灯片。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教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电磁波的发射和接收过程,为了有效地发射电磁波,需要将闭合电路变成开放电路,然后将调制后的电磁波发射出去,在接收电路中通过调谐和解调,就可以得到我们所需要的信号了。
人类认识电磁波到现在只不过一百多年的时间,但电磁波在科学技术上已经得到十分广泛的应用,本节介绍无线电波在现代生产和科技上的应用。
(二)新课教学1、电磁波与信息的传递教师: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相关内容,谈一谈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信息的传递经历了怎样的过程。
学生阅读、讨论。
学生:语言的出现,文字的创造,纸和印刷术的发明,电磁波的发现。
教师:电磁波的传输有何特点?学生:可以通过电缆、光缆进行有线传输,也可以无线传输。
电磁波的频率越高,相同时间内传输的信息量越大。
2、电视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通过看书,讨论并回答问题(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1)在电视的发射端需要什么仪器?(2)电子枪的扫描路线是怎样的?(3)在电视的接收端需要什么仪器?各起什么作用?(4)你能说说调谐、检波的基本工作原理吗?(5)显像管里的电子枪发射电子束的强弱受什么控制?它扫描的方式和步调与什么相同?(6)摄像机在一秒钟内传送多少张画面?为什么在电视里我们看到的景象是连续的?(7)你能说说伴音信号经过怎样的处理后被送到扬声器的吗?学生阅读课文后分组讨论,回答上述问题。
4 电磁波与信息化社会-人教版选修3-4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电磁波是什么,以及其与信息化社会的关系;2.知道电磁波的分类及其频率范围;3.熟悉电磁波的基本特性,如波长、频率、速度等;4.能够简单描述电波的产生、传播和接收过程;5.掌握电波的调制技术和数码通信。
二、教学重点1.电磁波的基本特性及其应用;2.电磁波的调制技术和数码通信。
三、教学难点1.描述电波的产生、传播和接收过程;2.掌握电波的调制技术和数码通信。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分别针对电磁波的基本概念、产生与传播、调制技术及数码通信等方面进行系统的讲解;2.实验演示法:通过简单的电磁波发射和接收实验演示,加深学生对电波的产生、传播及接收过程的理解;3.互动式教学法:教师与学生互动,鼓励学生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方法,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教学内容1. 电磁波的基本概念电磁波是由振荡的电场和磁场在空间中相互作用而产生的一种波动现象。
电磁波是一种能量的传递方式,它不需要载体,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电磁波的频率越高,穿透物质的能力就越强,但也越容易被物质吸收。
电磁波的频率范围非常广泛,主要可分为无线电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和γ射线等。
2. 电磁波的产生和传播电磁波的产生方式有许多种,例如:电子在导线中运动时,会向周围发射无线电波;当带电粒子加速运动时,也会产生电磁波。
电磁波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为光速,即299792458m/s,与波长、频率有关。
电磁波遇到物体时,会遵循反射、折射、衍射等规律发生偏转。
3. 电磁波的调制技术和数码通信调制技术是将模拟信号转化为数字信号的技术。
常用的调制方式有幅度调制(AM)、频率调制(FM)和相位调制(PM)等。
在数码通信中,数字信号被转换为模拟信号,通过调制技术发送到接收端,再通过解调技术还原成数字信号。
六、教学评价1.提问:提出问题,检查学生对电磁波的理解;2.实验检验:通过实验检查学生对电波的产生、传播和接收过程的理解;3.笔试:考查学生对电磁波的基本概念、分类、调制技术及数码通信等方面的掌握情况。
第十四章 4 电磁波与信息化社会电磁波与信息的传递从语言的出现到文字的创造,人类文明的每一次重大进步都伴随着信息交流的发展。
纸和印刷术的发明使得信息能够大量流通,书籍、报纸、杂志因此发展起来了。
由于电磁学的进步,人们又开始利用电来传递信息。
1844年电报的发明揭开了电信的序幕,电磁波的发现又实现了无线通信。
电磁波可以通过电缆、光缆进行有线传输,也可以实现无线传输。
根据信息论的研究,电磁波的频率越高,相同时间传递的信息量越大。
光的频率比无线电波的频率高得多。
因此光缆可以传递大量信息。
电视1927年,英国发明家贝尔德在伦敦公开表演了向远处传递活动图像的技术。
虽然这些图像又小又暗而且摇晃不定,但它们却是人类第一次用电来传递的活动图像。
这个表演标志着电视的诞生。
在现代电视发射系统中,摄像管的作用是摄取景物的图像并将其转换为电信号(图14.4-1)。
镜头把景物的像成在摄像管的屏上。
电子枪发出的电子束按一定规律对屏上的图像扫描。
扫描的路线如图14.4-2所示,从A开始,逐行进行,直到B。
通过电子束的扫描,显像管把一幅图像按照各个部分的明暗情况,逐点地变为强弱不同的信号电流。
然后用信号电流调制高频电流,最后通过天线把带有信号的电磁波发射出去。
在电视接收端,天线接收到高频信号以后,经过调谐、解调,将得到的图像信号送到显像管。
显像管里的电子枪发射电子束的强弱受图像信号的控制,同时也像摄像管的电子枪那样,在荧光屏上扫描。
这样,当电子束射到显像管的荧光屏上时,在屏上便出现了与摄像管屏上相同的图像。
摄像机在1s内要传送25幅画面,电视接收机也以相同的速率在荧光屏上显现这些画面。
由于画面更换迅速和视觉暂留效应,我们感觉到的便是活动的影像。
图14.4-1摄像管图14.4-2扫描的路径接收天线收到的电磁波除了载有图像信号外,还有伴音信号。
伴音信号经解调后送到扬声器。
图14.4-4是电视广播的发射和接收过程的示意图。
电视的应用正在日益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