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1单元 生活中的大数 第8课时 学会购物 冀教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1单元 生活中的大数 第8课时 学会购物 冀教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1单元 生活中的大数 第8课时 学会购物    冀教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1单元 生活中的大数 第8课时 学会购物    冀教版

第八课时学会购物

教学内容

冀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三年级上册第16~17页,综合与实践。

教学提示

综合与实践“学会购物”设计了两个商店促销的事例。本套教材前面已经安排过商品促销的内容,学生也有在现实生活中促销购物的一些生活经验,本课安排两个事例并以“学会购物”为主题,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科学消费意识,学会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购物问题。在教学中,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理解广告的内容,让学生充分讨论、交流应该怎样买饮料合适,让学生自主解决,和同学们展示交流算法,如果学生有困难,可以加以提示。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能运用数学知识和促销的优惠政策,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结合生活中促销的事例,经历了解信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丰富学生日常购物经验,培养科学消费的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学会合理购物,并制定购物计划。

教学难点:理解有奖促销和商品促销。

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今天老师去商场购物,就遇到了一件怪事,有一位叔叔要买一部手机和一部电话,手机要用860元,电话有两种,一种是135元,一种是228元,他竟然说买228元的比买135元的更省钱,这是为什么呢?

生: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师:我们一起去看个究竟吧!

【设计意图:创设一个带有疑问的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理,为后面的新知学习做好心理铺垫。】

二、呈现新知,探索发现。

1.课件出示教材“有奖促销”的情境图。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情境图,说一说从中了解了哪些信息。

(学生自由说一说每件商品的价格)

师:谁来说一说,图中所说的“好消息”是什么意思?

生1:图上的这些商品参加有奖促销,只要所买商品总价满1000元,就奖励100元。

生2:比如买一台电视机,原价需要1080元,满了1000元,奖励100元,实际只要付980元就可以了。

师:那如果我们买一台电视机和一台洗衣机可以获得200元的奖金吗?同学们同桌说一说。

生1:不可以,电视机可以获得100元奖金,而洗衣机不足1000元,不能奖励……

生2:可以,因为这两件商品总价超过了2019元,所以可以获得200元奖金。

师:你们看,一位叔叔正要买手机和电话机,明明和小丽正在争论不休呢,到底该买哪一种电话机呢?请同学们在小组内讨论一下,然后在全班交流。

生1:当然是要买135元的这种电话机比较便宜。手机要用860元,手机和电话机一共要用860+135=995(元)。

生2:我觉得买228元的电话机更省钱,因为860+228=1088(元)已经满了1000元,可以获得100元奖金,1088-100=988(元)。

师:同学们,我们经过讨论,发现买228元的电话机真的比买135元的电话机更便宜,看来,这购物也是大有学问的呀,现在请同学们把比较省钱的购物方案记录下来吧!

2. 课件呈现教材第17页“商品促销”的情境图。

师:看图,同学们从图中读出了什么信息?

(学生说一说图中表达出来的信息)

师:图中的“好消息”是什么?谁能来说一说?

生:买5听赠1听,买一箱赠2听。

师:同学们觉得怎样买更划算?请同学们在小组内算一算。

(学生在小组内计算)

生1:买5听赠1听,也就是用20元买6听,每听3元多一点。

生2:按整箱的买,每箱8听,可以赠2听,也就是用30元买10听,每听30÷10=3(元)。

生3:按整箱的买更合算。

师:(出示教材“议一议”)同学们在小组中讨论一下,如果要买10听饮料该怎么买,

如果要买27听饮料该怎么买?

(学生讨论)

生1:如果买10听,可以按整箱的买,买一箱有8听,赠送2听,正好10听,只用花一箱的价格30元。

生2:如果买27听,可以先买两箱,赠送4听,一共得到20听,用去30×2=60(元),然后再买5听赠送1听,用去4×5=20(元),现在一共有26听,然后再买1听,用去4元,现在一共用去60+20+4=84(元)。

【设计意图: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主动去探索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在求知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的知识体验。】

三、巩固新知,拓展应用。

1. 解决下面的问题。

(1)需要8听这种饮料,至少要花多少元钱?

(2)需要12听这样的饮料,至少要花多少元钱?

(3)李明用50元钱买这种饮料,最多可以买回来多少听?如果是用100元呢?

2. 某商场的布匹促销,买3米赠1米,买5米赠2米,如果要买14米布匹,怎样购买比较合算?

答案:1. (1)28元(2)38元(3)26听32听

2. 买两次5米,赠送4米,5×2=10(米)10+4=14(米)

四、达标反馈。

母亲节,“欣欣花店”促销,购物满50元奖励5元,丽丽要给妈妈买7朵康乃馨,怎样买更省钱?

每朵1元每朵7元

答案:选7朵康乃馨,再买一朵郁金香,凑足50元,奖励5元,实际付45元可以买到7朵康乃馨。

五、课堂小结。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解决了很多购物的问题,你们有什么收获?

生1:我们了解了很多关于商品促销的知识。

生2:我们知道了怎样购物会更省钱。

生3:我们可以更好地制定购物方案。

六、布置作业。

312元356元78元600元

家具店搞促销活动,购物满1000元奖励100元,妈妈要买一个衣橱、一张书桌和一把椅子,应该怎么买最省钱?

板书设计

学信息,交流对促销方案的理解,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探讨、交流。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觉得在教学过程中,要多通过引导的方式而不是单纯的灌输理论知识,特别要讲究引导的方法,以学生活动讨论为主,教师讲解点评为辅。更要注重对学生今后消费行为的指导,学以致用,发挥思想品德课的优势育人功能。本课的课堂学生兴趣较浓厚,联系学生实际,引发学生的一些话题,气氛较活跃。

教学资料包

一、教学资源。

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要符合以下的要求:

1.问题情景的综合性、趣味性和挑战性。综合与实践活动不能是其他学习领域的简

单重复,问题情景必须较为开阔,能够为所有学生理解,又生动有趣,调动学生

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2.问题解决过程中的活动性和可操作性。既然是实践活动,并非只是做一道习题或

考题那样的单纯。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要“动”起来。不止动脑,还要动

手,包括其他的活动。

3. 数学活动应当体现数学本质,有助于提高学习着的数学素养。数学的综合与实践活动不是泛化的综合型活动,即便是数学与其他学科的内容相联系,也要突出数学学科的特点,

即便是数学与现实生活相联系,也必须呈现数学的本质。比如:10000张打印纸有多厚?事实上,一万张打印纸的厚度不重要,重要的是一万这个数的构造。具体的实物1万有多少这是人的生活体验,不是数学的本质。每个居民向灾区捐款500元月,多少居民能捐满到1

万?这些素材不仅有现实背景,而且还有数学意义。

二、资料链接。

数学家小故事二则

(一)

伽罗华生于离巴黎不远的一个小城镇,父亲是学校校长,还当过多年市长。家庭的影响使伽罗华一向勇往直前,无所畏惧。1823年,12岁的伽罗华离开双亲到巴黎求学,他不满足呆板的课堂灌输,自己去找最难的数学原著研究,一些老师也给他很大帮助。老师们对他的评价是“只宜在数学的尖端领域里工作”。

(二)

阿基米德公元前287年出生在意大利半岛南端西西里岛的叙拉古。父亲是位数学家兼天文学家。阿基米德从小有良好的家庭教养,11岁就被送到当时希腊文化中心的亚历山大城去学习。在这座号称"智慧之都"的名城里,阿基米德博阅群书,汲取了许多的知识,并且做了欧几里得学生埃拉托塞和卡农的门生,钻研《几何原本》。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