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解读《地热能开发利用“十三五”规划》
- 格式:docx
- 大小:10.23 KB
- 文档页数:2
十三五能源规划一、背景介绍能源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十三五能源规划是指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根据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制定的第十三个五年计划期间(2016年至2020年)的能源发展规划。
该规划旨在提高能源供给质量和效率,推动能源结构优化升级,促进能源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为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支撑。
二、目标和原则1. 目标:根据国家发展需求,十三五能源规划的主要目标是实现能源供需平衡、结构优化、安全保障和绿色低碳发展。
具体目标包括: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消费强度、提高能源供给结构的多样性和可持续性。
2. 原则:制定十三五能源规划的原则包括科学规划、统筹兼顾、可持续发展、市场化运作、法治化管理、创新驱动和绿色低碳。
三、主要内容1. 能源供给侧结构改革:通过推进能源供给侧结构改革,加快清洁能源发展,提高能源供给结构的多样性和可持续性。
具体措施包括:加大煤炭行业去产能力度,提高煤炭资源的利用效率;加快发展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风能、水能等;加强天然气和油气管网建设,提高天然气在能源供应中的比重。
2. 能源消费侧结构调整:通过推进能源消费侧结构调整,提高能源消费效率,降低能源消费强度。
具体措施包括:加强能源管理,推广节能技术和设备,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推动能源消费方式转型,鼓励发展清洁能源消费,减少高耗能和高污染产业。
3. 能源安全保障:加强能源安全保障,提高能源供应能力和应急能力。
具体措施包括:建设和完善能源基础设施,提高能源供应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加强能源储备和调配能力,确保能源供应的安全性;加强能源信息监测和预警能力,及时应对能源市场波动。
4. 绿色低碳发展: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减少能源消耗对环境的影响。
具体措施包括:加强能源环境政策法规制定和实施,促进能源与环境的协同发展;加强能源技术创新,推动清洁能源技术的研发和应用;鼓励低碳生活方式,提倡节能减排意识。
四、实施路径和政策措施1. 实施路径:制定十三五能源规划的实施路径包括完善能源管理体制、加强政策引导和支持、推动市场化改革、加强科技创新和国际合作等方面。
十三五能源规划一、背景介绍十三五能源规划是指中国政府在2022年发布的关于未来五年能源发展的规划。
该规划旨在制定能源发展的指导方针,促进能源结构的优化,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推动可持续能源发展,实现能源安全和绿色低碳发展目标。
二、目标设定1. 能源结构优化:到2022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5%,煤炭占比降至58%摆布,油气占比保持稳定。
2. 能源消费强度降低:到2022年,单位GDP能耗比2022年降低15%以上。
3. 温室气体排放控制:到2022年,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比2022年降低18%以上。
4. 可再生能源开辟利用:到2022年,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达到3400万千瓦以上,可再生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5%以上。
三、主要措施1. 加强能源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健全能源发展规划、能源监测预警、能源统计信息等制度,完善能源市场体系。
2. 促进能源结构优化:推动清洁能源发展,加大可再生能源和核能发电规模,提高清洁能源消费比重。
3. 加强能源节约和能效提升:推动能源节约技术和装备的研发应用,加强能源管理和能源审计,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4. 发展智能电网和储能技术:推动智能电网建设,加强电网调度和储能技术研究,提高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5. 推动能源技术创新:加大对能源技术创新的支持力度,推动能源技术的突破和应用,提高能源技术的自主创新能力。
6.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积极参预国际能源合作,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能源交流与合作,共同应对全球能源挑战。
四、预期效果1. 能源结构优化:通过推动清洁能源发展,能源结构逐步优化,减少对传统煤炭的依赖,提高能源供给的可持续性和稳定性。
2. 能源消费强度降低:通过加强能源节约和能效提升,实现能源消费强度的降低,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资源浪费。
3. 温室气体排放控制:通过推动清洁能源发展和能源结构优化,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实现温室气体排放的控制,为应对气候变化做出贡献。
十三五能源规划一、背景介绍十三五能源规划是指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制定的关于未来五年能源发展的规划。
该规划旨在指导中国能源产业的发展方向,促进能源结构的优化升级,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推动能源绿色低碳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二、总体目标1. 实现能源生产和消费的协调发展,提高能源供应保障能力。
2. 优化能源结构,增加清洁能源比重,降低煤炭消费比重。
3. 加强能源技术创新,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4. 推动能源绿色低碳发展,减少能源消耗对环境的影响。
5. 实施能源政策和市场改革,促进能源行业健康发展。
三、能源结构调整1. 提高清洁能源比重:到2022年,清洁能源(包括水电、风电、太阳能、核能等)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达到20%以上。
2. 降低煤炭消费比重:到2022年,煤炭消费比重降至58%以下,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3. 发展天然气和油气资源:加大天然气和油气资源的开辟力度,提高天然气在能源消费中的比重。
四、能源供应保障1. 保障能源供应:加强能源生产和供应基础设施建设,提高能源供应保障能力。
2. 稳定煤炭供应:加强煤炭生产和运输,确保煤炭供应的稳定性。
3. 提高油气资源储备:增加油气资源的储备量,提高应对突发能源供应紧张的能力。
五、能源利用效率提升1. 加强能源技术创新:加大对能源技术研发的投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2. 推广高效节能技术:加强对高效节能技术的推广应用,提高工业、建造、交通等领域的能源利用效率。
3. 加强能源管理:建立健全能源管理体系,加强对能源消耗的监测和控制。
六、能源绿色低碳发展1. 推动清洁能源发展:加大对风电、太阳能等清洁能源的开辟和利用,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
2. 加强环境保护:加大对能源消耗对环境的影响的管理力度,减少大气污染和水土流失等环境问题。
3. 推广低碳生活方式:倡导低碳生活方式,减少能源消耗,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七、能源政策和市场改革1. 完善能源政策体系:制定和完善能源政策,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十三五能源规划一、背景介绍十三五能源规划是指中国政府在2022年发布的关于未来五年能源发展的规划方案。
该规划旨在推动中国能源结构的转型升级,实现能源安全、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有机统一。
二、目标设定1. 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在合理增长范围内。
通过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将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在每年不超过2%的增长速度。
2. 优化能源结构。
加大清洁能源的开辟和利用力度,提高清洁能源在能源消费中的占比,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3. 提高能源供应保障能力。
加强能源基础设施建设,提高能源供应的稳定性和可靠性,确保能源供应的安全性。
4. 推动能源技术创新。
加强能源科技研发,提高能源技术水平,推动能源产业的创新发展。
5. 加强能源环境保护。
减少能源消耗对环境的影响,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的绿色、低碳发展。
三、具体措施1. 加大清洁能源开辟力度。
加快发展风能、太阳能、地热能等清洁能源,提高清洁能源在能源消费中的占比。
2. 优化煤炭能源利用方式。
推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加强煤炭清洁燃烧技术研究和应用,减少煤炭消耗对环境的污染。
3. 发展核能。
加强核能安全管理,推动核能在能源结构中的比重逐步提高。
4. 加强能源基础设施建设。
加大能源管道、输电路线、储气库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提高能源供应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5. 推动能源技术创新。
加强能源科技研发,推动新能源技术和装备的研制和应用,提高能源技术水平。
6. 加强能源环境保护。
加大对能源生产和消费过程中的环境污染管理力度,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的绿色、低碳发展。
四、预期成效1. 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在合理增长范围内,实现能源消费与经济发展的协调增长。
2. 清洁能源在能源结构中的比重逐步提高,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3. 能源供应保障能力得到提升,确保能源供应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4. 能源技术水平得到提高,推动能源产业的创新发展。
5. 能源生产和消费的绿色、低碳发展水平明显提高,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五、总结十三五能源规划是中国政府为了实现能源结构转型升级、能源安全、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有机统一而制定的规划方案。
十三五能源规划引言概述:能源是国家发展的重要支撑,而能源规划则是指导国家能源发展的重要依据。
在中国,十三五能源规划是指从2022年到2022年的五年规划,旨在推动能源结构优化、能源效率提升和能源安全保障。
本文将从五个大点来阐述十三五能源规划的具体内容和意义。
正文内容:1. 能源结构优化1.1 提升清洁能源比重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清洁能源的发展成为全球的趋势。
十三五能源规划将重点推动可再生能源的开辟和利用,包括风能、太阳能、水能等。
同时,减少对传统化石能源的依赖,提升清洁能源在能源结构中的比重。
1.2 促进能源多元化为了降低能源供给的风险,十三五能源规划将推动能源多元化发展,包括石油、天然气、煤炭、核能等多种能源的协调发展。
通过多元化能源供应,能够提高能源的安全性和可持续性。
1.3 加强能源储备建设为了应对突发能源需求和供应紧张的情况,十三五能源规划将加强能源储备建设。
通过建设储备基地和提高储备能力,能够保障能源供应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2. 能源效率提升2.1 推动能源技术创新十三五能源规划将加大对能源技术创新的支持力度,包括能源节约技术、能源高效利用技术等。
通过技术创新,能够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消耗。
2.2 加强能源管理和监测为了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十三五能源规划将加强能源管理和监测。
通过建立能源管理体系,推广能源管理标准和技术,能够实现对能源的有效监测和管理,从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2.3 促进能源节约和循环利用为了减少能源的浪费和环境污染,十三五能源规划将促进能源节约和循环利用。
通过制定能源节约政策和措施,鼓励企业和个人采取节能措施,实现能源的最大化利用和循环利用。
3. 能源安全保障3.1 提高能源供应保障能力十三五能源规划将加强能源供应保障能力的建设。
通过建设更多的能源供应基地和能源运输通道,提高能源供应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3.2 加强能源安全管理为了防范能源安全风险,十三五能源规划将加强能源安全管理。
十三五能源规划一、背景介绍能源是国家发展的基础和支撑,十三五能源规划旨在制定能源发展的总体目标和具体措施,以保障国家经济可持续发展和能源安全。
本文将详细介绍十三五能源规划的背景、目标和具体措施。
二、目标设定1. 能源消费结构调整目标:到2022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5%,煤炭消费比重下降到58%摆布。
2. 能源供需结构调整目标:到2022年,能源供需结构更加合理,能源供给保障能力显著提高。
3. 能源发展方式转变目标:到2022年,能源发展方式更加绿色、低碳、可持续,能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
三、具体措施1. 发展非化石能源(1)加大可再生能源开辟利用力度,提高太阳能、风能、水能等可再生能源利用率。
(2)推动生物质能源和地热能等非化石能源的发展,提高非化石能源在能源供应中的比重。
2. 优化能源结构(1)加快煤炭行业去产能,减少煤炭消费比重,推动清洁能源替代传统能源。
(2)加强天然气、核能等清洁能源的开辟和利用,提高清洁能源在能源消费中的比重。
3.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1)加强能源技术创新,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能源转换效率。
(2)推广节能技术和设备,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消耗。
4. 加强能源安全保障(1)建立健全的能源储备体系,提高能源供应保障能力。
(2)加强能源监管,完善能源市场体系,确保能源供应的稳定和安全。
四、预期效果1. 能源消费结构调整:非化石能源比重提高,煤炭消费比重下降,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2. 能源供需结构调整:能源供应更加稳定,能源供给保障能力显著提高。
3. 能源发展方式转变:能源发展更加绿色、低碳、可持续,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4. 能源利用效率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能源转换效率显著提高,减少能源浪费。
5. 能源安全保障:建立健全的能源储备体系,提高能源供应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五、总结十三五能源规划旨在调整能源结构、转变能源发展方式、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加强能源安全保障。
通过发展非化石能源、优化能源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等具体措施,实现能源消费结构调整、能源供需结构调整和能源发展方式转变的目标。
十三五能源规划十三五能源规划是指中国政府在2016年制定的第十三个五年发展规划中关于能源领域的规划。
该规划旨在推动中国能源生产和消费的结构性调整,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加强环境保护,推动可持续发展。
一、背景介绍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能源生产和消费国之一。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导致了能源需求的大幅增长,对能源资源的依赖程度也越来越高。
为了应对能源安全和环境保护的挑战,中国政府制定了十三五能源规划。
二、总体目标根据十三五能源规划,中国在2020年前将实现以下目标:1. 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在5.0亿吨标准煤以内。
2. 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5%左右。
3. 温室气体排放强度较2005年下降60%以上。
4. 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实现能源消费强度下降15%以上。
三、能源结构调整1. 加快清洁能源发展:大力发展风能、太阳能和水能等清洁能源,提高可再生能源在能源消费中的比重。
2. 优化煤炭消费结构:推动煤炭消费从传统的高污染、高能耗领域向高效清洁利用转变,鼓励煤炭行业进行技术升级和结构调整。
3. 发展天然气和油气资源:加大天然气和油气资源勘探和开发力度,提高天然气在能源消费中的比重。
4. 促进能源互联互通:加强与国际能源市场的合作,推动能源互联互通,提高能源供应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四、能源技术创新1. 推动能源技术创新:加大对清洁能源技术和高效能源利用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提高能源技术水平。
2. 加强能源智能化建设:推动能源系统智能化建设,提高能源生产和消费的智能化水平,实现能源的高效管理和优化配置。
五、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1. 加强环境保护: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的绿色化,减少环境污染物排放,提高环境质量。
2. 推动可持续发展:注重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推动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增长。
六、政策措施1. 完善能源法律法规:制定和完善能源法律法规,加强对能源行业的监管和管理。
2. 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鼓励和支持清洁能源发展,推动能源结构调整和技术创新。
全面解读《地热能开发利用“十三五”规划》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日前透露,《地热能开发利用十三五规划》已经正式印发。
根据规划内容,十三五期间地热能开发将拉动总计2600 亿元投资。
在此过程中,将探索建立地热能开发的特许经营权招标制度和PPP 模式,并且将放开城镇供热市场准入限制,引导地热能开发企业进入城镇供热市场。
发改委介绍,十三五期间,新增地热能供暖(制冷)面积11 亿平方米,新增地热发电装机容量500 兆瓦。
到2020 年,地热供暖(制冷)面积累计达到16 亿平方米,地热发电装机容量约530 兆瓦。
2020 年地热能年利用量7000 万吨标准煤,地热能供暖年利用量4000 万吨标准煤。
京津冀地区地热能年利用量达到约2000 万吨标准煤。
同时,初步估算,十三五期间,浅层地热能供暖(制冷)可拉动投资约1400 亿元,水热型地热能供暖可拉动投资约800 亿元,地热发电可拉动投资约400 亿元,合计约为2600 亿元。
此外,地热能开发利用还可带动地热资源勘查评价、钻井、热泵、换热等一系列关键技术和设备制造产业的发展。
据介绍,我国地热资源相对丰富,目前全国336 个地级以上城市浅层地热能年可开采资源量折合7 亿吨标准煤;全国水热型地热资源量折合1.25 万亿吨标准煤。
到2015 年底,全国浅层地热能供暖(制冷)面积达到3.92 亿平方米,水热型地热能供暖面积达到1.02 亿平方米。
但另一方面,地热能发展仍存在诸多制约,包括资源勘查程度低,管理体制不完善,缺乏统一的技术规范和标准等。
对此,在十三五时期,按照集中式与分散式相结合的方式推进水热型地热供暖,并将开展干热岩开发试验工作,建设干热岩示范项目。
其中包括,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