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1 IP路由
- 格式:ppt
- 大小:1.04 MB
- 文档页数:36
第6章:网络层1. 假设在以太网上运行IP协议,源主机A要和IP地址为的主机B通信,请问A如何得到主机B的MAC地址(说明采用的协议以及查找过程)解答:主机A采用地址解析协议ARP获得主机B的MAC地址,具体过程如下:(1)主机A首先很据主机B的IP地址,在自己的ARP高速缓存表查找与之对应的MAC地址。
如果可以找到,不再进行地址解析;否则,则以广播方式发送一个ARP请求分组,该请求分组中包含主机A的IP地址、MAC地址以及主机B的主机地址。
(2)主机B在接收到ARP请求分组时,将完成地址解析,并发送ARP应答分组,该分组包含了主机B的MAC地址。
(3)主机A收到来自主机B的ARP应答分组时,将提取主机B的IP地址和MAC地址加入到ARP高速缓存表中,然后将具有完整的源IP地址、目的IP地址、目的MAC地址和数据作为一个发送分组,传送给数据链路层并封装成帧。
2. 考虑如图所示的采用基于距离矢量的路由选择算法的子网。
假设路由器C刚启动,并测得到达它的邻接路由器B、D、E的时延分别等于6、3、5。
此后,路由器C依次收到下列矢量:来自D的(16,12,6,0,9,10)、来自E的(7,6,3,9,0,4)以及来自B的(5,0,8,12,6,2)。
上面的矢量表示的是发送该矢量的结点分别与结点A、B、C、D、E、F的延时。
则路由器C 在收到3个矢量之后的新路由表是什么解答:已知路由器C测得到达自己的邻接路由器B、D和E的时延分别等于6、3和5。
在收到来自D的矢量(16、12、6、0、9、10)后,路由器C的路由表如表1所示。
表1自E的矢量(7,6,3,9,0,4)后,路由器C的路由表如表2所示。
表2在收到来自B的矢量(5,0,8,12,6,2)后,路由器C的路由表如表3 所示。
表33. 一个有50个路由器的网络,采用基于矢量距离算法的路由选择算法,路由表的每个表项长度为6字节,每个路由器都有3个邻接路由器,每秒与每个邻接路由器交换1次路由表。
一.术语辨析从给出的26个定义中挑出20个,并将标识定义的字母填在对应术语的空格位置。
1.W ARP 2. D 分组总长度3.L 专用地址 4. F 严格源路由5.M CIDR 6. V MPLS7.N 间接交付 8. I 直接广播地址9.X 移动IP 10. C 分组头长度11.Z 扩展报头 12. G 松散源路由13.T ICMP 14. K 特定主机地址15.E TTL字段 16. Q 路由汇聚17.U RSVP 18. P 路由选择协议19.J 受限广播地址 20. S 第三层交换路由器A.IPv4分组头中表示网络层IP版本号的字段。
B.IPv4分组头中表示高层洗衣类型的字段。
C.IPv4分组头中4位的长度字段。
D.IPv4分组头中16位的长度字段。
E.IPv4分组头中用来表示转发分组最多路由器跳数的字段。
F.规定分组经过的路径上每个路由器及顺序的路由。
G.规定分组一定要经过的路由器,但不是一定完整的传输路径的路由。
H.标识一台主机、路由器与网络接口的地址。
I.可以将分组以广播方式发送给特定网络所有主机的地址。
J.路由器不向外转发,而将该分组在网络内部以广播方式发送给全部主机的地址。
K.路由器接到分组不向外转发该分组,而是直接交付给本网络中指定主机的地址。
L.只能够用于内部网络,而不能够在Internet进行路由的地址。
M.将IP地址按可变大小的地址块来分配的方法。
N.目的主机与源主机不在同一网络的分组转发方法。
O.路由器中用来产生路由表的算法。
P.用于实现路由表中路由信息动态更新的方法。
Q.用来减少路由表中路由项数量的方法。
R.有权自主决定内部所采用的路由选择洗衣的单元。
S.按第三层路由技术与第二层硬件交换技术相结合方法设计的网络互联设备。
T.具有差错与查询、重置功能的网络层协议。
U.源主机和目的主机之间在会话之前建立一个连接,预留需要的资源的协议。
V.用标记分配协议实现标记交换的技术。
IPv6演进技术要求第6部分:IPv6段路由(SRv6)策略(Policy)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SRv6策略技术要求,包括SRv6 Policy概述、SRv6 Policy模型及关键要素、SRv6 Policy引流机制,以及SRv6 Policy的保护技术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支持基于SRv6策略技术的网络设备的开发、设计和测试等。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2019-1194T-YD IPv6演进技术要求第4部分:基于IPv6段路由(SRv6)的网络编程3术语和定义下述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分段路由 segment routing参见《IPv6演进技术要求第1部分:参考架构》。
3.2基于IPv6数据平面的分段路由 segment routing over IPv6 dataplane参见《IPv6演进技术要求第1部分:参考架构》。
3.3分段标识符 segment identifier分段路由域中的具体分段,简称为SID。
在SRv6中,SID由Locator、Function和Argument三部分组成,编码为IPv6地址形式。
SID列表表示为<S1,S2,S3>,用于指示报文转发路径。
3.4与拓扑无关的无环路备份 topology independent loop free alternate一种应用于分段路由网络中的快速重路由技术,简称TI-LFA。
TI-LFA相对于传统IP FRR技术,可在IGP网络中提供与拓扑无关的故障保护能力,同时提供的保护路径和IGP收敛后的路径一致,减少业务中断。
4缩略语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ASN:自治系统编号(Autonomous System Number)BGP:边界网关协议(Border Gateway Protocol)BSID:绑定段标识符(Binding Segment Identifier)CSPF:约束最短路径优先(Constrained Shortest Path First)DSCP:差分服务代码点(Differentiated Services Code Point)EAG:扩展的管理组(Extended Administrative Group)EBGP:外部网关协议(External Border Gateway Protocol)EPE:出口对等体工程(Egress Peer Engineering)FRR:快速重路由(Fast ReRoute)IBGP:内部边界网关协议(Internal Border Gateway Protocol)IGP:内部网关协议(Interior Gateway Protocol)MSD:最大SID栈深度(Maximum SID Depth)PCE:路径计算元素(Path Computation Element)PCEP:路径计算元素通信协议(Path Computation Element (PCE) Communication Protocol)PW:伪线(Pseudowire)SID:段标识符(Segment Identifier)SR:分段路由技术(Segment Routing)SR DB:段路由数据库(Segment Routing Database)SR GB:段路由全局块(Segment Routing Global Block)SR LB:段路由本地块(Segment Routing Local Block)SRv6:基于IPv6的分段路由(Segment Routing over IPv6)TI-LFA:拓扑无关的无环备份路径(Topology Independent Loop Free Alternate)5SRv6 Policy概述SRv6 Policy是通过在头端压入Segment列表来实现流量工程。
第6章IP路由策略配置命令6.1 ACL配置命令6.1.1 acl【命令】acl{ number acl-number |name acl-name[ basic| advanced|interface ] } [ match-order { config | auto } ]undo acl { number acl-number | name acl-name | all }【视图】系统视图【参数】number:定义一个数字型的ACL,ACL就是访问控制列表。
name:定义一个名字型的ACL。
basic:定义一个用途类型为基本的ACL。
advanced:定义一个用途类型为高级的ACL。
interface:定义一个用途类型为基于接口的ACL。
acl-number:访问控制列表的序号,为1到199和1000到1999之间的数字。
1~99范围的数字型访问控制列表是基本的访问控制列表,100~199范围的数字型访问控制列表是高级的访问控制列表,1000~1999是基于接口的访问控制列表。
acl-name:表示ACL名字。
match-order:指定规则的配置顺序。
config:指定匹配该规则时按用户的配置顺序。
auto:指定匹配该规则时系统自动排序(按“深度优先”的顺序)。
all:所有的ACL。
【描述】命令acl用于创建一个访问控制列表并进入ACL视图,命令undo acl用于删除访问控制列表。
在配置访问控制列表的规则之前,首先需要创建访问控制列表。
【举例】# 创建一个序号为10的ACL。
[Quidway] acl number 10[Quidway-acl-basic-10]# 创建一个名字为test的高级ACL。
[Quidway] acl name test advanced[Quidway-acl-adv-test]# 创建一个基于接口的名字为int的ACL。
[Quidway] acl name int interface[Quidway-acl-if-int]6.1.2 display acl【命令】display acl { all | acl-number | acl-name }【视图】所有视图。
CISCO路由器配置手册返回教程第一章路由器配置基础一、基本设置方式二、命令状态三、设置对话过程四、常用命令五、配置IP寻址六、配置静态路由第二章广域网协议设置一、HDLC二、PPP三、X.25四、Frame Relay五、ISDN六、PSTN第三章路由协议设置一、RIP协议二、IGRP协议三、OSPF协议四、重新分配路由五、IPX协议设置第四章服务质量及访问控制一、协议优先级设置二、队列定制三、访问控制第五章虚拟局域网(VLAN)路由一、虚拟局域网(VLAN)二、交换机间链路(ISL)协议三、虚拟局域网(VLAN)路由实例参考第一章路由器配置基础一、基本设置方式一般来说,可以用5种方式来设置路由器:1.Console口接终端或运行终端仿真软件的微机;2.AUX口接MODEM,通过电话线与远方的终端或运行终端仿真软件的微机相连;3.通过Ethernet上的TFTP服务器;4.通过Ethernet上的TELNET程序;5.通过Ethernet上的SNMP网管工作站。
但路由器的第一次设置必须通过第一种方式进行,此时终端的硬件设置如下:波特率:9600数据位:8停止位:1奇偶校验: 无二、命令状态1.router>路由器处于用户命令状态,这时用户可以看路由器的连接状态,访问其它网络和主机,但不能看到和更改路由器的设置内容。
2.router#在router>提示符下键入enable,路由器进入特权命令状态router#,这时不但可以执行所有的用户命令,还可以看到和更改路由器的设置内容。
3.router(config)#在router#提示符下键入configure terminal,出现提示符router(config)#,此时路由器处于全局设置状态,这时可以设置路由器的全局参数。
4.router(config-if)#; router(config-line)#; router(config-router)#;…路由器处于局部设置状态,这时可以设置路由器某个局部的参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