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完整配置管理教程
- 格式:pdf
- 大小:1.44 MB
- 文档页数:72
(完整版)配置管理计划编写指南XXX项⽬配置管理计划修订历史记录⽬录1引⾔ (1)1.1编写⽬的 (1)1.2背景 (1)1.3定义 (1)1.4参考资料 (1)2 管理 (2)2.1 机构 (2)2.2 任务 (2)2.3 职责 (2)2.4 定义软件配置项(SCI) (2)2.5 软件配置管理计划的实现 (3)2.6 适⽤的标准、条例和约定 (3)3 软件配置管理活动 (4)3.1 配置标识 (4)3.1.1 基线配置 (4)3.1.2 配置标识 (4)3.2 配置控制 (4)3.3 配置状态的记录和报告 (5)3.4 配置的检查和评审 (5)4 ⼯具、技术和⽅法 (6)5 对供货单位的控制 (7)6 记录的收集、维护和保存 (8)1引⾔1.1编写⽬的编写的⽬的主要在于对所开发的软件系统规定各种必要的配置管理条款,以保证所开发出的软件能满⾜⽤户需求。
1.2背景a.开发的软件系统的名称列出本软件系统的中⽂全称、英⽂全称及英⽂表⽰简称。
b.开发的软件系统的最终⽤户或适⽤的领域;c.项⽬来源、主管部门等1.3定义列出本⽂件中涉及的专门术语定义和外⽂缩写的原词组。
1.4参考资料列出涉及的参考资料。
2 管理描述软件配置管理的机构、任务、职责和有关的接⼝控制。
2.1 机构描述软件⽣存周期中各阶段中软件配置管理的功能和负责软件配置管理的机构。
说明项⽬和⾃项⽬与其他有关项⽬之间的关系。
指出在软件⽣存周期各阶段中的软件开发或维护机构与配置控制组的关系。
2.2 任务描述在软件⽣存周期中各阶段的配置管理任务以及要进⾏的评审和检查⼯作,并指出各阶段的阶段产品应存放在哪⼀类软件库中(软件开发库、软件受控制库或软件产品库)。
2.3 职责指出负责各项软件配置管理任务(如配置标识、配置控制、配置状态记录以及配置的评审与检查)的机构的职责;指出上述机构与软件质量保证机构、软件开发单位、项⽬承办单位、项⽬委托单位以及⽤户等机构的关系。
配置管理计划一、引言。
配置管理是软件工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涉及到软件开发过程中的版本控制、变更管理、发布管理等方面,对于保证软件质量和项目进度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档旨在制定一份详细的配置管理计划,以确保项目的顺利进行和软件产品的质量。
二、配置管理目标。
1. 确保软件开发过程中的版本管理,保证每个版本的可追溯性和可控性。
2. 管理软件变更,确保变更的合理性和影响的可控性。
3. 确保软件的发布管理,保证发布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4. 提高团队协作效率,降低团队成员之间的沟通成本。
三、配置管理计划内容。
1. 配置管理工具。
我们将采用Git作为版本控制工具,JIRA作为变更管理工具,Jenkins作为持续集成工具,以及Docker作为发布管理工具。
这些工具将为我们提供完善的配置管理解决方案。
2. 配置管理流程。
(1)版本管理流程。
团队成员在开发过程中,每个功能点的完成都需要提交代码并进行版本控制。
每个版本的发布都需要经过团队内部评审和测试,确保质量。
(2)变更管理流程。
当有新的需求或者bug产生时,团队成员需要提交变更申请,并经过评审后进行变更操作。
变更管理需要确保变更的合理性和影响的可控性。
(3)发布管理流程。
发布管理需要确保软件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每个发布都需要经过严格的测试和评审,确保发布的质量。
3. 配置管理团队。
我们将配置管理团队成员明确分工,确保每个环节都有专人负责。
团队成员需要定期进行配置管理相关的培训,以保证他们对配置管理流程的熟悉和掌握。
4. 配置管理工作量估计。
我们将根据项目的规模和复杂度,对配置管理的工作量进行合理的估计,确保配置管理工作能够与项目进度相匹配。
5. 配置管理风险管理。
我们将对配置管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评估和管理,确保配置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四、总结。
配置管理是软件开发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直接关系到软件产品的质量和项目的进度。
通过制定一份详细的配置管理计划,我们将能够有效地管理软件的版本、变更和发布,提高团队的协作效率,确保项目的顺利进行。
玩转BIOS设置史上最强BIOS设置大解析(上、中、下)上(1-14页)中(14-26页)下(26-尾页)玩转BIOS设置史上最强BIOS设置大解析上(1-14页)笔者遇到很多初学电脑的玩家,对于BIOS设置感到非常迷惑。
甚至不敢去调节BIOS,怕出现自己无法解决的种种问题。
下面笔者为大家介绍BIOS设置的具体方法,大家要认真看哦!非常的详细。
本文导航1BIOS基础设置2高级设置菜单3ACPI设置4整合外围设备5整合图形设备6USB配置7超级I/O配置8硬件监控1BIOS基础设置笔者遇到很多初学电脑的玩家,对于BIOS设置感到非常迷惑。
甚至不敢去调节BIOS,怕出现自己无法解决的种种问题。
下面笔者为大家介绍BIOS设置的具体方法,大家要认真看哦!非常的详细。
BIOS基础设置一、主菜单该菜单显示基本硬件配置和设置日期时间2高级设置菜单二、高级设置菜单该菜单设置主板的I/O设备和电源管理1、PCI子系统设置1-1、PCI延迟时间设置PCI延迟时间。
延迟时间以PCI总线时钟为单位。
比如第一个设置就是延迟32个PCI总线时钟。
英特尔在6系列芯片组取消了PCI 总线。
当前主板上的PCI是第3方芯片从PCIE转接的。
如果有些PCI卡响应慢,系统检测不到,可以增加延迟时间。
3ACPI设置2、ACPI设置2-1、ACPI待机状态ACPI待机状态有S1和S3。
S1是只关闭显示,S3是只保持内存有+5VSB供电,其余都停止供电。
都默认是S3,2种状态,闪烁和双色。
电源指示灯状态设置要与机箱的只是等配置有关。
并请参看说明书有关指示灯的连接。
4整合外围设备3、整合外围设备3-1、板载网卡开启/关闭板载网卡。
默认是开启。
3-2、网卡ROM开启/关闭网卡启动ROM。
这项是设置网卡启动的。
开启,就是从网卡ROM启动。
一般无盘网要设置为开启。
3-3、SATA配置这是H61的SATA配置。
有IDE和AHCI2种模式。
默认是IDE。
项目管理系列:配置管理实用手册v s sTYY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TYYUA16H-TYY-TYYYUA8Q8-密级:秘密版本:V i s u a l S o u r c e S a f e操作说明书XXXX有限公司2001年3月13日文档编号:目录1 如何管理数据库1.1 怎样创建一个新数据库1.从VSS(Visual SourceSafe 管理器的Tools菜单中, 单击CreateDatabase…显示Create New VSS Database对话框。
2.指定新数据库的目录。
3.单击OK。
1.2 打开现有的数据库当你运行VSS, 你必须连接到一个VSS数据库。
这应该是自动连接, 但如果没有连上或你需要连接到别的数据库中, 执行下面几步。
1.在file菜单中,单击Open SourceSafe Database显示Open SourceSafeDatabase对话框。
2.在Available databases列表中选取的数据库,或单击Browse搜寻一个现有的数据库。
1.3 清除临时文件夹1.在Tools菜单中,单击Clean up Temp Directory显示Clean Up LocalTemporary files Directory对话框。
2.单击OK。
1.4 数据库归档1.打开你想归档消息的数据库。
2.在Archive菜单中, 按Archive projects…显示Archive向导。
.3.选择你想要归档的项目。
4.按OK。
5.如果你想存档其他项目,执行向导的第一步。
6.按Next。
7.在向导的第二步中, 指定你想怎样归档项目。
8.如果选择了Save data to file 或 S ave data to file, then delete fromdatabase to save,在Archive 文件框中输入需要保存的项目的文件名或单击Browse 查找和选取已存档的文件。
目录1. 目的 (2)2. 范围 (2)3. 职责 (2)4. 工作程序 (2)置于配置办理下的软件工作产物 (2)SCCB人员 (2)配置办理过程 (3)方案和配置环境 (3)基线配置项的办理过程 (4)4.4 配置办理活动 (5)5. 参考资料 (6)1.目的软件配置办理的目的是在整个工程周期中成立和维护整个工程及相关产物的完整性及一致性.•在每一个工程中清楚分配SCM人员及任务.•包管软件工程的配置办理活动是有方案的;•SCM贯穿工程的整个生命周期.•所选择的软件工作产物是确定的, 受控的, 可拜候和可使用的•对已经确定的软件工作产物的变动是受控的;•SCM贯穿外部软件产物交付、内部软件交付及内部撑持东西开发的整个过程.•软件工程中确认的底子信息及相关的产物或工件要置于配置办理系统之中而且可被相关人员拜候.•在工程生命周期中, 有关部分要对软件基线和SCM行为进行按期查抄.2.范围•新的软件工程;•基于以往工程进行点窜的软件工程。
3.职责1〕SCCB负责审定软件基线的成立和配置项的标识;软件基线审批和针对基线变动的审批;审定由软件基线库生成的产物.2〕配置办理员负责实施工程的配置办理;负责执行SCCB确认的工作,并将配置办理活动通知受影响的组和个人。
3〕高级办理者按期审核配置办理活动。
4.工作程序4.1置于配置办理下的软件工作产物置于配置办理下的工作产物通常包罗 :•各种尺度〔代码书写尺度、设计尺度等〕•方案〔开发方案、配置办理、质量包管方案等)•软件需求说明书及相关的演示模型和文档•设计文档•软件源代码•数据库文件•测试方案、测试程序和数据•软件操作手册•各种跟踪记录、测试记录、评审陈述等•其他与软件开发及办理相关的和必要的文档等4.2SCCB人员SCCB由研发经理、工程经理、软件工程经理、客户经理、质量包管经理、相关部分代表组成, 具有软件变动及配置变动审批权的小组.4.3配置办理过程4.3.1方案和配置环境确认使用的配置办理东西;确定应置于配置办理的配置项确定配置办理需要的目录布局为配置项定义定名尺度和版本控制方法,制按时考虑以下因素:●安排给每个配置项独一的标识符;●每个重要配置项的特征;●每个配置项所属于的目录;●标识每个配置项的负责人〔即从配置办理的角度来说的所有者〕。
配置管理计划软件学习课程一、课程背景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配置管理在软件开发和项目管理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配置管理是指对软件产品的各个版本、变更和发布进行控制和管理,以确保软件开发过程的可控性和可预测性。
因此,对于软件开发人员和项目经理来说,深入理解和掌握配置管理是非常重要的。
为了帮助学习者更好地理解配置管理和掌握相关的软件工具,我们特开设了配置管理计划软件学习课程。
本课程将以实践和案例为基础,结合最新的配置管理工具和方法,帮助学习者快速掌握配置管理的理论和实践技能,提高软件开发和项目管理的能力。
二、课程目标1.掌握配置管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了解最新的配置管理软件工具及其使用方法3.能够制定和实施符合项目需求的配置管理计划4.能够应对软件变更和发布管理的挑战,确保项目进度和质量5.了解配置管理在软件开发中的最佳实践和案例三、课程大纲第一部分:配置管理概述1.1 配置管理的概念和原理1.2 配置管理在软件开发中的作用和重要性1.3 配置管理与软件质量管理的关系第二部分:配置管理软件工具2.1 最新的配置管理软件工具及其特点2.2 配置管理软件工具的安装和配置2.3 配置管理软件工具的基本使用方法第三部分:配置管理计划制定3.1 需求分析和变更管理3.2 配置管理计划的制定和执行3.3 配置管理计划的评估和改进第四部分:软件变更和发布管理4.1 软件变更管理的原则和方法4.2 软件发布管理的流程和规范4.3 软件变更和发布管理的最佳实践和案例第五部分:配置管理实践案例5.1 配置管理在实际项目中的应用案例5.2 配置管理的成功和失败案例分析5.3 配置管理的未来发展趋势和挑战四、教学方法本课程将采用理论教学和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教师将以丰富的项目经验和案例为基础,结合最新的配置管理软件工具,帮助学习者理解配置管理的原理和方法,并进行实际操作和案例分析。
同时,学习者还将利用课程提供的在线资源和实验平台,进行实践操作和练习,加深对配置管理的理解和掌握。
IIS配置
1、打开“控制面板”选项,点击“程序与功能”选项,出现如下界面,点击“打开或关闭Windows功能”:
出现如下界面,选择“Internet信息服务”。
(这里我全选了,也可以按照网上的一些指示部分选择。
):
点击“确定”,配置完毕后,重启电脑。
2、打开“控制面板”中的“管理工具”:
选择“Inthernet信息服务IIS 6.0服务器”:
3、打开服务器后,右键点击“网站”,选择“添加网站”:
添加自己的网站路径和IP信息:
4、点击右侧的“基本设置”:
出现如下界面,选择“连接为”:
选择“特定用户”:
点击“设置”:
输入用户名和密码,用户名是电脑账户名,密码是电脑登录密码,没有登录密码,设置为其他。
如下图账户名:
查看测试结果:
如果出现如下界面,则配置成功:
5、设置应用程序池,点击IIS配置器左侧的“应用程序池”:
出现如下界面,新建一个应用程序池,名称随意:
右键新建的应用程序池:
选择“基本设置”,根据自己的.NET选择相应版本,一般都是2.0版本,点击“确定”:
右击网站,选择“管理网站”,选择“高级设置”:
将之前创建的应用程序池添加进来,点击“确定”:
6、选择IIS网站主页中的“ASP”选项:
选择“启用父路径”,选择“True”:
7、右击左侧的“网站”,选择“编辑权限”:
按照下面的步骤,选择“Everyone”:
至此,整个IIS都配置好了。
如果还有什么不清楚的,请留言“mmd7437@”。
配置管理指导书目录1介绍 (4)1.1目的 (4)1.2范围 (4)1.3定义和术语 (4)2职责 (4)3概述 (5)3.1选择配置管理工具 (5)3.2工作产品的生命周期 (5)3.3配置库的目录结构 (6)4配置管理过程 (7)4.1准备配置管理计划 (8)4.2建立配置管理环境 (9)4.3开发初始化阶段管理 (9)4.4配置项从开发库到受控库的管理 (10)4.5变更过程中配置项的管理 (10)4.6发布阶段配置管理的活动 (12)4.7执行其它配置管理的活动 (13)5记录表和文档的保存期 (14)6附录 (14)6.1clearcase中的开发库和受控库 (14)6.2确定并标识配置项 (14)6.3定义基线 (14)6.4版本号命名约定 (15)6.5标签命名约定 (15)6.6配置项命名约定 (15)配置管理指导书1介绍1.1目的配置管理是一门应用技术、管理和监督相结合的学科,通过标识来记录配置项的功能和物理特性,控制这些特性的变更,记录和报告变更的过程和状态,并验证它们与需求是否一致。
1.2范围配置管理的活动包括:•制定配置管理计划•创建受控库•受控库存放标识配置项•制订变更管理流程•按照制订的流程发布工作产品1.3定义和术语2职责3概述每一个项目都分配一个配置管理员(CMO),它可以是一个兼职的分析或者设计人员,对所有配置管理员需要提供基于CMO角色的培训以及相关配置管理工具的培训。
CMO制定配置管理计划,PM评审该配置管理计划,QA确保所有的配置管理活动都依照计划和本文挡执行。
这些活动包括:•对团队成员进行配置管理和工具的培训•建立基线库•将已标识配置项按照预定义方式受控•控制配置项访问权限•依照定义程序对受控配置项进行变更•按照已定义程序发布软件产品(或部分软件产品)•负责备份工作的进行•发布配置管理月报3.1选择配置管理工具本公司使用ClearCase、VSS、CVS等作为配置管理工具,用于管理在开发过程中生成的源代码、文档等资料,记录他们的更新历史,使开发团队各成员可以更好的协作。
配置管理制度一、背景和目的企业在日常运作中,配置管理起着重要的作用。
配置管理是一种用于管理和控制软硬件及其相关文档的过程,旨在确保系统配置的完整性、可靠性和一致性。
本制度的目的是为了建立一套规范和标准,有效管理各类配置,从而提高运营效率和降低风险。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公司所有职能部门,员工以及与配置管理相关的所有业务活动。
三、管理标准3.1 配置项1.任何可以独立标识和配置的物件或文档都可以被视为一个配置项。
2.配置项应该由标识符进行唯一命名,并在配置管理系统中进行注册。
3.所有配置项都应有相应的配置状态,例如:设计中,正在开发,已完成等。
4.配置项的变更应该经过严格的审批和追踪,变更内容和目的必须在变更记录中详细描述。
3.2 配置管理流程1.配置管理团队应当建立一个配置管理委员会,该委员会由相关职能部门的代表组成,负责配置管理系统的制定和实施。
2.所有变更请求必须填写并提交变更申请表,包括变更理由、影响范围、预防措施等。
3.变更申请表将经过审核,并在配置管理委员会的讨论和批准后被批准或拒绝。
4.配置管理团队将根据变更批准的结果执行配置项的更新,并确保变更过程的可追溯性和完整性。
5.所有配置项的修改记录都应及时更新并保存在配置管理系统中。
6.对于不符合配置管理要求的配置项或错误配置的情况,应立即采取纠正措施并追究责任。
3.3 配置管理基础设施1.配置管理需建立一个稳定可靠的配置管理数据库,定期备份和维护数据。
2.配置管理数据库应具备对配置项和其关联文档的清晰描述、分类和维护功能。
3.配置管理数据库需能对配置项的状态、变更历史等进行跟踪和查询。
3.4 版本控制1.所有软件开发项目必须使用版本控制工具来管理代码、用户文档、设计文档等相关文档。
2.版本控制工具应具备分支管理、版本合并、冲突解决等功能。
3.所有项目成员必须按照版本控制流程进行代码提交、审核和合并操作。
4.版本控制工具的操作及权限管理应受到严格限制,只有经过授权的人员才能进行操作。
配置管理系统配置管理系统是一种用于管理和跟踪软件或硬件配置项目的工具。
它帮助组织有效地管理其配置项并追踪其变更历史,以确保配置的一致性和可靠性。
本文将介绍配置管理系统的基本概念、主要功能、实施步骤和注意事项。
一、配置管理系统的基本概念1.1 配置管理配置管理是指对软件或硬件配置进行规划、控制和变更管理的过程。
它包括配置项的识别、版本控制、配置变更管理和配置项状态管理等方面。
1.2 配置项配置项是指在软件或硬件系统中经过识别并且需要进行管理的基本单位。
它可以是软件代码、硬件设备、文档、数据库、测试脚本等。
1.3 配置项库配置项库是存储和管理配置项的集中存储库。
它可以是一个数据库、文件系统或者版本控制系统。
二、配置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2.1 配置项识别配置管理系统通过对配置项进行识别和标记,建立起对配置项的基本信息库,包括配置项名称、描述、类型、版本等。
2.2 配置项版本控制配置管理系统通过版本控制机制对配置项的变化进行管理,确保每个配置项都具备唯一的标识符,并记录其变更历史和变更人员。
2.3 配置变更管理配置管理系统通过配置变更管理过程,对变更请求进行跟踪、分析和批准,并协调相关人员进行配置项的变更操作,确保变更的正确性和完整性。
2.4 配置项状态管理配置管理系统通过定义和维护配置项的状态,对配置项进行全生命周期的管理,包括创建、开发、测试、发布、废弃等不同阶段。
2.5 配置项关联管理配置管理系统将不同的配置项进行关联管理,建立起配置项之间的关系链,方便对配置项进行查询、统计和追踪。
2.6 配置项审计与访问控制配置管理系统提供审计和访问控制机制,确保只有授权的人员能够对配置项进行修改和访问,并记录操作日志以便追溯。
三、配置管理系统的实施步骤3.1 需求分析首先需要对组织的配置管理需求进行详细分析和调研,了解用户的需求和期望,包括配置项的类型、变更流程、版本控制要求等。
3.2 系统设计根据需求分析结果,进行配置管理系统的设计,包括数据库设计、界面设计、权限控制设计等,确保系统能够满足用户的管理需求。
1.0 简介业务目的:为解决、控制过程及部分服务交付过程提供需要的配置项及其属性信息。
IT 目的:1)建立一个完整的配置项管理框架,降低了无控制环境变更的危险性;2)CMDB提高支援及各类服务活动的效率和品质,确保服务交付流程如连续性、容量等良好运作。
2.0 适用范围此流程适用IT管理手册中定义的服务范围。
3.0 相关流程IT服务管理手册(QM-ITSM-2011)服务规划及管理流程(OP-ITSM-004)服务报告管理流程(OP-ITSM-006)事件和服务请求管理流程(OP-ITSM-007)问题管理流程(OP-ITSM-008)变更管理流程(OP-ITSM-010)发布管理流程(OP-ITSM-011)连续性管理流程(OP-ITSM-012)容量与可用性管理流程(OP-ITSM-014)信息安全管理流程(OP-ITSM-015)供应商管理流程(OP-ITSM-017)服务策划管理流程(OP-ITSM-019)4.0 定义4.1 术语表:无4.2 角色定义表4.3 地域代号4.4 仪器种类代号4.5 编号格式主要设备按以下方式进行编号登记:XX9999YYXX = 仪器种类代号9999 = 4至5位数字YY = 地域代号内的缩写式代号5.0 内容5.1 流程解释配置管理流程从配置规划、日常运维、配置审计、配置管理检讨的PDCA循环保障CI的完整性和有效性,其中配置规划包括配置管理应用的各类规则。
5.2 配置规划(P)5.2.1配置管理范围工具、用途说明:5.2.2配置分组原则:5.2.3配置分类规则:5.2.4配置关联关系(表格以外为可选关联):5.2.5配置项变更规则- 配置项编号是由系统自动分配的唯一编号,不容许修改。
其他栏位均可透过变更管理的配置通知单提出修改。
- 部份栏位容许由配置拥有人或管理人以服务请求方式提出修改。
- 于配置审计时发现的差异,容许以服务请求方式申请批量修正。
- 除<01 主机> 及<02 其他硬件> 的调整需于资产系统进行外,其他的分类的修正均是直接在OTRS 内进行。
管理知识:配置管理的流程配置管理流程图如图14-1 所示。
( 1)拟定配置管理计划在项目启动阶段,项目经理第一要拟定整个项目的开发计划,它是整个项目研发工作的基础。
整体研发计划完成此后,配置管理的活动就可以张开了,若是不在项目开发之初拟定配置管理计划,那么配置管理的好多要点活动就无法及时有序地进行,而它的直接结果就是造成项目开发情况的凌乱,并注定使配置管理活动成为一种救火的行为。
因此可知,在项目启动阶段拟定配置管理计划是项目成功的重要保证。
配置管理计划由 CMO 拟定,主要内容是拟定配置管理策略,拟定改正控制策略,编写配置管理计划,评审配置管理计划。
( 2)创办配置管理环境创办配置管理环境主若是由 CMO 设置硬件环境、设置网络环境、设置软件环境、成立一个配置管理库,储蓄项目中定义的配置项,安装置置管理工具,比方: ClearCase,VSS等,并供应配置管理培训。
( 3)配置管理计划的推行配置管理计划的推行由项目相关参加人员进行,主若是进行配置标志、成立配置基线、编制状态报告、招待配置审计和改正控制。
拟定配置管理计划的过程包括以下主要工作流程:―CCB依照项目的开发计划确定各阶段里程碑和开发策略;―CMO依照 CCB的规划,拟定详细的配置管理计划,交 CCB审察;― CCB审察经过配置管理计划后交项目经理赞同,宣布推行。
(4)配置管理计划的执行执行阶段的配置管理活动主要分为三个层面:―由 CMO完成平常管理和保护工作;―由 DEV详细执行配置管理策略;―改正控制。
这三个层面互相之间既互相独立、又互相联系。
在配置管理执行过程中,详细依照以下流程进行:―CCB设定研发活动的初始基线;―CMO依照软件配置管理规划成立配置库和工作空间,为执行配置管理人员做好工作准备;―开发人员依照一致的软件配置管理策略,依照获得授权的资源进行项目的研发工作;―CCB依照项目的进展情况,审察各种改正央求,并合时地划定新的基线,保证开发和保护工作有序地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