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金融学复习题
- 格式:doc
- 大小:66.00 KB
- 文档页数:7
行为金融试题试卷一一、术语解释(5)×4')1.动量效应2.偏好反转3.框定依赖4.处置效应5.拇指法则二、简短回答问题(4)×6')1.代表性偏差可能导致哪些错误?2.简要描述封闭式基金的价格波动特征?3.前景理论的价值函数有哪些特点?4.为什么损失厌恶会导致捐赠效应?三论述题(2×12’)1.过度自信的投资者更可能接受或拒绝有效市场假说吗?为什么?2.分别描述bsv、dhs、hs模型并比较。
四、案例分析(2)×16')1.跌宕起伏的股票市场:自1990年12月中国上海和深圳股市成立以来,已经将近20年了。
股市的起伏也给大多数投资者带来了太多的欢乐和悲伤。
股票市场的财富创造效应吸引了投资者的积极参与。
截至2022年底,中国股市有1625家上市公司,股票市值超过12兆,股票交易账户超过1亿个。
2022成交金额达到5831亿元。
然而,股市的繁荣也给投资者带来了风险。
图1-2中的股价与上市公司加权每股收益的对比分析表明,中国股价的走势与反映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每股收益波动无关。
图1上证综指与股票每股收益关系图图1-3中的数据显示,在1996-1997年、1999-2001年和2022-2022年中国股市的三个牛市中,市场换手率都有不同程度的上升,而在其他时期,换手率都出现了下降。
图2上证综指与上证a股换手率关系图从2022年4月到2022年5月,中国股市经历了一个疯狂的阶段。
以2022年4月中国的股权分置改革政策为导火索,在一系列优惠政策的刺激下,中国股市迎来了又一轮良好牛市。
在经历了几年的萧条之后,中国股市出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2022飙升至2022。
在此期间,月度股票回报率继续为正,投资者的股票回报率继续上升。
尤其是自2022以来,上海综合指数已从2700点以上上升。
虽然年中经历了一次较大的调整,但仍突破了当年的6000分。
2022,受金融危机影响,中国股市经历了深度下跌,上海综合指数最低达到1600点以上,市场价值严重缩水,月度股票收益持续负向,投资者遭受严重损失。
行为金融工程期末考试试题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行为金融学认为,投资者的决策往往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A. 市场信息B. 个人情绪C. 社会影响D. 所有以上选项2. 以下哪个现象不属于行为金融学中常见的认知偏差?A. 过度自信B. 代表性启发C. 风险规避D. 锚定效应3. 行为金融学中,"前景理论"是由哪位学者提出的?A. 丹尼尔·卡尼曼B. 罗伯特·席勒C. 理查德·塞勒D. 保罗·萨缪尔森4. 以下哪项不是行为金融学中常见的市场异常现象?A. 股票溢价之谜B. 市场泡沫C. 市场效率D. 过度交易5. 行为金融学在投资策略中的应用,以下哪项是错误的?A. 利用市场情绪进行投资B. 避免在市场情绪高涨时买入C. 忽视市场情绪,坚持价值投资D. 利用"羊群效应"进行投资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行为金融学与传统金融学的主要区别。
2. 描述行为金融学中的"过度自信"现象,并举例说明其对投资决策的影响。
3. 解释行为金融学中"损失厌恶"的概念,并讨论其对投资者行为的影响。
三、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1. 论述行为金融学对于理解市场波动和资产定价的重要性。
2. 讨论行为金融学在风险管理和投资决策中的应用,并给出具体案例。
附加题(10分,可选做)1. 假设你是一名行为金融学专家,你将如何设计一个投资策略,以利用行为金融学原理来提高投资回报率?注意事项:- 请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答题。
- 请确保你的答案清晰、准确,并尽可能详细。
- 请在答题纸上标明题号,以便评分。
(注:以上内容为模拟试题,实际考试内容可能有所不同。
)。
一、论述题:1、什么是预期效用理论?你生活中的行为是否符合此理论?请举例说明(15分)2、你是否有过过度自信的情况?请列举一个自己在生活中过度自信的例子;假设投资者有过度自信的倾向,会接受有效市场假说吗?为什么?(20分)3、试用前景理论解释现实生活中的某一现象并加以分析(15分)4、你是否经历过庞氏骗局?请列举一个自己在生活中经历过或者听说过的庞氏骗局的例子;有人说现在我国的养老金就是一个庞氏骗局,你同意这种观点吗?为什么?(20分)二、材料题(30分)张先生在股市中摸爬滚打了10几年,有一定的操盘经验。
但其持有的5000股A股票却令他十分头痛,这只股票是在整个股市相对高位上买的,长期被套,大盘涨的时候,它的涨幅却很小,大盘跌的时候,它却跌得比谁都快。
终于,在一个他认为价格差不多的时候,决定把它割肉卖掉。
他按照即时的价格B填好卖出5000股A股的单子,摁下“确认”键,电脑显示操作成功。
长期以来令他困扰不已的心情终于舒缓了:从此以后,这只股票无论是涨还是跌都与我无关了。
正当他感到无比轻松的时候,仔细一看却确猛然发现自己犯了一个天大的错误!他账上的A股由原来的5000股变成了10000股!原来他把卖单填成了买单!还好,他买入A股后,该股票价格并没有很大的波动,基本上在他刚刚买入的位置上。
他因为是证券公司的大户,得到了万分之五的低交易费率,在他的感觉中,交易费是可以忽略不计的。
也就是说,他既可以几乎无成本地把刚买入的5000股马上卖掉,以纠正自己的操作失误,也可以按原计划把打算卖掉的5000股加上不小心买进的股票合计10000股全部卖掉。
但事实是,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他什么也没有操作。
人们问他为什么买错了股票却不纠正错误?他说:看看再说吧。
问题:1、既然B是张先生之前估价A的卖出价,那当价格B不经意地成为买价时,却也能够认同,难道张先生对于股票的估值没有一个客观标准么?2、张先生为什么会坚持持有不经意间买到的股票?他原来要卖掉的股票为何因为一个操作失误而改变初衷?3、他这样对股票买卖价格自相矛盾的估值是由何种心理因素导致的?。
行为金融学期末试题及答案
1. 行为金融学期末试题及答案
问题一:请说出行为金融学是什么?
答案:行为金融学是一门研究金融决策的、将心理学以及社会心理学知识应用于金融市场中的科学。
它探讨人们对金融行为的影响,同时充分考虑社会环境、文化背景和决策方式的影响,以及执行投资或风险管理活动的内在偏差。
问题二:请说出行为金融学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答案:行为金融学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 心理因素:包括情感性偏好、抗风险偏好和情绪引导;
2. 社会因素:包括同伴影响、上涨及下跌追随现象以及社会焦虑等;
3. 情境因素:包括风险偏好、错误认知以及投资决策的不同维度;
4. 行为学科:主要包括经济行为理论、投资行为理论等;
5. 信息搜集和处理:涉及投资主体信息搜集和分析以及如何处理和使用这些信息。
问题三:请说出行为金融学的优势和劣势都有哪些?
答案:行为金融学的优势:
1. 灵活性:在投资决策方面,行为金融学更为灵活,可以更好地应对变化;
2. 全面性:行为金融学更加全面,不仅仅考虑定量因素,而且还考虑了定性因素;
3. 实用性:行为金融学适用于投资者制定投资策略,可以帮助投资者更好地进行风险评估和投资决策;
行为金融学的劣势:
1. 偏见:行为金融学对投资者的决策过程有一定的偏见,投资者可能因此忽略显而易见的投资机会;
2. 可量化性:行为金融学很难完全量化,因此理论的实际应用非常有限;
3. 难以理解:行为金融学的理论比较抽象,有时候投资者很难理解其中的内涵和原理。
《行为金融学》考试内容整理10金融一、填空题1、2002年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由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以色列教授丹尼尔·卡尼曼和美国乔治梅森大学教授弗农·史密斯分享诺贝尔经济学奖。
P22、如果把心理学与金融研究相结合的起点作为行为金融学研究开端的话,那么19世纪的《群体》和《非同寻常大众幻想与群众性疯狂》是两本最早研究投资市场群体行为的经典之作。
而凯恩斯是最早强调心理预期在投资决策中的作用的经济学家,他基于心理预期最早提出股市“选美竞赛”理论和“空中楼阁”理论,强调心理预期在人们投资决策中的重要性,他认为股票价值虽然在理论上取决于未来收益,但由于进行长期预期相当困难和不准确,故投资大众应把长期预期划分为一连串的短期预期。
P33、行为金融学的核心内容:①金融市场中的“异象”,②心理偏差与非标准偏好,③有限套利p154、传统金融学中一个经典理论就是“市场有效假说”,也就是证券价格可以及时准确地体现可获信息变化的影响。
P235、有效市场假说是有关价格对影响价格各种信息的反应能力、程度及速度的解释,是关于市场效率问题的研究。
该假说是提出源于早期对价格形成的不确定性进行的研究探索,可以追溯到“随机游走”理论。
P256、按照EMH,如果市场是有效的,价格必然反映价值,那么在剔除交易成本和信息成本以后,一个资产不可能按不同的价格出售,这就是所谓的一价定律。
p307、所谓无信息事件也叫“消息真空”,指与上市公司基础价值无关的公司事件。
价格对无信息含量的事件不做反应。
P358、噪声交易者风险,即噪声交易者使得价格在短时间内进一步偏离内在价值的风险。
P409、传统的讨论理论认为:由于套利的存在,基本相同的资产一定会以基本相同的价格卖出。
但实际上并不总是这样的,由于噪声交易风险的存在使得这种基本相同的证券的价格存在背离。
有名的例子就是所谓的“孪生证券”现象,如本章案例中的皇家荷兰和壳牌公司的普通股的价格差异。
行为金融学复习题库行为金融学是一门研究人们在金融市场中的行为偏差及其对市场影响的学科。
它结合了心理学和经济学的原理,解释了为什么投资者经常做出非理性的决策。
以下是一些行为金融学复习题库的内容,供学习者参考:1. 定义和背景- 行为金融学是如何定义的?- 行为金融学与传统金融学有何不同?- 行为金融学的主要研究领域有哪些?2. 认知偏差- 描述代表性启发式是什么,以及它如何影响投资决策?- 什么是过度自信,它在金融市场中如何体现?- 请解释锚定效应及其在金融决策中的作用。
3. 情绪影响- 情绪如何影响投资者的决策过程?- 描述恐惧和贪婪在市场波动中的角色。
- 投资者如何可能因为情绪反应而做出非理性决策?4. 市场异常现象- 什么是日历效应,它在金融市场中如何体现?- 描述行为金融学如何解释股市的泡沫和崩溃。
- 什么是“赢家的诅咒”,它在并购中如何体现?5. 行为投资策略- 行为投资策略与传统投资策略有何不同?- 请解释逆向投资策略,并讨论其在行为金融学中的地位。
- 什么是“价值投资”,它如何利用行为金融学的原理?6. 行为金融学的应用- 在个人理财中,行为金融学如何帮助我们做出更好的决策?- 行为金融学如何影响公司财务决策?- 在风险管理中,行为金融学提供了哪些洞见?7. 案例研究- 请分析2008年金融危机中行为金融学的应用。
- 讨论行为金融学如何解释2017年比特币价格的剧烈波动。
- 分析一个具体的并购案例,探讨行为金融学在其中的作用。
8. 未来展望- 行为金融学在金融科技(FinTech)中的应用前景如何?- 随着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发展,行为金融学将如何演变?- 预测未来行为金融学可能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通过这些复习题库,学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行为金融学的原理和应用,以及它如何影响我们对金融市场的认知和决策。
⾏为⾦融学6套题)⼀名词解释(5×4’)1. 动量效应2. 偏好反转3. 框定依赖4. 处置效应5. 拇指法则1. 动量效应:也称惯性效应,是指在较短时间内表现好的股票将会持续其好的表现,⽽表现不好的股票也将会持续其不好的表现。
2. 偏好反转:决策者在两个相同评价条件但不同的引导模式下,对⽅案的偏好有所差异,甚⾄出现逆转的现象。
3. 框定依赖:⼈们的判断与决策依赖于所⾯临的决策问题的形式,即尽管问题的本质相同但因形式的不同也会导致⼈们做出不同的决策。
4. 处置效应:投资⼈为了避免后悔,会倾向继续持有具有资本损失的股票,⽽去变现具有资本利得的股票。
5. 拇指法则:凭借经验的解题⽅法,是⼀种思考上的捷径,是解决问题的简单、通常是笼统的规律或策略。
⼆简答题(4×6’)1. 代表性偏差可能导致哪些错误?2. 简述封闭式基⾦的价格波动的特征?3. 前景理论的价值函数有哪些特点?4. 为什么说损失厌恶导致禀赋效应?1. 代表性偏差可能导致哪些错误?(1)对结果的先验概率;(2)对样本规模的不敏感;(3)对偶然性的误解;(4)对可预测性的不敏感;(5)有效性幻觉;(6)对均值回归的误解。
2. 简述封闭式基⾦的价格波动的特征?(1)封闭式基⾦溢价发⾏:当发起⼈募集封闭式基⾦时,基⾦往往溢价发⾏,其溢价幅度⼤约为10%;(2)封闭式基⾦交易价格从交易开始之后的约120天之内就会下降,其交易时折价超过10%,并且通常就⼀直保持折价交易;(3)封闭式基⾦折价率⼤幅波动,交易的程度随着时间的变化⽽波动;(4)当宣布封闭式基⾦清算或者转为开放式基⾦时,基⾦价格会显著上升,折价变⼩,但直到最终清算或转为开放式基⾦之前,仍会有⼩部分的折价留存下来。
3. 前景理论的价值函数有哪些特点?价值函数有如下四个特点:(1)价值函数是单调递增函数;(2 价值函数是定义在相对于某个参考点的利得和损失,它是⼀条以参考点为原点,以收益为⾃变量的单调递增函数;(3)价值函数呈S 型,即在⾯对利得时是凹函数,体现出风险厌恶的特征,⽽在⾯对损失时是凸函数,体现出风险偏好的特征;(4)价值函数在损失部分的曲线要陡于收益部分的曲线。
行为金融学复习题库行为金融学复习题库行为金融学是一门研究人类行为对金融市场决策的影响的学科。
它结合了心理学、经济学和金融学的理论和方法,通过研究人们在金融决策中的行为模式和心理机制,揭示了市场中的非理性行为和投资者的心理偏差。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复习行为金融学的知识,下面是一些复习题供大家参考。
1. 什么是心理偏差?请举例说明。
心理偏差是指人们在决策过程中由于心理因素的影响而偏离理性决策的行为。
例如,过度自信是一种常见的心理偏差。
投资者可能会高估自己的能力,过度自信地进行投资决策,导致投资失误。
2. 请解释“羊群效应”。
羊群效应是指人们在决策过程中受到他人行为的影响,从而采取与他人相似的行动。
在投资领域,当某只股票的价格上涨时,人们会跟风购买,以追逐涨势,而不考虑该股票的真实价值。
这种行为会导致市场出现过度买入,最终引发股票价格的崩盘。
3. 请解释“损失厌恶”。
损失厌恶是指人们对损失的敏感程度大于对同等金额的收益的敏感程度。
在投资中,投资者往往更加关注自己的投资损失,而不愿意承认和面对损失。
这种心理偏差会导致投资者在亏损时过早出售股票,而在盈利时过度持有。
4. 请解释“锚定效应”。
锚定效应是指人们在决策过程中对某个特定信息过分依赖,从而影响其判断和决策。
在投资中,投资者可能会过分依赖某个价格或指标作为决策的依据,而忽视其他重要的信息。
这种行为会导致投资者做出错误的决策,从而遭受损失。
5. 请解释“心理账户”。
心理账户是指人们将资金划分为不同的账户,并根据不同的账户设定不同的投资目标和风险承受能力。
例如,人们可能会将一部分资金用于购买低风险的债券,用于退休金的积累,而将另一部分资金用于购买高风险的股票,用于短期投资。
这种心理账户的设定会影响投资者的决策和行为。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行为金融学知识点,通过复习这些题目,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行为金融学的理论。
行为金融学的研究结果对于投资者和金融市场的决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希望大家能够深入学习和理解这门学科,提高自己的投资决策能力。
《行为金融学》期末考试题答案第一章1、何为行为金融学,行为金融学的理论支柱是什么?行为金融学就是将心理学尤其是行为科学的理论融入到金融学之中。
它从微观个体行为以及产生这种行为的心理等动因来解释、研究和预测金融市场的发展。
这一研究视角通过分析金融市场主体在市场行为中的偏差和反常,来寻求不同市场主体在不同环境下的经营理念及决策行为特征,力求建立一种能正确反映市场主体实际决策行为和市场运行状况的描述性模型。
理论支柱:套利的有限性,人类理性的有限性2、名词解释:套利。
指在某种实物资产或金融资产(在同一市场或不同市场)拥有两个价格的情况下,以较低的价格买进,较高的价格卖出,从而获取无风险收益。
第二章1、详细解释“赢者的诅咒”。
赢者诅咒通指在任何形式的拍卖中,由于拍卖品的价值是不确定的,赢得拍卖品的中标者出价高于其他竞标者,但他很可能对拍卖品估价过高,支付了超过其价值的价格,从而赢得的拍卖品的收益会低于正常收益甚至为负。
2、详细解释“股票溢价之谜”。
股票市场溢价谜团股票溢价是指股票相对债券所高出的那部分资产收益。
所谓的“谜”是指理论模型在定量分析中难以解释现实中如此高的股票溢价,即理论模型的数值模拟和实际经济数据间存在着难以解释的差距。
即股票溢价之谜。
溢价谜团的解释对于上面提到的股票投资回报溢价,一个(“理性范式”爱好者)的自然反应是认为这说明股票风险比(无风险)债券高,高溢价是对这种高风险的补偿。
如果从“均值一方差”的均衡定价方法看,问题确乎很简单。
据计算,美国股票年回报的波动为20%(标准差),而国库券的回报波动仅为4%(标准差)。
短期回报的变化确实说明股票的风险要远大于债券风险。
第三章1、为什么互联网子公司上市前母公司回报异常?P552、名词解释:杂音交易。
依据伪信息、灵活性差的交易策略与大众模型进行的交易称为杂音交易。
第四章1、计算:参加常规检查的40岁妇女,患乳腺癌的概率是1%,如果一个妇女有乳腺癌,则他有80%的概率将接受早期胸部肿瘤X 射线检查,如果一个妇女没有患乳腺癌,也有9.6%的概率接受期胸部肿瘤X 射线测定法检查。
行为金融考试试题题目一:情绪对金融决策的影响情绪在金融决策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请你解释情绪对以下方面的影响,并分析情绪对金融决策的影响是否总是有益的。
1.1 情绪对风险偏好的影响情绪可以影响人们对风险的偏好。
在积极情绪下,人们更容易接受风险,愿意进行投资等高风险行为;而在消极情绪下,人们更加谨慎,更倾向于避免风险。
然而,这种趋势并不总是有益的。
过度的乐观情绪可能导致过度自信,使人们对风险的认识不足,从而做出不理智的决策。
相反,过度的悲观情绪可能导致过度谨慎,使人们错失投资机会。
1.2 情绪对投资决策的影响情绪可以影响人们的投资决策。
研究发现,人们的情绪状态会影响其对投资项目的评估和选择。
在积极情绪下,人们更倾向于看好市场,并更容易选择高风险高回报的投资项目。
而在消极情绪下,人们更容易受到负面信息的影响,更倾向于选择低风险低回报的投资项目。
然而,这种影响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情绪可能使人们对信息的处理产生偏差,导致错误的投资决策。
1.3 情绪对市场波动的影响情绪可以影响市场的波动。
人们的情绪状态会影响其对市场的预期和行为,进而影响市场的供需关系和价格波动。
例如,在乐观情绪下,人们更倾向于买入股票,推动股价上升;而在消极情绪下,人们更倾向于抛售股票,推动股价下跌。
因此,情绪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影响市场的短期波动。
然而,市场的长期走势往往受到更多的基本因素和结构因素的影响,情绪的影响相对有限。
总的来说,情绪在金融决策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可以影响风险偏好、投资决策和市场波动。
然而,情绪对金融决策的影响并不总是有益的。
人们应意识到情绪可能使其产生偏差,导致决策的错误,需要理性地分析和处理情绪的影响。
题目二:心理账户理论心理账户理论是行为金融学中的一个重要理论框架,用于解释人们在金融决策中的行为。
请你简要介绍心理账户理论,并以实例说明该理论的应用。
心理账户理论认为,人们在进行金融决策时,会将资金划分为不同的心理账户,每个账户有不同的目标和风险偏好,以及不同的决策规则。
行为金融学复习题《行为金融学》考试卷一、行为金融学与传统金融学的区别:行为金融学是行为理论与金融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与理论体系,以金融市场中投资人的真实行为为基础,研究人们在面对不确定性时如何进行资源的时间配置的科学。
行为金融学了解和预测投资人的心理决策过程及运作机制,解释为什么个人在某些情况下是风险偏好者,在某些情况下又是风险规避者。
.行为金融学的产生1、市场有效还是无效市场有效还是无效,是金融理论中争论最为激烈的问题之一。
有效市场理论在70年代至90年代中都是居于主导地位的金融理论。
该理论认为:市场是有效的,有关股票的信息都会反映到股票价格上,因此,其价格与其基本价值相符,任何投资者都不可能在市场上获得超额利润。
法玛(Fama)教授进一步将有效性理论细化为弱式有效,半强式有效和强式有效。
有效市场理论是一个十分成熟的理论,可开拓的理论空间不大,因此不能充分吸引年青学者投入其中,主要是一些老一辈成名的金融学家带领一部分年青学生勉强应战,如法马、坎贝尔和科克伦等。
2.行为金融学的产生有效市场理论实际是新古典微观经济学在金融领域的特殊表述方法。
新古典微观经济学的哲学基础是理性个人,以模型形式表述就是偏好、效用和效用函数等概念,这些概念及在理性假定基础上设立的公理体系成为现代西方微观经济学的理论基石。
但这些“天然成立”的基本假定近年来在实验经济学和心理学的实践检验中并没有得到一致性的确认,反而在实验中发现许多与这些公理假设极不相应的结果。
而其中尤其严重的是金融领域所揭示的许多现象更是引起诸多争议。
心理学与经济学的结合逐渐形成了一门边缘研究学科——“行为经济学”。
在最近出版的《宏观经济学手册》中,金融市场部分包括三篇文章,其中两篇关于资本市场的文章分别是坎贝尔写的以消费理论为基础的均衡资产定价理论,一篇则是由希勒写的行为金融理论的综述。
因此可以说,行为金融学的出现和成熟不是一种孤立的现象,它可能是一场经济学大变革中的一个序曲。
行为金融学第二版题库(原创版)目录1.行为金融学概述2.行为金融学的发展历程3.行为金融学的主要理论4.行为金融学的应用领域5.行为金融学的未来发展趋势正文1.行为金融学概述行为金融学是一门研究人类行为与金融市场互动的学科,它探讨人们在投资决策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心理和行为特征。
行为金融学认为,投资者并非完全理性的,他们在做决策时会受到心理因素的影响,如损失厌恶、心理账户、锚定效应等。
这些心理特征会导致投资者在金融市场上产生非理性行为,从而影响市场价格和收益率。
2.行为金融学的发展历程行为金融学起源于 20 世纪 80 年代,其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理论创立阶段,以 1980 年泰勒和贝纳特发表的《展望》一文为标志,提出了行为金融学的概念和研究方法。
第二阶段是理论发展阶段,许多学者对行为金融学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一系列理论,如前景理论、确认偏差等。
第三阶段是应用阶段,行为金融学开始广泛应用于金融市场实践,如金融产品设计、投资策略优化等。
3.行为金融学的主要理论行为金融学有许多重要的理论,如前景理论、确认偏差、锚定效应、心理账户等。
前景理论认为,投资者在面对收益和损失时,对损失的关注程度要高于收益,即损失厌恶。
确认偏差是指投资者在获取信息时,容易过分关注和支持自己观点的证据,而忽视和反驳自己观点的证据。
锚定效应是指投资者在进行决策时,容易受到某些初始信息的影响,导致决策偏离真实价值。
心理账户是指投资者在心理上将资金划分为不同的账户,从而影响投资决策。
4.行为金融学的应用领域行为金融学在金融市场具有广泛的应用,如金融产品设计、投资策略优化、金融市场监管等。
在金融产品设计方面,行为金融学可以帮助金融机构更好地了解投资者的需求和心理特征,从而设计出更符合投资者需求的金融产品。
在投资策略优化方面,行为金融学可以帮助投资者认识和克服自己的心理偏差,从而提高投资收益。
在金融市场监管方面,行为金融学可以为监管部门提供有益的启示,加强对市场的监管。
考试题1a在下面两个选择之间进行选择选择A:有33%的可能获得2500美元,66%的可能获得2400美元,1%的可能获得0美元。
选择B:100%的可能获得2400美元1b在下面的两个选择之间进行选择选择C:33%可能获得2500美元,67%的可能获得0美元。
选择D:34%的可能获得2400美元,66%的可能获得0美元。
2a不论你现在有多少财富,假定再给你1000美元,然后在下面的选择中作出选择:A=(1000,0.5)B=(500,1)2b不论你现在有多少财富,假定再给你2000美元,然后在下面的选择中作出选择:C=(-1000,0.5)D=(-500,1)3a在下面的两个选择之间进行选择选择A:25%的可能获得6000美元。
选择B:25%的可能获得4000美元,同时有25%的可能获得2000美元。
3b在下面两个选择之间进行选择选择C:25%的可能损失6000美元。
选择D:25%的可能损失4000美元,同时有25%的可能损失2000美元。
4、假设你面临如下两个决策,这两个决策必须同时作出。
首先对两个决策需进行考虑,然后选择一个。
决策1:在下面两个选项中选择一个选项A:肯定获得240美元。
选项B:25%的可能获得1000美元与75%的可能什么也得不到。
决策2:在下面两个选项中选择一个选项C:肯定损失750美元。
选项D:75%的可能遭受1000美元的损失与25%的可能不会遭受任何损失。
5、有两个罐子,每个罐子中各有1000个球。
在每个球上编上从1-1000的编码。
在第二个罐子中,数量不明的球上标有任何可能的数字,例如587,抽中将得到奖金。
人们会选择哪个罐子抽奖呢?6a、彩票A90%白6%红1%绿1%蓝2%黄0 45 30 -15 -15彩票B90%白6%红1%绿1%蓝2%黄0 45 45 -10 -156b、彩票A90%白6%红1%绿3%黄0 45 30 -15彩票B90%白7%红1%蓝2%黄0 45 -10 -157、疾病将导致600人死亡方案A:100%的肯定200人的生命将会得到挽救。
行为金融学第二版题库【原创实用版】目录1.行为金融学概述2.行为金融学的发展历程3.行为金融学的主要理论4.行为金融学的应用5.行为金融学的未来发展正文1.行为金融学概述行为金融学是一门研究人类行为与金融市场互动的学科,它结合了心理学、社会学和金融学的理论,探讨人们在金融决策中的行为规律。
与传统金融学不同,行为金融学关注的是人们在金融市场中的非理性行为,以及这些行为对市场和经济的影响。
2.行为金融学的发展历程行为金融学起源于 20 世纪 80 年代,其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
早期的行为金融学主要关注投资者的心理因素,如过度自信、损失厌恶等。
随着研究的深入,行为金融学开始涉及更多领域,如金融市场泡沫、投资者情绪等。
近年来,行为金融学已经逐渐成为金融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3.行为金融学的主要理论行为金融学的主要理论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过度自信:投资者往往对自己的投资能力过于自信,导致高估自己的投资收益和低估风险。
(2)损失厌恶:投资者在面临收益和损失时,对损失的厌恶程度往往高于同等程度的收益喜好程度。
(3)确认偏误:投资者在获取信息时,容易受到自己的观点和信仰影响,从而对信息进行选择性处理。
(4)羊群效应:投资者在决策时,容易受到周围人群的影响,从而跟随大众进行投资。
4.行为金融学的应用行为金融学在金融市场中的应用十分广泛,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投资者教育:通过研究行为金融学,可以帮助投资者了解自己的心理弱点,提高投资决策能力。
(2)金融产品设计:行为金融学为金融产品设计提供了新的思路,如基于投资者心理的理财产品。
(3)金融市场监管:行为金融学为金融市场监管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有助于防范金融风险。
5.行为金融学的未来发展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行为金融学将继续拓展新的研究领域,如互联网金融、区块链等。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行为金融学复习题一,判断题1.无套利是均衡条件的推论,如果市场达到均衡,那么一定没有套利机会存在。
()2.只要有了算法,问题肯定能得到答案。
()3.现代标准金融学承袭了“经济人”的基本分析假定,提出了有效市场价说,建立了现代标准金融学完整的理论体系。
()4.凯恩斯是最早强调心理预期在投资决策中作用的经济学家。
(5.理性人假设认为,人是理性的且具有理性预期,但对未来的认知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偏差。
()6.对投资的评估频率越高,发现损失的概率越高,就越可能受到损失厌恶的侵袭。
()7.拇指法则是一种启发式判断法。
()8.Kenda11与Roberts等人发现股票价格序列类似于随机漫步,他们最终把这些理论形式化为有效市场价说。
(9.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资本市场分析基本上由两大派所主宰:基本分析派与数量分析派。
(10.锚定与调正启发法倾向于低估复杂系统成功的概率和高估其失败的概率。
(11.损失厌恶反映了人们的风险偏好并不是一致的,当涉及的是收益时,人们表现为风险偏好;当当涉及的是损失时,人们则表现为风险厌恶。
()12.人们忽略的遗憾程度通常大于行动的遗憾程度。
()二,单项选择题1.有限理性的决策标准是()A.最优 B.效用最大化 C.满意D,风险最小2. 卡尼曼通过心理学研究发现人们对所损失东西的价值估计高出所得到价值的(A.2倍B.1倍C.2.5倍D.4倍3.投资者通常假定将来的价格模式会与过去相似,这种对股价未来走势的判断属于(A.算法 B.熟识性思维 C.代表性思维D.投资者情绪4.现代标准金融学理论产生的标志是(A.Markowitz资产组合理论B.套利定价理论C.资本资产定价模型D.有效市场假说5.根据性别,过度自信,频繁交易和所承担的投资风险之间的关系,()投资者承担的投资风险可能最大。
A.单身女性B.已婚女性C.单身男性D.已婚男性6. 与问题非相关的信息会导致相关信息的有效性减弱,这种情况被称为信息的(A.首因效应B.稀释效应C.韦伯定律D.近效应7. 过度自信通常不会导致人们()A.高估自己的知识B.低估风险C.对预测有效性的变化敏感D.夸大自己控制事情的能力8. 对信息反应不足一定程度上可以用来解释)A.价格翻转现象B.收益序列正相关C.信息不足D.信息瀑布9. 现代标准金融理论中被称为相对定价法的是(A.一般均衡定价法B.无套利定价法C.CPAM定价法D.APT定价法10.同质信念下人们的交易动机是(A.对未来价格走势的看法差异B.风险偏好C.流动性偏好D.从众11.最早将人的行为研究与经济学研究结合起来的理论是(A.亚当.斯密的“经济人假说”B. Keynes的“选美竞赛”理论C.新古典经济学的“理性人假说”D. Keynes的“空中楼阁”理论12.“市场总是被高估或低估,因为人们总是贪婪和恐惧”,人的这种非理性由下列那种因素主导()A.人的本能B.生理能力的限制C.环境因素D.心理因素13.()是一个真正的信息库,它有巨大的容量,可长期保持信息。
1、何谓⾏为⾦融学?⾏为⾦融学有哪些理论⽀撑?答:⾏为⾦融学是运⽤⼼理学、社会学、⾦融学理论来研究⾦融活动中⼈们决策⾏为的科学。
理论⽀撑:(1)套利的有限性。
(2)⼈类理性的有限性。
(3)资本市场是⾮有效市场。
2、详细解释“赢者的诅咒”答:赢者的诅咒通指在任何形式的拍卖中,由于标的资产价值是不确定的,赢者出价⾼于其他竞标者,但他很可能估价⾼于标的资产的价值,从⽽赢得标的资产的收益会低于正常收益甚⾄为负。
3、为什么互联⽹⼦公司上市前⺟公司回报异常?答:对于这⼀现象,经济学家提出了两种解释:⼀种解释,在互联⽹⼦公司上市前,⺟公司股票价格的上涨可能正是市场对⼦公司市值预期积极反应的结果,⽽随后在⼦公司上市时⺟公司股票价格下跌则是市场对⼦公司市值失望的结果;另⼀种解释是,⼦公司分离出来以前,投资者只能通过购买⼦公司的股票⽽投资于⺟公司,所以⼀旦⼦公司被分离出来,投资者就会卖掉⺟公司的股票,转⽽购买⼦公司的股票。
4、参加常规检查的40岁妇⼥患乳腺癌的概率是1%。
如果⼀个妇⼥有乳腺癌,则他有80%的概率将接受早期胸部肿瘤X射线的检查。
如果⼀个妇⼥没有患乳腺癌,也有9.6%的概率将接受早期胸部肿瘤X射线测定法检查。
在这⼀年龄群的常规检查中某妇⼥接受了早期胸部肿瘤X射线测定法检查。
问她实际患乳腺癌的概率是多⼤?解:P=(1%80%)(1%80%99%9.6%)=7.76%5、假设有100个盒⼦,每个盒⼦中有1000张扑克牌,其中45%的盒⼦中有700张红牌和300张⿊牌,另外55%的盒⼦⾥有300张红牌和700张⿊牌。
在不允许看的情况下,随机抽取其中的⼀个盒⼦,然后考虑下边的两个选择:A1:你认为有多⼤的可能性抽取的盒⼦中红牌的数量较⼤?A2:假设再从盒⼦中随机抽取12张扑克牌,其中有8张红牌和4张⿊牌,那么你愿意修正你对A1的答案吗?如果愿意,新的可能性是多⼤?6、⽺群⾏为是⼀种理性⾏为还是⾮理性⾏为?为什么?如何避免⽺群⾏为现象的产⽣?答:“⽺群⾏为”是由个⼈理性⾏为导致的集体的⾮理性⾏为。
行为金融练习题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1. 行为金融是研究人类在金融决策中的行为模式和心理特点的领域。
以下哪个不属于行为金融的研究内容?A. 心理偏差B. 羊群行为C. 资本市场理论D. 投资者情绪答案:C2. 下面哪个心理偏差是指人们更容易对过去和已经做过的选择感到满意,而对未来和可供选择的事物感到不满意?A. 锚定效应B. 确认偏差C. 可得性偏差D. 遗憾情绪答案:D3. 格林布莱特和坦尔(1984)提出的前景理论中,损失厌恶是指人们对于损失的敏感程度大于对于收益的敏感程度。
以下哪个情境最能体现损失厌恶?A. 对于正收益的评估更高于负收益的评估B. 对于正利益的评估更高于正损失的评估C. 对于负收益的评估更高于正收益的评估D. 对于正损失的评估更高于负利益的评估答案:D4. 下面哪个心理偏差是指人们往往过于看重与自己立场相容的证据,而忽视与自己立场不相容的证据?A. 锚定效应B. 确认偏差C. 可得性偏差D. 羊群行为答案:B5. 投资者情绪在金融市场中起到重要作用,以下哪个心理偏差与投资者情绪紧密相关?A. 锚定效应B. 确认偏差C. 可得性偏差D. 羊群行为答案:D二、问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1. 解释行为金融的概念,简要介绍其研究内容。
答:行为金融是研究人类在金融决策中的行为模式和心理特点的领域。
其研究内容包括心理偏差、前景理论、投资者情绪等。
心理偏差是指在金融决策中,人们因为心理上的认知偏差而做出错误的决策。
前景理论是指在决策中,人们对于损失的敏感程度大于对于收益的敏感程度。
投资者情绪则强调情绪对于金融市场的影响。
2. 解释损失厌恶的概念,并举例说明。
答:损失厌恶是指人们对于损失的敏感程度大于对于收益的敏感程度。
例如,假设一个人在购买某只股票后,股票价格下跌,导致他们面临损失。
损失厌恶现象使得这个人对于面临的损失感到特别痛苦,担心损失进一步扩大,于是可能做出过于保守的决策,如提前抛售股票,不愿承担更大的损失。
一名词解释1.拇指法则2.代表性启发法3.可得性启发法4.锚定与调整启发法5.启发式偏差6.赌徒谬误7.有效性幻觉8.关联幻觉9.框定依赖10. 损失厌恶 11.后悔厌恶12.心理账户13.行为金融14.心理学15.个性16.气质17.性格18.行为学19.算法20.启发法21.黑天鹅事件22.禀赋效应23.处置效应24.二问答题1 代表性偏差可能导致哪些错误?2 ?3锚定可导致哪些偏差?4在什么情况下,最有可能导致人们使用启发法?5为什么依靠可得性进行预测可能会导致偏差?67 为什么理性是有限的?8.简述行为金融学发展历程。
三案例分析公司更名会导致价值的增长吗?有个成语叫“人如其名”,说的是一个人的本质往往和他的名字相关联,从心理学的角度讲,人的名字会从某种程度上对这个人产生一定的心理暗示,使其朝暗示的这个方向演变。
那么,公司的名称是不是对公司的未来预期收益产生影响呢?公司改了名称是否意味着其内在价值发生了变化?20 世纪 90 年代,网络股繁荣的时候,美国股票市场上出现了一个现象:许多公司将公司的名称改为互联网有关的名称。
他们是为了达到“司如其名” 吗?这些公司新的名称为.com(例如 )或者为.net(例如 ),或者在新的名称中加入 Internet 这一词汇(例如 Internet Solutions for Business Inc.)。
有学者(谁?)对1998 年6 月-1999 年8 月间更改名称的 95 个公司更名后市值的变化进行了研究,他将这些公司按其业务与互联网的相关度分成四类:第一类为更名前后都为纯粹的互联网公司;第二类为更名之前该公司同互联网有一定的关系,更名能更准确地反映这种关系;第三类为公司将业务从与互联网没有关系的业务改为与互联网相关的业务;第四类为在更名前后,公司核心业务都与互联网没有关系。
以更名的时间为第 0 天,那么,更名前后不同时间区间内样本股票的累积超额收益率统计如下:公司更改名称后股票的累积超额收益率(CAR,%)从表中可以发现,更名以后,所有公司的市值都出现了变化。
《行为金融学》考试卷一、行为金融学与传统金融学的区别:行为金融学是行为理论与金融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与理论体系,以金融市场中投资人的真实行为为基础,研究人们在面对不确定性时如何进行资源的时间配置的科学。
行为金融学了解和预测投资人的心理决策过程及运作机制,解释为什么个人在某些情况下是风险偏好者,在某些情况下又是风险规避者。
.行为金融学的产生1、市场有效还是无效市场有效还是无效,是金融理论中争论最为激烈的问题之一。
有效市场理论在70年代至90年代中都是居于主导地位的金融理论。
该理论认为:市场是有效的,有关股票的信息都会反映到股票价格上,因此,其价格与其基本价值相符,任何投资者都不可能在市场上获得超额利润。
▪法玛(Fama)教授进一步将有效性理论细化为弱式有效,半强式有效和强式有效。
有效市场理论是一个十分成熟的理论,可开拓的理论空间不大,因此不能充分吸引年青学者投入其中,主要是一些老一辈成名的金融学家带领一部分年青学生勉强应战,如法马、坎贝尔和科克伦等。
2.行为金融学的产生有效市场理论实际是新古典微观经济学在金融领域的特殊表述方法。
新古典微观经济学的哲学基础是理性个人,以模型形式表述就是偏好、效用和效用函数等概念,这些概念及在理性假定基础上设立的公理体系成为现代西方微观经济学的理论基石。
▪但这些“天然成立”的基本假定近年来在实验经济学和心理学的实践检验中并没有得到一致性的确认,反而在实验中发现许多与这些公理假设极不相应的结果。
而其中尤其严重的是金融领域所揭示的许多现象更是引起诸多争议。
▪心理学与经济学的结合逐渐形成了一门边缘研究学科——“行为经济学”。
在最近出版的《宏观经济学手册》中,金融市场部分包括三篇文章,其中两篇关于资本市场的文章分别是坎贝尔写的以消费理论为基础的均衡资产定价理论,一篇则是由希勒写的行为金融理论的综述。
▪因此可以说,行为金融学的出现和成熟不是一种孤立的现象,它可能是一场经济学大变革中的一个序曲。
二、有效市场理论的内涵?有效市场假说的理论基础(一)有效市场定义定义:证券的价格充分地反映所有可以利用的信息重要假设:市场中的所有交易者都可以免费获得所有相关的信息:包括已经发生的事件,也包括市场预期未来会发生的事件理解:投资者只能预期获得正常收益,而不是超额收益最好的投资方式并不是积极地管理资金,而是被动地持有市场组合意义。
有效市场假说在刚刚被提出来的十年里,取得了理论上和实证上的巨大成功。
在理论上,学术界提出了大量的强有力的理论模型来解释有效市场假说成立的原因;更重要的是在实证上,基本上所有的研究都支持这一假说。
事实上,在有效市场假说和对其应用的基础上产生了大部分的标准金融学研究领域,比如资产定价理论、证券分析理论等。
(二)理论基础第一,投资者是理性的他们可以对证券进行理性的评估,正确地估计出证券的基本价值,即利用相应的风险因子折现后,未来预期现金流的净现值。
一旦投资者了解到有关证券基本价值的信息时,他们就可以迅速地做出反应。
第二,即使市场上存在大量的非理性投资者,由于他们的交易是随机的,可以互相抵消,因此并不会对价格产生影响。
前提:非理性投资者的交易策略彼此间不相关第三,套利行为的有效性也就是说,即使非理性投资者的交易策略是彼此相关的,即他们犯类似的错误,那么,只要他们在金融市场上遇到理性的套利者,就可以消除他们的非理性行为对于价格的影响。
前提:在替代品证券存在,而且套利者可以对其进行买卖交易▪假设金融市场中的某一证券▪比如某一股票,由于受不专业的非理性的投资者的相关交易的影响,与其内在的基本价值相比,定价过高,即价格超过了经相应风险调整过的未来现金流或者红利的净现值,这时理性的投资者就不会购买该股票。
▪然而,一旦发现这种定价过高的现象,聪明的投资者即套利者,会立刻卖出或者卖空这种较为昂贵的证券,同时购买与其本质相同的证券以对冲他们的风险。
这种套利交易的最终结果会使得定价过高的证券的价格回落到其基本价值。
◆事实上,在替代品证券存在的前提下,如果套利交易足够迅速而且有效,即使一些投资者不是完全理性的,而且他们的交易策略是相关的,只要该证券存在相近的替代品,套利交易总会使得证券的价格与其基本价值保持一致。
◆因此,不仅仅是投资者的理性,市场力量本身也会带来金融市场的有效性。
三、举例说明证券市场谜团要说明的问题?一、股票市场溢价谜团股票溢价是指股票相对债券所高出的那部分资产收益。
所谓的“谜”是指理论模型在定量分析中难以解释现实中如此高的股票溢价,即理论模型的数值模拟和实际经济数据间存在着难以解释的差距。
即股票溢价之谜(equity premium puzzle)。
二.溢价谜团的解释对于上面提到的股票投资回报溢价,一个(“理性范式”爱好者)的自然反应是认为这说明股票风险比(无风险)债券高,高溢价是对这种高风险的补偿。
如果从“均值一方差”的均衡定价方法看,问题确乎很简单。
据计算,美国股票年回报的波动为20%(标准差),而国库券的回报波动仅为4%(标准差)。
短期回报的变化确实说明股票的风险要远大于债券风险。
▪封闭式基金之谜▪封闭式基金是指基金的发起人在设立基金时,限定了基金单位的发行总额,筹足总额后,基金即宣告成立,并进行封闭,在一定时期内不再接受新的投资。
基金单位的流通采取在证券交易所上市的办法,投资者日后买卖基金单位,都必须通过证券经纪商在二级市场上进行竞价交易。
▪专门投资于股票等流动性较强的证券的投资基金▪在价值计算方面可以非常准确▪(1973)提出:封闭式基金单位份额交易的价格不等于其净资产现值,虽然有时候基金份额与资产净值比较是溢价交易,但实证表明,折价10%至20%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现象。
▪这种与有效市场假设相矛盾的价格表现就是所谓的封闭式基金之迷(Closed-end fund puzzle封闭式基金的价格波动在其生命周期内呈现出四阶段特征溢价发行封闭式基金折价交易:交易价格从交易开始之后120天之内就会下降,其交易时折价超过10%,并且通常就一直保持折价交易。
封闭式基金折价率大幅波动:封闭式基金折价交易的程度随着时间的变化而波动。
封闭式基金折价缩小:当宣布封闭式基金清算或者转为开放式基金时,基金价格会显著上升,折价变小,但直到最终清算或转为开放式基金之前,仍会有小部分的折价留存下来。
封闭式基金之谜的传统解释▪代理成本理论▪资产的流动性缺陷理论限制性股票假说大宗股票折现假说▪资本利得税理论▪业绩预期理论四、试运用心理账户理论分析证券投资中的一些现象?1、“参照系偏差”的含义“参照系偏差”(框架偏差)是指人们在对不确定事件进行判断时往往使用特定的参照系。
参照系选择的不同有时会严重影响人们的决策。
人们的判断或者决策,常常受到事件被呈现或者被描述的方式所影响。
2、心理帐户的层次塞勒(1999)引述卡恩曼和特维斯基的定义将“精神会计”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是“最小账目”式;人们选择这种参照系在内心对各种决策进行比较时,其考虑的因素仅仅限于每项决策本身如买或卖某支股票。
第二个层次是“局部账目”式;这时候人们对决策的评价将考虑某个特定参照水平,也就是说不仅仅考虑某项决策本身。
第三个层次是“综合账目”式,顾名思义即将所有相关因素全部加以评估的决策分析方法。
塞勒认为新古典经济学就是假设人们利用“综合账目”进行“精神会计”。
3、心理帐户的实验情境1:你要买一件上衣和一个计算器。
假定在某个商场上衣的价格是125元,计算器是15元,这时候有一个人告诉你在20分钟步行距离以外计算器的价格是10元。
你会步行去另一个商场买计算器吗?”情境2:你要买一件上衣和一个计算器。
假定在某个商场上衣的价格是15元,计算器是125元,这时候有一个人告诉你在20分钟步行距离以外计算器的价格是120元。
你会步行去另一个商场买计算器吗?”实验结果是,当计算器为15元时,大部分人愿意;而当计算器125元时则大部分选择不去。
这里,人们所进行的是“局部账目”的“精神会计”。
4、参照系偏差的决策效应(1).“赌场钱效应”这种效应指人们将在博弈中赢得的钱计算为“独立账目”、与其他途径得到的财富相区别。
因此,在博弈中,如果赢了钱人们会继续博弈;而如果输了钱则停止博弈。
而且人们会将赢的钱和输的钱综合起来评价博弈效用。
(2).“出售效应”这种效应我们在前面提到过,它指投资者对亏损的股票惜售、不愿实现亏损的心理。
由于人们只是感受每次投资的独立盈亏,在亏损厌恶的心理状态下,自然不愿以亏损的价格实现投资负收益。
(开启的帐户和关闭的帐户、企业亏损)(3).“狭隘参照系效应”这种心理效应的发现来源于萨缪尔森的一个故事。
“狭隘参照系效应,是指进行内心的“精神会计”时总是以第一层次为基础,即不将其他财富考虑进来。
可以用这样一个实验来说明。
F:(2000.1/2;一500,1/2)★当问到实验对象是否愿意进行这场博弈时。
★当问到可以重复这个博弈并在5次和6次之间选择时。
★最后问“假定你已经进行了5次F博弈,但不知道最后盈亏情况,你还会继续第6次博弈吗?”★当问到实验对象是否愿意进行这场博弈时,57%的人选择不愿意。
★当问到可以重复这个博弈并在5次和6次之间选择时。
70%选择6次。
★最后问“假定你已经进行了5次F博弈,但不知道最后盈亏情况,你还会继续第6次博弈吗?”结果有60%的人选择不继续第6次F博弈。
这个结果表明:(1)人们是亏损厌恶的。
虽然盈亏机会一样而赢利数量远大于亏损数量,多数人还是不能承担风险。
(2)大部分实验对象将第6次博弈单独进行判断,把它与其他几次博弈分割开来。
这种将参照系压缩的心理趋势加剧了人们“风险厌恶”的投资取向。
(3)进行“精神会计”的周期或频率严重影响人们的决策。
人们进行“精神会计”越频繁、计算周期越短,风险出现的概率越大,人们的投资欲望越不强烈。
这种状况被称为…短视型亏损厌恶”。
这个现象在投资理论中有很好应用。
塞勒,卡恩曼和特维斯基作了一个试验证明了“狭隘参照系效应”的重要性。
★当实验对象提供大约每两个月一次股票和债券回报情况时,由于数据波动太大,实验对象感受的风险很高,他们只将“资产”的49%投人股市;★而每年一次被提供信息的实验对象则将2/3的“资产”投入在他们看来风险“很小”的股市5、心理帐户的特征(1)、心理帐户的不可替代新性人们把收入划分为:薪资收入、资产收入、未来收入之间互相不能替代(2)、具有特定的运算规则①当有二个好消息时,分开告诉大家。
②当有二个坏消息时,要一起告诉大家。
③当有小小的坏消息和大大的好消息时,要一起告诉大家。
④当有小小的好消息和大大的坏消息时,如悬殊,要分开告诉大家。
如不悬殊,要一起告诉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