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内阅读复习过程
- 格式:doc
- 大小:50.50 KB
- 文档页数:6
三年级上学期语文复习计划
三年级上学期语文复习计划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1. 复习课文内容:回顾三年级上学期学过的所有课文,理解每篇课文的主旨和重点内容。
2. 复习生字生词:整理并复习学过的生字和生词,掌握正确的发音和意思。
3. 复习古诗词:复习学过的古诗词,理解并背诵其中的经典诗句。
4. 复习文言文:熟悉文言文的基本笔记,理解古代文化和思想。
5. 语文题型练习:针对考试中常见的题型进行练习,如填空、阅读理解、写作等。
6. 作文练习:练习写作技巧,包括内容组织、语言表达、行文结构等方面的要求。
以上是一个基础的复习计划,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进度和需要进行调整和补充。
建议每天安排一定时间进行复习,保持持续性和规律性。
祝您学习顺利!。
三年级上册语文复习教案三年级上册语文复习教案作为一名老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
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三年级上册语文复习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三年级上册语文复习教案1复习目标:1、巩固第八单元的生字词。
2、整理错乱的句子,练习用“重阳”“兴高采烈”和第24课成语造句。
3、能理解成语意思,会填空。
4、学习修改病句。
5、进行阅读分析,进一步提高阅读水平。
6、会默写《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一、听写词语。
1、听写词语:2、同桌互批3、找出易错字,师生共同修改,加深印象。
4、齐读。
二、整理错乱的句子1、出示句子:()有一次,一条小金鱼游到我的身边。
()文文家有个小水池,养着许多金鱼。
()我常常趴在池沿上,睁大眼睛看它们在水里游来游去。
()它尾巴一摇就游跑了,可我差一点掉进水池里。
()我探着身子,伸手想抓住它。
2、说说看到这种题目,应该怎么做。
3、指名说。
4、师总结:先读一读,了解大意。
再根据其中的联系,找出句子的前后顺序。
一般的都有是按时间或地方的顺序来写的。
整理好了后,一定要再读一读,看看是否通顺。
5、按上述方法,练习做。
6、指名交流。
三、修改病句。
1、出示句子。
A过三个月的锻炼,小明的身体。
B堂课,沙老师就给我留下了永远不能忘记的难忘的印象。
C特别喜欢踢足球和排球。
D园里的花很美丽极了!E与这门功课对我很感兴趣。
F架上各种各样的摆着图书。
G老师讲的知识,我基本上全懂了。
H爱迪生试制电灯,不知多少次做了实验。
T我在公园里看到奇异的一种花草。
J我断定这个好主意可能是聪聪想出来的。
2、复习我们学过哪些形式的病句。
3、修改。
4 全班校对,同桌互批。
5 师重点指导易错的题目。
6 生对调订正。
7、师批改。
四、造句。
1、出示词语:“重阳”“兴高采烈”和第24课成语造句2、说说各成语的大概意思,造句时应该注意什么。
3、试着用造句4、师生共同评议。
三年级语文上册阅读复习课教案复习目标:1、掌握阅读短文中体现的知识点,并能按题目要求正确答题。
2、能掌握读懂句子的基本方法,利用联系上下文、生活实际以及想象画面的方法,理解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
3、通过学生自主复习,归纳,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积累阅读方法。
复习重点:利用联系上下文、生活实际以及想象画面的方法,理解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
复习难点: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意思。
复习准备课件复习流程一、激趣导入1、复习引入:同学们,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想必大家掌握了不少阅读文章的好方法,老师现在要考考大家,读懂一篇文章要具备哪些要素呢?(出示:掌握词句意思、理解主要内容、体会文章情感、把握文章结构。
)这几部分都很重要;这节课,我们就来重点突破其中的一项——句子的理解。
(出示题目)2、创设情境:今天老师收到了一封来自森林的求救信,想知道是怎么回事吗?(出示课件:创设闯关救小老虎的情境。
)大家愿意帮帮虎妈妈吗?二、第一关:温故知新说方法(1.现在就来秀一秀我们的本领吧。
请说说自己掌握了哪些理解句子的方法。
2.小组讨论,汇报(师相机出示方法)3.小结。
三、第二关:精彩句子大回放1、出示课文句子,请分小组读。
2、请说说这些句子的意思和理解的方法。
3、同位互说,选题抢答,其他补充。
4、小结四、第三关:实战训练大比拼1.出示阅读短文,让学生练习,小组讨论2.选题回答,请说出你是用什么方法读懂的?3、过渡:看来,前面几关都难不到同学们,现在要提高难度,有信心吗?4、请大家从短文里找出一句你认为是最重要或最难懂的话并说出选句的理由?5、讨论:说说你是怎么理解的?五、第五关:七嘴八舌谈收获这场比赛真是既紧张,又激烈,不知不觉就要接近尾声了。
大家在这节课中有什么收获呢?六、宣布结果、总结同学们这次表现都很棒,老师为你们感到骄傲。
孔子说得好: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希望我们日后能把学到的阅读方法多加以练习,达到灵活运用,这样,我们的阅读能力才能提高得更快,在下次的挑战中一定会有更出色的表现。
三年级上册语文复习教案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复习教案4篇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复习教案1一、教学要求: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庐山云雾的奇幻美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初步认识总分段式,重点学习第2、3自然段的写法。
二、教学准备:录音机、词语卡片、幻灯片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1.映示幻灯片,简介庐山的云雾。
2.揭题。
(板书:庐山的云雾)3.谈话导入:庐山的云雾这一神奇的现象吸引了无数中外游客,令每一位到过那里的人都流连忘返、回味无穷。
庐山的云雾到底奇妙在何处呢,通过学习我们就知道了。
今天我们就上新课,齐读课题:10、庐山的云雾。
4.范读课文。
(二)自读课文,了解大意1.提出自学要求:读准生字字音,将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思考:课文有几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写的是什么?2.学生自读课文,同座位互相讨论第二个问题:每段写了什么?3.检查学生自学情况:出示词语卡片,检查字音是否读准。
指名逐段朗读课文,每读完一段及时正音,并说说这段主要讲了什么。
(这篇课文共四个自然段。
第一自然段总写了庐山的云雾多和美,第二自然段和第三自然段分别写了庐山云雾的特点,最后一个自然段写人们对庐山的云雾流连忘返。
)(三)齐读课文,说说课文描写了庐山云雾的哪些特点(这篇课文主要写了庐山云雾的两方面的特点,一是千姿百态,二是瞬息万变)(四)教学生字词突出下列字形的书写指导:幻、添重点理解的词语:秀丽、尤其、缠绕、弥漫、变幻、千姿百态、瞬息万变第二课时(一)检查复习1.听写生字词。
2.指名学生朗读课文。
(二)细读课文第1自然段1.默读、思考:第一自然段共有几句话?每句话是什么意思?2.指名回答,互相交流,教师点拨,指导朗读引背。
第一句:“秀丽”是什么意思?(用找近义词的方法理解)用“秀丽”说一句话。
齐读这句,突出“十分秀丽”。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期末专项复习:课内现代文阅读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阅读课内选段,完成文后练习。
老屋已经活了一百多岁了,它的窗户变成了黑窟窿,门板也破了洞。
它很久很久没人住了。
“好了,我到了倒下的时候了!”它自言自语着,准备往旁边倒去。
“等等,老屋!”一个小小的声音在它门前响起,“再过一个晚上,行吗?今天晚上有暴风雨,我找不到一个安心睡觉的地方。
”老屋低下头,把老花的眼睛使劲往前凑:“哦,是小猫啊!好吧,我就再站一个晚上。
”第二天,天晴了。
小猫从门上的破洞跳了出来:“喵喵,谢谢!”老屋说:“再见!好了,我到了倒下的时候了!” ……1.猜猜“窟窿”的意思,最可能与下列哪项有关?()A.声音B.洞穴C.颜色D.水流2.“老屋低下头,把老花的眼睛使劲往前凑”中“凑”的意思是()A.聚集B.碰上,遇着C.靠拢,挨近D.冲,跑3.下面所给词语中,与“安心”意思相反的一项是()A.放心B.担心C.舒心D.伤心4.“好了,我到了倒下的时候了!”它自言自语着,准备往旁边倒去。
三个同学读到这段话时,分别对后面会发生什么做出了预测。
只填答案编号。
小明:老屋又破又旧,老屋要倒了。
小红:题目是“总也倒不了的老屋”,所以老屋肯定倒不了。
小华:课文插图中的老屋向一边倾斜,门板上有破洞,所以老屋要倒了。
小明预测的依据是(______),小红预测的依据是(______),小华预测的依据是(______)。
A.故事的插图 B.故事的内容 C.故事的题目5.如果接下来是“熊宝宝”向老屋求助,它会说:(1)“____________。
”老屋会说:(2)“_________。
”当“熊宝宝”得到帮助后它会说:(3)“____________”老屋接下来又会说:(4)“_____________。
”你预测的依据是:(5)_____________。
部编三年级上册语文总复习含答案(课内阅读)一)课内阅读在同一间教室里研究的不同民族的小学生一起朗读课文,声音十分好听。
窗外安静无声,树枝不摇晃,鸟儿不鸣叫,蝴蝶停在花朵上,仿佛都在静静聆听同学们读课文。
两只猴子好奇地跑来听着。
课间,大家在大青树下跳孔雀舞、摔跤、玩游戏,吸引了许多小鸟,松鼠、山狸也赶来凑热闹。
1.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动词:树枝不摇晃,鸟儿不鸣叫,蝴蝶停在花朵上。
2.无聊——有趣,喧哗——安静,冷清——热闹。
3.作者写小动物们都很“安静”是为了体现同学们的朗读十分好听,小动物们被吸引住了。
4.请你在文段中用“”画出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用“”画出描写下课时热闹的句子。
二)课内阅读秋天的雨像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
银杏树的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枫树的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飘啊飘啊,邮来了秋天的凉爽;金色的田野像一片海洋;果树上的橘子、柿子争着要人们去摘。
美丽的菊花在秋雨里频频点头,得到了更多的颜色,五颜六色,非常好看。
1.五彩缤纷的意思是颜色多,非常好看。
2.秋天的雨还会把颜色分给树木、草地、花朵等等。
比喻句:秋天的雨像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
3.用“”在选文中画出一个拟人句:“橘子、柿子你挤我碰,争着要人们去摘。
”4.最能体现秋雨的特点的词是五彩缤纷。
三)课内阅读山谷里有一个很大的工厂,锯木头的声音沙沙地响着。
鸟儿落在工厂的大门上,问大门:“门先生,我的好朋友树在哪儿,您知道吗?”大门回答说:“树嘛,在厂子里给切成细条条儿,做成火柴,运到那边的村子里卖掉了。
”鸟儿向村子里飞去,在一盏煤油灯旁,坐着一个小女孩儿。
鸟儿问女孩儿:“小姑娘,请告诉我,你知道火柴在哪儿吗?”小女孩儿回答说:“火柴已经用光了。
可是,火柴点燃的火,还在这盏灯里亮着。
”鸟儿睁大眼睛,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接着,她就唱起去年唱过的歌儿,给灯火听。
唱完歌后,鸟儿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然后飞走了。
树被砍倒后,红头在牛肚子里旅行,从第一个胃到第二个胃,再回到牛嘴里。
三年级上册语文复习教案三年级上册语文复习教案「篇一」一、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13个生字及词语。
2、联系上下文理解“才”的不同意思及句意。
能从“观赏”“无可奈何”“活泼可爱”3个词语种选择两个造句。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了解鼠狐猴的小巧玲珑,灵活无比,非常有趣的特点,以及他的生活习性,激起观察动物的兴趣。
5、展开想象,说出怎样才能让游人一年四季都能看到鼠狐猴活泼可爱的样子。
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是了解鼠狐猴的形体特征、行动特点、生活习性。
2、教学难点是能展开想象,说出怎样才能让游人一年四季都能看到鼠狐猴活泼可爱的样子。
第一课时一、教学目的:1、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学习生字新词。
2、初步理解课文,对鼠狐猴有所了解。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学习生字新词,初步了解鼠狐猴。
三、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1、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在北京动物园的动物家族中,生活着世界上最小的猴——鼠狐猴(出示图片)。
你能根据图上出示的鼠狐猴的样子,说一说吗?鼠狐猴非常有趣,深受游人喜爱。
你们想不想了解鼠狐猴?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去认识认识它——鼠狐猴。
(出示课题)2、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1、把课文读正确。
不认识的字可以通过课后生字表和查字典知道字音。
2、反馈生字词。
无可奈何:毫无办法可想。
无精打采:采,神采。
只没有精神。
3、同桌互读,检查字音。
4、把课文读流利。
三、学习生字词注意字音的字是泼pō和逮dǎi指导字形的字有鼠、逮、泼、赏结合课文了解词语的意思四、朗读评比五、小结:第二课时一、教学目的:1、了解鼠狐猴小巧玲珑,灵活无比,非常有趣的特点。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产生观察动物的兴趣。
4、掌握课后习题,理解“才”在不同句子中的意思。
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是了解鼠狐猴的形体特征、行动特点、生活习性。
教学难点是能展开想象,说出怎样才能让游人一年四季都能看到鼠狐猴活泼可爱的样子。
三、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你们还记得它吗?我有一位外地的朋友听说了北京动物园有一支鼠狐猴,他也特别想来参观一下。
三年级上语文期中复习——课内阅读班级姓名学号(一)天鹅的故事①有一年,春天早早儿来到了群山环抱的天鹅湖,一些候鸟也从南方飞来了,可是,谁也没有料到,寒潮突然降临(lín líng),北风呼啸.(xiāo xiào),湖面又上冻了。
②一群天鹅落在湖面上,“克噜——克哩”地啼叫着,好像在讨论:冰封湖面,没有吃的,怎么办?③突然,一只老天鹅腾空而起。
它并没有飞走,而是利用下落的冲力,像石头似.( shì sì )的,用自己的胸脯.( pǔ pú )和翅膀重重地扑打冰面。
镜子般的冰面被震得颤动起来。
接着,又是第二次,第三次……④别的天鹅似.( shì sì )乎怔.(zhèng zhēng)住了。
它们呆呆地站在那里,瞧着这位“破冰勇士”。
只听得“咯吱——”冰层裂开了一条小缝,接着又裂开了一条……冰面终于塌陷了,出现了一个小的冰窟窿。
有几只天鹅来帮忙了,很快,整群天鹅,大约百来只,都投入了破冰工作。
它们干得那样齐心,那样欢快!湖面上传来阵阵“克噜——克哩——克哩”的叫声,就像那激动人心的劳动号子:“兄弟们哪,加油!齐心干哪,加油!”⑤终于,小小的冰窟窿变成了一片很大的水面。
所有的天鹅同时结束.(shùsù)了工作,它们昂着头,挺着胸,在水里游动着,捕.(pǔ bǔ)食着鱼虾,不时发出胜利的欢呼声:“克噜——克哩——克哩!”1.圈出文中加点字的正确读音。
2.根据要求写词语。
①部首相同的词语窟窿②描写风的词语北风呼啸3.修辞手法考核。
①第2节中有两处比喻,一是把()比作(),二是把()比作()。
②读第4节划线的比喻句,句子把比作。
③下列三句话是不是比喻句,请判断,并在比喻句后打“√”。
她红扑扑的脸蛋,仿佛一只大苹果。
()天花板上有无数盏电灯,像满天繁星。
()它那张小脸十分逗人,简直像活了似的。
()4.读课文,填空。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复习课教案模板(10篇)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复习课教案模板(10篇)三年级语文上册复习课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复习课教案模板,仅供参考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复习课教案模板篇1第一课时复习目标:1、复习掌握第一、二单元的生字生词,能用“康复”、“意外”等词造句。
2、重点了解背诵情况,要求能背诵第一课、第三课和第七课,并能默写重点段落。
3、加强阅读理解,提高阅读分析能力。
4、能把句子补充完整,能修改病句。
复习内容:一、听写词语。
1、听写词语:蜿蜒民族驾驶谱写奴隶曲折不朽岛屿海域宝库水天相连星罗棋布连绵起伏询问固定顿时传递快慰哀伤飘飘悠悠2、同桌互批3、提出易错字,师生共同修改,加深印象。
4、齐读。
二、能用“康复”、“意外”造句。
1、出示词语。
2、指名说说这两个词的意思。
3、明确要求:用这两个词语造句时,分别将这两个词用于句子的中间和最后。
4、指名交流。
5、师生评价。
三、把句子补充完整,并加上标点。
1、六一联欢会开始了,我仿佛( )。
2、( ),我很自豪。
3、中国载人航天飞船试飞成功的消息像( )。
指名交流,师总结。
四、修改病句。
1、出示句子。
(1)我捡起了地上的。
(2)吸引住了我的目光。
(3)小明从小就养成了讲文明。
(4)今天到公园去赏花。
2、指名上黑板修改。
3、共同批改。
4、说说这个什么病句,进一步强调正确的修改符号。
5、齐读正确的`句子。
五、复习课文。
1、采用齐读、听读、分组读、开火车读等多种方式复习两单元的内容。
2、指名背诵课文。
3、默写第一课。
4、同桌互批,各自订正。
5、出示填空:(1)桑兰在她美好人生刚刚开始时,就发生了天大的不幸,然而她用( )的毅力,( )的精神,( )承受( ),赢得了海内外人士的敬佩。
(2)爸爸说雪儿是一只信鸽。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复习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熟练掌握单元内的课文内容和生字词。
2. 能准确朗读课文,并理解课文中的情节和人物形象。
3. 能运用所学的词语和句型进行简单的书面表达。
二、教学重点1. 理解并背诵课文内容。
2.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词语和句型进行自由表达的能力。
3. 引导学生通过课文,了解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
三、教学内容与步骤第一步:导入新课(5分钟)1. 利用图片、视频或游戏等方式引起学生兴趣,介绍本节课的主题:传统节日。
2. 通过提问,让学生回忆上一节课研究的内容,为本节课做铺垫。
第二步:研究课文(15分钟)1. 学生跟读课文,并由教师纠正发音和语调。
2. 逐句解读课文,帮助学生理解每个词语和句子的意思。
3. 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模仿语音语调和表达方式。
第三步:课文讲解(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情节和人物形象,让学生对课文内容有更深刻的理解。
2. 教师提问学生关于课文的问题,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和回答。
第四步:词语研究(10分钟)1. 引导学生研究生词和短语,并帮助学生记忆和理解其意义。
2. 运用图片和例句,加深学生对生词和短语的记忆。
第五步:练与巩固(15分钟)1. 设计口语练游戏,让学生运用所学的词语和句型进行对话和表演。
2. 分组进行小组活动,让学生编写关于传统节日的小故事,并进行表演。
第六步:课堂总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研究内容和重点,并帮助学生理解研究的价值和意义。
2. 教师对学生表现进行肯定和鼓励,并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四、课后作业1. 背诵课文,准备下节课的演讲稿。
2. 阅读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故事或文章,并写下自己的感受和思考。
3. 预下一单元的内容。
五、板书设计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复课教案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练习活动,旨在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在课堂上,学生积极参与、敢于表达,对所学内容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完整版)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计划和备考指南一、复计划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备考三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考试,制定了以下复计划:1. 复内容根据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内容,将复内容分为以下几个模块:1. 课文内容复:逐课复课本中的所有课文,重点掌握每篇课文的意思和基本知识点。
2. 识字复:重点复课本中出现的生字词,掌握拼音、词义和用法。
3. 语法复:复名词、动词、形容词等基本语法知识,并能够正确运用。
4. 写作复:回顾写字和造句的基本要求,通过练提升写作水平。
2. 复时间安排根据以上复内容,制定以下时间安排:- 第一周:复第1-3课的课文和生字词。
- 第二周:复第4-6课的课文和生字词,同时进行语法复。
- 第三周:复第7-9课的课文和生字词,同时进行写作复。
- 第四周:综合复,进行模拟测试。
二、备考指南为了更好地备考三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考试,给出以下备考指南:1. 阅读理解技巧- 认真阅读题目要求,理解每道题目的意思。
- 仔细阅读文章,并结合问题回答。
- 注意文章中的关键词,帮助理解文章意思。
- 遇到不懂的词汇可查字典,确保理解正确。
2. 识字记忆技巧- 善用识字技巧:联想法、练字法、查字典等。
- 多读多写生字词,加深记忆。
- 与同学互相测试,巩固记忆效果。
3. 语法运用技巧- 多做语法练题,熟悉各类语法知识点。
- 练运用语法知识进行简单的句子变换。
- 注意动词和形容词的时态和形式变化。
4. 写作技巧- 充分理解写作题目要求,确定写作内容和框架。
- 提前进行构思,合理安排文章结构。
- 注意书写规范,字迹清晰,语句通顺。
祝同学们在期末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
2024年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复习课教案(通用篇)三年级上册语文复习课教案篇1教学目标:1、利用各种方式学会本课的12个生字,认读11个字,并能解释不懂的生字生词。
2、联系实际想一想吹肥皂泡的情景。
教学重点:初步了解课文内容,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解释词语。
教学过程:一、导入大家都吹过肥皂泡吗?你喜欢吗?谁愿意简单的介绍一下你吹肥皂泡时的'情景?二、新授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
(做到正确、流利,不丢字,不加字。
)2、指名读。
(纠正学生的字音,指导三个多音字的读音,能够读出自己的语气。
)。
3、小组互相读一读,进行评议。
4、默读课文,边读边想你对课文中的哪部分感兴趣?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画一画。
5、汇报,师适时指导学生理解词语的意思。
(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学习生字。
1、指名读一读本课的生字、词语。
2、在预习中,你认为哪些字比较难,记起来有困难?自由发言。
3、指导“碗”的书写。
4、试着把本课的生字都写一写,着重练习写“碗”。
听写本课生字。
加强生字的掌握。
练习朗读课文。
多种形式读:小组读,评出好的读,自选段落读……三、作业写生字生词,练习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三年级上册语文复习课教案篇2教学目标:1、通过朗读课文,能够抓住关键词联系实际,体会吹肥皂泡的情景,体会其中带来的乐趣和作者的情感。
2、体会作者描写肥皂泡时用词的恰当、准确。
3、在熟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从3—5自然段中选择两段背诵。
教学重点:有感情朗读文,抓住重点词语,想象吹肥皂泡的情景。
教学难点:体会吹肥皂泡带来的乐趣和作者的情感。
教学过程:一、导入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肥皂泡这篇课文,体会小主人公们的乐趣。
二、新授1、自由读课文。
(做到正确、流利,能够读出自己语气。
)2、默读课文,想一想,肥皂泡都有哪些特点?在书上画一画。
3、汇报(1)指导朗读:体会吹肥皂泡时的快乐的情感和乐趣。
(2)那么你认为哪些词语最能表现肥皂泡的`特点呢?(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期末复习课内短文阅读及答案【课内】1红领巾迎着太阳,阳光洒在海面上,水中的鱼儿望着我们,悄悄地听我们愉快歌唱。
小船儿轻轻,飘荡在水中迎面吹来了凉爽的风。
做完了一天的功课,我们来尽情欢乐,我们你亲爱的伙伴,谁给我们安排下幸福的生活。
小船儿轻轻,飘荡在水中迎面吹来了凉爽的风。
1、“红领巾迎着太阳”一句中,“红领巾”指少先队员。
“谁给我们安排下幸福生活” 一句中,“谁”指党和人民。
2“水中的鱼儿望着我们,悄悄地听我们愉快歌唱。
”这句诗表达了我们内心的愉快。
【课内】2走近树的时候,我发现,枝头的每一片叶子都很美。
每一片叶子形态各异——你找不到两片相同的叶子。
无数片不同的叶子作者相同的工作,把阳光变成生命的乳汁奉献给大树。
绿叶为大树而生。
春天的时候,叶子嫩绿;夏天的时候,叶子肥美;秋叶变黄;冬日飘零——回归大树地下的根。
1、用短文中的语句解释下列短语的意思。
①形态各异:你找不到两片相同的叶子②相同的工作:把阳光变成生命的乳汁奉献给大树2、请将短文中的空格补充完整。
3、叶子在不同的季节具有不同的特点,春天嫩绿,夏天肥美,秋天变黄,冬天飘零。
4、“回归大树地下的根”让你想到了的成语是叶落归根。
你还知道哪些有关“根”的词语(至少3个)根深本固、浇树浇根、根深叶茂。
5、假如你是大树上的那片美丽的叶子,你会想些什么?你会对大树说些什么?我会对大树说:“放心吧,大树!我会把阳光变成生命的乳汁奉献给你,让你茁壮成长的。
”【课内】3天空一碧如洗,只有在傍晚,西边的天上才会出现几缕流云。
这些流云在落日的映照下,转眼间变成一道银灰,一道橘黄,一道血红,一道绛紫,就像美丽的仙女在空中抖动着五彩斑斓的锦缎。
1、查字典填空。
“紫”用部首查字法应查糸部,再查6画。
“碧”用音序查字法应查音序B,再查音节bì,组词:碧绿、碧蓝 、碧玉、碧海2、按要求写词语(3个)。
表示颜色的词(银灰):粉红、碧绿 、金黄、瓦蓝、雪白、乌黑表示颜色很美(五彩斑斓):五光十色、五颜六色、五彩缤纷、万紫千红、绚丽多彩、姹紫嫣红3、填空。
三年级上册语文复习教案(精选5篇)三年级上册语文复习教案精选篇1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的13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掌握1个多音字。
2、在默读课文中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镶”、“镀”等词语在表现天山牧场的迷人风光时所起到的作用。
4、通过学习课文,感受天山牧场的迷人风光及生活在这里的牧民热情好客、生活幸福,体会作者对天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通过课文,感受天山的人和景。
教学难点:通过课文,感受天山的人和景。
教具准备:字卡、挂图教学时数:3课时第一课时一、初步感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出示天山牧场的挂图。
同学们,你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生说地点新疆。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学习生字。
在新疆的中部有一条大山脉,把广阔的新疆分为南北两半,它就是天山。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天山那辽阔的千里牧场。
板书课题:天山牧场。
1、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听准字音。
2、学生自由读课文,圈出生字。
3、小组内交流怎样识记生字。
4、学生汇报,教师适时指导。
5、学习多音字:“蒙”和“喝”。
6、出示生字卡片,检查学生对生字的掌握情况。
三、再读课文,概括课文内容。
1、默读课文,概括每一段的段意。
2、课文可以分为几大版块?每个版块讲了什么内容?(1—4自然段牧场景色,5—7自然段牧民生活。
)3、说说天山牧场给你留下最初的印象是什么?(只要学生说出自己的见解,就要鼓励。
)四、作业,熟读课文,试着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第二课时一、激发情感,自然导入。
1、听歌曲《我们新疆好地方》。
2、师:听了这首歌,我们应该怀着怎样的心情来学习《天山牧场》这篇课文?生:生奋、留恋、赞美、自豪……师:现在我们就带着这样的心情一起走进风光迷人的牧场。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读出对它的赞美的语气。
再读,读出对它的喜爱之情。
二、理解课文1、这节课,我们先来学习课文的1—4段:牧场景色。
2、请同学们小声读1、2自然段,思考:课文介绍了牧场的什么?(课文介绍了牧场的位置、原始森林、野花、油草、溪水、蒙古包)3、你喜欢哪句话,哪个词,画一画,读一读,同学间互相说一说。
三年级上册语文期末专项复习三——阅读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课内阅读。
(37分)(一)花的学校(节选)(18分)他们关了门做功课☐如果他们想在放学以前出来游戏□他们的老师是要罚他们站墙角的☐雨一来,他们便放假了。
树枝在林中互相碰触着,绿叶在狂风里簌簌地响,雷云拍着大手。
这时,花孩子们便穿了紫的、黄的、白的衣裳,冲了出来。
你可知道,妈妈,他们的家是在天上,在星星所住的地方。
1.在第一自然段的“□”里填上适当的标点符号。
(3分)2.第三自然段所描写的是 (雨前雨中雨后)的情景,其中“紫的、黄的、白的衣裳”指的是。
(5分)3.读画“”的句子,说说从这句话中可以体会到作者怎样的感情。
(5分)4.作者为什么说“花孩子们”的家在天上?(5分)(二)灰雀(节选)(19分)列宁自言自语地说:“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飞不回来了。
”男孩看看列宁□说☐会飞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的☐它还活着□列宁问:“会飞回来?”☐一定会飞回来☐男孩肯定地说□第二天,列宁来到白桦树下,果然又看到那只灰雀欢蹦乱跳地在枝头歌唱。
那个男孩站在白桦树旁,低着头。
列宁看看男孩,又看看灰雀,微笑着说:“你好!灰雀,昨天你到哪儿去了?”当然,灰雀没有告诉列宁昨天它去哪儿了。
列宁也没再问那个男孩,因为他已经知道,男孩是诚实的。
1.在选文中的“☐”处加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3分)2.读一读男孩说的话,从男孩说的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多选)(4分)( )A.男孩的话都是用肯定的语气说的,说明男孩决定放了灰雀。
B.男孩知道自己错了,要用实际行动来改正错误C.男孩知道灰雀在哪里,知道灰雀还活着。
D.男孩怕列宁责备他,他要放了灰雀。
3.男孩送回灰雀后,列宁发现他的动作是怎样的?这体现出了什么?(4分)4.选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列宁表面上是在跟灰雀说话,实际上是,列宁这样做的目的是。
(4分)5.为什么说男孩是诚实的?(多选)(4分) ()A.男孩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后,主动放了灰雀。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期末专项复习——课内阅读(有答案解析)一、《总也倒不了的老屋》课内阅读。
“等等,老屋!”一个小小的声音在它门前响起,“再过二十一天,行吗?主人想拿走我的蛋,可是我想孵小鸡。
我找不到一个安心孵蛋的地方。
”老屋低头看看,墙壁吱吱呀呀地响:“哦,是老母鸡啊。
好吧,我就再站二十一天。
”二十一天后,老母鸡从破窗户里走了出来,九只小鸡从门板下面叽叽叫着钻了出来:“叽叽,谢谢!”老屋说:“再见!好了,我到了倒下的时候了!”(1)“小小的声音”是________发出的。
(2)故事中“小猫刚刚离开,老母鸡又来请求老屋不要倒下,”根据生活经验和生活知识,我猜到老屋应该会觉得________。
(3)我们从选文中可以体会到( )。
A.老屋对老母鸡的关爱和乐于助人的精神B.老屋勇于献身的精神二、《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课内阅读在很远的街口, 有一( )男孩正在放风筝, 线实在太( )了,他的风筝只能飞过屋顶。
胡萝卜先生的胡子刚好在风里飘动着。
“这绳子够( )了,就是不知道够不够牢固。
”小男孩说完就扯了扯胡子,他确定足够牢固,就( )了一段用来放风筝。
胡萝卜先生继续往前走,当他走过鸟太太家的树底下,鸟太太正在找绳子( )小鸟的尿布。
胡萝卜先生的胡子刚好在风里飘动着。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2.选段中胡萝卜先生的胡子有什么用呢?3.想象一下,胡萝卜先生一路走下去,还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试着写一写。
三、《小狗学叫》课内阅读。
“咕……”小狗学着杜鹃叫,”咕……”它那天试了,第二天、第三天又试了。
一个星期过后,它已经学得相当不错了。
小狗真高兴,心想,我终于会叫了,现在别人再也不能取笑我了。
就在那几天,人们开始打猎了,树林里来了很多猎人,里面还有百发百中的神枪手。
哪怕是一只夜莺,他们也会给打下来。
一个枪法很准的猎人经过那里,听见树丛中传来咕咕的叫声,就举枪瞄准,”砰!砰!”连开了两枪。
幸好没打中。
子弹擦过小狗的耳边,就像连环画里画的那样。
三年级上册课内阅读姓名()上课了,不同民族的小学生,在同一间教室里学习。
大家一起读课文,那声音真好听!这时候,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
最有趣的是,跑来了几只猴子。
这些山林里的朋友,是那样好奇地听着同学们读课文。
下课了,大家在大青树下跳孔雀舞、摔跤、做游戏,招引来许多小鸟,连松鼠、山狸也赶来看热闹。
1.文章哪些句子写出了民族小学的学生们上课时环境十分安静,用“”画出来。
小学生们在教室里上课,窗外有好多山里的朋友,它们是、和,它们被小朋友们吸引了。
2.在同一间教室里学习的小学生们,他们可能是族、族或族的小朋友。
3.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吵闹—()冷清—()有一天,我起得很早去钓鱼,发现草地并不是金色的,而是绿色的。
中午回家的时候,我看见草地是金色的。
傍晚的时候,草地又变绿了。
这是为什么呢?我来到草地上,仔细观察,发现蒲公英的花瓣是合拢的。
原来,蒲公英的花就像我们的手掌,可以张开、合上。
花朵张开时,它是金色的,草地也是金色的;花朵合拢时,金色的花瓣被包住,草地就变成绿色的了。
1.这段话共有句。
2.草地为什么会变色呢?请把原因用“”画出来。
3.我知道,草地的颜色会变,这是因为:。
早晨,蒲公英的花是的,草地是的;中午,花朵,草地是的;傍晚,花朵,草地是的。
4.找出文中的反义词:()—()我站在天都峰脚下抬头望:啊()峰顶这么高()在云彩上面里()我爬得上去吗()再看看笔陡的石级,石级边上的铁链,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真叫人发颤!1.在“()”里填上恰当的标点符号。
2.给加点字注音:似乎()发颤()3.这段话写出了天都峰又又的特点。
4.“我爬得上去吗?”对这句话正确的理解是:()(1)我能爬上去。
(2)我不能爬上去。
(3)我不一定爬得上去,自己没有信心。
“谢谢你啦,小朋友。
要不是...你的勇气鼓舞我,我还下不了决心哩!现在居然爬上来了!”“不,老爷爷,我是看您也要怕天都峰,才有勇气向上爬的!我应该谢谢您!”爸爸听了,笑着说:“你们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都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1.我也会用带点词写一句话2.“我”和老爷爷爬上天都峰后互相道谢,是因为。
3.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鼓励—()竟然—()吸取—()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1.这首诗是朝诗人写的,诗题是2.诗中借、、、四种景物表达了诗人在天思念的感情。
3.“挑”是()的意思,“促织”就是()。
作者看到(),料想(),由此想起了自己的家乡和童年。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1.诗中的“异客”的名字叫(),“佳节”是指每年农历()月()日的()节,我知道这天人们有()、()和()的习俗。
2.诗中“(),()。
”是千古传诵的名句。
意思是我们去放风筝(zhēng zheng)。
一个人用手(托拖)着,另一个人牵着线,站在远远的地方,说声“放”,那线一紧一松,风筝就凌(líng lín)空飞起,(渐渐慢慢)高过树(梢悄)了。
牵线人(飞快飞舞)地跑起来。
风筝越飞越高,在空中翩(biān piān)翩飞(舞午)着,我们(快活快乐)地喊叫着,在田野里拼命地奔(bèn bēn)跑。
村里人看见了,说:“放得这么高!”1.在括号里选择正确的读音和字,打上勾。
2.仿写词语:一紧一松3.这段写了我们时的情景,作者用了许多动词把过程写清楚,如、、等。
4.文中描写当时我们心情的词语是,我知道表示心情的词语还有、。
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bīn bīng)纷的颜料。
你看,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shān shàn)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
它把红色给了枫树,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飘哇飘哇,邮来了秋天的凉爽。
金黄色是给田野的,看,田野像金色的海洋。
橙红色是给果树的,橘子、柿(shìsì)子你挤我碰,争着要人们去摘呢!菊花仙子得到的颜色就更多了( )紫红的( ) 淡黄的( )雪白的( )美丽的菊花在秋雨里频(pín píng)频点头。
1.把括号里不正确的读音划去,并给最后一句加上标点。
2.文中描写颜色的词语有3.我也能用“五彩缤纷”说一句话。
6.仿照例句写句子:红红的的像一枚枚邮票,飘哇飘哇,邮来了秋天的凉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鲜花朵朵,争奇斗艳,芬芳迷人。
要是我们留心观察,就会发现,一天之内,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是不同的。
凌晨四点,牵牛花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五点左右,艳丽的蔷薇绽开了笑脸;七点,睡莲从梦中醒来;中午十二点左右,午时花开放了;下午三点,万寿菊欣然怒放;傍晚六点,烟草花在暮色中苏醒;月光花在七点左右舒展开自己的花瓣;夜来香在晚上八点开花;昙花却在九点左右含笑一现......1.这段话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请用“”画出来。
2.文章中描写了这几种花开放的时间不同,是按顺序写的。
3.仿照画“”句子该写句子:夜来香在晚上八点开花。
列文虎克玩放大镜,玩出了大名堂。
他最早发现了微生物,发现了一个全新的世界。
英国皇家学会知道了他的发现,聘请他为皇家学会会员。
连英国女王和俄国沙皇也千里迢迢前去拜访他,欣赏他的“玩具”,并从“玩具”里观看新世界里的“居民”。
1.句子中的“玩具”是指()。
句子中的“居民”是指()。
列文虎克玩出了大名堂,“玩出了大名堂”是指()。
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
在洛阳城外,孔子看见一驾马车,车旁站着位七十多岁的老人,穿着长袍,头发胡子全白了,看上去很有学问。
孔子想:这位老人大概就是我要拜访的老师吧!于是上前行礼..,问道:“老人家,您.就是老聃先生吧?”“你是——”老人见这位风尘仆仆的年轻人一眼就认出了自己,有些纳闷。
孔子连忙说:“学生孔丘,特地来拜见..老师,请.收下我这个学生。
”老子说:“你就是仲尼啊,听说你要来,我就在这儿迎候。
研究学问你不比我差,为什么还要拜我为师呢?”孔子听了再次行礼..老师等候,学习是没有止境的。
你的学问渊博,....,说:“多谢跟您.学习,一定会大有长进的。
”1.从划线词语我们能体会到2.孔子的老师是,文中哪句话写出了他的样子,用“”画下来。
3.根据意思写词语:学习是没有止境的:你能从生活中找例子说明这个词语吗?4.孔子学文已经很渊博了为什么要拜师呢?5.照样子写词语:风尘仆仆有一天,盘古忽然醒了。
他见周围一片漆黑,就抡起大斧头,朝眼前的黑暗猛劈过去。
只听一声巨响,混沌一片的东西渐渐分开了。
轻而清的东西,缓缓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降,变成了地。
1.找出文中的反义词()—()()—()()—()2.找出文中的近义词()—()—()盘古倒(dǎo dào)下,他的身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他呼出的气息,变成了四季的风和飘动的云;他发(fā fà)出的声音化作(zuò zuō)了隆隆的雷声。
他的双眼变成了太阳和月亮;他的四肢,变成了大地的()、()、()、()四极;他的肌肤变成了辽阔的大地,他的血(xuè xuě)液,变成了奔(bèn bēn)流不息的江河;他的汗毛,变成了茂盛的花草树木;他的汗水,变成了滋润万物的雨露(lù lòu)。
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2.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画“”。
3.这段话是围绕哪句话写的,用横线画出来。
4.盘古的身体还会变成什么呢?他的变成了;他的变成了。
5.照样子写词语:隆隆的雷声6.写出近义词:巨大—()辽阔—()写出反义词:茂盛—()巨大—()赵州桥非常雄伟。
桥长五十多米,有九米多宽,中间行车马,两旁走人。
这么长的桥,全部用石头砌成,下面没有桥礅,只有一个拱形的大桥洞,横跨在三十七米多宽的河面上。
大桥洞顶上的左右两边,还各有两个拱形的小桥洞。
平时,河水从大桥洞流过,发大水的时候,河水还可以从四个小桥洞流过。
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减轻了流水对桥身的冲击力,使桥不容易被大水冲毁,()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节省了石料。
1.段落是围绕哪句话写的,用“”画出来。
2.在括号里填上关联词。
3.这种设计是指什么?4.为什么说赵州桥的设计是一个创举?这座桥()坚固,()美观。
桥面两侧有石栏,栏板上雕(diāo dāo)刻着精美的图案:有的刻着两条相互缠(chán cán)绕的龙,前爪(zhǎ zhǎo)相互抵(dǐ dī)着,各自回(手首)遥望;还有的刻着双龙戏珠。
所有的龙似乎都在游动,真像活了一样。
1.在括号里选择正确读音,画上“”。
划去括号里不正确的字。
2.在文中填上关联词,并用这组关联词写一句话。
3.文章围绕哪句话写的,用“”画出来。
这句话在文中起到了作用。
4.文中写到了种形态的龙,分别是、和。
5.为什么说所有的龙都活了,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6.写出反义词:精美—()坚固—()美观—()7.抄写文中你最喜欢的句子:说说为什么喜欢:有一年冬天,列宁在郊外养病。
他每天到公园散步。
公园里有一棵高大的白桦树,树上有三只灰雀:两只胸脯是粉红的,一只胸脯是深红的。
它们在枝头欢蹦乱跳地唱歌,非常惹人喜爱。
列宁每次走到白桦树下,都要停下来,仰望这三只欢快的灰雀,还经常给它们带来面包渣和谷粒。
1.文章哪句话写了灰雀的样子,用“”画下来。
2.写灰雀颜色的词语有和,写灰雀动作的词是和。
从和这两个词可以看出列宁很喜欢灰雀。
望天门山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1.这首诗是诗人写的,主要描绘了的景色。
2.诗中的楚江指,青山指,孤帆指。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1.这是写的,主要描绘了的景色。
2.诗中赞美西湖美景的千古名句是西沙群岛一带海水五光十色,瑰丽无比,有深蓝的,淡着的,浅绿的,杏黄的。
一块块,一条条,相互交错着。
因为海底高低不平,有山崖,有峡谷,海水有深有浅,从海面看,色彩就不同了。
1.这段话中概括描写西沙群岛海水特点的词语是()、()。
2.这句话具体描写了海水的()种颜色,分别是()。
3.海水变色的原因是什么?4.照样子写词语:杏黄5.找出文中的反义词:()—()()—()海底的岩石上长着各种各样的珊瑚,有的像绽开的花朵,有的像分枝的鹿角。
海参到处都是,在海底懒洋洋地蠕动。
大龙是全身披甲,划过来,划过去,样子挺威武。
1.西沙群岛的海底有哪些生物呢?2.照样子写词语:懒洋洋地蠕动3.海底的珊瑚还会像什么呢?填一填:海底的岩石上长着各种各样的珊瑚,有的像,有的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