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磁分离技术设计要点精编版
- 格式:doc
- 大小:1.39 MB
- 文档页数:11
超磁分离技术在生态补水工程中的应用【摘要】超磁分离技术是一种高效的水处理技术,在生态补水工程中具有广泛应用的潜力。
本文从超磁分离技术在生态补水工程中的原理、优势、应用案例、效果评估和发展前景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通过对超磁分离技术在生态补水工程中的成功应用、建议和价值的分析,揭示了这一技术在改善水质、保护生态环境方面的重要作用。
未来,随着相关技术的不断升级和创新,超磁分离技术有望在生态补水工程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为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关键词】超磁分离技术、生态补水工程、应用案例、效果评估、优势、发展前景、成功应用、建议、价值1. 引言1.1 背景介绍超磁分离技术利用磁性材料具有的磁性和比表面积大的优势,能够将目标物质快速有效地富集和分离。
在生态补水工程中,超磁分离技术不仅可以净化水体,提高水质,还可以减少化学药剂的使用量,降低处理成本,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
超磁分离技术在生态补水工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应用价值。
通过对超磁分离技术在生态补水工程中的研究与开发,可以为水环境治理和可持续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1.2 研究意义超磁分离技术可以高效去除水体中的重金属、有机物等有害物质,提高水质的净化效率,保护水资源。
由于工业废水、农业排放和城市污水等造成的水质污染严重,超磁分离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减轻水质污染问题,改善生态环境。
超磁分离技术具有高效、节能、低成本等特点,可以在生态补水工程中取代传统的水处理技术,降低工程运行成本,提高工程效益。
超磁分离技术还可以实现自动化操作和远程监控,减少人力投入,降低维护成本,提高工程运行的稳定性。
超磁分离技术在生态补水工程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推动水环境治理技术的创新和发展,为保护水资源、改善水质、促进生态平衡做出积极贡献。
深入研究超磁分离技术在生态补水工程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科学价值。
1.3 研究方法研究方法是指研究者为了解决研究问题所采取的方法和步骤。
超导磁分离技术综述报告超导磁分离技术(Superconducting Magnetic Separation,SMS)是一种基于超导磁体产生高强度磁场的磁选技术。
该技术通过利用高温超导体所具有的零电阻和高场强等特征,在低温下容易产生超高强度磁场,用来实现对杂质或杂物的快速分离,目前已广泛应用于矿物材料的提纯、离子注入、医学分离、环境治理、食品安全等多个领域。
1、SMS系统的原理系统包括超导磁体系统、样品输送系统和控制系统。
磁场由超导磁体系统产生,样品从进料斗中进入分选设备,通过在磁场中旋转、下沉、上升等方式的磁场作用,将目标物质与非目标物质分离开。
超导磁体系统是整个设备的核心,其性能将直接影响分选精度和分选效率。
超导磁体由超导体材料和冷却介质组成,并通过氦制冷机保持超导体在低温状态下运行,一般工作温度低于4K,以保证磁体所具有的零电阻和高场强。
磁体系统的表面温度应高于样本温度,以避免样品黏附在磁体表面。
实际中还需要注意样品的喷洒和跳动对磁选效果的影响。
对于含大量杂质的样品,需要执行多次分离。
2、SMS技术在矿山中的应用在矿山中,SMS技术广泛应用于矿物的提选和废料的回收等方面。
这种技术可以在短时间内将矿物和杂质进行快速分离,并得到更高纯度的产品,大幅提升生产效率。
通过SMS技术的应用,矿山可以减少浪费和排放,实现“低能耗、低污染、高效益”的生产运营。
3、SMS技术在医学中的应用SMS技术现在已广泛应用于肿瘤治疗和医学分离等领域。
此类应用中,SMS分选仪将被用来分离肝癌细胞、乳腺癌细胞、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等目标物质,实现更精确和有效的治疗。
SMS技术完全能够适应医学中对纯度和规模的极高要求,成为一种高精度和高效的物质分选手段。
4、SMS技术在环境治理中的应用SMS技术还可以用于环境污染物的治理,例如磁分离铅酸蓄电池、清理电子废弃物中的有毒材料等。
采用SMS技术,可以有效提高清理效率,降低环境风险。
总之,SMS技术在多个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是目前分选技术中的前沿技术之一。
一,工程说明超磁分离技术设计要点一、超磁分离技术的特点超磁分离水体净化技术是一项新颖的水处理技术,其成套设备与普通的沉淀和过滤相比,具有无反冲洗,分离悬浮物效率高,工艺流程短,占地少,投资省,运行费用低等特点。
针对城市污水、工业废水、矿井水、油田采出水、河道水、景观水等不同种类的废水,长期的净化试验和工程实例表明该技术具有以下显著特点:1、处理时间短、速度快、处理量大,磁盘瞬间产生大于重力640 倍的磁力,处理效率高,流程短,总的处理时间大约3 min,可多台并联运行,满足大流量处理要求;2、占地少,出水稳定,占地面积约为传统絮凝沉淀的1 /8,混凝时间1min,絮凝时间2min,过水平均流速320m/h。
(占地面积:600m3/d,2.4×4.0;3000 m3/d,9.6×6.0;10000 m3/d,磁盘机外形尺寸6.0×3.0×1.9,磁分离磁鼓外形尺寸,3.3×2.0×1.45)3、排泥浓度高,磁盘直接强磁吸附污泥,连续打捞提升出水面,通过卸渣系统得到高浓度污泥;4、运行费用低,采用微磁絮凝技术,投加药量少,且磁种循环利用率高,运行费用低;5、日常维护方便,设备无需反洗,自动化程度高,运行稳定可靠。
二、超磁分离技术的原理直接磁选技术在分离污水(如钢厂废水)中的铁磁性杂质方面效果明显,但对于造纸、化工、制药、食品、石油等工业废水,由于废水中的有毒有害物质大多为酸碱离子、有机物、油等,主要是非磁性或弱磁性物质,因此采用直接磁分离方法很难将这些有害物质有效分离,必须通过预先加入磁种的方法,使本身无磁性的有害物质带上磁性,然后在高梯度磁场中实现磁分离。
磁种—絮凝分选法主要包括磁种絮凝、磁分离和磁种回收三大主要步骤。
具体方法是在一定的化学条件下,向污水中添加专用磁种和絮凝剂,或铁磁性絮凝剂(如表面处理过的三价铁盐),水中有害物质通过氢键、范德瓦尔斯力或静电力与经表面官能团修饰的磁种絮接,从而使非磁性物质具有磁性或使弱磁性物质的磁性增强,与污染物结合的磁絮凝剂可以被高梯度磁滤网或磁盘捕获,从而实现污染物的去除。
超导磁分离技术(Superconducting Magnetic Separation)是一种利用超导材料产生强磁场来实现物质分离的技术。
该技术基于超导体材料在低温下具有零电阻和强磁性的特性。
超导磁分离技术的基本原理是通过超导磁体产生一个极强的磁场,将被处理的物质暴露在此磁场中。
当物质中存在磁性成分(例如磁性颗粒或磁性杂质)时,它们会在磁场作用下受到力的影响,发生移动和分离。
通过调控超导磁体的磁场强度和梯度,可以实现对物质的高效分离。
在超导磁分离系统中,常使用带有超导体材料的磁体,通过通过外部电流通入超导体中产生一个极高的磁场,从而达到分离目的。
超导磁分离技术的应用广泛,常见的领域包括矿石提取、废弃物处理、环境保护、生物医学等。
例如,可以利用超导磁分离技术从矿石中分离出有用的矿物,或者从废弃物中去除有害的磁性杂质。
超导磁分离技术具有分离效率高、处理速度快、操作灵活等优点。
然而,该技术的实施对于超导体的低温要求较高,通常需要使用液氮或液氦等极低温材料进行冷却,增加了设备和运行成本。
需要注意的是,超导磁分离技术是一个复杂的技术系统,需要综合考虑超导磁体设计与制备、低温制冷技术、磁场控制和工艺参数等多方面的因素。
一,工程说明超磁分离技术设计要点一、超磁分离技术的特点超磁分离水体净化技术是一项新颖的水处理技术,其成套设备与普通的沉淀和过滤相比,具有无反冲洗,分离悬浮物效率高,工艺流程短,占地少,投资省,运行费用低等特点。
针对城市污水、工业废水、矿井水、油田采出水、河道水、景观水等不同种类的废水,长期的净化试验和工程实例表明该技术具有以下显著特点:1、处理时间短、速度快、处理量大,磁盘瞬间产生大于重力640 倍的磁力,处理效率高,流程短,总的处理时间大约3 min,可多台并联运行,满足大流量处理要求;2、占地少,出水稳定,占地面积约为传统絮凝沉淀的1 /8,混凝时间1min,絮凝时间2min,过水平均流速320m/h。
(占地面积:600m3/d,2.4×4.0;3000 m3/d,9.6×6.0;10000 m3/d,磁盘机外形尺寸6.0×3.0×1.9,磁分离磁鼓外形尺寸,3.3×2.0×1.45)3、排泥浓度高,磁盘直接强磁吸附污泥,连续打捞提升出水面,通过卸渣系统得到高浓度污泥;4、运行费用低,采用微磁絮凝技术,投加药量少,且磁种循环利用率高,运行费用低;5、日常维护方便,设备无需反洗,自动化程度高,运行稳定可靠。
二、超磁分离技术的原理直接磁选技术在分离污水(如钢厂废水)中的铁磁性杂质方面效果明显,但对于造纸、化工、制药、食品、石油等工业废水,由于废水中的有毒有害物质大多为酸碱离子、有机物、油等,主要是非磁性或弱磁性物质,因此采用直接磁分离方法很难将这些有害物质有效分离,必须通过预先加入磁种的方法,使本身无磁性的有害物质带上磁性,然后在高梯度磁场中实现磁分离。
磁种—絮凝分选法主要包括磁种絮凝、磁分离和磁种回收三大主要步骤。
具体方法是在一定的化学条件下,向污水中添加专用磁种和絮凝剂,或铁磁性絮凝剂(如表面处理过的三价铁盐),水中有害物质通过氢键、范德瓦尔斯力或静电力与经表面官能团修饰的磁种絮接,从而使非磁性物质具有磁性或使弱磁性物质的磁性增强,与污染物结合的磁絮凝剂可以被高梯度磁滤网或磁盘捕获,从而实现污染物的去除。
精品整理
超磁分离水体净化工艺
一、技术概述
普通水体中悬浮物一般不带磁性。
超磁分离水体净化技术是将不带磁性的水体悬浮物赋予磁性,然后通过超磁分离机进行固液分离,水体得到净化;水体中分离出来的泥渣经磁种回收系统分散、脱磁后实现磁种与泥渣的分离,磁种循环使用。
二、适用范围
河道湖泊水体的富营养化治理、市政污水的一级强化及应急处理、煤炭行业矿井水处理、油田采出水处理、水污染事故应急处理、以及其它工业水处理等。
三、基本原理
普通水体中悬浮物一般不带磁性。
超磁分离水体净化技术是将不带磁性的水体悬浮物赋予磁性,然后通过超磁分离机进行固液分离,水体得到净化;水体中分离出来的泥渣经磁种回收系统分散、脱磁后实现磁种与泥渣的分离,磁种循环使用。
四、工艺流程
工艺流程为:待处理水体经过预处理后,进入混凝反应器,与一定浓度磁性物质均匀混合,在混凝剂和助凝剂作用下,磁性物质与非磁性悬浮物结合,形成微磁絮团;经过混凝反应后,出水流入超磁分离设备,在高磁场强度下,形成的磁性微絮团由磁盘打捞出水,实现微磁絮团与水体的分离,出水直接排放或回用;由磁盘分离出来的微磁絮团经磁回收系统实现磁性物质和非磁性污泥的分离,分离所得磁性物质回收再利用(回收率99%),污泥进入污泥处理系统。
待处理水体从流入混凝反应器至超磁分离设备净化处理总的停留时间大约为3min左右。
磁吸离器技术说明
磁吸离器是依靠磁场力的作用使废水中的磁性杂质得以分离的设备,应用较多的是高梯度磁分离器。
高梯度磁分离器适用于水中杂质成分以磁性材料为主的水质处理,多用于电厂凝结水、化工厂冷凝水等的除铁处理;也可用于轧钢氧化铁皮废水、连续浇铸二次冷却水、转炉除尘废水等的处理。
高梯度磁力分离器的筒体内填充着带毛刺的导磁钢毛(或镀镍铁球),用直流电通过电磁铁产生磁场形成很高的磁场梯度,使钢毛(球)被磁化,当处理水从底部进入分离器时,在磁场的作用下,水中所含的磁性或磁化杂质被吸附于钢毛盒部位,处理后的水则从顶部流出,供循环使用或排放。
当分离器内的吸附量达到饱和时,将磁分离器定期断电(使磁场消失)后用金水和压缩空气进行反冲洗,将分离器内的"泥渣"排出。
反冲合格后的分离器可重新投入使用。
其结构示意见图4-43。
由于形成的磁场梯度较高,因此处理水可以较高的流速穿过磁分离器,一般流速在300~500m/h,适用于处理量较大的场合。
高梯度磁分离器在安装
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磁分离器应安装垂直,
其外壳的垂直误差不得大于
壳体高度的0.25%。
②磁分离器的填料装填
高度应符合设计要求,装填
时不得混入杂物。
③各种电气、化学仪表
的安装位置与磁分离器本体
的距离不得小于1m。
④磁分离器安装场地应空气流通,相对湿度不大于90%,环境温度不超过90℃。
应无影响绝缘的蒸汽、腐蚀性气体或粉尘,以免影响磁分离器的正常运行。
超磁分离技术在生态补水工程中的应用1. 引言1.1 背景介绍超磁分离技术是一种高效的水处理技术,逐渐被应用在生态补水工程中。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工业化污染的加重,许多河流和湖泊水质受到严重破坏,严重影响了水生态系统的健康。
在这种背景下,人们开始寻找更加高效的水质改善方法,超磁分离技术应运而生。
超磁分离技术利用磁性颗粒在外加磁场的作用下,对水中的杂质进行吸附和分离,从而实现对水质的净化。
这种技术具有高效、低成本、易操作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生态补水工程中。
通过超磁分离技术处理水体,不仅可以有效去除悬浮物、有机物和重金属等污染物,还可以提高水质的透明度和溶氧量,促进水体的自净能力和生态平衡。
超磁分离技术在生态补水工程中的应用为改善水体环境、保护生态系统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其应用已经取得显著的成效,对于促进水生态系统的恢复和保护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1.2 研究意义超磁分离技术在生态补水工程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首先,生态补水工程是保护水资源、改善水环境的重要手段,而超磁分离技术作为一种高效、环保的水处理技术,可以有效地提高生态补水工程的效益和可持续性。
其次,超磁分离技术能够有效去除水中的杂质和污染物,净化水质,保障生态环境的健康和稳定。
此外,超磁分离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减少生态补水工程的运行成本,提高工程的经济性和可行性,从而推动生态环境保护的进步。
因此,研究超磁分离技术在生态补水工程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发展前景。
2. 正文2.1 超磁分离技术的原理超磁分离技术是一种利用磁性微纳米材料进行固液或液液分离的技术。
其原理是通过外加磁场使磁性微纳米材料与目标物质发生磁性作用,从而实现目标物质的快速分离。
在超磁分离技术中,磁性微纳米材料通常是以纳米颗粒的形式存在,具有很强的磁性和比表面积,能够有效地吸附目标物质。
当外加磁场作用时,磁性微纳米材料会迅速吸附目标物质,并随着磁场的变化而发生磁性聚集或分散,从而实现目标物质的分离。
超导磁分离技术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超导磁分离技术的基本原理,掌握其工作流程和应用领域;2. 学生能够掌握超导磁体、制冷技术和磁场调控等关键组成部分的功能和作用;3. 学生能够了解超导磁分离技术在环境保护、生物医学等领域的实际应用案例。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超导磁分离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优势和局限性;2. 学生能够设计简单的超导磁分离实验方案,并进行初步的数据处理和分析;3. 学生能够运用超导磁分离技术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够认识到超导磁分离技术在我国科技发展中的重要性,增强国家自豪感;2. 学生能够关注超导磁分离技术在环境保护、资源利用等方面的价值,培养社会责任感;3. 学生能够通过团队合作完成课程任务,培养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本课程针对高年级学生,结合物理、化学等学科知识,以超导磁分离技术为主题,注重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的结合。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全面了解超导磁分离技术的原理、应用和发展趋势,培养其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
同时,课程设计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学习的乐趣,提高学习积极性。
通过分解课程目标为具体学习成果,有助于教师进行教学设计和评估,确保课程目标的实现。
二、教学内容1. 超导磁分离技术基本原理:讲解超导现象、超导材料特性以及超导磁体的工作原理,涉及课本第3章第2节相关内容。
- 超导现象及其微观机制- 超导材料的分类与特性- 超导磁体的设计与制备2. 超导磁分离技术的关键组成部分:分析制冷技术、磁场调控等关键技术的功能与作用,参考课本第4章第1节内容。
- 制冷技术原理及其在超导磁分离中的应用- 磁场调控方法与设备- 超导磁分离系统的集成与优化3. 超导磁分离技术的应用领域:介绍超导磁分离技术在环境保护、生物医学等领域的实际应用案例,结合课本第6章第3节内容。
超磁分离+曝气生物滤池工程设计及运行效果探讨超磁分离+曝气生物滤池工程设计及运行效果探讨引言:近年来,人们对水质污染问题的关注度逐渐提高,水处理技术也不断发展和改进。
其中,超磁分离和曝气生物滤池是两种常见的水处理工艺。
本文将探讨这两种技术的结合运用在水处理中的工程设计以及运行效果。
一、超磁分离技术简介超磁分离技术是利用超级磁性材料对水中悬浮固体进行高效分离的一种方法。
超级磁性材料具有较高的磁性和对微小颗粒的吸附能力,因此可以有效地去除水中的悬浮固体。
二、曝气生物滤池技术简介曝气生物滤池是一种常见的废水处理设备,通过利用微生物的附着生长和生物降解作用,去除废水中的有机物和氨氮等污染物。
曝气生物滤池在处理污水过程中,通过人工提供充足的氧气使微生物得到良好的生长条件,从而实现废水的净化。
三、超磁分离+曝气生物滤池工程设计1. 工程设计原则超磁分离+曝气生物滤池工程设计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原则:合理布置超磁分离和曝气生物滤池设备位置,确保处理效果;适当选择超磁粒子的种类和数量;合理控制曝气生物滤池中的曝气量和水流量,以满足处理要求。
2. 设备布置超磁分离设备和曝气生物滤池设备应合理布置在污水处理流程中的适当位置。
超磁分离设备通常应位于曝气生物滤池前端,以去除水中的悬浮固体,减轻后续处理设备的负荷。
3. 超磁粒子选择超磁粒子的选择应根据水质特点以及目标去除物种类的不同进行。
常见的超磁粒子有磁性沉淀剂、磁性活性炭等。
在设计中,需要综合考虑吸附能力、成本和再生利用等因素。
4. 曝气生物滤池运行参数设定曝气生物滤池的运行参数包括曝气量和水流量。
曝气量要根据水质情况和污染物的降解需求来设定,以保持微生物的良好生长状态。
水流量则需要根据处理规模和超磁分离设备的处理能力来确定。
四、超磁分离+曝气生物滤池运行效果探讨1. 悬浮固体去除效果超磁分离技术在水处理过程中,能够高效地去除水中的悬浮固体。
通过合理选择超磁粒子种类和数量,可以实现对不同粒径的悬浮固体的去除,提高水质处理效果。
超磁分离水体净化技术
超磁分离水体净化技术是永磁和电磁两条思路发展下来的技术。
从传统沉淀板、管的分离,到超磁分离技术,都是属于沉淀分离的一种技术进步,或者是一种平行的技术。
一、超磁分离水体净化技术的原理超磁分离水体净化技术是永磁和电磁两条思路发展下来的技术。
磁能够吸引导磁性物质,在非导磁的水里面增加磁粉成为载体,就可以达到处理废水的目的,磁粉可以循环利用,磁力可以达到普通重力的600多倍。
磁分离的方法是借助磁力使悬浮物成为磁性载体,实现循环分离和打捞。
从传统沉淀板、管的分离,到超磁分离技术,都是属于沉淀分离的一种技术进步,或者是一种平行的技术。
二、超磁分离水体净化技术与传统分离的区别通过重力沉淀去除水中污染物,主要由旋流井、平流沉淀池来实现,水力停留时间大于1小时;斜板/斜管(加砂、加磁粉沉淀):同样通过重力沉淀去除水中污染物,由于形成浅层或通过加砂絮凝增加悬浮物比重,水力时间停留时间大于30分钟;稀土磁盘:采用大于重力640余倍的磁力吸附,不依靠重力,全套工艺水力停留时间小于3分钟。
三、超磁分离水体净化技术的发展趋势超磁分离水体净化技术的原理是靠加载沉淀的分离原理,在该基础上用磁分离设备来取代磁沉淀和高磁度的电磁剥离系统,即加磁粉在这种状态下进行直接磁分离。
其占地面积小,处理流程短的特点,对市政污水的提标改造有一定价值。
四、超磁分离水体净化技术在城市污水处理中的应用通过加载磁种,将磁性物质与非磁性物质充分混凝,再通过聚磁组合的磁盘流道实现泥水分离的,泥渣中的磁种又经磁鼓再分离,打捞回收,重复循环使用。
泥水分离速度快、占地省、处理水量大、运行成本低等优势。
高精度磁测技术规程一、啥是高精度磁测技术呢?嘿,小伙伴们,高精度磁测技术可是个超酷的东西哦。
简单来说呢,就是对磁场进行超级精确测量的技术。
你想啊,磁场这个东西,看不见摸不着的,但是这个技术就能把它测量得特别准。
就好像是给磁场装上了一个超级精准的小雷达,能探测到磁场的各种微小变化呢。
这在很多领域都特别有用,像地质勘探呀,找矿的时候,通过高精度磁测技术就能知道地下有没有矿石,因为矿石周围的磁场和普通地方是不一样的。
还有在考古的时候呢,也能用到,说不定就能发现被埋藏很久的古物呢。
二、高精度磁测技术的设备1. 磁测仪器这可是高精度磁测技术的核心家伙事儿。
这种仪器可精密了,就像一个超级敏感的小侦探。
它能够把磁场的微弱信号都捕捉到,然后转化成我们能看懂的数据。
而且不同的磁测仪器有不同的功能和适用范围,有的适合在小范围内进行高精度测量,有的则可以在比较大的区域进行测量。
2. 辅助设备除了磁测仪器,还有一些辅助设备也很重要呢。
比如说用来固定仪器的支架,要保证仪器在测量的时候稳稳当当的,就像给仪器找了个踏实的小凳子。
还有数据传输设备,能把仪器测量到的数据快速准确地传输到电脑上,这样我们就能马上对数据进行分析啦。
三、高精度磁测技术的操作流程1. 前期准备在进行磁测之前,要先对测量区域进行初步的勘察。
看看地形啊,有没有什么障碍物之类的。
然后要对仪器进行校准,这就好比是给运动员做热身运动一样,让仪器处于最佳的工作状态。
而且要确定好测量的点,就像在地图上标记好宝藏的位置一样,这些点的选择要科学合理,要能够全面地反映测量区域的磁场情况。
2. 测量过程在测量的时候呢,要按照预先确定好的点,一个一个地进行测量。
操作仪器的时候要小心翼翼的,就像对待一件超级珍贵的宝贝一样。
在测量过程中,要随时关注仪器的数据显示,如果发现有异常的数据,要及时检查是仪器出问题了,还是测量区域有特殊的情况。
3. 数据处理测量完了之后,就得到了一堆数据。
一,工程说明超磁分离技术设计要点一、超磁分离技术的特点超磁分离水体净化技术是一项新颖的水处理技术,其成套设备与普通的沉淀和过滤相比,具有无反冲洗,分离悬浮物效率高,工艺流程短,占地少,投资省,运行费用低等特点。
针对城市污水、工业废水、矿井水、油田采出水、河道水、景观水等不同种类的废水,长期的净化试验和工程实例表明该技术具有以下显著特点:1、处理时间短、速度快、处理量大,磁盘瞬间产生大于重力640 倍的磁力,处理效率高,流程短,总的处理时间大约3 min,可多台并联运行,满足大流量处理要求;2、占地少,出水稳定,占地面积约为传统絮凝沉淀的1 /8,混凝时间1min,絮凝时间2min,过水平均流速320m/h。
(占地面积:600m3/d,2.4×4.0;3000 m3/d,9.6×6.0;10000 m3/d,磁盘机外形尺寸6.0×3.0×1.9,磁分离磁鼓外形尺寸,3.3×2.0×1.45)3、排泥浓度高,磁盘直接强磁吸附污泥,连续打捞提升出水面,通过卸渣系统得到高浓度污泥;4、运行费用低,采用微磁絮凝技术,投加药量少,且磁种循环利用率高,运行费用低;5、日常维护方便,设备无需反洗,自动化程度高,运行稳定可靠。
二、超磁分离技术的原理直接磁选技术在分离污水(如钢厂废水)中的铁磁性杂质方面效果明显,但对于造纸、化工、制药、食品、石油等工业废水,由于废水中的有毒有害物质大多为酸碱离子、有机物、油等,主要是非磁性或弱磁性物质,因此采用直接磁分离方法很难将这些有害物质有效分离,必须通过预先加入磁种的方法,使本身无磁性的有害物质带上磁性,然后在高梯度磁场中实现磁分离。
磁种—絮凝分选法主要包括磁种絮凝、磁分离和磁种回收三大主要步骤。
具体方法是在一定的化学条件下,向污水中添加专用磁种和絮凝剂,或铁磁性絮凝剂(如表面处理过的三价铁盐),水中有害物质通过氢键、范德瓦尔斯力或静电力与经表面官能团修饰的磁种絮接,从而使非磁性物质具有磁性或使弱磁性物质的磁性增强,与污染物结合的磁絮凝剂可以被高梯度磁滤网或磁盘捕获,从而实现污染物的去除。
磁分离设备分离出的废渣(磁种和悬浮物的混合体)经输送装置进入高速搅拌剪切环节,实现磁种和悬浮物的分离,再经由磁鼓回收装置,就可将其中的磁种分选出来,磁种回收率可达99.4 %以上。
回收的磁种可循环利用,既节约了生产成本,又减少了环境负荷。
图:超磁分离水体净化技术工艺流程三、设计要点1、混凝反应设计(1)停留时间:磁分离设备的分离方式不同于沉淀池,无需形成大颗粒的密实絮体,属于微絮凝技术,其混凝反应停留时间约3min,同时投加混凝剂和助凝剂,前段投加混凝剂,通常为聚合氯化铝(PAC)或硫酸铝,反应时间1min,后段投加助凝剂,通常为聚丙烯酰胺(PAM),反应时间2min。
在SS=200mg/L~450mg/L,磁种200目(44μm)投加量为200 mg/L~300mg/L,PAC:40 mg/L,PAM:1 mg/L.(2)药剂投加设计:混凝剂和助凝剂采用隔膜或柱塞计量泵以溶液的形式定比自动投加,不同水体药剂投加量需要根据混凝试验确定,在缺乏混凝试验资料时,混凝剂的投加量一般采用10mg/L~15mg/L,助凝剂投加量为1mg/L~2mg/L。
混凝剂配置浓度一般为5%~10%,助凝剂配制浓度一般为0.5‰~1‰。
混凝剂需要定期配置,溶药池容积保证每天溶药次数不多于两次,储药箱容积至少保证每天24 小时连续运行所需的药剂量;助凝剂溶解需要较长的时间,特别是在冬季气温较低的情况下,但不易吸潮,目前大型水处理或污泥处理均采用自动溶解投加一体机,极大的减轻了劳动强度。
(3)混凝工艺设计在分析超磁分离设备工艺的基础上,选择机械混合,用电动机驱动搅拌器,使水和药剂混合。
机械搅拌机一般采用立式安装,搅拌机轴中心适当偏离混合池的中心,可减少共同旋流。
机械混合搅拌器有:桨板式、螺旋式和透平式。
桨板式搅拌器结构简单,加工制造容易,适用于容积较小的混合池,其他两种适用于容积较大的混合池。
桨板式搅拌器的直径D0=(1/3~2/3)D (D为混合池直径),搅拌器宽度B=(0.1~0.25)D,搅拌器离池底(0.5~0.75)D。
当H︰D≤1.2~1.3 时(H为池深),搅拌器设计成1 层,当H ︰D≥1.3 时,搅拌器可以设成两层或多层。
2、强磁分离机系统:磁盘表面场强大于4000Gs,流道中心磁场场强大于800Gs;过水流速一般取0.08m/s~0.1m/s,在设计范围内过水流速越低,处理效果越好,但是过水流速过低,单位面积磁盘上将吸附过多的絮团,导致磁盘磁场强度衰减,影响处理效果;目前采用的磁盘直径一般为1200mm 和1500mm,水体与磁盘的最大有效接触时间为12s~18.75s,磁场强度随离开磁盘表面的距离增大而减小,超过30mm,磁场强度将大幅降低,所以一般磁盘间距控制在10mm~30mm;磁盘转速0.1r/min ~1.0r/min,磁盘转速过低单位面积磁盘接触絮团的量将增加,造成吸附不充分;磁盘转速过高将会导致吸附絮体中的水份来不及脱出,造成污泥含水率升高。
根据处理水体污染物浓度和出水水质要求不同,设备参数会有所变化。
超磁分离设备多为非标准设备,设计单位提处理水质水量和要求,设备厂家根据相应要求进行加工,目前市场上超磁分离设备的磁盘强度、磁盘直径和间距一般都是固定的,设备加工中根据水质水量不同改变磁盘的数量来增加或减少吸附面积来适应处理水量和水质的变化。
3、磁种回收投加系统:磁种回收投加系统中的回收用磁分离磁鼓的表面场强大于6000Gs,吨水处理磁种耗损率小于3g /m3;磁回收及投加设备的作用是实现磁粉的回收并将其二次投加到混凝反应工艺单元,同时将产生的污泥排出系统。
从超磁分离设备分离出的絮团是磁粉和污泥的混合物,首先需要对磁粉进行消磁,使絮团之间得以分散,然后自流排入磁分散装置,内部设置高速搅拌机和退磁装置,通过高速搅拌,将单个絮团打散,使磁粉和污泥分离,在装置的溢流口设置磁回收磁鼓,磁粉和污泥的混合物在溢流到磁鼓表面时,磁粉被磁鼓吸附回收,污泥无法被磁鼓吸附,通过在磁鼓底部设置的污泥管排出系统。
被回收的磁粉通过刮板将其从磁鼓上刮离,再次退磁后返回磁粉投加装置,然后通过计量泵再次加入到混凝反应单元。
由于磁粉重力比水大得多,且不溶于水,在水体中极易沉淀,向混凝反应单元投加的是磁粉和水的混合悬浊液,要通过不断搅拌保证磁粉始终处于悬浮状态,磁粉浓度相对均匀,才能保证相对准确的磁粉投加量,磁粉投加量需要根据试验确定,在缺乏试验数据的情况下,一般景观水体磁粉的投加量是悬浮物的1.5 倍。
随着磁粉悬浊液的投加,磁粉投加装置的液位将逐步降低,需要根据液位的变化自动补充自来水,保持磁粉浓度基本不变。
磁铁粉的回收再应用问题。
国外采用三种方法。
一是用大离心力的旋流分离器可回收7 5 ~9 8 % 的磁铁粉,二是利用超声装置,用强剪力使磁铁粉与絮凝体分离,但运转费用高,三是用泵使反洗水高速送入另一套高磁分离装置,磁铁粉即被捕捉与反洗水分离,使磁铁粉能循环使用。
该系统包括絮凝、磁分离、反洗、浓缩、磁种回收等,可全部自动化。
4、磁种微絮凝系统:Fe3O4含量大于95%,粒径小于44 μm 的占80% 以上,剩磁小于8Gs,易于分散药剂投加量: PAC 投加15mg /L,PAM 投加0. 5mg /L;麦秸秆磁种材料制备麦秸秆磁种是通过在无磁性的麦秸杆中植入Fe3O4磁性颗粒来实现的过程如下,将物质的量比2:1 的FeCl3·6H2O和FeSO4·7H2O 溶于纯水,将机械粉碎得到的麦秸杆粉末分散在该溶液中在氮气保护和磁力搅拌下将25%的氨水缓慢滴入上述混合溶液中,然后70 度反应4h 所得反应产物洗涤后磁性分离、烘干。
创新点:增加悬浮物测定仪,根据悬浮物多少控制磁盘转速;采用推流、折流板、管道混合器方式,提高混合率,防止磁种和絮凝体沉淀;采用齿轮抓手,用于磁鼓分离含磁种污泥;磁种和絮凝剂的开发。
四、机械加工要点1、混凝剂投加系统加工要点投加系统分为:螺杆式固体絮凝剂投加装置,搅拌溶解池,计量泵投加及管路系统。
2、磁盘机械加工要点圆盘磁分离器的工作原理是在非磁性的圆板上嵌进永久磁铁,将数块同样的圆板以一定间隔装在同一轴上。
当废水进入装置时,废水中的磁性颗粒被圆盘板边上的磁铁所吸附而被捕。
随着圆盘的旋转,被捕集的磁性颗粒从水中进入空间,再由刮板刮下来。
磁盘是磁分离装置的核心,也是该装置的设计关键所在。
根据磁分离装置基本设计要求:合理的表面磁场、高的磁场梯度、高的作用深度、宽的工作间隙、尽可能长的磁化流程、适当的工作温度、适合的转速、方便刮泥、节能、安全、操作简单等。
提出磁盘的主要设计步骤:(1)磁性材料的选用;(2)磁系的设计;(3)磁块的性能的选择;(4)磁盘间隙大小和磁场分布。
磁盘的磁系设计要考虑多种因素,既有磁体经济利用的要求,又有磁体产生足够的场强和合理的磁场特性等要求。
磁系设计时应着重解决主要矛盾,首先考虑磁系,保证它有足够的场强和合理的磁场特性,在此基础上再很好地考虑磁体的经济利用问题,并使磁体的工作点尽量靠近最大磁能积点。
磁盘直径取1.6米,磁铁外侧为圆弧形状,覆板厚度4毫米,中间用8毫米厚加强肋,覆板用铆钉连接,钕铁硼为易腐蚀材料,必须保证磁块密封在磁盘中,所有接口处均采用用橡胶圈密封,磁块放置好后灌胶固定和密封。
装配流程示意图与实体图如下所示。
5 个磁盘的总重为5×500=2500Kg,轴的材料选用45#优质中碳钢,采用调质表面处理。
由于5 个磁盘均匀分布在轴的中间部分500mm 内,轴径为d=80mm,轴承受径向载荷为转速范围0~6 r/min。
其他部件设计(1)动密封:在工作过程中,承载磁盘部分的轴段需要沉浸在水中,其他部件是不需要浸没在水中,因此轴的两端需要采用动密封,根据设计手册查得,对于低速、常温、常压的液体密封使用普通的接触式毛毡密封就可以满足使用要求。
而磁盘转速小于3m/s,因此选用接触式粗毛毡密封。
(2)水泵助卸及卸料刮片:为了快速去除磁盘表面吸附的絮体,使用聚四氟乙烯材料制成了“V”字形的刮片,用螺钉紧固在钢架结构上其大小刚好可以装配在磁盘间隙中起到刮的作用。
由于刮下的絮体缺乏流动性,短时间内会填满“V”形槽,因此设计了助卸水泵,四个分管以一定压力的水流冲走槽内的絮体。
刮片是损耗件,使用一段时间后需要对其更换以保证卸料稳定。
(3)电器部分:主要由配电柜、变频器和操作按钮,动力由额定功率为4Kw的小型三相异步电机提供。
根据被处理污水的水质和絮凝的状况需要使用变频器控制磁盘的转动速度,从而达到最佳的分离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