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小说欣赏》)
- 格式:ppt
- 大小:2.62 MB
- 文档页数:10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新人教版选修]1《曹操献刀》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三国演义》在古代小说的地位及意义。
2、学会多角度分析鉴赏小说人物形象。
3、理解小说中人物性格的多元化。
4、深刻理解历史上的曹操的是非功过,感受《三国演义》的艺术魅力。
[教学重点]品读名著片段,多角度分析鉴赏小说人物形象,理解小说中人物性格的多元化。
[教学难点]小说中人物性格的多元化和辩证的分析历史人物。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设计]对曹操这一人物的认识学生多停留在表面,通过对文本的解读,引导学生分析和教师点拨相结合,鉴赏探究曹操性格的多元化。
[学法指导]把握人物形象,能过小组互助讨论交流探究使学生掌握描写人物的方法以及多角度鉴赏人物形象的技巧。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任务:鉴赏选文,分析第四回中曹操形象一、导入〔播放电视剧《三国演义》片头曲〕“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历史为英雄反革命搭建了舞台,小说为英雄做了诗意诠释,曾经叱咤风云的英雄豪杰巳沉沉睡去,但当我们翻开《三国演义》时,一代枭雄曹操的形象却仍然栩栩如生。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三国的历史天空,深入认识曹操的形象。
二、了解《三国演义》1、阅读“课前提示〞中《三国演义》的相关内容。
2、补充介绍:《三国演义》的艺术特色。
〔1〕人物塑造:三国演义的人物形象鲜明,个性突出。
作者在安排人物的出场,在刻划人物的细节描写和在政治、军事斗争中表现人物的个性上都有创造和独到特色。
〔2〕战争描写:作为描写战争的历史小说,三国演义成功地描绘了汉末波澜壮阔的战争画卷,揭示了封建统治阶级之间战争的规律,作者着重表现了战争中策略和智慧的斗争,变化多端的战争场面,从而表现出战争的复杂性。
〔3〕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帝:三国演义既注意了历史真实的原貌,又不受历史人物、事件的限制,根据人物性格发展的逻辑加以合理的想象和加工,使情节丰富,人物更典型。
三、解读文本1、字词学习〔学生板书自查结果〕骁骑散讫马羸急掣宝刀操惶遽县令熟视曹操屏退左右2、梳理情节学生速读,用简练的语言进行概括。
三国说“义”——《三国演义》阅读指导课教案教学目标:1.重温《三国演义》的经典人物和情节,能作出个性化解读。
2.通过勾画批注阅读法和小组合作,探究《三国》的主旨内涵,理解“义”的精髓,提升国学素养。
3.沉醉书香,领悟经典国学的魅力,享受读书的快乐!重难点:1.重温《三国演义》的经典人物和情节,能作出个性化解读。
2.通过勾画批注阅读法和小组合作,探究《三国》的主旨内涵,理解“义”的精髓,提升国学素养。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在古典文学的浩瀚海洋里,一部部优美的文学作品灿若明珠,而《三国演义》无疑是其中最耀眼的一颗。
它宏大的历史背景,雄浑的战争场面,鲜明的人物形象让每一位读者深深的震撼。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去:(解读学习目标)一、我读我秀《三国演义》留给你印象最深刻的人物、故事或情节有哪些?为什么?请与大家一起分享你的阅读感受。
要求:言简意赅(研讨后每组一名代表发言,涉及到的人物和故事不可重复)1.情景预设:(在课件上以超链接的形式呈现,学生抢答)(1)赵子龙单骑救主百万军中任纵横,壮哉,子龙!追问:“单骑救主”仅仅为了表现子龙之勇吗?点拨:君臣兄弟之义(2)关云长温酒斩华雄、斩颜良诛文丑,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追问:关云长最受人称道的是什么?华容道上为什么放了曹操?挂印封金,千里走单骑为的是什么?点拨:忠义(3)煮酒论英雄。
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追问:刘备为何能称之为英雄?支撑他力抗强操,百折不挠,终立蜀国与曹操鼎足而立的根本是什么?点拨:家国大义(4)赤壁大战。
追问:曹操失败的根源在哪里?为什么听说曹操来了,徐州的百姓宁肯跟着刘备逃亡也不愿归顺于曹操?天下为何会有拥刘反操的倾向?点拨:家国大义(5)人中吕布,马中赤兔。
吕布之勇与貂蝉之美,英雄美人,千古佳话。
追问:吕布勇冠三军,最终落败身死,根源何在?点拨:背信弃义(丁原、刘备),认贼作父(董卓),失尽人心。
(6)诸葛亮三气周瑜、草船借箭、空城计、三顾茅庐、七擒孟获,神机妙算,用兵如神,百战百胜。
《三国演义》阅读交流课教案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通过阅读《三国演义》,了解三国故事,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2、积累经典语句,评析人物形象,能形成自己的个性化体验及认识。
3、通过读书成果的交流汇报,进一步培养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掌握阅读名著的方法,提高语文素养。
教学重点: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掌握阅读名著的方法,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
教学难点:通过分析评价三国人物,让学生有见解,有创意地阅读文学作品。
教学准备:电视剧《三国演义》的主题曲、《三国》的连环画、《三国》故事情节的幻灯片、搜集相关的歇后语和成语等。
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通过阅读《三国演义》,了解三国故事,积累经典语句,评析人物形象,能初步形成自己的个性化体验及认识。
2、通过读书成果的交流汇报,进一步培养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掌握阅读名著的方法,提高语文素养。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多媒体显示《滚滚长江东逝水》画面,播放此段音乐】刚才我们听到的高亢浑厚,意境深邃悠远的这首歌,是电视剧《三国演义》的主题曲,也是小说的卷首词《西江月》。
它已经走进了千家万户。
一首《滚滚长江东逝水》以其特有的雄浑和古朴为我们翻开了三国的历史画卷,仿佛也把我们带回到那金戈铁马的古战场,经受了一番刀光剑影的洗礼。
《三国演义》是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是中华民族文化瑰宝,适合中学生课外阅读、鉴赏。
上学期,我们布置课外阅读《三国演义》,同学们作了大量笔记,写了多篇读后感。
这节课,老师就带领大家走进三国,共话三国,检验同学们课外阅读的效果。
二、汇报成果(一)了解概况1、大部分同学都读完了青少版的《三国演义》,有的同学甚至还在尝试着阅读整本原著。
相信同学们对《三国演义》都有了一定的了解。
能简要地说说你的认识吗?2、简介《三国演义》及其它的评价。
《三国演义》已经远播于海内外,俄国汉学家称赞该书是“一部真正丰富人民性的杰作”。
法国学者认为“在历史小说中《三国演义》是最著名的一部”。
在崇拜英雄的美国社会,人们夸奖《三国演义》是“描写英雄业绩的一部早期的杰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