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红色教育教学资源整合探究
- 格式:pdf
- 大小:99.52 KB
- 文档页数:3
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途径探索近年来,红色文化资源在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应用。
红色文化是我国革命历史和文化遗产的生动缩影,它是中国特色的文化宝库。
将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不仅可以增加学生对历史文化的认知,更可以促进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的培养。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探讨红色文化资源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应用途径。
一、多维度展示红色文化资源红色文化资源属于中国的历史遗产和文化遗产,具有绝对的时代性和地域性。
如何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进行多样化的展示呢?可以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进行展现,如VR、AR等,通过多元化的展现形式,展示红色文化的深厚内涵和特殊价值。
二、红色文化资源的理论解读在红色文化教育中,特别是高中思想政治课教育中,不仅应该通过生动的历史案例进行实证育人,还应进行理论解读。
通过名家名言、理论阐释等形式,让学生从理论层面深入了解红色文化的精髓,增加学生的思想深度和广度。
三、红色文化研究和教学相结合在教学中,要将红色文化研究和教学相结合。
例如,学生可以通过自主学习、查阅相关文献等方式,对红色文化进行深入研究,然后在课堂上展现研究成果和心得体会。
这样,不仅可以增加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还可以提高对红色文化资源的认知和理解。
四、利用社会资源推广红色文化利用社会资源,将红色文化推广到社会,是红色文化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
学校可以与政府、博物馆、纪念馆等单位合作,一起开展红色文化教育活动。
这些活动不仅可以扩大红色文化教育的影响力和覆盖面,更可以让广大公众更好地认识和了解红色文化。
总之,红色文化教育是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其应用途径也是多种多样的。
通过多维度的展示方式、理论解读、研究教学、社会推广等创新方式,可以让红色文化教育更加深入人心,为中学生的成长提供重要的精神支撑。
红色文化与校本课程有效融合的实践研究摘要:本文通过深入分析和实践探讨了红色文化与校本课程的融合对于校园文化建设和学生个人发展的重要意义。
以福建省漳州市乌山的红色文化资源为基础,研究红色文化与校本课程的有效融合模式,并通过具体的教学实践,展现了该融合策略对于提高学生的红色文化素养和社会责任感的积极作用。
文章旨在为如何将地方红色文化资源与校本课程相结合,发挥红色文化在学校教育中的育人功能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借鉴。
关键词:红色文化;校本课程;融合;教学实践一、引言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红色文化的教育意义日益突显。
红色文化不仅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也是新时代青少年道德教育的重要资源。
校本课程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和形式的设计,直接关系到学生的知识获取和价值观的形成。
因此,探讨红色文化资源与校本课程的有效融合,不仅有助于丰富和拓展校本课程的内涵,也有助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
二、理论基础及实践探索(一)红色文化与校本课程的融合原则红色文化与校本课程的融合应以明确的目的为导向,深入探析教育的本质和学生的发展需求。
目的明确是实现有效融合的前提。
红色文化教育的核心目的在于通过传递红色精神,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它能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提升社会责任感和历史文化素养。
在教育实践中,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设计合适的红色文化教育内容和活动,使之成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
原则明确是保证融合质量的基础。
融合的原则应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的发展需求,确保红色文化教育与学科教学的有机结合。
教育规律是教育活动的基本规则,它决定了教育活动的方向和效果。
学生的发展需求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
只有充分理解和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的发展需求,才能设计出合理的融合方案,实现红色文化教育与学科教学的有机结合。
方式创新是实现融合目标的关键。
融合的方式应注重创新和实效,通过多种形式和手段,使红色文化教育成为学生日常学习和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
《红色资源转化为教育教学资源的方式及路径研究》篇一一、引言红色资源是我国独有的、珍贵的革命历史文化资源,蕴含着丰富的教育内容与深厚的革命精神。
近年来,随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红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性愈发凸显。
本文旨在研究如何将红色资源有效地转化为教育教学资源,探讨其方式及路径,以期为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
二、红色资源的内涵与价值红色资源主要包括革命遗址、历史文物、革命故事等,它们记录了我国革命历史的辉煌历程,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载体。
红色资源具有独特的价值,它不仅承载着革命历史的记忆,更是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资源。
三、红色资源转化为教育教学资源的方式1. 开发红色教育资源课程将红色资源融入课程,开发红色教育资源课程,是将其转化为教育教学资源的重要方式。
通过编写教材、设计教学方案,将红色资源的丰富内容引入课堂教学,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接受革命传统的熏陶。
2. 开展红色教育活动开展红色教育活动,如参观革命遗址、听老红军讲述革命故事等,可以使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红色资源的内涵。
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革命精神。
3. 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如制作红色资源主题的微课、慕课等在线课程,可以使学生更加便捷地学习红色资源。
同时,通过网络平台,将红色资源传播到更广泛的范围,提高其教育价值。
四、红色资源转化为教育教学资源的路径1. 政府支持与引导政府应加大对红色资源开发的支持力度,提供政策支持和资金扶持。
同时,政府应引导教育部门和学校积极参与红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推动红色资源转化为教育教学资源。
2. 学校主动开发与利用学校应主动开发与利用红色资源,将其融入课堂教学和实践活动。
通过开发红色教育资源课程、开展红色教育活动等方式,将红色资源的丰富内容引入学校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革命精神。
3. 社会参与与支持社会各界应积极参与红色资源的保护与开发,为教育教学提供支持。
DOI :10.19299/ki.42-1837/C.2024.03.0352024年第3期总第221期·高校管理·THE FORUM OF LEADERSHIP SCIENCE红色资源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探析——以河南省为例邓雪蒙摘要:河南地处中原,有着丰富且独特的红色资源,将河南红色资源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建设中具有重要的导向、渲染、亲和价值,但同时也存在着校际、专业差异大,教育形式单一,实践活动少,高校研究力量智力支持有限,资源运用不均衡等问题。
为此,要建立校际间及红色教育基地的合作机制,充分利用专业优势扩大宣传面,丰富红色资源的教育载体,建立健全专门的研究力量与平台,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以更好地推进河南红色资源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关键词:河南红色资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基金项目:信阳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河南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研究”(2023JY066);信阳学院2023年教学改革与实践项目“大别山红色遗存融入思政课的混合式教学设计与创新实践”(2023YJG029)。
作者简介:邓雪蒙,信阳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助教(河南信阳464000)。
中图分类号:D2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5103(2024)03-0150-04红色资源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战争年代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所形成的具有资政育人意义的历史遗存,是我们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是当代社会重要的教育资源[1]。
河南红色资源即党领导人民于革命时期在河南区域进行实践及这一实践过程中形成的革命精神及其载体的总和。
河南红色资源具有十分重要的区域精神价值,将河南红色资源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更好开展。
一、红色资源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红色资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天然的理论知识囊库,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实践活动基地。
红色资源天然的导向性、渲染力、亲和力能够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教学和实践活动的开展。
本土红色资源融入高校红色教育的困境分析和路径研究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高校红色教育成为当前教育领域的一个热点话题。
如何将本土红色资源融入高校红色教育,成为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从困境分析和路径研究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困境分析1.地域差异导致的资源不均衡中国地域辽阔,红色资源分布不均。
一些革命老区、革命文化遗址等,红色资源较为丰富,但是很多地方的高校却面临着红色资源匮乏的现实。
由于地域差异,很多高校难以获取本土的红色资源,也就难以进行本土红色资源融入高校红色教育。
2.资源整合能力不足虽然有些高校地处红色资源富集地区,但是由于缺乏资源整合的能力,导致红色资源无法被充分利用。
资源整合能力不足是制约本土红色资源融入高校红色教育的一个重要因素。
3.教学体系不够完善传统的教学体系往往更注重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培养,而对于红色资源的融入和传承却显得力不从心。
高校在红色教育方面的教学体系不够完善,更是阻碍了本土红色资源融入高校红色教育的发展。
4.学生对红色资源的认知成为障碍在当今资讯丰富的社会,学生们对红色资源的认知程度并不高。
因为缺乏对红色资源的感性认知,许多学生对红色资源的重要性和意义并不了解,这也成为了本土红色资源融入高校红色教育的障碍。
二、路径研究1.挖掘红色资源,建设红色基地高校可以通过挖掘本土的红色资源,建设红色基地,进行红色资源的整合和保护。
建设红色基地可以使高校更好地获取红色资源,为红色教育提供更好的资源保障。
高校应该加强对于资源整合能力的培养,提高高校整合和利用红色资源的能力。
可以通过开设相关课程、举办培训班等方式,培养师生对于资源整合的能力。
3.构建红色教育专业体系高校可以构建红色教育专业体系,完善高校的红色教育教学体系。
在专业体系中加入红色资源的研究和传承,使红色资源融入到高校教学体系中,从而为红色教育的发展提供更好的保障。
4.加强对学生的红色教育宣传和教育高校可以通过开展红色主题的活动,增加学生对红色资源的认知和感性认知,提高他们对于红色资源的重视程度。
红色文化资源在高校实践育人工作中的应用与探究1. 引言1.1 红色文化资源在高校实践育人工作中的应用与探究在高校实践育人工作中,红色文化资源具有重要的应用和探究价值。
红色文化资源是指那些具有革命传统和理念的文化遗产,包括革命文物、红色故土、革命先烈遗迹等。
这些资源承载着革命历史的荣光和精神的力量,具有深厚的历史内涵和教育意义。
而在高校实践育人工作中,充分利用红色文化资源,可以激励学生的爱国情怀和责任意识,培养他们的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通过对红色文化资源的应用与探究,可以引导学生深刻理解红色文化的价值和意义,培养他们的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提升其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修养。
探讨红色文化资源在高校实践育人工作中的应用与意义,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深入探讨如何创新运用红色文化资源,推动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发展,是当前高校教育领域亟需关注和探讨的课题。
2. 正文2.1 红色文化资源的定义与内涵红色文化资源是指中国革命时期留下的具有红色精神、红色意识和红色情怀的文化遗产。
其内涵包括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革命文物遗迹、红色历史事件等。
红色文化资源具有深厚的历史积淀和浓厚的时代氛围,代表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品格和民族气质。
这些文化资源承载着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具有激励人们奋发向上、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意义。
红色文化资源的定义不仅限于历史遗迹和实物,还包括红色精神和价值观的传承。
在高校实践育人工作中,红色文化资源是一种重要的教育资源,可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革命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通过深入挖掘和利用红色文化资源,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激发其参与社会实践和建设的热情,推动学生成长成才。
红色文化资源的传承和发扬也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国家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
通过将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教育教学和实践育人工作中,可以有效推动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2 红色文化资源在高校教育教学中的运用红色文化资源在高校教育教学中的运用是非常重要的。
本土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学生党史教育探究 ——以辽宁“六地”红色资源为例发布时间:2022-11-11T01:58:03.112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2年第7月第14期作者:胡文惠[导读] 红色文化资源是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以来,领导中国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中形成的宝贵历史遗存和文化瑰宝。
辽宁作为“共和国长子”不但有悠久的历史和辉煌的成就,更有星火相传的精神力量,其蕴含着巨大的精神财富和强大的红色基因。
胡文惠辽宁大学生命科学院一、本土红色文化资源在高校学生党史教育中的价值红色文化资源是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以来,领导中国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中形成的宝贵历史遗存和文化瑰宝。
辽宁作为“共和国长子”不但有悠久的历史和辉煌的成就,更有星火相传的精神力量,其蕴含着巨大的精神财富和强大的红色基因。
辽宁本土红色文化资源与党史教育相融合有利于增强文化自信,促进本土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有利于改变固有的高校党史教育传授方式,更容易引起学生学习党史知识兴趣; 有利于在高校大学生中传承红色基因,培育具有正确党史观的时代新人。
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大学生肩负着历史赋予的光荣使命。
因此,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培养不仅决定他们自身的发展,更是我们党和国家事业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党史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将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到党史教育之中,生动地宣传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有效提高高校学生政治理论素质, 切实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一部领导人民艰苦奋斗、不懈努力的革命和建设史。
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也是我们党的未来和希望。
加强中共党史教育,对于每一名在校大学生都至关重要,对他们思想政治素质培养也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二、辽宁“六地”红色文化资源概况辽宁“六地”红色文化资源包括抗日战争起始地、解放战争转折地、新中国国歌素材地、抗美援朝出征地、共和国工业奠基地、雷锋精神发祥地。
利用红色资源开展教学
利用红色资源开展教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 借助红色资源进行历史教学:红色资源是指中国革命中产生的历史文献、遗址、文物等资源。
可以通过展示红色革命的照片、视频、纪录片等,让学生了解中国革命的历史背景、英雄人物以及他们的事迹,增加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理解。
2. 利用红色资源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红色资源中蕴含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如为人民服务、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等。
可以通过红色资源的展示和讲解,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集体观念。
3. 利用红色资源进行阅读启蒙教育:红色资源中包含了丰富的文献作品,如毛泽东的著作、党的文件等。
可以通过读红色经典,引导学生了解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理论,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文化素养。
4. 利用红色资源进行红色文化教育:红色资源是中国革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通过参观红色遗址、纪念馆等,让学生亲身感受中国革命的伟大历程和英烈们的牺牲精神,培养学生对红色文化的热爱和传承意识。
总之,利用红色资源开展教学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革命历史、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文化素养,同时也能够激发学生对党和国家的热爱,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途径探索红色文化是指中国革命文化和革命历史中具有鲜明红色革命色彩的文化资源。
红色文化资源蕴含着丰富的革命情感和思想内涵,对于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
如何将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激发学生的革命情感和思想觉悟,成为当前思想政治教育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旨在探讨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途径,以期为思想政治课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传统教学方式存在的问题在过去的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方式往往是以课本为主要教材,围绕着一些抽象的政治概念和理论进行教学。
这种教学方式往往缺乏情感沟通和生活化的教学内容,使得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的兴趣不高,难以产生深刻的思考和感悟。
而红色文化作为丰富的文化资源,却往往被忽视,缺乏对其深入挖掘和利用。
将红色文化融入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成为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
二、探索途径1. 创设情境,激发情感在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中,可以寻找一些与红色文化相关的情境,如革命历史的一些重要事件、伟大领袖的生平故事等,为学生创设一种身临其境的情感体验。
可以设计一些情景剧,让学生扮演革命时期的一些重要人物,参与革命斗争,从而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革命时期的风云人物,产生对革命历史的崇敬之情和对先烈的敬意。
在这样的情境中,学生不仅能够了解革命历史,还能够通过情感共鸣,产生自身的情感体验,从而更加深刻地认识和理解红色文化的内涵。
2. 融入生活,激发思考红色文化不仅仅是历史上的一些事件和人物,更包含了一些普遍的思想观念和价值理念。
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可以将红色文化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结合,让学生从身边的红色文化资源中感受革命情怀。
可以组织学生走进革命纪念馆、革命纪念园等地,感受红色文化的浓厚氛围,感受先烈的伟大业绩,从而引发学生对红色文化的深刻思考。
可以在课堂上讨论一些当代社会中存在的问题,引导学生从红色文化的角度去思考,如何理解红色文化所弘扬的革命精神和奋斗精神,如何在当下生活中发扬其精神。
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育人实践的价值意蕴和创新路径研究目录一、内容概要 (2)二、红色文化资源的界定及其内涵 (3)三、红色文化资源在高校育人实践中的价值意蕴 (4)1. 传承与弘扬红色文化的价值 (5)2. 培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 (6)3.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作用 (7)四、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育人实践的创新路径研究 (9)1. 融入课堂教学 (10)(1)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的创新 (12)(2)教学方法与手段的优化 (13)(3)师资队伍建设与培训机制的完善 (14)2. 融入校园文化活动 (15)(1)开展红色主题文化活动 (16)(2)打造红色校园文化品牌 (17)(3)丰富校园文化内涵与形式 (19)3. 融入社会实践 (20)(1)开展红色文化实践活动 (21)(2)建立红色文化实践基地与平台 (22)(3)加强与社会资源的合作与共享 (24)五、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育人实践中的挑战与对策建议 (25)一、内容概要引言:介绍了当前时代背景下,红色文化资源的价值和意义,以及其在高校育人实践中的重要作用。
同时指出研究红色文化资源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红色文化资源的内涵与价值:详细阐述了红色文化资源的概念、内涵及其所蕴含的精神价值和文化意义。
包括红色文化资源的形成背景、发展历程以及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高校育人实践中红色文化资源的现状:分析了当前高校在育人实践中融入红色文化资源的现状,包括取得的成效、存在的问题以及面临的挑战。
通过案例研究,揭示了红色文化资源在高校育人实践中的具体运用和效果。
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育人实践的价值意蕴:探讨了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育人实践的价值和意义。
包括在培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育人实践的创新路径:提出了具体的创新路径和策略。
包括优化课程设置,丰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开展实践活动等方面。
高校红色文化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1. 引言1.1 高校红色文化教育的重要性高校红色文化教育的重要性体现在多个方面。
高校红色文化教育是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途径,可以加强学生的国家意识和集体观念,激发他们为国家和人民服务的热情。
红色文化是中国革命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学习和传承红色文化,可以增强学生对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高校红色文化教育可以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和对待历史,激励他们珍爱和维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高校红色文化教育还可以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和社会责任感,培养他们勇于担当、遵纪守法的品格,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奠定坚实的文化基础。
高校红色文化教育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途径,对于推动学生全面发展和促进社会主义事业的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2 高校红色文化教育现状概述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推进,高校红色文化教育在当前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高校红色文化教育是指通过教育方式传承和弘扬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光荣传统,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党的思想情感,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修养,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全面发展。
目前在一些高校中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些高校红色文化教育的传承和发展不够深入,学生对于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的了解程度较低。
一些高校红色文化教育课程设置不完善,导致学生对于红色文化的学习效果不佳。
一些高校红色文化教育活动缺乏吸引力和深度,学生参与度不高,影响了教育效果。
高校红色文化教育现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需要高校相关部门和师生共同努力,共同推动高校红色文化教育的改进和发展。
2. 正文2.1 高校红色文化教育存在的问题第一,红色文化教育内容单一。
当前,高校红色文化教育主要侧重于讲解革命历史故事和革命英雄事迹,内容过于单一,缺乏多样性和深度,难以吸引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
第二,红色文化教育形式陈旧。
许多高校仍然采用传统的讲授方式进行红色文化教育,缺乏互动性和趣味性,导致学生对红色文化教育产生疲劳感,难以形成持久的影响。
区域红色文化资源与学校教育教学融合发展实践作者:于战平来源:《陕西教育·教学》2023年第10期革命先烈用鲜血浸染的每一寸红色热土都有一段感人至深的红色往事,凝结着艰苦卓绝的奉献精神,铭刻着气吞山河的壮丽情怀,是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鲜活教材。
近年来,渭南市教育系统将区域红色文化资源与学校教育教学融合发展,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一、区域红色文化资源与学校教育教学融合发展的思考(一)区域红色文化资源与学校教育教学融合发展的必要性红色文化是在革命战争年代,由中国共产党人、先进分子和人民群众共同创造并极具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
而现在的中学生生活在物质富足的新时代,成长在信息发达的社会,生活平顺,缺少意志锤炼和苦难磨砺,他们中的部分人不同程度地存在理想信念模糊、社会责任感缺乏、艰苦奋斗精神淡薄、团结协作观念不强、心理素质欠佳等问题。
红色文化所传递的艰苦奋斗、顽强拼搏、自强不息、勇往直前及为革命抛头颅洒热血的崇高信念等,对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培养学生艰苦奋斗和吃苦耐劳的精神有着重要作用。
通过红色文化中革命精神的熏陶,帮助青少年扭转不良倾向的同时,又能增强他们的文化自信和政治认同感,在切实提升教育教学实效的同时使学生主动成为红色文化的传承者,进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区域红色文化资源的梳理分类与开发利用红色文化是一种重要资源,其中的物质资源表现为遗物、遗址等革命历史遗存与纪念场所。
非物质资源包括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抗战精神等。
近年来,渭南一方面开发利用红色文化资源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组织学生研学旅行,进行革命传统教育。
另一方面把红色文化、生态文化和古迹文化结合起来,寓思想教育于文化娱乐和观光游览,开展红色旅游既有利于传播先进文化,又有利于推动经济发展。
(三)区域红色文化资源开展“四进”的依据和意义《革命传统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中明确指出,道德与法治(思想政治)是落实革命传统教育的核心课程,要全面反映革命传统主要内容,注意对思想内涵的深刻解读,突出提高思想认识、政治觉悟,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政治认同;同时引导学生弘扬革命精神,培养高尚品德。
高校红色文化资源育人研究高校红色文化资源育人研究近年来,伴随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和弘扬,对于高校红色文化资源的育人作用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
高校作为培养年轻一代优秀人才的摇篮和智力高地,如何充分挖掘和利用红色文化资源,对学生进行饱满的思想熏陶和品格塑造,成为了一个重要课题。
本文将探讨高校红色文化资源育人的必要性、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有针对性的对策和建议。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高校红色文化资源育人的必要性。
高校作为我国培养未来领导者和建设者的重要阵地,肩负着培养人才和传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使命。
红色文化资源作为我们党与国家各个方面的宝贵财富,具有浓厚的时代性、思想性和价值性,是引导大学生深入理解和传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纽带。
只有当大学生真正领悟和认同了红色文化的伟大意义,才能真正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成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坚定支持者和合格接班人。
然而,目前高校红色文化资源育人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一些高校对红色文化资源的利用还停留在表面,缺乏系统性和深度性的培育。
红色文化资源应该被融入到各个层面和环节的教育当中,包括课堂教学、校园文化建设、社会实践等等。
其次,一些高校红色文化资源的传承和利用过于机械,缺乏对学生的思想引导和积极宣传。
大学生在接触红色文化资源时应该被引导去深入思考和理解,而不仅仅停留在历史事件和人物的表象上。
再次,一些高校红色文化资源的教育活动过于单一和局限,缺乏创新性和多样性。
大学生的兴趣和需求各不相同,应该通过丰富多样的形式和载体来激发他们对红色文化资源的兴趣和热情。
针对高校红色文化资源育人工作存在的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有针对性的对策。
首先,要加强高校师资队伍建设,培养一批熟悉红色文化资源并具有丰富教育经验的教师。
只有教师具备了深入研究和理解红色文化资源的能力,才能在教学过程中更好地引导和激发学生的兴趣。
其次,要建立完善的红色文化资源研究机构和平台。
我国高校红色教育教学资源十分丰富,主要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党团建设、教学实践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一些红色旅游项目等。
传统红色教育教学往往缺少有效整合,形式比较单一,比较分散,实效性不强。
因此,高校必须加强这些红色教育教学资源的整合,在学校党委的统一部署和协调下,拓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渠道和途径,将高校红色教育教学资源连成线、形成片、结成网,最大限度地发挥“红色效应”,加强当代大学生革命传统教育,增强他们的爱国情感。
这对于弘扬和培育大学生的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情操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高校整合资源,加强红色教育教学不仅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而且有着可行性。
高校应结合自身发展历史特点与专业特色,开发利用学校当地及周边其他资源,不断丰富红色教育教学的内容。
重庆地区高校结合当地实际开展“唱读讲传”系列红色活动的经验值得学习借鉴。
2008年以来,在重庆市委的大力倡导和组织推动下,重庆市在全社会广泛开展了“唱红歌、读经典、讲故事、传箴言”活动,唱红歌已成为重庆市人民自觉参与、广泛开展的文化活动,并在全国产生了积极的社会和政治影响,得到中央领导同志的高度评价。
[1]重庆市和重庆高校的这一做法与经验为我们广开思路,整合资源,加强红色教育提供了借鉴。
一、把握大学第一课———“军训”,加强革命传统教育根据我国现行高等教育的教学安排,大学新生进入高校报到后的第一课就是军事训练(简称军训)。
军训时间多则半年,少则一个月。
大学生军训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和《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要求进行的,既是高等院校红色教育教学的基本内容之一,又是大学生接受国防教育的基本形式;既是加强革命传统教育,培养“四有”人才的一项重要措施,又是培养和储备我军后备兵员及预备役军官、壮大国防力量的有效手段。
通过严格的军事训练大学生较好地掌握基本军事知识和技能,磨练了意志品质,同时又能够提高大学生的政治觉悟,激发爱国热情。
大学生的国防观念在军训的特殊氛围中得到锤炼和升华。
同时,培养了大学生的集体主义和团队协作精神。
军训是集中、统一、紧张而严格的集体活动,要求整齐划一。
在这些集体活动中,大学生的角色转换成了普通士兵,亲身体验军营式生活,接受教官统一指挥和军纪校纪约束,有利于发扬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有利于培养艰苦奋斗的作风、坚忍不拔的意志和集体主义精神,为整个大学学习生活和综合高校红色教育教学资源整合探究占毅(华南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广东广州510631)[摘要]整合高校红色教育教学资源是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一项战略工程与有效举措。
以红色为主线,将高校军训、思想政治理论课、校园网络和革命传统教育基地等教育教学资源进行有效整合,连成线、形成片、结成网,彰显红色效应,有利于进一步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效果。
[关键词]红色教育教学;大学生;资源〔中图分类号〕G 6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5707(2011)07-0053-03思想教育研究Studies in IdeologicalEducation理论探讨2011年07月第07期总第196期53素质教育尤其是红色教育教学奠定良好基础。
因此,可以说在整个高校红色教育教学资源整合中,大学生入校第一课———“军训”的地位和作用举足轻重。
二、强化思想政治理论课在红色教育教学中的主导作用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红色教育教学的主渠道,教育教学的效果如何直接关系到大学生的成长与成才。
在当今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一些传统的方法显得不太适应和有效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越来越注重适应改革开放的新形势和现代信息技术的新发展,着力探索运用现代大众传播媒介的表现方式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和手段,提高教育的实效性。
[2]首先,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红色教育教学中的主导作用。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该成为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宣讲员和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生态文明的传播者、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的实践者。
其次,要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要创建和谐民主的教育环境,教与学不再是“教师教、学生学”的简单叠加,而是师生平等交流对话、共同参与的教学过程。
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中不但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更要强调学生的主体参与,发挥个体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
同时,还要注重主体间性的作用,强调师生间的合作关系,实现教师与学生在教学生活中共生共长。
[3]再次,激发大学生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接受红色教育教学的积极性。
通过启发式、讨论式和专题式等多种方式,充分利用多媒体等现代教学辅助设备,采用典型而又鲜活的现实案例进行生动、有说服力的教育教学并制作PPT展示给学生。
通过这种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红色教育教学,既使大学生增长了知识、开阔了视野,又活跃了课堂氛围、增进了教学效果、激发了大学生接受红色教育教学的兴趣。
三、拓宽高校红色教育教学的时空领域,彰显红色效应高校红色教育教学除了依托思想政治理论课这个主阵地之外,还要努力构建大学生宿舍、班级、校园、网络四位一体的全方位、多途径、宽平台的立体红色教育教学网,积极探索教育引导大学生的新思路、新途径、新方法。
随着网络在大学生群体中的不断普及,红色教育教学途径不断拓展,要充分利用博客、QQ、MSN、E-mail、微博等新兴信息沟通载体,定期或者随时随地和大学生进行平等、有效的思想交流与对话,积极推进红色教育教学进课堂、进网络、进头脑,并潜移默化到大学生的思想意识之中。
大学生宿舍是学习生活的重要场所,学工处定期组织评选出一批学习风气好、卫生好、精神风貌好的宿舍并挂上流动小红旗;在大学生宿舍、学校社团宣传栏等开设红色教育专栏,开展大型红色教育教学专题图片展,切实延伸红色教育。
红色教育教学空间越做越大,红色教育教学机制越来越完善,使红色教育教学资源有效整合,形成规模,形成体系,形成品牌。
同时,高校学工处和团委利用自身优势,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职能。
校团委、辅导员或班主任利用周末晚上的休闲时间,组织大学生观看《恰同学少年》、《江姐》等红色经典影视剧,并撰写观后感或者心得体会;在一些重大革命历史纪念日开展红色教育主题活动,组织红歌演唱会、红色诗歌朗诵和红色一日游等活动,将红色教育教学向纵深推进,高举红色旗帜不动摇,永葆红色本质不褪色。
大学生对此反响热烈,红色教育教学效果明显。
红色教育教学活动不仅拓展了大学生的视野,使他们振奋了精神,增长了见识,而且提高了大学生的文化品位,促进了和谐、文明校园建设,有利地引导当代大学生继承和发扬光荣传统、弘扬红色主旋律。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时期,大学生广泛传唱经典红歌、观看红色影视剧,无疑是净化心灵、传承民族精神、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有效途径。
2008年11月26日晚,由中共江西省2011年07月第07期总第196期理论探讨54委、江西省人民政府主办的“中国红歌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包括中央领导在内的首都各界万余名观众现场欣赏,充分证明了红色教育的魅力和影响。
正如李长春在井冈山考察时指出的那样:红歌体现了先进文化的方向,推动唱红歌是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好办法。
[4]四、发挥高校本土及周边区域红色革命教育基地的作用红色区域资源凝聚着革命先烈与英雄人物的鲜血与汗水,鲜活感人的史实很容易激发大学生们的青春激情与人生抱负,很自然地增强他们民族自尊、自信、自立、自主等民族主体精神和忧患意识,激发他们振兴中华的责任感、使命感。
[5]高校党委、学工处、团委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等职能部门要主动挖掘本校及周边区域红色教育教学资源,与当地及周边红色革命教育基地挂钩签约,确立双方互动共建关系,把这些红色教育基地作为高校开展红色教育教学的实践基地。
通过讲革命故事、唱革命歌曲、诵革命诗歌、听先进事迹、重温入团入党誓词等形式来缅怀革命先烈,将坚定理想信念与提升学生素质相结合,红色基地教育与课堂教育教学、红色网站教育、红色文化传承相结合,红色专题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定期开展红色教育主题活动,搭建课堂内外、校园内外红色基地教育平台,积极探索,创建高校“开放教育式—亲身感受式—共同研讨式”红色教育教学新模式。
据统计,目前我国国家级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共有200个,还有省级、市级、县级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加上各地的纪念馆、展览馆、烈士陵园等,“红色资源”遍布全国。
这些教育基地浓缩了中国先进文化和中华民族的理想与追求,是党和人民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贵的教育财富。
正如有学者所说的那样,遍布全国各地的“红色资源”都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每一处革命遗迹、每一件珍贵文物都折射出革命先辈的崇高理想、坚定信念、爱国情感和高尚品质。
[6]这些资源都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应当很好利用。
五、整合红色教育教学资源,构建和谐校园当今世界的综合国力竞争,说到底是民族素质竞争。
教育对提高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发展科学技术、培养人才具有基础性作用。
高校红色教育教学资源是对大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平台,应在学校党委的统一部署协调下进行系统整合,开发利用,深度挖掘红色教育教学资源的精神内涵和文化底蕴,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军事训练、辅导员和班主任的日常工作、社会实践和网络教育等融汇贯通,有机结合,优势互补。
高校要坚持以红色教育教学为引领,将相关资源进行整合,结合当前高校“平安校园、文明校园、和谐校园、绿色校园”建设,相互促进,“为大学生健康成长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全方位、多层次、高品位地塑造培育大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大力弘扬积极健康向上的红色精神,突出代表时代发展方向、体现社会进步要求的红色旋律,增强红色教育教学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1]谌强.首届中华红歌会唱响山城重庆[N].光明日报,2010-10-26(9).[2]骆郁廷.改革开放30年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发展[J].思想理论教育,2008,(19).[3]姜美珍.思政课教学设计应回归生活[N].中国教育报,2009-09-21(6).[4]傅云,等.永远的精神家园—李长春在井冈山参观考察纪实[N].江西日报,2007-10-29(1).[5]周锦涛.红色区域资源与高校思政工作途径的拓展[J].新视野,2009,(4).[6]赖华林,曹开华.“红色资源”开发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N].光明日报,2004-09-22(3).[7]张泰城.红色资源是优质教育资源[J].井冈山大学学报,2010,(1).本文为广州航海高等专科学校课题“高校红色教育与海洋文化互动研究”阶段成果[责任编辑马丽]2011年07月第07期总第196期理论探讨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