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记叙文阅读常见题型及技巧
- 格式:pdf
- 大小:7.15 MB
- 文档页数:33
中考语文中考记叙文阅读专题复习知识点分析人物形象技巧1、抓住外貌描写,五官、体态、穿戴,揭示人物的年龄、身份、地位、记忆。
2、品味语言描写,揭示人物思想、情感、性格。
3、留意神态描写,揭示人物的心灵轨迹。
4、紧扣动作描写,揭示人物的性格特点。
5、揣摩心理活动描写,揭示人物的精神世界。
幻觉式(画面)“联想回顾”自言自语“紧迫、紧张时间”标题的含义与作用【常见题型】①标题的含义是啥;(上海高频考点)②标题的作用是啥;(上海高频考点)③标题的好处、妙处是啥;(上海高频考点);④给文章取个合适的标题;⑤为啥以此为标题。
【答题思路】1.分析标题的含义。
标题含义普通从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的两个方面来分析。
表层含义即标题的字面含义、文中内容;深层含义即引申义、比喻义、象征义。
如有一篇文章的标题是“父亲的花儿降了”,标题的表层含义是夹竹桃凋谢,深层含义是父亲的去世。
标题假如是比喻句的,文中往往别是环绕标题的字面含义来展开叙述,这么我们就应该联系文章的具体内容,弄清比喻义,如此我们就能够领悟出标题的深刻含义。
2.分析标题的作用。
要了解标题的作用有哪些,教材的几篇课文:《羚羊木雕》——贯通全文线索;《顶碗青年》——表明写作对象;《在埃及数骆驼》——关联要紧情节;《生命的舞蹈》——象征或比喻;《秋天的怀念》——透露情感主旨。
归纳起来,作用有以下几类:(1)作为全文的线索;(2)突出主题,点明主旨;(3)造成悬念,引起读者关注;(4)反映作者情感;(5)概括了文章的要紧情节;(6)一语双关。
3.分析标题的好处与妙处。
这种题型实际上是上面两种题型的综合式。
从两个方面答题:1、标题的含义;(普通答深层含义)2、标题的作用。
4.怎么给文章取个合适的标题。
要给文章取一具合适的标题,别妨从标题的作用入手:(1)用点明文章中心思想的词语作题目:《为人发服务》《走向日子》;(2)用能概括文章要紧内容的一具短语作题目:《草船借箭》《鲁滨漂流记》;(3)用贯通全文的线索作题目:《灯光》;(4)用与文章内容紧密相关的特定时刻、地方作题目:《在仙台》《景阳冈》;(5)用文章所写的要紧人物、情况、物品、地点的名字作题目:《詹天佑》《卖火柴的小少女》《桂林山水》;此外,在拟题时一定要注意标题的特点,主要扣文本,要言简意赅。
中考记叙文阅读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题型(一):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叙述了一件什么事。
答题技巧:首先通篇阅读文章,感知文章的主要内容,理解文章的中心及主题;其次,在答题时,必须包含人物两大要素,同时其他要素如时间(季节、年代)、地点、环境如果有特定意义,也应概括在内。
即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在做什么事情。
两大要素,同时其他要素如时间(季节、年代)、地点、环境如果有特定意义,也应概括在内。
即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在做什么事情。
题型(二):题目“XX”的含义和作用是什么?答题技巧:这类题主要考察标题的含义和作用,解题技巧就是要要从表层义和深层义两方面来谈。
题目的好处则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来展开,比如是否有点明故事发生的地点,是否交代了故事发生的环境,是否交代了描写对象,是否有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读兴趣;是否点明线索,是否揭示文章的主旨。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题目中有运用修辞手法,则要还原它的本义后再分析作用。
题型(三):第一段在文中的作用?某段中画横线的句子在文章结构上有什么作用?文章某段引用《XX》中的诗文,在文中有何作用?答题技巧:关于段落的作用如何作答,一般是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入手。
首先,判断段位所处的位置,是开头段、过渡段、结尾段还是其他语段。
不同语段所承载的作用也是不同的:题型(四):文中的XX人是个怎样的人?请结合具体事例简要分析。
答题技巧:一是通过分析典型事例来理解人物形象。
二是通过肖像、神态、动作、语言、心理和其他细节等方面的描写分析人物形象。
成功的肖像描写不仅能够使人物凸现在读者面前,而且可以表现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遭遇,从而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具体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心理描写用来揭示人物在特定环境中的内心活动;细节描写是指对人物、环境等方面所做的具体而细致的描写,其特征是细微之处见精神。
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专题训练试题类型及其解题技巧一、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专题训练1.现代文阅读锁链清晨的鸟市上,总有几个起得比鸡还早的爱鸟人,拎了各自的笼儿和架子,到茶馆里来聚头遛鸟。
这天,鸟贩子林红嘴来了,他从三轮摩托上取下一个口袋,撑开罩子,里面是一个方笼。
林红嘴打开方笼,拎出一个架子,上面兀自立着一只鹦鹉。
那鹦鹉绿色的羽毛,侧光之处显出蓝青之色,红红的嘴唇,宛如衔了一枚玛瑙做成的哨,一双小眼睛炯炯有神。
通常,这个时候是该打招呼了。
那明星范儿的鹦鹉显然是知道套路的,清脆地喊出一句:“哈罗,古得摸铃!”众人顿时哄笑了起来,说话的鸟见过不少,张嘴就来英语的,稀罕。
于是大家来了兴致,搜肠刮肚地把记忆中剩得不多的英语单词翻出来,用来逗鹦鹉。
有的甚至把从电视里学的“八格牙路”都用上了,那鹦鹉居然能接口来句“米西米西”,看来这家伙也是看了不少抗日神剧。
林红嘴笑道:“别说你来日语,就是法语、意大利语、泰语、葡萄牙语,它都会几句。
人家可是轮船、火车、飞机都坐遍了才来的!”众人又惊叹了一番。
不出两分钟,又有人品咂出鹦鹉的奇异之处:“你看你看,这玩意儿居然没有拴链子!”大伙儿一看,果然见那鹦鹉裸着双脚,自在地站在架子上。
看着它健硕的翅膀,大伙儿开始质疑林红嘴,说:“你不会是养了一只母鹦鹉在家里,然后拿这只漂亮鸟儿四处卖钱,卖完它,又让它自己飞回去吧?”林红嘴大呼冤枉,说:“这鸟儿的最大卖点,就是不拴链子,打死不飞!不信可以打赌!”一听打赌,众人都来了兴致。
赌局说定,三小时之内,众人只要不碰鸟儿和架子,无论用什么办法,让鹦鹉飞离站架,即为赢,反之则输。
赌资1000元,交由中间人保管,谁赢归谁。
双方的1000元很快凑齐。
众人又觉三小时太短,改为五小时,并取尽鹦鹉架上的食物和水。
对于这些刁钻要求,林红嘴只撇嘴一笑,通通都答应下来。
鹦鹉挂上树枝,人们开始想招。
先是击掌、敲锣、放炮仗之类的武攻,后是扔花生、玉米、瓜子在地上的文逗,还有人学猫叫,或干脆主张去找一只胖猫来实施心理战术,甚至还有人主张去找一只漂亮的母鹦鹉过来演美人计……但那只鹦鹉却都不理会,依旧只是自顾自稳稳地站在支架上,或单脚或双脚,死死扣住那根木棍不放。
中考复习专题记叙文阅读常见题型、解题思路及答题格式【模板】姓名一、题目的含义与作用。
1、题型:【1】题目有什么含义【2】以 ** 为题,有何作用【妙处】【3】谈谈你对题目的理解。
【4】给文章拟题。
【5】文章题目是否合理并说明理由【3】文章《***》的题目能否改为《***》并说明理由3、解题思路:【1】题目含义:表层含义(字典义,文中人、物、事、景)+深层含义(象征义,比喻义、,双关义情感,主题、人、物、景特点)【2】题目作用:(1)表明写作对象(人、物、景),揭(暗)示对象特征。
(2)交代记叙要素(人物、事件、时间、地点。
环境、)。
体现主要内容(3)作为线索,贯穿全文(4)揭示情感主旨,奠定全文感情基调。
(5)设置悬念,吸引读者兴趣(6)概括全文内容,点明全文中心。
4、答题格式:【1】本文题目运用**句式(设问、反问等),新颖注目,引人思考+【2】语言形象生动。
运用**修辞(有则答,无不答)+【3】题目字典义或指文中的(人物、事物、事件)+【4】这里用来表达(揭示、抒发)观点、感情。
作为文章的线索,贯穿全文。
交代文章(记叙文)的**要素+【5】起到**效果。
5、示例:(1)《5张纸条》危难时5个人在5张纸条上写下各自的名字,而团长却选择牺牲自己的儿子,表现5个人尤其是团长和自己的儿子的自我牺牲精神。
以5张纸条为题,更能突出文章的主题。
题目形象含蓄,可以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2)《一只土碗》把小说的标题“一只土碗”改成“转变”,你认为怎么样【答案】不可。
理由【1】“一只土碗”作为小说线索,贯穿全文,使全文浑然一体【2】寓意含蓄,可以引起读者兴趣【3】以“转变”为标题,过于直白,不够含蓄。
6、拟题方法:阅读、分析文章内容,根据【1】写作对象(人、物、景)【2】记叙要素(人物、事件、时间、地点。
环境【3】主要内容【4】线索【5】文章主旨【6】全文感情基调【7】写作对象特征。
【8】修辞手法词句【9】其它二、记叙文的线索1、线索类型:【1】以时间的推移为线索。
初中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1:内容概括的形式命题:做这类题目,要抓住核心要素----人物和事件。
当然,有时候,重要的时间、地点、人物的身份,事件的起因和结果也要体现在答题中,同时,要注意题目是否有字数方面的限制,在字数范围之类,尽可能详细,字数超过要删去次要信息。
2:记叙文的人称及作用:第一人称,便于直抒胸臆,读起来可以增添文章的真实感。
第二人称,如同作者和读者对话,读起来给人一种亲切感。
第三人称,不受时空的限制,能从多方面自由叙述。
3:记叙的详略:考试中,常以这样的形式考查:“什么内容为何要详写或略写?”,回答的基本格式是“什么内容与什么中心或人物关系不大,所以略写。
或者是什么内容与什么中心或中心人物关系密切,能够更好的表达什么中心或更好的表现什么中心人物,所以详写。
”4:记叙的顺序及其作用:常见的有四种:顺叙、倒叙、插叙、和补叙。
顺叙的作用是:按事情的发展为序,使叙事的层次更清楚。
倒叙的作用是:构成强烈的悬念,吸引读者阅读下文。
插叙的作用是:对主要的情节起纯托或补充作用。
补叙的作用是:起补充、丰富、深化叙述的作用,使叙事更严谨,有时也起到突处强调的作用。
5:记叙的线索:记叙的线索可分为:以人为线,以物为线,以事为线,以人物思想感情变化为线(考察的较多),以时空转移为线。
(这类题时常以填写题目出现)6:记叙文人物形象刻画多样性:概括描写和细节描写;外貌描写、心理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和神态描写;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等。
一般是以这样的题型出现:怎样的人物形象?对人物刻画的具体方法?并用例句进行分析其作用是怎样的?(比如:“————”句就是通过什么描写刻画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7:记叙文里的环境描写及其作用:(以自然环境描写考查的多)自然环境的作用:施展阐发了人物的生理活动;渲染气氛;为下文做铺垫;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这几种考察的都较多)比如:划线句运用了什么描写?施展阐发了人物的什么生理(施展阐发了人物的什么性格?),渲染了什么气氛?为下文做了怎样的铺垫?)8:记叙文语言评析:可以从语言本身的风格来评;可以从修辞格来评(这个方面考查的比较多:时常是回答例句用了怎样的修辞?其作用是怎样?这类题型是:某句话中加点词语为何利用好?答题有三步:第一,这个词表示什么?是表示范围?是限制?或是估计等等;第二,联系本句内容做答;第三,利用了加点词后产生了怎样的成效?假如这个词或是句子好也可能是因为运用了什么修辞?首先回答运用了什么修辞,再回答其作用。
记叙文阅读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大全记叙文阅读在中考语文中占据了比较重要的分数,因此,做好记叙文阅读能够将总分提高不少。
下面是由编辑为大家整理的“记叙文阅读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大全”,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本文。
记叙文阅读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大全一、概括文章内容和归纳文章中心思想技巧:找出中心句,中心句通常在文章首、尾的谈论抒情句中。
方法:看题目、人物(事物)、大事,进行综合、概括。
强调三个部分:内容是什么,文章怎么样,怎么看待。
即:内容+情感态度。
答题格式:此文记叙了(描写了、说明白)……的故事(事迹、经过、大事、景物),即什么人+干什么(这可以作为一句话概括文章内容),表现了(赞美了、揭示了、讽刺了、反映了、歌颂了、揭露了、批判了)……或抒发了的……的感情。
二、为文章或文段拟标题为文章拟题目技巧:找文章的线索或中心,依据有(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 (3)核心大事(4)情感。
为文段拟小标题技巧:看开头、看结尾、看中心句、看过渡句、看反复消失的词语、句子。
语言要求简练,一般在6个字左右。
三、理解题目的含义及作用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文章的题目总能或显或隐地传达出文章的主题。
分析题目的含义应从字面意思和深层含义(即与中心相联系)两方面来考虑。
详细、形象的题目,能引起读者的阅读爱好;含蓄隽永、意味深长的题目,能引起读者的思索;也有的题目直接揭示中心、点明主旨。
四、划分层次1、按时间划分(找表示时间的短语) ;2、按地点划分(找表示地点的短语);3、按事情进展过程(找各个大事);4、根据情感变化过程分(找表达情感词);5、总分总(掐头去尾)。
五、记叙线索及作用线索种类:物线、事线、人线、感情线、时间线、地点线、见闻线线索推断技巧:看题目,看谈论抒情句,看多次消失的字眼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大事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晰、层次清楚。
示例:(1)以详细事物或事物的特征为线索。
(2)以人物或人物的特征为线索;(3)以中心大事为线索;(4)以思想感情为线索;(5)以时间推移或空间变换为线索;(6)以“我”的所见所闻为线索。
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专题训练试题类型及其解题技巧含解析一、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专题训练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泥泞中,要把母亲的头巾举起①一直到我五岁,母亲才肯相信当初医生所说的话﹣﹣我永远不能说话了!②母亲没有任何表情地接受了这个事实。
她觉得我除了不能说话之外,并没有其他任何缺陷。
八岁那年,母亲听村里的人说,“冲喜”也许能让我说话,正好又凑上“八”这个吉利数,就打算办回酒席。
为这事,本来生活就很艰苦的家里爆发了一场大战。
最后,母亲和父亲把财产分割了,两头猪,一人一头。
母亲二话没说,叫人宰了那头养了将近一年半的大肥猪,摆了几十桌,请了很多人。
看到人们碗里满满的都是肉,我心里忽然有些疼痛。
我知道,那是母亲每天起早贪黑劳作的结果啊!那天,我使尽了全身力气,也没有叫出“妈妈”两个字。
③日子依旧平静地过着,我还是不能说话。
但不知道为什么,母亲一直不愿把我带到田野里去。
直到有一天,我再三“央求”,母亲才带我来到田野。
④田野一望无际,远处是一些树,近处是瓜地。
瓜地里,那些繁密青绿的叶子组成一面面高大而严实的墙壁,阻挡了外面的世界。
田埂上,一些不知名的小草繁茂地生长着,里面还星星点点地夹着开黄花的蒲公英。
这场景真的叫人很爽快。
⑤母亲把我安置在一块宽宽的田埂上,又把头上那块血红的头巾摘下放到我手里,然后告诉我,待会儿要是听到她叫我,就举起头巾。
这时,我才明白母亲不带我来田野是怕我走失。
⑥微凉的风中,母亲朝着深深的田野里走去,每隔一会儿,母亲就要大声地呼喊我几次,我马上就把那块头巾举起来。
母亲站在阳光下努力搜寻,直到看见那块血红的头巾在汹涌的绿色中摇荡,她才迅速地弯下腰,继续劳作。
⑦后来,我看到远处的水塘,想起村里小孩儿手里提着大鱼的情形,顿时心动不已。
于是,我翻下田埂,朝着河塘走去。
⑧我蹲在河塘边,呆呆地看着手指般大小的鱼儿游来游去,多可爱啊!我学着记忆中那些小孩儿的动作,用双手去捧,结果一无所获。
我有些无奈,又有些恼怒,心想,一定要找一个宽大的、能漏水的东西来。
中考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1、段落作用(1)结尾作用:1、内容上的作用:点明中心(主旨),深化(升华)主题,烘托心情;具体结合文章内容说出主旨或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结构上的作用:照应题目或者开头;总结全文。
沈阳市中考题范例:2005年《月光饼》17.贯穿全文的线索是什么?文章的最后一段有什么作用?(3分)答案:17.月光饼。
在结构上:与开头相呼应;内容上;深化中心(结合句意亦可)2006年《送你一束花》17.选文最后一段有什么作用?请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回答。
(4分)答案:17.引发读者进一步思考,从而更好地突出中心,告诉读者,别人在失败时我们更应给予支持和鼓励;照应开头。
2008年《为了音乐请你留下来》17.选文第16段在内容和结构上有什么作用?(4分)答案:17.(4分)内容:突出沙尼克为了音乐(和友情)而献身的精神(深化中心)。
同时表达了马斯特对难友和兄弟沙尼克的深切怀念。
结构:总结全文;照应前文,使文章结构严谨。
内容结构各2分,内容不具体扣1分2009年《迷雾灯塔之光》18.选文最后一段在内容和结构上有什么作用?(4分)答案:18. 结构上,照应开头;内容上深化中心,表达了科林通过自己的努力,并在大家的帮助下,终于迎回父亲的喜悦、兴奋之情。
2011年《光明行》19.选文第26段(结尾段)表达了“我”怎样的情感?(4分)答案:19.表达了“我”对女孩的感激,没找到女孩的伤心和遗憾,感受到光明的幸福,为人与人之间的真情而感动。
(2)开头作用1、结构上的作用:(1)开篇点题。
例如《风筝》、《背影》(2)总领全文(引出下文)。
例如《回忆我的母亲》、《清兵卫与葫芦》(3)为下文情节做铺垫。
例如《小男孩》(4)行文线索。
例如《回忆我的母亲》、《背影》2、内容上作用:(1)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读兴趣(思考)例如《一厘米》、《差半车麦秸》(2)奠定感情基调。
例如《风筝》、《回忆我的母亲》、《白杨礼赞》(3)点明主旨。
初中语文中考阅读理解题常考题型及答题技☆做阅读题必须有四种意识:1、文体意识:根据文章的不同体裁去答题2、语境意识:联系文章中心和上下文答题3、文本意识:坚信一切答案可以在文章中找到,答题不能脱离文本4、题目意识:注意答在问中,从问题中找命题意图和答题要点和要求,注意按分值答题☆做阅读题的流程:1、速读,确定体裁和中心2、初看题目,明要求,再通读原文3、依据要求,确定有效阅读区域,反复斟酌,并作答4、复查,是否按照要求作答,是否表述明确。
记叙文(散文、小说)阅读常考题型及答题技巧考点一:把握文章内容,概括文章所写事件常考题型:阅读全文,概括文章写了关于谁的几件事/一件事.或者“简要概括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答题技巧:文段中事例的概括:①必须包括两个要素:人物+事情;“谁做了什么”或“谁怎么样”②其他要素如:时间(季节、年代)、地点、环境如果有特定意义,也应概括在内。
可用这样的模式:“什么人”+“在什么情况下+”“做什么事”+“什么结果"考点二:品味题目常考题型:①为什么以此为题?②谈谈你对题目的理解。
③试分析题目的作用.④给文章加(换)题目. 答题技巧:文章的标题是“文眼”,统帅全文。
它的作用主要有概括主要故事情节、文章的线索、揭示文章的中心、点明写作对象等作用。
答题技巧:(1)先看题目本义:词语含义概括内容(点明写作内容如主要事件人物等)(2)再思考深层含义:中心(主旨):与中心的关系(揭示了,点明了)人物:与人物关系(表现人物性格;表明作者情感;是作者感情触发点)结构:线索、悬念表现手法:象征(3)最后分析其效果:运用比喻、化用诗词、引用歌词、一语双关等生动形象、新颖含蓄、言简意丰、发人深思、引起阅读兴趣等(议论文的题目一般点明论点或论题;说明文常点明说明对象或特征)可以从—A内容上B主题上C 线索D设置悬念上等方面进行品味。
示例:(1)主题上结合中心必答,如象征性的散文题目,也可以这样回答:拟题巧妙,一语双关,本指……实指……,突出主题,耐人寻味。
【精选】中考阅读(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一、记叙文阅读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 (1)二、议论文阅读技巧 (5)三、议论文的常见题型 (7)一、记叙文阅读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1.文章体裁:此文是一篇:诗歌、小说、散文(抒情散文、叙事散文)、剧本、说明文、议论文2.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
3.找主题句:找首段或尾段的议论抒情句。
4.概括文章内容方法:看题目、人物、事件,进行综合、概括。
答:此文记叙了(描写了、说明了)……,表现了(赞美了、揭示了)……。
5.材料组织特点:紧紧围绕中心选取典型事件,剪裁得体,详略得当。
6.划分层次:(1)按时间划分(找表示时间的短语)(2)按地点划分(找表示地点的短语)(3)按事情发展过程(找各个事件)(4)总分总(掐头去尾)7.记叙线索及作用线索:(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3)核心事件(4)时间(5)地点(6)作者的情感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8.为文章拟标题。
找文章的线索或中心(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3)核心事件(6)作者情感9.填写读书卡片。
按各项要求上原文寻找,再填写。
注意原文的标题、作者、出版社等项(有时在括号内)。
10.记叙顺序及作用(1)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2)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
)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3)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
)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
(4)平叙(略)11.语言特色结合语境和修辞方法从下列语句中选择:形象生动、清新优美、简洁凝练、准确严密、精辟深刻、通俗易懂、音韵和谐、节奏感强。
注:必须结合具体语句分析。
12.写作手法及作用?(1)拟人手法: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中考记叙文阅读十五种题型与答题技巧一、语文阅读题答题总原则(1)先读题后读文。
读题时注意从题干中找出“题眼”(即答题关键点),带着问题读文,使阅读具有明确的目标。
(2)读文时,要注意整体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意思。
(3)准备答题时,必须再次细读题目,找准“题眼”。
(4)答题时,具体题目涉及到相关段落,要对这些段落反复研读;如涉及全篇,则要再读全文。
二、中考记叙文阅读十五种题型与答题技巧(一)内容概括,整体把握。
题型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叙述了一件什么事。
题型2:请简要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答题技巧:(1)必须包含两个要素:人物+事情;(2)其他要素如:时间(季节、年代)、地点、环境如果有特定意义,也应概括在内。
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二)题目理解,把握中心。
●标题的含义和作用:(1)把握象征意义;(2)语带双关;(3)作者感情的出发点;(4)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5)文章线索;(6)文眼;揭示文章中心;(7)吸引读者、新颖;(8)题目中运用修辞的,要还原它的本义后再分析作用。
题型1:结合全文,说说题目“XX”的作用。
题型2:题目“XX”的含义是什么?题型3:文章以“XX”为题,有哪些好处?答题技巧:1、题目的含义:要从表层义和深层义两方面来谈。
深层义:(1)把握象征意义;(2)语带双关。
2、题目的作用(好处):①点明了故事发生的地点;②交代了故事发生的环境;③交代了描写对象;④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读兴趣;⑤点明线索;⑥揭示文章主旨。
注意:题目中运用修辞的,要还原它的本义后再分析作用。
(三)阅读语段,体会作用。
题型1:第一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题型2:第14段中画横线的句子在文章结构上有什么作用?题型3:文章第三自然段引用《XX》中的诗文,在文中有何作用?答题技巧:1、段落的作用:一般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入手。
A、重要段落的作用①开头段:统摄全篇、提纲挈领、领起下文、引出悬念、开门见山、渲染气氛、为后文做铺垫,埋下伏笔。
初三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主要题型与常考知识点归纳整理考点一:词语/句子的含义一、题目类型1、经典设问:a)、根据上下文,理解……(某词)的含义b)赏析加点词。
(福建省常考题型)c)、揣摩下列句子,说说你对其含义的理解。
d)、根据你的理解,体会下面句子的言外之意。
e)、文章的第*段为什么说“……”?2、变式设问: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加点词的含义,体会其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3、答题模板a)本义+语境义(+感情色彩,褒义贬用,贬义褒用,大词小用)b)手法(修辞手法、人物描写手法五种)c)词语描述对象特点+塑造人物形象d)思想感情4、答题技巧细读文本,定位到具体文段,联系上下文,结合语境,推知具体于语境义,再结合文章主旨,理解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考点二:句子/段落/首尾段的作用1、句子/段落/首尾段的作用1、经典设问:1)开头一段(或文章最后一段有什么作用)?2)文章开头(或结尾段)写道:“……”,有什么作用?文章开头(或结尾段)在内容或结构上有什么作用?2、答题技巧1)、开头作用a)结构上:总领全文,引起下文,设置悬念,埋下伏笔,吸引读者阅读兴趣、为下文做铺垫等。
b)内容上:点明中心,揭示文章中心(主旨)2)、结尾作用a)结构上总结全文,篇末点题,首尾呼应,照应开头。
b)内容上:点明主题,深化主题。
升华主旨。
情节徒生波澜,出乎意料又合情合理。
意味绵长,给人启迪,发人深思。
言有尽而意无穷,给读者留下想象空间。
3)、中间段作用:a)结构上:承上启下,承接上文……,开启下文……b)内容上:结合改段具体内容分析。
3)、标题的作用a),交代文章写作对象(人或物);b),点明文章中心思想(主旨);c),交代文章写作情感;d),点明时间地点,表明写作对象。
e),新颖而独特,设置悬念,吸引读者阅读兴趣;f),作为文章的线索。
考点三:分清线索,理清记叙顺序题目类型1、经典设问a).本文的线索是什么?b).联系全文,揣摩作者“以……为题”的用意。
中考记叙文阅读十五种题型的解法目录1.标题含义和作用2.表达方式3.表现手法4.伏笔照应铺垫5.概括主要内容6.环境描写的作用7.句子赏析8.人称9.人物形象10.顺序11.细节12.线索13.重点句段作用14.加点词语15.开放题内容:1.标题含义和作用记叙文标题的含义和作用一、概念标题是文章的“眼睛”。
总体来说,叙事写景抒怀类文章的标题一般具有深刻的含义,或者隐含有多重的意思。
正确理解这类文章标题的含义或作用,能够帮助于学生领悟文学作品的思想内涵、理清文章思路。
因此,对标题的分析理解就显得尤其重要,理解文章标题的含义或作用,也就成了一个热门的知识点。
二、典型题型(一)为什么以此为题?(二)谈谈你对题目的理解。
(三)试分析题目的作用/好处、妙处。
(四)这个题目有什么含义?(五)给文章加(换)题目。
三、课题举例《背影》:充当线索、抓住外貌特写镜头表现父子深情。
《阿长与山海经》: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突出阿长为我买《山海经》这件事;表现阿长真诚、善良和乐于助人;表明我的感激和怀念。
《变色龙》:用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主人公善变(见风使舵)的性格。
具有极强的讽刺性。
《心声》:语带双关,表层意义是李京京在课堂上十分渴望读课文。
深层意思是需要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肯定、理解和尊重;需要父母和好,家庭温暖,需要亲情和友情。
四、标题作用1、把握象征意义;2、语带双关(比喻义或象征义);3、确定文章的写作对象,确定文章的感情基调,作为作者感情的出发点;4、概括文章的中心事件、主要内容;5、贯穿全文的线索;6、文眼;揭示文章中心主旨;7、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读兴趣;富有哲理,发人深省;8、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背景。
五、解题思路1、先看标题的本义:——(词语的含义,概括内容、点明对象)2、再思考深层含义:(1)结构——(线索悬念)(2)主旨——与主旨的关系(点明、揭示)(3)人物——与人物的关系(表明人物性格、表明作者的情感与态度、作者情感的触发点)(4)写法——修辞(比喻、拟人、双关等)(5)表现手法——象征3、最后分析其效果——生动形象、新颖含蓄、言简意丰、发人深思、引起阅读兴趣。
中考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及套路1、文段中事例的概括:(1)必须包括两个要素:人物+事情;“谁做了什么”或“谁怎么样”(2)其他要素如:时间(季节、年代)、地点、环境如果有特定意义,也应概括在内。
2、找主旨句:找首段或尾段的议论、抒情句,还有标题。
3、文眼: 标题是“文眼”,统帅全文(新闻);有时交代首要人物、故事情节,有时交代首要事、物(“物”象征意义);有时还是“线索”。
4、记叙的线索及作用:线索:(1)焦点人物(2)焦点物质⑶焦点事件(4)时间(5)地点(6)笔者的情感作用:是贯串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路,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答题套路:如:文章以“……”线索,中间串写了“……”、“……”几件事,构成一种“冰糖葫芦”的“串”式结构,选材典型,脉络清晰,主旨鲜明。
5、记叙的顺序及作用:(1)顺叙(按事情成长顺序)作用:叙事善始善终,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2)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边发生的事。
)作用:造成牵挂、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活泼性。
(3)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进去相干的另外一件事。
)作用:对情节起增补、衬托作用,丰富形象,凸起中心。
6、语言特色:(形象活泼、清爽柔美、简洁凝练、准确严密、精炼深刻、通俗易懂、音韵、节奏感强等)答题套路:本文语言(天然朴素或活泼柔美)如“……(摘录文章中的相干句子)”,它“……(适当地选入底下词库摘抄的语言)”。
例句:本文语言柔美活泼,如“让人了却忧虑,悠游其中”、“轻轻打着你心底沉淀的情绪”、“攫走你紧紧扯在手里的轻愁”等,笔意超逸,清爽隽美,富有诗的意境,给人留下不尽的余味。
注意:结合语境和修辞要领从下列语句入选择。
必需根据文章的具体内部实质意义来选用恰当的词语,切莫张冠李戴。
附:朴实天然的语言赏析词库:言简意赅,朴素天然文字洗练,生动活泼,节奏明快,上口顺耳活泼柔美的语言赏析词库:过细逼真的描绘,使行文摇曳多姿,富于变化,主题鲜明凸起含蓄隽永,耐人咀嚼,发人寻思,给人留下不尽的余味,也有诗的韵味美,语言柔美,富有诗的意境,撼人心扉7、写作手法及作用:(对比、烘托、欲扬先抑、巧设牵挂、以小见大、卒章显志、托物言志(即象征)、寓事于理、情景交融、夹叙夹议……)答题套路:本文采用“XX”的手法,笔者通过“……(文章相关内部实质意义)”使文章写得“……”例句:本文采用象征的手法,笔者通过对北方白毛杨树的赞颂,来赞颂中国领导下的广大雄师保卫祖国的英雄气概和团结向上的精神,它使文章意蕴含蓄,情感真挚,笔者的赞誉之情藉此得到淋漓尽致的抒发。
中考记叙文常见题型及答题模式一、标题含义答题模式:①表层含义:(结合文章主要内容作答)②深层含义(紧扣文章中心作答)典型例题:《对一只蝴蝶的关怀》(故事内容:初三毕业那个夏天,两个同学救起一只落水的蝴蝶。
)答题范例:答:①表层含义:两个同学救起落水的蝴蝶。
②深层含义:赞美了两个同学善良的心灵,呼吁人们应该像两个男孩一样心存大爱。
二、标题作用答题模式:①概括全文主要内容。
②是贯穿全文的线索。
③初步揭示文章中心:(要把中心简要答出来)④点明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主要人物等。
⑤设置悬念,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①③⑤作用必答,②④作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例题:请分析《对一只蝴蝶的关怀》这个题目的作用答:作用是①概括全文主要内容。
②是贯穿全文的线索。
③初步揭示文章中心:赞美了两个同学善良的心灵,呼吁人们心存大爱。
④设置悬念,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三、给文章拟标题解题方法:紧扣中心修饰语+关键词例题:以“两个男孩救起落水的蝴蝶”这个故事为例,题目可拟写为《温暖的营救》,“温暖的”是修饰语,“营救”是关键词。
四、概括全文主要内容答题模式:(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结果(时间、地点可有可无)例题:概括《对一只蝴蝶的关怀》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答:内容是初三毕业那个夏天,两个男孩救起一只落水的蝴蝶。
五、概括部分内容解题思路:锁定区域+提炼概括(找出需要概括内容的段落,从相应段落中提炼概括)六、归纳人物形象解题方法:①抓主要事件(从人物身上发生的事情去归纳形象)②分析描写方法(从外貌、神态、动作、语言、心理描写等方面分析)③关注侧面烘托④抓直接概括人物形象的关键字词。
必须结合全文内容分析人物形象,决不能只看部分段落。
例题一:请概括刘老师的人物形象。
(此问直接答形象即可)答:刘老师是一个对工作认真负责、关心学生、正直善良的老师。
例题二:请结合全文内容分析,刘老师是一个怎样的人。
(此题先总体归纳人物形象,再对应人物形象逐条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