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化名城旅游发展优化以西安市为例 (1)
- 格式:pdf
- 大小:333.57 KB
- 文档页数:4
近日,备受关注的《西安市2004—2020城市总体规划》已基本完成。
为了适应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解决城市在建设中出现的新的规模、特色、交通、形态等问题,西安此次总体规划从宏观层面和战略发展角度出发,深入研究了如何在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加强西安对区域的幅射和带动作用,提升西安的战略地位等问题后进行了修编。
在修编过程中,陕西省委、省政府,西安市委、市政府及各界专家和市民都给予了高度的关注和大力支持。
西安市委书记袁纯清和市长孙清云多次亲临市规划局进行指导,规划局也多次组织各方面专家对规划中的重点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和论证。
根据总体规划,在未来16年内,西安的城市规模、城市形态、交通基础设施、生态人居环境等将会有较大的改变。
一、城市性质和城市特色本次规划分为近期(2004-2010年)、远期(2011-2020年)、远景(2020年以后)。
规划在充分研究西安的城市特色后对城市性质做了重新定位,即:西安是世界闻名的历史文化古都、旅游名城;中国重要的教育、科研、装备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和交通枢纽城市;新欧亚大陆桥中国段和中西部的主城区;陕西省省会。
今后,西安将建设成古代文明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老城区与新城区各展风采,人文资源与生态资源相互依托的国际性现代化大城市。
二、城市规模人口规模:2010年市域总人口规模为955万人;市区(碑林区、莲湖区、新城区、未央区、雁塔区、灞桥区、长安区、临潼区、阎良区以及户县),人口规模为695万人;主城区人口规模为525万人。
2020年市域总人口规模为1030万人;市区人口规模为765万人;主城区人口规模为600万人。
用地规模:2010年市区用地规模为695平方公里;主城区用地规模为525平方公里;2020年市区用地规模为788平方公里,主城区用地规模600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100平方米。
三、城市发展目标到2020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达到5670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7590美元,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0000元,基本社会保障率达到85%,城市化水平达到80%,城市经济规模基本达到我国中等发达城市水平。
浅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旅游开发【摘要】历史文化名城是指具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遗产的城市,保护与旅游开发对于这些城市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本文通过分析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现状和挑战,探讨了历史文化名城旅游开发的价值和策略,以及如何在保护与开发之间取得平衡。
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不仅是对文化遗产的传承,也是对城市整体形象的提升,而旅游开发则为城市带来经济效益和促进文化交流。
历史文化名城需要在保护与开发之间找到平衡点,实现永续发展。
未来,应更加重视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与旅游开发,通过合理规划和政策支持,实现历史文化名城的可持续发展,为城市的繁荣与历史文化的传承做出贡献。
【关键词】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旅游开发、现状、挑战、价值、策略、平衡、永续发展、未来展望1. 引言1.1 历史文化名城的定义历史文化名城是指具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遗产的城市,通常是国家或地区的文化中心和象征。
这些城市保存着重要的历史建筑、文物和传统习俗,承载着丰富的历史记忆和文化价值。
历史文化名城不仅是人类文明的宝贵遗产,也是重要的旅游目的地,吸引着大批国内外游客前来参观和体验。
历史文化名城往往拥有独特的城市风貌和建筑风格,是人们探寻历史、感受文化的理想场所。
这些城市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展现了不同时代的文化特色和发展轨迹。
保护历史文化名城意味着保护着一段段珍贵的历史记忆,传承着一种独特的文化传统,同时也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历史文化名城的定义不仅仅局限于建筑和文物,还包括城市的社会文化特征、传统习俗和精神内涵。
这些城市承载着人们的情感记忆和文化认同,是城市的灵魂和精神支柱。
保护和传承历史文化名城对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文化传承至关重要。
只有通过细致的保护和合理的开发,历史文化名城才能焕发出新的活力,持续吸引人们前来参观和体验。
1.2 保护与旅游开发的重要性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旅游开发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具有深远的意义和重要的价值。
保护与旅游开发可以促进历史文化名城的可持续发展。
Tourism Overview 74Tourism Planning旅游规划西安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发展的融合策略探究 卢嘉瑞(海南热带海洋学院,海南三亚 572022)摘 要: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发展,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发展的融合成为一个重要课题。
本文以西安为案例,首先分析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发展的关系,介绍西安的文化遗产概况,其次探讨西安文化遗产与保护利用现状,发现秦始皇陵兵马俑的保护与利用较为成功,最后提出西安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发展的融合策略,包括确定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发展的融合目标、坚持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发展的融合原则、加强规划、注重文化遗产的整合与开发、加大宣传推广与市场营销力度,希望能够通过有效的管理和保护措施展示西安文化遗产的魅力,提升游客的参与度和体验感。
关键词:文化遗产保护;旅游发展;西安中图分类号:G127;F592.7 文献标识码:A引言文化遗产保护和旅游发展是当今社会两个重要的议题。
随着全球旅游业的迅速发展和人们对历史文化的日益关注,文化遗产成为各国重要的旅游资源之一[1]。
然而,旅游发展给文化遗产保护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挑战。
在旅游发展的过程中,文化遗产可能面临过度开发、商业化、环境破坏等问题,因此如何实现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发展的有机融合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西安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和重要的旅游目的地,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资源,如兵马俑、大雁塔、古城墙等,吸引了大量的国内外游客。
因此,以西安为例探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发展的融合策略,不仅有助于西安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也可以为其他类似地区提供参考[2]。
一、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发展的关系(一)文化遗产保护的概念与重要性文化遗产是一个地区、一个国家甚至整个人类的历史和文化记忆的载体,文化遗产保护是对人类历史、艺术、文化等方面的遗产进行保护、传承和研究的活动[3]。
文化遗产能够保留和展示不同地区和不同民族的独特文化表达形式和传统习俗,促进文化的多样性和交流[4],这有助于增进人们对其他文化的理解、尊重和欣赏,推动文化的相互交流与融合。
西安城市形象的SWOT分析及其设计1. 引言西安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
近年来,随着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加速和经济的快速发展,西安作为一个重要的区域中心城市,其城市形象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本文将通过SWOT分析方法,对西安城市形象进行评估,并提出相应的设计建议,以进一步提升西安的城市形象。
2. 西安城市形象的SWOT分析SWOT分析是一种常用的管理工具,用于评估一个组织、产品或地区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
在对西安城市形象进行SWOT分析时,我们可以将其分为以下四个方面:2.1 优势 (Strengths)西安作为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遗产的城市,具有以下一些优势:•历史文化底蕴丰富:西安拥有世界上最长的城墙、著名的兵马俑等众多历史文化景点,吸引了大批的游客和学者。
这些历史文化遗产为西安赢得了它独特的城市形象。
•教育资源丰富:西安是中国重要的教育中心,拥有众多的高校和科研机构。
这些教育资源为西安提供了人才支持,同时也为城市形象的塑造提供了宝贵的资源。
•交通便利:西安拥有发达的交通网络,包括高速公路、铁路和航空运输。
这使得西安成为一个重要的交通枢纽,对于吸引外地游客和发展经济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2.2 劣势 (Weaknesses)除了优势外,西安的城市形象也存在一些劣势:•城市规划不合理:西安在城市规划方面存在不合理的问题,如城市扩张过快、交通拥堵等。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市民的生活质量,也给外来游客带来不便。
•环境问题:西安的空气质量和环境问题一直是困扰城市形象的痛点。
大量的汽车尾气、工业排放和建筑施工等因素导致了严重的空气污染和环境污染,需要加大环境保护力度。
2.3 机会 (Opportunities)在当前的背景下,西安城市形象也存在一些机会:•旅游业发展:旅游业是西安的一大支柱产业,随着国内游和入境游的不断增长,西安在吸引游客方面有着巨大的潜力。
可以通过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和旅游景点开发,进一步推动旅游业的发展。
西安旅游业发展研究【摘要】西安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旅游资源丰富,旅游业发展潜力巨大。
本文通过对西安旅游资源、市场需求、发展模式、政策评估和趋势展望的调查分析,揭示了西安旅游业发展的现状和特点。
在提出了西安旅游业面临的挑战和机遇,以及发展策略建议,进一步强调了西安旅游业对于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文章全面分析了西安旅游业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为西安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参考和支撑。
【关键词】关键词:西安、旅游业发展、调查分析、市场需求、发展模式、政策评估、发展趋势、挑战与机遇、策略建议。
1. 引言1.1 西安旅游业发展研究概述西安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和丝绸之路的起点,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和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吸引着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近年来,西安旅游业蓬勃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
同时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需要加以研究和解决。
本文旨在对西安旅游业发展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探讨其现状、问题、发展模式、政策以及未来趋势,旨在为西安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和建议。
通过对西安旅游资源的调查分析和市场需求的研究,探讨西安旅游业发展模式的优化和创新,评估当前的发展政策和未来发展趋势,以及挑战与机遇,提出相应的发展策略和建议,强调西安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性和潜力。
1.2 西安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性西安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和独特的旅游吸引力。
西安古城墙、兵马俑、大雁塔等景点吸引着大批游客前来参观,成为国内外游客的热门目的地。
西安旅游业的发展不仅可以促进当地经济的快速增长,还可以推动城市的文化交流和旅游产业的蓬勃发展。
西安作为中国古代丝绸之路的起点,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文化价值,对于弘扬中华文明、传播中国文化有着重要的作用。
加强西安旅游业的发展,不仅可以提高城市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还可以推动本地经济的繁荣和城市的综合实力提升。
发展旅游业也可以为当地居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改善人民生活水平,促进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发展。
西安旅游调查报告西安旅游调查报告一、引言西安,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丰富的历史遗迹和独特的风土人情,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探索。
为了更好地了解西安旅游的现状和发展潜力,我们进行了一次调查,以便为相关部门提供参考和建议。
二、调查方法我们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式,通过面对面的访谈和在线调查的形式,收集了来自不同地区和年龄段的游客的意见和建议。
共有500份有效问卷被收集和分析,涵盖了西安主要旅游景点的游客。
三、调查结果1. 游客数量根据调查结果显示,过去五年来,西安的游客数量呈现稳定增长的趋势。
其中,国内游客占绝大多数,占比超过80%。
而国际游客数量也在逐年增加,特别是来自东南亚和欧洲的游客。
2. 游客满意度对于游客满意度的评价,大部分游客对西安的旅游体验表示满意。
他们认为西安的历史文化底蕴和风景名胜是吸引他们来此的主要原因。
此外,游客对于西安的交通便利性、餐饮和住宿条件也给予了较高的评价。
3. 旅游景点在游客最喜欢的旅游景点中,兵马俑、大雁塔和华清池等历史遗迹位列前三。
游客认为这些景点具有独特的历史价值和文化魅力。
此外,城墙、钟楼和鼓楼等也备受游客喜爱。
4. 旅游服务调查显示,游客对于西安的旅游服务普遍持肯定态度。
他们认为西安的导游服务质量较高,能够为游客提供专业的讲解和服务。
此外,游客还对景区的管理和维护工作给予了较高的评价。
5. 旅游体验大部分游客认为,西安的旅游体验是独特而难忘的。
他们能够亲身感受到古城的历史韵味,品尝到地道的陕西美食,体验到当地人民的热情好客。
然而,也有少数游客反映在旅游旺季,人流量过大,导致景区拥堵和游览体验下降。
四、建议与展望基于以上调查结果,我们对西安旅游的发展提出以下建议:1. 加强旅游宣传:通过多种渠道宣传西安的历史文化和自然景观,吸引更多的国内外游客前来。
2. 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加强导游培训,提高导游的专业水平;加大对景区的管理和维护力度,确保游客的安全和舒适。
3. 多样化旅游产品:开发更多的旅游线路和主题活动,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增加游客停留时间和旅游消费。
调查报告西安发展现状分析引言西安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自古以来就具有独特的地理位置和资源优势。
近年来,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以及西安市政府的积极扶持和改革创新,西安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本调查报告将对西安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探讨其经济、文化、教育、旅游等方面的表现和潜力。
一、经济发展西安作为中国西北地区的经济中心城市,近年来取得了快速的经济增长。
根据数据统计,西安的GDP在过去五年内年均增长率达到8%,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尤其是电子信息、汽车制造、高新技术等产业的快速崛起,在带动整个西安经济的同时也为整个西北地区提供了强大的支持力度。
然而,与持续增长的经济水平相比,西安的产业结构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
目前,一些传统产业如煤炭、钢铁等仍占据较大的比重,而高附加值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发展相对滞后。
因此,西安在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科技创新能力等方面还有待加强。
二、文化传承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西安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
秦始皇陵兵马俑、大雁塔、西安城墙等著名景点吸引了大量的国内外游客。
同时,西安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高校的建校历史悠久,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人才。
尽管如此,西安在文化传承和创新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方面,西安的文化产业发展较为滞后,尚未充分发挥潜力。
另一方面,由于经济的迅速发展,城市空间的扩张和现代化的建设,一些历史文化建筑和传统社区面临着保护和抢救的困境。
因此,西安在文化传承方面需要进一步加强保护意识和措施,注重文化产业的创新与发展,使西安的历史和文化资源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利用。
三、教育水平西安的教育水平一直以来都具有较高的声誉。
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等高水平的大学为西安培养了大批的优秀人才,推动了城市的发展。
然而,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和市场需求的变化,西安的教育面临着一些新的挑战。
如何平衡优质教育资源的分配,如何提高教育的质量和适应性,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西安作为世界历史文化名城,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资源,吸引了众多游客和商务人士的关注。
随着国内外经济交流的不断增多和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西安临空会展产业正逐渐崭露头角。
作为中国西北地区最大的会展中心,西安临空会展中心已成为各类展览、会议、活动的首选场地。
这为西安会展产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势。
西安临空会展产业的发展与前景受多方面因素影响。
首先,政府的政策支持是推动会展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
近年来,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举措来促进会展产业的发展,包括减税降费政策、投资扶持政策、资源整合政策等,这些政策为西安临空会展产业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其次,西安丰富的文化资源和优越的地理位置也为会展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机遇。
西安作为中国古代丝绸之路的起点,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和旅游资源,吸引了大量的国内外游客和会展参与者。
同时,西安处于中国西北地区的中心位置,具有便捷的交通网络和管理·MANAGEMENT聚焦西安临空会展,打造经济新优势● 文:西安市会展行业协会 许娟 ● 责任编辑:常予莹****************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中国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会展产业作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正逐渐成为世界经济中的重要增长点。
特别是在中国,会展产业的发展迅猛,对经济增长和城市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作为中国西部地区的重要城市,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西安临空会展产业日益展现出强大的发展潜力。
临空会展产业作为一种新兴的发展模式,在推动经济增长、促进区域发展、提升城市形象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以西安临空会展产业为研究对象,探讨了西安临空会展产业链的发展现状,并展望了其未来的发展前景。
Focus on Xi'an airport exhibitions to create new economic advantages优越的区位优势,为西安临空会展中心的国际交流和合作提供了有力支持。
412023.06 / Urban-Rural Spatial Renewal and Optimization 城乡空间更新与优化资源难以维持城市空间的发展,历史风貌特征随之衰退,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城市形象,街区内更新改造迫在眉睫。
最初西安市坐拥13个历史文化街区,随着城市发展进程加快,其中已破坏10处,如今仅存北院门、三学街和七贤庄3处。
又因为北院门历史文化街区占地面积大、功能复杂、人口聚集、文化交融等特点,导致街区更新难度大,难以将原始的市民生活风貌保留至今。
以往历史街区更新通常采取大拆大建的开发模式,破坏了历史文化风貌。
随着有机更新、遗产保护、可持续发展等理念的引入,在历史文化街区的更新实践上,以小修小补为核心的“微更新、微改造”逐渐成为城市历史街区更新的主流模式。
2街区基本特征2.1历史沿革关于北院门的内容从唐代就已有记载,该街区本来是唐长安皇城的内殿中省、左武卫和尚书省所在的位置,属于当时政府的重要行政区域[1]。
清朝初年,陕甘总督部院行署和巡抚部院行署恰好位于鼓楼的南北两侧,位置相对。
所以,巡抚部院俗称“北院”,与北院大门相对的那条南北向大街,被称为北院门[2]。
根据《明清西安词典》记载,明代洪武十三年(1380年)鼓楼重新修建之后,北院门大街正式形成[3]。
中华人民共和国刚成立期间,北院门被人们称为北院门街,它的范围向东到鼓楼,向南到西大街。
后来由于不同时期对城市功能分区的调整,北院门渐渐成为西安政治、经济、文化、旅游的中心区。
2.2现状特征北院门地处西安老城核心区域内,现在的建设控制地带界线为:东边延伸至北大街,西抵西安城墙,南边紧邻西大街,北边扩展到莲湖路。
规划保护的建设范围为224 hm 2,其中核心保护范围约为73.4 hm 2,其余建设控制面积约为150.6 hm 2 [4](见图1)。
地段的用地性质比较复杂,属于商业和住宅混合的传统旧区。
商业区主要分布在街道的两侧,街区的内部却依然以居住功能为主。
2022年全国导游资格考试旅游政策与法规知识必考题库及答案(共100题) 2022年全国导游资格考试旅游政策与法规知识必考题库及答案(共100题)1.消费者享有保障安全权,对于可能危及人身、财产安全的商品或服务,经营者应当向消费者做出和明确的警示,并说明和标明正确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的方法,以及防止危害发生的方法。
A.价格说明B.有效期限说明C.售后服务说明D.真实的说明答案:C2.导游证有效期为,到期后可以更换。
A.3个月B.5年C.无期D.3年答案:D3.临时导游证的有效期最长不超过。
A.1个月B.3个月C.6个月D.1年答案:B4.一次事故造成一名旅游者死亡或旅游者重伤致残,或经济损失在10万元(含10万元)至100万元的为_______事故。
A.特大B.轻微C.一般D.重大答案:D5.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地下、内水和领海中遗存的一切文物,属于。
A.国家所有B.集体所有C.个人所有D.私人所有答案:A6.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提出,优化旅游消费情况,要逐步建立以()为主的旅游目标地评判机制。
A.社会评价B.游客评价C.服务评价D.管理评价答案:B7.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提出,五年内,将星级饭店、A级景区用水用电量降低()。
A.10%B.20%C.30%D.40%答案:B8.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提出,施行全国旅游培训打算,()内完成对旅游企业全部中高级管理人员和导游人员的分级分类培训。
A.10年B.8年C.5年D.3年答案:C9.()是“一国两制”构想的核心、政治前提和根本保证。
A.一个中国B.两制并存C.高度自治D.宁静统一答案:A10.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应坚持以()为重点,积极发展(),有序发展()。
A.入境旅游、国内旅游、出境旅游 B.国内旅游、入境旅游、出境旅游 C.国内旅游、出境旅游、入境旅游D.入境旅游、出境旅游、国内旅游答案:B11.《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于2013年()经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次会议通过。
历史文化名城旅游发展优化:以西安市为例1. 引言旅游业在现代社会中起着重要的经济和社会作用。
作为一种涵盖多个领域的综合性产业,旅游业对于一个城市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对于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城市而言,旅游业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
西安市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众多的历史遗迹和文化景观,吸引着大量的游客。
然而,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和城市的变化,一些问题和挑战也逐渐浮现。
本文将以西安市为例,探讨历史文化名城旅游发展的优化措施。
2. 西安市旅游资源概况西安市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
首先是兵马俑,它是西安市最著名的旅游景点之一,吸引着大量的国内外游客。
其次是大雁塔和小雁塔,它们分别代表了古代中国和现代中国的佛教文化。
还有西安城墙、钟楼和鼓楼等历史建筑,以及陕西历史博物馆等文化设施。
西安市的旅游资源丰富多样,涵盖了历史、文化、自然景观等多个方面。
3. 旅游发展现状及问题尽管西安市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但是在旅游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是游客流量管理不足,尤其是在旅游旺季,一些景点经常出现拥挤和排队等情况。
其次是服务质量不稳定,由于旅游接待能力不足,一些游客在景区内的娱乐设施、餐饮和住宿等方面无法得到良好的体验。
最后是旅游业与当地居民生活之间的不平衡,一些景区周边的居民由于旅游业的发展导致生活成本上升和环境污染等问题。
4. 优化措施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和进一步优化西安市的旅游发展,以下是一些建议的措施:4.1 加强管理和规划加强景区管理和游客流量控制是提高旅游体验的重要措施。
景区可以制定合理的游客流量限制,采取预约、分时段和分流量等方式,合理安排游客的进入时间和路径。
此外,加强对旅游从业人员培训,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
4.2 提升服务质量提升旅游服务质量是增加游客满意度和留存率的关键。
景区应加强设施和设备的维护,提供舒适和便利的服务环境。
同时,加强对旅游服务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和服务意识。
大唐不夜城规划方案第1篇大唐不夜城规划方案一、项目背景大唐不夜城位于历史文化名城西安市,是我国唐代文化的重要承载地。
本项目旨在挖掘和传承唐代历史文化,结合现代元素,打造集文化、旅游、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综合性旅游景区,提升城市形象,推动旅游业发展。
二、规划目标1. 挖掘和展示唐代历史文化,弘扬民族精神。
2. 实现景区可持续发展,提高旅游经济效益。
3. 提升景区品质,满足游客多元化需求。
4. 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旅游品牌,提升城市形象。
三、规划原则1. 历史文化传承原则:尊重历史,挖掘唐代文化内涵,展示唐代风貌。
2. 可持续发展原则: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3. 人性化设计原则:以人为本,满足游客需求,提供优质服务。
4. 创新性原则:结合现代科技,创新景区业态,提高景区吸引力。
四、规划内容1. 景区布局规划(1)核心区:以大唐不夜城为中心,包括周边历史文化街区,形成集文化展示、旅游观光、休闲娱乐为一体的核心区域。
(2)拓展区:围绕核心区,辐射周边区域,包括景区配套服务设施、商业设施等。
2. 文化展示规划(1)唐代历史文化展示:通过唐代建筑、雕塑、绘画、诗词等艺术形式,展示唐代历史文化。
(2)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设立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区,展示陕西省及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3. 旅游服务设施规划(1)交通设施:优化景区内外交通,提高游客出行便捷性。
(2)餐饮设施:打造特色餐饮街区,提供多样化餐饮选择。
(3)住宿设施:建设高品质酒店、民宿,满足不同游客需求。
(4)购物设施:开发特色旅游商品,提升购物体验。
4. 生态环境保护规划(1)绿化景观:加强景区绿化,提升景观品质。
(2)水环境治理:改善景区水环境,保障水质安全。
(3)污染防治:加强污染防治,确保景区环境质量。
5. 智慧旅游规划(1)智能导览:建设智能导览系统,提供便捷的导览服务。
(2)在线预订:搭建景区在线预订平台,实现门票、酒店、餐饮等一站式预订。
西安城市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汪海涛一、城市旅游发展模式1.问题诊断近三十年来,西安旅游发展取得喜人成就。
秦兵马俑博物馆及秦始皇陵是西安乃至陕西唯一的世界文化遗产,是西安乃至陕西旅游发展的领头军。
华清池、骊山风景区、明城墙、碑林、大清真寺等景区是西安旅游发展的第二军团。
但目前出现的问题是景区压倒城市,即兵马俑博物馆等特级景区成为西安旅游的代表或象征,西安只是这些景区的游客集散中心,这便是西安城市旅游目前的发展模式即“集散中心+旅游景区”模式。
这种模式发展的典型便是张家界市、武夷山市、黄山市等城市,个别景区以绝对优势压倒城市的本体形象并取代之。
在这种发展模式下,特级景区充分享受各种支持,发展越来越好。
而其他景区受特级景区的屏蔽过分严重,发展会越来越落后。
并且,游客会只知兵马俑而不知西安,这种情况在外宾中尤为突出。
这就与把西安建设成一流的国际旅游目的地的目标越来越远。
2.解决对策西安作为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各种历史文化交融于此,秦兵马俑是西安历史的一个典型代表,但绝不是全部。
重视景区的发展,但绝不能仅仅依靠景区的发展。
因此,西安如果想要建设成为国际一流的旅游目的地,必须确定“西安城市旅游”的发展方向,确定“城市+景区”的发展模式。
将西安整个城市风貌、历史文化氛围作为一个大的旅游产品体系推介出去,使得游客能深入城市内部,体验鲜活的古都生活气息。
这样既可以延长游客在西安的停留时间,又增加游客对西安旅游的满意度。
比如在杭州的武林广场,地下通道没有任何商业广告,取而代之的是西湖、西溪湿地等旅游胜地的摄影图片,给人一种美感之外,还带来了一种强烈的旅游氛围,告诉人们这里是一座旅游休闲城市。
而走在西安的钟鼓楼广场地下通道,仿佛身临一座现代化的商业城市,而没半点古城沧桑之感,因为这里没有一点西安特色,商业广告充斥其间。
二、城市旅游发展空间组织1.问题诊断(1)西安古城区城市旅游空间结构问题分析西安市古城区分布着纵横交错的古街小巷43条,主要的历史遗址16处,古建筑27处,历史民居29处,佛、道、伊斯兰等寺院19座。
基于ASEB栅格的西安市文化遗产旅游分析研究摘要:文章利用aseb栅格分析法,通过对游客的随机访谈,分析了西安市文化遗产旅游的优势条件、劣势因素、机遇因素、以及制约发展的潜在因素,在坚持西安市文化遗产旅游发展不脱离文化原真性的原则下提出了其文化遗产旅游发展的族谱体系和开发对策建议,以实现其持续健康发展。
关键词:aseb栅格分析法;文化遗产;旅游;西安文化遗产旅游是旅游活动中重要的一项内容,以我国丰富的文化遗产为载体,旅游者从其实际需要出发对各种类型的文化遗产进行欣赏、学习、体验等多种形式的活动,从而达到艺术探索、科学研究、美学观赏、拓展视野等某种目的。
学者普遍研究表明文化遗产旅游将会成为未来旅游业发展的新航标。
本文以西安市文化遗产旅游资源为案例研究对象。
一.aseb栅格分析法aseb栅格分析法是以消费者需求为导向的一种市场分析方法,它把消费者的体验纳入分析范围中,重视从消费者的角度对项目的各个情况进行分析,对于分析体验式消费引发的问题有很好的针对性,它是对传统的我们习惯使用的以产品为导向的swot分析的完善与提升。
aseb(activity,setting,experience,benefit)栅格分析法将swot分析与曼宁·哈斯·德赖弗·布朗(manning hass driverbrown)的需求层次分析法(包括活动、设施、体验与利益)形式结合起来以栅格或矩阵的形式为旅游研究提供了更为有效、更加以消费者为导向的分析方法。
aseb栅格分析法将swot分析中的四种因素与aseb四个需求层次相互对应,形成16个单元的矩阵,按顺序从sa到tb对各个单元逐次进行分析研究(见表2),并以栅格的形式列为表格,即为aseb栅格分析方法。
二.研究区概况西安,古称长安、京兆,是举世闻名的世界四大文明古都之一,居中国四大古都之首,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朝代最多,影响力最大的都城,是中华文明的发扬地、中华民族的摇篮、中华文化的杰出代表,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最早确定的“世界历史名城”和国务院最早公布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世界著名旅游胜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