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警察组织行为学试题
- 格式:docx
- 大小:19.06 KB
- 文档页数:7
全国2018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警察组织行为学试题课程代码:00859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针对某种特定的情况而进行的调查性研究,分析原因并提出解决方法,这种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是()A.理论研究B.应用研究C.行动研究D.现场研究2.组织中个体对自己工作的一般态度是()A.工作需要B.工作动机C.工作执情D.工作满意度3.我们常常会根据某个人的品质和个性心理特征去推论与之相近的其他人也存在这种品质和个性心理特征,这种社会认知偏差是()A.制约现象B.晕轮效应C.第一印象D.暗示4.撤销对人的某些行为的强化,使这种行为出现的频率逐步减少,这种强化的类型是()A.正强化B.负强化C.惩罚D.自然消退5.有机体有对食物、水、空气、躲避痛苦等的需要以及为了满足这些需要而产生的活动的内驱力属于()A.自然性动机B.主导动机C.辅助动机D.社会性动机6.人们工作的积极性不仅受其所得报酬的绝对值的影响,而且要受所得报酬的相对值的影响,这种过程型激励理论是()A.期望理论B.公平理论C.目标设置理论D.需要层次理论7.在沟通的一般过程中,信息所指向的客体是()1A.编码B.反馈C.通道D.接受者8.影响沟通有效性的社会因素包括地位障碍、职业障碍和()A.认知障碍B.组织结构障碍C.文化程度障碍D.距离障碍9.当一个群体依赖于另一个群体的投入,并且这种依赖是单向的,这种群体间相互依赖关系的类型是()A.联营式B.顺序式C.互惠式D.渐进式10.其角色作用是提供结构,这种团队成员的角色是()A.支持者——维护者B.探索者——倡导者C.评价者——开发者D.推动者——组织者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全国2018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警察组织行为学试题课程代码:00859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心理学家勒温提出的行为公式:B=F(P·E),其中E是指()A.环境因素B.个体因素C.社会因素D.心理因素2.与组织行为学关系为最密切的心理学分支学科包括普通心理学、管理心理学和()A.教育心理学B.社会心理学C.生理心理学D.政治心理学3.在精心设计的情境下,通过控制、操纵和观察各种变量进行研究,这种研究方法是()A.文献研究B.行动研究C.现场研究D.实验室研究4.把人格总结为16项因素的学者是()A.艾森克B.明尼苏达C.卡特尔D.罗杰斯5.认为行为是其结果的函数的学习理论是()A.经典条件反射理论B.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C.社会学习理论D.强化理论6.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中最高层次的需要是()A.生理需要B.社交需要C.自我实现的需要D.尊重需要7.劳资双方的冲突属于()A.个体内部冲突B.人际冲突C.群体内部冲突D.群体间的冲突8.团队最重要的特点是()A.信任感B.合作性1C.公平性D.竞争性9.由于领导者个人所具有的良好品格以及个性而吸引被领导者,使其产生敬佩感,这种影响力因素是()A.资历因素B.背景因素C.情感因素D.个人魅力10.交警支队——大队——中队——小队这种组织结构的类型是()A.职能式结构B.直线式结构C.矩阵结构D.官僚结构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11.作为一种特殊的行政组织,公安机关具有的独特性质包括()A.是维护国家政权的工具B.是行政执法机关C.具有服务性D.具有互益性E.具有高度的组织性12.弗鲁姆依据对社会的价值和贡献把人划分为若干类型,这些类型包括()A.接纳型B.宗教型C.剥削型D.贮藏型E.市场型13.影响认知的客观条件包括()A.形状的大小B.经验和知识C.强度的高低D.兴趣E.重复14.探讨人类行为产生的基本理论包括()A.本能论B.强化理论C.内驱力理论D.需要理论E.认知的动机理论15.非正式群体的类型主要包括()A.利益型B.爱好型C.信仰型D.情感型E.亲缘型16.警察群体所具有的一般群体成员的心理特征包括()A.满足归宿感B.获得认同感2C.形成角色感D.增加力量感E.形成羞耻感17.影响沟通有效性的心理因素主要包括()A.语义障碍B.选择性知觉C.距离障碍D.态度障碍E.情绪障碍18.影响群体间关系的因素包括()A.相互依赖性B.群体气氛C.群体的规模D.任务的不确定性E.目标取向19.根据团队存在的目的和拥有自主权的大小来划分,团队的类型包括()A.问题解决型团队B.自我管理型团队C.多功能型团队D.依赖型团队E.单功能型团队20.我国警察组织文化的特征包括()A.以执法为核心的整体性特征B.有政治色彩的社会性特征C.有国际趋同的渗透性特征D.以服从为天职的权威性特征E.以观念为核心的组织性特征三、填空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
浙江省2018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警察组织行为学试题课程代码:00859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
每小题1分,共10分)1.下列表述不符合马克思主义人性观的是( )。
A.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B.人的本质是一个历史过程C.人的本质是具体的D.人的本质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2.人依据认知、思考、推理及创造能力而实施的行为,表现了行为的( )。
A.目的性B.习得性C.社会性D.理智性3.影响抱负水平的外部条件因素有( )。
①社会和集体的影响②角色的影响③对指标提法的影响④过去的成败经验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4.我们把人对某事物的兴趣所持时间的长短称为( )。
A.兴趣的广度B.兴趣的指向性C.兴趣的持久性D.兴趣的效能性5.人们在客观世界的相互作用中,对现实事物总有一定的看法、态度和趋向。
人们把这一基本特征称为个性的( )。
A.倾向性B.稳定性C.独特性D.整体性6.“人才早熟”和“大器晚成”的表述,是指能力表现的( )。
A.发展水平的差异B.类型差异C.早晚差异D.遗传差异7.当客观事物在一定范围内变化的时候,人对它的感知映象仍然保持相对不变,这是感知的( )。
A.选择性B.整体性C.理解性D.恒常性8.从程序角度看,领导决策的最后一步是( )。
A.发现问题,确定目标B.确定价值准则,拟定方案C.分析评估,方案选优D.组织实施、追踪决策9.在个体受挫后,想出各种理由来原谅自己或者为自己的失败辩解。
人们把这种心理防卫方式称为( )。
A.投射作用B.反向作用C.文饰作用D.替代作用10.下面哪一种功能不属于组织文化的功能( )。
A.目标导向功能B.权力功能C.凝聚功能D.激励与约束功能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分别填在题干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
每小题2分,共20分)1.影响抱负水平的个人因素主要有( )。
全国2010年7月自学考试组织行为学试题课程代码:00152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着重如何设计适合每一个人工作程序与工作环境的学科是( B )1-19A.工业心理学B.工程心理学C.劳动心理学D.人事心理学2.分别研究个体、群体和领导的心理与行为规律的是( C )1-14A.行为科学B.组织科学C微观组织行为学 D.宏观组织行为学3.在相关分析中,相关系数的范围是( C )2-35A.+1 到0B.0 至U-1C.+1经过0到-1D.+1不经过0到-14.个人对某一对象所持有的评价与行为倾向是( A )3-53A.态度B.性格C.信念D.理想5.激励人按照一定的观点、原则和世界观去行动的被意识到的思想倾向是( B )3-60A.理想B.信念C.世界观D.价值观6.任何创造性行为都必须产生出对组织、社会、人类有价值的新成果,这是指创造性行为的( B )4-79A.有效性B.有用性C.适应性D.首创性7.组织内部的个人工作等级职位的升降是事业生涯的( A )5-111A.纵向变动B.横向变动C.向核心变动D.斜向变动8.不属于霍兰德六种“个性定向”的是( D )5-105...A.现实操作型B.调查研究型C.管理型D.创造型9.规定了每个角色的行为期待的是( C )6-141A.角色期待B.角色知觉C/心理契约 D.角色定式10.最普通的非正式沟通形式是( D )7-160A.流言式B.偶然式C.单线式D.集束式11.每个人都需要他人,因而具有人际关系的需求。
这种观点的提出者是( D )8-178学习-- 好资料A.霍曼斯B.劳勒C.伦林D.舒兹12.组织行为学所研究的人际关系主要是指人们之间的( C )8-175A.交际关系B.利害关系C/心理关系 D.互动关系13.群体间的互动行为所涉及的群体至少有( B )9-196A.一个B.两个仁三个 D.四个14.下列不属于领导服务功能的是( D )10-228...A.工作服务B/心理咨询服务C.信息服务D.沟通服务15.企业家的核心能力是( D )11-248A.创新能力B.社交能力C.激励能力D.决策能力16.领导有效决策的根本是( A )12-294A.决策的科学化B.决策的民主化C.决策的法制化D.决策的合理化17.基于个体身体内部生理平衡的变化而产生的生理性动机是( B )13-302A.物质动机B.原始动机C.习得动机D.精神动机18.根据需要的对象是如何得到,可将需要分为( C )13-303A.物质需要与精神需要B.高级需要与低级需要仁自然需要与社会需要 D.生理需要与心理需要19.行为改造型激励理论也称为ABC公式,其中字母A指的是(A )14-346A.产生行为的前因B.行为本身C.行为的过程D.行为的后果20.“7$”模型中“硬性的S”指的是(A )15-351A.战略、结构和制度B.战略、人员和风格C.结构、制度和技能D.战略、人员和制度21.为组织成员提供参与管理的机会,培养其责任感,提高工作主动性和创造性,满足其自我实现的需求。
浙江省2018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警察组织行为学试题课程代码:00859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
每小题1分,共10分)1.警察要依法办案,这是警察行为的( )。
A.工具性B.执法性C.服务性D.组织性2.人们把善于掌握和控制自己行动的意志品质称为( )。
A.自觉性B.坚定性C.果断性D.自制力3.当客观事物变化的时候,人们对它的感知映像仍保持相对不变,这是感知的( )。
A.选择性B.整体性C.理解性D.恒常性4.人们把机关里的科室,学校中的班组称为( )。
A.假设群体B.实际群体C.参照群体D.松散群体5.不属于群体沟通的功能为( )。
A.传播信息的功能B.改变行为的功能C.维持权力的功能D.心理保健的功能6.警察领导者的高度事业心、坚强意志、稳定情绪属于( )。
A.品德方面的心理素质B.智力方面的心理素质C.非智力方面的心理素质D.组织管理方面的心理素质7.把从领导者本人品质上找出有效领导特征的理论称为( )。
A.品质理论B.行为理论C.情景理论D.强化理论8.每个组织都有明确的目标,没有目标就失去其存在的意义。
这是组织的( )。
A.目标功能B.权力功能C.协调功能D.强化功能9.把领导者是否有效地掌握决定权和指挥权称为( )。
A.权威的有效性B.监控的有效性C.信息沟通的灵敏性D.层次与幅度的平衡性10.影响组织效率的机构设置、工作内容、社会风气等为( )。
A.独立变项B.居间变项C.从属变项D.精神变项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1号分别填在题干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
每小题2分,共20分)1.人类行为的特质有( )。
A.目的性B.习得性C.社会性D.情理性E.遗传性2.人的个性的基本特征有( )。
A.稳定性B.独特性C.整体性D.系统性E.倾向性3.态度的性质主要表现为( )。
全国2011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组织行为学试题(课程代码:00152)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组织行为学是一门( )A.理论性学科B.应用性学科C.实验性学科D.综合性学科2.以下不属于组织行为学所使用的实验法的是( )A.现场实验法B.实验室实验法C.心理测验法D.准实验法3.把能力分为智力、专门能力和创造力三类,其划分的标准是()A.差异性B.倾向性C.适应性D.独立性4.创造性行为产生的内在主观特征是( )A.创造性思维B.创造性需要C.创造性动机D.创造性能力5.组织和员工对事业生涯进行设计、规划、实施和监控的过程是()A.事业生涯管理B.事业生涯开发C.事业生涯设计D.事业生涯选择6.由组织结构确定的职务分配很明确的群体是( )A.正式群体B.非正式群体C.命令型群体D.任务型群体7.群体规范可以规划一个人在群体中的行为方式,这是群体规范的()A.标准功能B.导向功能C.评价功能D.动力功能8.对一种角色的态度与实际角色行为的一致性是( )A.角色知觉B.角色规范C.角色同一性D.角色期待9.有他人在场会使活动效率提高的现象是( )A.群体促进效应B.群体凝聚效应C.群体协同效应D.群体互动效应10.心理学家舒兹将人际关系需求分为包容需求、控制需求与( ) A.尊重需求B.感情需求C.成就需求D.利益需求11.关于冲突观念的现代观点认为( )A.冲突有害无益B.应当避免冲突C.冲突有利无害D.保持适度水平的冲突是有益的12.有效领导的基础是()A.领导的权威B.领导的素质C.领导的能力D.领导的职位13.领导作风论认为创新型组织和以知识型员工为主导的组织最适宜采用的领导方式是 ( )A.集权式B.集权与民主结合式C.民主式D.放任式14.提高领导效能的根本措施是( )A.科学决策B.民主决策C.有效沟通D.有效激励15.把动机分为原始动机、一般动机与习得动机三种类型,其划分依据是( ) A.动机的属性不同B.动机的作用强度不同C.动机的由来不同D.动机的作用结果不同16.在现实生活中,有的人埋头工作是为了受表扬,留个好名声;有的人埋头工作是为了多拿点奖金;还有人为了多做贡献而埋头工作。
全国2018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组织行为学试题课程代码:00152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组织行为学产生和发展的过程起始于()A.哲学B.心理学C.组织学D.行为科学2.着重对人的个别差异的研究,为选择及培训合格的人员,担负组织内的特定工作,这一学科是()A.人事心理学B.个性心理学C.人格心理学D.管理心理学3.用于揭示两组变量或几组变量之间的关系的方法是()A.抉择分析B.相关分析C.因素分析D.回归分析4.运用归因论原理来增强人们的()A.归因性B.社会性C.心因性D.坚持性5.神经过程的特性是在心理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其特点主要体现在心理活动的()A.动力上B.特征上C.行为上D.速度上6.最早提出归因理论的是美国心理学家()A.麦克里格B.史布兰格C.海德D.特尔曼7.用于测定创造性潜能的具体方法是()A.TA TB.RATC.SPSD.SPSS8.事业生涯的组成部分之一是()A.意识B.价值观C.知觉D.行为19.一个工作群体所能做的事情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A.资源条件B.工作环境C.社会环境D.组织环境10.影响群体有效性的因素是群体任务的复杂性和()A.群体结构B.群体规范C.性格特点D.相互依赖性11.若要从事一种保密程度要求很高的沟通,最适宜的沟通网络形式是()A.链式B.Y式C.轮式D.全方位式12.小道消息传播的方式主要是()A.流言式B.偶然式C.单线式D.集束式13.最早提出社会交换理论的学者是()A.韦伯B.霍曼斯C.莫里诺D.阿西14.参照测量能够超出人们之间好恶感的感情方面,可以提示出每个成员的()A.正式群体B.非正式群体C.参照群体D.利益群体15.区分冲突是功能正常的还是功能失调的指标是()A.工作绩效B.凝聚力C.人际关系D.工作环境16.衡量领导有效性的最重要的指标是()A.德才兼备B.工作计划C.工作绩效D.工作目标17.莱克特的研究认为,高工作绩效群体的领导要把管理的中心转向()A.工作B.员工C.环境D.决策18.无论是个体、组织,还是管理过程,其成功的保证都依赖于决策()A.合理性B.科学性C.前瞻性D.有效性19.人们的行为都指向一定的目标,在目标未达成之前,行为不会终止,这体现了人类行为的()2A.因果性B.目的性C.持久性D.自发性20.在组织行为学中,把权力、成就、情谊等这类动机称为()A.原始动机B.生理性动机C.一般动机D.习得动机21.按照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与保健因素有关的是()A.工作内容B.工作环境C.组织变革D.决策22.期望理论的提出者是著名心理学家()A.马斯洛B.麦克里兰C.弗鲁姆D.亚当斯23.在现代组织结构的形式中,部门执行制指的是()A.事业部制B.模拟分权结构C.超事业部制D.虚拟结构制24.组织变革力场分析方法的提出者是()A.勒温B.卡斯特C.罗西D.艾诺芬25.在组织行为学中,把大组织内部由于部门和地理位置的差异而导致同一组织中的不同部门所拥有的个性“价值观”称为组织的()A.强文化B.弱文化C.主文化D.亚文化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有二至五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全国2010年7月高教育自学考试组织行为学试题课程代码:00152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着重如何设计适合每一个人工作程序与工作环境的学科是( )A.工业心理学B.工程心理学C.劳动心理学D.人事心理学2.分别研究个体、群体和领导的心理与行为规律的是( )A.行为科学B.组织科学C.微观组织行为学D.宏观组织行为学3.在相关分析中,相关系数的范围是( )A.+1到0B.0到-1C.+1经过0到-1D.+1不经过0到-14.个人对某一对象所持有的评价与行为倾向是( )A.态度B.性格C.信念D.理想5.激励人按照一定的观点、原则和世界观去行动的被意识到的思想倾向是( )A.理想B.信念C.世界观D.价值观6.任何创造性行为都必须产生出对组织、社会、人类有价值的新成果,这是指创造性行为的( )A.有效性B.有用性C.适应性D.首创性7.组织内部的个人工作等级职位的升降是事业生涯的( )A.纵向变动B.横向变动C.向核心变动D.斜向变动8.不属于霍兰德六种“个性定向”的是( )A.现实操作型B.调查研究型C.管理型D.创造型9.规定了每个角色的行为期待的是( )A.角色期待B.角色知觉C.心理契约D.角色定式10.最普通的非正式沟通形式是( )A.流言式B.偶然式C.单线式D.集束式11.每个人都需要他人,因而具有人际关系的需求。
这种观点的提出者是( )A.霍曼斯B.劳勒C.伦林D.舒兹12.组织行为学所研究的人际关系主要是指人们之间的( )A.交际关系B.利害关系C.心理关系D.互动关系13.群体间的互动行为所涉及的群体至少有( )A.一个B.两个C.三个D.四个14.下列不属于领导服务功能的是( )A.工作服务B.心理咨询服务C.信息服务D.沟通服务15.企业家的核心能力是( )A.创新能力B.社交能力C.激励能力D.决策能力16.领导有效决策的根本是( )A.决策的科学化B.决策的民主化C.决策的法制化D.决策的合理化17.基于个体身体内部生理平衡的变化而产生的生理性动机是( )A.物质动机B.原始动机C.习得动机D.精神动机18.根据需要的对象是如何得到,可将需要分为( )A.物质需要与精神需要B.高级需要与低级需要C.自然需要与社会需要D.生理需要与心理需要19.行为改造型激励理论也称为ABC公式,其中字母A指的是( )A.产生行为的前因B.行为本身C.行为的过程D.行为的后果20.“7S”模型中“硬性的S”指的是( )A.战略、结构和制度B.战略、人员和风格C.结构、制度和技能D.战略、人员和制度21.为组织成员提供参与管理的机会,培养其责任感,提高工作主动性和创造性,满足其自我实现的需求。
全国2008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组织行为学试题课程代码:00152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被誉为管理心理学之父的是( )A.梅奥B.莱维特C.维卡D.斯克伯兹2.最早发现工作群体的重要性的是( )A.霍桑试验B.莱维特的研究C.维卡的研究D.马斯洛的研究3.管理者角色学派的代表人物是( )A.泰勒B.韦伯C.勒温D.明兹伯格4.研究人员在不能完全控制的情景下所进行的实验称做( )A.实验室实验B.现场实验C.准实验D.心理测验5.测验结果稳定性和一致性的指标是( )A.效度B.信度C.恩格尔系数D.区分度6.与个人神经过程的特性相联系的行为特征是( )A.态度B.气质C.性格D.能力7.组织认同感与员工辞职率的关系是( )A.正比关系B.反比关系C.方差关系D.无相关关系8.决定人的行为的心理基础是( )A.价值观及其体系B.人生观C.世界观D.态度9.倡导“胡萝卜加大棒”式的管理方式的理论是( )A.X理论B.Y理论C.超Y理论D.Z理论10.心理学家霍兰德认为,影响个人职业选择的重要决定因素是( )A.能力类型B.个性类型C.气质类型D.外貌类型11.凝聚力与群体生产率的关系取决于群体的( )A.绩效B.合作关系C.规范D.绩效规范12.他人认为个体在一个特定的情境中应该作出什么样的行为反应是( )A.角色同一性B.角色知觉C.角色期待D.角色冲突13.一个群体可能达到的绩效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群体成员个人给群体带来的( )A.信息B.资源C.财富D.规范14.鼓励和支持群体成员行为一致性的群体,比较容易引发( )A.群体促进效应B.协同效应C.从众效应D.社会惰化效应15.群体互动表现为建设性的时候,群体之间的状况是( )A.冲突B.迁就C.合作D.依从16.检验领导者是否称职的主要标志是( )A.凝聚力强弱B.出勤率高低C.工作绩效水平高低D.员工满意度高低17.取消正强化,对职工的某种行为不予理睬,以表示对该行为某种程度的否定,这种强化方式是( )A.积极强化B.负强化C.自然消退D.惩罚18.双因素理论的提出者是( )A.马斯洛B.赫兹伯格C.弗鲁姆D.奥德弗19.衡量组织成熟程度和组织运行有效性的基本标志是( )A.组织目标的合理性B.组织监控的有效性C.组织授权行为的合理性D.组织沟通的灵敏性20.以下组织变革内容中,属于技术方面变革的是( )A.管理跨度改革B.工作进度改革C.绩效评价系统改革D.信息系统更新21.下面哪一项不是领导资源控制权?( )A.决策权B.财务审批权C.专长权D.物资分配权22.日本的自主管理(JK)活动的理论依据是( )A.需要层次理论B.公平理论C.双因素理论D.期望理论23.全方位激励的理论基础是( )A.过程型激励理论B.行为改造激励理论C.公平型激励理论D.内容型激励理论24.由领导做出变革的决策,自上而下发布命令,说明所要进行变革的内容和下级在贯彻这些变革中的职责。
全国2019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警察组织行为学试题课程代码:00859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
每小题1分,共18分)1.美国的()是西方公认的“科学管理之父”。
A.泰勒B.法约尔C.韦伯D.梅奥2.影响警察行为的个性心理特征因素包括个人气质、能力和()。
A.成就感B.认知C.情感D.性格3.()是指个体能够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备的心理特征。
A.知识B.能力C.心理素质D.心理条件4.“群体层次测定理论”认为()是指个人间的关系是以既有个人意义,又有社会价值的共同活动内容为中介的群体。
A.小型群体B.中型群体C.联合群体D.集体5.在组织管理中,应尽量避免用()来对待成员中的不同意见者。
A.舆论压力B.心理隔离C.怀柔政策D.压制的方式6.下列图式中属于链式沟通网络的是()。
7.“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描述了影响人际关系因素中的()。
A.个性特征B.需要互补性C.交往者的类似性D.时空上的接触8.()是领导者、被领导者和环境三者间相互作用的结果。
A.领导行为B.领导艺术C.领导效能(率)D.领导者影响力9.管理方格图是一张()等分的方格图,横坐标表示对于工作的关心程度,纵坐标表示管理者对人的关心程度。
A.5B.71C.9D.1110.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科学定义说明,()是人的本质属性。
A.自然属性B.社会属性C.物质属性D.精神属性11.主动性是指公安民警对无指令的、职责规定以外的任务或处于无人监督状态下的()是否积极。
A.工作责任B.工作干劲C.工作态度D.努力程度12.“需要层次论”把人要求挖掘自身潜能,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充分发挥自己的全部能力的需要称为()。
A.成长需要B.尊重需要C.成就需要D.自我实现需要13.期望理论是在目标还没有实现的情况下,研究目标对人的()影响的理论。
A.行为B.思想C.需要D.动机14.归因的标准要根据一贯性、普遍性和()等三个方面来进行推断。
全国2018年7月自学考试警察组织行为学试题课程代码:00859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对组织行为学的贡献主要是群体行为研究,这种心理学分支学科是()A.普通心理学B.社会心理学C.管理心理学D.教育心理学2.根据能力与工作内容和特点的匹配图表,存在价值观问题的工作对能力的要求为()A.创造性B.主动性C.合作能力D.正直3.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人类最原始的、最基本的需要是()A.生理需要B.安全需要C.社交需要D.尊重需要4.因不一致的思想所引发的冲突是()A.目标冲突B.认知冲突C.情感冲突D.程序冲突5.质量圈的员工组成数量通常为()A.3—5名B.5—8名C.8—15名D.5—12名6.20世纪40年代领导者的角色是()A.完成任务的指导者B.人际关系的协调者C.实现自我价值的采访者D.信息传递者7.根据管理方格图,1.1型的领导风格是()A.理想型管理B.贫乏型管理C.任务型管理D.中庸之道型管理8.对于组织活动和组织内部关系比较复杂的情况最有效的组织结构类型是()1A.职能式结构B.直线式结构C.矩阵结构D.官僚结构9.被称为“生物心理社会模型”的应激模式是()A.一般适应综合征模型B.心理动力学模型C.一般系统论模型D.交互作用论模型10.警察组织文化的特征之一是以执法为核心的()A.整体性特征B.社会性特征C.渗透性特征D.权威性特征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11.在影响行为的个体因素中,生理因素包括()A.遗传B.年龄C.声音D.生理需要E.人格12.格瑞武斯描述人的价值观与生活形态的层次包括()A.反应性的B.宗教的C.自我中心D.理论性的E.一致性13.社会学习理论的维度包括()A.符号化B.标准化C.预想D.替代学习E.自我监控14.按群体的作用和影响来划分,其类型包括()A.参照群体B.一般群体C.正式群体D.非正式群体E.假设群体15.谈判的技巧包括()A.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开始谈判B.针对个人,不针对问题C.坚持使用客观的标准D.无须太在意最初的报价2E.重视双赢的解决方式16.影响群体决策的因素包括()A.情境因素B.环境因素C.人的因素D.物的因素E.财力因素17.20世纪60年代后期,领导者的主要角色包括()A.人际角色B.指导者角色C.培训和激励者角色D.协调者角色E.信息传递者角色18.斯托格第认为领导者应当具有的身体特征包括()A.精力B.外貌C.性别D.身高E.年龄19.卡斯特认为,组织变革的步骤包括()A.回顾和反省B.觉察问题C.辨明问题D.确立解决问题的方案E.实行变革20.应激所导致的疾病主要包括()A.神经官能症B.精神疾病C.心身疾病D.外伤E.中毒三、填空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
全国2005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警察组
织行为学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以警察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为研究对象的科学是()
A.警察心理学
B.警察组织行为学
C.警察管理学
D.警察行为学
2.认为人是最讲经济实利的,人的本性是自私的,都追求个人的经济利益。
这种观点被称为()
A.“社会人”的假设
B.“经济人”的假设
C.“自动人”的假设
D.“复杂人”的假设
3.具有沉着冷静、稳重、情绪反应慢且弱等特征的气质类型为()
A.胆汁质
B.多血质
C.粘液质
D.抑郁质
4.认为老年人是稳重保守的,把这种认知中的偏差倾向称为()
A.第一印象
B.近因效应
C.晕轮效应
D.社会刻板印象
5.组织内每个人都处于平等地位,都可与其他人直接地自由
沟通,这种沟通网络形式被称为()
A.链式
B.轮式
C.环式
D.全通道式
6.认为在两种极端(如“独裁”与“民主”)的领导方式之间,存在着多种领导行为方式。
把这种观点称为()
A.费德勒模式
B.通路—目标理论
C.领导参与模式
D.领导的“连续带”模式
7.实现决策民主化的前提是()
A.决策观念的民主化
B.决策研究的公开化
C.决策体制的合理化
D.决策的法制化
8.在影响组织效率的因素中,不属于独立变项的变因为()
A.机构的设置
B.工作的难度
C.组织成员的心理素质
D.社会风气
9.下列各项中不属于组织变革的方法是()
A.改变组织结构
B.改变管理
C.改变组织变革的程序
D.改变人的心理
10.组织成员的工资是按工作成绩而不是按权力和资历来支付,这是建设组织文化的()
A.目标原则
B.价值原则
C.公平原则
D.成效原则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有二个至五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11.在组织行为学与思想政治工作的关系问题上,不同意见的争论有()
A.二者具有同一的概念,可结合为一体
B.二者的关系是水火不相容的
C.组织行为学可代替思想政治工作
D.二者有本质区别,但可相互利用
E.组织行为学可为思想政治工作所运用
12.警察行为的特殊性有()
A.代表国家意志
B.公正严明
C.有高度的组织性
D.努力奋斗
E.服务为本
13.影响抱负水平的个人因素主要有()
A.个人的成就动机
B.过去的成败经验
C.上级领导的期望
D.人际关系因素
E.距离目标的远近程度
14.社会认知的内容有()
A.对他人思想的认知
B.对他人情绪情感的认知
C.对他人个性的认知
D.对人际关系的认知
E.对自我的认知
15.影响态度形成的因素包括()
A.欲望
B.知识
C.个人所属的群体
D.个性特征
E.活动
16.人的需要的特征有()
A.通过劳动获得需要的对象
B.需要是多种多样的
C.需要是不断发展的
D.需要具有社会性
E.需要具有整体性
17.群体沟通的功能有()
A.传播信息的功能
B.改变行为的功能
C.心理保健的功能
D.改善策略的功能
E.维持现状的功能
18.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中的激励因素是()
A.工作富有成就感
B.负有重大的责任
C.工作本身具有挑战性
D.工作成绩能得到社会承认
E.在职位上能发展成长
19.组织的形态依据组织的性质进行分类,可以分为()
A.服务组织
B.正式组织
C.互益组织
D.非正式组织
E.工商组织
20.组织文化的功能有()
A.目标导向功能
B.凝聚功能
C.激励功能
D.监督功能
E.约束功能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
错填、不填均无分。
21.警察组织行为学所研究的体系一般可分为警察组织中的个体行为、___________和组织领导行为。
22.兴趣的个别差异可通过兴趣的指向性、兴趣的广度、兴趣的持久性和___________这四个方面的规律表现出来。
23.“人才早熟”与“大器晚成”是指___________表现早晚的差异。
24.在警察组织管理中要掌握能力阈限,使能力与___________相匹配。
25.把原有动机受挫而产生新的动机称为___________。
26.有一些沟通是为了渲泄情绪,解除内心紧张,这是沟通的___________功能。
27.“小道新闻”与“马路消息”是以___________沟通网络传递信息的。
28.领导效率是领导者、被领导者和环境三者间___________的结果。
29.费德勒认为,任何类型的领导方式都可能有效,关键是要与___________相适应。
30.马斯洛把人类的各种需要归纳为五大类,即:生理需要、
___________、社交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31.目标管理法的作用之一在于其有利于个体行为的___________。
32.个体受挫后想出各种理由来原谅自己,为自己的失败辨解,把这种心理防卫方式称为___________。
33.从运用权力、权威的控制程度这个标准来看,可以把组织划分为功利型组织、规范型组织和___________组织。
34.我国的警察组织从体制上看,是条块结合,以___________为主的格局。
35.“从严治警”这一标语口号是以___________表现组织文化的一种形式。
四、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36.态度
37.群体动力
38.公平理论
39.挫折容忍力
40.组织设计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41.简述“社会人”假设的管理策略。
42.群体规范的功能有哪些?
43.人际关系中的吸引接近规律表现在哪些方面?
44.简述激励在警察组织管理中的意义。
六、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45.试述在组织管理中如何对待非正式群体。
46.试述组织气氛的和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