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师大版教材《有余数的除法》优秀课件1
- 格式:ppt
- 大小:639.00 KB
- 文档页数:12
《有余数的除法》(教案)二年级下册数学西师大版教案:《有余数的除法》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二年级下册数学西师大版教材,主要涵盖第页至第88页的“有余数的除法”部分。
具体内容包括:有余数的除法的概念、计算方法,以及应用实例。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有余数的除法的概念和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有余数的除法运算,并能够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概念,掌握计算方法。
教学重点:能够正确地进行有余数的除法运算,并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课件。
学具:练习本、笔、算盘(可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出有余数的除法,例如:“小明有13个苹果,他想把它们平均分给他的5个朋友,每个朋友能分到几个苹果,还剩几个苹果?”2. 讲解概念解释有余数的除法的概念,即当被除数不能被除数整除时,产生的余数和除法运算。
3. 计算方法讲解讲解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即先进行整除运算,得到商,然后用被除数减去商乘以除数,得到余数。
4. 例题讲解通过具体的例题进行讲解,例如:“13除以5,商是多少,余数是多少?”引导学生一起计算,解释计算过程。
5. 随堂练习给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进行计算,并及时给予指导和解答。
6. 应用实例通过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答,例如:“一个长方形的长是11厘米,宽是3厘米,求它的面积。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有余数的除法:被除数÷ 除数 = 商余数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7 ÷ 418 ÷ 519 ÷ 6答案:17 ÷ 4 = 4 118 ÷ 5 = 3 319 ÷ 6 = 3 1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际问题引入,让学生掌握有余数的除法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并进行相应的练习。
通过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学生能够正确地进行有余数的除法运算,并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有余数的除法(例1)(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二年级下册西师大版当我站在讲台上,看着台下的学生们,我知道他们对于有余数的除法还有一些困惑。
所以我准备了一节关于有余数的除法的教案,希望通过这节课,他们能够理解并掌握有余数的除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
一、教学内容我选择的教材是西师大版二年级下册的数学教材,我将从第四章的第三节开始讲解,这一节的主题是有余数的除法。
我将带领学生们一起学习如何进行有余数的除法运算,以及如何理解余数的概念。
二、教学目标通过这节课,我希望学生们能够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概念,掌握有余数的除法的运算方法,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在这节课中,理解余数的概念和掌握有余数的除法的运算方法是重点,同时也是难点。
我希望通过举例和练习,帮助学生们理解和掌握这些概念和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有余数的除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我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包括黑板、粉笔、多媒体教具以及一些练习题。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拿出了一袋糖果,告诉学生们我想要将这些糖果平均分给几个小朋友,但是分完之后还有一些糖果剩下来,这就是有余数的除法。
2. 例题讲解:我然后在黑板上写了一个例子,12除以3等于4余0,12除以4等于3余0,然后我写了12除以5等于2余2。
我解释了什么是商,什么是余数,以及如何进行有余数的除法运算。
3. 随堂练习:我给学生们发放了一些练习题,让他们试着用有余数的除法运算来解决这些问题。
4. 作业设计:我给学生们留下了一道作业题,15除以6等于多少,余数是多少。
六、板书设计我在黑板上写下有余数的除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以及例子和练习题的答案。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15除以6等于多少,余数是多少。
答案:15除以6等于2余3。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这节课,我觉得学生们对于有余数的除法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掌握。
但是在讲解的过程中,我发现有些学生对于余数的概念还有一些困惑,我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对这部分学生的辅导。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及教案示范文档有余数的除法第一课时一、教学内容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49-51页内容及相关练习题。
二、教材分析有余数的除法,是从表内除法向表外除法过渡的桥梁。
表内除法主要研究“正好分完”的情况,而有余数除法主要研究“分后有剩余”的情况,有余数除法是对除法意义的又一次认知,是学习多位数除法的基础。
从教材上看,内容抽象,概念性强因而这部分知识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从学生方面看,学生刚学过表内除法,比较习惯用乘法口诀来求商,而有余数的除法不能直接从乘法口诀中求商,要用竖式计算,但对于竖式每一步的意思以及具体写法学生较难理解。
总来说之,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学习掌握这样一个知识跨度较大的内容,是比较困难的。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水平:通过创设情境和动手操作的活动,让学生感知有余数除法的意义,通过学习了解竖式计算中每一步的含义。
学会用竖式计算的书写方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际操作、自主探究,掌握有余数的除法的书写格式和算式的读法和计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结合具体情境感受有余数除法的学习的价值,让学生经历发现知识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观察水平和概括水平,并从中体会到探究的乐趣。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有余数除法竖式的书写。
难点: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理解除法竖式中各部分的含义。
五、教学准备学生准备:在学习有余数的除法之前,要熟背乘法口诀,同时准备多根小棒。
教学准备:按照教学大纲的新理念实行教学设计,在教学中老师为学生搭建自主学习、主动构建知识的平台,让学生自己动手摆一摆、分一分,并设计多个课件直观演示,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在教学中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教师成了一个引导者和组织者。
六、教学过程2、教学例2。
(1)创设情境,引出新问题。
用课件出示例2情境图。
师:刚才同学们已经帮老师把会场的15盆花摆好了,现在老师还有23盆花,需要你们帮忙摆。
(课件出示花)接着,课件出示上分别出示相对应条件与问题。
西师大版教材《有余数的除法》精品课件1一、教学内容1. 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2. 有余数的除法运算3. 有余数的除法在生活中的应用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有余数的除法的概念,理解其运算规律,能够正确进行计算。
2. 培养学生运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数学与生活联系的意识。
3. 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有余数的除法的运算方法及其应用。
难点:理解有余数的除法与整除的区别,以及如何处理余数。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磁性黑板、粉笔。
2. 学具:练习本、铅笔、直尺、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帮助老师分配若干物品给若干小组,引导学生发现不能整除时,会出现剩余的情况,从而引出有余数的除法。
2. 新课导入:详细讲解有余数的除法的概念,通过磁性黑板演示运算过程,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计算方法。
3. 例题讲解:选用教材中的例题,结合学生实际情况,讲解解题思路,引导学生正确解答。
4. 随堂练习:设计富有代表性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指导。
6. 课堂拓展:让学生举例说明有余数的除法在生活中的应用,增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六、板书设计1. 有余数的除法的概念2. 有余数的除法的运算步骤3. 例题及解答过程4. 课堂练习题目及答案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计算题:完成课后练习第1、2、3题。
(2)应用题:结合生活实际,编写一道有余数的除法的应用题,并解答。
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于有余数的除法的掌握程度,以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搜集更多有关有余数的除法在生活中的应用,下节课与同学分享,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2.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设计3. 板书设计4. 作业设计5.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重点:有余数的除法的运算方法及其应用。
◆教学内容知识点:有余数的除法教材第10~11页,议一议,练习三5,6,7,8,思考题。
◆教学提示本课时是在学生学习了整除的含义和有余数的除法根底上,进一步归纳总结除法中有余数的情况,被除数、除数、商、余数之间的数量关系。
本课时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归纳能力的培养。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在区别“除不尽〞与“整除〞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归纳、概括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经历从除法中整理出“有余数〞的过程,并从实例中发现各局部之间的关系。
情感与态度:在合作学习中,感受到互相帮助的学习乐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重点、难点重点归纳被除数、除数、商、余数的数量关系。
难点归纳被除数、除数、商、余数的数量关系。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投影仪;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练习本;草稿本。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口算。
〔教师板书结果〕6÷2= 39÷2= 15÷12= 250÷50=26÷13= 25÷7= 160÷1= 0÷9=设计意图:通过对整除和除不尽的两种情况比照复习,引出本节课所要学习的知识。
〔二〕探究新知:1.观察上面的口算题及计算结果,你有什么发现?在小组里议一议。
2.全班按小组汇报交流发现的情况。
〔算式都是整数除以整数计算结果有“除尽〞和“除不尽〞两类,或有“有余数〞和“没有余数〞两类……教师将学生发现的情况一一板书出来让学生讨论,同时注意引导得出“整除〞来〕3.师:题目中有哪些是除不尽的呢?像39÷2=19……1,15÷12=1……3,25÷7=3……4这些除法算式都有余数。
4.在有余数的除法里,被除数与商、除数、余数之间有什么关系?师生交流讨论,并将结论进行板书。
设计意图:被除数与商、除数、余数之间有什么关系是本节课的重点,同时也是难点,学生不容易归纳总结,需要教师进行帮助。
〔三〕稳固新知:1.教材第11页,练习三第5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