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价值观核心词:求则得之 舍则失之
- 格式:doc
- 大小:34.50 KB
- 文档页数:6
百句国学经典名言翻译百句国学经典名言翻译“国学”又称“汉学”或“中国学”,泛指传统的中华文化与学术。
我们要继承传统,回顾历史国学,接下来是店铺为大家带来的百句国学经典名言翻译,供大家参考。
百句国学经典名言翻译:1、孟子曰:“求则得之,舍则失之,是求有益于得也,求在我者也。
” (《孟子•尽心上》)【译文】孟子说:“做一项事情,你要探求,便能得到;放弃,便会失掉。
这是有益于收获的探求,因为所探求的对象是在我本身之内(即强调发挥善性,注重修养)。
”2、孟子曰:“万物皆备于我矣。
反身而诚,乐莫大焉。
强恕而行,求仁莫近焉。
” (《孟子•尽心上》)【译文】孟子说:“一切我都具备了。
我反躬自问,自己是忠诚踏实的,这就是最大的快乐。
不懈地用推己及人的恕道去做,达到仁德的道路没有比这更直接的了。
”3、孟子曰:“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
” (《孟子•尽心上》)【译文】孟子说:“一个人不能没有羞耻之心。
不知羞耻的那种羞耻,是最无耻的。
”4、(孟子)曰:“古之人,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 (《孟子•尽心上》)【译文】(孟子)说:“古代的人,得意时,恩泽加于百姓;不得意时,修养个人品德,以此向世人表现。
穷困时自己修养成高贵品质,得意时便把一些善事给予天下之人。
”5、孟子曰:“仁言不如仁声之入人深也,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
善政,民畏之;善教,民爱之。
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
” (《孟子•尽心上》)【译文】孟子说:“仁德的言语赶不上仁德的音乐入人心之深,良好的政治赶不上良好的教育获得民心。
良好的政治,百姓怕它;良好的教育,百姓爱它。
良好的政治得到百姓财富,良好的教育得到百姓的心。
”6、孟子曰:“无为其所不为,无欲其所不欲,如此而已矣。
” (《孟子•尽心上》)【译文】孟子说:“不干我所不干的事,不要我所不要之物。
这样就行了。
”7、孟子曰:“君子有三乐……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天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中国文化的精髓——中国人的核心价值观中国的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但归纳起来,用两个字可以概括:一个叫做仁,一个叫做礼。
这是我们中国文化的精髓,也是我们中国人的核心价值观。
所谓仁,大致可以归纳以下三重意思:一是爱人,这是对领导者说的。
就是要求领导者爱护人民。
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二是泛爱众,这是对每一个人说的,就是要求人们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为父母者不仅要对自己的儿女有爱心,对别人的儿女要一样有爱心。
做儿女的不仅要对自己的父母尊重孝敬,对别人的父母要一样尊重孝敬。
用现在的话说就是人与人之间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亲如一家。
三是敬畏天地。
用现在的话说就是要爱护自然,保护环境。
所谓礼,主要是指礼治。
就是在政治上主张德治和礼治,用道德伦理来教化人,治理国家和社会。
礼的内容很庞杂,其核心只有一个字,就是和。
礼之用,和为贵。
和也大致有三重意思:一是中和,凡事不要不达,也不要过之。
有中庸的意思。
比如对人施礼,不能冷冰冰,不热情。
也不宜热情过度,要适可而止。
热情过度与不热情一样会使人感到不舒服,不自在。
二是平和,反过来就是和平。
就是尽量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减少冲突,避免争斗。
而不是相反,无事生非,小题大做,制造冲突。
激化矛盾。
三是谐和,反过来就是和谐。
就是和而不同。
不同的文化,不同的风俗习惯共存共荣。
用现在的话说就是不同文化及不同学术观点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不同民族和国家的和平共处。
因此而决定了中华文化的极其伟大的包容性。
不但不排斥其他文化,而且还积极地引进、吸收其他文化。
从我们今天过西方人的节日就可见一斑。
仁是一种境界,是目的。
既是人格修养的最高境界,又是社会发展的最高境界。
从人格上来说,达到了仁的境界,就达到了人性进化的最高境界,用今天的话说,就是一名合格的共产主义者了。
从社会发展上来说,达到仁的境界,就是达到了孔子所说的大同社会或马克思所说的共产主义社会了。
礼是一种手段,是实现仁的具体方式方法。
关于有舍才有得的名言1.有得必有失的名言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出处】语见(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卷十七·冯异传第七》):“玺书劳异曰:‘ 赤眉破平,士吏劳苦,始虽垂翅回溪,终能奋翼黾池,可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方论功赏,以答大勋。
'”吃一堑,长一智出处明·王阳明《与薛尚谦书》:“经一蹶者长一智,今日之失,未必不为后日之得。
”前车之鉴出处《荀子·成相》:“前车已覆,后未知更何觉时!”汉·刘向《说苑·善说》:“前车覆,后车戒。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出处《战国策·赵策一》:“前世之不忘,后事之师。
”2.关于得与失的名言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看天上云卷云舒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君子不以利害义,则耻辱安从生哉!——孔子忠诚是通向荣誉之路。
——左拉众人以亏形为辱,君子以亏义为辱。
——尸子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
——毛泽东好胜者必争,贪勇者必辱。
——林逋荣誉就像萤火虫,远看闪闪发光,近看既不发热,也不怎么亮。
——约翰·韦伯斯特依靠别人的名声生活是可悲的。
——尤维纳利斯不朽之名誉,独存于德。
——彼德拉克坚持你的主义,主义重于生命;宁愿生命消失,只要声誉能够留存。
——裴多菲一个放弃了名誉的人就等于放弃了生命。
——阿雷蒂诺名誉能有力地激发欲望。
——格雷厄姆·格林社会荣誉源自物质占有,而有时它又更像是获得这种占有的跳板。
——弗兰克·帕金对于光荣的企求,和生物所同具的保全生命的本能,其间并无区别。
能将自己的生命寄托在他人记忆中,生命仿佛就加长了一些;光荣是我们获得的新生命,其可珍可贵,实不下于天赋的生命。
——孟德斯鸠如果你打算谋求一已的幸福,你就不要为扬名显迹最大的光荣并不在于从来不摔跤,而在于每次摔倒后都爬起来。
——哥尔德斯密斯名声有时会产生某些无用的东西。
——托马斯·富勒虚荣心强的人,与其说是为了脱颖而出,不如说是由于自以为出类拔萃,因而不惜耍弄欺瞒,谋略的手段,使虚荣心获得最大的满足。
语文中包含中华思想的核心词语语文学习必备:包含中华思想文的核心词语诚 chng“诚”是儒家思想的核心概念之一,其基本含义是真实无妄。
儒家认为,“诚”是“天道”或“天理”的本质,是万物得以存在的根据。
同时,“诚”也是道德的本原和基础,一切道德的行为必须建立在内心真实无妄之上,否则便是虚妄,《中庸》称之为“不诚无物”。
圣人以“诚”为本性,其言行自然与“天道”“天理”相合;君子则以“诚”作为道德修养的目标以及达于“天道”“天理”的途径。
例句:◎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
(《礼记中庸》)(“诚”,是天的法则;达到“诚”,是人的修养路径。
)◎诚者,真实无妄之谓,天理之本然也。
(朱熹《中庸章句》)(“诚”就是真实不伪诈,是天理本来的状态。
)道 do本义指人所行之路,引申而有三重含义:其一,指不同领域的事物所遵循的法则,如日月星辰运行的规律称为天道,人事活动所遵循的规律称为人道;其二,指万事万物所遵循的普遍法则;其三,指事物的本原或本体,超越于有形的具体事物,是万物生成的基始,又是万物存在和人类行为的根据。
儒家、道家、佛教等都谈论道,其内涵差异甚大。
儒家之道以仁义礼乐为基本内容,佛教和道家之道偏重“空”“无”方面的意义。
◎天道远,人道迩。
(《左传昭公十八年》)(天之道遥远,人事之道切近。
)◎形而上者谓之道。
(《周易系辞上》)(有形之上者称为道。
)德 d“德”有两种不同含义:其一,指个人的良好品格或人们在社会共同生活中的良好品行。
“德”原初的意义与行为有关,主要指外在的道德行为,后兼指与道德行为相应的内在的情感、意识,“德”被认为是外在的道德行为与内在的道德情感、道德意识的结合。
其二,指事物从“道”所得的特殊规律或特性,是幽隐无形的“道”的具体显现,也是事物产生和存在的内在依据。
例句:◎天生烝民,有物有则,民之秉彝,好是懿德。
(《诗经大雅烝民》)(上天降生众民,有事物就有法则,民众遵守普遍的法则,崇好这样的美德。
孟子的道德教育思想探析摘要: 孟子作为我国古代继孔子之后最著名的儒家学者,他在道德教育方面的思想, 对我国的道德生活实践和民主进步产生了深远影响,至今仍有不可磨灭的时代价值。
孟子道德教育思想的基本精神包括以下内容:以“人性本善”为基础的道德本原说,以“善教得民”为目的的道德作用论,以“居仁由义”为核心的道德价值观,以“仁义礼智”为主体的道德范畴论,以“反省内求”为特征的道德修养论。
关键词:孟子;道德教育思想;基本精神道德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人是道德活动的主体,任何一个民族的道德进步总是在对自己的传统道德资源进行批判继承的基础上前进的。
当前,在社会转型的宏观背景下,面对社会道德问题的现实,我们需要以一种整体的历史视野,返回到传统伦理道德文化资源中去,深入挖掘其思想精髓,返本而开新,观古而照今。
孟子生活的战国时期正是社会剧烈变革的时期,他痛感乱世之弊,提出了以性善论为基础的一整套道德规范和实践原则,向世人展示了其独特的道德思辨与伦理智慧,对当今社会转型期的道德建设具有可贵的借鉴意义。
概而言之,孟子道德教育思想的基本精神主要涵括以下内容:一、以“人性本善”为基础的道德本原说在中国道德教育史上,孟子是第一个持“性善论”的思想家,“性善论”是其整个道德教育思想体系的哲学前提和理论基础。
关于人性问题,孔子曾经提出“性相近也,习相远也”(《论语·阳货》)的命题,但没有对这一命题展开论证,也没有进一步探讨人性的本质问题。
孟子则从基本的人伦情感出发, 展示了善良的人性原型。
他认为,人的道德是根源于人性的,表现为人的善行,人生而具有潜在的向善的可能性,提出“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 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孟子·公孙丑上》,以下只属篇名)的见解,并且认为,这“四心”是“仁、义、礼、智”四德的发端和萌芽,是“人皆有之”(《告子上》)的人类共性,是人之异于禽兽的特殊本质。
中国传统文化得核心价值观中国传统文化得核心价值观,就是指在中国传统文化得各种价值观念中居于核心地位、起着主导作用得价值观。
中国传统文化得核心价值观包含两层意思:其一,就是指中国传统文化得组成部分,即儒道佛三家各自得核心价值观;其二,就是指儒道佛三家共同形成得中国传统文化所体现得核心价值观。
儒家文化得核心价值观可以概括为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道家文化得核心价值观可以概括为道法自然,逍遥齐物。
中国佛教得核心价值观可以概括为慈悲为怀,普度众生。
中国传统文化各家在处理与其她文化传统之间得关系时,普遍体现出融合会通、与而不同得价值取向。
一、儒家: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儒家文化得核心价值观可以概括为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儒家非常重视仁,将仁视为“生生不已”得“天地之大德”.孔子甚至提出,“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就是,颠沛必于就是。
"(《论语·里仁》)表现出强烈得生死以之得志趣与情怀。
此德赋之于人,则成为人得本性.率性而行,即成为道。
儒学就产生于对此道得传授与修习之中,因此儒学常被说成就是“修己治人之学",其所蕴含得即就是所谓“内圣外王之道”。
“修己"、“内圣”云者,就就是说儒家学者应不断充实自己得仁爱之心,不断地加强自我修养,努力形成圣人得品格与能力;“治人”、“外王”云者,就就是说儒家学者要当仁不让,仁以为己任,自觉承担起治理国家与服务社会得责任,为天下国家得平治尽心尽力。
宋儒张载要求儒家学者“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就就是对儒家学者所具有得这种使命感与责任心得最好得阐释.“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乾·彖》),就就是说儒家君子为了完成自己得使命,负起自己得责任,奋发图强,永不止息;而“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周易·坤·彖》),则就是说君子应具有宽广得胸怀,能够容纳与善于接受不同意见与建议,不断地丰富自己得内涵.两千多年来,儒家得仁人志士在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这种价值观念得熏陶之下,有杀身以成仁,无求生以害仁,谱写了天地间一曲曲波澜壮阔得正气歌,逐渐形成了儒家文化虽历经艰难险阻而不断奋起得发展态势与善于容纳与接受异质文化得宽广视野。
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每词解释
1.富强:富足强盛,民富国强。
财富充裕,力量强大。
2.民主:以人为本,人民至上,生存第一,自由民主。
3.文明: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内灭亡。
4.和谐: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统一。
5.自由:不自由,毋宁死。
有权利,有自由,有快乐。
6.平等:合情合理,不偏不倚。
公道正派,记勋论赏。
7.公正:公正美德,以公心为基础,一要无私,而要心虚,三要心平,四要心正。
8.法治:治国必尊法,无法必无国。
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9.爱国: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人人都应该爱国、卫国。
10.敬业:勤勤恳恳,兢兢业业,认认真真,爱岗敬业。
11.诚信:诚则成己,诚则成物,诚则立身。
12.友善:心地善良,和睦相处,友爱友善。
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素材(5篇)第一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素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素材富强:1.民智者,富强之源也。
2.非力车农无以富邦也。
3.欲讲富强以刷国耻,则莫要于储才。
4.楚不用吴起而削乱,秦用商君法而富强。
5.为了中华民族的繁荣富强,我要献出全部学识智慧。
6.人既尽其才,则百事俱举;百事举矣,则富强不足谋也。
7.各出所学,各尽所知,使国家富强不受外侮,足以自立于地球之上。
8.没有工业,便没有巩固的国防,便没有人民的福利,便没有国家富强。
9.人类的所以能进步,国家的所以能富强,社会的所以能安定,根本就都在于政治。
10.没有一个真正富强的国家不把人才当作国宝的,或者应该倒过来说,不把人才当国宝的国家,不可能真正富强。
民主:1、民主并不是什么好东西,但它是我们迄今为止所能找到的最好的一种制度。
2、民主使每个人成为自己的主宰。
3、民主是在静脉和动脉中循环的健康血液,肌体的正常功能靠它维持,但它决不应出轨,就像血不能流出脉管一样。
4、民主制度,天下之公理。
5、民主制就是直接由全体人治理、全体人民拥有、全体人民享受的自治政体。
6、天下之权,惟民主是主。
7、我们必须成为民主制度的伟大兵工厂。
对我们来讲,这是同战争本身一样严重的紧急状况。
我们必须以同样的决心,同样的紧迫感,同样的爱国主义和牺牲精神来致力于我们的任务,就好象我们处在战争中表现的那样。
8、我们进行了二十八年的新民主义主义革命,推翻封建主义的反动统治和封建土地所有制,是成功的,彻底的。
但是,肃清思想政治方面的封建主义残余影响这个任务,因为我们对它的重要性估计不足,以后很快会转入社会主义革命,所以没有能够完成。
9、我信仰民主政体,因为它使每个人都能发挥出自己的能力。
10、一切的一切都开始于相互尊重,人是有感情的动物,需要平等和民主与理解和信任。
文明:1.把理想运用到真实的事物上,便有了文明。
2.增多的物质财富和增多的空余时间是促使人类文明的两大因素。
五个最重要的价值观导语价值观是指一个人或一个群体在生活中所追求的最高目标和最重要的准则。
在当今社会,人们对于价值观的追求和认同越来越重要。
本文将探讨五个最重要的价值观,包括尊重、诚实、公正、责任和团队合作。
通过对这些价值观的深入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并应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一、尊重1.尊重的含义尊重是一种基本而又普遍存在于人类社会中的价值观。
它是指对他人权利和尊严的认同与体现。
在现代社会中,尊重不仅仅是一种礼貌和待人之道,更是一种基本权利与平等原则。
无论是个体之间还是不同群体之间,都应该相互尊重并平等相待。
2.尊重的表现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表达对他人的尊重。
首先,在交流中保持礼貌和谦虚,并且倾听他人意见时保持耐心。
其次,在行为上遵守道德规范,并且不侵犯他人权益或伤害他们感情。
二、诚实1.诚实的含义诚实是另一个重要的价值观,它是指在言行中保持真实和诚实的品质。
诚实不仅仅是对他人负责,更是对自己的一种尊重和自律。
它建立了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和合作基础,也是一个人品德和道德的体现。
2.诚实的实践在现代社会中,我们常常面临各种各样的诱惑和压力,但我们应该始终坚持真实与诚实。
无论是在工作中还是在生活中,我们都应该遵守承诺、避免欺骗他人,并且勇于面对自己的错误。
三、公正1.公正的含义公正是指对待他人时不偏袒、不偏离道义原则,并且按照公平公正的标准行事。
公正不仅仅体现了社会正义与道义准则,更能够建立起一个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2.公正的实践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始终坚持公正原则,并且避免任何形式的歧视或偏见。
无论是在工作还是生活中,在面对决策时都要保持客观、公平并尽量考虑到各方利益。
四、责任1.责任的含义责任是指对自己和他人的行为和结果承担义务和责任。
它是一种自律和自我约束的体现,也是对他人关怀和尊重的表现。
拥有责任感的人能够更好地完成自己的职责,同时也能够更好地关心他人,并为社会做出贡献。
2.责任的实践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时刻保持对自己行为结果负责,并且尽力帮助他人。
“格物致知”到底是什么意思?这成了儒学思想的千古难解之谜。
古往今来,对它最流行的解读是“研究事物而获得知识、道理”,然而这实际上是以后人的观念来曲解古人,违背了经典的原意。
“格”在古时是作“制”、“限止”、“法则”讲,“格物”指的是一种道德修养,强调人不能在物事上丧失自己,唯如此方能静心、有所思,从而在知识智慧上有所得。
这一崭新解读对于今日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格物致知”是儒家的重要思想之一,宋代以来把它上升为人生价值的核心中的核心,深刻地影响着中国教育,许许多多的大中小学都以它作为校训。
上述思想出自汉代成书的《礼记》的“大学”一节,有关的原文如下: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皆以修身为本。
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礼记·大学》可是,在汉代以前的所有其他文献中都没有“格物”和“致知”的语言表达,因为缺乏旁证,后世的学者对它的含义陷入了臆测中,莫衷一是。
二、历代大学者的解读现在关于“格物致知”的最流行诠释是根据南宋朱熹的观点,认为“格物致知”就是“研究事物而获得知识、道理”。
《现代汉语词典》将它解释为:“穷究事物的原理法则而总结为理性知识。
”下面是历朝历代的大学者的有关解释。
【东汉郑玄】:事物之来发生,随人所知习性喜好。
“格,来也。
物、犹事也。
其知于善深,则来善物。
”【唐朝孔颖达】:事物之来发生,随人所知习性喜好。
“致知在格物者,言若能学习,招致所知。
格,来也。
【南宋程颢】:穷究事物道理,知性不受外物牵役。
论“可欲之谓善”(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孟子·尽心下》说:“可欲之谓善,有诸己之谓信,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大而化之之谓圣,圣而不可知之之谓神。
”这一段话,“有诸己之谓信”以下五句,皆明白易解。
而首句“可欲之谓善”,则众说纷纭,难有的解。
从上下文来看,这“可欲之谓善”一句,实是理解上引《孟子》整个一段话义理之关键所在。
弄明白“可欲之谓善”这一命题的思想内涵,不仅对理解《孟子》这整个一段话有重要意义,同时,它也关涉到我们对孟子乃至儒学“善”的观念及其性命思想的理解,有必要对它作一番解析。
一孟子以“可欲”来规定“善”。
什么是“可欲”?我们先来看看一般流行的解释。
赵歧注云:己之可欲,乃使人欲之,是为善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也。
有之于己,乃谓人有之,是为信人。
[i]此以“忠恕之道”解“可欲之谓善”之义。
又朱子《孟子集注》云:天下之理,其善者必可欲;其恶者必可恶。
其为人也,可欲而不可恶,则可谓善人矣。
凡所谓善,皆实有之,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是则可谓信人矣。
[ii]赵注和朱注,基本上代表了一般对孟子“可欲之谓善”这一命题的看法。
今人解孟子,亦多不外此。
赵注以“忠恕”解“可欲之谓善”。
朱注所谓“其善者必可欲,其恶者必可恶”,则完全是一种形式的说法,并未对“可欲”之善的内容作出任何实质性的说明。
如单论“可欲之谓善”一句,赵注、朱注所论,都不可说有什么错误。
但我们须注意的是,孟子这一段话,是具有内在因果关联性的一串判断语句;而自“有诸己之谓信”以下五个判断,实皆以“可欲之谓善”的内容为根据。
比如说“有诸己之谓信”,就必须要知道这“有诸己”的内容是什么。
而吾人要实“有诸己”者,显然即以“可欲”之对象为其实质性的内容。
这样看来,赵注、朱注的解释,都是不妥当的。
很显然,朱注从形式上解“可欲之谓善”,对这“可欲”的内容,无任何表示。
正确的价值观名言警句1、没有斗争就没有功绩,没有功绩就没有奖赏,而没有行动就没有生活。
2、虽然人人都企求得很多,但所需要的却是微乎其微。
因为人生是短暂的,人的命运是有限的。
——歌德3、人既尽其才,则百事俱举;百事举矣,则富强不足谋也。
——孙中山4、每一个社会都有其赖以支撑的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
5、所谓人生,是一刻也不停地变化着的。
就是肉体生命的衰弱和灵魂生命的强大、扩大。
——列夫·托尔斯泰6、所谓活着的人,就是不断挑战的人,不断攀登命运峻峰的人。
——雨果7、人,只要有一种信念,有所追求。
什么艰苦都能忍受,什么环境也都能适应。
——丁玲8、强者向人们提示的是确认人生的价值,弱者向人们提示的却是对人生的怀疑。
10、我们的人生随我们花费多少努力而具有多少价值。
——莫利亚克11、我不赞同你,但我支持你;12、时间可以让人忘记原以为不会忘记的事物,可以疏远自己曾经最亲近的人,可以改变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价值观。
13、熄灭吧,熄灭吧,瞬间的灯火。
人生只不过是行走着的影子。
——莎士比亚14、没有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生命想象不到地短暂。
——杜伽尔15、我从来不把安逸和看作是生活目的本身——-这种伦理基础,我叫它猪栏的理想。
——爱因斯坦16、为了中华民族的繁荣富强,我要献出全部学识智慧。
——中国近代科学家、教育家钱伟长17、我生来就是了斗争的-----法国著名的思想家《罗曼罗兰》18、人生价值观相投,文化程度相近,家庭背景相似的恋人,其爱情路上会少坎坷,多幸福。
19、假如人只能自我单独生活,只去思考自我,他的痛苦将是难以忍受的。
帕斯卡20、如果你不能主宰自己的人生道路,那么你的一生就像是奴隶一样没有自我没有自由21、一个人的真正价值首先决定于他在什么程度上和在什么好处上从自我解放出来。
爱因斯坦22、经济发展,政治清明,文化昌盛,社会公正,生态良好。
23、人生须知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有尽责的乐趣。
——梁启超24、决定一个人的人生价值关键是看其有无廉耻之心,其次是看其成就的大小。
二十四字核心价值观的诗词大全很荣幸同学们能来关注有二十四字核心价值观的诗词诗文内容,由为大家搜集整理发布,让我们赶快一起来学习一下吧!一.有二十四字核心价值观的诗词一.富强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孟子》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桃花源记》二.民主民为邦本,本固邦宁。
——《尚书》天之生民,非为君也;天之立君,以为民也。
——《荀子》三.文明高校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高校》刚柔交叉,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
观乎天文,以察时变。
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易经》四.和谐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
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
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中庸》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道德经》五.自由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论语》鱼相忘乎江湖,人相忘乎道术。
——《庄子》六.公平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担心。
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论语》民,吾同胞;物,吾与也。
——《西铭》七.公正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礼记》一言正而天下定,一言倚而天下靡。
——《申子》八.法治法者,天下之程式也,万事之仪表也。
——《管子》法分明则贤不得夺不肖,强不得侵弱,众不得暴寡。
——《韩非子》九.爱国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
与子同仇!——《诗经》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日知录》十.敬业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
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素夷狄,行乎夷狄;素患难,行乎患难。
君子无入而不得意焉。
——《中庸》君子谋道不谋食。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名人名言【富强】1.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梁启超2.欲讲富强以刷国耻,则莫要于储才。
——谭嗣同3.楚不用吴起而削乱,秦用商君法而富强。
——司马光4.为了中华民族的繁荣富强,我要献出全部学识智慧。
——钱伟长5.人既尽其才,则百事俱举;百事举矣,则富强不足谋也。
——孙中山6.名出所学,各尽所知,使国家富强不受外侮,足以自立于地球之上。
——詹天佑7.没有一个真正富强的国家不把人才当作国宝的,或者应该倒过来说,不把人才当国宝的国家,不可能真正富强。
——龙应台8.没有工业,便没有巩固的国防,便没有人民的福利,便没有国家富强。
——毛泽东9.民智者,富强之源也。
——严复10.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颜渊》【民主】1、皇祖有训,民可近,不可下,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尚书?夏书?五子之歌》2、民主使每个人成为自己的主宰。
——詹·拉·洛威尔3、民主并不是什么好东西,但它是我们迄今为止所能找到的最好的一种制度。
——邱吉尔4、民主制度,天下之公理。
——清·梁启超5、天惟时求民主,乃大降显于成汤。
”――《尚书》6、天下之权,惟民主是主。
——清·何启7、人人有权,其国必兴;人人无权,其国必废;此量如日月经天,江河行地,古今不易,遐迩无殊。
——何启、胡礼垣8、我信仰民主政体,因为它使每个人都能发挥出自己的能力。
——伍·威尔逊9、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
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荀子》10、在民主的国家里,法律就是国王;在专制的国家里,国王就是法律。
——马克思【文明】1、文明跃进,国家越富。
——孙中山2、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守。
——孔子3、文明抑揄大数人,赞扬极少数人。
——阿尔科特4、文明就是要造就有修养的人。
求则得之,舍则失之,是求有益于得也,求在我者也
此句摘自《孟子·尽心章句上·第三节》。
意思是去追求就能得到,放弃了就会失去,这是追求有益于得到,追求的是自身具有的。
按照正道去追求,是否能得到则听天由命,这是追求无益于得到,追求的是外在的。
《孟子·尽心章句上·第三节》原文如下:
孟子曰:“求则得之,舍则失之,是求有益于得也,求在我者也。
求之有道,得之有命,是求无益于得也,求在外者也。
”
译文:
孟子说:“寻求才能得到,舍弃就会失掉,因此寻求才有益于得到,因为寻求这个行为方式是在我自己。
寻求亦有一定的道路,得到得不到是有一定的规律,因此寻求这个行为方式无益于得到,因为寻求是外在的行为方式。
”。
1、【原文】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①。
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之政矣。
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
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②见孺子将人于打,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④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⑤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
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
恻隐之心,仁之端(6)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
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
凡刚端于我(7)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人之始然(8),泉之始达。
苟能充之,足以保(9)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
”【注释】①不忍人之心;怜悯心,同情心。
①乍:突然、忽然。
③怵惕:惊惧。
侧隐:哀痛,同情。
④内交,内交即结交,内同“纳”。
⑤要(yao)誉:博取名誉。
要同“邀”,求。
(6)端:开端,起源.源头。
(7)我:同“己”。
(8)然,同“燃”。
(9)保:定,安定。
【译文】孟子说:“每个人都有怜悯体恤别人的心情。
先王由于怜悯体恤别人的心情,所以才有怜悯体恤百姓的政治。
用怜悯体恤别人的心情,施行怜悯体恤百姓的政治,治理天下就可以像在手掌心里面运转东西一样容易了。
之所以说每个人都有怜悯体恤别人的心情,是因为,如果今天有人突然看见一个小孩要掉进井里面去了,必然会产生惊棋同情的。
心理——这不是因为要想去和这孩子的父母拉关系,不是因为要想在乡邻朋友中博取声誉,也不是因为厌恶这孩子的哭叫声才产生这种惊惧问情心理的。
由此看来,没有同情心,简直不是人;没有羞耻心,简直不是人;没有谦让心,简直不是人;没有是非心,简直不是人。
同情心是仁的发端;羞耻心是义的发端;谦让心是礼的发端;是非心是智的发端。
人有这四种发端,就像有四肢一样。
有了这四种发端却自认为不行的,是自暴自弃的人;认为他的君主不行的,是暴弃君主的人。
1.“我们的价值观”核心词:求则得之舍则失之
内涵解释:
贤者和愚者之不同,是贤者“求之”,所以“得之”,于是就“能勿丧耳”;愚者“舍之”,于是“失之”,则尽失“仁义礼智”之美德。
推荐理由:
“求”字,追求也。
教师追求什么?是理想的实现?是人格的完善?是技能的提升?还是心灵的和谐?皆是也。
教师要以“严谨至爱”为标准,不断追求“爱无涯、美无极”!教师要有一颗“童心母爱”般的情怀!教师要追求“不教而教”、“润物细无声”;教师还要追求“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教师更要追求“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舍”字,放弃也。
教师若谈放弃,那就是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懒鸟不搭窝,完全丧失进取之心。
【湖岭教育学区:项林国】
2.“我们的价值观”核心词:铸师魂重身教勤学习
铸师魂,教师必须有高尚的品德。
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是培养、塑造新一代,自己的道德品质将直接影响下一代的成长。
因而教师必须要有高尚的思想境界,纯洁美好的心灵。
重身教,身正为范。
人民教师要自重、自尊、自爱、自慎,要加强自身的思想、品格锻炼和修养。
让学生从我们教师的言行一致上,特别是行为规范上感到可亲、可敬、可学。
为学生树立起学习的楷模,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自豪地说:我们无愧于这个时代和伟大的民族给予人民教师的重托!
勤学习,教师要不断更新充实自己的学识。
没有广博的知识,就不能很好地解学生之“惑”,传为人之“道”,就不能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只有使自己的知识处于不断更新的状态,才能跟上时代发展趋势。
【瑞安市湖岭镇中学】
3.“我们的价值观”核心词:微笑责任宽容
内涵解释:微笑
教师微笑着面对学生,能给学生一种宽松的师生交往人际环境,能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的理解、关心、宽容和激励。
教师的微笑是腼腆学生的兴奋剂,使他们得到大胆的鼓励,敢于去表达自己;教师的微笑是外向好动学生的镇静剂,使他们得到及时的提醒,意识到自己的言行需要控制和自律。
教学工作中教师的微笑能够活跃课堂氛围,活跃学生思维,活跃学生的情绪;德育工作中教师的微笑是对不良行为的理解和宽容,引起学生的自我反思和觉醒,是对良好行为的鼓励和赞许,激励学生不断努力和进取。
教师的微笑和严厉同样重要,但二者相比,微笑更平和、温和,更可亲、可爱。
严厉的教师令学生敬畏,微笑的教师令学生喜爱,善于在严厉中不时渗透会意微笑的教师,则令学生敬爱。
内涵解释:责任
责任是分内应做的事情。
也就是承担应当承担的任务,完成应当完成的使命,做好应当做好的工作。
责任无处不在,存在于生命的每一个岗位。
不同的职业,对工作负有不同的责任。
医生有救死扶伤的责任;教师有教书育人的责任;公务员有勤政为民的责任……因此,责任人人都有,人人都应负。
推荐理由:
责任,是教师之本职。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要承担起教育的责任,完成教育的使命,教师必须牢牢地树立起责任意识。
教师工作是平凡的,是由每天点点滴滴的“平凡”的事情组成。
然而,“一个孩子的失败,对一个教师来说,只是几十分之一的失败,但对于一个家庭来说,就是百分之百的失败。
”所以,教师应该具备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内涵解释:宽容
宽容即允许别人自由行动或判断;耐心而毫无偏见地容忍与自己的观点或公认的观点不一致的意见(不列颠百科全书)。
宽大有气量,不计较或不追究(现代汉语词典)。
宽容是一种依托于博大胸襟的高尚境界。
宽容意味着尊重、信任、理解和沟通。
宽容是宽松气氛的刻意营造,是不同主张的彼此交融。
推荐理由:
教师的宽容是对学生的不足、缺点甚至错误的包容、理解和原谅,是对学生发展缓慢的一种等待、期待。
教师的宽容是学生自信心的保护伞,是学生发展的一种动力。
教师的宽容为学生的成长留足了自主反思的空间。
教师的宽容是建立在爱的基础上的。
学生由于其认识能力、分析能力的薄弱,犯错误是难免的。
对学生而言,尝试错误本身也是一种学习的途径,他们正是在尝试错误从而避免错误的过程中成长起来。
因此,学生不因他的错误而减少其美丽,更不因其错误而丧失被爱的
权利。
教师要亲近拥抱学生,让他觉得你是人而不是神;要去包容学生,让他觉得你看到了他的不足却没有揪住它不放;要允许学生有反对,让他觉得你不是学习的权威而是学习的伙伴。
教师的宽容是一种力量。
教师的宽容是一种人格力量,它可以震撼学生的心灵,使学生感受到宽容背后所蕴含的爱和期待,从而激发学生的知耻心和上进心。
【瑞安市湖岭镇中心幼儿园】
尽职宽容博爱健康
尽职,就是做分内应做的事情。
也就是承担应当承担的任务,完成应当完成的使命,做好应当做好的工作, 教师应该具备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宽容,是一种依托于博大胸襟的高尚境界。
宽容意味着尊重、信任、理解和沟通。
宽容是宽松气氛的刻意营造,是不同主张的彼此交融。
教师的宽容是学生自信心的保护伞,是学生发展的一种动力。
教师的宽容为学生的成长留足了自主反思的空间。
博爱,就是广博的爱,是平等的爱,是没有等差的、没有级别的爱。
只有以博爱之心对待学生与身边的人,那么,学生才会将心与你靠拢,生活将会和谐友爱。
健康,是指一个人在身体、精神和社会等方面都处于良好的状态,它包括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
拥有了健康的身体和心理,才能扮演好自己在社会中的每一个角色。
“我们的价值观”核心词:尽责、尚德、倡廉、致和
(湖岭镇林溪学校)
关于“尽责”。
“尽责”就是尽心尽力,履行职责。
每个人在社会上生存,都需要一份事业作为谋生的依托。
虽然各行各业创造的价值不尽相同,但要想有所成就都少不了一颗对岗位尽职尽责的决心。
作为社会主义价值观的核心词,作为爱国敬业精神的典型词,是希望每一个人都能够懂得,即使你身处的岗位平凡普通,即使你享受的待遇低人一等,即使你所在的环境不如人意。
但是不抱怨,不气馁,不计较得失和名誉,始终忠于本职,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永远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干好每一件事,终有一天你将会成就非凡。
比如教师职业,就是肩负教书育人的使命,教师在工作中要勤勉敬业、无私奉献、要始终践行着“做好本职工作就是最大进步”的理念,为学校的教育工作尽心尽责。
关于“尚德”。
“尚德”就是崇尚道德,追求善美。
自古以来,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令世人敬仰和崇拜,作为华夏子孙,我们无不感到自豪和骄傲。
在社会加速转型的当下,人心奸诈者的确大有人在,行善受骗的事情在现实生活中也时有发生。
但这并没有冲淡人们对美德的渴望和崇尚,“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告诉我们,先要把人做好,否则一切都是扯淡。
我们提倡“善美”,鄙弃“八耻”。
敬老爱幼、乐于助人、无私奉献、刚正不阿都应时刻铭记,在遇到弱者时出手相助,在对待长辈时满怀孝心,在挫折难关面前勇于承担、在享受幸福生活时心存感恩,只有做到心中无愧、一身正气才是一个人在社会上生存的最基本的准则。
关于“倡廉”。
“倡廉”就是反对腐败,倡导廉政。
端正党风反腐倡廉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
很多人认为,反腐倡廉是高级干部的事情,自己一无权二无钱,与自己无关,殊不知任何一个人堕落与腐败的行为都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长期的工作中逐步放松了警惕之心与律已之心,把个人利益的追求错误地放在了第一位以致到最后的腐化堕落。
千里堤坝溃于蚁穴。
因此,每一个公职人员,无论职务大小,都应该做到自重、自尊、自省、自警,都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要从思想上筑起一道永不倒塌的廉政防腐巨墙。
关于“致和”。
“致和”就是实现和解,达到和谐。
和谐,最重要的是妥善处理人与人的关系,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凡事都要心平气和、换位思考,将心比心、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以谅解的心情和包容的态度对待人、团结人,竭力用合适的方法和途径化解各种矛盾,实现人与人之间和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解。
社会主义社会应当是一个充满团结友爱气氛的大家庭。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有一个普遍和谐的大环境。
这就需要我们每一个公民从现在做起,从自身做起,团结一致相互扶持,为创造和谐美好的玉环添砖加瓦,为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贡献绵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