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观潮预习课
- 格式:ppt
- 大小:3.67 MB
- 文档页数:5
《1.观潮》预习单一、识字写字。
盐薄屹昂顿鼎沸贯浩崩震霎余2.“薄”是多音字,以下是它的读音对应的解释:[ báo ]1.扁平物体上下两面之间的距离小。
与“厚”相对:~片。
2.淡:酒味~。
3.(感情)冷淡:待他不~。
4.不肥沃:~田。
[ bó ]1.微;少;弱:~技。
~产。
单~。
2.不厚道;不庄重:刻~。
轻~。
3.看不起;慢待:鄙~。
厚此~彼。
4.迫近;靠近:日~西山。
根据上述解释,请你为“薄”字加上正确的读音。
薄()雾薄()情厚薄()被子很薄()薄()薄的一层3.写字:查字典,为下列生字组词。
潮()()据()()堤()()阔()()盼()()滚()()顿()()逐()()渐()()堵()()犹()()崩()()震()()霎()()余()()4.写字:我觉得上面第3题的生字中“”字最难写,写的时候应该注意。
二、课文理解:朗读文章3遍(发语音)后再填空。
1.观看目录和第一单元导语页,回答问题:“江流天地外,。
”是唐朝诗人写的。
本单元有4篇文章,分别是《》、《》、《》和《》,都是描写自然风光的。
2.本文作者是和。
文章向我们介绍的是。
3.结合资料袋、观看的视频和自己搜查到的内容,请你从你理解的角度介绍一下钱塘江大桥,不少于50字。
(提醒:注意一段话的开头要空两格!)三、积累表达。
()的钱塘江()的薄雾()的响声()的水墙天下()()一年()()若隐()()人山()()昂首()()()()鼎沸风平()()()()相接横贯()()()()翻滚齐头()()浩浩()()山()地()漫天()()()()浪吼。
八年级上册六单元第28课《观潮》教案(人教版八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八年级上册六单元第28课《观潮》教案(人教版八年级必修)教案教学设计1注:此教案仅供参考。
第一部分:教学背景分析1. 教学对象本课是初中阶段的八年级学生,是在语文方面基础相对扎实的学生。
2. 学情分析学生在读到《观潮》这篇文学作品时,首先先于认识它是一篇类似散文的文学作品,其次,他们需要学习一些新的文学知识和文学运用技巧。
然而,由于这篇文学作品涉及到的现象和道理较为深奥,因此可能会出现一些困惑,比如“何谓‘静水流深’?”等等。
3. 教学目标通过此节课的教学,希望能够使学生实现以下四个方面的目标:(1)理解本文的主题思想,也就是深奥的“静水流深”亦或是“波澜不惊”等等。
(2)学习相关的文学知识和文学运用技巧,同时也尝试着自己仿写文学作品,以便拓展自己的文学素养。
(3)提高学习的兴趣和乐观的态度,尤其是做到“不为失败所惧”的品质。
(4)培养学生阅读和写作的能力,不断努力提升自己的语文能力素养。
第二部分:教学设计1. 教学内容(1)主题思想:观潮(2)写作特点:描写细致,语言生动(3)文学知识:感恩、阳光心态、拟人、照应、音景交融等等。
2. 教学目标(1)理解文学作品的主题思想——静水流深、波澜不惊,从而提高学习的兴趣和乐观的态度;(2)熟悉本文的写作特点,如描写细致、语言生动等等,从而更好的进行仿写和自我提高;(3)了解和掌握相关的文学知识和文学运用技巧,如感恩、阳光心态、拟人、照应、音景交融等等,从而更加全面的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4)培养学生阅读和写作的能力,从而不断的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
3. 温馨提示在进行教学时,首先要让学生明确课节教学的基本要素,以便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引入课文之前,可以通过询问让学生将自己刚刚学习的一些知识和已经掌握的文学知识告诉大家。
在课程过程中,还可以采用举例法、拓展法、智辩法等等进行互动交流,共同探讨和解决语文学习的难点和疑惑。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1《观潮》预习及课后练习题4,书写下列生字。
潮据堤阔盼滚顿渐堵犹崩震霎余课后练习题第一课时…一、把括号里不正确的音节划去。
闷(mēn mèn)雷涨(zhǎnɡ znànɡ)潮飞奔(bēn bèn)而来横(hénɡ hènɡ)卧颤(chàn zhàn)动浩(ɡào hào)浩荡荡笼(lónɡ lǒnɡ)罩踮(diǎn diàn)着脚风号( háo hào)浪吼二、看拼音,写词语。
jù shuō pàn wànɡɡǔn dònɡ dùn shí()()()() dà dī zhú jiàn dì zhèn yú bō~()()()()三、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
水天()()昂首()()人()人()齐头()()()天()地()()鼎沸若()若()()()西去风()浪()四、判断正误,对的在括号里打“√”,错的打“X”。
1.“鼎”字第九笔的笔画是“|”。
()2.“江面上依旧风号浪吼。
”中的“依旧”意思是“使人预料不到”。
()3.“浪潮的声音如同山崩地裂”这句话是比喻句。
()4.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这句话使用的修辞手法是夸张。
())五、给下面的加点字选择不是近义词的选项。
1.农历八月十八是一年—.度.的观潮日。
()A.一次B.一回C.一日2.宽阔..的钱塘江横卧在眼前。
()A.宽容B.辽阔C.宽广3.过了好久..,钱塘江才恢复了平静。
()A.许久B.很久C.长久4.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
()A.犹如B.相同C.宛如5.顿时..,海塘大堤上人声鼎沸。
())A.霎时B.刹那间C. 一时第二课时一、读句子,根据拼音写词语。
1、观潮学习目标:1、我要认会“罩、屹”等7个生字,写会“潮、称”等13个生字。
正确读写“宽阔、笼罩、薄雾、若隐若现、昂首东望、风平浪静、水天相接、沸腾、横贯江面、齐头并进、奔腾、漫天卷地、依旧、恢复”等词语。
2、我要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3、我能边读书边想象画面,能联系上下文或结合生活实际体会词句的含义。
4、我能感受大自然的壮观,受到自然美的熏陶,能把自己的阅读感受与他人交流。
一、我把课文读了遍,妈妈为我的朗读得星。
二、我能正确读准下面带点字的读音,给正确的读音划“√”。
笼罩(lóng lǒng)薄雾(bó báo)余波(bō pō)风号浪吼(háo hào)三、通过查字(词)典,我弄懂了这些生词的意思:人山人海:形容聚集的人极多:体育场上,观众~。
若隐若现:形容隐隐约约:远望白云缭绕,峰峦~。
风平浪静:没有风浪,水面很平静,比喻平静无事。
四、我能知道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霎时(瞬间)昂首(抬头)颤动(抖动)精选文档五、读完课文我知道:1、我知道观潮最佳时间是农历八月十八,最好的地方是盐官镇。
2、课文共有 5 个自然段,写“潮来前”是第 2 自然段,写“潮来时”是第3、4 自然段,写“潮头过后”是第5自然段。
3、摘抄:潮来时的景象。
4、书中的比喻句很多,请你把它摘录下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我查找资料,找到了有关钱塘潮的著名诗句有:海阔天空浪若雷,钱塘潮涌自天来。
——王在晋《望江台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
——刘禹锡《浪淘沙》(其七)—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