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年原辅料及能耗情况统计
- 格式:xls
- 大小:27.00 KB
- 文档页数:3
2014年1-2月广东工业能耗情况
2014年1-2月,广东规模以上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2068.95万吨标准煤,同比增长5.1%。
一、制造业能耗增长4.5%。
在广东工业的三大门类中,制造业是广东工业能耗的主体,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能耗的60%左右。
1-2月,广东制造业综合能源消费量1283.43万吨标准煤,同比增长4.5%;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综合能源消费量765.46万吨标准煤,增长6.2%;采矿业综合能源消费量20.06万吨标准煤,增长0.9%。
二、非金属矿物制品业能耗增长11.2%。
1-2月,广东六大高耗能行业综合能源消费1550.63万吨标准煤,同比增长5.2%,略高于规模以上工业能耗增速。
其中增速最快的是非金属矿物制品业,能耗增长11.2%;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能耗增长6.2%,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能耗增长5.0%,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能耗增长1.4%,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能耗增长0.8%,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能耗增长0.6%。
三、珠三角地区能耗同比下降0.3%。
1-2月,珠三角九市规模以上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1202.10万吨标准煤,同比下降0.3%;粤东地区规模以上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226.85万吨标准煤,增长23.8%;粤西地区规模以上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330.16万吨标准煤,增长15.9%;山区五市规模以上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309.84万吨标准煤,增长4.7%。
虽然珠三角地区工业能耗同比有所减少,但粤东和粤西地区工业能耗增速十分明显,全省工业能耗呈现出较快增长态势。
2013年广东省河源市工业能源消费情况2013年,河源市工业用能持续在低位区间运行,能源消费需求明显萎缩,综合能源消费量(扣除二次能源转换产出量,当量值,下同)为188.77万吨标准煤,比上年下降1.4%。
全年综合能源消费量呈抛物线走势,1-7月分月累计综合能源消费量同比下降,但降幅逐月收窄,8月和9月扭转下降局面,10月、11月和12月出现微降。
详见下图。
从轻重工看:轻重工业用能走势相反。
2013年,规模工业企业中有215家重工企业,其综合能源消费量175.85万吨标准煤,同比下降1.8%,占综合能源消费量的93.2%;轻工业199家,其综合能源消费量12.92万吨标准煤,同比增长4.4%,仅占综合能源消费量的6.8%。
从行业看:高耗能行业用能继续萎缩。
2013年,在全市规模以上33个工业行业中,有18个行业综合能源消费量同比增长,增幅最大的是燃气生产和供应业、计算机和通信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食品制造业、农副食品加工业、黑色金属矿采选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增长速度均超过30%;有15个行业用能同比下降。
六大高耗能行业综合能源消费量为161.63万吨标准煤,同比下降3.1%,降幅比上半年、前三季度分别扩大0.1个和3个百分点。
从企业看:工业企业用能增减各半。
2013年,在全市工业企业414家中,有191家企业用能同比增长,有178家企业用能同比下降,有6家持平,有39家企业没有报告期或同期数。
从耗能大户来看,全市耗能达到1万吨标准煤的企业有20家,其中超过5万吨标准煤的企业有4家,这20家耗能大户企业用能同比增长的有12家、下降的有8家,综合能源消费量合计157.1万吨标准煤,同比微降2.2%,占全市综合能源消费量比重八成多。
从区域看:区域用能呈“四升三降”的格局。
2013年,七个统计区域中,综合能源消费量同比上升有四个县,分别是源城区、东源县、和平县、连平县,其中和平县和东源县综合能源消费量受新上规模高耗能企业的影响快速增长,分别增长69.3%和36.8%;综合能源消费量同比下降的有三个,分别是市直、紫金县和龙川县。
2013年四川省年遂宁市规模以上工业能源消费分析2013年,遂宁市加快发展优势产业,迅速做大经济总量,努力做优经济质量,切实调整产业结构。
在经济发展的同时,节能工作取得显著成就。
2013年,遂宁市47户企业淘汰落后产能,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8.1%,单位GDP能耗下降4.2%,均超额以上完成年度节能降耗目标任务。
一、能源生产企业产量下滑2013年遂宁市共有11户能源生产企业,比去年增长1户。
涉及采盐、原油加工、热力及水力发电等行业。
全年实现原油加工量117.41万吨,同比减少13.7%;实现发电量11.8亿千瓦时,同比减少7.8%。
二、能源消费总量小幅增长2013年,遂宁市规模以上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同比增长3.9%,增幅比2012年收窄0.2个百分点,比年初收窄5.9个百分点,低于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9.2个百分点,总体呈现缓中趋稳的态势。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1%,在生产稳步增长的同时,单耗却得到了有效控制,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8.1%,降幅比目标任务扩大3.1个百分点。
(一)重工业仍是耗能主体从轻重工业看,223家轻工业企业的综合能源消费量为60.47万吨标准煤,比上年同期下降4.6%,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能源消费量的20.6%;229家重工业企业的综合能源消费量为233.40万吨标准煤,比上年同期增长6.2%,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能源消费量的79.4%。
(二)能源消费品种构成逐步优化2013年遂宁市规上工业能源消费仍主要集中在原煤、原油、天然气和电力四大品种,其中原煤消费量83.08万吨,同比下降18.9%;电力消费量39.31亿千瓦时,同期增长10.1%。
(三)工业产品单耗指标三升三降2013年遂宁市列入国家重点监测的11家主要耗能工业企业共计6个工业产品单耗指标,呈三升三降的趋势,其中,万米布混合数综合能耗、万米印染布综合能耗、每吨纱(线)混合数综合能耗分别比同期增长9.3%、1.8%、2.5%,电厂火力发电标准煤耗、单位合成氨生产综合能耗、原油加工单位综合能耗分别比同期下降8.4%、1.1%、0.3%。
2013年全国电力工业统计数据2014年1月14日,国家能源局发布2013年全社会用电量等数据。
2013年,全社会用电量累计5322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7.5%。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用电量1014亿千瓦时,增长0.7%;第二产业用电量39143亿千瓦时,增长7.0%。
第三产业用电量6273亿千瓦时,增长10.3%;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6793亿千瓦时,增长9.2%。
2013年,全国发电设备累计平均利用小时为4511小时,同比减少68小时。
其中,水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为3318小时,减少273小时;火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为5012小时,增加30小时。
2013年,全国电源新增生产能力(正式投产)9400万千瓦。
其中,水电2993万千瓦,火电3650万千瓦。
附:2013年全国电力工业统计数据全年累计指标名称计算单位绝对量增长( % )全国全社会用电量亿千瓦时532237.5其中:第一产业用电量亿千瓦时1014 0.7 第二产业用电量亿千瓦时39143 7.0工业用电量亿千瓦时38471 6.9轻工业用电量亿千瓦时6379 6.3重工业用电量亿千瓦时32092 7.0 第三产业用电量亿千瓦时6273 10.3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亿千瓦时6793 9.2全口径发电设备容量万千瓦1247389.3其中:水电万千瓦28002 12.3火电万千瓦86238 5.7核电万千瓦1461 16.2指标名称计算单位全年累计绝对量增长( % )并网风电万千瓦7548 24.5全国供电煤耗率克/千瓦时321 -4全国线路损失率% 6.67 -0.08 全国发电设备累计平均利用小时小时4511 -68 其中:水电小时3318 -273火电小时5012 30并网风电小时2080 151 电源基本建设投资完成额亿元3717其中:水电亿元1246火电亿元928核电亿元609电网基本建设投资完成额亿元3894发电新增设备容量万千瓦9400其中:水电万千瓦2993火电万千瓦3650新增220千伏及以上变电设备容量万千伏安19631新增220千伏及以上线路回路长度千米39534 注:全社会用电量指标是全口径数据。
世界金属导报/2014年/3月/11日/第B11版节能环保2013年重点统计钢铁企业能源消耗述评王维兴12013年全国钢铁行业运行状况全国钢铁产能过剩、产能增速减缓,企业经营艰难,86家重点统计钢铁企业中有16家亏损,总亏损118.25亿元,行业运行进入困难时期。
钢铁生产面临四大问题:钢铁产能过剩;降低生产成本与采用精料技术的矛盾;面临环境保护准入条件的严格要求和征收CO2排放税;生产结构、产品结构和炉料结构需调整。
2013年全国主要钢铁产品产量,见表1。
重点统计钢铁企业利润总额228.85亿元,企业亏损额比上年减少63.91%,财务费用下降2.99%,工资总额上升3.42%。
22013年重点统计钢铁企业能耗基本情况2013年重点统计钢铁企业能耗总量为28597.63万tce,比上年增长4.14%;吨钢综合能耗为591.98kgce/t,比上年降低1.95%。
2013年重点统计钢铁企业产钢62864.34万t,比上年增长7.99%。
能耗增幅低于钢产量增幅3.85个百分点。
其中2013年铁钢比为0.9100,比上年降低0.0111,有利于吨钢综合能耗的降低。
2.12013年重点统计钢铁企业能耗现状2013年重点统计钢铁企业综合能耗及各工序能耗情况,见表2。
从表2可看出,与上年相比,2013年重点统计钢铁企业吨钢综合能耗、各工序能耗均得到下降。
部分指标已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特别是有23家企业的吨钢耗新水指标低于3m3/t。
这是钢铁企业节能工作取得的新成绩。
表2数据表明,企业之间的各工序能耗最高值与先进值差距较大,各企业的节能工作发展不平衡,生产结构也不一样,说明钢铁工业还有节能潜力。
有些企业能耗统计不规范(统计范围、能源介质折标煤系数、能源亏损、炼铁焦比应包括小块焦等方面),出现了一些指标数据之间不协调的现象。
用“三流一态”(能源流、物质流、财务流、设备运行状态)进行系统分析,就能反映出企业真实的运行情况。
狠抓工业节能降耗促进工业绿色转型——2014年全省节能与综合利用工作盘点省经信委节能与综合利用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工业绿色、低碳、两型发展不仅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客观要求,也是转变工业发展方式、实现工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
2014年,省经信委节能与综合利用处认真落实“实施转型升级六大专项行动”的要求,狠抓工业节能、清洁生产和资源综合利用等各项工作,工业绿色转型成效显现,预计全年全省单位规模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11%左右(高出全国降幅4个百分点),全省规模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下降3.9%左右,以较低的能源消耗支撑了较高的工业经济增长。
坚持以工业节能促转型,推动工业绿色发展。
一是突出重点用能企业。
加强全省403家重点用能企业的节能管理,促进工业锅(窑)炉、电机等终端用能产品能效提升。
利用省节能专项资金支持重点用能企业建设的节能技术改造项目,全年共支持项目362个。
这批项目建成投产后,年形成节能量10万吨标准煤,年新增销售收入114.8亿元、利润17.9亿元、税金8.5亿元。
扎实推进重点用能企业能源管理信息化建设,通过“湖南省重点用能企业能源利用监测管理系统”,已实现对50家企业的能源消耗情况进行在线监测。
二是突出重点节能政策。
推荐南车株洲电机有限公司高速永磁同步变频调速电动机技术列入国家重点推广的电机节能先进技术目录(第一批)。
推荐湘潭锅炉有限公司循环流化床燃煤锅炉、WNS型燃气蒸汽锅炉以及湖南朝阳机电股份有限公司YX3系列中小型三相异步电动机等产品,列入《节能机电设备(产品)推荐目录(第五批)》。
推荐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餐厨垃圾预处理成套设备等5家企业研发的5项环保技术装备列入国家鼓励发展的重大环保技术装备目录。
推荐长沙威胜能源产业技术有限公司等8家公司入选工信部工业和通信业领域推荐的节能服务公司名单。
会同省物价局落实国家电解铝行业阶梯电价政策。
组织对全省节能产品惠民工程单元式空气调节机和冷水机组生产企业终端销售信息进行核查,共完成12家销售企业核查,核查信息量4247条。
一季度节能总结
一、产量消耗及节能量
1、产量及消耗
一季度我单位计划产量为:甲醇48000吨、二甲醚33400吨,计划节能量-225吨标煤。
一至三月份我单位累计生产精醇50067.5吨,单位甲醇综合单耗1569.74kgce/t,单位二甲醚综合单耗213.45kgce/t。
二季度计划产量为:甲醇49000吨、二甲醚32200吨,计划节能量为900吨标煤。
2、节能量
相比2013年第一季度未完成节能量。
二、原因分析
1、因甲醇合成催化剂已到使用末期,导致消耗较高。
2、随着气温升高甲醇循环水制约生产。
3、A3#、A5#、煤气炉大修及16台炉供汽紧张所致。
三、完成的节能技改项目
1、型煤皮带上料项目。
2、造气循环水泵节能改造项目(能源合同管理项目)。
3、完成从甲醇精馏管架到造气南边管架上DN65甲醇残液管道安装。
四、采取的节能措施
1、制定2014年节能工作安排。
2、将节能目标层层分解。
、
3、车间加强消漏处理。
4、将废旧物料加以利用。
5、组织安全隐患大排查。
6、在经济分析会上把节能的工作也作一次全面的总结。
五、下一季度节能计划
产量计划仍在45000吨,综合单耗计划在一季度基础上下降到10公斤标煤,达到最终的下降20公斤标煤,节能量3600吨标煤。
计划实施的节能技改项目有1、二甲醚增加冷却塔改造项目。
2、造气吹风气除尘器改造。
山西兰花清洁能源有限责任公司
二O一四年四月十日。
2013年能源消费情况分析今年以来,我区经济平稳增长,能源消费总量受去年低基期影响,呈现出回升态势,工业增加值能耗降幅有所收窄,但在有关部门及企业共同努力下,坚持发展和节能同步,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发展“循环经济”,节能降耗工作仍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全年我区能源消耗的基本情况2013年我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能源消费(电力按等价折标系数计算,下同)93449吨标准煤,同比上升4.84%,较上半年3.85%增幅回升0.99百分点,较2012年度3.98%的降幅回升了8.82个百分点。
区内企业总产值为99.60亿元,同比上升9.13%,万元产值能耗为0.093吨标准煤/万元,实现工业增加值17.5亿元,同比上升8.5%,万元增加值能耗降低率为3.37%,较上半年4.03%的降幅收窄了0.66个百分点,较2012年12.96%降幅收窄了9.59个百分点,降幅排在全市第五位(详见表一),排在三区第二位,降幅高出全市降幅的0.6个百分点,超额完成市经委下达我区2.5%下降目标任务的0.87个百分点。
2013年度全市及各县市(区)节能降耗完成情况二、能源消费的特点1、消费品种集中,用电仍占主体2013年我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电力消费达23718万度(折合标煤74948吨标准煤),占开发区总能耗的80%,实现原煤消耗10960吨(折合标煤7828吨标准煤),占开发区总能耗的8%,能源消费主要集中在电和煤,两者占开发区总能耗的88%,但仍以电力消费为主。
2、季度用电延升,同比持续增长2013年我区规上工业企业用电累计同比增长4.47%。
其中第四季度,我区用电达6272万度,比去年第四季度增长8.06个百分点,较第三季度3.81%,第二季度4.25%、第一季度0.89%的增幅分别提高4.25、3.81、7.17个百分点,各季度用电量及各季度用电同比延续增长,详见表一:3、主要耗能行业能源利用效率提高2013年,我区17大行业中,有11大行业产值能耗出现下降,下降面达65%,其中4大主要耗能行业产值能耗呈现三降一升,其中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下降幅度达17%,详见(表二),四大行业能耗从高到低依次是塑料制品业(19892.26吨标准煤),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12217.26吨标准煤),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12017.07吨标准煤),纺织业(11573.5吨标准煤),占开发区总能耗的60%,产值能耗同比下降6.98%,能源利用效率明显提高。
2013年陕西省规模以上工业能耗简况2013年,陕西省规模以上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7678.87万吨标准煤(当量值,下同),同比增长6.5%,460户重点能耗企业综合能源消费量6214.32万吨标准煤,增长2.91%。
六大高耗能行业综合能源消费量6155.71万吨标准煤,增长6.21%,拉动规上工业能耗上升5个百分点,拉动率较1-11月提高1.2个百分点,其他行业拉动规上工业能耗上升1.5个百分点,拉动率与1-11月持平,高耗能行业对规上工业能耗增长影响增强。
2013年,全省统计的40个工业大类行业中,29个行业综合能源消费量同比增长,11个行业综合能源消费量同比增速超过10个百分点,其中包括3个高耗能行业。
1-12月影响全省规上工业能耗增长较快的行业有: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能耗同比增长15.54%,拉动规上工业能耗上升1.53个百分点;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增长13.3%,拉动上升1.2个百分点;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长13.5%,拉
动上升1.2个百分点;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增长2.99%,拉动上升1.1个百分点;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增长5.07个百分点,拉动上升0.7个百分点。
全年对能耗增长影响较大的高耗能产品有:火力发电量较上年同期增加60.33亿千瓦时,火力发电企业能耗增加150.98万吨标准煤,拉动规上工业能耗上升2.1个百分点;焦炭产量增加528.67万吨,能耗增加122万吨标准煤,拉动上升1.7个百分点;铁合金产量增加3.8万吨,能耗增加57.6万吨标准煤,拉动上升0.8个百分点;十种有色金属产量增加21.8万吨,能耗增加54.5万吨标准煤,拉动上升0.8个百分点。
附:截止2014年国家发布的单位产品能耗限额标准序号标准号标准名称实施日期1GB21341-2008铁合金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2008-06-01 2GB21343-2008电石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2008-06-01 3GB21344-2008合成氨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2008-06-01 4GB21345-2008黄磷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2008-06-01 5GB21370-2008炭素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2008-06-01 6GB25323-2010再生铅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2012-03-01 7GB25324-2010铝电解用石墨质阴极炭块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2012-03-01 8GB25325-2010铝电解用预焙阳极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2012-03-019GB25326-2010铝及铝合金轧、拉制管、棒材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2012-03-0110GB25327-2010氧化铝企业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2012-03-01 11GB26756-2011铝及铝合金热挤压棒材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2011-11-01 12GB29136-2012海绵钛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2013-10-01 13GB29137-2012铜及铜合金线材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2013-10-01 14GB29138-2012磷酸一铵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2013-10-01 15GB29139-2012磷酸二铵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2013-10-01 16GB29140-2012纯碱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2013-10-01 17GB29141-2012工业硫酸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2013-10-01 18GB29145-2012焙烧钼精矿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2013-10-01 19GB29146-2012钼精矿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2013-10-01 20GB16780-2012水泥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2013-10-01 21GB21347-2012镁冶炼企业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2013-10-01 22GB29413-2012锗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2013-10-01 23GB29435-2012稀土冶炼加工企业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2013-10-01 24GB29436.1-2012甲醇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第1部分:煤制甲醇2013-10-01 25GB29437-2012工业冰醋酸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2013-10-01 26GB29438-2012聚甲醛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2013-10-01 27GB29439-2012硫酸钾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2013-10-01 28GB29440-2012炭黑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2013-10-01 29GB29441-2012稀硝酸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2013-10-01 30GB29442-2012铜及铜合金板、带、箔材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2013-10-01 31GB29443-2012铜及铜合金棒材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2013-10-01 32GB29444-2012煤炭井工开采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2013-10-0133GB29445-2012煤炭露天开采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2013-10-01 34GB29446-2012选煤电力消耗限额2013-10-01 35GB29447-2012多晶硅企业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2013-10-01 36GB29448-2012钛及钛合金铸锭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2013-10-01 37GB29449-2012轮胎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2013-10-01 38GB29450-2012玻璃纤维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2013-10-01 39GB29451-2012铸石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2013-10-01 40GB21350-2013铜及铜合金管材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2014-08-01 41GB21256-2013粗钢生产主要工序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2014-10-01 42GB21342-2013焦炭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2014-10-01 43GB29994-2013煤基活性炭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2014-11-01 44GB29995-2013兰炭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2014-11-01 45GB29996-2013水煤浆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2014-11-01 46GB21258-2013常规燃煤发电机组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2014-09-01 47GB21340-2013平板玻璃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2014-09-01 48GB30250-2013乙烯装置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2014-09-01 49GB21346-2013电解铝企业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2014-09-01 50GB30251-2013炼油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2014-09-01 51GB30252-2013光伏压延玻璃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2014-09-01 52GB21252-2013建筑卫生陶瓷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2014-12-01 53GB30178-2013煤直接液化制油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2014-12-01 54GB30179-2013煤制天然气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2014-12-01 55GB30180-2013煤制烯烃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2014-12-01 56GB30181-2013微晶氧化铝陶瓷研磨球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2014-12-01 57GB30182-2013摩擦材料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2014-12-01 58GB30183-2013岩棉、矿渣棉及其制品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2014-12-01 59GB30184-2013沥青基防水卷材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2014-12-01 60GB30185-2013铝塑板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2014-12-01 61GB21248-2014铜冶炼企业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2015-01-01 62GB21249-2014锌冶炼企业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2015-01-01 63GB21250-2014铅冶炼企业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2015-01-01 64GB21251-2014镍冶炼企业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2015-01-01 65GB21257-2014烧碱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2015-01-01 66GB21348-2014锡冶炼企业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2015-01-01 67GB21349-2014锑冶炼企业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2015-01-01 68GB30526-2014烧结墙体材料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2015-01-01 69GB30527-2014聚氯乙烯树脂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2015-01-01 70GB30528-2014聚乙烯醇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2015-01-0171GB30529-2014乙酸乙烯酯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2015-01-01 72GB30530-2014有机硅环体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2015-01-01 73GB21351-2014铝合金建筑型材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2015-01-01 74GB31340-2014钨精矿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2016-01-01 75GB31335-2014铁矿露天开采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2016-01-01 76GB31337-2014铁矿选矿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2016-01-01 77GB31338-2014工业硅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2016-01-01 78GB31339-2014铝及铝合金线坯及线材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2016-01-01 79GB31336-2014铁矿地下开采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2016-01-01。
2013年内蒙古自治区主要耗能工业企业单位产品能耗情况2013年内蒙古自治区主要耗能工业企业单位产品能耗情况2013年,全区各级政府坚持紧抓工业节能不放松,加大节能技改力度,升级生产工艺,全区主要耗能工业企业单位产品能耗整体呈现稳中有降的良好态势,工业节能取得积极进展。
一、2013年全区单位产品能耗总体情况(一)半数以上单位产品能耗指标呈下降趋势2013年,全区526户主要耗能工业企业共统计单位产品能耗指标72项,其中与同期具有可比性的指标有65项。
37项单位产品能耗指标同比下降,下降面为57%;27项单耗指标同比上升,1项指标同比持平。
从电耗情况看,具有可比性的24项单位产品电耗指标中有14项同比呈下降趋势,下降面为58.3%;9项电耗指标同比上升,1项电耗指标同比持平。
(二)高耗能行业单位产品能耗明显下降全区统计的72项单位产品能耗指标基本覆盖了我区煤炭、电力、化工、钢铁、有色、石油炼焦和建材七大高耗能行业的主要产品,2013年全区高耗能行业多数产品单耗同比下降。
2013年全区高耗能行业单位产品能耗情况2013年全区部分单耗指标节能量情况注:负数表示节能,正数表示超耗。
二、存在问题(一)单耗指标下降面缩小,单耗直接节能量同比下降。
2012年全区单耗指标下降面为61%,单耗直接节能量为213.26万吨标准煤,而2013年单耗指标下降面降至57%,同比缩小4个百分点;单耗直接节能量为112.29万吨标准煤,同比减少100.97万吨标准煤,单耗变化的节能效应呈逐年减弱的态势。
(二)七成以上单耗指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013年,全区33项单位产品综合能耗指标中,只有原煤、油气、炼焦、烧碱、纯碱、铅、锌8项单耗指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余25项单耗指标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比例达到75.8%,全区单耗水平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仍有很大差距。
三、对策建议(一)做好“加减法”,坚持淘汰落后产能与严把新上企业准入并举。
2013年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单位GDP能耗情况分析2013年度,通辽市在保持地区生产总值平稳增长的同时,采取有效节能措施,单位GDP能耗有较大幅度下降,呈现出高耗能行业生产增速回落,能源消费需求降低,全社会用电量增速逐渐放缓,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增速回落的态势。
一、2013年我市能源消费和节能降耗情况1、节能降耗超额完成目标任务经核算,2013年全年能源消费量1608.47万吨标准煤,同比增长5.33%,单位GDP能耗为下降3.94%,超额完成下降3.2%的年度节能目标。
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6.56%,单位GDP电耗同比下降5.28%。
从全市“十二五”节能目标完成情况看,2011年单位GDP能耗下降2.6%,2012年下降4.84%,三年累计下降10.97%,已累计完成“十二五”节能目标进度的71.13%,超额完成自治区下达的节能降耗双控目标。
2、全社会能源消费增速同比回落2013年,我市全社会能源消费总量1608.47万吨标准煤,同比增长5.33%,同比回落2.32个百分点,从全年的走势看:一季度、二季度和三季度能源消费总量分别增长2.05%、8.05%和7.56%,较上年同期分别回落9.56、0.6和0.79个百分点。
3、全社会电力消费增速明显放缓2013年,受经济增长放缓的影响,全市全社会用电量211.6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87%,增幅较同期回落8.62个百分点。
其中:第一产业用电量增速下降27.87%,同比回落26.47个百分点;第二产业用电量增长3.87%,同比回落9. 21个百分点;居民生活用电增长7.4%,同比回落2.86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长30.32%,同比上升14.49个百分点。
4、工业对全市节能目标完成拉动作用显著从节能的主体看,工业综合能耗增速放缓,对全市节能目标完成起到决定性作用。
2013年我市工业能源消费总量1238.15万吨标准煤,增长4.07%,增速同比回落3.26个百分点,节能量达38.75万吨标煤,拉动单位GDP能耗降低2.31个百分点。
/ 2013-2014年中国建筑节能产业发展研究年度报告
目前建筑与工业、交通运输并列为中国三大高能耗行业。
根据住房与城乡建设部的统计,1993年中国建筑耗能仅占全社会能耗总量的16%,2012年这一数据已经上升至28%。
此外中国单位建筑面积采暖能耗相当于气候条件相近发达国家的2-3倍,如果不采取有力措施,到2020年中国建筑能耗将是现在3倍以上。
因而,建筑节能对中国实现节能减排意义重大。
面对节能减排的压力与产业的变化和挑战,赛迪发布的《2013-2014年中国建筑节能产业发展研究年度报告》,将帮助业界厂商、投资者、产业人士更精确地把握中国建筑节能市场发展规律、更深入地梳理应用价值迁移轨迹。
深入、翔实的产业研究数据。
基于对建筑节能各环节应用的深度研究,提供对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区域竞争结构等多个角度产业变化的生动描绘,明晰发展方向。
全面、深刻的品牌竞争分析。
赛迪从细分产业格局、竞争策略等多个维度总结企业成败得失,评点产业领先要素。
科学、完整的未来发展预测。
建立在各重点细分产业上的建模回归与专家校验,并与相关产业环节进行关联分析,确保给出有价值的趋势分析与定量预测结果。
报告摘要来自:中国市场情报中心(CMIC)。
2014年5月五金材料消耗分析一、生产方面:五月份总共生产炸药1655.06吨,其中乳化炸药1349.4吨,膨化炸药305.66吨。
二、五金材料消耗分析根据与2013年5月和2014年4月份五金材料消耗的对比可以看出,由于产量的不同五金材料的消耗量变化都处于正常范围内。
本月五金材料的利用率相对于2013年5月有明显的提高。
(1)乳化、膨化车间2014年5月份五金材料分别领用了6398.29元和5518.01元,总金额为1,1916.30元。
其中主要五金材料的消耗在于条码纸、喷码机墨水和清洁剂等生产消耗品上,除此之外为不锈钢盆与劳保用品的添置,对应本月的产量来看都在正常消耗范围之内。
(2)机电办、质量办与运销办在2014年5月份分别领用五金材料8251.07元、780.95元、69.00元,总金额为9101.02元。
其中由于雷雨天气造成总库摄像头损坏和生产车间防爆电话损坏,机电办购进20个摄像头与5台防爆电话占据了主要的消耗,其他则为每月正常的仪表更换消耗。
质量办与运销办本月的五金材料消耗则均为正常的每月消耗。
(3)乳化机修、膨化机修在2014年5月份五金材料分别领用了3,8918.81元和2191.39元,总金额为4,1110.2元。
其中乳化机修由于对乳化车间进行了线路整改,蛇形管与塑料软管的消耗较大。
其他方面由于生产过程中的机器损坏与周末维修计划的进行,主要的消耗在于真空泵油、斜坡皮带、钢丝绳、锅炉电机维修、膨化装药机配件、气缸以及3月份领用的46#抗磨液压油在本月出账。
其余的五金材料消耗则皆为车间生产过程中维修的正常消耗。
本月的五金材料消耗中机修车间大约占据了2/3的消耗金额,而其他车间、部门则占据了1/3的消耗金额。
与2013年5月对比,略高的产量与更少的五金材料消耗说明了机修车间根据设备办的维修单,有按照合理维修计划进行维修而且有提高一定的五金材料的利用率。
2014年6月6日机修车间。
ICS01.140.30F 01DB13 河北省地方标准DB 13/T 2134—2014 尿素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2015-02-11发布2015-03-15实施前言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河北省节能监察监测中心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河北省节能监察监测中心、石家庄市节能监察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君法、赵辉、史建春、吴禄科、刘勇军、王利伟、于涛。
尿素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以液体无水氨(以下简称液氨)和二氧化碳为原料,采用不同工艺技术生产的尿素单位产品能源消耗(以下简称能耗)限额的技术要求、统计范围和计算方法、节能管理与措施。
本标准适用于河北省辖区内尿素生产企业能耗的计算、评价,以及对新建尿素项目的能耗控制。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2440 尿素GB/T 3484 企业能量平衡通则GB/T 12497 三相异步电动机经济运行GB/T 12723 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编制通则GB/T 13462 电力变压器经济运行GB/T 13466 交流电气传动风机(泵类空气压缩机)系统经济运行通则GB 17167 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GB/T 23331 能源管理体系 要求3 术语和定义GB/T 12723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尿素产量报告期内,企业生产按GB 2440或按供需双方签订合同的质量标准生产的全部尿素产品产量,包括本企业自用的尿素产品产量。
3.2尿素工序综合能耗报告期内,企业以液氨和二氧化碳为原料,生产尿素所消耗的各种能源总量。
其值等于报告期内尿素生产过程中所输入的各种能源量之和减去向外输出的各种能源量之和。
所有输入和输出各种能源应按本标准规定的统计范围和计算方法计算,单位为吨标准煤(t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