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姆·库哈斯的建筑思想
- 格式:doc
- 大小:406.50 KB
- 文档页数:4
莱姆库哈斯的建筑创作理念研究作为当代著名的建筑师之一,莱姆库哈斯(Rem Koolhaas)以其独特的建筑创作理念和作品引起了广泛。
本文将介绍莱姆库哈斯的建筑创作理念,并通过对他的重要建筑作品的研究,阐述他的设计理念与创作过程。
关键词:莱姆库哈斯、建筑创作、理念、作品、设计、创作过程在当代建筑界,莱姆库哈斯以其激进的建筑理念和具有挑战性的设计风格著称。
他的建筑作品充满了创新和想象力,同时也反映了他对现代社会的深刻思考。
莱姆库哈斯的建筑创作理念研究作为当代著名的建筑师之一,莱姆库哈斯(Rem Koolhaas)以其独特的建筑创作理念和作品引起了广泛。
本文将介绍莱姆库哈斯的建筑创作理念,并通过对他的重要建筑作品的研究,阐述他的设计理念与创作过程。
关键词:莱姆库哈斯、建筑创作、理念、作品、设计、创作过程在当代建筑界,莱姆库哈斯以其激进的建筑理念和具有挑战性的设计风格著称。
他的建筑作品充满了创新和想象力,同时也反映了他对现代社会的深刻思考。
莱姆库哈斯认为,建筑是一种社会批判和文化反叛的形式。
他将建筑视为一种媒介,通过这种媒介可以表达他对现代社会的独特见解。
在他的建筑作品中,莱姆库哈斯试图挑战传统的设计理念和空间组织方式,以一种极具革新性的方式诠释建筑。
莱姆库哈斯的设计理念和创作过程充满了挑战和探索。
他通常会选择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项目,通过独特的设计方法和策略,为每个项目量身定制一个独特的解决方案。
他的设计过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莱姆库哈斯认为,理解项目是设计的关键。
在接手一个项目后,他会深入研读项目的各种资料,包括地理位置、文化背景、功能需求等,以获得对项目的深入理解。
在对项目有深入理解的基础上,莱姆库哈斯会进行大量的创新和探索。
他会在设计过程中引入新的元素和策略,例如非线性设计、混合现实技术等,以实现设计的独特性和新颖性。
尽管莱姆库哈斯的设计常常被归类为后现代主义,但他始终强调建筑的功能性。
在他的设计中,形式和功能是相互关联的,他通过巧妙的空间组织和结构设计,满足每个项目的功能性需求。
莱姆·库哈斯的建筑创作理念研究莱姆·库哈斯(Rem Koolhaas),作为当代建筑界的重要代表之一,以其独特的建筑创作理念闻名于世。
他是一位荷兰建筑师、教育家、城市规划师和作家,以其大胆的设计和对现代建筑的重新定义而著称。
库哈斯的建筑创作理念不仅得到了建筑界的广泛关注和赞誉,而且对后来的建筑师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探讨莱姆·库哈斯的建筑创作理念。
首先,库哈斯提倡“反常规”和“意外性”作为建筑创作的核心理念。
传统的建筑往往强调对“规则”的遵守,但库哈斯却坚持打破这种限制,提出了一种更为自由和开放的建筑形式。
他试图通过设计建筑物的形状、结构和功能来引起观众的兴趣和思考。
例如,他的作品中常常使用非传统的材料和结构,创造出独特的建筑表达。
这种反常规的设计思想使得库哈斯的建筑作品充满了无限的想象空间。
其次,库哈斯强调建筑与城市环境的关系。
他认为建筑不仅仅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与周围的城市环境相互作用的一部分。
因此,他试图通过设计建筑群体、城市规划和公共空间来创造一个更加人性化的城市环境。
他关注城市的社会和文化变革,追求在建筑设计中融入城市的各种元素。
他所提倡的理念是,建筑应当与城市密切联系,在整体上为城市环境做出贡献。
第三,库哈斯强调建筑的功能和使用。
他认为建筑是为人们服务的,建筑设计应该满足人们的需求和期望。
库哈斯把人的活动和行为作为建筑设计的出发点,注重人与建筑之间的互动关系。
他的作品中常常充满了灵活的使用空间和多功能的设计。
他试图为不同人群提供适宜的空间,满足他们的需求,同时也鼓励人们去发掘建筑的潜力和可能性。
最后,库哈斯强调建筑表达和意义的重要性。
他认为建筑应该是有意义的,并且能够与人们产生共鸣和联系。
库哈斯试图通过建筑表达自己的理念和观点,传递一种独特的文化和哲学。
他的作品中常常包含丰富的象征意义和隐喻,引起观众的思考和共鸣。
他希望人们通过建筑的观赏和体验,能够对世界有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一、背景二战后,现代主义建筑携带其技术原则和观念体系迅速传遍整个西方世界,并进一步全球化。
现代化的建筑关注物理性的空间建构和整体性的形式,而忽视了社会文化情感,逐渐呈现出均质化的特征以及建筑模式的僵化。
20世纪60年代以后,如何抵御均质化、匿名化的国际风格霸权引起西方建筑界的普遍反思。
在后现代转向中,现代建筑企图通过形式革新和建筑空间的转变来改变社会生活的乌托邦逐步破灭,后现代更钟爱于差异性、多元性和复杂性。
与此同时,西方建筑中的各种主义、流派层出不穷。
后现代建筑师开始求助于语言学和符号学为建筑提供新的编码,试图恢复建筑的意义,这种从解释层面来“阅读”建筑的方法从未深入到结构和使用方面,因而是能“装饰的棚屋”。
与此同时,另一批年轻的建筑师开始将探索转向现实层面的大都市文化,包括雷姆·库哈斯、伯纳德·屈米等人。
他们反对单一的模式,以空间为出发点,正视大都市中高度复杂的人类活动,在进行设计过程中,往往以计划(progra m)作为突破口,即建筑所要包含的功能、事件和运动等。
二、雷姆·库哈斯简介雷姆·库哈斯(R e m Koolhaas,1944-)出生于荷兰鹿特丹,是大都会建筑事务所首席设计师和哈佛大学设计研究所教授,因CCTV新总部大楼的设计方案而在中国备受关注。
他的父亲安东·库哈斯是一位电影剧作家兼导演,1952年(8岁)他随父亲迁居至印度尼西亚雅加达定居,1956年(12岁)回到荷兰。
1963年至1968年,库哈斯作为《海牙邮报》的一名记者,为该杂志的文化专栏撰稿。
这五年的记者生涯对他日后作为建筑师的工作方法影响至深。
在做记者的同时,还进行过电影拍摄和剧本创作。
1968年(24岁)他转行前往伦敦的建筑协会学院学习建筑,从那时起,他对当代文化环境下的建筑现象已表现出不同寻常的兴趣。
随后又前往美国康奈尔大学跟随昂格尔斯学习城市规划和建筑。
1975年(31岁)毕业后,在昂格尔斯的引荐下前往彼得·埃森曼所在的纽约建筑事务所做访问学者,同时在耶鲁大学和加州大学执教。
库哈斯思想脉络探究建筑之家2010年12月雷姆﹒库哈斯是当代欧洲著名的建筑师和建筑思想家。
在其早期的职业生涯中,它主要以一个叛逆的幻想家的形象出现。
而后来,他在建筑设计、城市规划、建筑思想研究及写作诸领域均获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在1994年出版的库哈斯与人合著的《S,M,L,XL》以及其后的一些文章和著作中,他试图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不同方式,探讨建筑在这个时代所处的位置及其所能做的一切。
库哈斯的建筑思想与早期现代主义的英雄主义建筑观有一定的联系。
二十世纪初,以包豪斯和勒﹒柯布西耶为代表的现代主义者强调建筑师的社会责任感,并以此作为反对折衷主义设计思想的主要武器之一,他们强调可以通过建筑的革命去改造社会,解决社会问题。
这种英雄主义的建筑观曾影响了几代的建筑师。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当这种激进的乐观主义暴露出越来越多的局限性,留下了越来越多的遗憾之后,建筑师更多地将目光移回了建筑自身。
而库哈斯对这种转变持一种保留的态度,他对这一切作了如下描述:“……在70年代和80年代,当世界在膨胀之时,建筑学却在分化—遍布着的是自我边缘化和对细节疯狂的注意,甚至语言都在碎裂……”库哈斯认为,建筑学的这种“自我边缘化”导致其研究视野的缩小,这使建筑学的发展显得与时代不尽合拍。
于是,库哈斯在《S,M,L,XL》一书中重新将建筑学与社会问题联系了起来,并在论述中保留了从包豪斯和勒﹒柯布西耶那里传承下来的叛逆的、激进的立场。
然而,与包豪斯不同,库哈斯并不认为建筑师承担着改造社会的使命,相反,他主张正视建筑师在变化迅速的社会现实面前无能为力的事实。
早期现代主义的英雄主义建筑观认为建筑师是全能的创造者,是改造社会的责任的承担着,而库哈斯却把建筑称为“全能和无能的混合物”。
他认为使建筑成为如此“混合物”的根源是由于建筑师表面上拥有的“创造这个世界”的权力和事实上“为了将其构想付诸实施又必须引起业主的兴趣”的矛盾作用。
这一切使不连贯性、随意性成为每个建筑师职业生涯的潜在结构。
普利茨克建筑奖获奖建筑师—雷姆 · 库哈斯(中)■ 孙巍巍 刘松茯 ■ Sun Weiwei Liu Songfu作者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哈尔滨 · 150006)收稿日期:2009-03-11Pritzker Architecture Prize Winning Architect Rem Koollhaas (Ⅱ)荷兰著名建筑师雷姆·库哈斯是一位勇于创新、关注当代文化对城市、建筑影响的普利茨克建筑奖获得者,他对建筑的锐利敏感和非凡的创造性为他赢得了广泛的赞誉。
库哈斯的建筑作品不拘一格、形式多变,但始终坚持为当代现实生活和人的使用要求服务,是一种本质的、思想赋形的建筑。
上期《城市建筑》刊出的《普利茨克建筑奖获奖建筑师—雷姆·库哈斯(I)》阐述库哈斯的建筑观,本期将结合实例介绍他的建筑创作手法。
二、创见—库哈斯的建筑手法在库哈斯的研究实践中,建筑和事件密不可分,城市就是微缩的世界。
库哈斯将对社会问题的关注与建筑系统地融合起来,使建筑不仅仅是个容器,而是成为事件交互碰撞的反应堆。
这是极富创见的理念,它融于建筑创作中,造就了库哈斯特征鲜明的建筑处理手法。
1.思想赋形库哈斯的建筑屡屡带来超越人们期待视野的超凡表现,让人好奇其设计灵感来自何处。
一言以蔽之,库哈斯的建筑是“思想赋形”的,即idea gives form。
建筑理念是他建筑创作的基础和土壤,在为每个问题寻求解答的过程中,建筑也逐渐成形了。
他敏锐地捕捉到当代哲学、文化理论以及一些事件中对建筑具有启迪和影响的成分,通过自己的丰富经验和独特思考,将其物化加工成为建筑中的新元素。
CCTV 新总部大厦采用了很多与以往摩天楼分道扬镳的基本原则,库哈斯试图借此做出尝试,寻回摩天楼已失去的意义。
方案用扭转连接的两个Z 字形构成一个巨大景框,塑造出三维扭曲的环状摩天楼形象,创造了一个超大型都市标志建筑。
他希望通过环状组织加强建筑的上下联系,将不同部分的空间和功能联系起来,以便在灾难发生时为逃难者提供两个方向的逃生选择。
《莱姆·库哈斯的建筑创作理念研究》篇一一、引言莱姆·库哈斯,作为当代建筑界的重要人物,以其独特的建筑创作理念和设计作品在全球范围内产生了深远影响。
他的作品不仅在形式上具有鲜明的特点,更在建筑与城市、环境、社会等多方面关系中展现出深刻的思考。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莱姆·库哈斯的建筑创作理念,分析其设计思想的形成背景、特点及影响。
二、莱姆·库哈斯建筑创作理念的形成背景1. 时代背景莱姆·库哈斯的建筑创作理念形成于21世纪初的全球化时代,此时全球经济、文化、科技的融合与发展为建筑设计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挑战。
在这个背景下,库哈斯强调建筑与社会的紧密联系,以及在城市化进程中建筑的适应性和可持续性。
2. 教育经历库哈斯的建筑教育背景对其创作理念产生了深远影响。
他在欧洲的著名建筑学院接受了系统的建筑教育,这使他对欧洲的建筑传统和现代主义建筑有了深刻的理解。
同时,他在美国的学习和工作经历也使他对不同地域的文化和建筑特色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三、莱姆·库哈斯建筑创作理念的特点1. 注重场所感和地域性库哈斯的建筑设计注重场所感和地域性,强调与当地环境的融合。
他通过运用地域性的建筑材料、色彩和形式,使建筑与周围环境形成和谐的共生关系。
同时,他也在设计中充分考虑了当地的气候、文化和社会特点,使建筑成为反映地域特色的标志性建筑。
2. 强调建筑的复杂性和多元性库哈斯认为,现代社会的复杂性和多元性要求建筑也应具有相应的特点。
他的设计作品中常常呈现出复杂的空间关系和多元的功能布局,以适应不同需求和变化。
同时,他也在设计中运用了多种建筑材料和构造方式,使建筑在形式上呈现出丰富的变化。
3. 关注社会问题和城市发展库哈斯的建筑设计不仅关注建筑本身,更关注社会问题和城市发展。
他通过建筑设计来回应城市发展中的问题,如城市规划、交通组织、公共空间等。
他的作品往往具有强烈的公共性和社会性,旨在为城市的发展和居民的生活提供更好的解决方案。
从现代到当代—建筑大师雷姆·库哈斯及其思想从现代到当代From Modern to ContemporaryPART1OMA I AMOOffice For Metropolitan Architecture位于荷兰鹿特丹的OMA建筑事务所位于荷兰鹿特丹的OMA建筑事务所位于荷兰鹿特丹的OMA建筑事务所位于荷兰鹿特丹的OMA建筑事务所Architecture MetropolitanOfficeAMO出版物AMO出版物AMO出版物OMA | AMO是宣言书OMA | AMO是宣传队OMA | AMO是播种机OMA的衍生物—受虐后修成正果的产物BIGMVRDVNOXFOA扎哈·哈迪德WEST8 ......PART2库哈斯城市建筑语言1.逻辑偏执批评法(Paranoid-Critical Method)vs 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现实乌托邦=批判的乌托邦无风格写作鸡尾酒建筑 COCKTAIL ARCHITECTURE2.建筑观'如果不停止对真实的依赖,并且重新将建筑视作一种思考问题的方法去思考从政治层面到实际层面的所有问题,如果不将我们自己从永恒中解放,去思索值得关注的和正在发生的新问题,例如贫困、大自然的消失等等,建筑学也许将不会延续到2050年.''建筑学最有趣的东西在于抵达新的世界而非返回到旧世界'空间需求置于建筑的起始3.历史观地域观现代主义倡导建筑革新,呼吁创造符合时代的建筑,用建筑引领新的社会生活方式。
库哈斯认为他听做的或业界所认知的OMA带给市场的,在世界各地皆实用。
它比较像是一个商标,而非建筑师或艺术家的作品。
工业化生产表露出了他所渴望的建筑,那是与时间、形式以及最终的人,都无关紧要的。
4.美学观力量就是美本身形式不是建筑的出发点,而是创作的结果秩序只是一种幻影5.策略库哈斯城市之维—大密度虚空结构5.1 大5.2 密度5.3 虚空虚实辩证虚的实质虚的策略5.4 结构6.手法6.1 自由平面自由立面波尔图音乐厅平面波尔图音乐厅平面波尔图音乐厅波尔图音乐厅6.2 自由剖面波尔图音乐厅剖面图6.3 功能6.4 流线7.典型项目由于上篇文章已做过详细的介绍,故本文不再做过细的描述,仅做简单介绍,并分享大量的相关设计图纸,分析图,模型图,实景图等。
雷姆·库哈斯——最饱受争议的建筑大师之一文/王萱1944年,雷姆·库哈斯出生于荷兰鹿特丹,当时正逢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各国都重建家园,兴起了一大波建造活动,由此也孕育了一大波建筑思潮。
受到文学和电影的浸染,雷姆·库哈斯对都市产生了向往。
而早年大多在荷兰大都市的生活经历,更深深影响着雷姆·库哈斯关于“城市”的初印象。
荷兰是一个几乎整个国度都处于海平面以下的国家,一直以来都在不断与洪水对抗,因此需要不断重建家园,在有限的空间中满足日常生活的需求甚至追求更多的自由,这培养了荷兰人实用主义的特点,雷姆·库哈斯受此影响,并对它有一定的继承。
早期的雷姆·库哈斯把展现都市形象于世人面前视为己任,并表示:“若要寻找创造建筑所有必要的条件及基础,大众文化就必须要被探讨。
”基于以上观点,他进行了一系列创意十足的城市地标性建筑物的建设——伦敦蛇形画廊、西雅图公共图书馆、波尔多住宅、中央电视台新址大楼等。
2000年,雷姆·库哈斯成为第二十二届普利兹克建筑奖的获得者。
普利兹克评审团在评语中给予他的评价是:“有远见和实施者,哲学家和实用主义者,理论家和先知,建筑师的罕见组合。
他对建筑和城市规划的看法使他在未有作品之前就成为世界上争论最多的当代建筑师之一。
”雷姆·库哈斯不守陈规的设计理念一直饱受争议,但人们不得不承认这位设计师在建筑方面的确有着独特见解,他的作品也有着一种难以描摹的独特魅力,彰显着他征服业界的勃勃野心。
不论面对怎样的项目类型,大到摩天大楼,小到私人住宅,雷姆·库哈斯都会提出一个突破性的构想,重新定义使用者和建筑间的关系。
24丨REAL ESTATE GUIDE从下方仰视项目概览2023. 10月刊丨25侧面室内项目概览26丨REAL ESTATE GUIDE2023. 10月刊丨27西雅图中央图书馆位于西雅图市中心,是一栋由11层的玻璃和钢铁组成的建筑,采用大悬挑的建筑形式,这是因为西雅图地区经常下雨,大型悬挑模式可以给路人提供避雨的功能。
雷姆·库哈斯建筑理念及作品分析研究作者:欧晶文来源:《美与时代·城市版》2020年第01期摘要:文章通过对雷姆·库哈斯所处的时代背景、建筑作品的分析和研究,探究其作品的创作理念与设计策略,为当代城市建筑的空间模式提供一条新的道路。
从库哈斯的设计作品入手,分析出其中的三个特点:差异性事件相互叠置,建筑成为当代社会的容器;表皮和内部成为两个独立和分离的部分;空间和事件通过蒙太奇的方式进行编辑。
库哈斯通过他的设计,不断革新传统的建筑空间模式,不按常理来安排建筑的计划,开启了另一种反思的道路。
关键词:雷姆·库哈斯;叠置;切断术;建筑蒙太奇一、背景二战后,现代主义建筑携带其技术原则和观念体系迅速传遍整个西方世界,并进一步全球化。
现代化的建筑关注物理性的空间建构和整体性的形式,而忽视了社会文化情感,逐渐呈现出均质化的特征以及建筑模式的僵化。
20世纪60年代以后,如何抵御均质化、匿名化的国际风格霸权引起西方建筑界的普遍反思。
在后现代转向中,现代建筑企图通过形式革新和建筑空间的转变来改变社会生活的乌托邦逐步破灭,后现代更钟爱于差异性、多元性和复杂性。
与此同时,西方建筑中的各种主义、流派层出不穷。
后现代建筑师开始求助于语言学和符号学为建筑提供新的编码,试图恢复建筑的意义,这种从解释层面来“阅读”建筑的方法从未深入到结构和使用方面,因而是能“装饰的棚屋”。
与此同时,另一批年轻的建筑师开始将探索转向现实层面的大都市文化,包括雷姆·库哈斯、伯纳德·屈米等人。
他们反对单一的模式,以空间为出发点,正视大都市中高度复杂的人类活动,在进行设计过程中,往往以计划(program)作为突破口,即建筑所要包含的功能、事件和运动等。
二、雷姆·库哈斯简介雷姆·库哈斯(Rem Koolhaas,1944-)出生于荷兰鹿特丹,是大都会建筑事务所首席设计师和哈佛大学设计研究所教授,因CCTV新总部大楼的设计方案而在中国备受关注。
建筑达尔文主义--评雷姆库哈斯的建筑思想及作品
王晓冰
【期刊名称】《天津城市建设学院学报》
【年(卷),期】2004(010)002
【摘要】现代流动空间建筑的杰出设计家、荷兰建筑师雷姆·库哈斯始终以激进的天才建筑师的形象出现在建筑界,其作品特有的叛逆风格深深植根于他特有的地域背景.记者出身的他以其独到的观察事物的角度提出了一个又一个令世人震惊的建筑思想.20世纪80年代中期,在他的带领下,"大都会建筑事务所"(OMA)以其特有的"挖掘"与"变换"的设计方法在国际重大投标项目上先拔头筹.库哈斯的建筑在物质性和语境方面有着成熟的经验,库哈斯着力创造纯粹的建筑,他的作品为经典的现代主义做了清晰的注释.
【总页数】5页(P85-89)
【作者】王晓冰
【作者单位】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天津,30007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86
【相关文献】
1.普利茨克建筑奖获奖建筑师——雷姆·库哈斯(上) [J], 孙巍巍;刘松茯
2.评中国极具影响力的境外建筑师雷姆·库哈斯 [J], 周进
3.畸形建筑学——对瑞姆·库哈斯的建筑思想的负面解读 [J], 王发堂;王志甫
4.怪异建筑之风不可兴--评雷姆·库哈斯的CCTV总部大楼设计 [J], 唐协成
5.雷姆·库哈斯建筑理念及作品分析研究 [J], 欧晶文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莱姆·库哈斯的建筑创作理念研究莱姆·库哈斯的建筑创作理念研究导语:莱姆·库哈斯(Rem Koolhaas),荷兰建筑师、城市规划师和作家,1995年获得普利兹克奖,以其独特而大胆的建筑创作理念而闻名。
本文将探讨其创作理念的主要特点,以及其对当代建筑发展的影响。
一、莱姆·库哈斯的建筑观念莱姆·库哈斯的建筑观念非常前卫和反传统。
他认为建筑应当呼应当代社会的需求和挑战,而不仅仅是规范化、重复性的产物。
首先,库哈斯强调建筑作为社会和文化活动的媒介。
他认为建筑应该超越其单一的功能性,成为创新和变革的力量。
建筑应当反映出当代社会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并积极引领社会进步。
其次,库哈斯关注城市和公共空间的重要性。
他强调城市是一种“机会的机器”,应当为不同的人群提供各种机会和活动空间。
他倡导开放性和多样性的城市规划,使城市成为一个适应性强、包容性广泛的空间。
最后,库哈斯强调建筑与技术的结合。
他认为当前科技的快速发展为创新的建筑提供了巨大的机遇。
建筑师应当充分把握科技的优势,实验和创造出前所未有的建筑形式和空间体验。
二、莱姆·库哈斯的建筑作品1. 集成性和剧场效果库哈斯的建筑作品常常带有剧场效果,力求给予人们不同寻常的体验。
例如北京CCTV总部大楼以其独特的形态和卷曲的外观成为北京的城市地标,并赋予城市一种令人印象深刻的象征意义。
2. 可变性和适应性库哈斯关注建筑的可变性和适应性。
他提出“杆状城市”理念,认为城市可以像竹子一样生长和变化,以应对不断变化的需求。
此外,他还提出了“滑动建筑”的概念,即建筑与环境的关系应当是动态而非静态的。
3. 融入当地文化和环境库哈斯的作品不同地方不同,并力求与当地文化和环境融为一体。
例如在卡塔尔首都多哈,库哈斯设计的卡塔尔国家图书馆融入了穆斯林建筑元素,并通过巧妙的设计使图书馆成为城市文化的中心。
三、莱姆·库哈斯的影响1. 建筑历史的更新库哈斯的建筑观念对建筑历史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推动了建筑创作的更新和创新。
荷兰著名建筑大师雷姆.库哈斯雷姆·库哈斯,1944年出生于荷兰鹿特丹,幼年在印度尼西亚度过,后移居阿姆斯特丹,早年曾从事剧本创作并当过记者,1968至1972年他转行学建筑,就读于伦敦一所颇具前卫意识的建筑学院--建筑协会学院,之后又前往美国康奈尔大学学习。
从那时起,他对当代文化环境下的建筑现象就开始表现出与众不同的兴趣。
1972年,哈库斯研究奖学金使他得以在和工作了美国生活很长一段时间。
1975年,库哈斯与其合作者在伦敦共同创建了OMA事务所,后来OMA的总部迁往鹿特丹。
目前,库哈斯是OMA的首席设计师,也是哈弗大学设计研究所的建筑与城市规划学教授。
其著作《错乱的纽约》(牛津大学出版社1978年出版),被认为是研究纽约文化和建筑的经典著作;其城市论《小、中、大、特大》(《SMLXL》)被建筑系学生称为建筑圣经。
库哈斯于2000年获得第二十二届普利兹克奖。
库哈斯参与的项目包括法国里尔市总体规划、美国洛杉矶环球影城总部规划等。
其建筑作品也遍及世界各地,主要有美国西雅图公共图书馆、荷兰猪德国大使馆、法国图书馆、拉维莱特公园、波尔多住宅及葡萄牙波尔图音乐厅。
并曾获得多种奖项,其中包括全球建筑界的最高奖—普特茨克奖。
他的建筑思想虽然没有一个明显的完整体系,但在他看似复杂多变的建筑思想中,贯穿着一种文化的理念。
他始终坚持建筑不是一种单纯的形式艺术,建筑必须要体现哟中历史的文化感,其立足与现代都市文化的开放性建筑思想,对当代的建筑学和城市规划理论产生了重要影响。
在职业生涯中,他常以一个富有想象力的叛逆者的形象出现。
所以看过库哈斯著作的人都会觉得他的书像他的作品一样充满了新奇、眩目的味道;而且,不断的充斥着跳跃与不知所云。
或许正是这种理念才是他的建筑能够屹立于世界的舞台上。
如由他主持的即将新建中央电视台大厦的设计。
他的这种建筑思想来源于在对城市的认识的过程中,库哈斯的思考路径不是顺着建筑学的既定理论框架进行思考。
姓名: 学号: 日期: 书名:《雷姆·库哈斯》 作者:刘松茯
出版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摘要:雷姆·库哈斯于获得了2000年度的普利茨凯奖,是著名的 OMA的创立者之一和核心人物,本分尝试分析库哈斯思想的形成过 程以及主要的几个建筑设计思想,之后通过对库哈斯部分建筑作品进
行深入的分析,理解库哈斯的设计理念。
最后结合前文的内容,从自己的设计经历出发,谈一谈 自己一些比较粗糙的体会。
库哈斯是以激进的天才建筑师的形象出现在建筑界的,他所持有的非同常规的建筑观点不断对建筑专业本身提出挑战。
许多年过去了,库哈斯在业内已获得了很高的知名度,并赢得了业主的认可,在哈佛的设计研究院也取得了稳固的地位,还是普利茨凯奖的得主。
被权威接受和认可容易使人猜测他的激进已经被同化掉了,但是库哈斯本人的所作所为从未证明这一点,他始终提醒自己——成功总是和某种即时而来的停滞不前联结在一起,就像引人发困的麻木总是伴随着食欲的满足。
1
,库哈斯的设计思想 库哈斯把建筑看做是为一个特定的计划、事件和活动提供的系统化的背景。
他将建筑师们进行设计工作时注重比例、构成、细节和规模的做法视为束缚设计思想的锁链,他认为他之所以能一直不落入陈规俗套中就是因为能够摆脱这个锁链,而探索建筑的形式和机能之间相互适应的辩证关系。
长期进行的城市问题研究和大量的城市规划与设计培养了库哈斯以对待城市的整体的、宏观的思路和工作方法来从事建筑设计。
库哈斯设想每一个建筑都立足于千篇一律的底座上,像是群岛中的孤岛,极尽雕塑般表现之能事,以吸引眼球。
库哈斯的价值观认为,每一个小岛越是有不同的价值,整个列岛的价值就越统一。
而对于每一个孤岛而言,外部的形体与内部的组织是分离的,外部的形式主义和内部的功能主义都是为了使建筑有更大的俘获力,因而,不是在精神层面上、而是在实用层面上,内和外统一了。
在《癫狂的纽约》里,库哈斯用“拥塞”来概括曼哈顿的本质,认为“拥塞”的存在产生了大都市效应,并直接影响了城市形态和城市中的建筑。
“拥塞”不仅是建筑的问题,更是大都市的生活方式和一种文化,即“拥塞文化”。
高层高密度的城市形态是“拥塞文化”最直接的物质表现,但物质意义上的高密度并不是
全部,更是建筑“内容”的高密度状态。
库哈斯评价内容丰富的
摩天楼是“社会压缩器”,是“产生和强化人类交往理想形式的机
器”。
那么,与之相对应的,“大”的建筑便是应对这种状态的最
好容器。
雷姆·库哈斯的建筑思想
库哈斯认为区分机能与场所非常重要,他相信这样的区分是建筑中最基本的,然而我也必须说,在他完成的建筑物中,库哈斯并没有完全遵照这个原则。
这个原则即是建筑物本身就有一种开放性,它会抛掉特色,而对定性的不在意使得它在使用上会比我们想像的更自由。
想想我们这些身为建筑师的。
有多少次就为了机能而想要去限制建筑物的形式。
然而,检视像纽约这样的都市,我们发现建筑物的形式抽离出机能的必要性,或者说,这个都市令我们看见,机能比我们想象的更容易去适应建筑物的形式。
库哈斯说:这类结构的内部与外部属于两种不同的建筑。
首先是它的外部,仅只考虑到建筑物的外观,而把它多少视为是个凝止不动的雕塑;另一方面,它的内部却在主题、内容和符号图像,各方面都处于一种持续流变的状态
2库哈斯的代表作品:
(1)西雅图中央图书馆
西雅图中央图书馆是美国西雅图公共图书馆系统的旗舰馆。
它位于市中心,是一幢由11层的玻璃和钢铁组成的建筑。
这座新落成的建筑对图书馆进行重新定义或重新使用,让它不再仅仅围绕着书本,而是作为一个信息仓库,在这里一切媒体(新的和老的)在一个新的平等机制下予以呈现。
在一个信息可以随处获得的时代里,只有让一切媒体同时展现,并使其展现和交互性实现专业化,才能使图书馆焕然一新。
它构建出这样一种建筑概念:将现实世界的空间刺激和虚拟空间的图式清晰合二为一。
(2)CCTV新总部大楼
这是一个界乎于水平与竖直、动态与静态的新颖建筑,从模型上看,这是一个对地球引力发起挑战的设计,整个建筑看上去,是两个镂空的巨大的“Z”交缠在一起的门字的三维立体形状,中间是一个巨大的洞,无论从哪个角度望向这个奇怪的建筑,人们都能窥见楼后面的建筑以及蓝天白云。
OMA不想建造一个由功能各异的建筑物组成的杂乱楼群——即将演播厅和制作设施与行政管理和创作部门分开;相反,他们建议将与电视有关的功能集中在一个建筑中,这样,每名员工总是能够了解其同事的工作性质,从而形成一个互相依存的链条,以促进团结、减少孤立,加强协作、减少对立,建筑物本身促进了电视台的凝聚力,并向世界昭示出一个坚强有力的新形象。
3,本人的一些体会
建筑师这个角色,在这样的现象下几乎是微不足道的。
建筑师唯一可做的,往往就是在现有的条件下创造出杰出的建筑物。
大家都过分高估了建筑可以带来好处的能力,更甚者是建筑已造成的或可能带来的坏处。
建筑师在指控现代主义的建筑时助长了这样的评断。
每一个建筑师都有自己的想法,想表达某种建筑形式和文化,想建造一栋自己理想中的建筑,然而这一切都与这个时代的技术条件和社会条件息息相关,没有金钱和技术的支撑,很多伟大的建筑只能停留在纸上。
例如库哈斯设计的cctv新总部大楼,也是依靠当今的先进技术、材料和结构体系,再加上庞大的资金支持,才得以
建成。
所以,我们在做设计的时候,应充分考虑该项目的预算和当
前的技术条件,然后在这些约束条件下有创意的解决一系列问题,进行建筑设计。
切记不可盲目的忽视这些条件,不然再有创意的设计也不会令甲方满意,只能成为空谈。
建筑总是随时代发展的,什么样的时代就有什么样的建筑,不管人们喜不喜欢,这些建筑都是合理的存在。
建筑不能总往后看,虽然继承地区的文化十分重要,但人类社会是向前发展的,建筑不应该总是怀旧,甚至不应该拘泥于现状,而是要不断进行尝试,进行创新,慢慢向前行。
进入21世纪以来,参数化设计、IBM等等一系列新的设计思维和技术正汹涌而来,经过不断的发展和尝试,对建筑设计的影响正在不断扩大,预感讲成为未来建筑设计的重要趋势之一。
那么作为一名建筑系的学生,我们应该继续学习之前旧的一套建筑设计思维方式和接受旧的一套培养方案,继承旧的文化体系,还是应该顺应趋势,自主学习新的设计思维和建筑设计软件。
也许答案不是绝对的,文化是我们之前一代代先辈知识和智慧的结晶,我们必须去继承其中精华的部分,但不应满足于此,也应顺应潮流,学习新的设计思维是设计手段,并尝试将其与我们的先前的文化相结合,创造出技能展现当代的建筑特征,又能从中发现地区文化的创新建筑。
图片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