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虎门销烟
- 格式:docx
- 大小:27.72 KB
- 文档页数:3
“学程导航”课时教学计划主备人:许玉芳施教日期年月日教学内容8.虎门销烟共几课时 2 课型练习第几课时 1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7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3.了解虎门销烟的那段历史背景,认识林则徐,了解鸦片给中国人带来的危害。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学会本课生字词,理解词语意思。
难点:交流搜集到的资料,了解虎门销烟的历史意义。
教学资源1.林则徐:今福建福州人,1838年12月道光皇帝任命他为钦差大臣,到广州查禁鸦片,惩办鸦片贩子,迫使外国鸦片商交出鸦片20200余箱,在虎门当众销毁。
1840年6月,英国发动侵略战争,由于林则徐备战认真,英军在广东未能得逞,于是北上占定海犯大沽,清政府将英军的侵略归罪于林则徐,林被革职,1850年病死于广东潮州。
林则徐,在鸦片战争中积极抵抗外来侵略,维护中华民族的尊严,不愧是一位民族英雄。
2.鸦片是一种强烈的麻醉剂,毒性很大,上瘾就不易戒除,使人体日衰,意志萎靡,当兵的失去战斗力,做工种地的丧失劳动力,最后摧残生命。
预习设计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不添字,不漏字。
理解文章的词语。
2.选择正确的读音和汉字,用“——”画出。
身着(zháo zhuó)朝服的林则徐一声令下,一群光着脊(梁粱)的民工向灌了水的(销消)烟池里(洒撒)下盐巴,再把收缴(jiǎo jiāo)来的鸦片抛入池内,然后又把一担担(dàn dān)生石灰倒(dǎo dào)下去,应(yīng yìng)邀前来观看的外国商人(振震)惊了。
3.自学生字,在语文书上描红,给每个生字组2个词。
销历史值寨盐毁彻斤侮4.就“林则徐”“鸦片”“虎门销烟”三个词语搜集相关资料,仔细读读,深入了解《虎门销烟》的历史背景及意义。
学程预设导学策略调整与反思第一板块:了解背景,导入新课(6分钟)1.欣赏一幅幅罂粟花图,说说这些花长得怎么样?知道这是什第一板块:了解背景,导入新课1.(课件出示罂粟花)上课前,老师先让大家来欣赏一幅图画。
8虎门销烟课文以简练的笔触,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了震惊中外的虎门销烟的经过,揭示了虎门销烟的伟大历史意义,讴歌了中国人民爱国御辱的斗争精神,是一篇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
全文结构严谨,重点突出,记叙有叙,本文重点是销烟的经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11个生字词,理解生字词及课文。
3.认识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培养学生爱祖国。
拒外侮的精神。
读懂课文,理解销烟的主要经过,懂得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
教案一挂图,录像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利用图片与相关录像了解虎门销烟的经过。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感悟其中的历史意义。
3.培养学生的爱国激情。
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1.扣图引题你认识图上这位人吗?你对林则徐有那些了解?(简介林则徐)2.板书课题,解题3.引导质疑读了课题后,你想知道什么?二、初读课文1.了解学生掌握生字词的情况。
2.相机出示学生有困难的生字词,帮助学生学有重点。
销寨毁泄鸦片欺侮顿时伟大壮举3.轻读课文,要求:⑴轻声练读课文,争取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⑵边读课文边画出生字组成的词语。
(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词语的意思。
)4.检测⑴指名分段、分句读课文,师生共同纠正读错的地方。
⑵结合课文的重难点引导学生读课文⑶通过朗读课文,你理解了那些词语?⑷对那些词有困难?(引导学生互帮互助,教师做适当的指点。
)⑸⑹三、整体掌握课文的脉络1.讨论事情发展顺序(起因、经过、结果)2.小组学习,讨论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分段,概括段意。
(指导帮助)3.师生共同讨论4.小结第一段:(1—2)交代了虎门销烟的时间和虎门海滩的场面。
(销烟前)第二段:(3—5)具体写虎门销烟的经过。
(销烟时)第三段:(6)写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
(销烟后)四、总结五、作业1.抄写课后词语各三遍2.继续预习课文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利用相关资料认识虎门销烟的经过。
2.理解课文中的词语,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
苏教版四年级上语文第8课《虎门销烟》课后教学反思教后感教案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8课《虎门销烟》课后教学反思教后感教学反思:仰天长笑壮怀激烈————苏教版四上第七课《虎门销烟》第二课时教学谈课文介绍了18____年6月震惊中外的虎门销烟经过,揭示了虎门销烟的伟大历史意义,讴歌了__人民爱国御侮的斗争精神。
全文语言精炼、结构严谨、层次清晰。
根据课文所在的单元主题,结合课文内容,确立“紧扣壮举,体悟壮情,荡涤爱国情感”的教学思路。
课前组织学生观看《鸦片战争》或阅读虎门销烟的相关历史资料,让学生了解鸦片对__人民的毒害和对民族危亡的影响,初步感知林则徐销烟的困难和决心。
在第一课时指导学生读通课文、识写生字后,实施以下教学设计:一、为“壮”扩词,读出“壮味”课堂伊始,为营造和谐课堂教学氛围,可以采用做游戏的方式,组织学生为“壮”字扩词。
教师在学生回答时板书词语:壮丽、壮观、壮举、强壮、豪壮、雄壮、悲壮、气壮山河等词语。
词语本身不是孤立的,它们各自带有独立的意义和感情,因此在指导学生朗读词语时,可以要求学生不仅读出对词语的理解,还要读出词语的意味。
这是一组“让人心动”的词语,学生在朗读时必会神采飞扬、浮想联翩,他们在朗读词语时自然地产生与词语相关的情景的想象。
二、披情入文,察寻“壮举”在学生将词语读得意犹未尽之时,教师满含激情引入:“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历史,走近169年前那段让世界为之震惊的历史。
”学生齐读课题。
虎门销烟为什么会产生如此巨大的影响?它究竟是个怎样的事件呢?从课文中找一两个词语来说明。
这时可以引导学生读读文章的第一、第六自然段,理解“值得纪念”是不同寻常的意思,“伟大壮举”是指伟大的举动,并板书:伟大壮举。
针对最后一节中“沉重打击了外国侵略者的嚣张气焰”,让学生谈谈自己的了解,也可由教师补充:英国从18世纪开始经营鸦片,向__大量走私,仅18____年,就向__走私鸦片35445箱,约1800000千克,__吸食鸦片人数约200万。
销毁销烟开销花销
历史来历日历经历
史书太史史无前例
价值值钱不值一提
山寨寨子安营扎寨
村寨小寨食盐盐巴
海盐精盐柴米油盐
毁灭烧毁毁坏损毁
彻底彻夜彻头彻尾
公斤市斤斤斤计较
侮辱欺侮
缴费缴获一担担子
锅炉锅台铁锅火锅
油渣渣子药渣卷起
花卷咆哮嚣张嚣张气焰
咆哮:猛兽怒吼;形容人的暴怒或水的奔腾的巨大声响。
嚣张:放肆;恶势力猖狂。
收缴:查收缴获;征收上交。
欺侮:欺凌侮辱。
销毁:烧掉,毁掉。
应邀:接受邀请。
水泄不通:形容非常拥挤或包围的很严密。
震惊中外:局外人尤为震惊。
《虎门销烟》说课稿一、说教材《虎门销烟》是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第一学期第二单元的第一篇课文。
本文记叙了1839年6月3日震惊中外的虎门销烟的全过程,揭示了虎门销烟的伟大历史意义,讴歌了中国人民爱国御侮的斗争精神,是一篇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
课文共6个自然段,是按事情发展顺序记叙的,第一自然段讲述虎门销烟的时间,第二至五自然段具体叙述了虎门销烟的全过程,并用生动的语言描写了群情激奋、大快人心的销烟场面;最后一个自然段揭示了虎门销烟的伟大历史意义。
二、说目标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复述课文。
2.感受虎门销烟是一次伟大的壮举,并通过朗读来表现;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抗拒的意识。
三、说教学重难点1、指导学生精读感悟,真正领会到“虎门销烟”这一伟大壮举的历史意义,激起情感上的共鸣。
2、在指导朗读时,引导学生入情入境,读出昂扬奋发之情,读出豪壮气势。
四、说教法抓住课文第六小节中的中心句,引导学生自读自悟,感受这次销烟的伟大和壮观,并通过朗读指导来进一步的体会。
五、说教学过程1.让学生用简单的语言说说虎门销烟的时间、地点和意义,引出1——6自然段,再让学生用“因为……所以……”的句式把这两个自然段连起来说说。
随后向学生发问:文中是用什么词来形容虎门销烟的?根据学生回答相机板书:值得纪念伟大壮举。
2.接下来是本节课学习的重点内容,紧扣“壮”引导学生去体会虎门销烟之壮。
3.先来读第二小节。
(1)自读,思考: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这是一次“伟大壮举”,画出有关句子,圈出关键词语,也可以写上自己的感受或理解。
(2)交流学生能感受到虎门的人多,从“水泄不通”可以体会出来,引导学生说说其他表示人多的词语。
老百姓、文武百官、外国商人他们的到来分别说明了什么?引导学生朗读体会老百姓对虎门销烟的关心,朝廷对禁烟的重视,以及想打击外国商人嚣张气焰的决心。
今天的虎门寨人特别多,场面非常壮观、隆重。
还有哪些地方看出场面隆重壮观?引出对虎门寨环境的描写,理解“彩旗林立”,然后指导学生分层次朗读,读出场面的壮观。
苏教版四上《 8、虎门销烟》课文内容
《虎门销烟》课文
1839 年 6 月 3 日,是中国历史上值得纪念的日子。
这天,天气明朗,碧海、蓝天、绿树,把古老的虎门寨装点得格
外壮丽。
一大早从各地闻讯赶来的男男女女、老老小少,把广阔的海
滩挤得风雨不透。
新搭起的礼台上彩旗林立 ;礼台下,一侧是身着朝服
的文武官员,另一侧是应邀前来观看的外国商人。
午后二时许,林则徐等人健步登上礼台。
这时候,礼炮轰鸣,群
情沸腾。
跟着林则徐一声令下,震撼中外的虎门销烟开始了。
只见一
群群光着脊梁、赤着双脚的民工,先向灌了水的销烟池里撒下盐巴,
再把收缴来的鸦片抛入池内,而后又把一担担生石灰倒下去。
立时,
销烟池里像开了锅同样,“咕嘟咕嘟”直冒泡,发散出股股难闻的气味。
看到害人的鸦片被销毁了,不计其数的老百姓激动得跳哇,叫哇,喝彩声响彻虎门上空。
销烟整整连续了 23 天,二百多万斤鸦片化为烟渣,跟着潮水卷
进了吼怒的海洋之中。
虎门销烟这一伟大壮举,深重地打击了外国侵略者的猖狂气势,
它向全球表示,中国人民是不行侮辱的 !
《虎门销烟》教材简析
《虎门销烟》是一篇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文章,叙述了
爱国英豪林则徐顶住内外上下的重重压力,将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品——鸦片集中销毁在古老的虎门寨的事情。
第1页/共1页。
八年级上册历史第7课笔记
一、鸦片走私和虎门销烟
鸦片走私:英国为扭转中英贸易逆差,向中国走私鸦片。
虎门销烟:
1.背景:鸦片走私给中国社会带来严重危害。
2.过程:道光帝任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赴广东查禁鸦片。
1839年6月,
林则徐下令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鸦片。
3.意义:这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
略的坚强意志。
二、中英鸦片战争
根本原因: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倾销商品,掠夺原料。
直接原因:林则徐虎门销烟。
过程:
1.1840年6月,英国舰队封锁珠江口,鸦片战争开始。
2.1841年初,英国占领香港岛。
3.1842年8月,英舰队到达南京下关江面,清政府被迫签订《南京条约》。
结果和影响:鸦片战争以清政府的失败并赔款割地告终。
它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三、沙俄侵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过程:鸦片战争期间,沙俄趁火打劫,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界约,割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结果:清政府失去了东北和西北共10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四、三元里抗英斗争
背景:鸦片战争期间,英军入侵广州,广州附近人民奋起抗英。
过程:1841年5月,广州三元里人民在牛栏冈附近打败英军。
道光十九年正月廿五(1839年3月10日),林则徐正式抵粤,受九响礼炮之礼,所有广东高官员皆来迎接。
众鸦片烟商以为贿赂就能打动新来的钦差大臣,偏是林则徐就与历来的官员不同,视钱财如无物,他限定所有烟商三日内交出全数鸦片,并签切结书,声明以后不贩鸦片,保证:“嗣后来船永不敢夹带鸦片,如有带来,一经查出,货尽没官,人即正法,情甘服罪。
” [20] 少数的烟商屈服,交出鸦片,但大部分的烟商,包括官府差役、胥吏查办,皆无所动。
禁烟期间,林则徐写了一封致维多利亚女王的照会,质问女王明知鸦片有害,在国土上包括伦敦、苏格兰和爱尔兰等地不产鸦片,严禁国民吸食。
外国烟商认为交少量鸦片给林则徐交差便了事,于是采取施延手法,称对命令要详加考虑,成立委员会作报告,七日内回复。
林则徐非常气愤,限令烟商依时交出鸦片,否则翌日十时亲到十三行审判外国烟商。
道光十九年二月十一(1839年3月25日),义律屈服,愿意约见任何一名官员。
道光十九年二月十六(1839年4月10日),林则徐、邓廷桢及广东海关监督豫坤乘船到达虎门,会同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验收鸦片。
烟贩在沙角缴烟,并在路易莎号签发收据。
林则徐便建议缴出一箱鸦片,则赏茶叶五斤。
道光十九年四月廿二(1839年6月3日),虎门销烟正式开始,虎门搭起了一座礼台,前面挂著一面黄绫长幡,上书“钦差大臣奉旨查办广东海口事务大臣节制水陆各营总督部堂林”,广东各高级官员全部出席。
从道光十九年四月廿二至五月十日(1839年6月20日)当中,共销毁两百三十七万六千二百五十四斤鸦片,其中少数鸦片运送京师作样本,然后销毁。
扩展资料:
虎门销烟(1839年6月)指中国清朝政府委任钦差大臣林则徐在广东虎门集中销毁鸦片的历史事件。
此事后来成为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导火线,《南京条约》也是此次战争时清政府签订的。
1839年6月3日(清宣宗道光十九年岁次己亥四月廿二),林则徐下令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鸦片,至6月25日结束,共历时23天,销毁鸦片19187箱和2 119袋,总重量2376254斤。
虎门销烟成为打击毒品的历史事件。
虎门销烟开始的6月3日,民国时被定为不放假的禁烟节,而销烟结束翌日即6月26日也正好是国际禁毒日。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虎门硝烟
虎门销烟(1839年6月)指中国清朝政府委任钦差大臣林则徐在广东虎门集中销毁鸦片的历史事件。
此事后来成为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导火线,《南京条约》也是那次战争时清政府签订的。
1839年6月3日(清宣宗道光十九年岁次己亥四月廿二),林则徐下令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鸦片,至6月25日结束,共历时23天,销毁鸦片19187箱和2 119袋,总重量2376254斤。
虎门销烟成为打击毒品的历史事件。
虎门销烟开始的6月3日,民国时被定为不放假的禁烟节,而销烟结束翌日即6月26日也正好是国际禁毒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