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第1章 组织行为学概述
- 格式:ppt
- 大小:790.00 KB
- 文档页数:31
第一章组织行为学概述二、组织行为:是指各类组织的每位成员在工作过程表现出来的所有行为。
三、组织行为学及其性质特点1、组织行为学是研究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表现及其规律,提高管理人员预测、引导和控制人的行为的能力,以实现组织既定目标的科学。
组织行为学定义的三层含义:·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的心理和行为的规律。
·组织行为学的研究范围是一定组织中的人的心理与行为的规律·组织行为学的研究目的是在掌握一定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性的基础上,提高、预测、引导控制人的行为的能力,以达到组织既定的目标。
2、组织行为学的性质特点综合性(多学科交叉性),多层次性,,两重性,,应用性四、研究组织行为学的意义1、推进企业管理现代化2、加强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工作效率。
3、有利于提高领导管理水平,改善领导者与被领导者关系。
4、有利于改善人际关系,增强群体“合理” 的凝聚力与向心力。
5、有利于组织变革与组织发展@何为企业管理现代化?产权清晰;责权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公司制度。
五、对OB有贡献的学科1、心理学:是寻求测量、解释、预测、改变人的行为的学科。
它关心的是研究和理解个体的行为。
个体:学习、激励、人格、知觉、培训、领导有效性2、社会学:主要研究社会系统、个体在其中充当某种角色,也即,社会学研究与同伴相关联的人.群体:群体动力学、工作团队设计、沟通、权力、冲突、正式组织理论、组织变革、组织文化3、社会心理学:是心理学和社会学相结合的产物,关注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影响。
群体:行为改变、态度改变、沟通、群体过程、群体决策4、人类学:研究社会是为了认识人及其活动,它对文化和环境的研究使我们得以了解不同国家或组织内人们的基本价值观态度和民族文化的差异。
群体:比较价值观、比较态度、跨文化分析组织系统:组织文化、组织环境5、政治学:研究政治环境中个体和群体的行为.其研究课题包括冲突、组织内政治和权力。
第一章组织行为学概述思考题1.组织行为学的定义是什么?其研究层次和任务是什么?答:组织行为学指的是通过对组织内人的心理和行为进行系统研究,从而帮助管理者解释、预测、控制和引导组织中人的行为,最终实现组织目标的学科。
组织行为学聚焦于分析三个不同层面的内容——个体、群体和组织。
个体心理与行为研究的主要任务有以下几点:其一,揭示不同的个体的心理活动特征及行为规律对工作效率产生的影响,为管理者高效地选人、用人、育人、留人提供理论依据;其二:深入了解组织成员共同的心理现象及变化过程,提高对员工行为的解释、预测、控制和引导能力;其三,掌握个体动机激发的规律,以及个体行为表现出的规律,充分调动企业员工的积极性,达成组织目标。
组织行为学对群体的研究主要包括群体的结构与功能、群体的发展过程、群体的凝聚力、人际关系、群体沟通、群体决策等。
群体心理与行为研究的主要任务有两点:其一:正确把握群体的心理规律,打造群体内部良好的关系氛围,增强群体成员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其二:处理好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的关系,引导非正式群体为正式群体的目标服务。
组织心理与行为的研究任务主要集中在:组织结构的设计、组织管理原则的制定、组织变革和组织发展的突破,以及组织中沟通的有效建立。
2.管理者的三大技能分别指什么?答:一般而言,管理者的能力可以分为三大类,技术技能、人际技能、概念技能。
技术技能是完成组织内具体工作所需要的技能。
一般可通过学习教育和正规培训取得,所有的工作都需要一定的专业才干,它们也可以在实际工作中发展而来。
人际技能指的是个人与人共事、理解他人和激励他人的具体能力。
概念技能指是管理者进行抽象思考的能力。
概念技能较强的管理者能够看到“宏观景象”。
管理者不仅要懂得回答“是什么”(理解表面现象)这样的问题,还要懂得回答“为什么”(了解深层原因)及“怎么办”(寻求并选择解决方案)这样一些与事物发展规律及组织目标实现有关的重大问题。
3.管理者在组织中扮演哪些角色?答:作为管理者必须有一个正确的自我角色定位,亨利·明兹伯格(Henry Mintzberg)经过大量的观察和研究,发现管理者的所有活动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共十种不同但又高度相关的角色。
组织行为学第一章组织行为学概述1、组织行为学包含了三层含义:(1)指出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的心理和行为的规律。
(2)指出组织行为学的研究范围涉及三大领域:组织环境中人类的心理与行为规律、个体与组织的接触面、组织以及组织环境之间的联系。
(3)指出了组织行为学的研究目的是在掌握一定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性的基础上,了解影响个体、群体和组织行为的因素,提高预测、引导、控制人的行为的能力,以达到组织既定的目标。
2、所谓组织,是指具有特定目标、资源与结构,时刻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开放系统。
组织存在必须具备三个条件:组织是人组成的集合、组织是适应目标的需要、组织是通过专业分工和协调来实现目标的。
3、行为,是指有机体的所作所为及其活动,人的行为时指人多所处环境这种客体所作的反应。
4、行为组织,是指各类组织的每位成员在工作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所有行为。
第二章个体认知第一节知觉与归因1、知觉是心理学研究的重要问题,是个体心理过程的一个重要阶段。
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的,它是个体对事物的综合、整体反映。
2、感觉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在人脑中所产生的对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3、社会知觉,指人对社会对象(包括个体、社会群体乃至大型社会组织)的知觉。
包括人际知觉、自我知觉等。
4、社会知觉偏差社会知觉偏差的主要表现如下所述:(1)第一印象,也叫首因效应,当我们与某人初次见面时,我们最了解到的信息被视为是最重要的,因为此前对其一无所知,所以在对待他人的知觉方面,首次印象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产生心理定式作用。
(2)近因效应,是指在多种刺激出现的时候,印象的形成主要取决于后来出现的刺激。
这种效应也称为新颖效应、最近印象效应或最后印象效应。
(3)刻板印象,即人们常常根据自己的经验和知识,按照自己所设定的知觉标准评估他人,对人群进行分类,形成固定形象。
(4)晕轮效应,又称光环效应、成见效应、光晕现象。
晕轮是一种当月亮被光环笼罩时产生的迷糊不清的现象。
国家开放大学《组织行为学》章节测试参考答案(一)国家开放大学是一所为广大工作人员提供学习机会的高等教育机构。
其中,组织行为学课程是管理类学位和证书的必修课程之一,其重要性不言自明。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组织行为学的知识,在学完每个章节后都有相应的测试,下面为大家提供《组织行为学》章节测试参考答案。
第一章:组织行为学概述1. 组织行为学的定义是什么?答:组织行为学是研究个体在组织内部和外部环境中所表现出来的行为、情感和认知特征,并试图找出规律和设计出有效的管理方法和手段,以达到组织目标的学科。
2. 什么是组织行为学中的“个体”?答:个体是指组织中的成员,在维护组织正常运转和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的主体。
3. 组织行为学的主要发展历程包括哪些阶段?答:组织行为学的主要发展历程包括20世纪20年代的社会心理学阶段,20世纪30年代至60年代的人际关系阶段,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的行为科学阶段,以及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认知科学阶段。
第二章:个人行为与个性1. 请详细阐述五种人格特质模型。
答:五种人格特质模型包括的是:内向性/外向性、神经质/稳定性、宜人性/不宜人性、势力/顺从性以及开放性/保守性。
内向性/外向性强调个体是否习惯倾向内省还是注意外部环境,神经质/稳定性则是看个体是否容易出现焦虑和敏感,宜人性/不宜人性则强调了是否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和能力,势力/顺从性提示了是否有倾向去指挥和控制别人和服从别人的性格,而开放性/保守性则涉及到了思维和价值观的开通性。
2. 个体成就动机是什么?它有哪些特征?答:个体成就动机指的是个体反复追求通过努力获得回报的愿望。
它的特征有三个:追求卓越、努力和自我认可。
不同的个体在不同的情境下,对这三个特征的重视程度可能会有所不同。
第三章:人际关系与沟通1. 什么是有效沟通?请阐述其要素。
答:有效沟通是指信息在发送和接收方之间正确地传递和理解的过程。
其要素包括沟通者的语言和非语言技能、沟通方式、所传递的内容的信息质量、接收方对信息的解释和反馈,以及沟通双方的态度和期望。
组织行为学施红兵第1章组织行为学概论⏹本章将重点讨论组织行为学的基本概念、组织行为学的发展及其与相关学科的关系、组织行为学的学科性质,其目的在于让读者对组织行为学的认识有一个“大的蓝图”,一个基本的了解。
1.组织⏹1.1 组织⏹组织是人们群体生活的主要形式,是人的社会性的重要表现。
⏹讨论:我们如何在组织中愉快地生活、工作?1.2 组织中的管理者⏹管理者的职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管理者的角色:⏹人际的角色:挂名首脑,领导者,联络者⏹信息传递角色:监控者,传播者,发言人⏹决策角色:创业家,混乱处理者,资源分配者,谈判者⏹管理技能:技术技能,人际技能,概念技能⏹有效的管理者与成功的管理者弗雷德.卢森斯和其助手们的研究成果:有效的管理者=成功的管理者?⏹研究了450多位管理者:有效的管理者不等同于成功的管理者!⏹表明:人际技能和政治技能对管理者谋求在组织内部的晋升起着重要的作用。
2.组织行为学概述2.1 组织行为学的定义⏹威廉.迪尔:⏹组织行为学是一门应用社会科学,研究工作组织中个人、团体和组织的行为问题。
⏹安德鲁.杜布林:⏹组织行为学是系统研究组织环境中所有成员的行为,以成员个人、群体、整个组织及其外部环境的相互作用所形成的行为作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科学。
⏹斯蒂芬.罗宾斯:⏹组织行为学是一个研究领域,它探讨个体、群体以及结构对组织内部行为的影响,并应用这些知识来改善组织的有效性。
⏹张德:⏹组织行为学是研究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表现及其规律,提高管理人员预测、引导和控制人的行为的能力,以实现既定组织目标的科学。
⏹张德的定义有4个要点:⏹组织行为学定义中的人是广义的,既包括了个体,也包括了群体和整个组织。
⏹研究对象是人的心理和行为的规律性,包括人的可见行为以及伴随这些可见行为的心理活动规律。
⏹研究范围是一定组织中的人的心理与行为的规律。
⏹研究的目的是在掌握一定组织中个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性的基础上,提高预测、引导、控制人的行为的能力,使组织的运作更有效,以达到组织既定的目标。
第一节组织行为学概述第一节组织行为学概述一、组织行为学的概念(一)什么是组织(1)、组织是对完成特定使命的人们的系统性安排。
(斯蒂芬·罗宾斯Stephen P. Robbins )(2)、组织是为了达到某一特定的共同目标,通过各部门劳动和职务的分工合作和不同等级的权力和责任的制度化,有计划地协调一群人的活动。
(薛恩E·H· Schein)(3)、组织是一个相互影响、相互依赖,为了达成某一共同目标的工作群体的集合。
(杰克·邓肯 Jack Dancan)(4)、组织是对完成特定使命的人的系统性安排。
(张德)组织的特征1、目标2、资源3、结构4、环境(二)组织行为组织行为是指在组织内部群体和个体所产生的行为以及组织与外部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
特征:可描述可解释可预测可控制(三)组织行为学的定义组织行为学是综合运用行为科学、管理学、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政治学、生理学等多种学科的知识去系统地研究人在组织环境下的心理特征和行为规律,以及整个组织与其外部环境的相互作用所形成的行为规律,以提高组织工作绩效的科学。
组织行为学的特点研究对象是人的心理和行为的规律性研究范围是一定组织中的人的心理与行为规律研究方法是系统分析的方法研究的目的是在掌握—定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性的基础上,提高预测、引导、控制、激励人的行为的能力,以提高组织的绩效。
二、组织行为学的理论基础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政治学伦理学具体学科主要影响和涉及研究领域心理学激励、领导、知觉、个性与人格、个体决策、工作满意度、态度、工作压力、工作设计社会学群体动力、群体行为、团队建设、沟通、行为改变、态度改变、群体决策、流程、工作与生活的平衡人类学价值观比较、态度比较、跨文化研究、组织文化、组织环境政治学冲突、组织内权力与政治伦理学激励、领导、沟通的伦理问题、道德问题三、组织行为学的内容体系个体心理与行为群体心理与行为组织心理与行为四、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按研究的性质分类理论研究应用研究按研究的深度分类描述性研究预测性研究因果性研究按研究变量的可控程度分类案例分析现场调查实验室实验现场实验研究的具体方法观察法访谈法问卷法测验法个案法实验法定性与定量法五、组织行为学的分析变量生产率缺勤率离职率工作满意度六、学习组织行为学的意义有利于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有助于达成个人目标,提升组织绩效有助于提高领导水平,改善领导者和被领导者的关系有助于组织变革和组织发展第二节组织行为学的演进与发展一、组织行为学的早期研究1、泰勒的“科学管理”中对人的行为的研究与探索2、梅约的人际关系理论对人的行为的研究与探索3、行为科学对人的行为的研究与探索二、从人际关系运动到组织行为学的产生到20世纪60年代中叶之后,行为科学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就是组织行为内人和群体的行为,进入到组织行为的研究阶段,60年代末开始形成组织行为学。
组织行为学第一章组织行为学概述(李兰201217910426、刘锦201217910424)1、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性:个体、群体、组织。
2、组织结构类型:直线制,职能制,直线职能制,事业部制,矩阵制。
3、组织行为学研究的核心问题:(1)人与工作组织和环境的匹配问题(2)组织中的激励问题4.组织行为学与管理心理学的区别:(1)研究对象:前者一定组织中人的行为;后者管理过程中各层次人员的心理(2)理论基础:前者社会科学、行为科学管理科学、自然科学;后者心理学、社会学、经济学、教育学、管理学、生理学。
(3)学科性质:前者行为科学;后者心理科学。
(4)形成背景:前者1949年行为科学一词出现,1953 年正式命名,20 世纪60 年代末开始形成组织行为学,20世纪80年代组织行为学分为宏观组织行为学和微观组织行为学,后者莉莲.吉尔布里斯《管理心理学》(1914)首次使用管理心理学一词;20世纪20 年代和30 年代工业心理学与人际关系学说的发展;莱维特(1958)正式使用管理心理学。
5、一般模型(OB 模型)(1)三个自变量:个体层面、群体层面、组织层面(2)五个因变量:效果、效率、缺勤、离职、工作满意度。
第二章知觉、归因理论与个人决策第一节知觉与人际知觉(杨阳201217910418)、知觉(一)知觉的概念知觉是个体为了对自己所在的环境赋予意义而解释感觉印象的过程。
(感觉是事物刺激感觉器官后在大脑里形成的直接反应,是感觉器官传达到大脑的有关激源的信息,能够从某一方面反映刺激的事物,感觉有外感觉和内感觉之分。
)(二)知觉的四个基本特征1 、理解性理解性是指以过去的知识和经验为依据,力求对知觉对象做出某种解释使它具有某种意义。
2、相对性相对性是指根据事物之间的相对关系进行反映。
3 、整体性整体性是指根据知觉对象的特点将其知觉为具有一定结构的整体形象。
就对象的特点来说,制约知觉整体性的有:连续、接近、封闭、相似等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