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版本简介
- 格式:pptx
- 大小:2.30 MB
- 文档页数:8
《红楼梦》有哪些版本
一
己卯本,又称脂怡本、脂馆本。
书名《脂砚斋重评石头记》。
原存38回,后又发现3回加两个半回,合计41回又两个半回。
该抄本文字与庚辰本大体相同。
又董康、陶洙先后收藏。
现藏北京图书馆。
1981年7月,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出版。
二
庚辰本,又称脂京本。
书名《脂砚斋重评石头记》。
现存78回,分八册。
其中17、18两回未分开。
其祖本系乾隆25年抄本,有朱黑双色批语,是最早、最重要的版本。
三
列宁格勒藏本。
存70回,又称脂亚本。
此本有110条眉批,583条夹批。
该抄本由库尔梁德采夫于清道光年间带回俄国。
四
有正本,又称戚序本,脂戚本。
书名《石头记》,现存80回,有脂砚斋评语。
卷首有戚蓼生的《石头记序》。
该本字迹工整,清楚有条理,便于阅读,流传甚广。
五
蒙古王府本,又称蒙府本,脂蒙本。
书名《石头记》,存120回,前80回与脂戚本基本相同。
其特点是有600多
夹批,为其他脂本所无。
清蒙古王府原藏。
《红楼梦》各个版本介绍《红楼梦》各个版本介绍⼀、先说电视剧《红楼梦》《红楼梦》版本是《红楼梦》流传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分抄本和刻本两部分。
2010新版连续剧《红楼梦》,可以说是按照红楼梦研究所校注的⼀百⼆⼗回普及本拍摄的,以刻本的程甲本为蓝本。
电视剧《红楼梦》李少红2010新版与1987年王扶林导演执导的⽼版《红楼梦》在故事情节上相⽐,其最⼤的差别正是在⼋⼗回以后,在拍摄⼿法上新旧都有特⾊,不能⼀家之⾔,⽽应该理解为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版《红楼梦》⼋⼗回后的情节是按照红学探佚成果拍摄的,故事剧情是很多抄本的集合,不仅前⼋⼗回如此,后四⼗回也⼀样是依据当时的主流红学研究成果,并⽆实际⽂字为证。
新版《红楼梦》是按照刻本的程甲本为蓝本,故事情节基本遵循原本。
⽽真实的原著究竟如何,各个时期的红学⼤家都在争论,⽽且也将终⽆定论,本⼈认为恐怕只有曹雪芹本⼈才知道了。
尽管今天仍有⼈不喜欢程、⾼的后四⼗回,但是,⽌于⼋⼗回的《红楼梦》毕竟是不完整的,程、⾼在曹雪芹⾝后不久,以接近同时代⼈的观察⾓度、思想⽅法、语⾔习惯,甚⾄可能还是在曹雪芹部分残稿的基础上,推出了完整版的百⼆⼗回本《红楼梦》,并开《红楼梦》刻本印刷的先河,成为⼆百余年间⼀切刻本的源头,后世的刻本,包括⽩⽂本和评点本,如东观阁本、本衙藏本、藤花榭本、善因楼本、三让堂本、纬⽂堂本、⽂元堂本、妙复轩本、增评补图⽯头记等,都是程、⾼本的翻刻本。
程甲本的问世,是《红楼梦》⼴泛流传的开始,站在今天的⾓度,我们怎么评价程、⾼的功绩都不过分。
较之其后数⼗种《红楼梦》的续书,程甲本的成就有⽬共睹。
所以新版红楼梦采⽤程甲本为蓝本,道理就在于此。
当然对于红学研究学者来说,电视剧就是电视剧,看的是剧本,不是历史纪录⽚,⽽剧本当然不可能等同于原著或史学正典。
⼀般的读者所读的也就是《红楼梦》的普及版了。
普及版五花⼋门,略介绍⼏个:1.⼈民⽂学出版社红楼梦研究所校注出版的《红楼梦》,此本以⽯头记庚⾠本为底本,参校各脂本,由于选取底本最为精良,并由冯其庸等红学⼤家主编,使此校本的⽂本质量颇为可观。
红楼梦的各种版本甲戌本甲戌本,是《脂砚斋甲戌抄阅再评本》的简称。
此本第一回独有“至脂砚斋甲戌抄阅再评,仍用《石头记》”一句话,故称之为甲戌本。
甲戌是乾隆十九年(公元1754年),甲戌本所据的底本,是最早的,所以此本历来为红学家所重视。
甲戌本只有十六回,即一至八回、十三至十六回、二十五至二十八回,乾隆竹纸抄成。
此本一开始有“凡例”五条,并有一诗云:浮生着甚苦奔忙,盛席华筵终散场。
悲喜千般同幻渺,古今一梦尽荒唐。
漫言红袖啼痕重,更有情痴抱恨长。
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
此本第一回,较别本多出429字,而且揆诸文理,别本当属漏抄。
此本中韵脂批,亦为研究红学的重要资料。
如“壬午除夕,书未成,芹为泪尽而逝。
”又如“秦可卿淫丧天香楼……因命芹溪删去。
”透露了此书原构思中的重要情节。
甲戌本原为清末藏书家刘铨福所藏,上有刘铨福跋语,青土、椿馀跋语。
此本后为胡适购得,现藏美国康乃尔大学图书馆。
据周汝昌先生推断,甲戌本可能是刘铨福的小妾马髣眉从娘家带来的,因为卷首有“髣眉”小印。
庚辰本庚辰本是《红楼梦》(《石头记》)的一个重要版本,因上有“脂砚斋凡四阅评过”、“庚辰秋月定本”的字样,所以被称为庚辰本。
庚辰本系用乾隆竹纸抄成,原为徐祯祥所拥有,后归燕京大学图书馆,现藏北京大学图书馆。
庚辰本除缺六十四、六十七两回外,前八十回基本上是完整的。
对于此本的评价,学者们亦有争议。
吴世昌先生就对它评价不高。
1963年,吴先生写出了《论脂砚斋重评(石头记)(七十八回本)的构成、年代和评语》(七十八回本即庚辰本)一文,认为庚辰本是由四个本子“拼抄”的,书上的“四阅评过”和“庚辰秋月定本”,是商人为了牟利,故意伪造的。
针对吴世昌的观点,冯其庸写了《论庚辰本》的专著,认为庚辰本所据以抄成的底本,是曹雪芹生前的本子,是比较接近原稿的,是弥足珍贵的,何况它又比较完整,共有七十八回。
在此之前,冯其庸先生已和吴恩裕先生一起,研究出了“己卯本”是清怡亲王府抄本。
《红楼梦》相关版本介绍现有版本(前为简称)在下面这些抄本中,庚辰本是抄得较早而又比较完整的唯一的一种,它虽然存在着少量的残缺,但却保存了原稿的面貌,未经后人修饰增补。
(1)甲戌本:清乾隆甲戌(1754年)脂砚斋重评本。
(2)己卯本:乾隆己卯(1759年)冬月脂砚斋四阅评本。
(3)庚辰本:《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庚辰[1760年]秋月定本)》。
(4)蒙府本:蒙古王府本。
(5)戚本:包含戚沪本、有正大字本、有正小字本、戚宁本。
(7)甲辰本:乾隆甲辰(1784年)梦觉主人序本。
(8)舒序本:乾隆己酉(1789年)舒元炜序本。
(9)郑藏本:郑振铎藏本。
(10)梦稿本:《红楼梦》稿本。
(11)俄藏本:圣彼得堡俄罗斯科学院东方古籍文献研究所藏《石头记》(原苏联列宁格勒亚洲图书馆藏本,以往均称列藏本。
今因该图书馆已更名,故此书统称俄藏本)。
(12)卞藏本:《卞藏脂本红楼梦》。
(13)程甲本:乾隆辛亥(1791年)程伟元初排活字本,萃雯书屋辛亥排印本。
(14)程乙本:乾隆壬子(1792年)程伟元第二次排活字本。
另有端方本、三六桥本、藤花榭本、本衙藏版本、王雪香评本、靖应鹍藏本等。
其中靖应鹍藏本一些脂批,如“他日瓜州渡口,各示劝惩。
红颜固不得不屈从于枯骨”等为研究红学提供了一些有益的线索,可惜已经迷失)。
甲戌本甲戌本,是《脂砚斋甲戌抄阅再评本》的简称。
今残存16回,第1-8回,第13-16回,第15-28回,共16回,无目录。
四回一册,共四册。
乾隆竹纸抄成。
甲戌本于各册首回首页首行题名《脂砚斋重评石头记》。
因第一回楔子部分有“至脂砚斋甲戌抄阅再评,仍用石头记”一语,故名“甲戌本”。
据红学家们考证,甲戌即乾隆十九年(1754年)。
此本因曾由大兴刘铨福收藏过,研究者又称之为“脂铨本”。
每半页12行,每行18字。
残阙严重。
书口下部每页都有脂砚斋的署名。
胡适认为甲戌本是世间最古的本子,红学家们普遍认为甲戌本所据的底本,是最早的,所以此本历来为红学家所重视。
一、先说电视剧《红楼梦》《红楼梦》版本是《红楼梦》流传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分抄本和刻本两部分。
2010新版连续剧《红楼梦》,可以说是按照红楼梦研究所校注的一百二十回普及本拍摄的,以刻本的程甲本为蓝本。
电视剧《红楼梦》李少红2010新版与1987年王扶林导演执导的老版《红楼梦》在故事情节上相比,其最大的差别正是在八十回以后,在拍摄手法上新旧都有特色,不能一家之言,而应该理解为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老版《红楼梦》八十回后的情节是按照红学探佚成果拍摄的,故事剧情是很多抄本的集合,不仅前八十回如此,后四十回也一样是依据当时的主流红学研究成果,并无实际文字为证。
新版《红楼梦》是按照刻本的程甲本为蓝本,故事情节基本遵循原本。
而真实的原著究竟如何,各个时期的红学大家都在争论,而且也将终无定论,本人认为恐怕只有曹雪芹本人才知道了。
尽管今天仍有人不喜欢程、高的后四十回,但是,止于八十回的《红楼梦》毕竟是不完整的,程、高在曹雪芹身后不久,以接近同时代人的观察角度、思想方法、语言习惯,甚至可能还是在曹雪芹部分残稿的基础上,推出了完整版的百二十回本《红楼梦》,并开《红楼梦》刻本印刷的先河,成为二百余年间一切刻本的源头,后世的刻本,包括白文本和评点本,如东观阁本、本衙藏本、藤花榭本、善因楼本、三让堂本、纬文堂本、文元堂本、妙复轩本、增评补图石头记等,都是程、高本的翻刻本。
程甲本的问世,是《红楼梦》广泛流传的开始,站在今天的角度,我们怎么评价程、高的功绩都不过分。
较之其后数十种《红楼梦》的续书,程甲本的成就有目共睹。
所以新版红楼梦采用程甲本为蓝本,道理就在于此。
当然对于红学研究学者来说,电视剧就是电视剧,看的是剧本,不是历史纪录片,而剧本当然不可能等同于原著或史学正典。
一般的读者所读的也就是《红楼梦》的普及版了。
普及版五花八门,略介绍几个:1.人民文学出版社红楼梦研究所校注出版的《红楼梦》,此本以石头记庚辰本为底本,参校各脂本,由于选取底本最为精良,并由冯其庸等红学大家主编,使此校本的文本质量颇为可观。
《红楼梦》各个版本介绍一、先说电视剧《红楼梦》《红楼梦》版本是《红楼梦》流传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分抄本和刻本两部分。
2010新版连续剧《红楼梦》,可以说是按照红楼梦研究所校注的一百二十回普及本拍摄的,以刻本的程甲本为蓝本。
电视剧《红楼梦》李少红2010新版与1987年王扶林导演执导的老版《红楼梦》在故事情节上相比,其最大的差别正是在八十回以后,在拍摄手法上新旧都有特色,不能一家之言,而应该理解为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老版《红楼梦》八十回后的情节是按照红学探佚成果拍摄的,故事剧情是很多抄本的集合,不仅前八十回如此,后四十回也一样是依据当时的主流红学研究成果,并无实际文字为证。
新版《红楼梦》是按照刻本的程甲本为蓝本,故事情节基本遵循原本。
而真实的原著究竟如何,各个时期的红学大家都在争论,而且也将终无定论,本人认为恐怕只有曹雪芹本人才知道了。
尽管今天仍有人不喜欢程、高的后四十回,但是,止于八十回的《红楼梦》毕竟是不完整的,程、高在曹雪芹身后不久,以接近同时代人的观察角度、思想方法、语言习惯,甚至可能还是在曹雪芹部分残稿的基础上,推出了完整版的百二十回本《红楼梦》,并开《红楼梦》刻本印刷的先河,成为二百余年间一切刻本的源头,后世的刻本,包括白文本和评点本,如东观阁本、本衙藏本、藤花榭本、善因楼本、三让堂本、纬文堂本、文元堂本、妙复轩本、增评补图石头记等,都是程、高本的翻刻本。
程甲本的问世,是《红楼梦》广泛流传的开始,站在今天的角度,我们怎么评价程、高的功绩都不过分。
较之其后数十种《红楼梦》的续书,程甲本的成就有目共睹。
所以新版红楼梦采用程甲本为蓝本,道理就在于此。
当然对于红学研究学者来说,电视剧就是电视剧,看的是剧本,不是历史纪录片,而剧本当然不可能等同于原著或史学正典。
一般的读者所读的也就是《红楼梦》的普及版了。
普及版五花八门,略介绍几个:1.人民文学出版社红楼梦研究所校注出版的《红楼梦》,此本以石头记庚辰本为底本,参校各脂本,由于选取底本最为精良,并由冯其庸等红学大家主编,使此校本的文本质量颇为可观。
《红楼梦》各个版本介绍《红楼梦》各个版本介绍《红楼梦》有各种各样的古抄本,现总结如下:甲戌本:全名《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甲戌”即乾隆十九年(1754年),因为当中有“至脂砚斋甲戌抄阅再评”句,被定名为“甲戌本”。
先被晚清一个叫刘诠福的官僚所收藏,上世纪初被胡适买到,后经胡适带往美国,藏于纽约康奈尔大学图书馆,又后来被上海市博物馆购回,现存其中。
这个抄本很不完整,一共只有十六回(第一回至第八回,第十二回至第十六回,第二十五回至第二十八回),而且我们现今看到的“甲戌本”其实并不真正是1754年版,而是已经经过好几次过录的版本了,因为在其中看到了甲戌年后的少量批语,张爱玲考证说至少是1760年以后的版本。
但是这并不影响它是最接近曹雪芹原笔的抄本,而且上面还有许多其他抄本所没有的重要批语。
己卯本:全名《乾隆己卯四阅评本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甲戌本是重评本,这个抄本已是四评本,可惜脂砚斋的初评和三评本没能流传下来。
现存北京图书馆。
其中有“己卯冬月定本”(即1759年冬)字样。
它也是个过录本,经考证是清朝怡亲王府藏本,最早收藏者是康熙十三皇子怡亲王允祥之子弘皎,后经董康,陶洙收藏。
这个抄本也不完整,但不算太少,有完整的四十三又两个半回,其中第一至第二十回,第三十一至第四十回,第六十一至第七十回(中又缺六十四,六十七回)存于国家图书馆,第五十五后半回,第五十六至第五十八回,第五十九前半回存于中国历史博物馆。
它与庚辰本是就着同一个祖本抄录的,但比庚辰本要更接近祖本原貌,更接近曹雪芹原笔。
庚辰本:《脂砚斋重评石头记》抄本,原书为八册,前八十回缺第六十四、第六十七两回,实存七十八回,每册卷首有“脂砚斋凡四阅评过”字样,自第五回有“庚辰秋月定本”(即1760年秋)题记,现存北京大学图书馆。
这个抄本抄写质量较差,尤其是最后一册,但较完整的保存了七十八回文本,同时有许多脂批,它实际与己卯本是“己卯、庚辰原本”的两个阶段,“己卯冬月定本”是第一至第四十回,“庚辰秋月定本”是第四十一至第八十回。
《红楼梦》的版本有哪两个系统
(1)《红楼梦》最初以80回抄本的形式在社会上流传,本名《石头记》。
这些传抄本,大都有署名脂砚斋、畸笏叟等人的评语,因此习惯上称之为“脂评本”或“脂本”。
属于这个系统的本子,历年来不断有所发现,至今已有十多种。
(2)《红楼梦》全书120回。
后40回文字,一般认为是高鹗所补。
乾隆五十六年,程伟元和高鹗将《红楼梦》前80回与后40回合成一个完整的故事,以木活字排印出来,书名为《红楼梦》,通称“程甲本”。
第二年,程高二人又对甲本做了一些“补遗订讹”、“略为修辑”的工作,重新排印,通称“程乙本”。
“程乙本”的印行,结束了《红楼梦》的传抄时代,使《红楼梦》得到广泛传播。
《红楼梦》版本及回目全录1.甲戌本。
全名《脂砚斋重评石头记》。
甲戌年是乾隆十九年(公历1754年)。
因为,这个本子正文里有“至脂砚斋甲戌抄阅再评”的句子,人们习惯以“甲戌本”称之。
晚清时候被刘诠福收藏。
后来,胡适在旧书店中买到这个本子,但已是残本了,只有十六回,分别是一至八、十二至十六、二十五至二十八各回。
胡适离开大陆时只带了两部书,其中一部就是甲戌本《红楼梦》。
甲戌本只存下了十六回,但它最接近原始的母本,最接近曹雪芹的原笔原意,弥足珍贵。
2.己卯本。
全名《乾隆己卯四阅评本脂砚斋重评石头记》。
“己卯”是乾隆二十四年(公历1759年)。
这个本子是脂胭斋的四评本,(脂砚斋的初评本和三评本没有流传下来)。
这个本子也不完整,完整的四十三回和两个半回。
现存于北京图书馆。
本子里有“己卯冬月定本”的字样。
3.庚辰本。
现存于北京图书馆。
名为《石头记》,有一百二十回,有程伟元的序,似乎是个通行本。
该版本的后四十回是根据程甲本抄配的,序也是抄来的;它的前八十回里,五十七回至六十二回也是从通行本里抄来的,但其余的七十四回应该是从没出现通行本以前的一种在贵族家庭间流传的手抄本过录的,属于古本性质。
4.蒙古王府本。
现存于北京图书馆。
名为《石头记》,有一百二十回,有程伟元的序。
5.戚序本。
书名《石头记》,有完整的八十回。
它在清末民初以石印的方式流行,书前有署名戚蓼生写的序。
戚蓼生是个真实的名字,他是浙江德清人,跟他合作的书商叫狄楚青,他在书上印了“国初钞本”四个字。
6.杨藏本。
十九世纪时一位叫杨继振的热爱文化的官僚私人收藏的,现在藏于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书名《红楼梦稿本》,它是个一百二十回的手抄本,后四十回大体是抄自程甲本,前八十回是用几种流传在社会上的手抄本拼合而成的。
前八十回里,缺第四十一回到第五十回,杨氏得到它后,据程甲本补入。
7.列藏本。
苏联的列宁格勒,即俄罗斯的圣彼得堡图书馆所藏。
手抄本,名为《石头记》,是清道光十二年(公历1832年)由俄国传教士带回那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