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安全健康常识
- 格式:doc
- 大小:25.00 KB
- 文档页数:7
职业安全健康卫生根本常识一、职业卫生根本常识1、什么是职业病?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2、什么叫职业危害?职业危害,是指从业人员在从事职业活动中,由于接触粉尘、毒物等有害因素而对身体健康所造成的各种伤害。
3、职业危害因素的X〔1〕劳动过程中的职业危害因素〔2〕生产过程中的职业危害因素〔3〕生产环境中的职业危害因素〔4〕职业危害因素的作用条件〔5〕毒物的化学结构和理化性质〔6〕个体危(wei)险因素4、职业病发生的条件有哪些?有害因素的性质、有害因素作用于人体的量和人体的健康状况。
5、何谓法定职业病我国规定了几类几种由国家确认并经法定程序发布的职业病,称为法定职业病。
我国共规定了10大类115种职业病,其中职业中毒56种,尘肺13种,职业性物理因素疾病5种,职业性传染病3种,职业性皮肤病8种,职业性眼病3种,职业性耳鼻喉疾病3种,职业性肿瘤8种,其他职业病5种。
6、法定职业病的根本条件是什么?〔1〕在职业活动中产生;〔2〕接触职业危害因素;〔3〕列入国家职业病范围;〔4〕与劳动用工行为相关联。
7、职业性有害因素分哪几类〔1〕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有害因素,包含化学因素,如粉尘、各种毒物;物理因素,如高温、低温、高气压、低气压、噪声、振动、高频、微波、红外线、紫外线、激光、放射线等;某些生物性致病因素;〔2〕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如劳动强度过大,劳动时间过长,精神或者视力过度紧张等;〔3〕与普通卫生条件和卫生技术措施不良有关的有害因素,如厂房矮小狭窄,采光照明缺少,通风不良,烈日下室外作业,有毒作业与无毒作业安排在一个车间内等。
8、哪些情况下用人单位不得安排劳动者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的工作?〔1〕用人单位不得安排未经上岗前职业健康检查的劳动者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作业;〔2〕不得安排有职业禁忌的劳动者从事其所禁忌的作业;〔3〕对在职业健康检查中发觉有与所从事的职业相关的健康伤害的劳动者,应当调离原工作岗位,并妥善安置;〔4〕对未进行离岗前职业健康检查的劳动者不得解除或者终止与其订立的劳动合约。
职业健康注意事项及防范措施大家好,今天我们来聊聊一个非常重要但又常被忽视的话题——职业健康!不管你是在办公室里打拼,还是在工地上挥汗如雨,健康都应该是我们最优先考虑的事儿。
咱们不妨一起看看,怎么才能在日常工作中保护好自己,确保身体和精神两方面都能保持最佳状态。
1. 工作环境的安全性1.1 坐姿要端正大家平常坐办公室的时候,千万别把身体当成懒散的袋鼠那样瘫在椅子上。
记住,坐姿对身体健康的影响可是大得很。
长时间不换姿势,腰椎、颈椎的伤害可就慢慢来了。
保持坐姿端正,肩膀放松,脚踩实地,腰背自然挺直。
就像我们说的,“坐有坐样,站有站模”,这个“样”可不是随便来的哦。
1.2 办公设备的合理使用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长时间盯着电脑屏幕,眼睛干得像沙漠一样,肩膀也像背上背了个大山一样痛?这个时候,应该考虑调整一下显示器的位置,最好让它和你的眼睛保持水平线,这样可以减少颈椎的压力。
而且,定时休息也是必须的哦,工作一段时间,就站起来活动活动,“走一走,动一动”,这样身体才不会“冻”得像冰块一样。
2. 职业病的预防措施2.1 避免过度劳累现在的人都很拼,“拼搏”有时候就像个魔鬼一样,不知道自己已经到了什么程度。
但是,别让工作成为你的“终极boss”,劳逸结合才是王道。
比如,日常工作中,尽量别让自己疲惫得像个“脱水的蔫菜”,适时休息、调整工作节奏才能保持高效能。
2.2 合理饮食与作息工作中有时会因为忙碌而忽略饮食,但其实这对健康的影响可大着呢。
工作餐最好选择营养均衡的食物,别让自己成了“快餐杀手”。
还有,睡眠对身体的恢复可是至关重要的,“早睡早起身体好”,别让熬夜成为你生活的常态。
3. 工地上的安全注意事项3.1 佩戴必要的防护装备对于工地上的小伙伴们,安全装备绝对是必不可少的。
安全帽、护目镜、手套等这些装备,能帮你在工地上免受不必要的伤害。
就像我们常说的,“预防胜于治疗”,带好防护装备就是最好的预防措施。
3.2 了解并遵守安全操作规程每个工地都有自己的安全操作规程,这些规程就像是“工地的规矩”,千万别随意忽视。
职业健康基础知识
职业健康基础知识是指关于工作环境和工作过程中对健康的影
响的基本知识。
了解职业健康基础知识对于保护工作者的健康,预防职业病和职业伤害至关重要。
下面是一些关于职业健康的基础知识以及如何在工作中保护自己的建议:
1. 职业病和职业伤害:职业病是由工作环境和工作过程中的有害因素引起的疾病,例如长期暴露于化学物质、辐射或噪音等有害物质。
职业伤害是工作中发生的意外事故,例如摔倒、被物体击中或受电击等。
了解自己工作中可能存在的潜在风险,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是非常重要的。
2. 工作场所安全:遵守工作场所的安全规定和程序是保护自己健康的关键。
这包括戴上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如安全帽、护目镜、耳塞等,以及正确使用和保养设备。
3. 劳动强度和工作负荷:了解工作强度和工作负荷对健康的影响也很重要。
过度劳累和长时间的工作可能会导致疲劳、肌肉疼痛和焦虑等问题。
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和休息时间,保持良好的工作和生活平衡是必要的。
4. 职业健康检查:定期进行职业健康检查是预防职业病的重要步骤。
这些检查可帮助及早发现潜在的健康问题,并采取适当的措施进行治疗和预防。
5. 心理健康:工作环境和工作压力可能对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了解如何管理和减轻工作压力,与同事和上级保持良好的沟通,寻求心理健康支持是保持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
总之,职业健康基础知识对于保护工作者的健康至关重要。
通过了解和遵守安全规定、预防控制措施和定期进行职业健康检查,我们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工作环境对我们健康的潜在风险。
同时,关注心理健康,保持工作和生活的平衡也是重要的。
职业健康知识宣教职业健康是指在工作环境中保持健康状态,预防工作相关疾病和损伤的一种综合性概念。
对于每个人来说,职业健康都至关重要,因为我们每天都要花大量的时间在工作上。
以下是一些实用的职业健康知识,希望能帮助大家更好地保护自己的职业健康。
正确使用办公设备是保护职业健康的关键。
长时间使用电脑或其他办公设备会对眼睛、颈部和手部造成不良影响。
因此,我们应该注意以下几点:保持正确的坐姿,避免长时间低头或歪着身体;设置合适的屏幕亮度和对比度,避免眼睛疲劳;定期休息和拉伸肌肉,减轻颈部和手部的负担。
正确的工作姿势和操作方法也是保护职业健康的重要因素。
对于那些需要长时间站立或坐着工作的人来说,保持正确的姿势非常重要。
站立工作时,要保持身体直立,膝盖微屈,分散身体重量。
坐着工作时,要选择合适的椅子,并调整好座椅高度和背部支撑,确保脊椎保持正常曲度。
此外,正确使用工作工具和设备也非常重要。
例如,正确使用重物搬运设备、保持正确的手部姿势等。
职业病的预防也是职业健康的重要方面。
职业病是由于长期接触有害物质或不良工作环境而引起的疾病。
为了预防职业病,我们应该了解自己工作环境中的有害物质,并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
例如,佩戴呼吸器或口罩,戴防护手套,定期进行健康检查等。
此外,注意个人卫生也是预防职业病的重要措施之一。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勤洗手、不吸烟、避免饮酒等,可以减少疾病的风险。
合理安排工作和休息时间也是保护职业健康的关键。
长时间的工作和压力过大对身体和心理都有很大的负担。
因此,我们应该合理安排工作时间,避免超时工作和疲劳工作。
同时,要保证充足的休息时间,保持良好的睡眠质量。
劳逸结合,合理安排工作和休息时间,可以更好地保护自己的职业健康。
职业健康对每个人来说都非常重要。
通过正确使用办公设备、保持正确的工作姿势和操作方法、预防职业病以及合理安排工作和休息时间,我们可以更好地保护自己的职业健康。
希望大家能够重视职业健康,为自己的工作环境和健康做出积极的改变。
职业安全健康教育第一节职业性危害因素一、来源二、职业危害因素分类三、职业危害因素存在的状态四、毒物进入人体的途径五、毒物在体内的过程六、毒物对人体的危害第二节职业病一、常见职业病二、职业中毒三、噪声的危害四、高温中暑第三节职业病预防一、职业病预防原则二、职业危害因素的控制第一节职业性危害因素一、来源1、与生产过程有关的职业性危害因素主要来源于原料、中间产物、产品、机器设备的工业毒物、粉尘、噪声、振动、高温、电离辐射及非电离辐射、污染性因素等职业性危害因素,均与生产过程有关。
2、与劳动过程有关的职业性危害因素作业时间过长、作业强度过大、劳动制度与劳动组织不合理、长时间强迫体位劳动、个别器官和系统的过度紧张,均可造成对劳动者健康的损害。
3、与作业环境有关职业性危害因素①厂房布局不合理,厂房狭小、车间内设备位置不合理、照明不良等;②生产过程中缺少必要的防护设施等;③露天作业的不良气象条件。
二、职业危害因素分类1、化学危害因素(1)工业毒物如铅、苯、汞、锰、一氧化碳、氨、氯气等。
(2)生产性粉尘如矽尘、煤尘、石棉尘、水泥粉尘、有机性粉尘、金属粉尘等。
2、物理危害因素(1)异常气象条件如高温(中暑)、高湿、低温、高气压(减压病)、低气压(高原病)等.(2)电离辐射有x、a、β、r射线和中子流等.(3)非电离辐射如紫外线、红外线、高频电磁场、微波、激光等。
(4)噪声。
(5)振动。
3、生物危害因素皮毛的炭疽杆菌、蔗渣上的霉菌、布鲁杆菌、森林脑炎、病毒、有机粉尘中的真菌、真菌孢子、细菌等。
如屠宰、皮毛加工、森林作业等。
三、职业危害因素存在的状态一般情况下,职业危害因素常以五种状态存在:①粉尘:漂浮于空气中的固体微粒,直径大于0.1mm,主要是机械粉碎、碾磨、开挖等作业时产生的固体物形成。
②烟尘:又称烟雾或烟气,悬浮在空气中的细小微粒,直径小于0。
1mm,多为某些金属熔化时产生的蒸汽在空气中氧化凝聚形成.③雾:悬浮在空气中的液体微滴,多为蒸汽冷凝或液体喷散而形成。
职业健康防护常识一、常见有毒物质的分哪几类1.金属和类金属,常见的金属和类金属毒物有铅、汞、锰、镍、铍、砷、磷及其化合物重金属污染等。
2.刺激性气体——是指对眼和呼吸道粘膜有刺激作用的气体,它是化学工业常遇到的有毒气体。
刺激性气体的种类甚多,最常见的有氯、氨、氮氧化物、光气、氟化氢、二氧化硫、三氧化硫和硫酸二甲酯等。
3.窒息性气体——是指能造成机体缺氧的有毒气体窒息性气体可分为单纯窒息性气体,血液窒息性气体和细胞窒息性气体。
如氮气、甲烷、乙烷、乙烯、一氧化碳、硝基苯的蒸汽、氰化氢、硫化氢等。
4.农药——包括杀虫剂、杀菌剂、杀螨剂、除草剂等、生产、运输、使用和贮存过程中未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可引起中毒。
5.有机化合物——大多数属有毒有害物质,例如应用广泛的二甲苯,二硫化碳,汽油,甲醇,丙酮等,苯的氨基和硝基化合物,如苯胺,硝基苯等。
6.高分子化合物——高分子化合物本身无毒或毒性很小,但在加工和使用过程中,可释放出游离单体对人体产生危害,如配醛树脂遇热释放出苯酚和甲醛具有刺激作用。
某些高分子化合物由于受热,氧化而产生毒性更为强烈的物质,如聚四氟乙烯塑料受高热分解出四氟乙烯,六氟丙烯,八氟异丁烯,吸人后引起化学性肺炎或肺水肿。
高分子化合物生产中常用的单体多数对人体有危害。
二、毒物进入人体的主要途径有哪些在工业生产中,毒物主要经呼吸道和皮肤进入体内,亦可经消化道进入。
1.呼吸道是工业生产中毒物进入体内的最重要的途径。
凡是以气体,蒸汽,雾,烟,粉尘形式存在的毒物,均可经呼吸20道侵人体内。
人的肺脏由亿万个肺泡组成,肺泡壁很薄,壁上有丰富的毛细血管,毒物一旦进入肺脏,很快就会通过肺泡壁进入血液循环而被运送到全身。
通过呼吸道吸收最重要的影响因素是其在空气中的浓度,浓度越高,吸收越快。
2.在工业生产中,毒物经皮肤吸收引起中毒亦比较常见。
脂溶性毒物经表皮吸收后,还需有水溶性,才能进一步扩散和吸收,所以水,脂皆溶的物质(如苯胺)易被皮肤收收。
职业病的防护常识职业病是由于长期从事某种特定职业活动而导致的一类疾病,主要表现为与工作环境、工作条件、工作内容等相关的各种疾病。
职业病的防护对于保护工作者的健康至关重要。
以下是职业病的防护常识,以帮助工作者预防职业病的发生。
一、了解职业病的分类和特点职业病可以分为尘肺病、职业性皮肤病、职业性中毒性病、职业性喉损害和职业性损伤等。
不同的职业病有不同的防护方法,了解职业病的分类和特点是预防的前提。
二、掌握个人防护措施1.定期进行身体检查定期进行身体检查可以早期发现职业病的问题,及时采取措施进行防护和治疗。
2.正确佩戴个人防护用品根据工作环境和任务要求,佩戴适合的个人防护用品。
如防尘口罩、防护眼镜、防护手套等。
保证佩戴正确,使用合适,及时更换损坏的个人防护用品。
3.注意个人卫生和饮食工作时要注意个人卫生和饮食,尽量避免接触有害物质。
三、保持良好的工作环境1.控制有害物质的排放和扩散通过合理的排风系统和通风设备等,控制有害物质的排放和扩散,减少工作环境中的有害物质浓度。
2.使用安全设备和工具使用符合安全标准的设备和工具,确保工作过程中的安全。
3.保持干净整洁的工作环境保持工作环境的干净整洁,及时清理和处理有害物质的残渣。
四、合理安排工作节奏和休息1.避免长时间单调重复的工作长时间单调重复的工作容易导致职业病的发生,下班后要进行适当的休息和放松。
2.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和休息时间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和休息时间,适当休息可以帮助恢复身体的疲劳,减少对身体的损害。
五、加强职业健康教育和培训通过职业健康教育和培训,提高工作者对职业病的认识和防护意识,掌握正确的防护方法和知识。
六、建立健康档案和健康监测体系及时建立和完善职业健康档案和健康监测体系,做到职业病的早期预防和治疗。
七、加强法律法规的落实和监管加强对工作环境和工作条件的监管,确保法律法规的落实和执行,保护工作者的健康权益。
八、积极参与职业病防治工作积极参与职业病防治工作,向有关部门提供有关职业病防护和治疗的建议和意见。
2024年职业卫生安全防护知识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在实际工作场所,往往同时存在多种有害因素,对劳动者的健康产生综合作用,以至产生职业性疾病。
职业危害因素主要是在工作场所中存在的各种有害的化学、物理、生物等环境因素及在作业过程中产生的对健康有害的因素。
职业危害因素按其来源可分为以下三类:1、生产工艺过程中的有害因素:(1)化学因素:如生产性毒物,铅、苯、汞、一氧化碳、三硝基甲苯、有机磷农药、粉尘等。
(2)物理因素:如高气压、低气压、噪声、振动、非电离辐射等。
(3)生物因素:如炭疽杆菌、布氏杆菌等。
2、劳动过程中产生的有害因素:主要包括劳动组织和劳动制度不合理、劳动强度过大、过度精神或心理紧张、劳动时个别器官或系统过度紧张、长时间不良体位、劳动工具不合理等。
3、生产环境中的有害因素:主要包括自然环境因素、厂房建筑或布局不合理、来自其他生产过程散发的有害因素造成的生产环境污染。
劳动者依法享有以下权利:1、劳动者在订立合同时,有了解所在工作场所的职业危害因素和防护设施情况的权利,对健康检查结果知情的权利。
2、有获得职业卫生培训、教育的权利。
3、未成年人、女职工、有职业禁忌症的劳动者享有特殊的职业卫生保护的权利。
4、享有对用人单位违反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侵害劳动者健康的行为进行检举、控告的权利。
5、有权拒绝在没有卫生防护条件下从事职业危害作业,有权拒绝违章指挥和强令的冒险作业。
6、享有参与用人单位职业卫生民主管理的权利。
7、享有职业卫生健康监护、职业病诊疗、康复等职业卫生保健的权利。
8、患有职业病后享有获得赔偿的权利。
以上是防止职业危害侵袭的可x法律保障,劳动者可以依据这些规定,依法捍卫自身的健康权益。
2024年职业卫生安全防护知识(二)随着科学技术和工业发展的不断进步,职业卫生安全防护在工作场所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安全生产与职业健康安全管理常识安全生产与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基础,对于保障员工身体健康、预防事故事故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安全生产与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的常识。
一、安全生产常识1. 安全意识培养:企业应通过培训、教育等方式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使其认识到安全生产是每个人的责任。
2. 风险评估与预防:企业应对潜在的安全风险进行评估,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预防,例如安装安全设备、定期检查设备等。
3. 应急预案与演练:企业应制定完善的应急预案,并定期进行演练,提高员工应对紧急情况的能力。
4. 事故报告与分析:企业应建立事故报告制度,及时报告和记录事故发生情况,并进行事故原因的分析,以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5. 安全设备维护与使用:员工应正确使用安全设备,并定期进行维护,确保安全设备始终处于良好状态。
6. 安全生产教育:企业应定期组织安全生产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技能。
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常识1. 职业健康检查:企业应制定职业健康检查制度,定期对员工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发现职业病早期症状,及早进行治疗。
2. 职业危害防护:企业应根据不同岗位的职业危害情况,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如提供个人防护用品、改善工作环境等。
3. 合理安排工作强度:企业应根据员工的身体状况和工作能力合理安排工作强度,防止劳累过度。
4. 职业健康教育:企业应进行职业健康教育,向员工普及职业病的知识和防护方法,增强员工的职业健康意识。
5. 健康监测与记录:企业应建立健康监测与记录制度,定期对员工的身体状况进行监测,并记录下来,以便随时掌握员工的健康状况。
6. 岗位轮换与休假制度:对于一些高风险岗位的员工,企业应采取岗位轮换和合理安排休假的方式,减少工作压力,保护身体健康。
三、安全生产与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的意义1. 保障员工的身体健康:安全生产与职业健康安全管理能够有效预防事故的发生,保障员工的身体健康。
2. 提高企业生产效益:良好的安全生产与职业健康安全管理能够减少事故发生,降低生产停工的损失,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益。
企业员工职业安全健康指南一、职业安全健康常识职业安全健康职业安全健康是指影响作业场所内员工、临时工、外来 人员和其他人员健康和安全的条件及因素,是防止员工在工作岗位上发生职业伤害和危害,保护员工在工作过程中的健康与安全。
现代职业安全健康管理目标保护员工的身体健康。
帮助员工认识作业场所中存在的职业健康风险和危害,预防和避免发生职业伤害。
尊重隐私。
真实和正确地报告职业健康情况。
对业主和用户的健康负责,并最终保护员工的健康和福利。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OHSMS)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是组织内部总体管理系统中管理与业务相关的职业健康安全风险的体系,包括为制定、实施、实现、评审和维护组织内部的职业健康安全方针而设定的组织机构、规划、职责、制度、程序和资源等.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运行模式为一个开放式的系统,其管理要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职业健康安全方针、策划、实施与运行、检查与纠正措施、管理评审及持续改进。
其目的是:减少雇员和其他人员的风险。
改善企业行为,提高企业效益。
帮助企业在市场中树立良好的形象。
安全速递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重点工程中的职业危害防治工程指出:“以防治矿工尘肺、矽肺、石棉肺为重点,实施粉尘危害综合治理工程。
以防治高毒物质与重金属职业危害为重点,实施苯、甲醛等高毒物质和铅、镉等重金属重大职业危害隐患防范治理工程。
”二、员工在职业健康管理中的责任企业员工有责任做到:具有良好的职业判断能力。
熟知作业场所的危险源以及有关的安全政策、管理程序、操作指南或作业标准。
当不了解该如何执行工作时,应向有关人员寻求帮助。
执行分派的工作任务时,应遵守相关的安全政策、管理程序、操作指南或作业标准,同时应注意观察和遵守作业区内的安全警示标志。
正确穿戴和维护个人防护用品。
作业前应检查所使用的工具和设备,确认没有任何损坏或故障。
作业前对工作区进行检查,保持工作环境的整洁并确认已经有效地控制和消除了潜在的危险源。
在下列情形下,有权拒绝执行上级分派的工作。
职业健康基本知识1. 什么是生产性有害因素?主要生产性有害因素有哪些?答:在生产环境和劳动过程中存在的可能危害人体健康的因素,称为生产性有害因素。
生产环境中可能存在的主要生产性有害因素可归纳为:(l)生产性毒物。
如铅、锰、铬、汞、有机氛农药、有机磷农药、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硫化氢、二氧化硫、氯、氯化氢、甲烷、氨、氮氧化物等。
(2)生产性粉尘。
如滑石粉尘、铅粉尘、木质粉尘、骨质粉尘、合成纤维粉尘等。
(3)异常气候条件。
生产场所的气温、湿度、气流及热辐射。
(4)辐射线。
指生产环境中可能接触到的各种射线,如红外线、紫外线、X 射线、无线电波等。
(5)高气压和低气压。
(6)生产性噪声和振动。
2.生产性有害因素对人体有哪些危害?答:接触生产性毒物,可能引起各种职业中毒,如汞中毒、苯中毒等;长期接触生产性粉尘,可能引起各种尘肺,如石棉肺、煤肺、金属肺等;在高温和强烈热辐射条件下作业,可能引发热射病、热痉挛、日射病;潜水作业在高气压下进行,可能引起减压病;高山和航空作业,可引发高山病或航空病;试验发动机作业、纺织作业,强烈的噪声作用于听觉器官,可引起职业性耳聋;畜牧、皮毛皮寺、皮革作业中,可能受炭疽杆菌感染而引起起职业性碳疽;森林作业中,可能因病毒感染而引发职业性森林脑炎。
3.什么是生产性毒物?生产性毒物是怎样产生和分类的?答:在生产过程中使用或产生的各种对人体有害的化学毒物,称为生产性毒物。
生产性毒物可能存在于生产过程的各个环节。
生产中的原料、辅料、半成品、成品、副产品、废弃物和夹杂物等,都可能是生产性毒物的来源。
生产性毒物的分类方法很多。
按物理形态可分为气体、蒸气、气溶胶、粉尘等;按化学成分结合形态可分为无机毒(金属与金属盐、酸、碱、其他无机物等)、有批毒,(脂肪族碳氢化合物。
芳香族碳氢化合物、其他有机物等);按毒物对机体产生的毒作用,可分为窒息性毒物、刺激性毒物、神经性毒物、血液性毒物、全身性毒物。
将毒物的存在形态、作用特点和化学结构等各种因素综合起来进行综合性分类,生产性毒物可分为金属、类金属毒物,刺激性、窒息性气体,有机化合物,高分子化合物,农药等几类。
职业健康安全教育的内容职业健康安全教育是指在工作场所中,通过一系列的教育培训活动,提高职工的职业健康安全意识和素养,预防和控制工伤事故和职业病的发生,保障职工的身体健康和工作环境的安全。
下面是职业健康安全教育的主要内容:一、职业健康和职业病知识的普及1. 职业病的定义和分类2. 职业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3. 常见的职业病及其主要危害4. 职业病的预防和控制方法5. 职业病的诊断和管理二、工作环境与职业卫生1. 工作场所的安全与卫生要求2. 职业危害因素的辨识与评估3. 环境监测与评价4. 职业病危害控制技术5. 职业病防护设备的选择和使用三、安全管理与事故预防1. 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与运行2. 工作场所安全风险评估与控制3. 安全操作规程与操作规范4. 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与演练5. 事故调查和事故分析四、职业心理健康与职业压力管理1. 职业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和影响因素2. 职业压力与工作倦怠的识别与预防3. 职业倦怠的诊断和治疗4. 心理支持和心理疏导技巧5. 创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和团队建设五、职业健康体检与健康监护1. 职业健康监护的目的和方法2. 职业健康体检项目和标准3. 健康监护记录和健康档案管理4. 健康监护结果分析和干预措施5. 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活动六、职业健康安全法律法规和政策1. 职业健康安全相关法律法规的基本原则和体系2. 工伤保险与工伤鉴定制度3.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制度与标准4. 职业健康安全的国际标准与规范5. 职业健康安全政策和宣传教育活动以上是职业健康安全教育的主要内容,通过这些教育措施和培训活动,可以帮助职工提高职业健康安全意识,增强自我防护能力,预防和控制职业病和工伤事故的发生,保障职工的身体健康和工作环境的安全。
职业健康安全教育的内容(二)职业健康安全教育旨在提高员工对职业健康安全的意识,帮助他们认识和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掌握必要的技能和知识,以减少工作环境中的安全风险和健康风险,保护员工的身体健康和工作安全。
1.职业危害是什么2.职业危害是指从业人员在从事职业活动中,由于接触粉尘、毒物等有害因素而对身体健康所造成的各种损害;3.2.职业禁忌是什么4.职业禁忌是指从业人员从事特定职业或者接触特定职业危害因素时,比一般职业人群更易于遭受职业危害损伤和罹患职业病,或者可能导致原有自身疾病病情加重,或者在从事作业过程中诱发可能导致对他人生命健康构成危险的疾病的个人特殊生理或者病理状态;5.3.职业危害防治的责任主体是什么单位6.生产经营单位是职业危害防治的责任主体;7.4.谁对本单位作业场所的职业危害防治工作全面负责8.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作业场所的职业危害防治工作全面负责;9.5.哪个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生产经营单位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的监督管理工作10.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生产经营单位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的监督管理工作;11.6.存在职业危害的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哪些职业危害防治制度和操作规程12.1职业危害防治责任制度;2职业危害告知制度;3职业危害申报制度;4职业健康宣传教育培训制度;5职业危害防护设施维护检修制度;6从业人员防护用品管理制度;7职业危害日常监测管理制度;8从业人员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管理制度;9岗位职业健康操作规程;10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职业危害防治制度;7.存在职业危害的生产经营单位的作业场所应当符合哪些要求1生产布局合理,有害作业与无害作业分开;2作业场所与生活场所分开,作业场所不得住人;3有与职业危害防治工作相适应的有效防护设施;4职业危害因素的强度或者浓度符合国家标准、行业标准;5法律、法规、规章和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其他规定;8.新建、改建、扩建的工程建设项目和技术改造、技术引进项目可能产生职业危害的,建设单位应当按照有关规定进行什么工作新建、改建、扩建的工程建设项目和技术改造、技术引进项目可能产生职业危害的,建设单位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在可行性论证阶段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职业健康技术服务机构进行预评价;职业危害预评价报告应当报送建设项目所在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备案;9.简述建设项目的“三同时”的内容;建设项目的职业危害防护设施应当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以下简称“三同时”;职业危害防护设施所需费用应当纳入建设项目工程预算;10.建设项目在竣工验收前要进行何种评价评价报告要送什么单位备案建设项目在竣工验收前,建设单位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职业健康技术服务机构进行职业危害控制效果评价;职业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报告、职业危害防护设施验收批复文件应当报送建设项目所在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备案;11.生产经营单位为从业人员提供职业危害防护用品有什么要求生产经营单位必须为从业人员提供符合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职业危害防护用品,并督促、教育、指导从业人员按照使用规则正确佩戴、使用,不得发放钱物替代发放职业危害防护用品;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对职业危害防护用品进行经常性的维护、保养,确保防护用品有效;不得使用不符合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者已经失效的职业危害防护用品;生产经营单位对职业危害防护设施应当进行经常性的维护、检修和保养,定期检测其性能和效果,确保其处于正常状态;不得擅自拆除或者停止使用职业危害防护设施;12.存在职业危害的生产经营单位在作业场所进行职业危害因素日常监测有什么要求存在职业危害的生产经营单位应当设有专人负责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日常监测,保证监测系统处于正常工作状态;监测的结果应当及时向从业人员公布;应当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中介技术服务机构,每年至少进行一次职业危害因素检测,每三年至少进行一次职业危害现状评价;定期检测、评价结果应当存入本单位的职业危害防治档案,向从业人员公布,并向所在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报告;生产经营单位在日常的职业危害监测或者定期检测、评价过程中,发现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的强度或者浓度不符合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应当立即采取措施进行整改和治理,确保其符合职业健康环境和条件的要求;13.可能产生职业危害的设备,生产经营单位要提供什么相关资料向生产经营单位提供可能产生职业危害的设备的,应当提供中文说明书,并在设备的醒目位置设置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警示说明应当载明设备性能、可能产生的职业危害、安全操作和维护注意事项、职业危害防护措施等内容;14.可能产生职业危害的化学品等材料的说明书有什么要求中文说明书;说明书应当载明产品特性、主要成份、存在的有害因素、可能产生的危害后果、安全使用注意事项、职业危害防护和应急处置措施等内容;产品包装应当有醒目的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贮存场所应当设置危险物品标识;15.生产经营单位与从业人员订立劳动合同含聘用合同,下同在职业健康方面有什么要求生产经营单位与从业人员订立劳动合同含聘用合同,下同时,应当将工作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危害及其后果、职业危害防护措施和待遇等如实告知从业人员,并在劳动合同中写明,不得隐瞒或者欺骗;生产经营单位应当依法为从业人员办理工伤保险,缴纳保险费;从业人员在履行劳动合同期间因工作岗位或者工作内容变更,从事与所订立劳动合同中未告知的存在职业危害的作业的,生产经营单位应当依照前款规定,向从业人员履行如实告知的义务,并协商变更原劳动合同相关条款;16.对接触职业危害的从业人员健康检查,生产经营单位应遵守什么规定对接触职业危害的从业人员,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组织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并将检查结果如实告知从业人员;职业健康检查费用由生产经营单位承担;生产经营单位不得安排未经上岗前职业健康检查的从业人员从事接触职业危害的作业;不得安排有职业禁忌的从业人员从事其所禁忌的作业;对在职业健康检查中发现有与所从事职业相关的健康损害的从业人员,应当调离原工作岗位,并妥善安置;对未进行离岗前职业健康检查的从业人员,不得解除或者终止与其订立的劳动合同;17.生产经营单位为从业人员建立职业健康监护档案有什么要求生产经营单位应当为从业人员建立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并按照规定的期限妥善保存;从业人员离开生产经营单位时,有权索取本人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复印件,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如实、无偿提供,并在所提供的复印件上签章;18.生产经营单位不得安排哪些特殊人群从事接触职业危害的作业生产经营单位不得安排未成年工从事接触职业危害的作业;不得安排孕期、哺乳期的女职工从事对本人和胎儿、婴儿有危害的作业;19.作业场所使用有毒物品的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申请办理什么许可作业场所使用有毒物品的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申请办理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20.简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在职业健康监督方面依法对生产经营单位进行监督检查的范围;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依法对生产经营单位执行有关职业危害防治的法律、法规、规章和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下列情况进行监督检查:1职业健康管理机构设置、人员配备情况;2职业危害防治制度和规程的建立、落实及公布情况;3主要负责人、职业健康管理人员、从业人员的职业健康教育培训情况;4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申报情况;5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监测、检测及结果公布情况;6职业危害防护设施的设置、维护、保养情况,以及个体防护用品的发放、管理及从业人员佩戴使用情况;7职业危害因素及危害后果告知情况;8职业危害事故报告情况;9依法应当监督检查的其他情况;二部分常识篇21.什么是尘肺病我国法定的尘肺病有哪些尘肺病是在职业活动中由于长期吸入生产性粉尘并在肺内潴留而引起以肺组织弥漫性纤维化为主的全身性疾病;我国职业病目录规定的职业病名单中列出的法定尘肺病有13种:矽肺、煤工尘肺、石墨尘肺、碳黑尘肺、石棉尘肺、滑石尘肺、水泥尘肺、云母尘肺、陶工尘肺、铝尘肺、电焊工尘肺、铸工尘肺、根据“尘肺病诊断标准”和“尘肺病理诊断标准”可以诊断的其他尘肺;矽肺和煤工尘肺是我国目前发病人数最多的尘肺病;22.我国发病人数最多的尘肺病是哪几种我国以往的职业病专项调查数据和十几年来卫生部公布的职业病报告数据都表明,矽肺和煤工尘肺一直是我国最主要的尘肺病,两者占报告尘肺病例总数的90%左右;23.接触粉尘的职业及工种主要有哪些粉尘是我国目前最主要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尘肺病也是我国最主要的职业病;可以说工业生产过程中粉尘是随时随处都存在的,主要的职业及工种是:(1)金属矿山及非金属矿山开采:是最严重的粉尘危害行业;在金属或非金属矿山接触粉尘最多的工种是凿岩工、放炮工、支柱工、运输工等,在煤矿主要是掘进工、采煤工、搬运工等;(2)机械制造:机械制造业首先是制造金属铸件,主要接触粉尘的工种包括配砂、混砂、成型以及铸件的打箱、清砂等;(3)3冶炼:金属冶炼中矿石的粉碎、烧结、选矿等,可产生大量的粉尘,冶炼工人广泛分布在钢铁冶炼和其它金属冶炼业中;4建筑材料:耐火材料、玻璃、水泥制造业,石料的开采、加工、粉碎、过筛以及陶瓷中原料的混配、成型、烧炉、出炉和搪瓷工业;主要接触二氧化硅粉尘和硅酸盐粉尘;5筑路业:包括铁道、公路修建中的隧道开凿及铺路;6水电业:水利电力行业中的隧道开凿、地下电站建设;7其他:如石碑、石磨加工、制作等;24.棉纱口罩是否能起到防尘作用国家经贸委2000年印发的劳动防护用品配备标准试行中明确要求,“纱布口罩不得作防尘口罩使用”;因为,一般的棉纱口罩只能挡住部分粉尘,其阻尘原理是机械式过滤,也就是当粉尘冲撞到纱布时,经过一层层的阻隔,将一些大颗粒粉尘阻隔在沙布中;但是,对一些微细粉尘,尤其是小于5微米的粉尘,就会从纱布的网眼中穿过去,进入呼吸系统,而5微米以下粉尘能直接入肺泡,对人体健康造成的影响最大,多戴几层也不会增强防护效果;因此,棉纱口罩无法起到防尘作用;25.尘肺病人有哪些临床表现尘肺病人的临床表现主要有咳嗽、咯痰、胸痛、呼吸困难四大症状,此外一些病人可有喘息、咯血以及某些全身症状;早期尘肺病人咳嗽不明显,但随着病程的进展,咳嗽可明显加重;特别是合并慢性支气管炎或合并肺部感染者,咳嗽可非常严重;吸烟病人咳嗽较不吸烟者明显;尘肺病人即使在咳嗽很少的情况下,也会有咯痰;煤工尘肺病人痰多为黑色,其中可明显的看到有煤尘颗粒;如合并肺内感染及慢性支气管炎,痰量则明显增多,痰呈黄色粘稠状或块状,常不易咳出;几乎每个尘肺病人或轻或重有胸痛,其中可能以矽肺和石棉肺病人更多见;胸痛的部位不固定,多为局限性;疼痛性质多不严重,般为隐痛,胀痛、针刺样痛等;呼吸困难是和病情的严重程度相关的;肺部合并症的发生可明显加重呼吸困难的程度和发展速度,并可累及心脏,发生肺源性心脏病;26.从事粉尘作业工作的职业健康检查包括哪些项目粉尘作业工人职业健康检查有上岗前、在岗期间、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和离岗后的医学随访四种;不同的健康检查体检项目有所不同,总的来说,除职业史、症状的询问以及内科常规检查外,上岗前、在岗期间、离岗时都需要进行后前位X射线高仟伏胸片、心电图、肺功能的检查,离岗后的医学随访只需要拍摄后前位X射线高仟伏胸片;具体的检查项目和周期可以从我国的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范GBZ188-2007中查到;。
职业卫生安全防护知识职业卫生安全防护是指在工作岗位上对从业人员进行预防和控制职业病和事故的工作措施,旨在保障从业人员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职业卫生安全防护知识是指从业人员掌握的有关职业卫生和安全防护的知识体系,包括职业病的预防、事故的预防、个人防护用品的使用等。
以下将对职业卫生安全防护知识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是对职业病的预防。
职业病是因工作环境引起的、由于职业因素或工作所导致的疾病。
对于不同的工作岗位,从业人员应了解和掌握相关的职业病防护知识,包括职业病的危害因素、识别方法和防护措施等。
例如,化工厂从业人员需要了解有关化学品危害的知识,掌握化学品的分类、标识和储存等;医护人员需要了解各种感染性疾病的预防方法和个人防护用品的使用等。
其次是对事故的预防。
事故是指由于人为或自然因素引起的工作中的意外事件。
从业人员应掌握相关的安全防护知识,包括防火、防爆、防毒、防电、防坍塌等方面的知识。
例如,在建筑工地工作的人员应了解和掌握相关的安全操作规程,如高空作业的安全措施、临时用电的安全操作等。
此外,个人防护用品的使用也是职业卫生安全防护知识的重要内容。
个人防护用品是指用于保护从业人员的健康和安全的装备或设备。
根据不同的工作环境和作业内容,从业人员应正确选择和使用个人防护用品。
例如,头盔、安全帽等可用于保护头部;防护眼镜、面罩等可用于保护眼睛;防护手套、工作鞋等可用于保护手部和脚部等。
在使用个人防护用品时,从业人员应按照正确的方法进行佩戴和使用,同时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
此外,还应了解个人防护用品的使用寿命和存放条件,及时更换和修理损坏的个人防护用品。
除了以上内容,还需要从业人员了解和掌握其他相关的职业卫生安全防护知识,如工作场所的卫生规范、应急救援措施等。
此外,从业人员还应参加相关的培训课程,提高职业卫生安全防护知识的水平。
总之,职业卫生安全防护知识对于保障从业人员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至关重要。
掌握相关知识,正确使用个人防护用品,遵守工作场所的卫生规范,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可以预防和减少职业病的发生,降低事故的风险,保障从业人员的健康与安全。
职业健康知识职业健康是指在工作环境中保持身心健康的能力和状态。
了解职业健康知识对于保护自己的身体和心理健康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职业健康知识,帮助你更好地了解如何在工作中保持健康。
1. 工作场所安全工作场所安全是指在工作环境中预防事故和伤害的措施。
每个员工都应该了解自己工作场所的安全规定和操作程序。
例如,正确使用个人防护装备(如安全帽、护目镜、耳塞等)以及正确使用和存放化学品和危险物品。
此外,了解紧急情况下的逃生路线和灭火器的使用方法也非常重要。
2. 职业性疾病预防职业性疾病是由于长期接触工作环境中的有害物质或工作方式造成的疾病。
了解职业性疾病的预防措施可以帮助员工避免患病。
例如,正确佩戴防护设备,如呼吸器、手套和防护服,以减少对有害物质的暴露。
此外,定期进行职业健康检查也是非常重要的,以及及时报告任何与工作环境相关的健康问题。
3. 工作压力管理工作压力是指由于工作要求和工作环境的压力而产生的身体和心理上的不适。
了解如何管理工作压力对于保持身心健康非常重要。
例如,合理安排工作和休息时间,保持良好的工作生活平衡。
此外,学会有效的应对压力的方法,如运动、冥想和与他人交流,也可以帮助减轻工作压力。
4. 职业生涯规划职业生涯规划是指明确自己的职业目标,并制定相应的计划和策略来实现这些目标。
了解如何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对于个人的职业发展非常重要。
例如,了解自己的技能和兴趣,并通过培训和学习来提升自己的能力。
此外,与行业内的专业人士进行交流和合作,可以获得更多的职业发展机会。
5. 身体健康促进身体健康是保持良好职业健康的基础。
了解如何促进身体健康对于职业健康非常重要。
例如,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摄取均衡的营养,并避免过量摄入不健康的食物。
此外,定期进行体检和锻炼,保持适当的体重和健康的身体状况也是非常重要的。
总结:职业健康知识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
了解工作场所安全、职业性疾病预防、工作压力管理、职业生涯规划和身体健康促进等方面的知识,可以帮助我们保护自己的身体和心理健康。
职业安全健康小知识职业安全健康小知识汇总职业安全健康小知识汇总:1.安全教育。
新员工上岗前必须接受公司或用人单位的安全培训,接受安全教育和考核。
2.正确使用各类防护用品。
防护用品包括安全帽、安全鞋、防护服等,使用时必须按照规定佩戴和使用,严禁使用劣质防护用品。
3.严禁带无关人员进入工作现场。
4.严禁携带烟火进入工作现场。
5.不得随意堆放材料、工具、杂物等,以免发生意外。
6.危险预知。
对工作中可能出现的危险有预判和防范能力,这是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7.班前会。
这是每天工作的起点,班前会中要对工作情况进行安全总结,包括对危险源的辨识和预防。
8.班后会。
每天工作结束后,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并向上级反馈。
9.应急预案。
制定应急预案,定期组织演练,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有效地采取措施。
10.定期检查。
定期对工作场所进行安全检查,发现隐患及时整改,确保安全。
11.维护安全设施。
定期检查和维护安全设施,确保其正常运行,否则及时更换。
12.做好记录。
及时记录安全检查、事故隐患整改等情况,以便于追溯和管理。
13.职业健康检查。
定期进行职业健康检查,确保员工身体健康状况良好,预防职业病的发生。
14.安全生产责任制。
明确各级管理人员和员工在安全生产中的职责和任务,形成完整的安全生产体系。
15.事故报告。
发生事故及时报告,并按照公司规定进行调查和处理,确保事故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
职业安全健康小知识归纳职业安全健康是非常重要的知识,它关乎到每一位职工的安全和健康。
以下是一些职业安全健康的小知识归纳:1.安全生产的核心是保障劳动者的人身安全与健康。
2.职业病是一种特殊的疾病,它与工作环境密切相关。
3.职业病对劳动者的影响非常大,需要及时发现和治疗。
4.职业病的治疗和康复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劳动者坚持不懈地进行治疗和康复。
5.职业病的治疗和康复需要一个舒适的环境,需要劳动者做好个人防护。
6.职业病的治疗和康复需要一个专业的医生,需要劳动者及时就医。
职业安全健康基本知识职业安全健康是指在工作环境中,为了保障职工的身体健康和安全而采取的各种预防措施和保护措施。
职业安全健康的基本知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职业病的种类和预防:职业病是由于工作环境中的有害物质或工作方式所引起的一类特殊疾病。
常见的职业病包括尘肺病、职业性皮肤病、职业性中毒等。
为了预防职业病的发生,需要注意工作环境中的有害物质的控制和防护措施的采取,同时要加强对职业危害的宣传教育和职业健康监测。
2. 工作场所的安全:工作场所的安全是指工作环境中减少和消除事故和职业灾害的措施。
这包括安全设备的使用、安全操作规程的制定和执行,以及事故应急预案的制定等。
同时,需要加强对职工的安全知识培训,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3. 劳动防护用品的选择和使用:劳动防护用品是指在工作过程中为了保护职工的身体健康而使用的各种设备和用具。
常见的劳动防护用品包括防护眼镜、防护口罩、防护手套、防护鞋等。
选择和使用劳动防护用品需要根据工作环境的特点和职业危害的程度来确定,并且要定期检查和更换。
4. 职业安全健康法律法规:职业安全健康法律法规是指国家对职业安全健康进行管理和监督的法律规定。
在中国,职业安全健康法律法规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等。
职业安全健康法律法规规定了工作单位和职工的职责和权益,同时也规定了对违反职业安全健康法律法规的行为进行处罚的相关条款。
5. 职业安全健康管理制度:职业安全健康管理制度是企业为了保障职工的安全和健康而建立的一套制度和规定。
职业安全健康管理制度包括安全生产责任制、职业卫生管理制度等。
通过建立职业安全健康管理制度,可以明确工作单位和职工在职业安全健康方面的义务和责任,从而提高职业安全健康管理水平。
总之,职业安全健康基本知识是每个从事劳动工作的人都应了解的内容。
合理、科学地掌握职业安全健康基本知识,可以有效预防职业病和工伤事故的发生,保障职工的身体健康和安全。
职业安全健康常识
职业安全健康;
职业安全健康是指影响作业场所内员工、临时工、外来人员和
其他人员健康和安全的条件及因素,是防止员工在工
作岗位上发生职业伤害和危害,保护员工在工作过程中的健康与安全。
现代职业安全健康管理目标:
保护员工的身体健康
帮助员工认识作业场所中存在的职业健康风险和危害,预防和避免发生职业伤害。
尊重隐私
真实和正确地报告职业健康情况
对业主和用户的健康负责,并最终保护员工的健康和福利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OHSMS)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是组织内部总体管理系统中管理与业务相关的职业健康安全风险的
体系,包括为制定、实施、实现、评审和维护组织内部的职业健康安全方针二设定的组织机构、规划、职责、制度、程序和资源等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运行模式为一个开放式的系统,其管理要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职业健康安全方针、策划、实施与运行、检查与纠正措施、管理评审及持续改进。
其目的是:
减少雇员和其他人员的风险。
改善企业行为,提高企业效率。
帮助企业在市场中树立良好的形象。
安全速递
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重点工程中的职业危害防治工程指出:“以防治矿工尘肺、矽肺、石
棉肺为重点,实施粉尘危害综合治理工程。
以防治高毒物质欲重金属职业危害的重点,实施苯就、
甲醛等高毒物质和铅、镉等重金属重大职业危害隐患防范治理工程。
”
员工在职业健康管理中的责任
企业员工有责任做到
具有良好的职业判断能力。
熟知作业场所的危险源以及有关的安全政策、管理程序、操作指南或作业标准。
当不了解该如何执行工作时,应向有关人员寻求帮助。
执行分派的工作任务时,应遵守相关的安全政策、管理程序、
操作指南或作业标准,同时应注意观察和遵守作业区内的安全警示标志。
正确穿戴和维护个人防护用品。
作业前应检查所使用的工具和设备,确认没有任何损坏或故障。
作业前对工作区进行检查,保持工作环境的整洁并确认已经有效地控制和消除了潜在的危险源。
在下列情形下,有权拒绝执行上级分派的工作。
作业过程中,员工随时都有生命危险。
员工没有接受与该项工作有关的安全培训。
员工在自身体力条件上不具备执行该工作的能力。
向直接监督或上级报告任何职业伤害、职业病(包括过量接触化学药品的症状)以及意外事故。
立即向直接监督报告并控制(排除)可能导致事故的不安全因素。
例如:如果不立即采取措施,将有可能导致严重伤害和死亡事故。
建立和维持一个安全健康的工作场所是企业和每位员工的职责,需要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
作业环境中的职业有害因素
生产过程中的有害因素:
化学因素:主要包括生产性毒物和生产性粉尘。
常见的有氨、氯等刺激性气体,一氧化碳等窒息性气体;较长时间飘在空气中的各种粉尘,如石棉尘。
物理因素:包括各种异常气象条件(如夏天进入油罐车高温作业);生产性噪声(如粉碎机发出的机械噪声);振动(如锻锤产生的振动);非电离辐射(如电焊产生的紫外线);电离辐射(如工业探伤用的X 射线)。
生物因素:主要指细菌、寄生虫或病毒等能引起的约职业
有关的疾病的生物性有害因素。
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
劳动组织和制度不合理,劳动作息制度不合理等。
如劳动时间过长。
精神(心理)性职业紧张。
多见于新工人或新装置投产运行生产不正常时,所产生的紧张心理。
劳动强度过大或生产定额不当。
身体个别器官或系统过度紧张。
如光线不足使视力紧张。
长时间不良体位或使用不合理的工具等。
生产环境中的有害因素:
厂房建筑或布局不合理,如车间布置不当、厂房矮小、
狭窄;设计时没有考虑必要的卫生技术设施,如通风、换气或照明等。
环境污染因素:如氯碱厂泄露的氯气,扩散到处于下风
侧的无毒生产岗位的工人,吸入氯气。
职业病常识要知道
什么叫做“职业病”
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最常见的职业病有尘肺、职业中毒、职业性皮肤病等。
法定职业病的4个基本条件:
在职业活动中产生。
接触职业危害因素。
列入国家职业病范围。
与劳动用工行为相联系。
职业健康检查
上岗前的职业健康检查
用人单位应安排将从事某种或某些职业危害作业的人员,包括新招工送厂准备安排从事有害作业的人员;从无害岗位准备调到有害作业岗位的作业人员等进行上岗前职业健康检查。
在岗期间定期职业健康检查
对已在有害作业岗位的作业人员进行定期职业健康检查。
早期发现可疑职业病患者或职业病患者,及时进行医疗观察、诊断、治疗、调换作业岗位、疗养等,防止职业危害的发展。
离岗时职业健康检查
对从事接触职业危害作业的人员在离岗时进行健康检查,包括从事有害作业的离休、退休、调离的人员。
明确诊断,依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待遇或补偿。
员工不健康行为纠正
误用或弃用个体防护用品
例如:
未按规定穿戴个人防护用品就进入生产现场。
高空作业不系安全带或安全带低挂高用。
电焊作业部穿绝缘鞋。
金属切削作业戴手套。
有毒、有害作业部戴防毒面具等。
特别提示:
女工在工作时间一定要将长发盘入工作帽里。
岗前饮酒
酒精使中枢神经系统兴奋,影响大脑功能和神经系统,进而影响员工安全工作。
酒精还会影响神经系统内部信号的传输,导致比
平时反应要迟钝。
员工酒后作业,做事会不考虑后果等工作场所内饮食
员工在工作场所内吃东西、喝水以及吸烟等不良行为,都是不健康的行为表现。
一些有毒有害物质会通过消化道进入体内,严重影响员工的健康。
不注意个人卫生
许多员工在工作中不注意个人卫生,都会对自己的健康造成伤害。
如作业后,不洗手就去吃饭,这时大量的有害物质会进入人体,影响员工的健康。
接触有毒物质的员工,在班后不更换工作服或不注意清洁,有毒物质会附着在衣服或鞋子上,这样一旦接触到有毒物质,会对员工自身或他人的健康产生伤害。
对员工来说,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是我们自己的责任。
我们应树立牢固的安全意识,
掌握必要的职业防护知识和紧急救护知识,做好职业防护。
职业健康自我防护
安全作业
每位员工都应持安全作业证上岗,并且每年进行安全知识考核,不及
格者不发证。
员工都应认真地学习各项管理制度,在生产劳动中自觉地严格遵守。
企业员工都应自觉地接受三级安全教育、职业健康教育,认真学习有关安全卫生知识,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个体防护
加强防护用品的管理和维护保养,如工作服要定期清洗。
合理、正确地使用个体防护用品。
个人健康
做好个人卫生和自我保健。
应做到:班后洗澡、更衣;饭前先洗手;不在作业场所饮食;改变不卫生的行为和习惯;平时劳
逸结合,合理营养;加强锻炼,增强体质等。
定期进行体检,预防职业危害。
尘毒监测。
对生产劳动环境中的粉尘、毒物等有害因素,应定期进行测定。
营造安全健康作业环境
每个员工有责任保持工作区域的清洁卫生,消除安全隐患。
废物和废弃物料必须立即清理,严禁堆聚在作业现场。
工具、临时电缆以及其他材料应该收拾并存放在指定的地点。
地板和楼梯必须保持清洁、干燥、避免滑到、绊倒。
使用标识牌和标识胶带作为安全标记,如提醒地湿容易滑到的标识牌。
在外面结冰的台阶和人行道上应消除冰块或进行其他处理,如撒上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