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电子线路-1-
- 格式:pptx
- 大小:2.19 MB
- 文档页数:30
通信电子线路1-2章教学设计简介本文档主要针对通信电子线路1-2章的教学设计,以帮助教师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
1-2章主要涵盖了电子元器件的基本知识、电路分析方法、戴维南定理等内容。
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对电子线路的原理与应用有深入的了解。
教学目标1.理解电子元器件的种类、特性、参数及应用。
2.掌握电路分析方法,包括基尔霍夫定理、戴维南定理等。
3.掌握电子线路中电压、电流、功率的计算方法。
4.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进行电子线路分析与设计。
教学内容及安排第一章电子元器件一、电子元器件的种类及特性1.半导体器件:二极管、晶体管、场效应管、可控硅等。
2.电容器、电感器、变压器等被动元件。
3.电源和信号发生器等主动元件。
2-4周,每周3学时,共计9学时,教师可根据学生基础情况适当调整。
二、半导体二极管及其应用1.半导体二极管的结构、原理及特性。
2.整流、放大、稳压等应用。
3.单向导电性元件与双向导电性元件。
5-6周,每周3学时,共计6学时,注重让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加深对二极管的理解。
第二章电路分析基础一、基尔霍夫定律1.基尔霍夫电流定律及其应用。
2.基尔霍夫电压定律及其应用。
3.基尔霍夫定律在串并联电路分析中的应用。
7-9周,每周3学时,共计9学时,可结合实际电路进行分析实验。
二、戴维南定理1.戴维南定理的引用及其适用条件。
2.戴维南等效电路的推导及应用。
3.戴维南定理在电路分析中的应用。
10-12周,每周3学时,共计9学时,注重对戴维南定理的理解和实验操作。
教学方法1.以学生为中心,采用启发式教学法,通过让学生实际操作电子元器件进行探究,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2.重视实验教学的作用,让学生通过实验验证理论,加深对电子线路的理解和应用。
3.建立互动式教学环节,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
教学评价1.期中考试,掌握学生对电子元器件的分类、特性及应用。
2.期末考试,测试学生对电路分析方法、戴维南定理等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通信电子线路》课程的部分习题答案第一章习题参考答案:1-1:1-3:解:1-5:解:第二章习题解答: 2-3,解:2-4,由一并联回路,其通频带B 过窄,在L 、C 不变的条件下,怎样能使B 增宽? 答:减小Q 值或减小并联电阻2-5,信号源及负载对谐振回路有何影响,应该如何减弱这种影响? 答:1、信号源内阻及负载对串联谐振回路的影响:通常把没有接入信号源内阻和负载电阻时回路本身的Q 值叫做无载Q (空载Q 值)如式通常把接有信号源内阻和负载电阻时回路的Q 值叫做有载QL,如式为空载时的品质因数为有载时的品质因数 Q Q QQ LL <可见oo Q RL Q ==ωLS L R R R LQ ++=0ω结论:串联谐振回路通常适用于信号源内阻Rs 很小 (恒压源)和负载电阻RL 也不大的情况。
2、信号源内阻和负载电阻对并联谐振回路的影响2-8,回路的插入损耗是怎样引起的,应该如何减小这一损耗?答:由于回路有谐振电阻R p 存在,它会消耗功率因此信号源送来的功率不能全部送给负载R L ,有一部分功率被回路电导g p 所消耗了。
回路本身引起的损耗称为插入损耗,用K l 表示 无损耗时的功率,若R p = ∞, g p = 0则为无损耗。
有损耗时的功率插入损耗 通常在电路中我们希望Q 0大即损耗小,其中由于回路本身的Lg Q 0p 01ω=,而Lg g g Q 0L p s L )(1ω++=。
2-11,L ps p p p p p p p 11R R R R Q Q G C LG Q L ++===故ωω同相变化。
与L S L R R Q 、 性。
较高而获得较好的选择以使也较大的情况,很大,负载电阻内阻并联谐振适用于信号源L L S Q R R ∴11P P K l '=率回路有损耗时的输出功率回路无损耗时的输出功L2L s s L 201g g g I g V P ⋅⎪⎪⎭⎫ ⎝⎛+==L 2p L ss L 211g g g g I g V P ⋅⎪⎪⎭⎫ ⎝⎛++=='20L 1111⎪⎪⎪⎪⎭⎫⎝⎛-='=Q Q P P K l2-12,解:2-13,5.5Mhz 时,电路的失调为:66.655.0*23.33f f 2Q p 0==∆=ξ 2-14,解:又解:接入系数p=c1/(c1+c2)=0.5,折合后c0’=p 2*c0=0.5pf,R0’=R0/ p 2=20k Ω,总电容C=Ci+C0’+C1C2/(C1+C2)=15.5pf,回路谐振频率fp=45.2Mhz ,谐振阻抗Rp=1/(1/Ri+1/Rp0+1/R0’),其中Rp0为空载时回路谐振阻抗,Rp0=Q0*2π*fp*L=22.72K Ω,因此,回路的总的谐振阻抗为:Rp=1/(1/Ri+1/Rp0+1/R0’)=5.15 K Ω,有载QL=Rp/(2π*fp*L )=22.67,通频带B=fp/QL=1.994Mhz 2-17;第三章习题参考答案:3-3,晶体管的跨导gm是什么含义,它与什么参量有关?答:3-4,为什么在高频小信号放大器中,要考虑阻抗匹配问题?答:3-7,放大器不稳定的原因是什么?通常有几种方法克服?答:不稳定原因:克服方法:3-9,解:3-10;解:第四章习题参考答案:4-1,答:4-3,答:4-5,解:4-6;第五章习题参考答案:5-4,答:5-7,答:5-9,答:5-12,答:(e)图,在L 、C 发生谐振时,L 、C 并联阻抗为无穷大,虽然满足正反馈条件,但增益不满足≥1,故不能振荡?5-13,[书上(6)L1C1〈L3C3〈L2C2=〉f1〉f3〉f2,不能起振] 解:5-15;如图(a)所示振荡电路,(1)画出高频交流等效电路,说明振荡器类型;(2)计算振荡器频率57uH 57uH解:(1)图(b)是其高频交流等效电路,该振荡器为:电容三端式振荡器(2)振荡频率:L=57uH,振荡频率为:,f0=9.5Mhz第六章习题参考答案:6-1,6-3,6-5,解:6-7,解:6-9,解:6-13,解:6-14;答:第七章习题参考答案:7-3,7-5,解:7-9,什么是直接调频和间接调频?它们各有什么优缺点?答:7-10,变容二极管调频器获得线性调制的条件是什么?7.11答:7-12;如图是话筒直接调频的电路,振荡频率约为:20Mhz 。
《通信电子线路》课后习题解答第1章 习题答案1-1 通信系统基本框图如图解1-1所示。
图解1-1 信系统基本框图信源的作用是将各种待发信息转换为电信号;发送设备将基带信号变换为适合在相关信道中传输的信号;信道则是传输信号的媒介;接收设备将信道传送过来的信号进行接收和处理;信宿将信号还原为信息原来的形式。
1-2 无线通信收发系统电路基本结构框图如图1-5所示。
1-3调制就是用低频信号去控制高频载波信号,使载波信号的某个参数跟随低频信号的变化而变化,从而实现将低频信号搬移到高频段,被高频信号携带进行传播的目的;解调是调制的逆过程,是实现将低频信号从高频载波上搬移下来的过程。
调制与解调的意义在于:(1)音频等信息源频率较低,不适宜直接远距离传播; (2)天线有效辐射的需要; (3)频段划分的需要。
1-4 略。
1-5 略。
第2章 习题答案2-1解:本题知识点:串联谐振电路,详见课本P20。
(图中R0为谐振电阻,在本题中为R )(1)串联谐振回路谐振频率为:f 0=2πLC,已知f 0=1.5MHz ,C =100pF ,由此求得:L =0.1126mH ;串联谐振回路品质因数为:Q 0=1ω0RC,谐振电阻R =5Ω,由此求得:Q0=212。
(2)由信号源电压幅值可求得谐振电流幅值为:I0=U SR=0.2mA,回路元件上的电压为:U L0=jωLI0=j0.212V,U C0=I0jωC=−j0.212V。
(电感上的电压超前信号源电压90度,电容上的电压滞后信号源电压90度)2-2解:(1)并联谐振回路谐振频率为:f0=2πLC,已知f0=5MHz,C=50pF,由此求得:L=20.26uH;并联谐振回路品质因数、带宽和谐振频率之间关系为:Q0=f0B0.7,由此求得:Q0=33.3;α=1+Q02ff0−f0f2=0.155,αdB=20log100.155=−16.18dB;(2)若把B0.7加宽至300kHz,即为原带宽的2倍,因此回路的品质因数变为Q L=Q02,已知计算式:Q0=R0ω0C,Q L=R0//R Lω0C,由此可确定需要并入电阻的阻值R L为:R L=R0=Q0ω0C=21.2kΩ。
通信电子线路学习总结通信电子线路-----通信工程专业的必修课,在大三的第一学期我便接触了她,到现在这门课程已经结束半个月了,回想起来还就是学了不少的知识、不可否认,刚学这门课程的时候有一点困难,它跟电路理论基础这门课联系紧密,但就是电路理论基础已经结课将近两年,我有很多知识都忘了,所以在学习这门课的时候我就是与电路理论基础一起学习的、由于一开始便觉得有难度,而且心里有点畏惧难度的心理,觉得老师上课讲的听不懂,便有点松懈下去,等回过头来才发现老师已经讲了两三章了,我这个时候又着急起来,开始从头开始慢慢的瞧书,努力记忆,争取理解、通信电子线路共12章的内容,老师一共讲了7章,这7章的内容也就是蛮多的,学习起来比较吃力、第一章通信系统导论重点讲了通信系统的组成,特别就是无线电发送设备与接受设备的工作过程与基本原理,让我明白了广播发射机与接收天线的组成、还了解了无线通信系统包括数字通信系统的特点与优劣、第二章就是通信电子线路分析基础,其中的选频网络就是很重要的,对后面的学习非常重要,也就是一些基本内容、从第三章开始就进入到了系统的学习,高频小信号放大器,谐振功率放大器就是两种适用范围不同的放大器,高频小信号放大器的中心频率在几百千赫到几百兆赫,信号频谱宽度在几千赫到几十兆赫,用来放大微弱信号、谐振功率放大器的主要任务就是用来放大高频大信号,主要用于发射机的末级,使之获得足够的高频功率并馈送到天线辐射出去,主要解决的问题就是高效率与高功率输出、之后又系统的学习了她们的工作原理,电路构成以及一些自身的特性、接下来就是正弦波振荡器,内容较多,振荡器的种类也很多,老师上课讲的也比较详细、然后最后两章讲的就是调幅检波与混频以及角度的调制与解调,由于课时快到了,老师讲的较快,不过相对前几章来说,这两章比较简单,学起来没那么吃力、之后我们还做了四个实验,包括振幅调制器,调幅波信号的解调,变容二极管调频器,调频波解调实验、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了这四个实验,并在自己动手的前提下,更加理解了书本上讲得内容,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老师上课比较注重与实际的结合,印象很深的的就是上课讲了一个太阳能热水器的例子,从原理到设计到应用老师都讲得很清晰、林老师还很喜欢出些测试卷子,时不时来个课堂小测验、虽然当时手忙脚乱,忙得人仰马翻的,但的确对我们就是很有帮助的,提前熟悉了出题的形式与做题的感觉、现在回想起来要每天早上起床去上课的痛苦,听不懂的无奈,考试前的紧张复习都成了很宝贵的事情,课程虽然结束了,但就是知识留在了脑海里,经历刻在了心里、我的通信电子线路,我的学习,永远没有结束的那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