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物加工选煤厂准备车间设计说明书讲义
- 格式:doc
- 大小:537.00 KB
- 文档页数:17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课程设计1 设计条件及设计任务1.1 选煤厂类型及工作制度矿井型炼焦煤选煤厂,年生产能力1.8Mt/a,每年工作330天,二班生产一班检修,每天选煤16h,主要供发电厂和民用。
1.2 煤层及煤质条件开采甲乙两层煤,按固定比例混合入选,粒度和密度组成见筛分和浮沉试验结果表,煤层系数=35/65。
1.3 煤质资料综合计算1.3.1 筛分资料综合1)分别将甲、乙煤层筛分试验结果表计算完毕。
2)按自己的煤层分配系数将甲、乙两煤层筛分试验综合成一个“两层煤筛分试验结果综合表”。
3)根据“两层煤筛分试验结果综合表”完成“两层煤+50mm破碎级筛分试验结果综合表”。
4)完成“两层煤破碎级与自然级筛分试验结果综合表”。
1.3.2 浮沉资料综合1)分别完成“甲煤层自然级筛分浮沉试验报告表”和“甲煤层破碎级筛分浮沉试验报告表”计算。
2)完成“甲煤层自然级与破碎级浮沉试验综合表”计算。
3)分别完成“乙煤层自然级筛分浮沉试验报告表”和“乙煤层破碎级筛分浮沉试验报告表”计算。
4)完成“乙煤层自然级与破碎级浮沉试验综合表”计算。
5)完成“两煤层50~0.5mm级浮沉试验综合表”计算。
1.3.3 煤的可选性评定。
根据“两煤层50~0.5mm级浮沉试验综合表”完成“产率、灰分、浮沉物及邻近物密度组成表”(例表见选矿学P279页),并根据此表绘制出原煤可选性曲线。
根据拟定精煤灰分()和矸石灰分(),分别求出精煤、中煤和矸石的产率和灰分,精煤和中煤分界灰分,理论分选密度和对煤的可选性做出评定。
:Mt/a炼焦煤选煤厂课程设计1.3.4 选煤方法及产品定位根据原煤种类,参照各工业分析指标及原煤筛分资料确定选煤产品的主要用途,并阐述其确定理由。
根据原煤料度组成和不同灰分指标下各产物产率,采用比选方法确定出选煤产品结构方案。
要求拟定三个以上预选方案,根据不同种类、不同灰分煤炭产品销售基价,结合不同质量情况下的产品产率,求出最优方案。
选煤厂初步设计说明书1 概述1.1 设计任务、目的和要求1.1.1设计任务此次设计是依据XX集团下属##矿井开采的7#原煤综合资料,设计一座年入洗能力为60万吨的矿井型选煤厂。
按照一般矿井型选煤厂的工作制度要求,定为每年工作330天,每天工作16小时,每天两班生产,一班检修。
1.1.2 设计目的设计的目的是通过模拟实际的工程设计实践活动,将在四年所学基础和专业知识系统地应用于工程设计实践,从而使对所学知识得到系统的掌握、应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到大幅度提高、实际动手能力得到扎实的强化训练。
通过工程设计的实际训练,工程素质和工程设计能力将大大提高,对工程项目完成的全过程有了初步了解。
毕业设计为成为真正的工程师奠定良好基础。
1.1.3 设计要求要求的精煤灰分为9.0~9.50%;设计应包含的文件为设计说明书、数质量流程图一、设备联系图一、总平面布置图一和主厂房布置图四(纵剖面图一、横剖面图一、2~3标高平面图二)。
1.2 矿区交通地理1.2.1位置和交通条件##矿井选煤厂与##矿井统于##县寨镇,位于省市北东10km处,矿井为立井方式开采。
本选煤厂交通十分便利,附近有京沪和胶济铁路经过,是接连、、诸城市的大动脉。
公路四通发达,104、220、308、309国道均从矿井附近通过,1.2.2地形地貌选煤厂场区位于华北平原南部黄岸,地面标高+22~+27m,地势平坦,局部低洼积水。
黄河从井田南部1KM处流过,井田中部有邢家渡黄河总干渠,中西部有大寺河通过,为本井田重要地表水系,黄河年均水位24.05~30.49m,最高洪水位33.77m。
1.2.3 气象本选煤厂地理气候为暖温带大陆性季节型,四季分明。
雨水多集中在7~9月,平均66.57mm;气温一般较高,月最高气温达42.70C,最低气温-19.70C,平均气温14.30C;历年冻结月份为12月到次年3月,冻土深度一般在0.3m左右,最大可达0.43m。
选矿厂设计课程设计指导书(矿物加工工程专业用)中国矿业大学化工学院资源与环境工程系二00八年十月选矿厂设计课程是一门理论知识与实际技能相结合的综合性课程,通过本课程设计可系统复习所学课程和掌握选矿厂设计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对所学课程加深理解,并得到最基本的实际技能训练,为毕业设计打下良好的基础。
该课程设计以一座选煤厂为例,是在已确定原料煤资料,选煤方法、入洗上下限、大块处理等条件下给定了原则工艺流程的前提下进行的。
设计内容包括对原料煤性质的分析、煤质资料的综合、工艺流程计算、主要设备选型及主要车间设备机组布置,并对主要分选作业产品结构进行方案比较,最后对给定的工艺流程进行评价并编写出设计说明书。
一、设计任务:1.条件:设计一座年处理能力为1.2Mt/a的矿井型选煤厂,服务年限为30年以上,选煤厂工作制度为年工作330天,每天二班生产(16小时工作),一班检修,产品要求:精煤灰分A=10.51-11.00%,精煤水分WQ=12%,中煤就地供发电站,矸石进行综合利用。
2.原始资料:原料煤工业分析见表1。
表1 原料煤工业分析原煤来自A层、B层。
A层煤产量占 40%,B层煤占60 %。
二、设计内容:根据设计任务和指定的原始资料和条件,课程设计应包括:1.对设计用原始资料进行全面分析,了解原煤性质,根据已制定的工艺流程,选煤方法及入选上、下限,进行资料的整理、综合和校正,求得入洗原煤的粒度组成,浮沉组成。
2.按照制定的50—0毫米混入洗,主、再洗跳汰工艺流程顺序进行各作业的数量,质量和水量的计算,并列出各作业计算所得数据的汇总表,(参阅设计手册112页)。
编制出选煤产品最终平衡表和水量平衡表。
3.根据流程计算结果,对主要设备进行选型与台数的计算。
(包括斗式提升机)并按作业顺序将主要设备选择列入表格,对主要车间辅助设备必要的宽度、高度以及需保证的空间,应按规定或计算、查表获得,以备在布置时需用。
4.为了初步掌握设备和车间布置方法,以及工艺制图的要求,可参考有关制图规定和图册或相似车间布置图,在方格图纸上绘出主要平面和剖面草图,定出中心位置及设备间距(包括与建筑物距离)。
矿物加工选矿厂课程设计说明书设计标题:日处置2500吨的铜矿石浮选厂班级:矿加2020先生姓名:谷保明指点教员:赵通林2021年12月13日目录1.绪论 (2)1.1课程设计目的及要求 (2)1.2设计标题 (2)1.3矿石性质 (2)1.4选矿厂概略 (2)1.5选矿厂经济技术目的 (2)2.选矿工艺流程 (2)2.1破碎流程的计算与论证 (3)2.1.1破碎段数确实定 (3)2.2磨矿流程的计算与论证 (6)2.2.1磨矿分级作业的必要性 (6)2.2.2磨矿段数确实定 (6)2.3浮选流程的计算 (8)2.4矿浆流程的计算 (12)3.主要工艺设备的选择和计算 (16)3.1破碎设备的选择和计算 (16)3.1.1粗碎设备的选择和计算 (16)3.1.2中碎设备的选择和计算 (17)3.1.3细碎设备的选择和计算 (19)3.2筛分设备的选择和计算 (20)3.3磨机的选择和计算 (21)3.4分级设备的选择和计算 (22)3.4.1一段分级设备的选择和计算 (23)3.4.2二次分级设备的选择和计算 (23)3.5浮选设备的选择和计算 (24)3.5.1粗选设备的选择和计算 (24)3.5.2一次精选设备的选择和计算 (25)3.5.3二次精选设备的选择和计算 (25)3.5.4扫选设备的选择和计算 (26)1.绪论1.1课程设计目的及要求依据教学大纲要求,«选矿厂设计»授课完毕后,于毕业设计前,先生要用两周时间停止课程设计。
目的:本课程设计是矿物加工工程专业教学内容的环节之一,使先生在设计中学习,稳固和提高工程设计实际与处置实践效果的内力,综合运用所学的有关工程知识。
并为毕业设计打下良好的基础。
要求:设计义务书下达后,设计者必需独立仔细剖析与计算,按期完成设计中所规则的详细义务。
1.2设计标题«设计日处置2500吨的铜矿石浮选厂»1.3矿石性质该矿石其主要金属黄铜矿、辉铜矿极大批孔雀石,脉石矿物以角闪石、绿泥石为主,并含有大批云母等,矿石密度3000Kg/m3,,松懈密度为1800Kg/m3,原矿含水4%,铜矿石层次为1.48%。
矿物加工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指导书第一篇总论(及技术经济)第一节(拟建选矿厂)地区概况一、矿区和选矿厂位置及交通地理坐标位置与主要铁路、公路、内河运输干线的对外交通联络关系,新修或扩修道路里程及设施工程量。
二、自然环境地区平均温度,冬季最低温度,夏季最高温度,积雪时间,雨量,主导风向,最大风速;原料及产品在什么温度和粒度情况下冻结,预防冻结的办法,采暖期限等;矿区和选厂区的地势,海拔高度;地表风化程度和地貌特征及有无山洪,泥石流,滑坡,岩石自然崩落等现象;地区地震基本列度;地区林木,荒山植被情况以及可耕地的数量。
三、地区经济情况及其它值得设计重视之风土人情四、设计依据1、简明扼要重述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或设计任务书中所确定的主要设计原则如:地质储量,建设规模矿山供矿条件和选矿主要工艺,外部建设条件,厂址,环境保护,投资及资金来源,建设工程,企业性质以及有关上级机关或业主要求的批复意见;2、对设计矿石试验研究深度的评价1)试验研究单位名称:2)选矿试验类别是否适用设计矿石性质和规模;3)试验报告是否通过鉴定和项目主管部门批准;4)新建选矿厂的试验报告,必须进行矿石相对可磨度或功指数测定试验;矿石中粘土及细泥含量多,水分大且难以松散时应做洗矿试验,必要时应进行半工业或工业性自磨试验及泥砂分选试验;矿石中含脉石或开采过程中混入围岩量多,并有可能在入磨前分离时,应做预选试验;采用浮选工艺流程时,应做回水试验,选矿产品应根据需要做沉降和过滤试验;选矿最终产品应进行密度、粒度、矿物组成和有害物质含量等项目测定;工艺流程排放物中有害组分超标时,必须进行治理或防护试验。
五、外部建设条件的设计1、交通运输条件厂区内部和外部运输方式,新建或扩建里程,以及内、外部运输衔接设施等的设置情况;2、电力供应情况电源,及供电方式,供电线路,电压变电站的设置系统;3、厂内供水水源地供水方式,线路长度,生产及生活用水分别处理的设施情况等;4、厂区主要原材料,燃料供应情况。
《矿物加工工艺设计》课程设计指导书选煤厂设计课是一门理论知识与实际技能相结合的综合性课程,为使学生系统复习所学课程和掌握选煤厂设计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通过本课程设计对所学课程加深理解,并得到最基本的实际技能训练,为毕业设计打下良好的基础。
该课程设计是在已确定的原料煤资料、选煤方法、入洗上下限、大块处理等条件下给定了原则工艺流程的前提下进行的。
设计内容包括对原料煤性质的分析、煤质资料的综合、工艺流程计算。
主要设备选型及主要车间设备机组布置,并对主要分选作业产品结构进行方案比较,最后对给定的工艺流程进行评价并编写出设计说明书。
一、设计任务1、条件:设计一座年处理能力为9 0万吨的矿井选煤厂,服务年限为3 0年以上,选煤厂工作制度:年工作300天,每天二班生产(14小时工作),一班检修。
产品要求:精煤灰分A g<10%,精煤水分W Q=12%,中煤就地供发电站,矸石进行综合利用。
2、原始资料;原料煤工业分析见表1原煤来自A层。
B层。
A层煤产量占4 0%,B层煤占60%原料煤资料见表2,表3,表6,表,7,选煤厂工艺流程见图1。
计算用表格见附表4,5 ,8,9,10,11,,12,13 ,14,15,16,17,18。
二、设计内容:根据设计任务和指定的原始资料和条件,课程设计应包括:1、对设计用原始资料进行全面分析,了解原煤性质,根据已制定的工艺流程,选煤方法及入选上下限,进行资料的整理、综合和校正,求得入洗原煤的粒度组成表—5 ,浮沉组成表—8,从而获得选煤产品的理论平衡表见表1 0。
2、按照制定的50一0毫米混合入洗,主、再洗跳汰工艺流程顺序进行,各作业的数量、质量和水量的计算,并列出各作业计算所得数据的汇总表,(参阅设计手册ll2页》。
编制出选煤产品最终平衡表—16和水量平衡表—17。
3、根据流程计算结果,对主要设备进行选型与台数的计算(包括斗式提升机}。
并按作业顺序将主要设备选择列入表—18。
课程设计说明书题目淮南矿业集团潘三矿150万吨选煤厂主厂房设计院系:材料科学与工程系专业班级:矿物加工工程2008级3班学号:2008300333学生姓名:指导教师:2011年11月17日安徽理工大学课程设计(论文)任务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矿物加工工程教研室学年论文指导教师评阅意见目录1 煤质资料分析及可选性评定 (5)1.1 煤质资料分析性 (5)1.2 可选性评定 (7)2 工艺流程计算 (11)2.1工艺流程数质量平衡计算 (11)2.2工艺流程水量平衡计算 (18)3 工艺流程评述 (21)4 主要设备选型与计算 (22)4.1不均衡系数的选取 (22)4.2主要设备的选型与计算 (22)5 主厂房工艺布置 (27)6 结束语 (34)参考文献 (35)附件:主厂房平面图2张、纵剖面图1张、横剖面图1张、数质量流程图1张1 煤质资料分析及可选性评定1.1 煤质资料分析年处理能力为180万吨的矿井选煤厂,服务年限为40年以上,工作制度每年工作330天,每天工作16小时(即两班生产、一班检修),原煤牌号为气煤,入厂的原料煤为该矿A、B两层煤,其中A层煤占入厂原煤23%、B煤占入厂原煤77%。
最终产品要求:精煤灰分10.01~10.50%,精煤水分M t<=12%。
原煤牌号为气煤,入厂的原料煤为该矿A、B两层煤,其中A层煤占71%,B层煤占29%。
入厂原煤筛分组成综合结果见表1-1。
(1)>50mm粒级的情况:原煤矸石的含量为2.06%含矸等级为中矸,不需要手选拣矸。
(2)各粒级含量分析:根据表1-1可知该原煤各粒级的重量百分数都很相近,说明原煤的粒度分布均匀。
(3)各粒级质量分析,根据表1-1可以看出各粒级灰分是和原煤总灰分相近,说明媒质均匀,灰分随着粒度减小而减小说明媒质易碎。
原煤破碎级筛分组成综合结果见表1-2,原煤自然级筛分组成综合结果见表1-3,原煤破碎级筛分组成综合结果见表1-2,原煤自然级筛分组成综合结果见表1-3,原煤自然级和破碎级筛分组成综合结果见表1-4。
目录目录 11摘要 2 2设计任务书 3 3原煤资料分析 4 表1 筛分实验报告表 4 表2 综合级50——25mm浮沉实验报告表 5 表3 综合级25——13mm浮沉实验报告表7 表4 综合级13——6mm浮沉实验报告表8 表5 综合级6——3mm浮沉实验报告表9 表6 综合级3——0.5mm浮沉实验报告表10 表7 筛分浮沉试验综合报告表(一)11 表8 筛分浮沉试验综合报告表(二)12 表9 浮沉50——0.5mm粒级原煤浮沉试验综合表13摘要:选煤是煤炭工业生产中提高产品质量必不可少的环节,是综合利用资源、节约能源和环境保护的有效途径,也是我国21世纪可持续发展战略中洁净煤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设计以已知的煤炭资料为基础,通过对原煤资料的分析,绘制出可选性曲线,根据可选性曲线、理论分选密度、理论产率等。
以上述条件为依据,最终求出煤的分选密度、确定煤的分选方法、设计出合理的工艺流程、最后通过计算确定适宜的设备。
本设计采用重介分选流程,可最大限度的提高煤炭的产率和回收率,并且操作过程相对简单。
关键词:选煤、选煤厂设计、重介、浮选一设计任务书1.条件:设计一座年处理能力为60万吨的矿井型选煤厂,服务年限为30年以上,选煤厂工作制度为300天,每天两班生产(16小时工作)一班检修。
2.产品要求:精煤灰分为8.0%,精煤水分为 Mt=12%,中煤就地供电站,矸石灰分为70%——75%之间,矸石进行综合利用。
二原煤资料分析以给定原煤资料为基础,对原煤的煤质资料等进行了分析综合,包括原煤筛分组成表、+50粒度级破碎至-50级筛分组成综合表、自然级与破碎级混合浮沉资料表等,详见下表:筛分试验报告表地采样点: 甘肃华亭陈家山煤矿煤6-2层筛分前煤样总重量: 10367.4 kg 最大粒度:425×384×337 mm表1综合级浮沉试验报告表浮沉试验编号:综合1煤样粒级:50~25 mm 本级占全样产率:44.276 % 灰分(Ad):11.74 %表2综合级浮沉试验报告表浮沉试验编号:综合2煤样粒级:25~13 mm 本级占全样产率:16.824 % 灰分(Ad):11.31 %表3综合级浮沉试验报告表浮沉试验编号:综合3煤样粒级:13~6 mm 本级占全样产率:10.411 % 灰分(Ad):11.15 %表4综合级浮沉试验报告表浮沉试验编号:综合4煤样粒级:6~3 mm 本级占全样产率:10.033 % 灰分(Ad):10.33表5综合级浮沉实验报告表浮沉试验编号:综合5煤样粒级:3~0.5 mm 本级占全样产率:13.406 % 灰分(Ad):14.59 %表6筛分浮沉试验综合报告表(一)表7筛分浮沉试验综合报告表(二)表8浮沉50~0.5mm 粒级原煤浮沉试验综合表表9三原煤可选性曲线的绘制及分析根据设计要求,年处理60万吨,精煤灰分为8.0%,精煤水分为12%。
第一章概述本设计是设计年处理量能力为1.80Mt/a的矿区型选煤厂。
主洗两个矿井的来煤,即原煤资料中的82层和72层,其中82层占70.00%,72层占30.00%。
分别设为A和B两矿。
1.1生产工艺及工作制度生产工艺采用三产品全重介(0~50mm);煤泥重介,直接浮选;尾煤浓缩压滤的联合工艺流程。
工作制度:330d/n; 16h/d;分三班工作:两班生产,一班检修:1.2厂址概况此选煤厂位于安徽省淮北市,交通十分便利,向北可至徐州与陇海线相通,向东可与京沪线相连,此外,厂区有直至淮北市公路,可直达徐州,宿县等地,产品可以很方便地运至能源需求很大的华东地区销售。
1.3矿区煤田,煤层的特性1.3.1 A矿煤层的特性:煤层形成于废弃的三角洲平原上,砂泥物资来源较丰富,植被生产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使得煤层厚度不稳定,煤层结构较多,灰分较高,可采点较多。
煤层底板为泥岩和砂质泥岩,顶板泥岩和砂制泥岩为主,局部为砂制泥岩,由于后期的改造和冲刷作用,对煤层的原生厚度和结构稳定性有一定的影响。
1.3.2 B矿煤层的特性煤层顶板为砂岩,泥岩,局部为砂制泥岩;底板为砂岩泥岩和砂制泥岩。
因其在广阔平坦的草坪基础上形成,故厚度稳定,构造简单,后期改造及冲刷作用,岩浆活动等,对煤层的原生厚度和结构稳定性影响甚小。
A矿煤和B矿煤灰分、发热量都偏高,同时都属于特地硫,特低磷,砷,氟含量的优质炼焦煤。
1.4水电源供应选煤厂生产,生活,消防用水均采用深层地下水,生产废水澄清后循环使用,生产污水供灌溉用。
厂区设有变电所,电源引至30Kv高压电网,经厂区变电所将其变成6KV,然后在通过各级变压器变成动力级生活用电,供厂区生产及生活用电。
1.5产品的品种和用途该厂主要洗选后的产品:精煤,中煤,矸石和煤泥。
精煤(γ=62.088%;Ad=10.36%)主要为炼焦用煤。
中煤(γ=17.776%;Ad=24.88%)用于附近等地的发电厂供发电用。
选煤厂初步设计说明书煤炭作为一种重要的化石能源,一直在国家经济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为了提高煤炭的利用效率,保证煤炭的质量和安全生产,煤矿企业需要建立煤矿选煤厂。
本文将从选煤厂设计的初步方案、流程、设备、安全防护等方面进行详细说明,以期为选煤厂的初步设计提供参考。
选煤厂初步方案包括选址、厂址规划、总体构想等。
首先,选择适合选址的地区,考虑煤炭资源的储量和质量、交通便利程度、水源等因素。
其次,厂址规划需要根据选煤厂的规模和生产能力确定占地面积,确保设备的布局合理、生产流程的顺畅。
最后,总体构想需要对选煤厂的总体框架进行规划和设计,包括主要分区、设备区、办公区、生活区等。
选煤厂的流程主要包括原煤进厂、煤炭分级、煤炭洗选、尾矸处理等环节。
首先,原煤进厂需要建立原煤堆放区,确保原煤的存储和供应。
其次,煤炭分级是将原煤按煤质的不同进行划分,常用的方法有筛分、气浮和湿法浮选等。
然后,煤炭洗选是将原煤进行洗涤和脱水处理,以提高煤质。
最后,尾矸处理是将洗选过程中产生的矸石进行处理,常用的方法有堆放、填埋和各种综合利用。
选煤厂设备主要包括原煤处理设备、煤炭洗选设备和尾矸处理设备。
原煤处理设备包括原煤露天堆储设备、原煤破碎设备和输送设备等。
煤炭洗选设备包括煤炭筛选设备、煤炭洗涤设备、煤炭脱水设备等。
尾矸处理设备包括尾矸浓缩设备、尾矸过滤设备和尾矸干排设备等。
选煤厂的安全防护主要包括防火、防爆、防尘、防震等方面。
首先,选煤厂需要安装防火设备,如防火墙、灭火器等,以确保安全生产。
其次,选煤厂需要对易燃气体和粉尘进行有效的防爆处理,如安装爆破门、设置通风设备等。
然后,选煤厂需要加强防尘措施,如喷水设备、封闭装置等,以减少粉尘的扬尘。
最后,选煤厂设备需要具备一定的抗震能力,以应对地震等自然灾害。
总之,选煤厂的初步设计是保证选煤厂正常运行的基础,只有从选址、厂址规划、总体构想、流程、设备、安全防护等方面进行合理设计,才能确保选煤厂的安全高效运行。
《选煤厂设计》课程设计指导书学院:化工学院专业班级:矿物加工工程1103班学号: 1115030318姓名:张思恒指导教师: X X X时间: 2015.01一、目的与要求:本课程设计是选煤厂设计课堂讲授与毕业设计之间的系统作业练习。
通过课程设计使专业知识与实际技能得到初步训练,为毕业设计打下基础。
本课程设计要求学生掌握综合、校正煤质资料的方法,并对其进行分析;掌握工艺流程的方案确定、计算原理和方法;掌握工艺设备选型和计算方法;初步掌握车间设备的布置要求;培养绘制工艺图纸的能力。
课程设计包括说明书与图纸两部分。
说明书要求书写要简明、清楚,选用的指标与资料数据要注明来源和依据,写出主要的计算过程和步骤;准备车间的机组剖面布置图1张,平面图1张,数质量流程图和设备流程图各1张。
二、设计任务书:国投集团选煤厂:矿区型选煤厂,设计入洗能力为0.9Mt/a,其中A矿占30.00%,B矿占70.00%。
原煤牌号为1/3焦煤,水分6.00%。
年工作330天,每日两班生产16小时,一班检修。
精煤产品满足灰分Ad<9.00%,水分Mt<13.00%。
中煤用作燃料,灰分合理确定。
煤泥经过浮选,矸石就近利用。
三、选煤厂设计计算书:1、原煤资料的审查:检查筛分浮沉资料在煤样试验前后重量与灰分的误差是否符合国标或部标要求,有无错误的数据,以确认资料的正确性和可靠性。
2、煤质资料的初步分析(原煤特性)对矸石、硫、磷有害杂质含量有初步的估计,例如,低矸或中矸等矸石含量偏低的原煤,可考虑检查性手选,矸石经过破碎由跳汰机排出。
资料合成时不扣除矸石。
如果矸石含量大,原煤属于高矸,应考虑使用选择性破碎机等选出矸石,资料合成时应扣除矸石。
原煤含硫小于1.5%,可不考虑特殊处理。
3、煤质资料校正与综合:首先校正筛分试验资料,校正原则见书(筛分资料的灰分校正)。
各煤层筛分试验灰分校正后按表1进行综合。
可考虑+50mm的原煤(包括夹矸、矸石)全部破碎,其破碎至-50mm的筛分试验资料见表2。
目录一. 设计任务和要求--------------------- 11 设计任务--------------------------------- 12 设计要求--------------------------------- 13 车间工艺布置注意事项 ---------------------------- 1二.煤质资料综合-------------------- 2三.煤质资料分析-------------------- 3四.原煤准备工艺流程------------------ 3五.准备作业计算-------------------- 41. 入料数、质量的计算----------------------------- 42. 筛下物数、质量的计算---------------------------- 43. 筛上物数、质量的计算---------------------------- 44. 选矸作业的计算------------------------------- 45. 破碎作业的计算------------------------------- 56. 进入跳汰主选的原煤输送量-------------------------- 5六、工艺设备的选型与计算---------------- 5(一)工艺设备选型与计算的原则与规定 ------------- 5(二)带式输送机的选型与计算 ------------------ 6(三)筛分设备的选型与计算 ------------------- 9七、工艺布置说明-------------------- 12选煤厂准备车间设计说明书摘要本作业是在给定原煤资料的基础上而进行的原料煤资料综合与分析及主要工艺设备的计算与选型,最终设计出原煤准备车间。
一、设计任务和要求1. 设计任务设计一座处理能力为120 万吨/年的矿井选煤厂原煤准备车间布置,工作制度每年工作330 天,每天工作16小时(即两班生产、一班检修)。
矿物加工工厂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掌握矿物加工的基本概念、原理及方法,了解矿物加工工厂的工艺流程和设备功能。
2. 学生能描述常见矿物的主要物理和化学性质,并了解其在加工过程中的应用。
3. 学生了解我国矿物资源的特点,认识到合理开发利用矿物资源的重要性。
技能目标:1. 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矿物加工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
2. 学生具备一定的矿物加工实验操作能力,能够完成简单的矿物加工实验任务。
3. 学生能够通过查阅资料、实地考察等方式,了解矿物加工工厂的生产实际,提高实践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矿物加工工程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树立科学研究的意识。
2. 学生认识到矿物资源是国家的重要财富,树立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观念。
3. 学生通过学习矿物加工过程,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本课程针对初中年级学生,结合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将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旨在提高学生对矿物加工知识的理解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环保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1. 矿物加工基本概念:矿物、矿石、矿物加工等概念的学习,理解矿物加工的定义和分类。
2. 矿物加工原理:介绍矿物加工的基本原理,包括物理分选、化学分选、生物分选等方法。
3. 矿物加工工艺流程:详细讲解破碎、磨矿、筛分、浮选等主要工艺流程及其设备功能。
4. 常见矿物性质:学习金属矿物、非金属矿物等常见矿物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5. 我国矿物资源特点:分析我国矿物资源的分布、类型及开发利用现状。
6. 矿物加工与环境:探讨矿物加工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环境问题及解决措施。
7. 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矿物加工实验,如矿石破碎、浮选实验等。
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选取与课本关联性强的部分,制定详细的教学大纲。
教学安排分为七个部分,每个部分明确对应的教材章节,如下:1. 矿物加工基本概念(教材第1章)2. 矿物加工原理(教材第2章)3. 矿物加工工艺流程(教材第3章)4. 常见矿物性质(教材第4章)5. 我国矿物资源特点(教材第5章)6. 矿物加工与环境(教材第6章)7. 实践操作(教材附录)在教学过程中,按照教学大纲和进度,确保学生掌握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
矿物加工工厂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矿物加工的基本概念、工艺流程及常用设备,了解矿物加工工厂的组成及各部分功能。
2. 使学生了解我国矿物资源的特点,认识到矿物加工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
3. 帮助学生理解矿物加工过程中的环保与节能要求,提高资源利用率。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矿物加工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对矿物加工工艺流程进行简单分析和优化。
2. 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通过实验、实习等环节,熟练操作矿物加工设备。
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能在小组讨论中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和建议。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珍惜资源的态度,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
2. 增强学生对矿物加工行业的职业兴趣,激发学生投身相关领域研究的热情。
3. 培养学生严谨、务实的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本课程针对初中年级学生,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调知识性、技能性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统一。
课程目标旨在帮助学生构建矿物加工的基本知识体系,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职业素养,为学生未来的学习和职业发展奠定基础。
二、教学内容1. 矿物加工基本概念:矿物、矿石、选矿、矿物加工等基本概念的学习。
教材章节:第一章第一节2. 矿物加工工艺流程:介绍破碎、磨矿、分级、选别等主要工艺流程。
教材章节:第一章第二节3. 矿物加工常用设备:学习破碎机、磨矿机、筛分机、浮选机等设备的工作原理及用途。
教材章节:第一章第三节4. 矿物加工工厂组成:分析矿物加工厂的各个组成部分及其功能。
教材章节:第二章第一节5. 我国矿物资源特点:了解我国矿物资源的分布、类型及开发利用现状。
教材章节:第二章第二节6. 矿物加工环保与节能要求:探讨矿物加工过程中的环保措施和节能技术。
教材章节:第二章第三节7. 实践教学环节:组织学生参观矿物加工工厂,进行实际操作训练,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课程编号:0815210506MPPD《选矿厂设计》(Mineral Processing Plant Design)课程大纲课程56学时,3.5学分, 课程设计2周=20学时,2学分一. 课程的性质、目的及任务本课程是矿物加工工程专业的专业主干课程之一。
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选矿厂设计的基本原理、方法、步骤和计算机辅助设计基础,了解工程设计全过程,学习工程设计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工程素质和工程设计的能力。
二. 适用专业矿物加工工程三. 先修课程矿物加工学、选矿厂管理、矿物加工机械、电气设备及自动化、工程制图、选矿过程模拟与优化、过程流体力学等。
四. 课程的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达到以下要求:1.了解工程项目基本建设程序,及选矿厂设计的基本内容和过程,学习可行性研究的方法;2. 学会正确分析和计算设计用原始资料;掌握常用选矿工艺方法的特点和适用范围,学会技术、经济比较方法,确定合理的工艺流程。
3. 掌握矿物分选的工艺流程计算方法;4. 掌握不同类型工厂的设备选型计算方法,了解常用设备的基本性能;5. 掌握工业广场总平面布置的基本原则和方法;6. 学会工业厂房工艺布置的原则、方法和步骤;掌握设备、机组的实际布置过程和方法;7. 学会绘制工业厂房工艺布置图、工业广场总平面布置图和各种工艺流程图;8. 学会编写可行性研究报告、设计说明书和概算书;9. 了解相关专业知识,为相关专业施工图设计委托提供资料;10.熟悉选矿厂设计的有关规范、规定、标准和执业法规;11.学会计算机辅助设计方法,了解专用软件的开发知识。
五. 课程的教学内容(一)课堂讲授的教学内容(1).预备知识选矿厂设计的基本概念,选矿厂设计的基本原则和要求;选矿厂设计概述;设计用基础资料及其收集方法;工程项目基本建设程序,可行性研究、招投标、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等主要程序的基本任务。
(2).工艺流程结构设计煤炭的设计资料分析、校正与计算整理。
目录一.设计任务和要求--------------------------------------------11 设计任务-------------------------------------------------- 12 设计要求---------------------------------------------------13 车间工艺布置注意事项---------------------------------------1 二.煤质资料综合------------------------------------2 三.煤质资料分析------------------------------------3 四.原煤准备工艺流程--------------------------------3 五.准备作业计算------------------------------------41.入料数、质量的计算-----------------------------------------42.筛下物数、质量的计算---------------------------------------43.筛上物数、质量的计算---------------------------------------44.选矸作业的计算---------------------------------------------45.破碎作业的计算---------------------------------------------56.进入跳汰主选的原煤输送量-----------------------------------5六、工艺设备的选型与计算-----------------------------------5(一)工艺设备选型与计算的原则与规定--------------------5 (二)带式输送机的选型与计算----------------------------6 (三)筛分设备的选型与计算------------------------------9 七、工艺布置说明------------------------------------12选煤厂准备车间设计说明书摘要本作业是在给定原煤资料的基础上而进行的原料煤资料综合与分析及主要工艺设备的计算与选型,最终设计出原煤准备车间。
一、设计任务和要求1.设计任务设计一座处理能力为120万吨/年的矿井选煤厂原煤准备车间布置,工作制度每年工作330天,每天工作16小时(即两班生产、一班检修)。
三层原煤入选比例分别为15%、30%、55%。
2.设计要求(1)对入场原煤资料进行综合、分析。
(2)根据工艺流程和煤质资料进行设备的选型与计算。
(3)绘制选煤厂原煤准备车间设计布置图。
3. 车间工艺布置注意事项准备车间及设备的工艺布置是选煤厂工艺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根据工艺厂房总平面布置图、工艺流程图、设备选型资料以及生产经营管理要求等,将厂房和设备综合而合理地在平面及立面上进行布置。
工艺布置时要求做到生产流程通畅、设备布置紧凑,并便于安装、操作和检修。
原煤准备车间的任务是为后续工序准备合适的原料,主要作业有:筛分、破碎、磨矿、排矸、除杂等。
筛分是根据下段工序对物料粒度的要求,通过筛分设备将原料分为不同粒度级别。
破碎和磨矿是根据物料的物理性质,选择适当的破碎和磨矿设备将物料粒度减小到适当尺寸,或将嵌布脉石的物料适当解离。
排矸是通过机械或人工方法,预先将物料中的大块矸石排除,以减少矸石对后续作业的不良影响。
除杂是通过机械或人工方法,除去物料中的铁器、木屑等杂物。
按照后续工序的不同要求,将上述工作进行不同组合,并将选定的设备合理摆放和连接,便形成了原煤准备车间。
二、原煤资料综合表1 三层原煤筛分试验结果综合表三、煤质资料分析(1)>50mm粒级情况:将>50mm粒级的煤采用手选的方法分开并进行分析实验,得到煤,夹矸石和硫铁矿和矸石的含量、灰分。
夹矸煤含量和结构特征可以作为选择入选粒度上限的参考因素。
矸石含量可以用来评定原煤含矸量等级。
由含矸量标准(表2)可得,三层原煤含矸量(占全样%)为1.3,处于1~5之间,所以三层原煤含矸等级为中矸。
因此要在煤的分选之前进行排矸。
(2)各粒级含量分析:各粒级的质量百分数相近,说明原煤粒度分布均匀,大粒级含量较少说明煤质较脆。
(3)各粒级质量分析:由表1可得三层原煤灰分随粒度减小而减小,包括-0.5mm 以下粒级灰分也低,表明煤质脆易碎。
当部分粒级灰分已符合用户质量要求,可以考虑将这部分粒级直接筛分出来作为商品煤出售,这样可以降低分选负荷,减少煤泥量,提高经济效益。
四、原煤准备工艺流程原煤准备车间的任务是为后续工序准备合适的原料,主要作业有:筛分、破碎、排矸等。
按照后续工序的不同要求,将上述作业进行不同组合,并将选定的设备合理摆放和连接,便形成了原煤准备车间。
原煤Q γA五、准备作业计算1.入料数、质量的计算由以上煤质资料经下式计算选煤厂每小时处理量:TtQ Q 0式中:Q──选煤厂小时处理量,t/h Q 0──选煤厂年生产能力,t/a T──选煤厂年工作日数,d/a t──选煤厂日工作小时数,h/d扣除来煤中5%的水量,经计算得该选煤厂每小时处理量为Qt /h由表1,查出入料灰分A=25.64%;原煤入场的第一个作业产率γ=100% 2.筛下物数,质量的计算筛孔尺寸d 的选择由工艺流程确定,但要和筛分试验资料核对,从资料中查出理论筛下物产率γ-d %=80.30%,A 1%=23.83%。
γ1=ηγ-d =100%=80.30% Q 1=γ1Q=215.91173.38 t/h3.筛上物数,质量的计算Q 2=Q-Q 1=215.91-173.38=42.53t/h γ2=100-γ1=100%-80.30%=19.70%A 2=(100A-γ1A 1)/(100-γ1) =33.02%4.选矸作业的计算该流程采用检查性手选,由表1知矸石含矸率为1.3%,+50mm矸石数量为γ3=1.3%,灰分A3= 81.44%,故该原煤中所含矸石量为:Q 3=Q手矸=Qγ3t/h则进入破碎机的原煤输送量为:γ4=18.4 A4=(A2γ2-A3γ3)/ γ4=29.60 Q4=Q破碎=Q1-Q手矸=42.53-2.81=39.72 t/h破碎后与筛下物混合Q5=Q4+Q1=213.1t/h γ5=γ4+γ1=98.7%,破碎前后数质量不变。
5.破碎作业的计算该流程选用的是开路破碎作业。
经破碎后,认为只有粒度的变化,而破碎前后数量、质量不变。
筛分试验破碎级的粒度特性,代表本作业的结果。
故破碎后:Q4=Q破碎=39.72 t/h6.进入跳汰主选的原煤输送量Q5=Q2+Q4=173.38+39.72=213.1 t/h六、工艺设备的选型与计算(一)工艺设备选型与计算的原则与规定1. 设备选型时应注意以下几项原则(1)所选设备的型号与台数,应与所设计厂型相匹配,尽量采用大型设备,充分考虑机组间的配合,使设备与厂房布置紧凑,便于生产操作。
(2)所选设备的类型应适合原煤特征和产品质量要求。
(3)做到技术先进、性能可靠,可优先选用高效率、低能耗、成熟可靠的新产品。
(4)经济实用,综合考虑节能、使用寿命和备品备件等因素,尽可能选用同类型、同系列的设备产品,以便检修和备件的更换。
优先选用具有“兼容性”的系列设备,便于新型设备对老型设备的更换,也便于更新和改扩建。
在设备选用的过程中,要贯彻国家当前的技术经济政策,考虑长远规划。
2.设备型号、规格和台数的确定原则设备型号、规格和台数的确定,应注意生产的不均衡性和灵活性。
在设备选择中,还应考虑设备的备用问题。
备用设备的数量根据厂型大小、工作性质、设备可能产生故障和检修工作量的大小等因素决定。
设备台数的确定,还应与车间布置统筹考虑,兼顾到布置的整齐、不同工艺环节设备台数的匹配以及物料输送的需要等。
3.不均衡系数的确定原则在选煤厂的生产中,原煤的数量和质量具有不均衡性,随时都可能产生波动。
为了保证选煤厂均衡生产,在确定设备的型号和台数时,要将数、质量流程所计算的各工作环节的处理量乘上相应的不均衡系数,作为选择设备的依据。
不均衡系数的选取按GB 50359—2005《煤炭洗选工程设计规范》规定如下: (1)矿井来煤时,从井口或受煤仓到配(原)煤仓的设备处理能力应与矿井最大提升能力一致。
(2)由标准规矩车辆来煤,受煤坑到配(原)煤仓设备处理能力的不均衡系数应不大于1.5,当采用翻车机卸煤时,配(原)煤仓前设备的处理能力应与翻车机能力相适应。
(3)在配(原)煤仓以后,设备的处理能力不均衡系数,在额定小时能力的基础上,煤流系统取 1.15,矸石系统取 1.50,煤泥水系统和重介质悬浮液系统取1.25。
在生产实际中,煤泥水系统设备的处理能力对全厂生产的影响比较大。
因此,应尽量将煤泥水系统设备的处理能力放大,可按分选环节的最大能力作为选型基数。
(二)带式输送机的选型与计算在设计带式运输机时需考虑煤的安息角,原煤的安息角在35~40°之间。
输送原煤的最大需用安息角为18°,输送机的倾角必须小于安息角才能保证运输畅通。
1. 运输原煤用的带式输送机 (1)带宽按下式计算:ξαγυc kQB =式中 B ——带宽,mm ;k ——物料不均衡系数,k=1.15; Q ——输送量,t/h ; α——断面系数;(与物料的动堆积角ρ及带宽B 有关) γ——物料容量,t/m 3c ——倾角系数;υ——带速,m/s ; ξ——速度系数;由表8,原煤带式输送机带速v=1.0m/s ,故速度系数ξ=1.0;由表3,物料容重γ=0.9t.m-3;物料不均衡系数k=1.15;由表6,输送机倾角取为14°,故倾角系数c=0.9;由表4,取皮带形状为槽形,断面系数α=435。
故故选取运输原煤用的带式输送机的带宽为B=1000mm ,皮带形状为槽形表3 物料容重及其动堆积角物料名称 γ*/t.m-3 ρ** 物料名称 γ/t.m -3 ρ 煤 0.8~1.0 30° 小块石灰石 1.2~1.6 25° 煤渣 0.6~1.0 35° 烧结混合物1.6 30° 焦炭 0.5~0.7 35° 砂 1.6 30° 黄铁矿2.0 25° 干松泥土 1.2 20° 白云石 1.2~1.6 25° 无烟煤 1.2 20° 石灰石 1.6~2.025°黏土1.8~2.035°表4 断面系数值20°25°30°35°槽形平形槽形平形槽形平形槽形平形500 320 130 355 170 390 210 420 250650 800 360 145 400 190 435 230 470 2701000 1200 380 150 420 200 455 240 500 2851400 αB/mm表5 速度系数值表6 倾角系数c值表7 速度系数值(2)带速的选择A.运输散状物料时,带速选择参考表8;表8 带速选择参考表B.在胶带上选矸或检查性手选时,带速最高不超过0.3m/s;C.用于带式给料机或输送灰尘很大的物料时,带速取0.8~1.0m/s;D.采用犁式卸料器时,带速不宜超过2.0m/s;E.采用卸料车时,带速不宜超过3.15m/s;F.人工配料称重的输送机,带速选用1.25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