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FIDIC合同条款D-B模式与EPC模式风险分担的差异探讨工程总承包
- 格式:docx
- 大小:13.35 KB
- 文档页数:6
FIDIC2017版三本合同条件比较分析摘要:2017年12月FIDIC正式发布了三本新版合同条件。
本文比较分析了三本合同条件各自的适用范围与结构的差异;业主、承包商、工程师(或业主代表)和DAAB不同的角色定位及各自的责任和义务的不同;合同价格类型与支付方式的差异;业主和承包商之间风险分担方式的不同及三本合同条件其他方面的主要差异。
希望本文能够对业界相关人士理解三本新版合同条件主要区别有所帮助,进而更好地选择合同条件。
2017年12月,国际咨询工程师联合会(Fédération lnternationale des lngénieurs-Conseils, FIDIC)在伦敦举办的国际用户会议上,发布了99版三本合同条件的第二版,分别是:施工合同条件(Conditions of Contractfor Construction)(红皮书)、生产设备和设计-施工合同条件(Conditions of Contract for Plant and Design-Build)(黄皮书)和设计-采购-施工与交钥匙项目合同条件(Conditionsof Contract for EPC/Turnkey Projects)(银皮书)。
1999版系列合同条件已经使用了18年,随着国际工程市场的发展和变化以及工程项目管理水平的提升,FIDIC认为有必要针对99版合同条件在应用过程中产生的问题进行修订,以使其能更好地适应国际工程实践,更具代表性和普遍意义。
本文将从17版三本合同条件的适用范围、合同结构、参与方角色定位、合同价格类型与支付方式及风险分配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
一、 2017版三本合同条件的适用范围对比分析 17版合同条件仍然沿用99版适用范围。
17版红皮书主要适用于承包商按照业主提供的设计进行施工的项目(该项目也可由承包商承担某些土木、机械、电气和/或构筑物的设计,但承包商负责的设计工作一定不会太多),实践中设计和施工两个阶段分离的DBB(Design Bid Build)承包模式经常采用该合同条件。
浅谈D+B模式与EPC模式的比较摘要:自中国的工程项目管理模式和国际工程管理接轨后,中国建筑市场全面向国际开放中,国外投资商、建筑商进入了中国建筑领域,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新的工程管理模式。
随着这些工程管理模式在中国工程管理领域的大步发展,我国广泛推广这些先进的管理模式。
因此学习和研究国际通用的管理模式是对现行的工程管理工作的改善促进,也是工程项目管理实践中的进一步创新优化,这样可以逐步完善我国的工程项目管理体系,优化管理,使我国的工程管理行业能够在本领域站稳脚跟。
本文将简单地对EPC工程总承包模式和D+B总承包模式进行比较分析,归纳出两个模式的相同点,对比出两个模式之间的差异,并简单地分析在甲级设计单位的使用。
关键词:D+B总承包模式;EPC工程总承包模式;总承包商设计单Since China’s engineering project management mode and international engineering management standards, China’s construction market comprehensively to international open, foreign investors, the builders into China architecture, but it also brings some new engineering management mode. As these engineering management mode in China in the field of engineering management striding development, our country wide spread the advanced management mode. So study and research of international current management mode is the current management work to promote the improvement of the project, and project management in the practice of the further innovation optimization, so can gradually perfect our project management system, optimize the management, make our country engineering management industry to a firm foothold in the field. This paper will simply to EPC contractor mode and the D + B contract mode for comparative analysis, summarized the two pattern similarities, contrast out two pattern differences, and simply analysis in the use of class a design units.Keywords: D + B contract mode; EPC contractor mode; The general contractor design sheet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浅谈D+B模式与EPC模式的比较在现行的建筑工程规范中,甲级设计单位拥有总承包资格,应运而生的设计单位工程总承包公司如雨后春笋。
FIDIC合同条款下的EPC合同风险研究在FIDIC合同条款下的EPC合同风险研究引言:FIDIC(国际工程承包商协会)是全球最知名的建筑与工程领域的国际组织之一。
FIDIC合同旨在规范工程项目的交付,确保各方的权益得到保护。
其中,EPC合同(工程、采购和施工合同)是一种广泛使用的合同模式,它涵盖了工程设计、物资采购和施工等全过程。
本文将研究FIDIC合同条款下的EPC合同风险,并探讨如何有效应对这些风险。
一、EPC合同介绍EPC合同是一种全权委托合同,涵盖了工程的设计、采购和施工等所有阶段。
在EPC合同中,施工承包商将全权负责项目的整体实施,而业主则负责提供相应的设施、土地和相关资料。
该合同模式旨在降低项目风险,保证工程项目按时交付,并提高项目的质量与效率。
二、FIDIC合同下的EPC合同主要风险1. 土地和环境风险:EPC合同中,业主需要确保项目所在的土地权益合法且可供施工使用。
否则,土地纠纷可能导致工程暂停或推迟,增加施工风险和成本。
此外,环境方面的风险也需要充分考虑,例如环境评估与监测、污染物处理等。
2. 设计风险:设计是工程项目成功的基石,因此设计风险是EPC合同中的重要一环。
设计需要符合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确保项目的可行性并满足业主的要求。
任何设计缺陷或错误都可能导致成本增加和工期延误。
3. 施工风险:EPC合同要求施工承包商负责项目的实施,包括人员管理、安全保障、工程进度等。
施工期间可能发生工伤事故、施工质量问题等各种风险,需要通过严格的监督和管理来降低风险。
4. 供应链风险:EPC合同通常包括各种物资的采购和供应,供应链的稳定性对项目成功至关重要。
如果供应商不能按时交付物资,或物资质量不合格,将导致施工进度延误并影响项目的质量。
三、应对EPC合同风险的策略1. 严谨的合同管理:在EPC合同签订之前,双方应充分了解FIDIC合同的条款,并制定合理有效的合同管理策略。
包括但不限于清晰定义业主和承包商的责任和义务,明确支付方式和进度,规定变更管理和索赔处理的程序等。
工程总承包是DB模式好还是EPC模式好一个工程总承包项目到底是应该采用DB模式,还是EPC模式?我们可以先看看FIDIC的说法。
Conditions of Contract for Plant and Design-Build,which are recommended for the provision of electrical and/or mechanical plant, and for the design and execution of building or engineering works. Under the usual arrangements for this type of contract, the Contractor designs and provide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Employer's requirements, plant and/or other works; which may include any combination of civil, mechanical, electrical and/or construction works.Conditions of Contract for EPC/Turnkey Projects,which may be suitable for the provision on a turnkey basis of a process or power plant, of a factory or similar facility, or of an infrastructure project or other type of development, where (i) a higher degree of certainty of final price and time is required, and (ii) the Contractor takes total responsibility for the design and execution of the project, with little involvement of the Employer. Under the usual arrangements for turnkey projects, the Contractor carries out all the Engineering, Procurement and Construction (EPC), providing a fully-equipped facility, ready for operation (at the "turn of the key").FIDIC(全称国际咨询工程师联合会Fédération lnternationale Des lngénieurs-Conseils)成立于1913年,其宗旨是通过编制高水平的标准文件、传播工程信息,推动全球工程咨询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FIDIC银皮书与《工程总承包合同范本》风险分担比较研究◎ 张敖 中交四航局第二工程有限公司摘 要:工程总承包标准合同范本在国际上广泛应用,其中 FIDIC 银皮书和中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2020 年发布的《工程总承包合同范本》是国内外两个典型工程总承包合同的代表。
FIDIC 银皮书作为在国际工程承包工程中广泛使用的承包合同范本具有一定的先进性,而《工程总承包合同范本》则更符合国内工程的承包环境,通过对 FIDIC 银皮书与《工程总承包合同范本》在风险分担方面的相似性与差异性的研究,可以为将来工程承包合同的制定提供参考与借鉴。
从而更好地实现合理分担风险,推动项目持续发展。
关键词:FIDIC银皮书;工程总承包;合同风险建设工程风险分担在工程承包合同中具有极大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工程项目涉及各种不确定因素和风险,包括技术风险和合同风险等。
合理而公正的风险分担机制可以减轻各方面对项目风险的担忧,维护各利益相关方的权益,促进项目的顺利进行和成功交付。
如果将项目施工的风险主要集中在承包商身上,这将会导致许多问题,如价格超出预算、工期延误、纠纷频发等。
因此,合理的风险分担原则对于一份契约来说是必不可少的。
风险分担的目标是实现相对公平和合理,使各方能够在项目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方面都承担适当的责任。
综上所述,分析各工程承包合同在风险分担方面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对于促进项目的成功实施和维护各方利益至关重要。
1.工程总承包合同风险分析的意义降低风险:通过对合同中的风险进行系统地分析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识别潜在的风险点,从而采取相应的风险控制和处理措施,减少风险发生的几率和影响的程度。
保障权益:通过风险分析,帮助合同双方清楚地认识自身的权益和义务,保证合同中风险责任的合理分配,避免合同履行过程中产生纠纷和争议,是承建方与业主之间法律约束和权益保障的基础。
提高合同执行效率:风险分析可以预见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困难,从而在合同签订前就对合同进行合理约定和规划,减少合同履行过程中的阻碍和变化,提高合同的执行效率,从而使合同更好地发挥其执行效率。
浅析EPC合同与D-B合同的异同建纬律师事务所郭珩[论文摘要]本文旨在从历史沿革、条款特征等角度探讨D-B合同与EPC合同的异同,同时着眼于介绍和分析我国国内工程总承包中EPC与D-B之间的界定与划分。
[关键字] EPC合同D-B合同FIDIC 总承包1.历史渊源D-B模式与EPC模式都是目前国际建筑市场上通行的工程总承包模式。
D-B 模式,英文全称Design-Build,即设计-施工总承包模式,即由承包人提供设计和施工服务,并对工程全过程的造价、工期、质量负责。
据现有可考文献记载,它可以追溯至古美索不达米亚时代,在古希腊等其他古代王国,包括我们今天看到的帕特农神庙等宏伟的历史遗迹,设计与施工都是由同一个建造师主持完成的。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工业革命以后,社会分工的必要性开始显现,从而“设计-招投标-施工”的总承包模式(以下称“传统承包模式”)开始盛行,直至20世纪中叶,D-B重新开始活跃于在国际工程建设市场。
早在1968年,美国建筑师学会(AIA)曾经开展过市场调研,主要调查当时业主对于传统承包模式的意见,并于1975年发表了调研报告。
该报告显示,业主们普遍倾向于并渴望在工程建设中实现单一责任制。
经过几年探索与研究,1985年,AIA编制出版了其第一版D-B施工合同范本,此后,D-B合同在国际上被广泛应用,也被曾称为“交钥匙模式”。
D-B合同与传统承包模式下的施工合同均试图追求业主与承包商之间的公平风险平衡。
然而,为满足银行等融资机构的需求,私人融资、交钥匙项目的重要性已日益提升。
同时,为了实现更大的费用确定性,风险分配更为均衡的传统合同格式不再适用。
而交钥匙项目的各方当事人通常都对D-B合同中的一些条款进行更改,将原本应该在承包商和业主之间分配的风险,全部转移给承包商,这引起了业界的不满,EPC合同逐步显露头角。
EPC模式,英文全称Engineering-Procurement-Construct,即设计-采购-施工总承包模式,是指承包商按照合同约定,负责工程的设计工作,以满足某些性能要求;负责项目的全部采购;并负责工程施工。
Construction &DesignForProject工程建设与设计【作者简介】周天敏(1988~),男,北京人,经济师,从事国际工程承包商务合同管理研究。
1引言国际工程总承包是指具备相应资质的国际工程承包企业受发包单位(业主)的委托,从整个工程项目的勘察设计、物资设备采购、现场施工、试运行(竣工验收)等一系列环节实行全过程或部分工程的承包,同时根据与业主签订的总包合同所规定的内容,将总承包工程中的部分工程发包给具有相应承包资质的分包单位进行施工的一种工程承包方式。
国际工程总承包发包方式多种多样,主要包括设计施工总承包(DB )、设计采购施工(EPC )/交钥匙工程模式,BOT (建设一拥有一移交)或BOOT 、BOO 、BT 、PPP (公私合营)模式等[1]。
在国际工程承包中,最为流行的工程总承包主要方式有2种:DB 模式和EPC 模式。
一般来说,DB 模式主要适用于没有复杂高难度技术要求的民用项目,而EPC 模式大多数适用于工业项目[2]。
本文主要尝试从DB 模式和EPC 模式的概念、承包范围、设计工作内容、风险分担、变更索赔范围等方面进行辨析。
同时试图从FIDIC1999版黄皮书和银皮书的角度,以埃塞俄比亚某工业园DB 总承包项目和埃塞俄比亚某跨境EPC 铁路总承包项目为参考,提出DB 模式和EPC 模式之间的主要差异。
2概念2.1DB模式即设计-建造模式(Design-Build ),在中国一般被称为设计和施工总承包模式(Design-Construction ),是指在项目的初期,业主邀请几家有相应资质的承包商进行议标,根据业主所确定的相关招标原则,由承包商提出项目的初步设计和成本概算,而后中标承包商将负责项目的详细设计和施工[3]。
1999年,国际咨询工程师联合会(FIDIC )出版了《生产设备和设计—施工合同条件》(1999年第l 版)(简称黄皮书),从而确定了DB 模式的主要形式。
浅谈D+B模式与EPC模式的比较摘要:自中国的工程项目管理模式和国际工程管理接轨后,中国建筑市场全面向国际开放中,国外投资商、建筑商进入了中国建筑领域,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新的工程管理模式。
随着这些工程管理模式在中国工程管理领域的大步发展,我国广泛推广这些先进的管理模式。
因此学习和研究国际通用的管理模式是对现行的工程管理工作的改善促进,也是工程项目管理实践中的进一步创新优化,这样可以逐步完善我国的工程项目管理体系,优化管理,使我国的工程管理行业能够在本领域站稳脚跟。
本文将简单地对EPC工程总承包模式和D+B总承包模式进行比较分析,归纳出两个模式的相同点,对比出两个模式之间的差异,并简单地分析在甲级设计单位的使用。
关键词:D+B总承包模式;EPC工程总承包模式;总承包商设计单Since China’s engineering project management mode and international engineering management standards, China’s construction market comprehensively to international open, foreign investors, the builders into China architecture, but it also brings some new engineering management mode. As these engineering management mode in China in the field of engineering management striding development, our country wide spread the advanced management mode. So study and research of international current management mode is the current management work to promote the improvement of the project, and project management in the practice of the further innovation optimization, so can gradually perfect our project management system, optimize the management, make our country engineering management industry to a firm foothold in the field. This paper will simply to EPC contractor mode and the D + B contract mode for comparative analysis, summarized the two pattern similarities, contrast out two pattern differences, and simply analysis in the use of class a design units.Keywords: D + B contract mode; EPC contractor mode; The general contractor design sheet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浅谈D+B模式与EPC模式的比较在现行的建筑工程规范中,甲级设计单位拥有总承包资格,应运而生的设计单位工程总承包公司如雨后春笋。
DB模式与EPC模式的对⽐【法眼看事⼉】DB模式与EPC模式的对⽐(⼀)2016-09-08 16:51 | 中汽⼯程建筑业发展趋势之⼀是建筑产品的组织管理模式越来越接近⼀般⼯业产品的⽣产组织⽅式,业主希望承包⼈能够承担更多的责任、义务和风险,并且愿意⽀付更多的费⽤,使得业主越来越青睐⼯程项⽬总承包模式(DB、EPC)和⼯程项⽬特许经营模式(BT、PPP、TOT、BOT)。
相对于承包⼈⽽⾔,业主在⼯程项⽬⽣产组织⽅式选择⽅⾯具有主动权,⽽承包⼈则处于被动位置,只能适应业主提出的⼯程项⽬组织管理模式。
随着建设体制的不断完善,⼯程总承包模式孕育⽽⽣。
⼯程总承包模式分为多种模式,根据国家相关⽂件,其中最基本的两种模式是设计、施⼯(Design and Build,DB)⼀体化和设计、采购、施⼯(Engineering,Procurement and Construction,EPC)⼀体化。
虽然DB和EPC模式均属于⼯程总承包模式,但是两者存在本质区别。
⽬前,建筑企业在承担⼯程总承包项⽬时,由于未能很好地区分DB和EPC两种模式,给总承包商带来了很⼤风险,不利于⼯程总承包项⽬的运⽤。
1 DB和EPC模式管理体制的对⽐分析1.1 DB 模式的管理体制在DB 模式中,总承包商负责⼯程项⽬的设计和施⼯等⼯作。
按照FIDIC标准合同条件的规定,DB模式采⽤三元管理体制如图1 所⽰。
在图1中,DB模式采⽤由业主、总承包商、⼯程师组成的三元管理体制。
其中,业主与总承包商、业主与⼯程师之间是合同关系,⽽⼯程师与总承包商是监督与被监督之间的关系。
DB模式的三元管理体制具有以下特点:(1)业主采⽤较为严格的控制机制。
业主委托⼯程师对总承包商进⾏全过程监督管理,过程控制⽐较严格,业主对项⽬有⼀定的控制权,包括设计、⽅案、过程等均采⽤较为严格的控制机制。
(2)DB模式以施⼯为主,依据业主确认的施⼯图进⾏施⼯,受⼯程师的全程监督和管理。
从FIDIC合同条款D-B形式与EPC形式风险分担的差异讨工程总承包2003年建立部颁发?培育工程总承包和工程工程理企业的指导?(以下简称指导)本文将结合FIDIC合同条款中D-B形式与EPC形式风险分担的不同方式对工程总承包和工程工程理所涉及的一些问题进展阐述以工程总承包和工程工程理企业能各自确定自己在中的定位。
1.FIDIC合同条款中D-B形式与EPC形式风险分担的差异1.1在FIDIC合同条款中阐述D-B形式的是?消费设备和设计-施工合同条件?(ConditionofContractforPlantandDesign-Build)阐述EPC形式的是银皮书?设计采购施工(EPC)/交钥匙工程合同条件?(ConditionofContractforEPC/TurnkeyProjects)。
该两种形式大致相近其中最主要的差异在于承发包双方风险分担的方式不同。
按17.3款的规定雇主在D-B形式中比在EPC形式中多承担的风险为:1.2正是因为承发包双方承担的风险不一样FIDIC建议有如下情况之一的应采用D-B形式不采用EPC形式:1.3另说明D-B形式中雇主的风险与我们熟悉的FIDIC红皮书?施工合同条件?(ConditionofContractforConstruction)是一样的。
在此假设仅从承发包双方承担的风险看D-B形式更靠近C形式(施工承包)。
2.工程总承包企业的界定2.1指导对工程总承包的界定是:“指从事工程总承包的企业受业主的委托按照合同约定对工程的勘察、设计、采购、施工、试运行(开工验收)等实行全过程的或假设干阶段的承包〞。
该概念界定存在如下问题:2.2与总承包概念相对的是分承包。
实际上与FIDIC的银皮书、和红皮书相对应的承包都是总承包三者的共同点是承包方承包了施工。
2.3建立工程展开的阶段一般为:方案、设计、施工、运转。
(此处的方案主要指可行性研究不包括勘察设计。
)从此阶段划分看:2.4应说明总承包概念容易引起的误解是人们喜欢将之等同于建立全过程承包指导亦未能完全防止该误解。
比较分析“建设工程施工合同”和FIDIC合同的风险承担1. 引言对于建设工程项目,合同的签订对于确保各方的权益、明确责任和风险承担起着关键作用。
在国内,常用的建设工程施工合同是以《建设工程施工合同》为基础,而在国际上,常用的合同是由FIDIC(国际基础设施建设和工程师协会)制定的合同模板。
本文将对比并分析在风险承担方面,“建设工程施工合同”和FIDIC合同的异同点。
2. 风险承担的定义及重要性风险承担是指项目各参与方在合同中约定并承担的可能发生的不利事件或损失。
确切的风险承担规定对于确保项目的顺利进行至关重要,因为它决定了在不可预见的事件发生时,责任应由谁承担,以及损失应由谁承担。
3. “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的风险承担3.1 工程质量责任根据《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施工方需承担工程质量责任。
合同中通常规定了施工方在工程质量上的责任和义务,包括施工方在工程质量上应承担的风险。
根据合同的约定,施工方将在工程质量问题出现时承担相应的责任,并做出相应的修复或赔偿。
3.2 工期责任施工方在建设工程施工合同中通常也要承担工期责任。
合同中会明确规定施工方应按时完成工程,并对延误造成的损失承担责任。
如果施工方无法按时完成工程,将需要承担延误赔偿费用。
3.3 安全责任在建设工程施工过程中,安全责任是重要的一部分。
合同中通常规定了施工方在施工过程中对工人安全和施工现场的安全负有的责任。
如安全事故发生,责任通常由施工方承担,并需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4. FIDIC合同的风险承担4.1 不可抗力FIDIC合同中通常会对不可抗力进行详细的定义,并明确规定了在不可抗力事件发生时各方的责任和义务。
根据合同的规定,如果不可抗力事件发生,责任和损失通常由双方共同承担。
4.2 设计责任FIDIC合同中对于设计责任也有详细的规定。
合同通常规定了设计方在设计过程中应承担的责任,并明确了如果设计错误导致损失,责任应由设计方承担。
4.3 经济风险FIDIC合同中也对经济风险进行了规定。
CONSTRUCTIONECONOMY2007年7月专刊建筑经济1引言随着我国加入WTO,国内建筑市场进一步与国际接轨,工程建设和管理日益走上现代化。
传统的承包模式难以适应专业化管理的要求,也不利于业主降低或转移投资和风险。
工程总承包是一种以向业主交付最终产品服务为目的,对工程项目实行系统管理、全面安排、协调运行前后衔接的承包模式。
推广工程总承包模式是我国建造业发展的必由之路,是我国提高工程项目管理水平的催化剂,是我国建造业走向国际市场的基础。
2003年2月建设部颁发《关于培育发展工程总承包和工程项目管理企业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我国工程总承包模式以D—B模式和EPC模式为主。
因此,中国的建筑企业要适应市场机制的变化,求生存,求发展,应当熟悉这两种国际市场流行的承包模式。
2两种模式概述2.1D—B模式D—B(Design-Build)模式直译为设计———建造模式,国■赵艳华,窦艳杰(天津财经大学商学院企业管理系,天津300222)[摘要]D—B模式和EPC模式是目前工程总承包模式中最常见的两种形式,它们都是按照合同约定对工程项目的设计、采购、施工、试运行等实行全过程承包,但二者在适用范围、使用特点、招标形式等方面存在着差异。
本文对二者进行了比较,分析了二者的含义和各自的优缺点,以便能更加全面地了解并在实践中应用这两种模式。
[关键词]D—B模式;EPC模式;工程总承包Abstract:D-BmodeandEPCmodearethetwomostcommonformsonthemodeofgeneralcontractprojectmanage-ment.Theyareinaccordancewiththecontractualagreementfortheprojectdesign,purchase,construction,testoperation,andthelikesinthewholecontractingprocess.Howevertherearedifferencesonthescopeofapplications,thefeaturesofutilizations,theformsoftenderandsoon.Inthispaper,thecomparisonandanalysisofthemeaningbetweenthetwo,therespectiveadvantagesanddisadvantagesaregiveninordertogainacomprehensiveunderstandingandapplicationsonthetwomodesinpractice.Keywords:D-Bmode;EPCmode;generalcontractprojectmanagement[中图分类号]F407.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2-851X(2007)s1-0149-04D-B模式与EPC模式的比较研究[作者简介]赵艳华(1976—),女,天津人,天津财经大学商学院讲师,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工程项目管理研究。
从FIDIC合同条款D-B模式与EPC模式风险分担的差异探讨工程总承包2003年,建设部颁发《关于培育工程总承包和工程项目管理企业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本文将结合FIDIC合同条款中D-B模式与EPC模式风险分担的不同方式,对工程总承包和工程项目管理所涉及的一些问题进行论述,以期工程总承包和工程项目管理企业能各自确定自己在市场中的定位。
1.FIDIC合同条款中D-B模式与EPC模式风险分担的差异1.1在FIDIC合同条款中,阐述D-B模式的是黄皮书《生产设备和设计-施工合同条件》(ConditionofContractforPlantandDesign-Build),阐述EPC模式的是银皮书《设计采购施工(EPC)/交钥匙工程合同条件》(ConditionofContractforEPC/TurnkeyProjects)。
该两种模式大致相近,其中最主要的差异在于承发包双方风险分担的方式不同。
按17.3款的规定,雇主在D-B模式中比在EPC模式中多承担的风险为:1.1.1雇主使用或占用永久工程之任何部分,除非合同可能如此规定;1.1.2由雇主人员或雇主对其负责的其他人员提供的工程任何部分的设计(如果有);1.1.3不可预见的,或不能合理预期一个有经验的承包商应已采取适当预防措施的任何自然力的作用。
1.2正是因为承发包双方承担的风险不一样,FIDIC建议,有如下情况之一的,应采用D-B模式,不采用EPC模式:1.2.1如果投标人没有足够的时间或资料,以仔细研究和核查雇主要求,或进行他们的设计、风险评估和估算;1.2.2如果建设内容涉及相当数量的地下工程,或投标人未能调查的区域内的工程;1.2.3如果雇主要严密监督或控制承包商的工作,或要审核大部分施工图纸;1.2.4如果每次期中付款的款额要经职员或其他中间人确定。
1.3另说明,D-B模式中雇主的风险与我们熟悉的FIDIC红皮书《施工合同条件》(ConditionofContractforConstruction)是一样的。
从FIDIC合同条款D-B模式与EPC模式风险分担的差异探讨工程总承包与工程项目管理企业的界定20XX年,建设部颁发《关于培育工程总承包和工程项目管理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本文将结合FIDIC合同条款中D-B模式与EPC模式风险分担的不同方式,对工程总承包和工程项目管理所涉及的一些问题进行论述,以期工程总承包和工程项目管理能各自确定自己在市场中的定位。
1. FIDIC合同条款中D-B模式与EPC模式风险分担的差异在FIDIC合同条款中,阐述D-B模式的是黄皮书《生产设备和设计-施工合同条件》(Condition of Contract for Plant and Design-Build),阐述EPC模式的是银皮书《设计采购施工(EPC)/交钥匙工程合同条件》(Condition of Contract for EPC/Turnkey Projects)。
该两种模式大致相近,其中最主要的差异在于承发包双方风险分担的方式不同。
按款的规定,雇主在D-B模式中比在EPC模式中多承担的风险为:雇主使用或占用永久工程之任何部分,除非合同可能如此规定;由雇主人员或雇主对其负责的其他人员提供的工程任何部分的设计(如果有);不可预见的,或不能合理预期一个有经验的承包商应已采取适当预防措施的任何自然力的作用。
正是因为承发包双方承担的风险不一样,FIDIC建议,有如下情况之一的,应采用D-B模式,不采用EPC模式:如果投标人没有足够的时间或资料,以仔细研究和核查雇主要求,或进行他们的设计、风险评估和估算;如果建设内容涉及相当数量的地下工程,或投标人未能调查的区域内的工程;如果雇主要严密监督或控制承包商的工作,或要审核大部分施工图纸;如果每次期中付款的款额要经职员或其他中间人确定。
另说明,D-B模式中雇主的风险与我们熟悉的FIDIC红皮书《施工合同条件》(Condition of Contract for Construction)是一样的。
不同承包模式下的风险分担机制和合同索赔因素主要差异摘要:2017年2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促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7﹞19号),提出加快推行工程总承包和培育全过程工程咨询两种新型工程建设组织模式。
随着新模式的不断推进,必将对工程行业发承包模式产生深远影响。
本文分析了传统发承包模式和新型发承包模式的特点及差异,以期促进新型发承包模式的推广应用。
施工总承包模式(DBB模式)、设计施工总承包模式(DB模式)和设计采购施工/交钥匙工程总承包模式(EPC模式)是我国从事基础设施建设的企业通常在国内外承揽工程项目的3种不同承包模式,也相应形成了不同承包模式下的签约合同。
文章分析了3种不同承包模式的风险分担机制和合同索赔因素主要差异,提出了承包商进一步拓展索赔空间的思路,探索了承包商保障和取得自身权益的工作方向。
关键词:风险分担机制;不可抗力风险;业主风险;承包商风险;索赔因素一、新型发承包模式特点新型发承包模式主要有工程总承包模式及与之相适应的全过程工程咨询模式。
1.1工程总承包模式工程总承包是指从事工程总承包的企业受业主委托,按照合同约定对工程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勘察、设计、采购、施工、试运行(竣工验收)等实行全过程或若干阶段的承包。
工程总承包企业对承包工程的质量、安全、工期、造价全面负责。
包含了设计采购施工总承包模式(EPC)、设计—施工总承包模式(D-B)、设计—采购总承包模式(E-P)、采购—施工总承包模式(P-C)等方式。
此模式优点:(1)工程总承包商负责整个项目的实施过程,不再以单独的分包商身份建设项目,有利于整个项目的统筹规划和协同运作,可以有效解决设计与施工的衔接问题,减少采购与施工的中间环节,顺利解决施工方案中的实用性、技术性、安全性之间的矛盾;(2)工作范围和责任界限清晰,建设期间的责任和风险可以最大程度地转移到总承包商;(3)合同总价和工期固定,业主的投资和工程建设期相对明确,有利于费用和进度控制;(4)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工程项目管理各方的优势,实现工程项目管理的各项目标;(5)可以将业主从具体事务中解放出来,关注影响项目的重大因素上,确保项目管理的大方向。
FIDIC合同中的EPC合同条款风险控制研究摘要:本文在阐述FIDIC合同中的EPC合同风险概况的基础上,总结分析了EP C合同条款风险的来源,并指出了可以规避风险的EPC合同条款来源,为EPC 总承包商合同风险规避指明了方向。
关键词:EPC;FIDIC合同;风险前言在复杂而多元的建设工程承包市场,EPC项目多集中在技术复杂领域,这些领域项目具有投资额大、技术复杂、管理难度大、建设周期长等特点。
由于工程项目实施周期长、外界环境多变、技术复杂等特点,很难明确所有的功能、技术、施工标准、以及建设风险因素等,在合同管理中必然会在工程实施阶段发生工期、费用的变化。
因此,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合同风险不可避免,这是EPC 承包商遇到的主要风险之一。
相比较传统其他承包模式,EPC合同的风险具有更大的复杂性和变化性。
同时承包商的风险贯穿了合同的所有条款和任意一份相关附件。
因此,研究EPC合同风险问题是非常必要的。
1.EPC合同及风险的概况1.1 EPC合同的概况由于EPC (Engineering,Procurement and Construetion,简称EPC)项目是由工程总承包商按照合同约定,承担工程项目的设计、采购、施工、试运行等工作,并对工程的质量、安全、工期、造价等全面负责。
EPC 合同是设计、采购、施工、交钥匙工程合同条件的简称。
这种合同格式主要适用于那些专业性强、技术含量高、结构、工艺较为复杂、一次性投资较大的建设项目。
对于此类项目,业主期望通过合同中固定价格、固定工期来保证项目成功建设,从而使工程的成本和风险具有可控性。
EPC合同正是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以满足业主期望的一种合同模式。
1.2 EPC合同的风险管理在项目管理当中,风险管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特别是EPC项目。
EP C 指业主选择一家总承包商或者总承包联营体负责整个工程项目的设计、设备和材料的采购、施工以及试运行的全过程、全方位的总承包任务。
从FIDIC合同条款D-B模式与EPC模式风险分担的差异探讨工程总承包2003年,建设部颁发《关于培育工程总承包和工程项目管理企业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本文将结合FIDIC合同条款中D-B模式与EPC模式风险分担的不同方式,对工程总承包和工程项目管理所涉及的一些问题进行论述,以期工程总承包和工程项目管理企业能各自确定自己在市场中的定位。
1.FIDIC合同条款中D-B模式与EPC模式风险分担的差异1.1在FIDIC合同条款中,阐述D-B模式的是黄皮书《生产设备和设计-施工合同条件》(ConditionofContractforPlantandDesign-Build),阐述EPC模式的是银皮书《设计采购施工(EPC)/交钥匙工程合同条件》(ConditionofContractforEPC/TurnkeyProjects)。
该两种模式大致相近,其中最主要的差异在于承发包双方风险分担的方式不同。
按17.3款的规定,雇主在D-B模式中比在EPC模式中多承担的风险为:1.1.1雇主使用或占用永久工程之任何部分,除非合同可能如此规定;1.1.2由雇主人员或雇主对其负责的其他人员提供的工程任何部分的设计(如果有);1.1.3不可预见的,或不能合理预期一个有经验的承包商应已采取适当预防措施的任何自然力的作用。
1.2正是因为承发包双方承担的风险不一样,FIDIC建议,有如下情况之一的,应采用D-B模式,不采用EPC模式:1.2.1如果投标人没有足够的时间或资料,以仔细研究和核查雇主要求,或进行他们的设计、风险评估和估算;1.2.2如果建设内容涉及相当数量的地下工程,或投标人未能调查的区域内的工程;1.2.3如果雇主要严密监督或控制承包商的工作,或要审核大部分施工图纸;1.2.4如果每次期中付款的款额要经职员或其他中间人确定。
1.3另说明,D-B模式中雇主的风险与我们熟悉的FIDIC红皮书《施工合同条件》(ConditionofContractforConstruction)是一样的。
在此,如果仅从承发包双方承担的风险看,D-B模式更靠近C模式(施工承包)。
1.4从本文1.1.3可以看出,FIDIC最主要的划分风险的原则(承包商承担风险的范围以一个有经验的承包商能否合理预见为限)在EPC模式中失效。
进一步,结合银皮书中的4.12款和5.2款看,实际上,EPC模式要求承包商对项目的可行性研究负责,并承担由此而引起的风险。
2.工程总承包企业的界定2.1指导意见对工程总承包的界定是:“指从事工程总承包的企业受业主的委托,按照合同约定对工程的勘察、设计、采购、施工、试运行(竣工验收)等实行全过程的或若干阶段的承包”。
该概念界定存在如下问题:2.1.1以工程总承包企业界定工程总承包,难免有概念循环之嫌。
2.1.2全过程承包自然是工程总承包,若干阶段的承包就未必如此,比如,只承包勘察或设计或采购任务就很难被认定为总承包。
2.2与总承包概念相对的是分承包。
实际上,与FIDIC的银皮书、黄皮书和红皮书相对应的承包都是总承包,三者的共同点是承包方承包了施工。
2.3建设项目展开的阶段一般为:计划、设计、施工、运转。
(此处的计划主要指可行性研究,不包括勘察设计。
)从此阶段划分看:2.3.1EPC模式承包的阶段包括计划、设计、施工;2.3.2D-B模式承包的阶段包括设计、施工;2.3.3本文1.3中的C模式(施工承包)仅包括施工。
2.4应说明,总承包概念容易引起的误解是人们喜欢将之等同于建设全过程承包,指导意见亦未能完全避免该误解。
若立足于建设全过程,则唯有EPC模式可堪称总承包;若立足于项目的全过程,即考虑2.3中项目的运转,则可能只有BOT及其派生模式可堪称总承包。
2.5因此,工程总承包的概念宜界定为:承包方受业主委托,按合同约定对项目的诸阶段-计划、设计、施工、运转-之全过程或至少包括施工的若干阶段的承包。
除此之外的其他承包可称为阶段或分项承包,但按承包的应有之义,只承担项目的可行性研究任务不应属于专项承包。
2.6与2.5相应,工程总承包企业可界定为:具备相应资质,能对项目的诸阶段-计划、设计、施工、运转-之全过程或至少包括施工的若干阶段进行承包的企业。
2.72.5中对工程总承包的界定与指导意见有所不同,按指导意见,不包含施工的承包,比如设计-采购(E-P),也属于工程总承包之列。
但是,这种不同不应该影响到工程总承包企业的界定(请参见本文4.2.2)。
3.工程项目管理企业的界定3.1指导意见对工程项目管理的界定为:“指从事工程项目管理的企业受业主的委托,按照合同的约定,代表业主对工程项目的组织实施进行全过程的或若干阶段的管理和服务。
”该概念界定存在的问题如下:3.1.1与2.1.1相似的问题;3.1.2“代表业主对工程项目的组织实施进行全过程的或若干阶段的管理和服务”,并不能与指导意见对总承包的界定区别开来,比如,承担项目的方案设计或初步设计任务(指导意见中的项目管理承包PMC),到底是工程项目管理还是总承包?3.2在指导意见中,工程项目管理与工程总承包应是相对的,即工程项目管理总是在代表业主对工程总承包(指导意见中的总承包)进行管理。
如果我们不这样理解,按指导意见对工程项目管理的界定,则工程项目管理完全可以回到业主自营的时代。
另外,指导意见已明确同一企业或有隶属关系或其他利害关系的两企业不可同时承担一个工程的项目管理和总承包,-这即说明,工程项目管理与工程总承包之所以相对,是要力求二者互补。
3.3明确工程项目管理与工程总承包系相对互补的关系,则按本文2.5的界定,不论是工程总承包或是专项承包,都可需要项目管理的介入。
但是,对于项目可行性研究,则可能构成例外,即,对于包括可行性研究的EPC模式,需项目管理的介入,应不会有过多的质疑,但对于只承担可行性研究的项目管理服务,是否需要另一项目管理企业介入项目管理,则是值得质疑的。
3.4考虑到项目管理的目的是受托方代表业主对工程项目进行质量、安全、进度、费用、合同、信息等管理和控制(按指导意见的陈述),而控制和管理最原初的依据即是可行性研究,因此,0对只承担可行性研究的项目管理服务,应不需要另一项目管理企业介入项目管理。
-FIDIC在本文1.2.3中的建议也即是此理。
3.5有鉴于此,工程项目管理宜界定为:受托方受业主的委托,按照合同的约定,代表业主对工程项目的总承包或专项承包进行管理并提供相应的服务。
3.6与3.5相应,工程项目管理企业可界定为:具备相应资质,可对工程项目的总承包或专项承包进行管理并提供相应服务(包括承担工程项目的可行性研究,以及做作为可行性研究之必要结果的方案设计或初步设计)的企业。
4.二企业的比较及市场培育4.1对比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4.1.1工程项目管理与工程总承包力求一种相对互补的关系;4.1.2工程总承包以施工为主导,工程项目管理以可行性研究为主导;4.1.3在总承包EPC模式中,工程总承包与工程项目管理在可行性研究方面可能会有所融合(后者对前者更多的是参与而非管理)。
4.24.1中的分析不是绝对的,但是,对于目的是要培育发展工程总承包企业与工程项目管理企业而言,以此界分工程总承包企业与工程项目管理企业应是适当的。
理由如下:4.2.1不具备施工能力的工程总承包企业与不具备可行性研究能力的工程项目管理企业一样,都缺乏核心竞争能力。
4.2.2工程总承包企业与工程项目管理企业在一个具体的项目上,可能只侧重一二方面任务的承揽,比如,工程总承包企业可能只进行设计-采购(E-P)承包,而工程项目管理企业可能也只承担设计和采购管理,但具体的承揽任务的方式不应该影响两企业的界定。
在指导意见中,之所以会出现2.1.1和3.1.1中的循环,也是出于此种意识。
4.3以我国目前的现状看,在项目的诸阶段-计划、设计、施工、运转-中,设计与施工都有实力较雄厚的企业来完成,但计划与运转环节则相对乏力。
因此,4.3.1加强企业对项目可行性研究的能力几乎既是行业界所期,也是指导意见的一个侧重。
在指导意见中,无论是项目管理服务(PM),还是项目管理承包(PMC),可行性研究都是其中的重要内容;而指导意见将EPC模式作为工程总承包的第一推荐,也无非是要强调可行性研究。
人们易于将工程总承包等同于项目的全过程承包,更像是出于这种行业期待。
但是,4.3.2以目前的情况,培育发展工程项目管理企业以加强企业的可行性研究能力为重点,应无可非议,但不宜急于以行政的力量将EPC模式作为培育发展工程总承包企业的重点,因为这里不仅涉及到一个资源配置的问题,同时,培育发展工程项目管理企业的可行性研究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是与EPC模式相适应的工程总承包企业得以诞生的前奏。
4.3.3涉及项目运转环节的总承包,比如BOT,只是在EPC模式的基础上再加一个融资问题(FIDIC出版其银皮书的目的之一就是要适用于BOT项目或类似投资模式下的设计采购施工合同),可与EPC模式的总承包一并考虑,并可以此藉市场需要来促进与EPC模式相适应的总承包企业的发展。
4.4鉴于4.3的分析,工程总承包企业以培育发展适应D-B模式的总承包为宜,这可以通过勘察设计企业或施工企业的改造和重组,或通过二者的结合,得以便捷地实现。
-在这一点上,指导意见是十分中肯的。
但是,指导意见同时鼓励勘察、设计、施工企业发展与工程项目管理相应的能力,还需注意两点:4.4.1按指导意见,工程项目管理企业承接业务的最大范围是项目管理承包(PMC),因此,即便勘察设计或施工企业具备工程项目管理的能力,它们也更愿意承包设计或施工任务本身。
另外,勘察设计或施工企业也不能界承包失败之后再承接工程项目管理业务,因为一般而言,后者发生在前者之前。
4.4.2以4.3.2的分析,如果勘察设计或施工企业还没有发展成为与EPC模式相适应的工程总承包企业,则其在能否发展具备可行性研究能力方面可能会受到局限。
如此,按4.2.1的分析,该企业在工程项目管理上必然缺乏核心竞争能力。
4.5因此,培育发展工程项目管理企业,宜通过建筑业中的中介机构,比如咨询公司、监理公司等,经整合而完成。
但值得强调的是,在此整合过程中吸收建筑师的加入应系十分必要。
4.6应说明,指导意见的目的之一,是意欲通过建筑行业结构的调整,以使其更加适应市场发展的需要。
本文从FIDIC合同条款中D-B模式与EPC模式风险分担的差异入手,分析界定工程总承包企业与工程项目管理企业,目的就是要廓清二企业在市场中的定位。
但是,一种企业能否发展,还需具备制度层面上的发展空间。
以本文对二企业的分析界定,届制度空间充分时,二者之间的相对互补关系即可组合成为国际上通行的各种工程管理和承包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