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塌渍操作方法
- 格式:doc
- 大小:27.85 KB
- 文档页数:2
中药塌渍操作流程
中药塌渍是一种中药炮制的方法,主要用于提取中药中的有效成分,使其更易于吸收和利用。
下面将介绍一下中药塌渍的操作流程。
首先,准备好需要的中药材料,根据配方要求将中药材料清洗干净,去除杂质和泥土。
然后将中药材料放入容器中,加入适量的水,浸泡一段时间,使中药材料充分吸水膨胀。
接着,将浸泡好的中药材料放入研磨机中进行研磨,研磨成细粉状。
研磨的时间和速度要根据中药材料的特性来调整,确保研磨均匀细腻。
然后,将研磨好的中药粉末放入蒸锅中进行蒸煮,蒸煮的时间和温度也要根据中药材料的特性来调整,确保中药材料中的有效成分得以释放。
接着,将蒸煮好的中药材料放入过滤器中进行过滤,去除杂质和固体颗粒,得到澄清的中药液。
最后,将澄清的中药液进行干燥处理,使其形成固体状的中药制剂。
干燥的时间和温度也要根据中药材料的特性来调整,确保中药制剂的质量和稳定性。
通过以上的操作流程,中药塌渍可以有效提取中药材料中的有
效成分,使其更易于吸收和利用。
中药塌渍是一种传统的中药炮制
方法,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改进,已经成为一种成熟的中药炮制技术,被广泛应用于中药制药和中药保健品的生产中。
康复科中药塌渍技术操作规范
【目的】
溻是将饱含药液的纱布或棉絮湿敷患处,渍是将患处浸泡在药液中。
溻渍法是通过湿敷、淋洗、浸泡对患处的物理作用,以及不同药物对患部的药效作用而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方法。
适用于扭挫伤、筋骨关节劳损等。
【用物准备】
治疗盘、治疗碗内盛药汁、纱布数块、钳子二把、橡皮布、毛巾、脸盆。
【操作方法】
1.埋管湿敷法,患部下面垫以橡皮布,用4-5层纱布盖于疮面,在2和3层中间放尼龙管一根,尼龙管前端管壁钻孔数个,尾端连接针栓,露于敷料外,定时用注射器注入药液。
2.浸泡法,用大口的小药瓶或治疗碗,或小药杯盛放浸泡的药液,然后将肢端浸泡在药液中。
3.淋洗法,将煎煮好的药液放于盆内,乘热熏蒸,然后淋洗。
或将药液装入喷壶内淋洗患处,每日3-4次。
【操作程序】
1.备齐物品,携至床旁,做好解释,取得患者配合。
2.取合理体位,暴露拔罐部位,注意保暖。
3.患部下面垫以橡皮布,用4-5层纱布浸透溶液,用钳子拧至不滴水,敷于创面。
4.每隔15-30分钟淋药液于纱布上,使其经常保持湿润,以利发挥药效。
【注意事项】
用溻法时,药液应新鲜,溻敷范围应稍大于疮面。
热溻、罨敷的温度宜在45℃-60℃之间。
淋洗、冲洗时,用过的药液不可再用。
局部浸泡一般每日 1-2次,每次15-30分钟。
全身药浴可每日1次,每次30-60分钟,冬季应保暖,夏季。
直避风凉。
中药塌渍的方法是一种有效的中药外治法,其原理是通过药物的作用,达到舒筋活络、消肿止痛的目的。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将所选取的中药材放入水中浸泡1-2小时。
将浸泡好的中药材放入锅中加水煎煮,煮至水量剩下一半时关火。
用药液蘸取药棉或纱布,拧至不滴水为度,然后敷于患处。
用保鲜膜覆盖,外加绷带固定。
每次敷药时间不宜超过4小时,每2-3小时敷一次。
塌渍后要注意保暖,避免受寒。
需要注意的是,中药塌渍虽然是一种有效的中药外治法,但是具体的操作方法需要根据不同的病症和体质来选择合适的
中药材和操作步骤。
同时,在进行中药塌渍时,一定要注意安全和卫生,避免出现不良反应和感染等情况。
中药塌渍疗法中药塌渍疗法中药塌渍是中药药膏湿敷结合TDP照射患处的⼀种外治法。
以达到祛风除湿、通络⽌痛等的⽬的。
该疗法最早见于《五⼗⼆病⽅》记载外伤疾病⽤中药煎汤外敷,治疗外伤疾病。
《黄帝内经》中有“其有邪者,渍形以为汗”。
塌渍疗法在中医传统疗法中以操作简单、安全有效、适应症⼴⽽著称。
不但可以治疗所塌部位的病变,⽽且可以通过经络起到“内属脏腑,外络肢节,沟通表⾥,贯串上下”的作⽤,有效调节全⾝机能状态,提⾼机体免疫⼒。
1、塌渍主要以活⾎化瘀药物为主,辨证施药,药物离⼦渗透⼊⽑孔,可以有效的扩张⾎管,改善局部微循环和淋巴循环。
部分药物进⼊⽑细⾎管,药物通过⾎液循环稳态扩散⾄全⾝,调节全⾝状况。
2、塌渍的药理作⽤和热效应在改善⾎液循环和淋巴循环的同时,减少了炎性渗出和有害物质的吸收,加快局部病理产物的排出,能够起到活⾎化瘀、舒筋通络、松解粘连、缓急⽌痛的作⽤,能够促进瘀⾎和⽔肿的吸收。
3、中药中所含的芳⾹化浊、⾟⾹⾛窜的药物离⼦作⽤于⽪肤、腧⽳后,在⽳位经络效应和⽳位的信息效应影响下,通过神经体液装置和经络系统,调节⾼级神经中枢、内分泌、免疫系统,从⽽达到迅速调整⼈体脏腑⽓⾎和免疫功能。
⼀、适应症腰椎间盘突出、颈椎病、⾻质增⽣、关节炎、肩周炎、腰肌劳损、滑膜炎、腰椎管狭窄、⾻刺、风湿腰腿痛、坐⾻神经痛、膝盖肿痛等筋⾻类疾病。
⼆、禁忌症有⽪肤过敏患者、⽪肤破损者。
三、操作流程1、物品准备:按处⽅磨成中药粉,同时准备纱布、凡⼠林、TDP等。
2、核对、解释、保暖、暴露塌渍部位,取适宜体位。
3、将湿润后的纱布置于患处⽪肤上,将调好的药膏均匀涂抹湿纱布上,TDP灯局部照射,每次20分钟。
4、保持温度,TDP灯照射距离5~10cm。
询问患者有⽆不适,根据患者要求调整距离。
5、注意事项防⽌烫伤及药物过敏,烫伤后给以⽣理盐⽔冲洗并外敷清热解毒药物,给药伤⼝换药,药物过敏后⽴即停药,并给以抗过敏药物对症处理。
中药塌渍法中药塌渍法是将活血化瘀舒经活络等的中药用黄酒、醋、水浸透后敷于局部,用艾绒燃烧使中药加热以达到温经散寒减轻局部疼痛等目的的一种外治方法。
1、评估1.1当前主要症状、临床表现、既往史及药物过敏史。
2.2患者体质及治疗部位皮肤情况。
3.3心理状况。
2、目标活血化瘀、舒筋活络止痛、温经散寒、温补督脉,调和阴阳,温通气血等。
3、禁忌症有药物过敏患者、皮肤破损者。
4、告知注意药物温度,防止烫伤。
5、物品准备治疗盘、遵医嘱配置中药、弯盘、治疗巾等。
6、操作顺序6.1 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做好解释,核对医嘱。
6.2取合理体位,暴露治疗部位,注意保暖。
6.3遵医嘱配置中药,中药温度适宜,敷于患处。
6.4操作完毕,擦干局部药业,取下弯盘、中单、橡胶单,协助患者衣着,整理床单元。
6.5整理用物,做好记录。
7、护理及注意事项7.1操作前向患者做好解释,以取得合作,注意保暖,防止受凉。
7.2注意消毒隔离,避免交叉感染。
7.3治疗过程中观察局部皮肤反应,如出现苍白、红斑、水泡、痒痛或破溃等症状时,立即停止治疗,报告医生,配合处理。
中药塌渍法操作流程图 ← ↓ ↓→ ↓ ← ↓←↓← ↓↓→主要临床表现、既往史、药物过敏史、体质、治疗部位皮服情况心理状况等评估 物品准备遵医嘱配置中药、治疗巾等 患者准备核对姓名、诊断、解释,关闭门窗,取合适体位,暴露治疗部位,保暖 敷药 将温度适宜的药液敷于患处 观察观察局部皮肤情况及药物的湿度息观察v 整理 记录根据医嘱,详细记录治疗后的客观情况,并签名。
中药塌渍流程
中药塌渍是中药炮制过程中的一种常用方法,用于去除杂质、减轻药味、改善药效等。
其具体流程包括以下步骤:
1. 材料准备:根据需要的中药材,选择新鲜或干燥的药材,并将其清洗干净。
2. 打碎:将清洗好的中药材进行打碎成适当大小的颗粒或粉末。
3. 浸泡:将打碎好的中药材加入适量的水中浸泡一段时间,一般为数小时至一整夜,以便药材充分吸水。
4. 加热:将浸泡后的中药材和泡水一同放入大锅中,加热煮沸。
煮沸后改为小火煮煎,保持药汁的温度。
5. 堆积:将煮沸后的药汁倒入容器中,并堆积在一起。
堆积后,用重物压在上面,使药汁能够渗透下去,并通过重物的压力,将其中的水分挤出来。
6. 整理:将堆积后的中药渣整理出来,去除其中的杂质和不需要的部分,保留纯净的药渣。
7. 烘干:将整理好的中药渣晾干或用低温烘干,直至完全干燥。
8. 包装:将烘干后的中药渣进行包装,储存或使用。
需要注意的是,中药塌渍的具体流程可能会因中药材的性质和使用目的而略有不同。
因此,在进行中药塌渍时,最好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适应。
中药塌渍操作流程
中药塌渍是一种中医外治法,需先根据患者的症状表现,由医生进行辨证处方用药,然后依常规煎药法将药物煎成浓汤剂,冷却至适宜的温度,用纱布或棉垫等浸蘸后贴敷于患处。
具体流程如下:
1. 物品准备:按处方准备好中药粉、纱布、红外线灯、凡士林等。
2. 患者准备:安排患者体位,使其感到舒适、合理,暴露治疗部位。
3. 操作方法:
- 溻法:用6-8层纱布浸透药液,轻拧至不滴水,湿敷患处。
- 浸渍法:包括淋洗、冲洗、浸泡等。
4. 观察:治疗过程中,观察红外线灯温度及病情变化,询问患者有无不适。
5. 记录:治疗完毕后,记录实施中药塌渍治疗的客观情况,并签名。
在操作过程中,要注意药液温度要以患者自身耐受为度,切勿烫伤皮肤。
建议患者前往医院就诊,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不要擅自进行,避免耽误病情。
(完整)中药塌渍
中药塌渍操作的目的及注意事项
中药塌渍
定义:把中药与醋混合后加热敷于患处以达到通经活络,活血化瘀,消肿止痛为目的治疗方法。
目的:
1.减轻或消除脘腹疼痛、腰背酸痛,肢体麻木酸胀等症状;
2.缓解或消除呕吐腹痛、各种跌打损伤引起的局部淤血、肿
痛.
注意事项:
1.塌渍中保持药袋的温度,冷却后应及时更换或加热;
2.塌渍过程中要及时观察病情变化,若患者感到疼痛或出现水疱时,立即停止操作,报告医师,并配合处理。
3.塌渍温度要适宜,尤其对老年人、婴幼儿实施中药塌渍治
疗时,温度不宜过高,避免灼伤,布袋用后消毒、清洗、晒干、
高压灭菌后备用。
泌尿外科中药塌渍治疗执行规范根据《加速康复外科围术期营养支持中国专家共识》(2019版),参考妇产科4个多月来的临床应用经验,我科从06月30日起,对手术病人进行中药塌渍治疗,具体方法如下:一、适用范围:手术患者。
二、目的:术前:缓解术前焦虑,促进睡眠。
术后:扶正。
即增强抵抗力、促进康复。
三、执行方法:1.中医科老师根据手术情况送药物到科室。
分三个药蓝(术前、术后、足浴袋)放在二治疗室。
2.泡脚桶和足浴袋均放置在二治疗室门后。
3.术前晚药物使用:(1)责任护士行术前准备时将术前药物2袋和足浴袋和纱布一包交给患者,告知目的及注意事项。
(使用方法:睡前泡脚;时间:20分钟;作用:缓解术前焦虑,促进睡眠)。
(2)书写执行单(办公室置物架上)并请患者签名。
签名后放在二治疗室理疗单放置处。
(3)办公室护士登记发放人员床号、姓名,照相发针灸群,中医科开具医嘱(临时)。
(4)晚上患者或家属自行取用泡脚桶,套上足浴袋,泡20分钟结束,将桶放回治疗室。
因现只有5个桶,所以请病人及时放回,以便下一轮病人使用。
4.术后药物使用:(1)术后当天办公室护士评估次日能下床方便泡脚的患者,登记床号、姓名,照相发针灸群,请其开具次日医嘱(长期)、计费。
(2)术后第一天责任护士为能下床方便泡脚的患者(术后当天名单)发放术后药包一袋、足浴袋和纱布一包。
告知目的及注意事项。
(使用方法:睡前泡脚;时间:20分钟;作用:扶正。
即增强抵抗力、促进康复。
(2)执行单请患者签名。
(3)晚上患者或家属自行取用泡脚桶,套上足浴袋,泡20分钟结束,将桶放回治疗室。
因现只有5个桶,所以请病人及时放回,以便下一轮病人使用。
5.每日上午办公室护士打印前一日手术病人理疗单(分类执行单,97,中药塌渍),责任护士下午发放术后要报、足浴袋和纱布。
6.若病人拒做或停用,请及时在治疗单上标注清楚,下午照相发针灸群,以便中医科老师更改医嘱。
7.若夜间新上的手术患者,当晚行足浴治疗的,请夜班老师按程序执行并用红笔直接补写在已打印的治疗单上。
中药塌渍
目的:活血化瘀、消肿止痛、通经活络。
禁忌症::皮肤过敏者慎用、皮肤破损。
护理评估:核对医嘱,床号,姓名,评估患者当前症状及实施中药塌渍处的皮肤情况,做好解释说明。
病室内温度适中,必要时屏风遮挡。
用物准备:医嘱本、记录本、治疗盘、遵医嘱配置药物、油膏刀、纱布、干纱布缸、镊子缸、治疗巾、毛巾被、方盘等。
方药组成:丹参当归地龙红花挑仁栀子乳香没药大黄合欢皮操作程序:
1. 备齐用物:推车至床旁,核对,做好解释,
2. 协助患者取合理体位,暴露溻渍部位,注意保暖。
3. 遵医嘱取大小合适的纱布,将所需药物平摊于纱布上,薄厚适中。
4. 将摊好药物的纱布敷于患处,时间30分钟,观察敷药部位皮肤情况。
5. 协助患者卧位舒适,清理用物。
洗手,记录。
6. 敷药完毕,拔下电源,清洁皮肤,协助患者衣着,安排舒适体位,整理床单位,清理用物,洗手。
7. 记录:根据医嘱的要求,详细记录实施溻渍后的客观情况,并签名。
中药塌渍操作流程及注意事项-回复中药塌渍是一种传统中药炮制技术,用于改变药材的外形和特性,使其更易于储存、煎煮和使用。
本文将详细介绍中药塌渍的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项。
一、操作流程1. 准备工作:准备好所需的药材和工具。
首先要选择好质量可靠的药材,最好是新鲜的、干燥的和完整的。
工具包括塌杵(又称杵拍)和凹凸板。
2. 杵拍:将药材用杵拍进行杵拍。
杵拍是指用力将杵拍在药材上,以改变其形状和特性。
首先,将凹凸板放在固定位置上,然后将药材放在凹凸板上。
接下来,用合适的力量用杵拍击药材,使其变平、变宽或变薄。
3. 烘干:将经过杵拍的药材进行烘干。
烘干可以加速药材中水分的蒸发,以防止霉变和变质。
药材可以放在通风良好的地方晾干,也可以用低温烘干设备进行烘干。
4. 储存和使用:将烘干后的塌渍药材储存起来,以备后续使用。
储存时要注意避免阳光直射和潮湿。
在使用时,根据需要将塌渍药材进行煎煮或研磨,以达到最佳的药效。
二、注意事项1. 选择好质量的药材:药材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塌渍的效果和药效。
应选择新鲜、干燥和完整的药材,避免选择有霉变或虫蛀的药材。
2. 控制杵拍的力度:杵拍的力度需要适中,不宜过大或过小。
力度过大容易导致药材损坏,力度过小则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
初学者在进行杵拍时应适度控制力量,以防止药材的碎裂或破损。
3. 适当调整塌渍的形态:根据药材的特性和需要,可以适当调整塌渍的形态。
例如,对于硬质的药材,可以增加杵拍的力度和次数,使其变薄和变宽;而对于脆性的药材,应适当减小杵拍的力度和次数,避免药材的断裂。
4. 注意药材的湿度:药材在进行杵拍之前应保持适当的湿度。
如果药材过于干燥,容易导致硬塌或碎裂;而如果药材过于湿润,会影响杵拍的效果和药材的储存。
一般来说,药材的湿度应控制在适当的范围内,以保证塌渍的效果。
5. 烘干的适宜温度和时间:药材在杵拍完成后需要进行烘干,烘干的温度和时间需要适当控制。
一般来说,烘干温度不宜过高,以免影响药材的有效成分。
中药塌渍操作流程
中药塌渍是一种传统的中药炮制方法,它可以帮助中药材更好
地释放药效,提高药材的药用价值。
下面将介绍中药塌渍的操作流程,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首先,准备好需要的中药材和辅料。
选用优质的中药材是中药
塌渍的关键,同时还需要准备好干净的水和其他辅料,如酒精、盐等。
接着,对中药材进行处理。
首先要对中药材进行清洗,去除杂
质和污垢,然后根据具体药材的特点进行处理,有些需要切片,有
些需要研磨成粉末,有些需要晾晒等。
然后,进行中药塌渍的操作。
将处理好的中药材放入容器中,
加入适量的水,然后根据具体情况加入一定比例的酒精、盐等辅料,搅拌均匀。
接下来,进行渍透处理。
将混合均匀的中药材浸泡在水中,让
其充分吸收水分和辅料的成分,达到渍透的效果。
这个过程一般需
要一定的时间,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最后,进行晾晒或烘干。
将渍透的中药材取出,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晾晒或烘干处理,使其达到合适的含水量和质地,以便后续的使用和保存。
需要注意的是,中药塌渍的操作流程中,每一步都需要严格按照要求进行,尤其是对中药材的处理和渍透的时间掌握,这都直接影响着中药的质量和药效。
总的来说,中药塌渍是一种传统而有效的中药炮制方法,掌握好操作流程,可以帮助中药材更好地发挥药效,提高药用价值。
希望大家在使用中药塌渍的时候,能够按照正确的流程进行操作,以获得更好的疗效。
中药塌渍操作流程及注意事项-回复中药塌渍是在中药学中常用的一种制备方法,通过制作中药粉末后,使用清洁的毛巾将中药塌实,使其更加细腻,有利于中药的溶解和渗透。
本文将详细介绍中药塌渍的操作流程及注意事项,以供参考。
一、准备工作1. 约定制备中药的比例,准备好所需中药材和辅料,确保中药的质量。
2. 准备好所需的工具,包括研钵、研杵、过筛器、干净的毛巾等。
3. 清洁工作台台面和工具,确保无尘、清洁。
二、材料处理1. 将需要制备的中药材按照配方比例准备好。
2. 对中药材进行初步净化处理,去除杂质、异物以及糟粕等。
3. 将净化后的中药材晾干或晒干,使其适合后续的研磨处理。
三、研磨处理1. 将准备好的中药材放入研钵中,用研杵反复研磨,直至变成细腻的中药粉末。
2. 通过过筛器对中药粉末进行过筛,去除颗粒较大的杂质,使中药粉末更加均匀。
四、塌渍操作1. 将塌渍材料准备好,一般采用干净的毛巾或者纱布等材质。
2. 将中药粉末均匀地撒在干净的工作台面上。
3. 用手或者刮板将中药粉末铺平,使其呈现一定的厚度。
4. 将准备好的毛巾铺在中药粉末上方,轻轻按压,使中药粉末与毛巾充分接触。
5. 按照一定的方向和力度进行塌渍操作,一般采用手掌均匀地按压,或者用木棒轻轻敲打毛巾,使中药粉末逐渐塌实。
6. 继续进行均匀的塌渍操作,直至中药粉末完全塌实,毛巾的厚度明显变厚。
五、注意事项1. 中药塌渍操作需在无风、干燥、清洁的环境中进行,以防止灰尘或杂质进入中药粉末。
2. 选择合适的塌渍材料,如毛巾或纱布,确保其干净卫生。
3. 在进行塌渍操作前,一定要先仔细阅读相关的操作说明和配方要求,遵守相关的制作规范和操作步骤。
4. 注意力度的掌握,过度力度可能导致中药粉末过于紧密,影响后续的使用效果。
5. 注意操作的方向,一般采用一致的方向进行,以保证中药粉末的均匀塌实。
6. 塌渍操作完成后,及时清理工作台面和工具,保持工作环境清洁。
通过以上步骤,中药塌渍操作可以有效地将中药粉末塌实,提高药物的溶解性和渗透性,使其更加适合煎煮或制剂的制作。
中医塌渍操作流程一、准备工作。
咱得先把要用的东西都找齐喽。
那需要啥呢?首先就是中药啦,这中药得是根据患者的病情专门调配的呢。
就像做一道特别的菜,不同的病症就像是不同的口味需求,中药就是那独特的调料组合。
然后就是一些辅助的工具,像干净的纱布,这纱布就像是给中药做的小被子,得软软的,这样敷在身上才舒服。
还有用来加热的设备,这个加热设备就像是给中药注入活力的小太阳,能让中药更好地发挥作用。
另外,还得有个干净的容器,这容器就是中药的临时小窝,能把中药好好地盛着。
在准备这些东西的时候啊,可一定要保证都是干净卫生的,就像我们要住酒店,肯定得选干净整洁的房间一样。
二、患者准备。
接下来就是患者这边啦。
要先让患者找到一个舒服的姿势躺好或者坐好,这就像是给患者安排一个最惬意的休息姿势。
告诉患者不要太紧张,放松就好,咱这是在做对身体有益的事情呢。
就像去按摩,得全身放松才舒服。
然后要把患者需要敷药的部位暴露出来,这个部位的皮肤得是干净、完整的,要是有伤口或者特别脏,那可不行,得先处理好。
这就好比是给中药找一块肥沃干净的土地来播种,皮肤就是那块土地,只有干净健康,中药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
三、塌渍操作。
四、塌渍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在塌渍的过程中,咱也要时刻关注着患者的情况呢。
要问问患者感觉怎么样,是不是太烫了或者有啥不舒服的。
这就像朋友之间的互相关心,得时刻在意对方的感受。
如果患者说有点烫,那就要调整一下中药的温度或者纱布的厚度。
还有就是要注意塌渍的时间,不能太短也不能太长,就像睡觉一样,睡太少没精神,睡太多也会头疼。
合适的时间才能让中药的药效充分发挥,又不会对患者的皮肤造成不好的影响。
五、塌渍结束后的处理。
等塌渍结束啦,要把纱布和中药拿下来。
这时候患者的皮肤可能会有点红红的,这是正常现象,就像运动后脸会红扑扑的一样。
然后用干净的毛巾把敷药的部位轻轻擦干,就像给这个部位洗个温柔的小澡。
最后呢,让患者休息一下,感受一下身体的变化。
中药塌渍操作方法
中药塌渍是一种中医外治法,通常用于治疗关节疼痛、软组织损伤、皮肤病等。
以下是一般的中药塌渍操作方法:
1. 准备药物:根据医生的处方,准备所需的中药材。
2. 煎煮中药:将中药材放入砂锅或陶罐中,加入适量的水,煎煮一定时间,一般建议煎煮20-30 分钟,以提取出中药的有效成分。
3. 过滤药汁:使用纱布或滤网过滤药渣,得到纯净的中药药汁。
4. 调整温度:将药汁稍微冷却,待温度适宜后使用。
注意不要太热,以免烫伤皮肤。
5. 清洁皮肤:在进行中药塌渍前,先清洁要治疗的皮肤部位,确保皮肤干净。
6. 涂抹药汁:使用干净的纱布或毛巾浸湿药汁,拧至半干后,敷在要治疗的皮肤部位上。
可以使用保鲜膜或绷带固定,以保持药汁与皮肤的接触。
7. 保持时间:根据医生的建议,保持中药塌渍的时间。
一般建
议每次治疗20-30 分钟,但具体时间可能因病情和药物而异。
8. 结束治疗:到达治疗时间后,取下纱布或毛巾,用清水轻轻洗净皮肤,拍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