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西亚思维导图
- 格式:doc
- 大小:90.00 KB
- 文档页数:1
七年级地理下册知识结构图六章认识大洲亚洲及欧洲非洲美洲七章了解地区东南亚欧洲西部北极地区和南亚南极地区西亚八章走近国家日本法国美国澳大利亚俄罗斯巴西七年级地理教材分析七年级地理下册属于世界地理中的分区地理,讲述一个大洲:亚洲,五个地区:东南亚、中东、欧洲西部、撒哈拉以南非洲、极地地区,六个国家:日本、印度、俄罗斯、澳大利亚、美国、巴西。
第六章认识大洲一、课程标准:1.读图说出亚洲的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2.利用图进行比较,进而认识亚洲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一洲。
3.读图了解亚洲的地理分区,并观察中国在亚洲的位置及邻国。
4.读图找出亚洲的主要地形区,分析其地形及其分布的特点;找出主要河流,观察其流向和注入的海洋;分析河流流向与地形的关系。
5.读概括亚洲气候类型,分析亚洲气候特点和形成原因。
6.读图,分析非洲气候分布特点。
7.读图,找出人口超过1一亿的国家,看看亚洲有几个,能得出什么结论。
8.读图,分别按人口总数和人口自然增长率给各大洲排队,并计算给大洲人口增长情况。
9.联系实际,分析亚洲人口增长对资源和环境造成的压力。
10.阅读材料,了解亚洲民族分布情况、民族习俗及与当地自然条件的关系,联系历史知识,了解亚洲文明的历史。
11.读图,了解亚洲各国经济发展情况,按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排排队。
12.读图,了解三大产业的划分,了解表中几个国家三类产业结构,简要分析产业结构与经济发展程度的关系。
第七章了解地区一、课程标准:1、运用地图说明东南亚地形与河流的关系,以及河流对城市和人口分布的影响。
2、运用图表说明东南亚气候特点,及对当地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2、运用地图说出东南亚的主要资源的分布及出口情况。
4、说出东南亚的旅游资源优势。
5、在地图上找出中东地区位置6、根据地图和资料说出中东石油特点、分布、主要产油国、输出路线。
7、了解撒哈拉以南非洲人种、文化习俗及黑人的遭遇。
8、.读图说出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主要地形区名称,说出该区域气候特点。
初中地理 20 组思想导图,扫清所有地理知识点一、地球和地图图 1:地球和地球仪图 2:地球的运动图 3:地图的阅读图 4: 地形图的判读二、陆地和大海图 5: 大洲和大洋图 6: 海陆的变迁三、天气与天气图 7: 气温的变化与散布图 8: 降水的变化与散布四、居民与聚落图 9: 人口与人种图 10: 世界的语言和宗教五、发展与合作六、亚洲图 11: 亚洲的地点和范围七、周边的地域和国家图 12: 中国的周边地域和国家——日本图 13: 中国的周边地域和国家——印度图 14: 中国的周边地域和国家——俄罗斯八、东半球的其余的地域和国家图 15: 东半球其余国家和地域——中东图 16: 东半球其余国家和地域——欧洲西部图 17: 东半球其余国家和地域——撒哈拉以南非洲图 18: 东半球其余国家和地域——澳大利亚九、西半球的国家图 19: 西半球的国家和地域——巴西十、极地地域图 20: 极地地域十一、从世界看中国图 21: 中国领土十二、中国自然环境图 22: 地形和地势图 23: 中国的天气图 24: 中国的河流和湖泊图 24: 中国的自然灾祸十三、中国的自然资源图 24: 中国的自然资源——水资源十四、中国的经济发展图 25: 中国的经济发展——交通运输图 26: 中国的经济发展——农业图 27: 中国的经济发展——工业十五、中国的地理差别图 28: 中国的地理差别十六、北方地域图 29: 中国的北方地域——自然特点与农业图 30: 中国的北方地域——“白山黑水”东北三省十七、南方地域图 31: 中国的南方地域——“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域图 32: 中国的南方地域——“东方明珠”香港和澳门图 33: 中国的南方地域——祖国的神圣国土_台湾省十八、西北地域图 34: 中国的西北地域——干旱的宝地_塔里木盆地十九、青藏地域图 35: 中国的青藏地域——自然特点与农业二十、中国在世界中图 36: 中国在世界中。
了解地区适用年七年级级所需时11课时间主题单元学习概述“了解地区”部分在全书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它以前面认识大州部分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知识为依托,对相关信息和知识进行了充实和提高,又对后面“走进国家”部分起到了铺垫和奠基作用。
本章教材紧紧抓住了人地环境的内在联系,这不论对学生掌握本章知识、发展智力,还是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都有好处。
本章重点选取了:东南亚、南亚、西亚、欧洲西部、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五个地区。
(1)东南亚:东南亚位于亚洲东南部,包括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两大部分。
做一个整体的地理区域,无论在自然地理条件,还是在历史、经济发展方面,都有许多共性。
(2)南亚:南亚位于亚欧大陆的南部,引人注目的喜马拉雅山脉和苏莱曼山把南亚与亚洲其他地区隔开,是南亚在地理上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单元。
南亚相对于亚欧大陆其他地方来说,在自然地理、人文地理方面,呈现着独特的区域特征。
(3)西亚:本节主要包括4个内容:五海三洲之地、干旱环境的农牧业、阿拉伯国家、世界石油宝库。
重点之一是西亚地理位置的重要性;重点之二是西亚的石油资源。
本节紧紧抓住人地环境的内在联系,不论对学生掌握本节知识、发展智力,还是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都有好处。
(4)欧洲西部本节教材在内容的编排上较多的舍去了自然环境和自然条件的内容,重点选取了“位置与范围”、“雄厚的经济实力”、“繁荣的旅游业”三个方面的内容,突出了欧洲西部的人文特色。
当然,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帮助分析这三个方面的内容,必然要涉及一些自然环境的知识。
(5)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本节是“了解地区”的最后一节。
在我们人类生活的地球上,两极地区是神秘诱人的地方。
两极地区有原始、严酷的自然环境,又丰富的自然资源,还是人类进行多种科学研究的理想场所。
因此,世界上越来越多的科学家关注两极地区。
从学生认识世界,面向未来考虑,这一节具有重要意义。
本节的教学中重点有两极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自然资源和科学考察等四个方面,难点是南极洲气候严寒的原因。
西亞古文明
四大古文明 誕生 大河流域 西亞 兩河
埃及 尼羅河
印度
印度河 恆河
中國
黃河
長江
兩河流域
亦稱
美索不達米亞
組成
幼發拉底河 底格里斯河
延伸
地中海東岸
豐富文化
位置
交界
歐 亞
非
地形平坦
缺少 天然屏障 受到 外來民族
入侵
政權
交替頻繁
民族
①蘇美人
西元前3500年
城邦 文字 楔形 天文 制定
陰曆
數學
六十進位
1分=60秒
②巴比倫人
國王漢摩拉比
制定
漢摩拉比法典 以牙還牙
以眼還眼
③亞述人
好戰
武力強大
④加爾底亞人
擅長
天象
占星術 創建
一週七天
肥沃月灣
小亞細亞
民族 西臺人
使用
鐵器
地中海東岸
民族
腓尼基人
擅長
航海
經商
傳播
文明
改良
古埃及文字
傳歐洲
猶太人
希伯來人
居住
巴基斯坦
創立
猶太教
信仰
耶和華
相信自己 上帝的選民
伊朗高原
民族 波斯人
建立
波斯帝國
征服
兩河流域 埃及
橫跨 歐 亞
非
信仰拜...
祆教
崇拜
光明
火。
初中地理《西亚》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2 西亚适用年七年级级所需时2课时间主题单元学习概述西亚是亚洲重要的组成,世界关注的热点,具有突出的自然和人文特色。
“西亚”这一节内容以前面“亚洲”部分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知识为依托,对相关信息和知识进行了充实和提高,在“东南亚”、“南亚”的基础上不断强化学习区域地理的基本方法,为后面不同尺度区域地理的学习打好基础。
教材突出以下几点:?五海三洲两洋之地;?干旱环境中的农牧业;?阿拉伯国家;?世界的石油宝库。
并没有着重于某一个国家,而是对整个区域进行了总体描述,强调区域特征的整体性,其目的是呼应前面“认识大洲”和后面“走进国家”,承上启下,通过探究性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学习和研究不同尺度区域地理的基本方法。
学习重点:1、西亚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2、西亚丰富的石油资源及西亚石油对本地区和世界经济的影响。
学习难点:1、联系三洲五海的枢纽地位。
2、西亚重要的石油运输线。
3、西亚地区的动荡不安与本地区的位置、资源、宗教的关系。
学习方法:多媒体演示、读图分析为主的教学方法。
预期学习成果:提高学生从各种地图、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从现代信息中捕捉地理信息的能力。
通过认识西亚的位置和范围、认识西亚的自然环境初步掌握说明某一地区位置特点的方法,以及环境中经济的影响。
联系当前西亚动荡不安的世界局势,懂得珍爱和平、反对战争、正确认识宗教文化信仰,远离邪教、创造美好生活的情感。
主题单元规划思维导图主题单元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运用地图说明西亚地区的位置、范围,找到主要的国家和重要的宗教城市及临海、海峡、运河;分析本区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2、运用地图和资料说出西亚地区的资源优势和劣势,并讨论由此可能产生的地区争端和冲突。
3、通过阅读材料和图片,知道西亚地区的宗教特色。
过程与方法:1、进一步培养提高学生读图用图能力。
2、学会通过网络围绕西亚的重大事件搜集、整理、分析相关的信息资料。
3、通过小组讨论理解人地环境的内在联系,发展学生探究问题及合作学习的能力。
了解我们的邻居——东南亚、南亚、西亚地区适用年级初一下学期所需时间课内共用5课时,每周2课时;课外共用1课时主题单元学习概述打开亚洲地图,可以清楚的看到与我国相邻的几个地区:东南亚、南亚、西亚、中亚、北亚,其中教材把前三个地区作为第二章的学习部分是有原因的,东南亚与中国山水相连,文化相近,中国进口的石油大部分要通过马六甲海峡;南亚作为世界一个重要的人口密集区,与中国交往越来越密切,世界的发展离不开喜马拉雅山两侧的中国和印度;西亚是世界及中国进口石油主要来源地,其重要性不言自明,从中国的角度审视三个地区很有意义。
所以把七年级下册第二章了解地区中的前三节东南亚、南亚、西亚拿出来组成这样一个主题单元——了解我们的邻居。
本单元内容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通过第一章认识大洲的学习,学生已经对亚洲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口状况有了初步了解,而本章的学习是把视角进一步拉近,进一步了解三个地区的自然环境及人文环境,但是三个地区的内容是有侧重的,除了共同的部分如地理位置、主要国家、地形、气候、河流状况外,东南亚的物产及马六甲海峡,南亚西亚气候对农业的影响,西亚的石油运输路线,南亚和西亚的宗教信仰作为每个地区的“特色”也是学习的重点。
本主题单元的难点有理解马六甲海峡的重要性、了解南亚的气候特征及对农业的影响、西亚石油的输出路线。
本主题单元对教材中东南亚、南亚、西亚的内容重新解剖整合,设计了五个专题:一、地理位置及主要国家,二自然环境与农业,三、资源物产与经济发展,四、人口与宗教信仰,五、与中国的联系。
这五个专题中,前四个在课内完成,第五个专题在课外完成。
学习过程中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和多媒体手段,引导学生从网上获得有用的信息,同时以小组为学习单位,在合作中弥补一些学生读图能力的不足。
主题单元规划思维导图主题单元学习目标(说明:依据新课程标准要求描述学生在本主题单元学习中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知识与技能:1、读东南亚、南亚、西亚的政区地图,找出三个地区的纬度范围、濒临的海洋、重要的国家,运用地图说明马六甲海峡和霍尔木兹海峡在世界海洋运输中的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