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鉴赏之构思技巧
- 格式:doc
- 大小:72.00 KB
- 文档页数:13
古诗歌中常见的构思技巧[应用体验]1.(2016·全国卷Ⅱ)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丹青引赠曹将军霸①(节选)杜甫先帝天马玉花骢②,画工如山貌不同。
是日牵来赤墀chí③下,迥立阊阖④生长风。
诏谓将军拂绢素,意匠惨淡经营中。
(惨淡:苦费心思;经营:筹划。
费尽心思辛辛苦苦地经营筹划;后指在困难的境况中艰苦地从事某种事业。
)斯须⑤九重真龙出,一洗万古凡马空。
[注]①曹将军霸:即曹霸,唐代著名画家,官至左武卫将军。
②玉花骢:唐玄宗御马名。
③赤墀:宫殿前的红色台阶。
④阊阖:传说中的天门,这里指宫门。
⑤斯须:一会儿。
为了突出曹霸的高超画技,诗人作了哪些铺垫?请简要分析。
(6分)答:解析:诗歌前四句是为了突出曹霸的画技而作的铺垫。
先看前两句,“画工如山”是形容画师众多,“貌不同”是说所画之马都不逼真。
这两句意思是说,先帝的御马玉花骢许多画师都画过,每个画师画得都不同,但都不逼真,暗含玉花骢难画之意。
这是第一层铺垫。
再看后两句,这两句是描写真马。
“迥立”“生长风”写出了真马的昂首挺立、气宇轩昂,暗含画家要画出此马的神采实属不易。
这是第二层铺垫。
参考答案:①画工如山貌不同:写曹霸要画的马已有众多画工画过,但画得都不成功。
强调此马的雄俊非凡手可得,造成此马难画的印象;②迥立阊阖生长风:写真马昂头站立,给人万里生风之感,进一步点出画家要捕捉住此马飞动的神采尤其不易。
(每答出一点给3分。
意思对即可。
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白话诗歌]开元时先帝的天马名叫玉花骢,多少画家画出的都与原貌不同。
当天玉花骢被牵到殿中红阶下,昂首屹立宫门更增添它的威风。
皇上命令你展开丝绢准备作画,你匠心独运惨淡经营刻苦用功。
片刻间九天龙马就在绢上显现,一下比得万代凡马皆成了平庸。
2.(2019·济南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自咏示客陆游衰发萧萧老郡丞,洪州又看上元灯。
羞将枉直分寻尺①,宁走东西就斗升。
【2025高考一轮复习考点专题精讲】第二部分古代诗文阅读古代诗歌阅读11古代诗歌表达技巧之结构技巧【结构技巧·必备知识】常见结构技巧及作用1.开门见山特点及作用诗歌开头就进入正题,揭示主题或全篇主要内容示例“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贺知章《回乡偶书》)赏析首句概括写出数十年客居他乡的事实,有自伤“老大”之情,第四句儿童的淡淡一问也就在情理之中了2.以景结情特点及作用诗歌在议论或抒情的过程中,戛然而止,一转而写景,以景代情作结,使得诗歌“此时无情胜有情”,显得意犹未尽示例“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王勃《山中》)赏析最后两句写山上所望实景,映衬一、二句之情,以景寓情,用秋风萧瑟、黄叶飘飞来衬托自己的悲苦3.卒章显志特点及作用诗人在诗歌的结尾表达自己的心志或情怀示例“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赏析强烈地表达了诗人追求自由、蔑视权贵的心志4.抑扬特点及对要褒扬的人或物先写其不足,对要贬损的人或物先写其长处。
抑扬有先扬作用后抑和先抑后扬之分示例“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叶绍翁《游园不值》)赏析先写诗人乘兴游园,被拒门外;后写诗人看到满园春色,有所收获。
前面遗憾是“抑”,后面高兴为“扬”5.铺垫特点及作用为主要人物的出场或主要事件的发生创造条件而着重描述渲染的技法。
铺垫是重要情节的基石,能增加情节张力,制造悬念,使情节具有合理性示例“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王建《十五夜望月》)赏析诗的开篇描绘出十五的夜晚一派明朗素洁的景象,为下文写秋思做铺垫6.照应特点及作用诗人在描写、叙述过程中,对后面要表现的内容,在前面适当的地方提示或暗示下,与前面呼应。
这种结构技巧可以使作品结构严谨,脉络分明示例“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五)——构思立意(结构技巧)表达技巧是指作者在塑造形象、创造意境、表达思想感情时所采取的特殊的表现手法。
它的含义非常广泛,既可以包括各种修辞手法、表达方式的使用,也包括各类表现手法和艺术构思上的巧妙使用。
对表达技巧的鉴赏,就是辨识诗歌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或艺术构思,分析其本身的艺术效果,评价其对表现诗人的思想感情所起到的作用。
诗歌的表达技巧之构思立意(结构技巧)诗歌构思立意的精妙往往由篇章结构的技巧体现出来。
诗词的篇章结构即诗词的行文脉络以及情感内容的起伏变化。
从景情关系角度:以景结情;从诗歌的主旨角度:卒章显志、以小见大;从诗歌情感的变化角度:抑扬。
【知识概述】构思技巧:是指诗歌的结构安排方面的技巧。
结构上的“起—承—转—合”,行文上的由“景”到“情”,由“景”到“理”,由“事”到“理”,都显示出诗歌行文结构上的艺术。
常见的诗歌构思立意的考查题型主要有两种:①结构技巧的辨别与分析;②某个形象、某句诗或某联诗的作用。
【示例】(1)卒章显志李白《行路难》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句结尾有何表达效果?答案卒章显志,画龙点睛,点明诗歌主题,表达了实现理想的豁达。
(2)以景结情请赏析许浑《谢亭送别》中“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两句。
答案上句极写别后酒醒的怅惘空寂,结句却并不接着直抒离愁,而是宕开写景。
这种借景寓情,以景结情,比直抒别情更富感染力,别具一种不言而神伤的情韵。
(3)抑扬“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王昌龄《闺怨》)请赏析诗歌运用的结构技巧。
答案这首诗采用先扬后抑的手法,先写少妇“不知愁”,后面才说她“悔”,通过对少妇情绪微妙变化的刻画,深刻表现了少妇因触景而产生的感伤和哀怨的情绪,突出了“闺怨”的主题。
(4)铺垫刘禹锡的《秋词》:“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诗中“我言秋日胜春朝”一句在结构上有何作用?答案“我言秋日胜春朝”为下文赞美秋日做了铺垫。
2023备考年中考古诗鉴赏高频考点精准讲解-----结构思路(解析版)一、知识点讲解行文结构(构思立意)方面的技巧及鉴赏术语欲扬先抑、欲抑先扬、卒章显志、画龙点睛、以小见大、寄寓寄托、怀古伤今、起兴、做铺垫、埋伏笔、呼应照应、水乳交融、浑然天成、以动写静、点面结合、想像联想、开门见山、逐层拓展、环环相扣、前后呼应、首尾圆合、伏笔照应、点题、委婉、以乐写哀、以景结情。
1.提问方法:⑴这首诗是怎样构思的?⑵请分析这首诗的构思之妙。
2.解答分析:诗歌有思路,一首诗句与句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
那么,分析诗的结构思路,必须把握诗句的关系。
有的诗先写景后抒情,有的先叙事后抒情,还有铺垫、过渡、烘托、起承转合之说。
3.答题步骤:⑴概述诗句的内容。
⑵揭示诗句之间的联系。
⑶指出这种构思传达出什么思想感情。
4.答题示例:山房春事岑参梁园日暮乱飞鸦,极目萧条三两家。
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
请简析本诗的构思之妙。
(步骤一)一、二句写梁园的繁盛不在——仰望空中乱鸦翻飞,遥望前方一片萧条;三、四句以“旧时花开”反衬现在的人去园空。
(步骤二)这样,一、二句烘托出凄凉的气氛,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三、四句就在此基础上抒发感慨,显示主旨。
(步骤三)从而表达了物是人非世事沧桑的悲凉之感。
二、专项演练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
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
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1.本诗在章法结构上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
【答案】1.重章叠句。
【解析】1.乐曲演奏一遍为一章。
《诗经》中的诗是合乐歌唱的,所以每一篇都分若干章,章与章往往句型重复,字面也大体相同,只在关键处更换个别字。
这一章法叫作重章叠句。
《桃夭》的三章之间只是变换了个别词语,运用了重章叠句的写法。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柳州榕叶落尽偶题柳宗元宦情羁思共凄凄,春半如秋意转迷。
山城过雨百花尽,榕叶满庭莺乱啼。
古代诗歌结构技巧总结
古代诗歌结构技巧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 诗歌的格律:古代诗歌通常遵循特定的格律,如五言、七言、律诗等。
每一种格律都有其特定的音节和押韵规则,诗人需要根据格律的要求来构思和写作诗歌。
2. 对仗和押韵:古代诗歌注重对仗和押韵,通过对仗和押韵的运用,可以增强诗歌的韵律感和美感。
诗人需要在构思诗歌时注意句子之间的对仗和押韵,使诗歌更加优美和流畅。
3. 比兴和象征:古代诗歌常常运用比兴和象征手法,通过对自然、人物、情感等的比喻和象征来表达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诗人需要善于运用比兴和象征,使诗歌更加富有意境和深刻。
4. 用典和修辞:古代诗歌常常运用各种典故和修辞手法,如夸张、拟人、排比等,来增强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诗人需要善于运用用典和修辞,使诗歌更加生动和有力。
总的来说,古代诗歌结构技巧主要包括格律、对仗和押韵、比兴和象征、用典和修辞等方面,诗人需要在写作诗歌时灵活运用这些技巧,以创作出优美、富有表现力的诗歌作品。
诗歌鉴赏之构思技巧备课人门党娟教学目标:1、重点了解各种构思技巧。
2、结合诗句理解构思技巧。
一、抑扬有欲扬先抑和欲抑先扬之分。
抑扬,“抑”是贬抑否定,“扬”是褒扬肯定。
为了褒扬肯定某一方面,故意先对其他方面作贬抑否定这叫欲扬先抑。
“扬”是目的,“抑”是手段。
“抑”与“扬”是对立统一的。
运用抑扬手法,可以尽情抒发情感,还可使行文跌宕起伏,曲折有致,引人入胜。
如叶绍翁《游园不值》:“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诗人便运用欲扬先抑手法,展现了春天美好的景象。
应当爱惜青苔不让屐齿把它踩坏,我轻轻地敲着那扇柴门可是许久也不开。
然而满园的春色柴门是关不住的,一枝粉红色的杏花已从墙头探伸出来。
门前长有青苔,足见这座花园的幽僻,而主人又不在家,敲门很久,无人答应,更是冷清,可是红杏出墙,仍然把满园春色透露了出来。
从冷寂中写出繁华,这就使人感到一种意外的喜悦。
闺怨(王昌龄)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装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前两句写少妇经过梳妆打扮之后,登上翠楼去赏春景的兴奋欢愉之情。
后两句则写闯入眼帘的柳色,引起了当年与丈夫折柳送别时的伤感。
先扬后抑之间传达出少妇因触景而生的感伤和哀怨,突出了“闺怨”的主题。
简要评析这首诗运用的主要艺术手法。
贾生唐·李商隐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②。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③。
①贾生:贾谊,西汉著名的政论家,力主改革弊政,提出许多重要政治主张,但却遭谗被贬,一生抑郁不得志。
②宣室:汉未央宫前殿的正室。
逐臣:被贬之臣。
贾谊被贬后,汉文帝曾将他召还,问事于宣室。
才调:才华气格。
③可怜:可惜,可叹。
苍生:百姓。
问鬼神:事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文帝接见贾谊,“问鬼神之本。
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
至夜半,文帝前席。
”诗的前两句从正面着笔,丝毫不露贬意,仿佛热烈颂扬文帝求贤若渴,虚怀若谷,和对贾生的赞叹。
可是读了后面两句,才恍然大悟,原来郑重求贤,虚心垂询,推重叹服,乃至"夜半虚席",不是为了寻求治国安民之道,却是为了"问鬼神"的本原问题!这究竟是什么样的求贤,对贤者又究竟意味着什么啊!讽刺辛辣,感慨深沉,非抑扬而不能达到此效果。
古代诗歌鉴赏之构思技巧古代诗歌鉴赏之构思技巧(五)真题展示(2011 ·大纲全国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关河令周邦彦秋阴时晴渐向暝,变一庭凄冷。
伫听寒声,云深无雁影。
更深人去寂静,但照壁孤灯相映。
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注】周邦彦(1056~1121):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寒声:指秋声,如风声、落叶声、虫鸣声等。
雁:古人认为雁能传书。
(1)从上、下两阕的首句看,这首词是以什么为线索来写的?请简要说明。
答:【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构思技巧的能力。
题干已经明确提示从两阕的首句看,而上阕的“渐向暝”和下阕的“更深人去寂静”,是比较明显的一个时间过渡,据此可以看出是时间线索。
参考答案是以时间推移为线索来写的。
上阕写的情景发生在日间“渐向暝”时;下阕写作者难以入眠的情景已经推移至更深、人去、夜寂静时。
(答出以时间为线索的给1分,能简要说明的给2分。
意思答对即可。
)(2007·山东卷)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回答问题。
出关徐兰凭山俯海古边州,旆影风翻见戍楼。
马后桃花马前雪,出关争得不回头?【注】关,指居庸关。
旆(pi),旌旗。
(1)诗的前两句,有版本作“将军此去必封侯,士卒何心肯逗留”,与本诗相比你更喜欢哪一种?请简要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更喜欢本诗。
本诗前两句点出居庸关的雄壮气势,景物描写鲜明生动,为后面抒情作了铺垫。
“将军”两句缺乏形象感,并且与全诗思乡的情感内容不相称。
(2011·湖北卷)14.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8分)登城望湖楼晚景刘敞苏轼雨映寒空半有无,横风吹雨入楼斜,重楼闲上倚城隅。
壮观应须好句夸。
浅深山色高低树,雨过潮平江海碧,一片江南水墨图。
电光时掣紫金蛇。
(2)两诗第三句都描写相对静止的画面,请分别说是它们在原诗结构中的作用。
(2分)参考答案刘诗第三句承接前两句,并与蒙蒙细雨叠加,以形成下句江南水墨图意境;苏诗第三句从“横风吹雨”转入“雨过潮平”,为描写雷电蓄势,承上启下。
(2011·江苏卷)9.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日忆李白杜甫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说说这首诗的构思脉络。
(3分)参考答案立足于诗,怀念李白:从赞扬李白的诗歌开始,转为对李白的思念,最后以渴望相见、切磋诗艺作结。
(2011·浙江卷)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21-22题。
(7分)蝶恋花·出塞[清]纳兰性德今古河山无定据,画角声中,牧马频来去。
满目荒凉谁可语?西风吹老丹枫树。
从前幽怨应无数,铁马金戈,青冢黄昏路。
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
21.这首词开篇有何特点?(3分)【答案】总领全词,点明主旨;议论开篇;奠定感情基调。
(2011·天津卷)阅读下面的诗,按要求作答。
(8分)骤雨【宋】华岳牛尾乌云泼浓墨,牛头风雨翩车轴。
怒涛顷刻卷沙滩,十万军声吼鸣瀑。
牧童家住溪西曲,侵早骑牛牧溪北。
慌忙冒雨急渡溪,雨势骤晴山又绿。
(3)有人说,本诗第五、六句可以放在开头,你认为好还是不好,为什么?(3分)参考答案不好,开篇写骤雨至,先声夺人,和结尾雨的骤然停止形成呼应,体现出作者谋篇布局的艺术匠心。
如果把第五六句放在开头,牧童就成了描写的重心,冲淡了艺术效果。
好。
先写牧童悠然自得的情状,衬托出骤雨初至的紧张场面,给读者提供了一个阅读视角,增强了身临其境的艺术效果。
而按现在的顺序,在表达上略显突兀。
(2011·重庆卷)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渡江【明】张弼扬子江头几问津,风波如旧客愁新。
西飞白日忙于我,南去青山冷笑人。
孤枕不胜乡国梦,敞裘犹带帝京尘。
交游落落俱星散,吟对沙鸥一怆神。
(1)“客愁”在诗中表现在哪些方面?请加以概括。
【解析】首联起总括作用,从其他三联中归纳出与愁的表现有关的关键词语,进行总结即可。
答案:奔波忙碌(几问津、忙于我),孤身在外(孤枕),思念家乡(乡国梦),朋友零落(交游落落)。
(2009年·江苏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岳飞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
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
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
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
兵安在?膏锋锷。
民安在?填沟壑。
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
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
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
【注】万岁山、蓬壶殿:指宋徽宗时构筑的土山苑囿、亭台宫殿。
这首词中的对比是由哪两个句子领起的?"万岁山前珠翠绕"一句中用了哪种修辞手法?【参考答案】想当年,到而今。
解题方略(一)篇章结构总括古诗词通常的结构形式是先写景叙事后议论抒情,写景叙事为议论抒情作铺垫,而观点态度、思想感情也一定在写景叙事的基础上阐发。
诗歌的结构还是为诗歌的内容和情感服务的,重要分为三种类型:1.先景后情以景结情2.重章叠句铺垫照应过渡3.开篇点题卒章显志以小见大(二)技巧方法寻找诗词中的标志性语言如在以时空为序的诗词中要注意寻找表示时空转换的词语、句子;写景抒情或托物言志的诗词中要注意末尾卒章显志的抒情议论句。
(三)技法分解古诗词形象与情感的关系其中心是景(事、物)情(或主旨)的关系按照景与情的先后顺序:A先景(事)后情(大多如此)B先情后景C以景结情1.先景后情诗歌多先写景造境,而后再在此基础上抒怀。
2.先情后景下笔即写情,对诗歌而言,有点类似开门见山。
如:李煜《望江南》“多少恨,昨夜梦魂中。
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
”如:王昌龄《从军行》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缭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古诗词的结构特点其内容是前句(联)与后句(联)的关系A.重章叠句B.铺垫照应、层层深入C.抑扬1.重章叠句指上下句或上下段用相同的结构形式反复咏唱的一种表现手法。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辛弃疾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
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
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上片写的是年轻时候无所事事,无病呻吟的“闲愁”,下片写的是而今关怀国事报国无门的“哀愁”。
上下两片采用了重章叠句的结构形式,在反复咏唱中,既使语言具有音乐美,又在内容上形成鲜明对比。
2.铺垫即以前面一系列非主要情节做后面主要情节的准备或高潮到来前的气氛酝酿。
山行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前三句是宾,第四句是主,前三句是为第四句描绘背景、创造气氛起铺垫和烘托作用的。
另外,在写景抒情诗中,我们也可以说,诗歌中的写景是为抒情作铺垫。
3.过渡(即承上启下)柳梢青·送卢梅坡刘过泛菊杯深,吹梅角远,同在京城,聚散匆匆,云边孤雁,水上浮萍。
教人怎不伤情?觉几度、魂飞梦惊。
后夜相思,尘随马去,月遂舟行。
[注]泛菊:饮菊花酒。
吹梅:吹奏《梅花落》。
强调二人相聚之短暂、相别之仓促。
在写聚、散的内容之间起承上启下。
4.照应指诗中对前面所写的作必要的回应。
恰当运用这种方法使结构显得紧凑、严谨。
赋得暮雨送李胄韦应物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
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
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首联两句写黄昏时分诗人伫立在细雨蒙蒙的江边,这里点明了诗题中的“暮雨”,又照应了诗题中的“送”字……5.层层深入就是指诗歌在内容由浅入深,环环相扣的结构形式,使全诗结构严谨,条理清楚。
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本诗采用了层层深入的结构方式,表达织女隔着银河遥思牵牛的愁苦心情,表现了爱情受折磨时的痛苦。
诗歌从遥望中的牵牛星、织女星写起,由远及近,视线移到织女星,织女织成布才能与牛郎相会,可是终日织不成,急得泪如雨下。
相隔浅浅的一道银河,就是不能相会。
诗歌由事而人,再到人的感情。
情景交融,声情并茂,哀怨动人。
古诗词主旨的体现其内容是如何体现主旨的A开门见山,直接点题B卒章显志C以小见大D对照1.开门见山,直接点题开宗明义,直接点题。
这个“目”就是诗歌的主题,运用这种方法开头,就为全文指明了“航标”。
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唐杜审言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苹。
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襟。
开门见山,直接点出诗人的感慨:只有离别家乡、奔走仕途的游子,才会对异乡的节物气候感到新奇而大惊小怪。
在这“独有”、“偏惊”的强调语气中,生动表现出诗人宦游江南的矛盾心情。
2.卒章显志诗人往往在诗歌的结尾直接表达自己的心志或情怀。
例一:《梦游天姥吟留别》“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句,表达诗人要自由自在,驰骋闲放,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心志。
例二:《行路难》“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表达实现理想的豁达。
在狱咏蝉骆宾王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注:这首诗是骆宾王任侍御史时,因上书纵论天下大事,得罪了武则天,蒙冤下狱后作。
卒章显志,直抒胸臆,明确表达希望得到援救、昭雪冤狱的愿望,点明主旨。
3.以小见大在表现大题材时,诗人不是叙述描写大事件、大场面,而是着眼于小事情、小景象,通过“小事”“小物”“小景”来反映大境界、大主题,这种手法叫做以小见大。
过华清宫杜牧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暴露唐玄宗杨贵妃的腐化生活,杜牧仅摄取“妃子笑”入诗,一切便尽在不言中了。
千里迢迢,快马飞驰,完全为了博得一人的欢心,不知内情的或许以为是为了军国大事呢。
4.对比对比手法在诗歌中运用较多,因其具有层次性的特点,结构性较强。
清明黄庭坚佳节清明桃李笑, 野田荒冢只生愁。
雷惊天地龙蛇蛰, 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骄妾妇, 士甘焚死不公侯。
贤愚千载知谁是, 满眼蓬蒿共一丘。
用“乞祭余”却还向妻妾炫耀的齐人和甘愿在绵山中烧死也不愿出山的介之推相比,讽刺了向权贵谄媚,追名逐利的小人,同时,赞扬了受迫害也不改变操守的有气节之士。
(四)高考真题回放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回答问题。
(07山东卷)出关徐兰凭山俯海古边州,旆影风翻见戍楼。
马后桃花马前雪,出关争得不回头?[注]关,指居庸关。
旆(pi),旌旗。
(1)诗的前两句,有版本作“将军此去必封侯,士卒何心肯逗留”,与本诗相比你更喜欢哪一种?请简要说明理由。
更喜欢本诗。
本诗前两句点出居庸关的雄壮气势,景物描写鲜明生动,为后面抒情作了铺垫。
“将军”两句缺乏形象感,并且与全诗思乡的情感内容不相称。
(2)“马后桃花马前雪”一句在艺术表现上有什么特点?请作简要分析。
(五)巩固练习越中览古李白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