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爱之语》 读后感
- 格式:doc
- 大小:21.50 KB
- 文档页数:1
每天浏览一下芳村堂亲子事工群,听听大家按计划轮流朗读《儿童爱之语》的章节,就能感到大家的朗读水平越来越进步,发音标准,抑扬顿挫,有的还配上背景音乐,这一切使得读书会的热潮有增无减。
开学了,孩子们都投入到紧张的学习中,各科测验接踵而至。
家长们却也在亲子事工群里劲头十足地读书,按时打卡,可以说在这个时间碎片化的时代,有规律的阅读给大家带来不少的乐趣和启发。
爱固然是永恒的主题,爱是教养孩子的基础,是稳固家庭的力量,也是赢得一切人际关系的法宝。
然而,《儿童爱之语》更突出言语的艺术。
对一件事情来说,我们不同的说话方式可能会带来完全不同的果效。
学会使用爱之语与孩子沟通,让家长面对孩子和孩子的叛逆,有了一份理解和接受。
这样,家里就多了一份温情,少了一点严苛。
圣经虽然重视父母对子女的管教,却也注重方法,父母需要用柔和的言语和态度,切忌大吵大闹或使用尖刻的话:温良的舌是生命树,乖谬的嘴使人心碎。
说话浮躁的,如刀刺人,智慧人的舌头,却为医人的良药。
若有人自以为虔诚,却不勒住他的舌头,反欺哄自己的心,这人的虔诚是虚的。
读了《儿童爱之语》这本书,让我们懂得爱的五种语言:身体的接触、肯定的言词、精心的时刻、接受礼物、服务的行动。
每个人都有自己主要的爱的语言。
在人际互动中,观察并发现自己和他人的主要爱语是很关键的,用对“爱的语言”,才能正确表达和接受爱,从而使心灵得到满足。
中国人不善于表达自己的爱,很多家长甚至老师都忽视了与孩子的沟通,虽然家庭的物质基础良好,课堂的教学质量优秀,却难以与孩子交心。
表达爱需要从上述五种爱语着手。
不管孩子最受用的是哪种爱语,我们都要无条件地给予。
无条件的爱是无论孩子情况如何,都爱他们。
有时家长或老师对孩子的爱是建立在孩子满足了他们的期望之上,那些“失败”的孩子就得不到爱。
我们对孩子的不良行为要及时管教,但在管教的时候也要让孩子明白我们爱他。
然而并不是我们给了孩子五种爱语,他们就能向我们期望的方向发展,还需要不厌其烦地管教。
《儿童爱之语》读后感1000字想用爱将你围绕,同时给你自由——《儿童爱之语》读后感1000字心得感想范文:最近,因为在和女儿沟通上出现了一些问题,在开始读儿童教育类的书籍,上个月读的是《看见自己的成长》,那本书让我看见一些自己思维上僵固的模式,还有就是这些模式在自己人际互动中的影响,特别是对待亲密关系和亲子关系时,但也只是从思维层面看到了问题,并未介绍具体行之有效的方法。
而今天要给大家聊的这本《儿童爱之语》介绍的就是一些简单有效的方法论,也可以称之为行动手册。
以下我将尝试从两个视角带领大家一起探讨这本书的内容。
爱是教养孩子的基础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作为父母的我们会抱怨,为什么我做孩子做了那么多他们还是不听话,甚至还觉得我们不爱Ta。
而作为孩子们也很无辜,常常也会在和同伴之间的交流中数落自己的父母有多么的不懂得自己的感受、不理解自己的梦想……严重时有可能变成一触即发的家庭大战,互相伤害。
这并不是因为他们不爱彼此,而只是没有找到正确的沟通方式而已(也就是本书作者提出的没有找到合适对方的爱语)所以,作为父母问题关键就是需要学会怎么样的给与孩子爱,方式很重要,每个孩子都不一样哪怕是同一对夫妻所生,而且还会随着不同的年龄,而变化。
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观察孩子的情绪,注入爱,并且在合适的情况下给与,这些事没有一件是容易的。
家长们请对自己耐心一点吧。
爱之语的内容是的,身为父母要满足孩子的精神世界,除了这些还得保证物质世界的丰富,工作挣钱。
但尽管如此我们的宝贝儿们还不一定领情……但这不能成为我们放弃爱他们的理由。
就像书里所说,孩子犹如一朵美丽的花,会从你的爱中到得益处。
所以,本书的价值就在这里给出了一些明确清晰的指导给出了相应的方法——身体的接触、精心的时刻、肯定的言词、接受礼物和服务的行动。
从第二章开始作者就在帮助父母们找出孩子的主要爱语。
我的感受在第一章有一个观点在使用任何本书提到的技巧指导之前,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前提就是用爱注满爱孩子的情绪箱,是的,爱是一切的来源,正如汽车从油箱到得动力的来源。
《儿童爱之语》读后感中国自古就有尊老爱幼之传统,无数的父母对孩子全身心付出而不计回报。
当历史的车轮滚动到二十世纪时,中国的计划生育、“一孩”政策更是在父母们这种无私的情感之火上面狠狠地浇了一把“油”。
一时间,一个家庭里面,祖父母、外祖父母、父母亲如何如何溺爱“小祖宗”、“小皇帝”、“小公主”的报道频频见之神州媒体,甚至引起国际社会的关注,成为一个国际热点问题。
过度的溺爱导致了当代中国独生子女们种种的问题,人们开始反思:什么样的爱才是孩子需要的爱,才是适合孩子的爱?盖瑞•查普曼博士和罗斯•甘伯博士合著的《儿童爱之语》给我们提供了一个独特且富有启发意义的视角。
我们已经从很多主旋律的影视作品、文学作品当中了解到爱的力量是巨大的,只不过相比于情感外向奔放的西方文化,国人在情感的表达方面一直以含蓄著称,就算是恋人之间、亲子之间也很少赤裸裸地表达热烈的情感。
但是,“孩子需要知道自己被爱,才能发展成为一个负责任的成人。
爱是确保一个孩子长大成为一个能给、能爱的成人之基础”。
因此,《儿童爱之语》一书介绍了五种儿童爱的语言,帮助我们学习“把爱正确地传达给孩子”。
盖瑞•查普曼博士发现,儿童在表达与接受爱时,基本上有五种爱的语言:肯定的言词、精心的时刻、接受礼物、服务的行动、身体的接触。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主要的爱的语言。
在亲子互动中,发现孩子的主要爱之语是很关键的,用对“爱的语言”,才能正确地表达和接受爱,这是孩子心灵满足与否的秘诀。
爱的语言之一:身体的接触。
“身体的接触是最易于使用的爱语。
许多研究表明:常被人握着、拥抱和亲吻的婴孩,比那些被人长期甩在一边且无人碰触的孩子更容易发展出健全的感情生活。
”读到这一章的导语时,我不禁回想起儿子的婴儿期。
有丰富育儿经验的长者“指导”我们说,宝宝哭闹的时候,千万不要去抱他,否则以后形成习惯了就不容易带了。
这类“经验之谈”的出发点是图大人省事,至于对孩子的感情、性格发展是否有利就真的不得而知了。
《儿童爱之语》读后感《儿童爱之语》读后感5篇《儿童爱之语》是2007年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查普曼,甘伯。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帮助!《儿童爱之语》读后感1《爱的五种语言》最初是关于婚姻关系处理方面的书,后来被广泛运用于团队建设、亲子关系培养等方面。
五种语言分别是:肯定的言词(Words of affirmation)、精心的时刻(Quality time)、接受礼物(Receiving gifts)、服务的行动(Acts of service)、身体的接触(Physical touch)五种爱的基本语言。
看完这本书之后,我想知道对于我女儿来说,她需要的是哪种语言。
虽然说爱的语言越多越好,但是总会有一种是特别的重要。
思考再三,我认为我女儿的爱的语言是——肯定的言词。
也许这与她现在的年龄有关,她8岁,三年级,正处在需要人关注和肯定的阶段。
与学前儿童相比,小学生的自我意识更加自觉,更加明确地意识到自己作为独立个体的存在。
与中学生相比,他们的自我意识更多地依赖他人对自己的评价,尤其是权威人物的评价——主要是教师和家长。
他们十分渴望得到教师和家长的肯定,而对于同学的意见则不太在乎。
从总体上说,小学生自我意识的社会化程度有了较大提高,但是仍然不够客观、全面,带有明显的主观色彩。
当他们自认为有了好的表现或取得一定进步的时候,如果我们能及时给予言语上的肯定,一定会让孩子学习得更有动力,生活得更快乐。
在这个过程中,我觉得我们作为家长特别需要注意的一点就是:不要以我们大人的标准来衡量孩子的自我评价,否则很容易挫伤孩子的积极性,从而影响到他的自我认识。
过多的自我否定会对孩子的身心发展产生极大的消极作用,尤其在自信心方面。
在日常生活中,我经常会给以女儿肯定的言词。
例如:上三年级后,女儿下课都是自己走到我的学校来,在办公室等我一起回家。
这样我就可以把来去接送她的时间省下来做其它的事情。
对于这一点,我常跟女儿说:“可乐(小名),妈妈要谢谢你!因为你放学后总是能自己走到妈妈办公室来,让我每天多出了一个小时的时间去学习和工作。
儿童爱之语第四章读后感这一章就像是一个贴心的育儿小助手,开始给我讲孩子在生活里遇到的那些磕磕绊绊,其实背后都有着他们对爱的渴望。
我就想到我家那小调皮蛋,有时候莫名其妙地发脾气,我之前还总是摸不着头脑,就像在黑暗里乱撞的小虫子。
现在才明白,他可能就是在用这种方式告诉我,他需要我用他能理解的“爱之语”来关心他呢。
里面提到的那些案例,就跟我身边发生的事儿似的。
比如说那个小孩在学校老是不遵守纪律,家长和老师都头疼得很。
结果呢,原来是孩子觉得自己没有得到足够的关注和爱,所以才故意搞出些动静来。
这就像我家孩子有时候故意把玩具扔得到处都是,我还以为他就是调皮捣蛋,现在看来,他可能是在无声地呐喊:“妈妈,我想要你爱我呀!”这一章还特别强调了要根据孩子的个性去发现和使用他们的主要爱之语。
这就好比每个孩子都有一把独特的锁,我们得找到那把合适的钥匙才能打开他们的心门。
我家孩子可能比较喜欢我陪他一起做游戏,在游戏里他就特别开心,感觉得到了满满的爱。
这可能就是他的主要爱之语。
以前我总是给他买好多玩具,以为这样就是爱他,现在才知道,陪他玩才是他更想要的。
而且这章还提醒了我,孩子的爱之语可能会随着年龄的变化而变化。
这就像是一场升级打怪的游戏,我得时刻保持警觉,跟着孩子成长的节奏调整我的爱的表达方式。
不能老是用一种方法,不然就像拿着旧地图找新宝藏,肯定是找不到的。
读完这一章,我就像是被注入了一股新的力量。
我不再对孩子那些让人头疼的行为感到无助和迷茫了,而是充满了信心,觉得自己可以更好地去爱孩子,用他能感受到的方式,就像给他量身定制了一套爱的铠甲,让他在成长的道路上勇往直前。
我已经迫不及待地想要去实践这些新学到的东西,看看我和孩子之间的关系会发生怎样奇妙的变化啦!。
《儿童爱之语》第六章读后感及本章内容示例文章篇一:《<儿童爱之语>第六章读后感》哇塞!最近我读了《儿童爱之语》的第六章,真的是让我感受好多好多呀!这一章里讲的东西,就好像是一把神奇的钥匙,能打开我心里好多好多关于爱的小疑问。
你说,爱是不是像一阵温暖的春风,轻轻吹过我们的心田,让我们心里的小花小草都快乐地长大?在这一章里,我感觉作者就像是一个超级聪明的魔法师,告诉了我们好多好多关于怎么让小朋友们感受到爱的秘密。
就比如说,书中提到要用心去倾听小朋友的话。
这让我想到了我和我的小伙伴小明的一次经历。
那天小明跑过来,眼睛红红的,跟我说他的玩具车坏了,他可伤心啦。
我一开始还没当回事,继续玩自己的。
可是后来我发现小明一直都闷闷不乐的。
这时候我才反应过来,我应该好好听听他说话呀!我赶紧拉着他的手,认真地听他讲关于玩具车的故事。
你猜怎么着?小明后来就不那么难过啦,还跟我一起想办法怎么修好玩具车。
还有哦,书里说要给小朋友们足够的肯定和赞美。
这让我想起了我在学校里的事儿。
有一次考试,我的同桌小花数学考得不太好,她可沮丧啦。
老师却没有批评她,而是温柔地说:“小花呀,你这次虽然没考好,但是老师看到你有很认真地做题,这就很棒啦!下次咱们再多努力一点,肯定能进步的!”小花听了之后,眼睛里又有了亮光,后来她学习可努力啦!这一章不就像是一个宝藏地图吗?告诉我们怎么找到那些藏在小朋友心里的爱的宝藏。
难道我们不应该多去关心关心身边的小朋友吗?难道我们不应该多给他们一些爱吗?我觉得呀,我们都应该像书里说的那样,用爱去陪伴小朋友们长大。
反正我读完这一章之后,心里就想着,以后我一定要好好对待我的小伙伴们,让他们都能感受到满满的爱!示例文章篇二:《<儿童爱之语>第六章读后感》哇塞!读完《儿童爱之语》的第六章,我简直像打开了一个全新的世界!这一章讲的东西可太有意思啦!在这一章里,我发现原来每个孩子感受爱的方式都不太一样呢!就好像有的小朋友喜欢吃草莓蛋糕,而有的小朋友喜欢巧克力蛋糕一样。
《儿童爱之语》第三章读后感悟《儿童爱之语》第三章读后感悟(一)嘿,朋友们!我刚读完《儿童爱之语》的第三章,心里那叫一个有感触啊!这一章真的让我对孩子的世界有了新的认识。
以前我觉得给孩子好吃的、好玩的,就是爱他们。
但现在我发现,完全不是这么简单!就比如说,孩子有时候需要的是我们高质量的陪伴。
不是那种人在心不在的陪着,而是全身心地投入,和他们一起玩,一起笑,听他们说那些在咱们大人看来可能很幼稚的话。
还有啊,肯定的言辞对孩子来说太重要啦!一句“你真棒”“做得好”,就能让他们的小脸蛋乐开了花,充满自信。
可咱们有时候就是太吝啬这些表扬了。
而且,我也明白了礼物不仅仅是物质的东西,它更是我们对孩子爱的一种表达。
得用心去选,让孩子知道我们懂他们,在乎他们的喜好。
想想自己以前,真的错过了好多可以让孩子感受到爱的机会。
不过现在知道也不晚,从今天开始,我要好好地用这些爱之语去温暖我的小宝贝们!这一章让我觉得养孩子就像一场细腻的旅行,得用心去感受,用爱去陪伴。
朋友们,你们读完有啥感受,快来和我聊聊!《儿童爱之语》第三章读后感悟(二)亲爱的小伙伴们,我来和你们分享一下读完《儿童爱之语》第三章的感受哟!哇塞,这一章简直打开了我育儿的新大门!以前我老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对孩子好,却没真正搞懂他们到底需要啥。
原来,孩子们对爱的需求是这么多种多样的。
就像陪伴,可不是坐在旁边玩手机,而是要和他们一起沉浸在那个小小的世界里。
和他们一起搭积木、讲故事,这才叫陪伴呢!还有啊,咱们可别小瞧了表扬的力量。
孩子做了一点小事,咱们就得赶紧夸夸,让他们觉得自己超厉害,这样他们才会更有动力去尝试新东西。
读完这章,我就一直在反思自己。
哎呀,我之前做得太不够啦,总是忙这忙那,忽略了孩子的感受。
不过没关系,从现在起,我要改变啦!要把这些爱孩子的方法都用上,让我的宝贝们知道,妈妈是真的真的很爱他们。
小伙伴们,你们是不是也和我一样有了新的启发呢?咱们一起努力,给孩子们满满的爱吧!。
《儿童爱之语》读后感:爱是什么?编者按:《儿童爱之语》主要是讲把爱的五种语言的研究应用于亲子生活中的书籍。
那么爱是什么?有人说,爱是我要他听话,也有人说,爱是我给孩子买礼物,更有人说,爱就是爱。
其实,无条件的爱,才是真的爱。
那么,爱,是什么?有人说,爱是我要他听话,也有人说,爱是我给孩子买礼物,更有人说,爱就是爱。
而我想说的是,爱,无条件的爱,才是真的爱。
何谓“无条件的爱”?很简单,无论对方长什么样子,表现如何,你都爱!说的容易,做起来,也是一件不易的事。
小爱从小就自卑,内心一直想得到家人的认可,但无论她做了什么或说了什么,得到的回应就是骂,或无视。
久而久之,她内心的激情一点点麻木,直到无所谓。
小爱一直在自身矛盾中成长,当她结婚生子时,她才发现,她不懂爱。
她以为她爱他,就是爱。
事实却是,一旦他不能说小爱想听的话,做小爱喜欢的事,小爱就生气,觉得这不是爱。
幸运的是,小爱内心深入,承认自身有问题,因此,她不断去寻找,这个问题是什么?终有一天,她的一位好朋友,一针见血地指出:“你,不懂爱!”把小爱激蒙了,“我爱啊,特别爱!”“那,为何你不能接受他的言行?对方为何一定要按你的想法来做事说话?”“……”“你说你爱,却又受不了对方的言行,只因没按你的要求。
这是控制,不是爱!”在这一刻,小爱突然迷茫了,什么才是爱?后来,小爱一直在寻找“爱”,多年后她才发现,爱,很简单,就是接受对方原本的样子,却又如此之难,因为同样的,要接受自己不喜欢的样子。
这就需要自我的调整,而不是去改变对方。
爱他如是,并非爱我所想!作者:妙熙怡。
《儿童爱之语》第七章读后感1. 读完《儿童爱之语》第七章,我就像发现了宝藏一样兴奋。
我想,爱是不是就像那五颜六色的糖果呢?甜滋滋的,给人快乐。
就像上次我考试没考好,心情低落得像个泄了气的皮球。
妈妈走过来,没批评我,而是温柔地说:“宝贝,一次没考好没关系,我们一起找找原因。
”她的眼神就像春日的暖阳,那一刻我明白了,爱就是在困难时给予的包容与鼓励,这是不是就是书中说的爱的一种呢?2. 这章书让我琢磨,爱是不是像一场接力赛?爸爸平时工作忙,很少有时间陪我。
有一天他早早下班,对我说:“儿子,今天爸爸陪你踢足球。
”在球场上,爸爸跑来跑去,汗水湿透了他的衬衫。
我不小心摔倒了,他急忙跑过来扶起我,问:“疼不疼啊?”我看着他关切的脸,心里想,爸爸的爱是不是在忙碌中特意抽出的陪伴时间,这是不是书中所说的另一种爱的表达呢?3. 我常常想,爱会不会像那夜晚的一盏小灯?有一次我在房间里写作业,写到很晚。
奶奶悄悄地进来,手里端着一杯热牛奶,放在我的桌子上,轻声说:“孩子,别太累了,喝口热的。
”房间里只有那盏台灯发出柔和的光,奶奶的身影在灯光下显得那么慈祥。
这热牛奶和那温柔的叮嘱,难道不像是在黑暗中给我温暖的小灯吗?这会不会就是书中讲的某种爱语呢?4. 读了之后,我在想爱是否如同那雨中的一把伞?记得有个下雨天,我和小伙伴在外面玩,雨突然下大了。
小伙伴的妈妈匆匆赶来,手里拿着两把伞。
她把一把伞递给小伙伴,又把另一把递给我,笑着说:“别淋湿了,小心感冒。
”我们三个人在伞下慢慢走着,雨滴打在伞上滴答滴答。
那把伞就像一个小小的庇护所,这是不是就是书中说的爱的庇护式表达呢?5. 我觉得爱好似那动听的音乐。
有一回我参加学校的唱歌比赛,我特别紧张,感觉心都要跳到嗓子眼了。
老师走过来,轻轻拍着我的肩膀说:“你唱得很棒,就像一只欢快的小鸟,放松去唱就好。
”老师的话就像一段优美的旋律,让我平静下来。
这是不是书中提到的用鼓励的话语传递爱呢?就像音乐能抚慰人心一样。
我读《儿童爱之语》作者:王春兰来源:《早期教育(教师版)》2009年第01期盖瑞·查普曼博士,美国著名婚姻家庭问题专家,他以《爱的五种语言》书获得了极大的成功。
该书不仅让好几十万对夫妻按照书上的原则身体力行,在学会了向配偶表达爱语后,增进了家庭的和睦和幸福,而且不少父母还给他写信描述了把这些婚姻中的爱语应用到孩子身上的成功实例。
“你何时要写儿童的五种爱之语呢?”这是盖瑞·查普曼博士经常被不少孩子的家长问到的问题。
好友罗斯·甘伯博士是专门研究儿童与青少年需要的专家。
在他的邀请下,两人合作写作了《儿童爱之语》一书。
2007年6月,中文版在中国面世。
[内容精要]本书主要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是“爱是教育孩子的基础”。
阐明作者的观点,即孩子需要无条件的爱,强调无论孩子的情况如何,都要爱他们;第二部分主要介绍了爱的五种语言:身体的接触、肯定的言词、精心的时刻、接受礼物、服务的行动。
第三部分是如何在家庭中表达这种爱语。
爱的语言之一:身体的接触。
身体的接触是最容易使用的爱语。
许多研究都表明:常被人握着、拥抱和亲吻的孩子,比那些长期被人甩在一边且无人碰触的孩子更容易发展出健全的感情生活。
身体的接触具有巨大的能量,它似乎在大声地告诉孩子“我爱你!”即使孩子的主要爱语不是身体的接触,给孩子身体的接触也是必要的。
爱的语言之二:肯定的言词。
孩子总是喜欢听到肯定他们的话,父母的口头肯定,即赞美和鼓励的话能使孩子感到自己是被父母深爱的,欣赏的。
当然,赞华南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系美应该是恰当的,否则孩子会把这些话当作是谄媚,是谎言。
这对父母和孩子之间的亲密关系来说是个危险的开始。
爱的语言之三:精心的时刻。
很多孩子可能最需要的就是有父母的陪伴,一起渡过很多难忘的时刻。
精心时刻的焦点是在注意力上。
它的意思是给予孩子全心的关注。
它传达的信息是“你很重要,我喜欢跟你在一起”,这使孩子觉得他对父母来说是全世界最重要的人。
《儿童爱之语》 读后感
《儿童爱之语》 >读后感
――大四班陈静老师
我们都知道,孩子最需要的就是关爱,要怎样才能让孩子发觉我们是爱他的?《儿童爱之语》这本书非常清晰向我们讲述了可以通过爱的五种语言,去发觉每位孩子的爱之语,并通过他们喜欢的方式填满孩子的爱箱!当孩子的爱箱被充满时,管教起来也就会更容易!作者用非常详细且具体的事例介绍了这五种爱之语:即肯定的言辞,接受礼物、服务的行动、精心的时刻、身体的接触及其带来的益处。
我对书中所讲的如何管教孩子比较关注,因此想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些读后心得,希望对自己以后的教学会有更大的帮助!管教是爱的一种行动,当孩子越觉得被爱的时候,管教也就更容易!这对于不管是作为父母还是孩子的老师都必须要学会的功课。
书中在这方面写的也非常具体,作者采用的教导方式:首先是请求,让孩子觉得很愉悦且被尊重;第二是命令,这是在请求失败的时候必须要采取的措施,当然这种方式也只能是在正常情形下使用愉快的请求,偶尔使用一下,才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第三是温和的身体操纵,主要是针对用了请求和命令之后仍无效果时,可以通过此种方式和善地把孩子推向适当的方向,且又不伤害孩子;第四是惩罚,可能是最难的管理方法。
首先孩子的公平意识逐渐增强,惩罚太宽或太严,他们很容易发觉。
再者就是每个孩子不可能都适合同种惩罚。
还有就是惩罚的轻重也不能根据个人的心情好坏而定,要有特定的原则,这样的惩罚才会起到效果。
当然惩罚也不能作为主要的管教方式,这样可能会压抑孩子的怒气,会起到反作用。
第五行为纠正,偶尔的使用可能会起到作用,只能对于孩子了无悔意且特定、习以为常的行为。
它是有条件的,传达不了无条件的爱,且会让孩子产生凡事都以'这对我有什么好处?'为衡量的倾向。
但这种方式有助于解决叛逆性很强的孩子特定的重复发生的行为问题,使用这种方式需要时间、一致、努力和坚持。
另外是使用孩子的主要爱语来进行惩罚,比如一位孩子的主要爱语是肯定的言辞,我们在惩罚的时候就一定要用到肯定的话语,才能起到惩罚的效果还可能让孩子感到被爱。
最后是要尊重孩子的爱之语,比如一位孩子的主要爱语是精心的时刻,就不能用隔离来管教他。
如果另一位孩子的主要爱语是身体的接触就不能用停止拥抱作为管教。
管教的目的在于矫正错误的行为,并帮助孩子建立自律,所以在改正孩子坏习惯的过程中一定要用爱之语的观念,才不会破坏孩子被爱的感觉!
作者最后又教会我们如何用这五种爱之语,帮助焦虑的孩子,激发孩子的学习动机,鼓励孩子的学习兴趣并让孩子学会负责任,另外好好表达孩子的爱之语,引导孩子管理怒气。
以上简单和大家分享了一些读书心得,希望可以帮助我们跟孩子们建立融洽的关系,让每位孩子都能体会到我们满满的关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