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21 诗词五首学案 语文版
- 格式:doc
- 大小:64.00 KB
- 文档页数:8
桃源十中九年级语文科导学案编写人:姚洪审核人:使用时间:课题诗词五首学习目标1、诵读诗词,在反复诵读中体会诗词所表达的意思和情感,品味诗意。
2、查找资料,了解相关作者及背景。
3、感悟名句,领会古典诗词的意境和韵味学习重点感悟名句,领会古典诗词的意境和韵味学习难点体会诗词所表达的意思和情感,品味诗意。
学习过程学习内容(第一课时)学习方法课前预习一、弄清下列词语的意思。
问边:属国:胡天:商女:百花残:晓镜:无多路:殷勤:探看:把酒:宫阙:琼楼玉宇:婵娟:二、查阅相关资料,了解相关作家作品。
查阅工具书,独立完成知识链接王维(701-761),一作(698-759)唐代杰出画家、诗人。
字摩诘。
工诗善书,尤以画名,官至尚书右丞,故人称“王右丞”早年善边塞诗、万年善山水田园诗。
宋苏东坡曾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有《王右丞集》杜牧(803—约852),字牧之,。
晚唐诗人。
由于性情刚强、直陈利弊,得罪当权,所以不为重用,使他有怀才不遇的感觉,于是浪迹江湖,饮酒赋诗以自遣。
艺术上最有特色的是写景抒情的七绝,咏史诗《过华清宫绝句》、《赤壁》等颇多感慨,《江南春》、《泊秦淮》、《山行》等,意义深婉,风格飘逸、常流露感伤情调。
有《樊川文集》。
和李商隐合称“小李杜”李商隐(813-858),字义山,号玉谿生,。
唐代后期,统制集团内部党派斗争激烈,而李商隐与当时刘党、李党都有关系,他年轻时受牛党令狐楚赏识而中进士,后来又被李党王茂元招为女婿,因此牛党认为他背恩负德。
牛党掌权后,他一直在政治上受到压抑,郁郁不得志,成了牛、李党争的牺牲品。
46岁时死在荥阳。
李商隐的诗歌,有的抒发自己政治失意的痛苦心情,有的反映晚唐的政治生活,有的是托古讽今的咏史之作,还有一类描写爱情生活的无题诗,最为后代读者所喜爱。
课前自由阅读,并搜集更多资料,深入了解每一位作家。
他的诗有独特的艺术成就,构思新巧,词藻华美,想象丰富,格律严整,风格婉转缠绵。
2018年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 21 诗词五首教案语文版(1)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8年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 21 诗词五首教案语文版(1))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8年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 21 诗词五首教案语文版(1)的全部内容。
21 诗词五首1.知识与技能目标:反复诵读,流畅地背诵五首诗词。
2.过程与方法目标;感受古代诗词的艺术魅力,培养鉴赏诗词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品味诗词,理解诗词中蕴含的思想感情及人生哲理.目标2和3。
指导法、朗读法、自主法、合作法、探究法。
多媒体、相关课件。
一、情景导入生成问题中国是诗词的国度,“诗词”是古代文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读诗词,不但可以借助诗句领略祖国河山的壮丽,还会让我们情不自禁地陶醉于诗词所构成的或含蓄凄美或开阔奔放的意境之中,获得审美的愉悦。
下面就让我们再次步入诗词的殿堂,去领略中国古代诗词的迷人风采.二、自学互研生成新知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1.文学常识作者简介杜甫,字子美。
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其诗作显示了唐由盛转衰的历史进程,被称为“诗史”,他也被尊为“诗圣”。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赵师秀,南宋诗人.人称“鬼才”.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宋代女词人,婉约派代表。
辛弃疾,南宋豪放派词人.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济南)人。
2.生难字词蓟.(jì)辗.(niǎn)叱.(chì)鹧.(zhè)鸪.(ɡū)敕.(chì)步骤二整体感知走进文本1.朗读指导。
21 诗词五首教学目标1、激发学生阅读和欣赏诗词的兴趣,引导学生初步反握欣赏诗词的方法,逐步培养学生整体感知的能力。
2、了解五首诗词所表现出的诗人情怀,学习诗词中一些不同的表现手法,领会诗词所具有的深厚的艺术表现力。
3、了解与这些诗词有关的文学常识。
教学重点整体把握和感知诗词的方法教学难点1、语感的培养和表现手法的学习2、融入诗情画意之中,探究诗词的情趣和意趣。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今天我们来学习诗词五首。
诗词五首各具特色,其中蕴含着作者丰富的情感:杜甫的归心似箭,韦应物追求恬淡幽静的意境,赵师秀等客之久的单调寂寞,李清照的对美好事物的憧憬,辛弃疾的报国之志等无不感染着我们每一位读者。
请仔细阅读,领略诗词所特有的意韵——二、学习《闻官军收河南河北》1、朗读感知2、作者作品简介杜甫(712—770),字子美,曾居长安城南少陵以西,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
唐代著名诗人。
其代表作显示了唐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被称为“诗史”。
有《杜工部集》,代表作有“三吏”、“三别”。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选自《杜工部集》。
宝应元年(762)冬季,唐军在洛阳附近打了一个大胜仗,收复了洛阳和郑(郑州)、汴(开封)等州,叛军首领相继投降。
此时,逃亡到梓州(今四川三台)过着漂泊生活的杜甫听到这个消息,欣喜若狂,以饱含激情的笔墨,写下了这篇脍炙人口的名作。
杜甫作为一个热爱祖国而又饱经忧患的诗人,听到“安史之乱”接近平定,不禁惊喜欲狂,冲口唱出了他生平第一首快诗3、品读鉴赏(1)用两个字概括诗人的感情。
(欣喜)(2)首联中表现的诗人的情感到底是喜还是悲?明确:诗人是悲喜交加。
他流亡到剑门关以外,生活极为艰辛,忽然听到了官军已经收复河北东北地区,能不惊喜吗?“初闻”是刚一听到之意,刚一听到消息,就老泪纵横,洒满了衣裳,这泪里既有听闻官军胜利的喜悦,又有对自已长期颠沛流离生活的感慨。
(3)颔联,颈联是如何表现诗人一家在突然到来的喜讯面前情感的巨大波动?明确:“愁何在”,多年流亡的艰辛,满布于妻子儿女们脸上的愁云一扫而去,“喜欲狂”,他们高兴得好像有些癫狂了。
诗词五首导学目标: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2、品味语言,体味诗歌的意境美;3、理解作者在诗歌中寄寓的感情;(重点、难点)4、有感情地反复诵读诗歌并熟练地背诵.(重点)导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课时安排: (3课时)学习《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一.了解作者:杜甫,字子美,是唐代著名诗人杜审言的孙子。
因曾居长安城南少陵,故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
三十五岁以前读书与游历。
天宝年间到长安求官,困顿了十年,才获得右卫率府胄曹参军的小官职。
随即安史之乱开始,他流亡颠沛,竟为叛军所俘;脱险后,授官左拾遗。
乾元二年(七五九),他弃官西行,最后到四川,定居成都,一度在剑南节度使严武幕中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又有杜工部之称。
晚年举家东迁,四处漂泊,最终贫病而死。
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被誉为“诗史”。
其人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歌成就极高,被奉为“诗圣”。
有《杜工部集》传世.二、写作背景公元763年正月,唐代安史之乱的叛军头子史朝义(史思明的儿子)兵败自杀,河南河北相继收复。
当时诗人在梓州(现在的四川省三台县),听到胜利的消息后,写了《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这首诗,是杜甫“生平第一首快诗",也就是最兴奋的时候写下的诗。
三、朗读全词(先听录音,再自由诵读,注意节奏),然后解释粗体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剑外∕忽传∕收蓟(jì)北,初闻∕涕(tì)泪∕满衣裳。
(收复)(在这里指眼泪)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还,再.)(随便)(快要)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我要)(开怀痛饮)(春天)即从∕巴峡∕穿巫(wū)峡,便下∕襄(xiānɡ)阳∕向洛(luò)阳.(即刻)四、用现代汉语解说诗句意思首联:我在剑门关南忽然听说收复蓟北大地,刚听说就止不住喜悦而泣泪满衣裳。
颔联:回头看妻子儿女哪里还有什么忧愁?胡乱地卷起自己的书稿,高兴得要发狂.颈联:在白天高声地歌唱,痛快的饮酒,在明媚的春光陪伴下返回故乡。
第六单元21诗词五首1.知识与技能目标:反复诵读,流畅地背诵五首诗词。
2.过程与方法目标;感受古代诗词的艺术魅力,培养鉴赏诗词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品味诗词,理解诗词中蕴含的思想感情及人生哲理。
目标2和3。
指导法、朗读法、自主法、合作法、探究法。
多媒体、相关课件。
一、情景导入生成问题中国是诗词的国度,“诗词”是古代文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读诗词,不但可以借助诗句领略祖国河山的壮丽,还会让我们情不自禁地陶醉于诗词所构成的或含蓄凄美或开阔奔放的意境之中,获得审美的愉悦。
下面就让我们再次步入诗词的殿堂,去领略中国古代诗词的迷人风采。
二、自学互研生成新知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1.文学常识作者简介杜甫,字子美。
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其诗作显示了唐由盛转衰的历史进程,被称为“诗史”,他也被尊为“诗圣”。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
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赵师秀,南宋诗人。
人称“鬼才”。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宋代女词人,婉约派代表。
辛弃疾,南宋豪放派词人。
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济南)人。
2.生难字词蓟.(jì)辗.(niǎn)叱.(chì)鹧.(zhè)鸪.(ɡū)敕.(chì)步骤二整体感知走进文本1.朗读指导。
听朗读,自己朗读,注意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情感。
2.熟读《卖炭翁》,梳理诗的内容。
作者仅用二十句一百三十五字,便完整地记述了一位卖炭老人烧炭、运炭和卖炭未成、被宫使掠夺的全部经过,层次清楚,脉络分明。
第一段由开头至“心忧炭贱愿天寒”句,交代卖炭翁生活的艰辛和愿望。
第二段,自“夜来城外一尺雪”句至“市南门外泥中歇”句,描述他进城卖炭。
第三段,自“翩翩两骑是谁来”句至结尾,写炭被掠夺。
三、合作探究生成能力步骤三精读课文深入了解1.诵读《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回答下列问题。
(1)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内容?交流展示:主要写了诗人听到官军收复河南河北的消息后,十分喜悦,收拾行装还乡。
《诗词五首》教案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作者,背熟五首诗词,理解大意,领悟意境。
2.体悟作者情感,培养热爱自然、热爱祖国的情感。
3.尝试写诗,抒写自己对生活的感悟。
过程与方法1.反复诵读,体会诗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培养鉴赏诗词的能力。
2.品味诗词中的优美意境,感受其隽永的意蕴及艺术魅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探究诗词的情趣和意趣,理解古诗词的优美意境及蕴含的深刻的人生哲理。
【教学重难点】1.了解古代诗词名家及其诗词风格和代表作。
2.了解诗词的创作背景。
3.了解古代诗词的形式和遣词造句的特点,激发阅读和欣赏诗词的兴趣。
4.培养鉴赏诗词的能力,进而感受古代诗词的艺术魅力。
【教学工具】教学PPT,朗读音频【教学方法】1.背诵法。
2.讨论点拨法。
3.自主学习法。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趣味导入今天我们来学习《诗词五首》。
这五首诗词各具特色,其中蕴含着作者丰富的情感:杜甫的归心似箭,白居易对劳动者的深切同情,赵师秀等客之久的单调寂寞,李清照对美好事物的憧憬,辛弃疾的报国之志等,无不感染着我们每一位读者。
请仔细阅读,领略诗词所特有的意韵。
二、知识卡片1.作者档案杜甫(712—770),字子美,祖籍——襄阳,生于河南巩县,有“诗圣”之称。
他的诗留存至今的有一千四百余首,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他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
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乾元二年(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
有《杜少陵集》传世。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自号香山居士,太原(今山西太原)人,唐代诗人,他是继杜甫之后又一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
著有《白氏长庆集》。
《新乐府》50首和《秦中吟》10首都很有名,其中尤以“因事立题”的《新乐府》最有名,是中唐“新乐府运动”的代表诗作。
21 诗词五首《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卖炭翁》《约客》1.主题概括《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名作,主要抒写诗人忽闻安史之乱已平的捷报,急欲奔回老家的喜悦,漫卷诗书、放歌纵酒,甚至连回家的路线都拟定了。
《卖炭翁》:以个别事例来表现普遍状况,描写了一个烧木炭的老人谋生的困苦,通过卖炭翁的遭遇,深刻地揭露了“宫市”的腐败本质,对统治者掠夺人民的罪行给予了有力的鞭挞与抨击,讽刺了当时腐败的社会现实,表达了作者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有很强的社会典型意义。
《约客》:是一首有名的七言绝句,本诗通过对景物和动作的描写,刻画出主人约客久等不至的心境:着急、生气、失落和无奈。
《如梦令》:写一位贵族少女怜花惜春的感情,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变化的敏感和对生活中美好事物的关怀,曲折地反映出一种悠闲、淡雅的生活情趣。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是词人抚今追昔、即景明志之作,这首词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抒发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和坚定报国的志向。
2.古诗词考点链接品味古诗词重点字词品味字词是诗歌考查的主要内容,主要体现在炼字(如:动词、形容词等)上,应联系全诗主旨,从遣词、造句、修辞等方面仔细揣摩,以品味其妙。
【方法技巧】解答品味字词类的题,应注意以下几点:①要留心该字在句中是否活用,理解其在句中的意思;②体会该字在诗中创设的意境和塑造的形象;③分析该字传达的感情;④组织答案时,要选择恰当的词语,以强调其精妙之处。
【答题格式】“×”字词使……(立足于字词的表达效果),突出了……(立足于整句或整首诗的表达效果),表达了……(立足于情感表达)。
【习题链接】见《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卖炭翁》《约客》“课内精读”T5、T7、T11,“拓展阅读”T14;见《如梦令》《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课内精读”T6、T9。
01 积累与运用1.字词积累——给加点字注音。
蓟.北(jì) 辗.水辙(niǎn) 敕.(chì) 红绡.(xiāo)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亲爱的同学:这份试卷将再次记录你的自信、沉着、智慧和收获,我们一直投给你信任的目光……诗词五首导学目标: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2、品味语言,体味诗歌的意境美;3、理解作者在诗歌中寄寓的感情;(重点、难点)4、有感情地反复诵读诗歌并熟练地背诵。
(重点)导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课时安排:(3课时)学习《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一.了解作者:杜甫,字子美,是唐代著名诗人杜审言的孙子。
因曾居长安城南少陵,故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
三十五岁以前读书与游历。
天宝年间到长安求官,困顿了十年,才获得右卫率府胄曹参军的小官职。
随即安史之乱开始,他流亡颠沛,竟为叛军所俘;脱险后,授官左拾遗。
乾元二年(七五九),他弃官西行,最后到四川,定居成都,一度在剑南节度使严武幕中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又有杜工部之称。
晚年举家东迁,四处漂泊,最终贫病而死。
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被誉为“诗史”。
其人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歌成就极高,被奉为“诗圣”。
有《杜工部集》传世。
二、写作背景公元763年正月,唐代安史之乱的叛军头子史朝义(史思明的儿子)兵败自杀,河南河北相继收复。
当时诗人在梓州(现在的四川省三台县),听到胜利的消息后,写了《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这首诗,是杜甫“生平第一首快诗”,也就是最兴奋的时候写下的诗。
三、朗读全词(先听录音,再自由诵读,注意节奏),然后解释粗体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剑外∕忽传∕收蓟 ( jì )北,初闻∕涕(tì)泪∕满衣裳。
(收复)(在这里指眼泪)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还,再。
)(随便 ) (快要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我要)(开怀痛饮)(春天)即从∕巴峡∕穿巫(wū)峡,便下∕襄 (xiānɡ)阳∕向洛(luò)阳。
(即刻)四、用现代汉语解说诗句意思首联:我在剑门关南忽然听说收复蓟北大地,刚听说就止不住喜悦而泣泪满衣裳。
颔联:回头看妻子儿女哪里还有什么忧愁?胡乱地卷起自己的书稿,高兴得要发狂。
颈联:在白天高声地歌唱,痛快的饮酒,在明媚的春光陪伴下返回故乡。
尾联:立即动身,穿过那巴峡和巫峡,一路顺风,从襄阳直到洛阳。
五、概括各联内容首联:写听到消息惊喜的情形.颔联:写全家人高兴的情景颈联:写他将尽情地来欢庆这次胜利,并及早地回到家乡洛阳去尾联:用四个地名组成工巧的对句,规划出回乡时的具体路线,表现出诗人急于回乡过和平生活的强烈愿望。
六、本诗的中心思想是什么?诗人以饱含激情的笔墨,形象地书写了忽闻叛乱已平的捷报,急于奔回老家的喜悦之情.学习《卖炭翁》,完成检测题。
一.填空题1.满面尘灰烟火色,。
2. ,心忧炭贱愿天寒。
3.夜来城外一尺雪,。
4. ,黄衣使者白衫儿。
5.半匹红绡一丈绫,。
6. ,回车叱牛牵向北。
7.本诗歌的作者是(朝代)诗人。
8.“卖炭得钱何所营”中的“何所营”意思是。
9.“翩翩”本意是轻快洒脱的情状,这里形容。
10.“黄衣使者”是指;“白衫儿”是指。
11.诗中“手把文书口称敕”的“敕”意思是。
12.诗中“驱将”的意思是。
13.“系向牛头充炭直”的“直”意思是。
14.“半匹红绡一丈绫”一句反映了唐代商务交易,绢帛等丝织品可以代货币使用。
当时钱贵绢贱,半匹纱和一丈绫,比一车炭的价值相差很远。
这句诗反映了。
15.《卖炭翁》中揭示卖炭翁悲苦处境和矛盾心情的诗句是二、选择题1.下列对诗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以外貌描写表现了卖炭翁的辛酸劳作。
B.“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以心理描写反映了卖炭翁悲惨的生活境遇。
C.“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以神态描写表现了卖炭翁的勇敢反抗。
D.“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以动作描写揭露了宫使凶残掠夺的面目。
2.下列对诗歌理解赏析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诗是一首讽喻诗,也是一首叙事诗。
从题下自注“苦宫市也”,可以看出诗的主题在于揭露唐朝宫市的公开掠夺性。
B.白居易是宋朝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他与唐代的李白、杜甫一样都是著名诗人。
C.全诗完整地记述了卖炭老人烧炭、运炭和卖炭的经过,刻画了卖炭翁受压榨受欺凌但敢于反抗的人物形象。
D.“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运用叙述,“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则运用说明,全诗笔法简洁,富有表现力。
3.下列对下列对诗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 《卖炭翁》一诗揭露了宫市的弊端带给劳动人民的不幸,表达了作者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B.“把”、“称”、“叱”、“牵”,几个简洁而有力的动词,形象地描绘出宫使如狼似虎般的蛮横掠夺。
C.“手把文书口称敕”中的“文书”是行政机构间互相往来的平行公文,而小太监手里却有“文书”和“敕”,这两个词表现了宫使的狐假虎威、巧取豪夺。
D.“牛困人饥日已高”七个字就直接写出了卖炭翁在雪地赶车行走的整个过程,形象地写出了卖炭翁卖炭的艰难困苦:路远、车重、雪厚、人苦。
三、简答题1、“晓驾炭车辗冰辙”中的“辗”有什么表达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翩翩两骑来是谁”中的“翩翩”一词表现了宫使怎样的形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宫使驱将惜不得”中的“惜不得”说明了卖炭翁怎样的心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全诗反映了封建社会怎样的情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学习《卖炭翁》,完成习题。
一.填空题1——13题答案略14.“半匹红绡一丈绫”一句反映了唐代商务交易,绢帛等丝织品可以代货币使用。
当时钱贵绢贱,半匹纱和一丈绫,比一车炭的价值相差很远。
这句诗反映了宫市的霸道不公。
15.《卖炭翁》中揭示卖炭翁悲苦处境和矛盾心情的诗句是“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二、选择题1.下列对诗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CA.“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以外貌描写表现了卖炭翁的辛酸劳作。
B.“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以心理描写反映了卖炭翁悲惨的生活境遇。
C.“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以神态描写表现了卖炭翁的勇敢反抗。
D.“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以动作描写揭露了宫使凶残掠夺的面目。
(C选项后面应该改为:表现了卖炭翁的无可奈何。
)2.下列对诗歌理解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AA.这首诗是一首讽喻诗,也是一首叙事诗。
从题下自注“苦宫市也”,可以看出诗的主题在于揭露唐朝宫市的公开掠夺性。
B.白居易是宋朝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他与唐代的李白、杜甫一样都是著名诗人。
C.全诗完整地记述了卖炭老人烧炭、运炭和卖炭的经过,刻画了卖炭翁受压榨受欺凌但敢于反抗的人物形象。
D.“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运用叙述,“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则运用说明,全诗笔法简洁,富有表现力。
(B选项白居易是唐朝的; C选项卖炭翁不敢反抗;D选项“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则运用描写)3.下列对下列对诗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DA. 《卖炭翁》一诗揭露了宫市的弊端带给劳动人民的不幸,表达了作者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B.“把”、“称”、“叱”、“牵”,几个简洁而有力的动词,形象地描绘出宫使如狼似虎般的蛮横掠夺。
C.“手把文书口称敕”中的“文书”是行政机构间互相往来的平行公文,而小太监手里却有“文书”和“敕”,这两个词表现了宫使的狐假虎威、巧取豪夺。
D.“牛困人饥日已高”七个字就直接写出了卖炭翁在雪地赶车行走的整个过程,形象地写出了卖炭翁卖炭的艰难困苦:路远、车重、雪厚、人苦。
(D选项“牛困人饥日已高”七个字作者并没有直接写外滩翁雪地赶车行走的艰难过程,但是却形象地表现了卖炭翁卖炭的艰难困苦:路远、车重、雪厚、人苦。
)三、简答题1、“晓驾炭车辗冰辙”中的“辗”有什么表达作用?__“辗”_字既写出了天寒冷,已经结了冰,从而突出说明了卖炭翁的辛苦,又写出了写出牛车的重量,说明了卖炭翁的勤劳。
2、“翩翩两骑来是谁”中的“翩翩”一词表现了宫使怎样的形象?“翩翩“本意是形容轻快洒脱的情状。
这里表现了宫使得意忘形,骄横无理的样子,与卖炭翁为生活操劳的凄惨的个人形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揭露了唐代“宫市”的罪恶。
3、“宫使驱将惜不得”中的“惜不得”说明了卖炭翁怎样的心理?说明卖炭翁虽万般不舍却又无可奈何的心理。
4、全诗反映了封建社会怎样的情况?反映了封建统治者的横暴掠夺,反映了宫市的弊端带给劳动人民不幸。
5、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本诗表达了作者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对宫市的揭露抨击。
五、学习《如梦令》(一)、了解作者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南宋女词人。
她的父亲李格非是当时著名学者,丈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
早期生活优裕,与丈夫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
后由于金兵入据中原,李清照与丈夫为逃避战乱来到江南,不久丈夫病逝,她展转于杭州、越州、金华一带,在孤苦生活中度过了晚年。
李清照是南北宋之交的婉约派大家。
她的词分为前后两期。
前期词多写悠闲风雅的生活和抒发对爱情的追求,写得清丽婉转。
后期词多叹悲惨身世和抒发伤感悼亡之情,写得深沉哀婉。
作品有《漱玉词》传世,今人有《李清照集校注》《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属前期词。
(二)、朗读诗歌(先听录音,再自由诵读)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三)、解词:①如梦令:词牌名。
②雨疏风骤:雨点稀疏,风声急骤。
③浓睡:沉睡。
④残酒:残余得酒意。
⑤卷帘人:这里指侍女。
⑥绿肥红瘦:绿叶多而红花少。
三、用现代汉语解说诗句意思昨夜雨小风急,我从沉睡中醒来,酒醉没有全消。
试问卷帘的侍女,她却说海棠花依然如旧。
知道吗?应是绿叶更加茂盛,红花却已凋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