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沟村的和谐乡村发展之路
- 格式:pdf
- 大小:153.80 KB
- 文档页数:2
北京市怀柔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十四五”时期怀柔区乡村振兴行动计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北京市怀柔区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1.10.09•【字号】怀政发〔2021〕28号•【施行日期】2021.10.0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村镇建设正文北京市怀柔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十四五”时期怀柔区乡村振兴行动计划的通知各镇乡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区政府各委办局,各区属机构:《“十四五”时期怀柔区乡村振兴行动计划》已经区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北京市怀柔区人民政府2021年10月9日“十四五”时期怀柔区乡村振兴行动计划2021年10月北京市怀柔区人民政府前言“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是北京落实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的关键时期,也是怀柔聚焦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系统推进“五态”建设、全力开创以科学城为统领的“1+3”融合发展新局面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依然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依然在农村。
怀柔区作为首都的生态涵养区,辖14个镇乡、2个街道、284个行政村及36个社区。
农村区域广,农村人口多,农业农村转型发展任务重。
“十三五”以来,怀柔区委、区政府紧紧围绕服务首都“四个中心”建设,持续优化提升“以生态涵养为核心,以科技创新、会议休闲、影视文化为支撑”的“1+3”发展格局,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方针,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抓重点、补短板、强基础,探索走出一条符合怀柔实际、彰显区域特色的乡村振兴发展道路。
《“十四五”时期怀柔区乡村振兴行动计划》,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及北京市委、市政府战略部署的重要举措,是《北京市怀柔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的重要组成,是指导全区“十四五”期间有序推动形成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发展蓝图和行动纲领。
重塑城乡关系,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乡村振兴一线探访)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看,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
”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党和国家事业全局,深刻把握现代化建设规律和城乡关系变化特征,顺应亿万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三农”工作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关键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
2017年举行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要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走共同富裕之路”“走质量兴农之路”“走乡村绿色发展之路”“走乡村文化兴盛之路”“走乡村善治之路”“走中国特色减贫之路”。
即日起,本报推出“乡村振兴一线探访”系列报道,聚焦广大干部群众扎实推进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和经验成效。
“取点钱,有急用。
”记者刚进张国利家,就赶上他着急出门。
“再约时间?”之前在村里转,没见银行,也没见自动取款机,这离城镇也远,取钱咋着不得个把小时?“一会儿就好。
”张国利热情相邀,“走,跟我去看看!”出门没多远,张国利进了村头小卖部。
拿出银行卡,在助农金融服务终端设备上一刷,不过几十秒工夫,1000元现金到手。
“以前可没这么方便,取个钱得跑30多里地去旗里的银行。
”一张张数完,张国利嘿嘿一笑,“现在不出村,能取钱、转账,还能申请贷款。
”在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喀喇沁旗马鞍山村,这个助农金融服务点今年上半年产生交易630多笔、金额30多万元。
“银行”搬到了村里头,硬化路通到了家门口,太阳能路灯亮起来……这些年,许多像马鞍山村这样的偏远村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有了显著变化。
这背后,是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落地落实,农村面貌焕发新气象。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就是为了从全局和战略高度来把握和处理工农关系、城乡关系”“重塑城乡关系,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
关于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总结【三篇】工作总结就是把一个时间段的工作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总检查、总评价、总分析、总研究,并分析成绩和不足,从而得出引以为戒的经验。
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关于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总结【三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总结篇1 为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更加深入人心,进一步加强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打通宣传、教育、关心、服务群众的“最后500米”,顾北村根顾山镇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部署要求,结合实际,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建设工作:在村级层面我们成立了顾北村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由党总支书记赵玉龙担任队长,党员干部、青年代表带头参与志愿服务活动,按照“季季有主题,月月有活动”的要求,不断壮大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分队,推动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常态化、规范化、专业化。
一、培育特色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
成立志愿服务分队,不断壮大党员志愿者队伍、青年志愿者队伍、巾帼志愿者队伍、平安志愿者队伍等特色志愿服务队,积极培育特色志愿服务队伍,将活动进一步延伸到群众身边。
二、培训活跃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者。
发挥村两委人员、党员干部的示范带头作用,进步一完善党员、团员、企业管理人员等注册成为志愿者,注重从先模人物、法律工作者、退休文化工作者、创业人员中招募志愿者,实现我村志愿者达到400名,其中,活跃志愿者保持在200名以上。
三、积极开展志愿者服务活动。
顾北村党员和青年志愿者服务队于节日、不定期对社区低保人员、残疾人等特殊人群进行慰问关怀,平日里经常上门询问生活情况,发现困难,及时给予帮助;平安志愿者和巾帼志愿者服务队上门为村民宣传法律知识,为其提供法律援助,努力为社区育龄妇女提供满意服务,为她们和她们的家庭更多的了解计划生育政策和婚育新风的有关知识。
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总结篇2 蒲纺六米桥社区在赤壁市委市政府和蒲纺工业园区党工委坚强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基层党的建设为统领,从阵地建设、氛围设置等方面扎实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建设,积极培育发展社会组织,打造多元化志愿服务队伍,广泛开展群众参与、喜闻乐见的文明实践活动,大力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更广泛、更有效地动员和激励广大居民群众积极投身社会主义和谐社区建设。
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的经验与启示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地区出现了人才流失和资源荒的情况。
为了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中国政府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
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成为这一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探讨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的经验与启示。
1. 一体化发展思路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的经验之一是要坚持一体化发展思路。
以过去的经验来看,农村地区发展往往是片面的、缺乏整体性的,往往是农业、农村经济与社会发展相对分离的发展模式。
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要通过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打破行政区划壁垒,在产业布局、资源利用、就业创业等方面实现多元化、一体化的发展模式。
2. 产业结构优化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的经验之二是要优化产业结构。
传统的农业产业在经济增长和农民收入方面的贡献逐渐减少,需要通过调整产业结构来实现农村的振兴。
通过引进、培育新兴产业,如特色农产品、乡村旅游、文化创意产业等,可以有效提升农村地区的经济活力和吸引力。
3. 农村土地利用的创新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的经验之三是要在土地利用上进行创新。
传统的农村土地利用往往以农业生产为主,但在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中,农村土地可以更多地用于农村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
例如,可以通过土地流转来推动农村产业发展,将农村土地与农民产权分离,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
4. 乡村基础设施建设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的经验之四是要注重乡村基础设施建设。
基础设施是农村振兴的重要支撑,包括农村公路、供水、供电、通信等。
在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中,要强化对乡村基础设施的投入,提高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水平,为乡村经济发展和农民生活提供良好的条件。
5. 农村人才培养与引进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的经验之五是要注重农村人才培养与引进。
乡村振兴需要具备一定的人才支撑,因此要加强对农村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工作。
通过建立农村人才培养体系和人才引进机制,吸引更多的人才来到农村,为乡村振兴提供智力支持。
6. 政策支持与资金保障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的经验之六是要加强政策支持与资金保障。
乡村振兴十大经典案例一、产业兴旺案例:江苏省徐州市丰县宋楼镇杨楼村杨楼村位于徐州市丰县东南,下辖12个自然村。
近年来,杨楼村以“党建引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共同富裕”为发展思路,围绕特色农业和生态旅游,逐步构建了以酥梨种植、旅游开发为一体的富民强村产业体系,实现了产业发展和生态建设互促共进。
二、生态宜居案例:浙江省安吉县余村余村位于浙江省安吉县西北部。
自20世纪80年代起,余村人靠着挖山开矿、办水泥厂富裕了起来。
然而,在“靠山吃山”的发展模式下,村里环境污染严重。
面对资源环境代价过大的现状,余村人意识到只有放下“金饭碗”,走绿色发展之路,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乡风文明案例: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东固畲族乡东固畲族乡位于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境内。
近年来,东固畲族乡在乡村振兴过程中,不仅注重物质文明建设,还大力弘扬当地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红色基因,努力打造“有文化底蕴的乡村”。
四、治理有效案例:安徽省金寨县花石乡大湾村大湾村位于安徽省金寨县花石乡。
近年来,大湾村坚持党建引领,积极探索“党建+治理+扶贫”模式,实现了从贫困村到示范村的蜕变。
五、共同富裕案例:山东省淄博市沂源县张家坡镇张家坡镇位于山东省淄博市沂源县。
近年来,张家坡镇以“强镇兴村”为目标,以特色产业为支撑,以城乡融合为路径,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现了从传统农业镇向现代农业强镇的转变。
六、人才振兴案例:福建省福安市潭头镇后洋村后洋村位于福建省福安市潭头镇。
近年来,后洋村大力实施人才振兴战略,通过引进和培育优秀人才,带动产业发展和乡村建设。
目前,后洋村已成功引进20多个创业项目,带动数百人就业增收。
七、文化振兴案例: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区平乐镇平乐村平乐村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区平乐镇。
平乐村将“洛阳牡丹甲天下”这一文化资源进行产业化开发,培育出“平乐牡丹画”这一文化产业品牌,使其成为乡村振兴的新亮点。
通过牡丹画产业发展,平乐村吸引了更多游客前来观赏牡丹、购买牡丹画作品,有力地带动了村民致富和地方经济发展。
【先进事迹】北京市怀柔区渤海镇北沟村党支部先进事迹北京市怀柔区渤海镇北沟村党支部先进事迹中共北京市怀柔区渤海镇北沟村支部委员会隶属于中共北京市怀柔区渤海镇委员会,共有党员29名。
北沟村位于怀柔区西北部,村域面积3.22平方公里,全村136户、356口人。
2004年前的北沟村是渤海镇有名的贫困村,人均纯收入不足5000元,村内各项工作停滞不前。
新一届村“两委”班子当选之后,以班子建设为核心,不断创新管理服务、民主建设、村民教育和经济发展模式,走出了一条和谐山村建设发展之路,2010年实现人均纯收入14180元。
吸引12户国际友人在村里长期居住、投资置业,成为远近闻名的国际文化新村。
创新管理服务模式,锻造坚强有力的党员干部队伍北沟村始终把村干部和党员队伍建设放在首位。
为明确干部职责分工,村党支部先后为“两委”干部制定职位说明书、任职承诺书和年内承诺书,有效地提高了干部的责任意识和工作热情。
为进一步提高干部的综合素质,北沟村不断健全完善干部学习制度,支部书记每月为党员讲一次党课,并将每周日晚定为村干部集中学习时间。
在坚持落实农村党员“一册一线”管理、党员服务队、无职党员设岗定责等管理机制的同时,还坚持每年组织党员干部外出参观学习,开阔视野,为党员订阅《北京日报》,为60岁以上的老党员办理医疗优惠卡和进行年度体检,将管理与服务党员工作落到了实处。
为使村级工作更好地接受群众监督,北沟村始终坚持季度述职述廉制度,对决策事项、资金使用、履职情况等及时向群众公开。
村党支部的一系列创新举措,极大地激发了村干部干事创业的热情和党员队伍的生机活力,有力推动了北沟村各项事业快速、健康发展。
创新民主建设模式,探索行之有效的治村机制北沟村在民主建设实践上大胆创新,总结出一套“规约”治村和“贤人”治村的有效方法。
2007年换届后,村党支部、村委会首先着手编制村规民约,修订完善内容涉及22大项、260余小项。
有了系统、明确的新“村规民约”后,村里各项工作均有章可循,提高了办事效率。
乡村振兴四个一批先进典型案例乡村振兴是中国乡村扶贫工作的重要战略,通过实施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和乡村社会进步。
下面将介绍四个乡村振兴的先进典型案例。
一、平八村——农村旅游发展的典范平八村是浙江省德清县的一个小山村,曾经是一个贫困村,但凭借农村旅游的发展,使得村庄焕发了新的生机。
平八村积极开展农村旅游,通过开展农家乐、农产品加工和乡村体验等项目,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村民们通过自己的努力,打造了一个干净、整洁的村庄环境,并且举办了多次特色的民俗活动,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
这些游客不仅为村庄带来了经济收入,还推动了当地农产品的销售。
平八村通过发展农村旅游,实现了村民增收、环境改善和乡村振兴的目标。
二、梅溪村——精品农业发展的典范梅溪村位于江苏省苏州市,以发展绿色无公害农产品和农业观光旅游为特色,成为了乡村振兴的典范。
梅溪村通过引进新的农业科技,改变了传统的耕作方式,提高了农产品的品质和产量。
梅溪村还积极推广农业观光旅游,让游客了解农村的生活和农业生产过程。
村里建设了农业科普馆和农民文化园,为游客提供了一个了解农村的窗口。
通过发展精品农业和农业观光旅游,梅溪村实现了农民增收、村庄整体形象的提升和乡村振兴的目标。
三、翠峰村——特色产业发展的典范翠峰村位于湖南省岳阳市,是一个典型的山区村庄。
由于地理条件的限制,传统的农业产业面临着发展困难。
为了解决贫困问题,翠峰村积极发展特色产业,如养蜂、种植蔬菜和养殖特色水产品等。
翠峰村通过引进技术和培训,提高了农民的专业水平,改变了过去的传统经营方式。
村民们团结合作,共同经营特色产业,为村庄带来了稳定的经济收入。
翠峰村的成功经验也得到了周边村庄的借鉴,推动了整个地区的乡村振兴。
四、红山村——生态修复的典范红山村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阳朔县,曾经是一个生态环境恶化的村庄。
通过引进生态修复技术和政策支持,红山村成功实施了生态修复项目,恢复了村庄的生态环境。
红山村注重生态种植,开展了大量的植树造林和草地恢复工作。
蓬莱“美丽乡村”北沟镇蔚阳河的美丽蜕变作者:来源:《中国新农村月刊》2014年第04期滔滔蔚阳河,传承亘古千年的文脉仙风;巍巍蔚阳山,崛起蓬莱西翼的发展坐标。
这里是修身养性的栖居宝地,山清水秀、风光旖旎;这里是怡人心脾的休闲乐园,生态采摘、妈祖祈福、城海相映;这里是任你翱翔的创业沃土,资源丰富、交通便达、产业聚集……作为蓬莱“美丽乡村”建设三大示范片区之一,蔚阳河示范片区按照“一河、两区、一胜景”的思路连片打造。
“一河”,即对以蔚阳河为中心的八个村连片打造美丽乡村板块;两区”,即通过合村并点,规划建设西正和西城临港两个大型农村社区;一胜景,即以“烽台胜境”峰埠顶古庙旅游项目为中心,打造主题突出、辐射周边的美丽乡村旅游景观。
漫步区内,干净整洁的道路两侧团花锦簇,一排排新社区居民楼隽秀典雅,一面面融诗、书、画、印于一体、倡美德新风于一身的“文化墙”彰显着文化之韵……首批蓬莱美丽乡村刘家村,在高标准建设九顶乐园、滨河公园和民俗文化乐园等新型服务项目的同时,对一批富有艺术特色的传统老宅进行“修旧如旧”,率先打出休闲农业、民俗文化与乡村旅游组合牌。
第二批美丽乡村大姜家村则结合村庄文化底蕴和娱乐元素,开发建设休闲旱冰场、文化休闲广场和综合性商业街。
重点创建村西吴村,正以建设富硒产品农业合作社为契机,致力于发展生态旅游、有机农产品……整个片区立足以人为本、就地城镇化、推进城乡共繁荣的目标,全域规划区内村庄,按照“一村一品、一村一韵”要求,科学布局果品种植、绿色有机果品采摘、乡土文化娱乐等各具特色功能区域,将蔚阳河片区打造成宜居宜业的发展新区、文化养生的旅游胜地。
依山傍海的蔚阳河示范片区,还以承接蓬莱“大旅游辐射圈”为目的,重点打造一系列以海洋文化、养生文化为主题的休闲旅游项目。
目前,“峰台胜境”景点之一峰埠顶古庙旅游项目已开门纳客;“红色旅游”基地—“八路军挺进东北渡海纪念碑”雕塑威武耸立;特有的土壤与地质条件培育出的“蔚阳山小米”、喂养有机海藻的鸡、猪等土特产等待您的品尝。
乡村振兴典型事例小故事
题目:乡村振兴让乡村更美好
正文:
乡村振兴是当前国家的重要发展战略之一,其目的是要通过振兴乡村,促进农业现代化、农村产业高质量发展、农村环境改善、农民收入增加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在这个过程中,有很多典型的事例,它们生动展现了乡村振兴给大家带来的变化和好处。
有一个小村庄叫做刘家庄子,位于山东省青岛市西海岸新区。
这个村庄以前是一个贫穷落后的村庄,村民们过着贫穷的生活,村庄的环境也非常糟糕。
但是在乡村振兴政策的引导下,刘家庄子村开始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造和建设。
村庄的风貌得到了改善,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了加强,村民们的生活条件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此外,刘家庄子村还通过发展农业特色产业、打造旅游风景区等方式,促进了村庄的经济发展。
现在,这个村庄已经成为了一个风景秀丽、经济繁荣的美丽乡村。
村民们的收入也大幅度增加,生活质量也得到了显著提高。
拓展:
刘家庄子村的乡村振兴事例是乡村振兴政策成功的一个缩影。
在乡村振兴政策的引导下,全国众多乡村都开始了自我发展和提升的进程,它们涌现出了许多乡村振兴的典型案例。
例如,四川省成都市的新型农业产业园区,通过现代科技和智能化管理,实现了农业生产的高效化和规模化;湖南省张家界市的乡村
旅游发展,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旅游,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江苏省苏州市的乡村振兴“十百千万”工程,通过十个示范村、一百个示范镇、千个示范户、万个示范片的建设,推动了整个市的乡村振兴进程。
这些案例都展示了乡村振兴政策所带来的显著成效和巨大潜力。
乡村振兴不仅让乡村更美好,也让农民更幸福。
规划设计 Planning and design118美丽乡村村域规划实践研究——以承德市丰宁小北沟村为例胡希冀(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建筑工程系,河北承德 067000)中图分类号:TU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6344(2018)03-0118-01摘要:本文以承德市丰宁县小北沟村美丽乡村规划为例,通过分析小北沟的现状,以小北沟经济发展规划、村域建设用地总量规划、村域空间布局规划为切入点,研究其村域规划,以期为美丽乡村规划实践和落地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持。
关键词:美丽乡村;村域规划;村域空间美丽乡村建设首先要做好的就是规划,通过对拟建地的历史和现状分析,做出符合实际又综合考虑发展的规划是美丽乡村建设好的前提之一,本文拟通过对小北沟村的现状分析基础上,对其村域规划的同时研究其经济发展规划,以期为小北沟村规划和承德美丽乡村后续规划做一参考。
1现状总体评价村庄交通条件便利,规划进一步优化村庄对外交通条件,完善对外交通设施。
小北沟村为典型的坝上村庄,自然生态条件较好,但现状经济发展现状薄弱,适合开发第一、三型产业。
小北沟位于张家口、承德、内蒙古多伦交界地带,周边分布着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承德木兰围场、张北草原天路、崇礼滑雪场等众多旅游资源。
2经济发展规划2.1产业发展理念(1)实现旅游转型升级实现旅游休闲化、国际化,重点抓住京津冀客源市场,面向境外市场、国内高端市场以及市内大众市场,注重现有产品的休闲化提升及以休闲度假为导向挖掘新的旅游资源、开发新的旅游产品,将小众化的高端旅游转变为大众化的日常需求,将节日化的消费转变为日常化的旅游休闲。
包括旅游产品体系,服务体系、业态模式等率先实现转型升级。
(2)构建旅游产业集群加快旅游休闲资源整合,构建以生态养生养老养心、草原乡村旅游、民俗文化体验、契丹历史探寻等产业业态为主的旅游休闲产业集群。
同时,构建多元化的投资旅游休闲产业的骨干企业和优势产业集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