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方法之观察法共67页
- 格式:ppt
- 大小:6.23 MB
- 文档页数:34
三年级第一讲:观察法例1:将1~9这九个数字填入图1-6的方框中,使图中所有的不等号均成立。
(适于三年级程度)解:仔细观察图中不等号及方框的排列规律可发现:只有中心的那个方框中的数小于周围的四个数,看来在中心的方框中应填入最小的数1。
再看它周围的方框和不等号,只有左下角的那个方框中的数大于相邻的两个方框中的数,其它方框中的数都是一个比一个大,而且方框中的数是按顺时针方向排列越来越小。
所以,在左下角的那个方框中应填9,在它右邻的方框中应填2,在2右面的方框中填3,在3上面的方框中填4,以后依次填5、6、7、8。
图1-7是填完数字的图形。
例2:从一个长方形上剪去一个角后,它还剩下几个角?(适于三年级程度)解:此题不少学生不加思考就回答:“一个长方形有四个角,剪去一个角剩下三个角。
”我们认真观察一下,从一个长方形的纸上剪去一个角,都怎么剪?都是什么情况?(1)从一个角的顶点向对角的顶点剪去一个角,剩下三个角(图1-8)。
(2)从一个角的顶点向对边上任意一点剪去一个角,剩下四个角(图1-9)。
(3)从一个边上任意一点向邻边上任意一点剪去一个角,剩下五个角(图1-10)。
例3:甲、乙两个人面对面地坐着,两个人中间放着一个三位数。
这个三位数的每个数字都相同,并且两人中一个人看到的这个数比另一个人看到的这个数大一半,这个数是多少?(适于三年级程度)解:首先要确定这个三位数一定是用阿拉伯数字表示的,不然就没法考虑了。
甲看到的数与乙看到的数不同,这就是说,这个三位数正看、倒看都表示数。
在阿拉伯数字中,只有0、1、6、8、9这五个数字正看、倒看都表示数。
这个三位数在正看、倒看时,表示的数值不同,显然这个三位数不能是000,也不能是111和888,只可能是666或999。
如果这个数是666,当其中一个人看到的是666时,另一个人看到的一定是999,999-666=333,333正好是666的一半。
所以这个数是666,也可以是999。
(4)经验系统就是传递的对象知识、技能和行为规范等。
这三个系统是互相影响、互相制约的。
这个系统的核心是教与学及其相互关系。
教育心理学正是研究教与学过程中的心理现象。
3.反映了心理现象研究的独特领域。
三、教育心理学的内容1. 基本理论2. 学习心理学3. 教学心理4. 群体心理5. 个体差异6. 学生心理健康7. 教育、教学的测量与评定8. 教师心理四、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1. 开创阶段2. 发展阶段3. 成熟与完善阶段(一)开创阶段(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1.丰富的教育心理学思想孔子的智商四分法;启发式教学思想 ,学记:喻的原则2.两大支柱学科的推动1632年,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1879年,自然科学引入心理学研究。
3.教育理论们卓有成效的工作(1)瑞士教育学家裴斯塔洛齐提出“教育心理学化运动”、“教育要依靠心理学”(2)德国心理学家、教育家赫尔巴特进行了心理与教育相结合的尝试(3)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出版了《人是教育的对象》一书,认为生理学、心理学和逻辑学是教育学的三个重要基础,而且心理学应放在首位(4)卡普切列夫1877年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世界上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书。
(5)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标志着教育心理学的诞生。
(二)发展阶段(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20年代后期的行为主义:桑代克、华生、赫尔、斯金纳苏联教育心理学界:以维果斯基和鲁宾斯坦等为代表我国教育心理学界1. 房东岳于1908年翻译了日本小原的《教育实用心理学》,这是我国出现的第一本教育心理学著作2. 1924年廖世承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3. 在本世纪50年代主要学习苏联的教育心理学理论,在儿童发展和学科心理学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三)成熟与完善时期(60年代到现在)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于1994年在美国教育研究会的专题报告中精辟地总结了近十几年来教育心理研究的成果(1)主动性 :强调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并对自身的心理活动进行更多的控制(2)反思性从个体内部强调知识的获得和建构,研究元认知和自我调节学习(3)合作性强调共享教学中的人类资源,重视在一定背景下组织起来学习,如合作学习,把个人的思维与群体工作相结合,交互式学习和同伴辅导等(4)社会文化性强调社会文化对学习的影响,任何学习的发生不是在白板上进行的,而是在一定文化背景下建构产生的。
社会学研究方法7调查研究第一步是明确研究问题。
在进行调查研究之前,研究者需要明确自己的研究问题。
研究问题应该具有可操作性,并且可以通过调查研究来回答。
第二步是制定研究假设。
研究假设是调查研究的一个重要部分,它是研究者对研究问题的预测或猜测。
研究者需要明确自己的研究假设,并且说明研究中要测试的变量和关系。
第三步是选择研究设计。
在调查研究中,研究者可以选择横断面研究、纵向研究、实验研究等不同的研究设计。
研究设计应该与研究问题和假设相匹配,并且可以提供有效的数据来回答研究问题。
第四步是选择研究样本。
样本是调查研究中被研究者的一部分。
样本应该具有代表性,可以反映出被研究人群的特征。
研究者需要选择适当的样本大小,并采用随机抽样或分层抽样的方法来选择样本。
第五步是收集数据。
数据的收集可以通过问卷调查、访谈、观察等方式进行。
研究者需要设计有效的调查问卷或访谈指南,并且进行数据的准确记录和整理。
第六步是分析数据。
在进行数据分析之前,研究者需要对数据进行清洗和整理。
数据分析可以采用描述性统计和推论性统计的方法。
通过数据分析,研究者可以得出结论,并验证或推翻研究假设。
第七步是撰写研究报告。
研究报告应该包含研究问题、研究假设、研究设计、数据分析和结论等内容。
报告应该清晰、准确地陈述研究的结果,并提出适当的建议和讨论。
总之,调查研究是社会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方法。
通过明确研究问题、制定研究假设、选择研究设计、选择研究样本、收集数据、分析数据和撰写研究报告,研究者可以进行有效的调查研究并回答研究问题。
调查研究方法的应用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解决社会问题。
课程概述了解教育观察研究法的基本概念和特点了解教育观察法的优缺点了解观察法的类型掌握教育观察研究的记录方式教育观察研究的一般步骤观察是人们对周围存在事物的现象和过程的认识。
“观”是看,“察”是分析研究。
强调“自然发生”的条件下,对观察对象不加任何干预控制。
日常观察是对自然存在的现象的随机的、自发的感知,无一定目的和计划,也不要求严格的记录。
优缺点:信息丰富但是具有自发性、偶然性和零碎性,不能系统的说明问题。
一、教育观察法概述1.教育观察法:是教育研究者通过感官或借助一定的设备,有目的、有计划地考察学生或教育现象的一种研究方法。
教育观察法有以下三个基本特征:(1)直接性(2)情感性(3)重复性教育观察法与日常观察法的区别教育观察法虽然也通过研究者的亲身感受或体验来获得研究对象的感性材料,即以日常观察为基础,但它(1)不是自发的、偶然性的活动,而是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2)观察对象与方法不是随意的、自发的,而是经过选择与策划的;(3)是需要作严格详细的观察记录的。
因此,教育观察法是日常观察法的高级形式。
1、缺乏控制观察法的行为发生在天然环境里,在天然环境中,观察研究者往往对可能影响资料的外部变量难以控制。
2、难以用数量表示观察研究中的测量一般采取非数量表示的知觉形式,而不采用调查研究和实验法中常用的定量测量法。
3、样本数小调查研究法可以选择较大的样本,而观察研究很难选择很大的样本。
研究结果容易带有片面性和偶然性例子:孔子和颜回的故事4、需获准进入5、研究敏感性问题缺乏匿名性2.教育观察法的类型(1)自然观察法与控制观察法自然观察法:观察研究是在自然发生的条件下,在对观察对象不加变革和控制的状态下进行的,如实地观察法,这种观察法称为自然观察法。
控制观察法:观察研究是在控制情形下进行,如实验室观察研究法,这种观察法称为控制观察法。
例:研究中的反应性(实验观察法)罗森塔尔效应:实验人员的期望会影响实验的效果。
比较观察法的名词解释
比较观察法是一种科学的研究方法,它通过比较不同的事物或不同条件下的同一事物来观察和了解它们的差异和特征。
这种方法的核心思想是,只有通过比较不同的事物,才能对这个事物有更全面、更深入的认识。
在比较观察法中,研究者将不同的事物或条件下的同一事物进行比较,寻找它们之间的差异和共同点。
通过比较,研究者可以更好地理解每个事物的独特性和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比较观察法在科学研究、市场调研、质量控制等多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生物学研究中,研究者可以通过比较不同物种之间的基因、生理结构和行为,来了解生物的多样性和进化;在经济学研究中,研究者可以通过比较不同国家的经济数据和市场趋势,来预测全球经济的走势和未来发展方向。
总之,比较观察法是一种重要的科学研究方法,它可以帮助研究者深入了解事物的本质和相互关系,为科学研究和实际应用提供有力的支持。
省(市区) 姓名 准考证号 ………密……….…………封…………………线…………………内……..………………不……………………. 准…………………答…. …………题…2022年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学前教育原理》能力提升试题D 卷 含答案 考试须知:1、考试时间:150分钟,本卷满分为100分。
2、请首先按要求在试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准考证号等信息。
3、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密封线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
一、单选题(共30小题,每题1分,共30分)1、在课程设计中详细说明学习内容、教学方法和活动标准,但不预定目标,重点在于鼓励儿童探索具有价值的教育领域。
这一课程设计理论模式属于( )A.结构模式B.认知模式C.过程模式D.泰勒模式2、表现为教师直接明确地传达教育意图,按学科的逻辑知识组织教材,系统地传授人类文化遗产而展开的教学属于幼儿园教学策略中的( )A.接受式教学B.发现式教学C.合作式学习D.探究式学习3、把课程设计过程概括为确定教育目标、选择学习经验、组织学习经验、评价结果这样四个步骤的研究专家是( )A.博比特B.泰勒C.布卢姆D.布鲁纳4、认为教师是幼儿学习的支持者、观察者和研究者的理论是( )A.成熟主义理论B.精神分析理论C.行为主义理论D.建构主义理论5、影响师幼关系的关键因素在于( )A.幼儿的性格特征和学习行为B.师幼互动的形式和内容C.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D.幼儿园统一的各项活动6、幼儿班级生活的特点除了具有生活节律性、保教渗透性、活动多样性、内外互动性外,还具有( )A.制度的规范性B.班级的组织性C.年龄的统一性D.活动的集体性7、以0—6、7岁这一特定年龄的儿童为对象的教育是( )A.义务教育B.早期教育C.儿童教育D.学前教育8、多元智慧理论是由美国发展心理学家,著名教授在其《智力的结构》一书中提出的,他是( )A.加涅B.加德纳C.布鲁纳D.戴维·韦卡特9、学前教育的本体功能是()A.促进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进步B.减轻家长保教幼儿的负担C.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的发展D.提高幼儿的知识和能力10、20世纪90年代开始,为处境不利幼儿提供补偿教育实施“确保开端”方案的国家是()A.美国B.英国C.法国D.德国11、已有研究发现,幼儿掌握词汇最快的时期是()A.2—3岁B.3—4岁C.4—5岁D.5—6岁12、建立良好师幼关系的根本目的是()A.维护教师与幼儿之间的人际关系B.巩固尊师与爱幼的师生交往关系C.形成完全平等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D.便于更好地开展幼儿教育教学活动13、教育要着眼于儿童即将达到的或有可能达到的水平,课程要具有过渡性、衔接性,提供给系统化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