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考二轮题型探究专题3-应用性问题探究ppt精练课件及答案
- 格式:pptx
- 大小:2.79 MB
- 文档页数:10
记录在表格中.在笫1次实验中小灯泡不亮的取(4)分析表中信息,可知小灯泡的额定功率为 W .实验得出的结论是:小灯泡的实际电功率 ,灯泡越亮.3.(8分)(2015•河南)小亮想测量一个小木块(不吸水)的密度,他利用天平、圆柱形玻璃杯、适量的水、细针等器材,经过思考,想出了如下的实验方法.(1)图甲是小亮在调节天平时的情景,小丽指出了他在操作上的错误,你认为错误之处是: . (2)小亮纠正错误后调节好天平,按照以下步骤继续实验:①将小木块放在天平左盘,天平平衡时右盘中所加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则小木块的质量为 g .②将玻璃杯中装满水,用细针缓慢地将木块压入水中,使之完全浸没.利用排水法,测出溢出水的质量为30g ,则小木块的体积为 cm 3.(已知ρ水=1.0xl03kg/m 3) ③测出小木块的密度是g/cm 3(3 )受小亮实验的启发,小丽在实验时除了利用原有的圆柱形玻璃杯、适量的水和细针外,又找了一把刻度尺,不用天平也测出了木块的密度.请你将下列测最步骤补充完整:①在玻璃杯中装人适盘的水,用刻度尺测出杯中水的深度为h 0;② ; ③用细针缓慢地把木块压入水中,使之完全浸没,用刻度尺测出杯中水的深度为h m ; ④小木块密度的表达式:ρ水= .(用测量的物理量和已知量的符号表示)4.测量是生活和学习中一项基本技能。
(1)如图12所示,用刻度尺测量铅笔的长度,读数为cm 。
一次测量可能误差较大,为了减小误差,应当_________________。
(2)如图13所示,用体温计测量体温,该体温计的分度值是__℃,体温计的示数是___℃5.实验小组的同学用图14所示的装置探究“物体动能的大小与质量和速度的关系”。
将钢球从某一高度由静止释放,钢球摆到竖直位置时,撞击水平木板上的木块,将木块撞出一段距离。
(1)本实验使钢球获得动能的操作方法是_______________,钢球动能的大小是通过观察______________来判断的。
备考2023年中考科学二轮复习-常见的物质_金属_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实验探究题专训及答案(三)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实验探究题专训1、(2017宁德.中考模拟) 实验室有氧化铜和锌的混合粉末,为提炼其中的铜,取两份等质量的样品,分别按下图两个方案进行实验:(1)方案一:写出步骤 I 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该反应的反应类型为________。
步骤 II 中加入的溶液 F 可能是________。
(2)方案二:步骤Ⅳ操作的名称是________。
(3)步骤 III 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4)上述实验体现了锌的活动性比铜________。
(5)两个方案你认为哪个更简易,并说明理由________。
2、(2015会昌.中考模拟) 张华同学对酸、碱、盐的知识进行了以下的梳理。
氯化钾氯化钙氯化钠氯化镁氯化铝氯化锌氯化亚铁氯化铜KCl CaCl2NaCl MgCl2________ ZnCl2FeCl2________思考:根据以上盐中的金属元素的排列,可以得出他是依据________顺序归纳整理的。
(2)为理解稀盐酸和氢氧化钠两者之间发生反应的微观实质,绘制了如图。
请你在右边的圆圈中填入适当的化学式或离子符号:________(3)张华同学发现酸、碱、盐之间的反应都有盐类物质生成。
请写出一个能生成MgCl2的复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4)我们知道溶液酸碱度pH可显示的溶液的酸碱性;酸溶液pH<7,溶液显酸性;碱溶液pH>7,溶液显碱性.提出问题:盐溶液的pH怎样呢?盐溶液显什么性呢?猜想与假设:盐溶液的pH可能为:pH=7、pH<7、pH>7.设计与实验:下列是两同学分别对相同的NaCl溶液、CuSO4溶液、K2CO3溶液的pH进行的测定实验:甲同学:取pH试纸放在玻片上,用玻棒蘸取测试液滴在pH 试纸上,试纸显色后与pH标准比色卡比较.乙同学:取pH试纸放在玻片上,用蒸馏水将pH试纸润湿,再用玻棒蘸取测试液滴在pH试纸上,试纸显色后与pH 标准比色卡比较.记录数据:下表是两同学记录所测pH的实验数据:NaCl溶液CuSO4溶液K2CO3溶液甲同学7 4 10乙同学7 5 9结论:通过测定几种盐溶液的pH,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评价与反思:上述两同学测得的数据,反映了溶液真实pH的是________同学。
中考数学复习专题讲座探究型问题一、中考专题诠释探究型问题是指命题中缺少一定的条件或无明确的结论,需要经过推断,补充并加以证明的一类问题.根据其特征大致可分为:条件探究型、结论探究型、规律探究型和存在性探究型等四类.二、解题策略与解法精讲由于探究型试题的知识覆盖面较大,综合性较强,灵活选择方法的要求较高,再加上题意新颖,构思精巧,具有相当的深度和难度,所以要求同学们在复习时,首先对于基础知识一定要复习全面,并力求扎实牢靠;其次是要加强对解答这类试题的练习,注意各知识点之间的因果联系,选择合适的解题途径完成最后的解答.由于题型新颖、综合性强、结构独特等,此类问题的一般解题思路并无固定模式或套路,但是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考虑:1.利用特殊值(特殊点、特殊数量、特殊线段、特殊位置等)进行归纳、概括,从特殊到一般,从而得出规律.2.反演推理法(反证法),即假设结论成立,根据假设进行推理,看是推导出矛盾还是能与已知条件一致.3.分类讨论法.当命题的题设和结论不惟一确定,难以统一解答时,则需要按可能出现的情况做到既不重复也不遗漏,分门别类加以讨论求解,将不同结论综合归纳得出正确结果.4.类比猜想法.即由一个问题的结论或解决方法类比猜想出另一个类似问题的结论或解决方法,并加以严密的论证.以上所述并不能全面概括此类命题的解题策略,因而具体操作时,应更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综合运用.三、中考考点精讲考点一:动态探索型:此类问题结论明确,而需探究发现使结论成立的条件.例1 (2015•自贡)如图所示,在菱形ABCD中,AB=4,∠BAD=120°,△AEF为正三角形,点E、F分别在菱形的边BC、CD上滑动,且E、F不与B、C、D重合.(1)证明不论E、F在BC、CD上如何滑动,总有BE=CF;(2)当点E、F在BC、CD上滑动时,分别探讨四边形AECF 和△CEF的面积是否发生变化?如果不变,求出这个定值;如果变化,求出最大(或最小)值.考点:菱形的性质;二次函数的最值;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