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蓼莪PPT教学教材24页PPT
- 格式:ppt
- 大小:5.03 MB
- 文档页数:24
蓼莪【原文】蓼蓼者莪,匪莪伊蒿。
哀哀父母,生我劬劳。
蓼蓼者莪,匪莪伊蔚。
哀哀父母,生我劳瘁。
瓶之罄矣,维罍之耻。
鲜民之生,不如死之久矣。
无父何怙?无母何恃?出则衔恤,入则靡至。
父兮生我,母兮鞠我。
抚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
欲报之德。
昊天罔极!南山烈烈,飘风发发。
民莫不穀,我独何害!南山律律,飘风弗弗。
民莫不穀,我独不卒!【注释】(1)蓼蓼〔lù lù〕者莪〔é〕:蓼蓼,形容植物高大。
莪,即莪蒿,又称萝蒿、廪蒿等,多年生草本植物,叶像针,生水边。
(2)劬〔qú〕劳:劳累,劳苦。
(3)蔚:冷蒿,又名白蒿、刚蒿等,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全草可入药。
(4)瓶:古代陶制器皿,可汲水,也可盛酒食。
(5)罍〔léi〕:古代青铜或陶制容器,可用以盛酒或水。
(6)鲜〔xiǎn〕民:无父母穷独之民。
(7)怙〔hù〕:依仗,凭借。
(8)衔恤:含哀,心怀忧伤。
(9)鞠:养育,抚养。
(10)拊〔fǔ〕我畜〔xù〕我:拊,通“抚”,抚养。
畜,养育。
(10)复:反复往来看望。
(11)腹:厚爱,一说怀抱。
(12)罔极:没有穷尽,一说没有准则。
(13)烈烈:高峻貌。
一说同“颲颲”,山风大貌。
(14)发发:风吹疾速声。
一说同“拨拨”,风声。
(15)谷:吉庆,善美。
(16)律律:高峻貌。
(17)弗弗:风吹迅疾貌。
(18)卒:指终养父母。
【译文】莪蒿生长长又高,不是莪蒿是青蒿。
哀痛我的父和母,生儿养女太辛劳。
莪蒿生长高又肥,不是莪蒿却是蔚。
可怜我的父和母,生儿养女身憔悴。
小小瓶儿空荡荡,酒坛由此愧难当。
孤苦伶仃活世上,不如早日去死亡。
没有父亲依靠谁?没有母亲谁依傍?出门心里含悲伤,进门不见爹和娘。
父啊辛勤生下我,母啊养我劳苦多。
抚摸我来爱护我,成长我来教育我,照顾我来挂念我,出出进进抱着我。
如今要报二老恩,老天无端降灾祸!南山险峻难登上,暴风迅猛透骨凉。
大学语文《蓼莪》《大学语文<蓼莪>》在大学语文的学习中,《蓼莪》这首诗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它以质朴而深沉的情感,诉说着子女对父母养育之恩的无尽感念与追思,也让我们在千百年后的今天,依然能感受到那份穿越时空的挚爱与悲痛。
《蓼莪》出自《诗经·小雅》,全诗六章,四章每章四句,二章每章八句。
整首诗以沉痛的笔触,描述了父母生养子女的艰辛,以及子女在父母离世后无法报答养育之恩的悔恨与哀伤。
诗的开头“蓼蓼者莪,匪莪伊蒿。
哀哀父母,生我劬劳”,以莪蒿生长的不同形态作比,感叹自己不成材,辜负了父母的辛勤养育。
这种自我责备,实则是对父母付出的深刻认知和愧疚。
“蓼蓼者莪,匪莪伊蔚。
哀哀父母,生我劳瘁”,进一步强调了父母为子女操劳一生,身心俱疲。
在这几句中,我们仿佛看到了父母含辛茹苦的身影,为了子女的成长,默默承受着生活的重压。
“瓶之罄矣,维罍之耻。
鲜民之生,不如死之久矣。
无父何怙?无母何恃?出则衔恤,入则靡至。
”这里将子女比作空瓶,将父母比作大酒坛,瓶子空了是酒坛的耻辱,意味着子女未能尽孝是自己的耻辱。
失去父母的依靠,在外心怀忧愁,回到家中也感受不到父母的关怀,这种孤独和无助令人心痛。
“父兮生我,母兮鞠我。
抚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
欲报之德。
昊天罔极!”这一段详细地列举了父母在子女成长过程中的种种付出,从生育、抚养、教育到关怀照顾,无微不至。
然而,子女想要报答这份恩情,却发现上天无情,让父母早早离去,恩情永无报答之时,那种绝望和无奈让人潸然泪下。
“南山烈烈,飘风发发。
民莫不穀,我独何害!南山律律,飘风弗弗。
民莫不穀,我独不卒!”以恶劣的自然环境衬托内心的痛苦,别人都能尽孝,自己却无法完成,这种对比更加凸显了诗人的悲哀。
《蓼莪》所传达的情感,不仅仅是个人的,也是人类共通的。
它让我们思考孝道的真正含义。
在现代社会,快节奏的生活常常让我们忽略了对父母的关心和陪伴。
我们总是在忙碌中寻找各种借口,却忘记了父母在岁月中逐渐老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