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有一个未知数
- 格式:doc
- 大小:3.39 MB
- 文档页数:30
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即“元”),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为2(即“次”)的整式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英文名:quadratic equation of one unknown)。
一元二次方程的标准形式(即所有一元二次方程经整理都能得到的形式)是ax^2+bx+c=0(a,b,c为常数,x为未知数,且a≠0)。
求根公式:x=[-b±√(b^2-4ac)]/2a。
1方程定义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次的整式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quadratic equation of one variable 或a single-variable quadratic equation)。
一元二次方程有三个特点:(1)有且只含有一个未知数;(2)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3)是整式方程。
(两边都是整式)要判断一个方程是否为一元二次方程,先看它是否为整式方程。
若是,再对它进行整理。
如果能整理为ax^2+bx+c=0(a≠0)的形式,则这个方程就为一元二次方程。
里面要有等号,且分母里不含未知数。
b^2-4ac求解任何一元二次方程,都可以直接用求根公式x=(-b±√b^2-4ac)/2a。
其中是根的判别式。
也可以用其他特殊方法求根。
2方程形式2.1一般式y=ax²+bx+c(a、b、c是实数,a≠0)配方式a(x+b/2a)^2=(b^2-4ac)/4a两根式a(x-x1)(x-x2)=0公式法x=(-b±√b^2-4ac)/2a求根公式2.2十字相乘法x2+(p+q)x+pq=(x+p)(x+q)3解法3.1分解因式法因式分解法又分“提公因式法”;而“公式法”(又分“平方差公式”和“完全平方公式”两种),另外还有“十字相乘法”,因式分解法是通过将方程左边因式分解所得,因式分解的内容在八年级上学期学完。
如1.解方程:x²+2x+1=0解:利用完全平方公式因式解得:(x+1)²=0解得:x1= x2=-12.解方程x(x+1)-2(x+1)=0解:利用提公因式法解得:(x-2)(x+1)=0即x-2=0 或x+1=0∴x1=2,x2=-13.解方程x²-4=0解:(x+2)(x-2)=0x+2=0或x-2=0∴x1=-2,x2= 23.2十字相乘法公式:x²+(p+q)x+pq=(x+p)(x+q)例:1. ab+2b+a-b- 2=ab+a+b²-b-2=a(b+1)+(b-2)(b+1)=(b+1)(a+b-2)公式法(可解全部一元二次方程)求根公式首先要通过Δ=b²-4ac的根的判别式来判断一元二次方程有几个根1.当Δ=b²-4ac<0时x无实数根(初中)2.当Δ=b²-4ac=0时x有两个相同的实数根即x1=x23.当Δ=b²-4ac>0时x有两个不相同的实数根当判断完成后,若方程有根可根属于2、3两种情况方程有根则可根据公式:x={-b±√(b²-4ac)}/2a来求得方程的根配方法(可解全部一元二次方程)如:解方程:x²+2x-3=0解:把常数项移项得:x²+2x=3等式两边同时加1(构成完全平方式)得:x²+2x+1=4因式分解得:(x+1)²=4解得:x1=-3,x2=1用配方法的小口诀:二次系数化为一常数要往右边移一次系数一半方两边加上最相当开方法(可解部分一元二次方程)如:x²-24=1解:x²=25x=±5∴x1=5 x2=-5均值代换法(可解部分一元二次方程)ax²+bx+c=0同时除以a,得到x²+bx/a+c/a=0设x1=-b/(2a)+m,x2=-b/(2a)-m (m≥0)根据x1·x2=c/a求得m。
九年级上册数学学法大视野一、一元二次方程。
1. 定义。
- 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一元),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二次)的整式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
- 一般形式为ax^2+bx + c = 0(a≠0),其中ax^2是二次项,a是二次项系数;bx 是一次项,b是一次项系数;c是常数项。
2. 解法。
- 直接开平方法。
- 对于方程x^2=k(k≥0),解得x=±√(k)。
- 例如,方程(x - 3)^2=4,则x - 3=±2,解得x = 1或x = 5。
- 配方法。
- 步骤:先将方程化为x^2+bx = c的形式,然后在等式两边加上((b)/(2))^2,将左边配成完全平方式(x+(b)/(2))^2,再进行求解。
- 例如,解方程x^2+6x - 7 = 0。
- 移项得x^2+6x=7。
- 配方:x^2+6x + 9 = 7+9,即(x + 3)^2=16。
- 解得x=-3±4,即x = 1或x=-7。
- 公式法。
- 对于一元二次方程ax^2+bx + c = 0(a≠0),其求根公式为x=frac{-b±√(b^2)-4ac}{2a}。
- 例如,方程2x^2-5x + 1 = 0,其中a = 2,b=-5,c = 1。
- 先计算Δ=b^2-4ac=(-5)^2-4×2×1 = 25 - 8 = 17。
- 代入求根公式得x=(5±√(17))/(4)。
- 因式分解法。
- 把方程化为一边是零,另一边是两个一次因式积的形式,然后使每个因式分别为零,从而求出方程的解。
- 例如,方程x^2-3x + 2 = 0,因式分解得(x - 1)(x - 2)=0,解得x = 1或x = 2。
3. 根的判别式。
- 对于一元二次方程ax^2+bx + c = 0(a≠0),Δ=b^2-4ac。
- 当Δ>0时,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当Δ = 0时,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当Δ<0时,方程没有实数根。
一元二次方程讲义全一元二次方程讲义考点一、概念1)定义: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这样的整式方程就是一元二次方程。
2)一般表达式:ax^2+bx+c=(a≠0)注:当b=0时可化为ax^2+c=0,这是一元二次方程的配方式。
3)四个特点: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且未知数次数最高次数是2;是整式方程。
要判断一个方程是否为一元二次方程,先看它是否为整式方程,若是,再对它进行整理。
如果能整理为ax^2+bx+c=(a≠0)的形式,则这个方程就为一元二次方程。
4)将方程化为一般形式:ax^2+bx+c=0时,应满足(a≠0)。
4)难点:如何理解“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①该项系数不为0;②未知数指数为2;③若存在某项指数为待定系数,或系数也有待定,则需建立方程或不等式加以讨论。
典型例题:例1、下列方程中是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的是()A。
(x+1)^3=2(x+1)B。
2√x+1-11=0C。
ax^2+bx+c=0D。
x^2+2x=x^2+1变式:当k≠0时,关于x的方程kx^2+2x=x^2+3是一元二次方程。
例2、方程(m+2)x^m+3mx+1=0是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则m的值为。
考点二、方程的解⑴概念:使方程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就是方程的解。
⑵应用:利用根的概念求代数式的值;典型例题:例1、已知2y^2+y-3的值为2,则4y^2+2y+1的值为。
例2、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a-2)x^2+x+(a^2-4)=0的一个根为-2,则a的值为。
说明:任何时候,都不能忽略对一元二次方程二次项系数的限制。
例3、已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的系数满足a+c=b,则此方程必有一根为-1.说明:本题的关键点在于对“代数式形式”的观察,再利用特殊根“-1”巧解代数式的值。
例4、已知a,b是方程x^2-4x+m=0的两个根,b,c是方程y^2-8y+5m=0的两个根,则m的值为。
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移项
一元一次方程(也称为一次方程)是指方程中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
且该未知数的最高次数为1的方程。
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常见方法之一
是移项。
移项是通过改变方程中的项的位置,将含有未知数的项移到一边,并
将不含未知数的项移到另一边,从而得到一个更简化的形式。
以下是解一元一次方程的移项步骤:
1. 首先,将方程中的所有常数项(即不含未知数的项)移到方程的另
一边。
例如,如果方程为2x - 5 = 1,则将-5移到等号的另一边,得
到2x = 1 + 5,即2x = 6。
2. 接下来,将方程中的系数项(即含有未知数的项)移到方程的另一边。
在该步骤中,要根据项的正负情况进行不同的处理。
如果未知数
项的系数为正数,则将该项移到等号的另一边应将符号取反。
如果未
知数项的系数为负数,则将该项移到等号的另一边时符号不变。
由于
系数项移动到等号的另一边时,影响其符号的是移动前的正负情况。
例如,将2x = 6中的2x移动到等号的另一边,由于2x的系数为正数,所以2x移动后需要变为-2x,得到-2x = 6。
3. 最后,根据需要计算未知数的值,将方程进行求解。
可以通过除以
未知数的系数来解得未知数的值。
在这个例子中,通过除以-2,得到x = 6 ÷ -2,即x = -3。
综上所述,移项是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常见方法,通过改变方程中项的位置,将含有未知数的项移到一边,从而得到最终的解。
一元二次方程的重难点及题型【重难点1 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方法点拨】解决此类问题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是关键;等号两边都是整式,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的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
【思路点拨】根据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的整式方程叫一元二次方程进行分析即可.【题型】①ax2+x+2=0,当a=0时,该方程属于一元一次方程,故错误;②3(x﹣9)2﹣(x+1)2=1、④(a2+a+1)x2﹣a=0符合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故正确;③x+3=1/x属于分式方程,故错误;⑤√x+1=x﹣1属于无理方程,故错误;故选:B【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关键是掌握一元二次方程必须同时满足三个条件:①整式方程,即等号两边都是整式;方程中如果有分母,那么分母中无未知数;②只含有一个未知数;③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
【重难点2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方法点拨】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根)的意义:能使一元二次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称为一元二次方程的解,解决此类问题,通常是将方程的根或解反代回去再进行求解.【思路点拨】把x=0代入方程(m﹣3)x²+3x+m²﹣9=0中,解关于m的一元二次方程,注意m的取值不能使原方程对二次项系数为0【题型】把x=0代入方程(m﹣3)x²+3x+m²﹣9=0中,得m²﹣9=0,解得m=﹣3或3,当m=3时,原方程二次项系数m﹣3=0,舍去,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的是一元二次方程解的定义.能使方程成立的未知数的值,就是方程的解,同时,考查了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重难点3 用指定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方法点拨】解决此类问题需熟练掌握直接开方法、配方法、公式法、因式分解法的步骤【思路点拨】(1)方程变形后,利用平方根的定义开方即可求出解;(2)方程常数项移到右边,两边加上一次项系数一半的平方,左边化为完全平方式,右边合并,开方即可求出解;(3)方程整理为一般形式,找出a,b,c的值,当根的判别式大于等于0时,代入求根公式即可求出解;(4)方程左边提取公因式化为积的形式,然后利用两数相乘积为0,两因式中至少有一个为0转化为两个一元一次方程来求解.【点睛】此题考查了解一元二次方程﹣因式分解法,配方法,公式法,以及直接开平方法,熟练掌握各自解法是解本题的关键.【重难点4 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方法点拨】解决此类问题需熟练掌握根的判别式:当①b²-4ac>0时,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②b²-4ac=0时,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③b²-4ac<0时,方程无实数根,反之亦成立.【思路点拨】(1)根据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列出不等式,结合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可得a的范围;(2)将a的值代入得出方程,解之可得.【题型】(1)由题意知△≥0,即4(a﹣1)²﹣4(a﹣2)(a+1)≥0,解得:a≤3,∴a≤3且a≠2;(2)由题意知a=3,则方程为x2﹣4x+4=0,解得:x1=x2=2.【点睛】本题考查的是根的判别式,熟知一元二次方程ax²+bx+c=0(a≠0)的根与△=b²﹣4ac的关系是解答此题的关键.【重难点5 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方法点拨】解决此类问题需熟练掌根与系数的关系,熟记两根之和与两根之积,并且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对代数式进行变形得到两根之和与两根之积的形式,代入即可求值.【思路点拨】(1)将所求的代数式进行变形处理:x₁²+x₂²=(x₁+x₂)²﹣2x₁x₂。
初中数学一元二次方程知识点总结(含习题)一元二次方程知识点的总结知识结构梳理:1、概念1) 一元二次方程含有一个未知数。
2) 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3) 是方程。
4) 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是ax²+bx+c=0.2、解法1) 因式分解法,适用于能化为(x+m)(x+n)=0的一元二次方程。
2) 公式法,即把方程变形为ax²+bx+c=0的形式,一元二次方程的解为x=[-b±√(b²-4ac)]/(2a)。
3) 完全平方式,其中求根公式是(x±a)²=b,当时,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4) 配方法,其中求根公式是(x±a)(x±b)=0,当时,方程有两个实数根。
5) 二次函数图像法,当时,方程有没有实数根。
3、应用1) 一元二次方程可用于解某些求值题。
2) 一元二次方程可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步骤包括:列方程、化简方程、解方程、检验答案。
知识点归类:考点一: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如果一个方程通过移项可以使右边为0,而左边只含有一个未知数的二次多项式,那么这样的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
一元二次方程必须同时满足以下三点:①方程是整式方程。
②它只含有一个未知数。
③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考点二: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为ax²+bx+c=0,其中a、b、c分别叫做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常数项。
要准确找出一个一元二次方程的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和常数项,必须把它先化为一般形式。
考点三: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一元二次方程的解也叫一元二次方程的根。
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包括因式分解法、公式法、完全平方式、配方法和二次函数图像法。
解一元二次方程有四种常用方法:直接开平方法、配方法、因式分解法和公式法。
选择哪种方法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直接开平方法是解形如x²=a的方程的方法,解为x=±√a。
配方法是将方程的左边加上一次项系数一半的平方,再减去这个数,使得含未知数的项在一个完全平方式里,然后用因式分解法或直接开平方法解方程。
知识点总结:一元二次方程知识框架知识点、概念总结1.一元二次方程:方程两边都是整式,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一元〕,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二次〕的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
2.一元二次方程有四个特点:(1)含有一个未知数;(2)且未知数次数最高次数是2;(3)是整式方程。
要判断一个方程是否为一元二次方程,先看它是否为整式方程,假设是,再对它进行整理。
如果能整理为 ax2+bx+c=0(a≠0)的形式,那么这个方程就为一元二次方程。
〔4〕将方程化为一般形式:ax2+bx+c=0时,应满足〔a≠0〕3. 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一般地,任何一个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经过整理,•都能化成如下形式ax2+bx+c=0〔a≠0〕。
一个一元二次方程经过整理化成ax2+bx+c=0〔a≠0〕后,其中ax2是二次项,a 是二次项系数;bx是一次项,b是一次项系数;c是常数项。
4.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1〕直接开平方法利用平方根的定义直接开平方求一元二次方程的解的方法叫做直接开平方法。
直接开平方法适用于解形如bax=+2)(的一元二次方程。
根据平方根的定义可知,ax+是b的平方根,当0≥b时,bax±=+,bax±-=,当b<0时,方程没有实数根。
〔2〕配方法配方法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方法,它不仅在解一元二次方程上有所应用,而且在数学的其他领域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配方法的理论根据是完全平方公式222)(2bababa+=+±,把公式中的a看做未知数x,并用x代替,那么有222)(2bxbbxx±=+±。
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步骤:现将方程化为一般形式;化二次项系数为1;常数项移到右边;方程两边都加上一次项系数的一半的平方,使左边配成一个完全平方式;变形为(x+p)2=q的形式,如果q≥0,方程的根是x=-p±√q;如果q<0,方程无实根.〔3〕公式法公式法是用求根公式解一元二次方程的解的方法,它是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方法。
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及应用知识点1:一元一次方程及应用1,系数不等于0的整式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方程的标准式是:ax +b=0(其中x 是未知数,a 、b 是已知数,并且a≠0). 一元一次方程的最简式是:ax=b(a≠0).【例1】下列方程是一元一次方程的是( )A.x2+1=5 B. 3(m -1)-1=2 ; C. x-y=6 D.都不是 【例2】选项中是方程的是( ) B. a-1>2 C. a 2+b 2-5 D. a 2+2a-3=5;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1.去分母:在方程两边都乘以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2.去括号:先去小括号,再去中括号,最后去大括号;3.移项:把含有未知数的项都移到方程的一边,其他项都移到方程的另一边;4.合并同类项:把方程化成ax=b(a ≠0)的形式;5.系数化成1:在方程两边都除以未知数的系数a ,得到方程的解。
【例3】解方程:(1)47815=-x ; (2) 21216231--=+--x x x ;解方程的问题。
【例4】甲、乙两个水池共蓄水50t,甲池用去5t ,乙池又注入8t 后,甲池的水比乙池的水少3t ,问原来甲、乙两个水池各有多少吨水?【例5】一份试卷共25道题,每道题都给出四个答案,其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要求学生把正确答案选出来,每题选对得4分,不选或选错扣1分,如果一个学生得90分,那么他选对几题?现有500名学生参加考试,有得83分的同学吗?为什么?知识点2:二元一次方程(组)及应用1,这样的方程,叫做二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含有相同的两个未知数的两个一次方程所组成的方程组,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组.解:使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两个方程左、右两边的值都相等的两个未知数的值,叫做二元一次方1、 代入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基本思路:未知数由多变少。
消元法的基本方法:将二元一次方程组转化为一元一次方程。
2、 加减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两个二元一次方程中同一个未知数的系数相反或相等时,把这两个方程的两边分别相加或相减,就能消去这个未知数,得到一个一元一次方程,这种方法叫做加减消元法,简称加减法。
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
一元一次方程:指只含有一个未知数、未知数的最高次数为1且两边都为整式的等式。
一元一次方程只有一个根。
因此,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如下:
第一步:去分母。
即方程两边同时乘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
第二步:去括号。
一般先去小括号,再去中括号,最后去大括号。
第三步:移项。
把方程中含有未知数的项移到方程的另一边,其余各项移到方程的另一边。
移项时别忘记了要变号。
例如:3x=2x+6得到3x-2x=6,把未知数移到一起。
第四步:合并同类项。
将原方程化为ax=b(a≠0)的形式。
第五步:将含有未知数的系数变成1。
方程两边同时除以未知数的系数。
第六步:得出方程的解。
初一上册数学知识点:一元一次方程1.一元一次方程: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次数是1,并且含未知数项的系数不是零的整式方程是一元一次方程。
2.一元一次方程的标准形式:ax+b=0(x是未知数,a、b是已知数,且a≠0)。
3.条件:一元一次方程必须同时满足4个条件:(1)它是等式;(2)分母中不含有未知数;(3)未知数最高次项为1;(4)含未知数的项的系数不为0.4.等式的性质:等式的性质一:等式两边同时加一个数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同一个整式,等式仍然成立。
等式的性质二:等式两边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0除外),等式仍然成立。
等式的性质三:等式两边同时乘方(或开方),等式仍然成立。
解方程都是依据等式的这三个性质等式的性质一:等式两边同时加一个数或减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
5.合并同类项(1)依据:乘法分配律(2)把未知数相同且其次数也相同的相合并成一项;常数计算后合并成一项(3)合并时次数不变,只是系数相加减。
6.移项(1)含有未知数的项变号后都移到方程左边,把不含未知数的项移到右边。
(2)依据:等式的性质(3)把方程一边某项移到另一边时,一定要变号。
7.一元一次方程解法的一般步骤: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一般解法:(1)去分母:在方程两边都乘以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2)去括号:先去小括号,再去中括号,最后去大括号;(记住如括号外有减号的话一定要变号)(3)移项:把含有未知数的项都移到方程的一边,其他项都移到方程的另一边;移项要变号(4)合并同类项:把方程化成ax=b(a≠0)的形式;(5)系数化成1:在方程两边都除以未知数的系数a,得到方程的解x=b/a.8.同解方程如果两个方程的解相同,那么这两个方程叫做同解方程。
9.方程的同解原理:(1)方程的两边都加或减同一个数或同一个等式所得的方程与原方程是同解方程。
(2)方程的两边同乘或同除同一个不为0的数所得的方程与原方程是同解方程。
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次数是1 系数不等于0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
方程ax+b=0(a≠0)叫做一元一次方程的标准形式。
使方程左、右两边的未知数的值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雄伟的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长城东起鸭绿江,西达嘉峪关,全长7300千米,其中东段从鸭绿江到山海关,西段从山海关到嘉峪关,西段比东段长6100千米。
长城的东、西段各长多少千米?x+y=7300, y-x=6100,x=3y-1观察上面的方程,在元数、次数等方面有何共同特征?含有两个未知数,并且所含未知数的项都是一次的整式方程叫做二元一次方程.下列方程是二元一次方程的打√,不是打×。
(1)x+y+2z=6 ()(2)xy+4y-5y=9 ()(3)2x-5=3y+2x()(4)x=7y ()(5)3x2-2y2=10()(6)2x-3y ()(7)3x +5=x -2y ( ) (8)311=+yx ( ) (9)2x+5y=10( ) (10) 2x+y+z=1 ( ) (11)2x +y=20( ) (12) 2x +2x+1=0( ) (13)2a+3b=5 ( ) (14)2x+10xy =0( )含有两个未知数,并且所含未知数的项的次数都是1的方程叫做二元一次方程.注意1:未知数的个数都是22:含有未知数的项最高次数是1次 3:含有未知数的项是整式而不是分式 (即分母不含有未知数)判断后面括号中给出的x 、y 的值是否是前面方程的解 (1)2x -3y =6(x =0, y =4) (2)5x +2y =8(x =2, y =-1) (3)2y =4+x (x =2, y =2)像这样,适合二元一次方程的一对未知数的值,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的一个解。
归纳:二元一次方程的解有无数个。
小马:你还累?这么大的个,才比我多驮了2个。
老牛:哼!我从你背上拿来1个,我的包裹数就是你的2倍!在上面的方程X-Y=2和X+1=2(Y-1)中,X ,Y 的含义分别相同吗?X,Y 的含义分别相同.因而X,Y 必须同时满足方程X-Y=2和X+1=2(Y-1)把它们联立起来,得:X-Y=2 X+1=2(Y-1)像这样,把两个一次方程合在一起后共有两个未知数,这样就组成了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组注意:方程组两方程中的同一字母表示同一个量.★ 在一个方程组中,共有两个未知数,并且每个方程都是一次方程,这样的方程组是二元一次方程组。
⎩⎨⎧=+=-⎩⎨⎧=+=+⎩⎨⎧-=+=-⎩⎨⎧=+=-⎪⎩⎪⎨⎧=-=+032513.030.54013.03523.13231.y x E z y y x D y x x C y x y x B y x y x A ⎩⎨⎧=+=+40222Y X Y X有哪些值满足方程(1)且符合问题的实际意义呢?使二元一次方程两边的值相等的两个未知数的值,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的解。
注意:二元一次方程有无穷个解一般地,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两个方程的公共解,叫做这个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注意:二元一次方程组有且只有一组解。
1、二元一次方程3x+2y=11 ( )A、任何一对有理数都是它的解B、只有一个解C、只有两个解D、无穷多个解4.二元一次方程2x+y=5的解有____个,正整数解有____个,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
1.下列各式中,是二元一次方程的是( )A.x+2y=3zB.xy=1C.x+y=1D.x-y2=20082.关于二元一次方程4x+5y=13的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只有一个解B.有两个解C.有无数组解D.任何一组有理数都是它的解。
3.下列方程组中是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有( )个。
3、关于x 、y 的方程ax2+bx+2y=3是一个二元一次方程,则a 、b 的值为( )A 、a=0且 b=0B 、 a=0或 b=0C 、 a=0且 b ≠0D 、a ≠0且 b ≠0 4、已知方程⑴5x+3y=7 ⑵ 5x-7=2 ⑶ 2xy=1 ⑷ 2x -y=1 ⑸ 5(x-y)+2(2x-3y)=4 ⑹yx +-1=2 其中二元一次方程的个数是 ( )A 、1B 、 2C 、 3D 、 4 5、下列方程组:(x 、y 为未知数)x+y=3 2x+y=1 x=3 x=a2x-y=3 y+z=2 y=4 x-y=b 其中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个数是 ( )A 、 1B 、 2C 、 3D 、 41、已知2x+3y=4,当x=y 时,x 、y 的值为_____,当 x+y=0 , x=_____,y=______;2、已知⎩⎨⎧-=-=23y x 是方程2x-4y+2a=3一个解,则a=_______;考点三:二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基本思想是什么?消元的方法有哪些? 1. 代入消元法(1)有一个方程是:“用一个未知数的式子表示另一个未知数”的形式.(2)方程组中某一未知数的系数是 1 或 -1.y=2x-32x+4y=9{① ②3x -y= -8x+4y= 5{① ②用代入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例1 解方程组:(1) (2)⎪⎩⎪⎨⎧-=+=+)2(1574)1(304y x y x ⎩⎨⎧=+=+)2(734)1(52y x y x ⎩⎨⎧=+-=++)2(03252)1(01023y x y x2. 加减消元法(1)方程组中同一未知数的系数相等或相反数.(2)方程组中同一未知数的系数是变成相同或相反数. 用加减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1) (2)1:总结:当两个二元一次方程中同一个未知数的系数相反或相等时,把两个方程的两边分别相加或相减,就能消去这个未知数,得到一个一元一次方程。
这种方法叫做加减消元法,简称加减法1.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基本思路是2.用加减法解方程组{ 由①与② 直接消去3、用加减法解方程组{ 由①与② 直接消去⎩⎨⎧-=+=-)2(1043)1(1624y x y x ⎩⎨⎧-=+=-)2(1043)1(1624y x y x 2x-5y=7①2x+3y=2②4x+5y=28①6x-5y=12②5、方程2x+3y=8的解()A、只有一个B、只有两个C、只有三个D、有无数个6、下列属于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是()加减法归纳:用加减法解同一个未知数的系数绝对值不相等,且不成整数倍的二元一次方程组时,把一个(或两个)方程的两边乘以适当的数,使两个方程中某一未知数的系数绝对值相等,从而化为第一类型方程组求解.( )考点1: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基本概念1.二元一次方程(组):含有两个未知数,且含有未知数的项的次数都是1的整式方程是二元一次方程.由两个含有相同的未知数的二元一次方程组成的方程组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组.二元一次方程的一般形式是ax+by+c=0(a≠0,b≠0),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一般形式是2.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1)适合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的一组未知数的值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的一个解.二元一次方程的每个解都包括两个未知数的值,是一对数值,而不是一个数值.(2)一般情况,一个二元一次方程有无数组解.(3)适合二元一次方程组中的每个方程的解是方程组的解,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组一般只有一组解,但有时也可能无解或有无数组解.3.(2009·杭州中考) 已知⎩⎨⎧-==11y x 是方程2x-ay=3的一个解, 那么a 的值是( )(A)1 (B)3 (C)-3 (D)-12、考点2: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 1.代入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步骤(1)选取一个系数较简单的二元一次方程变形,用含有一个未知数的代数式表示另一个未知数;(2)将变形后的方程代入另一个方程中,消去一个未知数,得到一个一元一次方程;(3)解这个一元一次方程,求出未知数的值;(4)将求得的未知数的值代入(1)中变形后的方程中,求出另一个未知数的值;(5)用“{”联立两个未知数的值,就是方程组的解;(6)最后检验求得的结果是否正确(代入原方程组中进行检验,方程是否满足左边=右边).2.加减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步骤(1)利用等式的基本性质,将原方程组中某个未知数的系数化成相等或相反数的形式;(2)再利用等式的基本性质将变形后的两个方程相加或相减,消去一个未知数,得到一个一元一次方程;(3)解这个一元一次方程,求出未知数的值;(4)将求得的未知数的值代入原方程组中的任何一个方程中,求出另一个未知数的值;(5)用“{”联立两个未知数的值,就是方程组的解;(6)最后检验求得的结果是否正确(代入原方程组中进行检验,方程是否满足左边=右边).3、考点3: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列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应用题的步骤(1)弄清题意和题目中的数量关系,用字母(如x、y)表示题目中的两个未知数;(2)找出能够表示应用题全部含义的两个相等关系;(3)根据两个相等关系列出代数式,从而列出两个方程并组成方程组;(4)解这个二元一次方程组,求出未知数的值;(5)检验所得结果的正确性及合理性;(6)写出答案.【例3】(2010·郴州中考)受气候等因素的影响,今年某些农产品的价格有所上涨.张大叔在承包的10亩地里所种植的甲、乙两种蔬菜共获利13 800元.其中甲种蔬菜每亩获利1 200元,乙种蔬菜每亩获利1 500元.则甲、乙两种蔬菜各种植了多少亩?8.(2010·嘉兴中考)根据以下对话,可以求得小红所买的笔和笔记本的价格分别是( )A)0.8元/支,2.6元/本(B)0.8元/支,3.6元/本(C)1.2元/支,2.6元/本(D)1.2元/支,3.6元/本关注的话题,在食品中添加过量的添加剂对人体有害,但适量的添加剂对人体无害且有利于食品的储存和运输.某饮料加工厂生产的A、B两种饮料均需加入同种添加剂,A饮料每瓶需加该添加剂2克,B饮料每瓶需加该添加剂3克,已知270克该添加剂恰好生产了A、B两种饮料共100瓶,问A、B两种饮料各生产了多少瓶?考点4:整体代入思想在方程组中的应用对有些数学问题,若从整体上考虑,则容易接触到问题的实质,得到出乎意料的简便解法.因此,我们应将注意力和着眼点多放在问题的整体上.在用代入法解方程组时,就是把含有x(y)的代数式作为一个整体代入另一个方程中,这里就运用到整体代入思想.5.(2010·威海中考)如图①,在第一个天平上,砝码A的质量等于砝码B加上砝码C的质量;如图②,在第二个天平上,砝码A加上砝码B 的质量等于3个砝码C的质量.请你判断:1个砝码A与_____个砝码C 的质量相等.7.(2010·宜宾中考)为了拉动内需,全国各地汽车购置税补贴活动在2009年正式开始.某经销商在政策出台前一个月共售出某品牌汽车的手动型和自动型共960台,政策出台后的第一个月售出这两种型号的汽车共1 228台,其中手动型和自动型汽车的销售量分别比政策出台前一个月增长30%和25%.(1)在政策出台前一个月,销售的手动型和自动型汽车分别为多少台?(2)若手动型汽车每台价格为8万元,自动型汽车每台价格为9万元.根据汽车补贴政策,政府按每台汽车价格的5%给购买汽车的用户补贴,政策出台后的第一个月,政府对这1 228台汽车用户共补贴了多少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