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中长期防治水规划
- 格式:doc
- 大小:119.00 KB
- 文档页数:21
防治水中长期发展规划山东济矿鲁能煤电股份有限公司阳城煤矿二〇一一年三月第一部分发展规划基础一、编制规划的目的和依据目的:为加大我矿防治水工作管理力度,提高防治水工作管理水平,增强矿井抗水灾能力,杜绝矿井各类水害事故的发生,更好地指导阳城煤矿在生产过程中的防治水工作,确保矿井安全生产。
依据:《煤矿安全规程》、《煤矿防治水规定》、《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标准及考核评级办法(试行)》执行说明,以及阳城煤矿实际水文地质情况和五年生产作业计划。
二、规划期限规划期限自2011~2015年。
三、矿井概况阳城煤矿位于山东省济宁市汶上县郭楼镇境内,交通运输十分便利。
煤层埋藏深度浅、地质构造相对简单。
井田面积41km2,地质储量5.44亿t,主采煤层为3煤,平均厚度7.5m,可采储量1.43亿t。
矿井设计生产能力180万t/a,核定生产能力240万t/a,尚可服务年限42.2年。
四、井田地质及水文地质简况井田内地势平坦,为黄河冲积平原,井田内地表水系不发育,中部有一条北东向季节性河流,水量受大气降水影响。
地表水一般对本矿井建设及矿井开采无影响。
阳城矿井工业场所在地百年一遇以及三百年一遇洪、涝水位均为+40.0m,矿井设计主、副、风井井口锁口盘标高为+41.0m。
因此矿井不受地面洪水威胁。
井田的北边、东边、南边边界以外推测均为下古生界寒武、奥陶系地层,就地下水的迳流补给特征而言,本井田基岩含水层系统在水平方向上具有较好的侧向补给条件。
阳城井田是一个半封闭水文地质单元中的开放块段。
井田内第四系厚度250m左右,有多层粘土隔水层分布,据此,地表水、大气降水和第四系上组含水层的地下水不能直接补给基岩含水层,第四系下组砂层水也不能直接补给煤层露头。
基岩含水层地下水由上往下迳流更加滞缓,交替愈加不畅,地下水已基本上处于滞流状态。
另外除去三灰水位偏低外,第四系下组砂层水,3煤层顶板砂岩水与奥陶系灰岩水的水位标高在+28.49~+30.53m之间,都比较接近,这与其所处的水文地质条件有关,井田在区域上是一个半开放的块段。
中长期防治水规划和年度计划为了搞好矿井中、长期防治水总体工作,特制定以下年度防治水规划:1、每年必须编制具体的防治水计划,度按计划要求组织实施。
严格执行“预测预报、有疑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水害防治原则。
2、修筑完善地面防排水系统,确保矿井水和地面水排出矿外。
3、对所有老窑井、地面塌陷区及裂隙进行充填压实际;奴才容易积水处修筑沟渠或安设排水设备,排泄积水。
4、每次降水大到暴雨时降雨后,及时观测井下水文变化情况,做好数据统计和分析工作。
5、完善防治水管理制度,建立防洪抢险队伍,储备足够的防洪抢险物资。
6、根据矿井实际涌水量,核定和确定水泵排水能力、管排能力和水仓容量。
7、购置延深水平排水设备,75kW水泵二台及其相应配套设备,施工水仓容量300m3.加强排水能力,增添检修水泵。
8、当采掘至钻孔附近时,要加强探放水工作。
9、当采掘距边界50m时,必须探水前进,在—175m水平以下各工作面要坚持“有掘必探、先探后掘”的探放水原则。
10、要水淹区积水面以下的煤岩中采掘工作,都必须在排除积水以后进行,如果无法排除积水,必须编制设计,由企业主要负责人审批后,方可进行。
否则严禁要水淹区积水面以下进行采掘工作。
11、当采掘工作面或其它地点发现有突水预兆时,必须停止作业,采取措施,并立即报告调度室。
发出警报,按水灾避灾路线,撤出所有受水威胁地点的人员。
12、密切注视监察各水平的涌水情况,发现涌水量异常增大,或在探放水时,出现异常情况时,必须及时报告矿调度室和矿领导,并采取停止作业,撤出人员,加强监测等安全措施。
13、如相邻矿井出现排水紧急或造成淹井时,本矿应撤出井下所有人员,以防不测。
当本矿井受水威胁严重时,可能造成淹井时,必须及时区安监局报告,并及时通知相邻矿井。
矿井中长期防治水规划和本年度防治水计划为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总体推进”的方针政策,有效的遏制事故的发生,根据《煤矿安全规程》、《煤矿防治水规定》及上级有关文件指示精神,防止重大水害事故发生,确保矿井安全生产,特编制《矿井中长期防治水规划和本年度防治水计划》,望各单位认真贯彻执行。
第一章矿井基本概况一、计划编制依据:1、《煤矿安全规程》2、《煤矿防治水规定》3、防治水中长期防治水规划4、2012年生产经营计划5、贵州省安全质量标准化标准及考核评级办法6、防治水示范矿井验收标准二、组织机构组长:副组长:成员:生产一线各科室科长、各区队长、技术员下设探放队队长: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司设在生产科,生产科科长韩书亭任办公室主任,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处理随时可能出现的水灾隐患。
办公室成员:生产科地质人员与相关科室人员三、矿井的地理位置及交通:矿井位于贵州省县城北,距县城直线距离73km,隶属管辖。
地理坐标为:东经:xx乡镇公路相连,至x,至火车站16.5km,至市区约133km,距xx市130km。
矿井投资修建的一条新公路与xx相连,距xx镇6.5公里。
矿井运输以公路为主,交通较为方便。
四、矿井的自然条件:1、地形地貌矿区主要为中低山丘陵切割地貌,地势总体东高、西低,矿区以西地区出露碳酸盐岩,属岩溶谷地地貌。
最高点位于矿区南西部双山山头,海拔标高1466.50m。
最低位于矿山北西杨几咀北部一带,海拔标高约950m左右。
最大相对高差516m左右,地形起伏较大。
2、气象煤矿所在区域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全年平均气温14.7℃,日极端最低气温-8.6℃,日极端最高气温34.5℃,7月平均温度22.7℃。
年平均降水量1057.1mm,雨季多集中在5~9月,年均发生暴雨2~3次,多在5~7月。
灾害性天气主要有春旱、冰雹、夏旱、夏暴雨等。
3、地表水矿区位于乐坪背斜东翼。
为中低山丘陵切割地貌。
防治水中长期发展规划山东济矿鲁能煤电股份有限公司阳城煤矿二o—年三月第一部分发展规划基础一、编制规划的目的和依据目的:为加大我矿防治水工作管理力度,提高防治水工作管理水平,增强矿井抗水灾能力,杜绝矿井各类水害事故的发生,更好地指导阳城煤矿在生产过程中的防治水工作,确保矿井安全生产。
依据:《煤矿安全规程》、《煤矿防治水规定》、《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标准及考核评级办法(试行)》执行说明,以及阳城煤矿实际水文地质情况和五年生产作业计划。
二、规划期限规划期限自2011〜2015年。
三、矿井概况阳城煤矿位于山东省济宁市汶上县郭楼镇境内,交通运输十分便利。
煤层埋藏深度浅、地质构造相对简单。
井田面积41km,地质储量亿t,主采煤层为3煤,平均厚度7.5m,可采储量亿t。
矿井设计生产能力180万t/a ,核定生产能力240万t/a ,尚可服务年限年。
四、井田地质及水文地质简况井田内地势平坦,为黄河冲积平原,井田内地表水系不发育,中部有一条北东向季节性河流,水量受大气降水影响。
地表水一般对本矿井建设及矿井开采无影响。
阳城矿井工业场所在地百年一遇以及三百年一遇洪、涝水位均为+40.0m,矿井设计主、畐I」、风井井口锁口盘标高为+ 41.0m。
因此矿井不受地面洪水威胁。
井田的北边、东边、南边边界以外推测均为下古生界寒武、奥陶系地层,就地下水的迳流补给特征而言,本井田基岩含水层系统在水平方向上具有较好的侧向补给条件。
阳城井田是一个半封闭水文地质单元中的开放块段。
井田内第四系厚度250m左右,有多层粘土隔水层分布,据此,地表水、大气降水和第四系上组含水层的地下水不能直接补给基岩含水层,第四系下组砂层水也不能直接补给煤层露头。
基岩含水层地下水由上往下迳流更加滞缓,交替愈加不畅,地下水已基本上处于滞流状态。
另外除去三灰水位偏低外,第四系下组砂层水, 3 煤层顶板砂岩水与奥陶系灰岩水的水位标高在+〜+ 30.53m之间,都比较接近,这与其所处的水文地质条件有关,井田在区域上是一个半开放的块段。
河南地方煤炭集团建生煤业有限公司中长期防治水规划河南地方煤炭集团建生煤业有限公司二〇一二年一月中长期防治水规划煤矿开采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接近、揭露或波及破坏某些含水层,同时可能受雨季大气降水影响,给矿区及矿井生产安全造成威胁,水害是煤矿五大自然灾害之一,为此,特制定中长期防治水规划如下:一、防治水领导组:组长:矿长(负责全面工作)副组长:矿总工程师(负责措施的审批、贯彻、落实)安全矿长(负责防治水期间的安全工作)成员:安全生产调度室主任安全科科长机电科科长技术科科长通风科科长企管科科长办公室主任采掘技术员地质技术员测绘技术员机电技术员通风技术员采煤队队长掘进队队长维修队队长二、职责分工:1.领导组负责长期防治水的全部工作,领导组办公室设在矿调度室。
2.调度室主任负责统一指挥安排,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擅自行动。
3.技术科地测技术员负责编制防治水措施水文地质资料的收集工作。
4.机电科负责排水设备,设施的正常运作行。
5.生产各队组队长负责防治水工作的具体操作和落实。
6.相关队组要协助好生产队组的工作。
7.安全科科长、企管科科长负责监督各单位防治水工作的执行情况。
三、矿井地质构造:根据钻孔揭露,地表出露及区域资料,地层由老到新有:上寒武统崮山组、长山组、风山组;中、上石炭统本溪组,太原组;下二叠统山西组、下石盒子组,上统上石盒子组、石千峰组及第四系。
总厚度约997m。
其中上石炭统太原组,上二叠统上石盒子组为含煤地层。
本矿总体构造形态为单斜加断裂构造。
煤层产状、倾向800-1150,倾角180-300。
扩界区查出和推测断层4条,即F4白沙正断层,F11振兴矿断层,F8任庄断层,F9鱼洞断层。
这些断层在西侧基层出露区有露头,在核查区内,深部煤层不连续。
其中3条分布在南部,互相交叉。
北部构造复杂程度中等,南部偏复杂。
1.顶板含水层:系指二1煤层上60m内所含沙岩裂隙含水层组。
其中主要以大占沙岩和香炭沙岩为主,岩性为中细粒沙岩,一般发育2-5层,累计厚度17.00m左右,岩石致密坚硬,裂隙不甚发育。
中长期防治水规划郑兴义兴(新密)煤业有限公司2011年郑兴义兴(新密)煤业有限公司中长期防治水规划第一章井田概况及开发现状第一节井田概况1、自然地理与交通位置(1)、交通位置郑兴义兴(新密)煤业有限公司位于河南省新密市城关镇东瓦店村,东距新密市3.0KM,行政区域隶属新密市城关镇管辖。
本区有乡村公路与郑(州)-新(密)公路相连,可至郑州、新郑、登封等地,矿区南部有新(密)-新(郑)铁路与京广铁路接轨。
各乡镇及村庄间的简易公路纵横成网,交通便利。
详见交通位置图。
(2)、地形、地貌本区属丘陵区,井田南高北低,冲沟发育,多呈南北向分布,预计地表降雨多顺冲沟流走。
地面标高海拨197.1m~248.2m,全区均为第四系黄土覆盖。
2、气象、地震本区属半干旱大陆性气候,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旱,春秋多风。
年平均气温14.3℃,12月至翌年3月为霜冻期,最大冻土深度15cm,最大积雪深度18cm。
元月最冷,极端最低气温-17.8℃。
七月最热,极端最高气温41.3℃。
年平均降水量624.35mm,最大降水量973mm,降水多集中在7、8、9三个月,约占全年降水量的60%。
年平均蒸发量2086.3mm,春、夏、秋以东北风,南风为主,冬季以西北风为主,最大风速可达22m/s。
本区有记录以来,未发生过强烈地震。
第二节井田开发现状一、矿井开拓方式为三立井单水平下山开拓。
主立井提煤兼做安全出口、进风井;副立井担负全矿井升降人员、提矸、下料等辅助提升任务,兼作进风井及安全出口;风井为回风井。
二、矿井采用中央并列抽出式通风,主、副立井进风,风井回风,风井地面安装FBDCZ№14/37×2型轴流式通风机两台,一备一用,井下巷道构筑有各类连锁风门5组,通风系统健全稳定可靠。
三、主立井采用2JT1600×900型绞车作为主井提升机,承担提升任务。
付立井采用2JT1600×900型矿用提升绞车,承担提升矸石、物料。
山西煤炭运销集团古县东瑞煤业有限公司煤矿防治水五年规划二零一一年古县东瑞煤业有限公司防治水五年规划煤矿开采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接近、揭露或波及破坏某些含水层,同时可能受雨季大气降水影响,给矿区及矿井生产安全造成威胁。
水害是煤矿五大自然灾害之一,为此,特制定防治水规划:一、规划编制依据:1、《煤矿安全规程》2、《矿井水文地质规程》3、《煤矿防治水工作条例》4、《东瑞煤业矿井地质报告》5、《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标准及考核评级办法》二、防治水领导组组长:梁庆宏副组长:张卫东成员:石存彪邱宇善吝孝虎陈华刘长青苗黎明武涛成升升李会锁陈东山田五明牛长顺刘益靳崇亮专业探水作业队伍:矿领导:张卫东队长:田五明副队长:何云龙技术员:韩伟鲁爱朋队员:王建文王建忠杨雨文党强樊永理张保东祁伟成小兵党安国马树勇谢和兴刘洪生申爱民任建玲电钳工:李根明侯桂堂三、职责分工1、领导组负责防治水的全面工作,领导组办公室设在矿调度室。
2、调度室主任负责统一指挥安排,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擅自行动。
3、地测科地测技术员负责编制防治水措施及水文地质资料的收集工作。
4、机电科负责排水设备、设施的正常运行。
5、专业探放水队队长负责探放水工作的具体操作和落实。
6、相关队组要协助好探放水队的工作。
7、安全科、生产技术科负责监督防水工作的执行情况。
四、矿区水文地质概况(一)矿井水文地质1、井田地表水井田内沟谷发育,无常年性地表水体,雨后地表水沿沟谷迅速排泄,向西南汇入蔺河。
蔺河发源于北平镇李子坪村一带,在井田附近为季节性河流,向东南流经安泽县唐城镇在和川镇附近汇入沁河,沁河流经沁水县、阳城县在河南武陟注入黄河。
井田属黄河流域沁河水系。
井田西南部前窑沟村所在的沟谷为井田内最大的季节性河谷,据调查沟谷中的最高洪水位1140m。
2、井田内主要含水层井田内主要含水层自下而上有:(1)、奥陶系中统碳酸盐岩岩溶裂隙含水层奥陶系中统灰岩岩溶裂隙水是煤系地层下伏的主要含水层,井田内埋藏较深。
上半年防治水工作总结山西离柳焦煤集团佳峰煤矿二0一三年六月安全生产关系着工人群众的生命安全和煤矿的经济效益与稳定,在过去的半年里,在公司领导的正确领导下、煤矿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及全体同事的共同配合下水害防治中心圆满的完成了2013年上半年矿井防治水的各项工作内容,为了及时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扬长避短、鼓足信心做好下半年矿井防治水工作,现将后半年的防治水工作总结如下:一是设机构、明责任1、今年成立了以矿长为组长,煤矿总工程师、分管副矿长为副组长,成员由各科室(队)负责人组成的防治水领导机构。
成立了以煤矿总工程师为组长,成员由地测科、防治水办公室、探放水队负责人组成的防治水管理机构。
防治水管理机构设有地测科、防治水办公室和专职探放水队伍。
具体负责协调领导机构、管理机构和各科室(部门)工作。
2、企业法人、煤矿矿长为防治水第一责任人,负主要责任。
总工程师负技术责任,其他副矿长、科室、部门负责人,负落实责任。
总工程师是防治水管理机构的负责人,负责防治水技术管理工作,有权提出机构设置、人员配备、技术配备、专项资金使用、建议,负责防治水长期规划、年度计划、探放水设计、安全措施制定审批工作,防治水副总工程师、防治水专业技术人员,具体负责防治水管理工作,管理探放水队伍和责任科室,落实各项规章制度。
防治水机构设办公室,具体协调领导机构、管理机构和各科室、部门工作。
二、立规章、夯基础1、根据《煤矿防治水规定》、《煤矿安全规程》及上级有关防治水的相关要求。
建立了防治水必要的各种制度、图纸、台账。
图件台账做到认真收集、整理,长期备案保存。
2、我矿于2013年委托山西第三地质勘察院进行补充勘探,编制成《山西离柳焦煤集团有限公司佳峰煤矿矿井地质调查报告》、《山西离柳焦煤集团有限公司佳峰煤矿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
为了贯彻落实好《煤矿安全规程》、国家煤监局出台的《煤矿防治水规定》,杜绝水害事故的发生,保障从业人员生命及财产的安全,结合我矿的水文地质情况,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按照当前与长远、局部与整体、地面与井下、防治与利用相结合的原则,根据不同的水文地质条件,制定“防、排、探、放、疏、截、堵”相应的措施。
伊川县黄村煤业有限公司防治水中长期规划根据《煤矿安全规程》和《煤矿防治水规定》煤矿企业、矿井应当编制本单位的防治水规定,并组织实施。
我单位根据企业未来发展战略部署,在现有防治水工作的基础上,编制我矿未来3-5年矿井防治水规划。
一、矿井水文地质概况1、地形地貌井田属丘陵地带,地形切割严重,山脊呈鱼脊壮,山头多为馒头型,山麓及沟谷有坡积物。
地面高程为320.31—451.80米,相待高差为131.49米,地势西高东低,南高北低,坡度一般在10—30度。
2、水系矿区属于黄河流域伊河和洛河水系,区内无常年性河流,惟有一些雨源季节性冲沟,流水有北向南汇合于伊河,几乎常年干枯,雨后即干。
3、泉井由于矿井常年开采影响,井田内原有的泉眼均已干枯无水,现有高山村西深井、黄村深井两眼。
4、气象本区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根据有关气象资料记载,年平均降雨量约694.9毫米,6、7、8等三月的降雨量占全年降雨量的百分之70,年平均蒸发量为1640,2毫米。
历年最高气温可达43.7度,最低气温-18。
4度,夏季多南风,冬季多西北风,最大风速每秒20米,最大冻土深度为16厘米。
二、区域水文地质特征矿区位于洛河和伊河分水岭地带,地形较为复杂,东部是洛河、伊河冲积平原,西部为低山丘陵。
地势西高东低、南高北低。
长年性河流洛河和伊河分别在矿区北部和东部流过。
另有甘河寺河等季节性河流,樊奠水库为区域内最大的地表水体。
三、含水层和隔水层根据岩性极其含量富水性矿区地层分五个含水层和三个隔水层,其特征为:1)主要含水层1、寒武系石灰岩岩溶裂隙承压含水层:出露于矿区西部,主要有灰—深灰色厚层状白云岩、白云质石灰层组成,厚度大于200米,发育有溶沟、溶槽、溶隙及小溶洞,且不均一。
位于煤凹村西沟内的一号泉发育该层,上升泉,涌水量为14.58m³/s,水温19℃,勘探中高7孔于孔深241.50m处见溶洞,钻孔静止水位高出地表约1.5M,自流量0.44L/S;该含水层上距二1煤层25~35M,间夹有两个稳定的隔水层和高强度的L7石灰岩弱含水层,正常情况下该含水层不会直接突破二1煤层的底板涌入矿井;当底板隔水层遭构造破坏,会对矿坑充水,2003年9月2日我矿曾因寒武系石灰岩突水淹井,突水量达29400m³/h,造成严重事故。
目录一、矿井生产概况 (1)(一)矿井生产现状、生产能力 (1)(二)矿井排水系统配置情况(泵、水仓能力) (1)二、矿井水文地质条件简述 (3)(一)各含水层水文地质条件 (3)(二)井田主要隔水层 (5)(三)矿井涌水情况 (5)(四)矿井水文地质类型 (5)三、近期已开展的防治水工作 (5)四、中长期防治水规划 (8)(一)防治水工作指导思想与奋斗目标 (8)(二)存在的主要水害情况 (9)(三)中长期需开展的防治水工作 (9)(1)制度建设 (10)(2)资料档案建设 (11)(3)人才队伍建设 (11)(4)排水系统建设 (13)(5)水文观测工作 (13)(6)雨季“三防”工作 (14)五、存在问题及建议 (16)山西阳城阳泰集团义城煤业有限公司防治水中长期规划一、矿井生产概况(一)矿井生产现状、生产能力根据山西省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工作领导组办公室文件晋煤重组办发【2009】42号文件关于晋城市阳城县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方案(部分)的批复,由山西阳城泰晟煤业有限公司兼并重组山西阳城汉上煤业有限责任公司而成山西阳城阳泰集团义城煤业有限公司。
整合后井田面积8.1493km2,批准开采3号-15号煤层,生产能力由45万吨/年,提升为90万吨/年。
隶属于阳城县阳泰集团实业有限公司。
行政区划属山西省阳城县管辖。
矿井服务年限56年,其中3号煤层服务年限40.5年。
矿井属高瓦斯矿井,本井田3号煤无煤尘爆炸危险性,属不易自燃煤层。
矿井共布置3个井筒,分别为主斜井、副斜井和回风立井。
其中主斜井和副斜井位于矿井现有工业场地,回风立井位于工业场地西南约600m处。
主斜井长372.7m,倾角25º,净宽4.77m,净断面12.83m2,装备有800mm胶带输送机,担负矿井的煤炭提升任务,并铺设检修轨,设有台阶、扶手;副斜井布置在距主斜井东北约65m处,长380.0m,倾角18º,净宽4.0m,净断面10.62m2,装备单钩串车,担负矿井的辅助提升任务;回风立井垂深186.1m,净径4.0m,净断面12.56m2,采用砼碹支护,井筒内设有梯子间,四周已封闭,作为矿井的专用回风井及安全出口。
山西煤销集团阳城大西煤业有限公司防治水中、长期防治水规划二〇一一年预测预报有掘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第一章矿井水文地质情况第一节矿井水文地质井田位于沁水煤田南部,地貌类型属侵蚀中低山丘陵区,区内地形北西高南东低,海拔高程为1163.52~844.12 m,相对高差319.40m,地表水排泄条件较好,地下水主要靠大气降水补给,区内主要河流为芦苇河,属沁河水系一大支流。
井田内无地表径流和水体,井口及工业广场周边标高均高于历史最高洪水位。
一、井田主要含水层依据井田内分布含水层的时代、岩性、地下水类型等,井田内综合划分以下主要含水层(组):1.第四系松散沉积物孔隙含水层该含水层主要为第四系松散沉积物,岩性为砂质粘土夹砂、砾石,据水文地质调查,其含水层埋藏较浅,渗透性强,富水性较差,受季节变化影响较大。
2.上石盒子组风化裂隙含水层井田内大面积出露,出露岩性为灰白色细砂岩、粉砂岩,裂隙发育,该层地下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的渗入补给,地下水类型为潜水,单位涌水量0.034~0.038 L/s·m,水温12.5℃,弱富水性,水化学类型HCO3—K+Na 型。
3.下石盒子组及山西组碎屑岩裂隙含水层该含水岩组含水层岩性为灰白色细砂岩、泥质砂岩,据井田东南1km 的XS-1水文孔(2010.1.9—2010.3.14)抽水试验资料,上部地层较破碎,下部地层完整,局部裂隙发育,地下水类型为承压水,地下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的渗入补给,含水层厚度28.90m,静止水位埋深14.53m(水位标高851.35m),抽水试段14.53~173.26m,经抽水试验,单位涌水量7.48×10-4 L/s·m,弱富水性,PH值8.3,总硬度141.88mg.L-1,矿化度548.83 mg.L-1,水化学类型HCO3SO4—Na型。
4.太原组碎屑岩—碳酸盐岩溶裂隙含水岩组含水层岩性为砂岩和灰黑色含燧石灰岩,据XS-1水文孔抽水试验资料,局部地层破碎,局部裂隙发育,地下水类型为承压水,含水层厚度23.69m,静止水位埋深28.85m(水位标高837.03m),抽水试段28.85~256.74m,经抽水试验,单位涌水量1.75×10-4L/s·m,弱富水性,PH值8.3,总硬度79.68mg.L-1,矿化度461.19mg.L-1,水化学类型HCO3—Na型。
5.奥陶系碳酸盐岩岩溶裂隙含水层组含水层岩性为峰峰组和上马家沟组的深灰色灰岩、泥灰岩和白云质泥灰岩,局部地层裂隙发育,岩溶不发育;据XS-1号水文孔资料,该孔于2010.3.16—2010.3.18日对奥陶系峰峰组及上马家沟组进行了混合抽水试验,抽水试验段165.40~501.00m,静止水位埋深165.40m(水位标高700.48m),奥陶系地层顶面标高为614.83m,该水头高度高出O2地层顶面85.65m,在泉域的边界灰岩裸露区大气降水渗入补给地下水,经抽水试验,单位涌水量0.0063 L/s·m,弱富水性,PH值7.9,总硬度193.21mg.L-1,矿化度562.53mg.L-1,水化学类型HCO3—Na型。
结合区域等水位线图可知,井田内奥灰岩溶水由北西向南东迳流,水位标高701~703m。
二、井田内主要隔水层1.本溪组及太原组底部泥岩、铝土质泥岩隔水层组由15号煤底板至奥陶系灰岩顶面,为一套以泥质岩为主的细碎屑岩地层,平均厚度20.29m 左右,岩性致密,不透水,特别是本溪组的铝土泥岩,质地细腻,具有极好的隔水性能,为矿区主要隔水层组,对下伏奥灰水起到了重要的阻隔作用。
岩溶水等水位线示意图1:25000070065060550500城后腰断层层断头寺钻孔编号及岩溶水位标高岩溶大泉及出露标高(米)岩溶水流向断 层井田位置羊泉芹池刘西北任阳城护泽河延河泉463.87450下河泉480.94润城YS-17491.20 YS-2503.48YS-4517.84潘庄端氏 YS-6550.06YS-18502.24570町店YS-14573.85YS-15667.84ZK3-2695.40芦苇河河沁图4-2XS-1700.482.石炭系灰岩、砂岩及二叠系砂岩含水层之间的层间隔水层石炭系灰岩、砂岩及二叠系砂岩含水层之间,均分布有厚度不等的泥岩、砂质泥岩等泥质岩层,其岩性比较致密,不透水,阻隔了各含水层之间的水力联系,起到了层间隔水作用。
但在近地表段,由于受风化作用以及构造、断裂与裂隙发育的影响,不同程度地破坏了其隔水性能。
三、地下水的补给与排泄条件中奥陶统马家沟组灰岩为区内富水性相对较强的含水层,主要接受大气降水补给,局部接受河道地表水渗透补给及上覆含水层的越层补给,集中向东南方向的延河泉排泄,近年来有下降趋势。
根据补给区与排泄区的分布位置分析,中奥陶统灰岩岩溶地下水总的流向由北西向南东。
石炭系、二叠系地层由于具有含水层、隔水层相间成层的特点,对大气降水及地表水对地下水的补给存在不利因素,特别是深部岩层裂隙不发育,接受大气降水及地表水的补给主要受地形控制,在切割较深处以裂隙下降泉的形式排出地表,只有少部分垂向补给深部含水层。
第四系松散含水层多沿山坡及沟谷低凹地带分布,在山麓及基岩附近的第四系残坡积含水层主要接受大气降水补给及基岩风化裂隙水补给,向地形低凹处排泄。
第三节矿井充水因素分析及水害防治措施一、充水因素分析现依据井田水文地质条件将矿井充水因素及其影响程度分析如下:1.大气降水对矿坑充水的影响降水通过不同成因的基岩裂隙及松散沉积物孔隙在裂隙沟通的情况下进入矿坑,成为矿坑充水的间接但重要的补给来源。
矿坑涌水量受降水的季节变化影响,具有明显的动态变化特征。
2.地表水体对矿坑充水的影响井田内各沟谷虽然平时基本干枯无水,但在雨季河水较大,洪水期水位骤然增高,可通过不同成因的基岩裂隙及松散沉积物孔隙在裂隙沟通的情况下进入矿坑,也可通过3号煤层采空区上部的地层下沉形成的导水通道进入矿坑。
3.地下水对矿坑充水的影响二叠系下统山西组砂岩裂隙含水层含多层中细粒砂岩,局部裂隙较发育,该含水岩组砂岩裂隙水为3号煤层主要直接充水水源。
矿井巷道顶板冒裂带将沟通其影响高度范围内各含水层之间的水力联系,使地下水进入井巷,成为矿井充水的主要来源。
二叠系石盒子组砂岩裂隙含水层,由二叠系上、下石盒子组含多层中、粗、细不同粒级砂岩构成,直接接受大气降水补给和上部第四系松散孔隙水渗透补给,该含水层及第四系松散孔隙水含水层一般构成3号煤层的间接充水水源。
石炭系上统太原组分布有15号煤层,该组砂岩灰岩层间岩溶裂隙水为15号煤层的直接充水水源。
对于3号、15号煤层覆岩坚硬的本井田来说,采用《煤矿防治水规定》中的厚煤层分层开采的导水裂隙带最大高度计算公式:H li=30√(∑M)+10式中: H li—导水裂隙带高度(m);∑M—累计采厚(m);本井田3号、15号煤层最大厚度分别为3.60m、3.20m。
经计算,本井田3号、15号煤层开采后,裂隙导水带高度分别为66.9 m、63.7m。
对照地形地质及柱状图,3号煤层开采后,采空区以上各种类型的地下水以及地表雨季沟谷中的洪流均会沟通;15号煤层开采后采空区以上各种类型的地下水都会沟通,但3号煤层采空积水不会沟通,不会对矿井造成威胁。
4.采空积水对矿井充水的影响矿井为开采3号煤时间较长的老矿,又存在古空区,采空区和古空破坏区面积均较大,如同“水库”一样存蓄地下水,对矿井造成威胁。
现根据《煤炭安全手册》第五篇矿井防治水中的老空积水计算公式估算了3号煤层采空区、古空区积水量。
计算公式:Q采=(K·M·F)/COSα(m3)其中:Q采—互连通的各积水区总积水量(m3)K—采空区的充水系数,一般采用0.25-0.50M—采空区的平均采高或煤厚(m)F—采空区积水的投影面积(m2)α—煤层倾角(°)因该井田内采空区为旧式开采,全部垮落法管理顶板,本次采空区的充水系数采用0.25,各采空、古空区积水量估算结果见下表4-1:采空区、古空区积水量估算表表4-1采空积水区编号积水区水平投影面积(m2)平均采高(m)煤层倾角(°)积水量(m3)积水位置Q3-16298 2.83 5 4455 南中部采空区Q3-216782 2.80 5 11747 南西部古空区Q3-310151 2.80 5 7105 南东部古空区Q3-46877 2.80 5 5003 南东部古空区合计40108 28310经计算,井田内采空区、古空区积水总量:28310m3。
5.构造水对矿井充水的影响井田中部发育有断裂构造,开采过程中应注意留足保安煤柱,防止裂隙水沿破碎带向矿井渗透。
注意未发现的断层以及陷落柱部位可能对矿井产生的充水影响。
6.奥灰水对矿坑充水的影响本井田奥灰岩溶水位标高为701~703m。
据煤层底板等高线图,井田内3号煤层底板标高650~880m,15号煤层底板标高540~780m,3号煤层北部、15号煤层大部底板标高低于奥灰水位,两层煤均存在带压开采问题。
见带压开采示意图。
3号煤层带压开采示意图15号煤层带压开采示意图带压开采区带压开采区现利用井田内的沟1钻孔资料,根据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及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联合下发的《煤矿防治水规定》中的突水系数计算公式T=P/M公式判断底板突水的可能性指标。
煤层底板隔水层厚度为峰峰组底至煤层底板厚度,峰峰组厚度取78.48m;底板隔水层承受的水头值为奥灰岩溶水位至峰峰组底的距离。
突水系数表表4-2煤层号奥灰水水位标高(m)奥陶系界面标高(m)峰峰组厚度(m)压力P隔水层厚度M(m)突水系数TS=P/M水头值(m)兆帕(MPa)3 702.5 562.5 78.48 218.48 2.18 193.48 0.011315 702.5 562.5 78.48 218.48 2.18 103.88 0.0210一般情况下,底板受构造破坏块段突水系数一般不大于0.06 MPa/m,正常块段不大于0.1MPa/m。
据上述计算, 3号、15号煤层突水系数均小于底板受构造破坏块段内底板临界突水系数值,因此,正常情况下开采3号、15号煤层不会发生突水危险。
此计算仅为经验值,在靠近断层地带开采时,要留足保安煤柱,加强地质观察与分析,坚持“预测预报、有掘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十六字探放水原则。
二、矿井水文地质类型井田3号煤层为以裂隙含水层充水为主的矿床,位于当地侵蚀基准面以下,煤层与各上覆含水层之间的岩层较稳定,主要充水含水层富水性均弱,地下水补给条件差,隔水性较好;但3号煤层埋藏浅,存在采空、古空积水,因此该矿井3号煤水文地质类型为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