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村镇规划课程设计说明书

村镇规划课程设计说明书

村镇规划课程设计说明书
村镇规划课程设计说明书

一现状概况

(一)区位

青义镇位于四川省绵阳市涪城区城北郊区,幅员面积30 .6平方公里,共辖10个行政村、83个村民小组、1个居民委员会,辖区总人口4.4万人。绵江快速路和京昆高速绵广段穿境而过,并与高速路出入口相距仅两公里,交通便捷,经济发展势头强劲。

本规划区位于青义镇北部青羊村,绵江快速路西侧不到一公里;京昆高速绵广段从规划区西侧通过。南部为龙溪·汉帝顿别墅区,北部为江油市九岭镇。规划区通过一路况较良好道路与绵江公路相连,从空中俯瞰,整个规划区状似绵江经济走廊上一朵含苞待放的玫瑰花。

(二)自然条件

本规划区高程在m,总体属浅丘地区。区域内地形西、北高,东、南低,中部有一坡度较大山脊,山脊两侧为向北、向西内凹的缓坡,东南部较平坦。

规划区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雨热同期,终年风小,。年平均气温16.3℃,年均降水量987毫米,相对湿度79%,日照充足,无霜期272天。

规划区内为浅丘地区,土壤以棕黄土壤为主,地下水资源丰富,有堰塘两座,无流动溪流。

(三)资源条件

本规划区林业资源较多,以经济果树为主,低山森林植被为辅。经济果树主要有樱桃、李树、梨树、柿子、枇杷、柑橘等;低山植被以柏木、桉树等为主,植被覆盖率高。南部平缓地区有连片耕地,以旱地为主,多种植经济蔬菜。

(四)社会经济状况

青羊村现在主要以农业经济为主,其中耕地1104亩,发展果园经济,园地495亩,以及沿科大路、绵江公路西侧发展餐饮娱乐等部分商业,绵江公路东侧有部分私营工业,村域西部山坡有少量农家乐等形式餐饮娱乐经济。2008年统计经济收入,乡村集体所得为1421元,农民经营所得84283元,从集体再分配收入9495元,所得总额93778元,人均所得5418元/人。

规划区内以果园经济为主,耕地所种植蔬菜多为自家食用。目前有一以花卉培育为平台的休闲度假商业位于规划区内,且正在扩建中。

二新村现状分析及主要问题

(一)建设条件现状及分析

规划区内住宅建筑主要为农民自建住宅,多建于九十年代。建筑多为经私自增高的3-4层小楼房,分布在东部和南部道路边,布局较为零散。西北部有地震灾后安置房,为两层独栋小楼,但无人居住。

(二)现状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分析

规划区外围为一环状混凝土道路,南、西、北侧为两车道,东、东南侧为一车道,规划区内无建成公路,以田间小路为主。西北部有一在建道路,已开挖出路基。

规划区内有电力电信、燃气、自来水等公共设施接入,村民也有使用罐装天然气、太阳能,供电线路均为440V和220V架空明线。但规划区内无排污系统,污水、生活垃圾均为村民自行处理。

规划区内无医疗卫生设施,无教育机构,无文化体育休闲设施,村民就医、小孩上学均需到几百米外的青羊村街区。仅在西南侧道路对面规划区外有一小卖部可供村民购物。

(三)现状村庄总体特点

1,农宅点多面广,结构较松散

2,农村产业职能单一,自给自足性强

3,人口集聚度较低,且相对稳定

4,对土地资源和自然条件依赖较大

(四)村民关注和迫切希望解决的问题

1,随着改革开放深入推进,大部分有知识、有文化的青壮年劳动力外出打工,留守人员中老年人劳动力文化素质低、观念落后,农村发展受到极大制约。

2,产业发展、村镇建设与生态环境、耕地之间存在较为突出的矛盾,城镇化建设过程中的占地、拆迁问题等也多受村民关注。

3,缺乏比较成熟的新村建设经验借鉴,尤其是新村建设资金问题,需加大对农民的扶持与资金保障。

4,村民生活方式以传统耕作为主,耕地、果园较为分散,农业规模化、集约化程度较低,农业产值不高,村民耕作多“靠天吃饭”。

5,公共服务设施、基础设施尚需完善,就医、教育问题需就近解决。

(五)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1,现状村民居住用地分散,用地不集约,人均建筑用地面积较大,建筑质量较差。

2,缺乏特别突出的自然资源条件,建设发展面临周边同区位资源条件与产业相似村镇的竞争。

3,产业发展面临土地支撑问题,人地矛盾突出,农业基础条件较差,“靠天吃饭”依然存在。

4,建设村民聚居点、配套公共、基础服务设施面临资金问题。

三规划总则

(一)规划背景

1,绵江经济一体化的深入推进

《绵阳市城市总体规划纲要(2011—2030)》中明确提到,绵阳市城镇空间结构形成“一主两副、两带一轴,三个圈层”的空间结构;以绵阳中心城区为主中心,江油城区和三台城区为副中心。两带为绵江(绵阳—江油)城镇带和绵三(绵阳—三台)城镇带;一轴为沿山生态旅游城镇发展轴。三个圈层为核心层、紧密层和辐射层。核心层即“绵江安”城镇核心发展区,由绵阳中心城区、江油城区、花亥镇区及周边城镇组成。

本规划区位于绵阳市中心城区北侧、绵江经济走廊节点,绵江快速路从规划区东侧经过,属于绵江城镇带与“绵江安城镇核心发展区”交汇点,经济区位优势越发明显。

2,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政策的推行

《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条例》中明确提出“国家对地震灾后恢复重建给予财政支持、税收优惠和金融扶持,并积极提供物资、技术和人力等方面的支持。”同时条例也明确了国家各部门扶持灾区恢复重建的要求。国家恢复重建规划中也明确提出适度扩大成德绵中心城市的规模。这为绵阳市积极争取国家政策,促进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也为涪城区青义镇的灾后重建和快速发展带来了国家政策上的机遇。

3,涪城区“三产富区”发展战略

涪城区委、区政府提出了“科教兴区、工业强区、三产富区”的发展战略,这给青义镇跨越式发展带来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二)规划指导思想

1,产业发展与新村建设互动

本规划区建设应以产业发展为先导,结合农村土地整理、农村宅基地归并,建设农村新

型社区,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促进土地资源集约化利用。应以适宜地方产业分布和劳作半径的新村为载体,通过“公司+农户”、“合作组织+农户”等途径,对土地及产业进行规模化经营,释放出农村土地最大的产能,从而实现产业发展与新村建设的良性互动发展。

2,生态环境保护与新村建设协调

本规划区建设应以对自然生态环境的影响最小为前提,布置在现状农村居民点分布的基础上,通过整治、拆并等措施,进行新村布局及建设。

3,因地制宜,确定新村建设模式

应因地制宜,根据地形地貌形态的分布特征和现状聚居情况,以农村集中居住区为主,多种模式建设农村新型社区,切实改善农村居民的居住条件,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环境。

4,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

应以新村建设为载体,建设覆盖全规划区的农村道路体系。通过采取水库水、山泉水、地下水和城市自来水相结合的农村自来水供应方式;积极引入小型生态污水处理方法、小型集中沼气工程技术等措施,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三)规划原则

1、规划应按照构建和谐社会、建设节约型社会以及“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总体要求,坚持一切从农村的实际出发,坚持按照政府引导、群众自愿、农民主体、市场推动的原则,以改善农村最急需、最直接、最基本的生产生活条件为主要内容,逐步完善各类基础设施。

2、规划要始终坚持以发展生产和促进农民增收为宗旨的原则,围绕推进农业产业化、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结合农业生产力布局统筹规划新村(聚集点)空间布局和基础服务设施建设。

3、规划应坚持保护耕地和节约资源的原则,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县(市)域新村建设总体规划》相衔接,严格控制新村(聚集点)用地规模和人均建设用地指标。

4、规划应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充分利用本地的地理优势和地方建筑材料,注意保护历史文化和山水田园风貌,塑造自然和谐的新农村建设特色。

5、规划应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充分听取农民的意见和要求,把满足农民生活、生产和发展需要作为规划的出发点。

(四)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1.1)

2、《镇规划标准》(GB50188-2007)

3、《四川省县域新村建设规划编制办法》

4、《四川省新农村综合体建设规划编制办法和技术导则(试行)》

5、《绵阳市涪城区青义镇总体规划》(2008-2020)

6、《绵阳市青义镇青羊村建设规划》

(五)规划期限

2013——2015年

(六)规划范围

本规划区位于青义镇青羊村西部,西南科技大学北侧。规划区面积25.6公顷,规划人口600人。

四新村(聚集点)定位与规模

(一)新村(聚集点)发展性质与定位

青义镇青羊村新村为农林综合服务型新村。规划建设成为绵阳市城市北部重要的乡村休闲观光旅游区,以及西南科技大学优质农副产品生产基地。

(二)新村(聚集点)建设标准

根据耕地水平和聚居方式不同,农村新型社区的人均综合用地以非耕地为主建设的村庄,人均综合用地指标80—100㎡;对以占用耕地建设为主或人均耕地面积为0.7亩以下的村庄,人均综合用地指标为60—80㎡,并与土地利用规划相衔接。人均宅基地面积30㎡/人左右。

(三)发展规模

规划新村为中型新村,人口规模600人,居住点建设用地57900㎡,人均建设用地96.5㎡/人,人均建筑用地面积㎡。

五用地布局规划

(一)布局结构

规划区范围内充分尊重地形,形成东西两大片区,东部为居住片区,西部为产业片区。布局结构为“两轴五片”。“两轴”为规划区内斜向交叉的两条交通主轴线,“五片”为依地形、交通轴划分的五个功能片区:

规划区东南侧较平坦开阔,且靠近规划区主要对外经济方向,规划为居住中心功能区;

中部偏东为较缓和坡地,规划为保留耕地经济区,作农民自留地耕作;

南部片区为较缓和坡地,规划为复合型农家休闲经济区,主营农业观光休闲旅游经济;

西部片区为阶梯状台地,规划保留并发展原有花卉培育基地;

北部片区为较陡峭山地,规划为集中果园经济区。

(二)用地布局规划

1,农宅用地布局

本着节约用地的宗旨,规划聚居点主要在原有居民点基础之上,并占用少量耕地。公共建筑布置在较大组团中部,方便整个聚居点居民使用。

2,公共设施配套布局

1,影响因素:类型与规模,经济条件和生活水平,地域环境和风俗习惯,地方政策规定等。

2,选址原则:以人为本,因地制宜,经济适用

3,本规划新村为中型新村,考虑主要经济及人流方向为东南向,公共设施布置在东南部聚居点中部交通轴线上。规划配建便利店、幼儿园、卫生站、社区管理用房、垃圾收集点等。

4,公共建筑统计:

六建筑平面布局规划

(一)建筑选型与风貌控制意象

1,建筑选型

户型选择满足村民生产生活功能的需要,力求布局紧凑,以实现保护耕地的目的。前庭后院,重视虚实结合,将传统民居的代表性元素与现代建筑设计手法相结合,突出了建

筑简洁美观大方,又避免了立面呆板重复。同时,根据住户人数的不同,提供了不同的户型选择,以适应多方面的需求。

规划区内规划了两种户型,以满足农民对居住环境在舒适、健康、安全、美观等方面的需求为出发点,建设新型的生态农村住宅。

2,风貌控制意象

(1)风貌控制原则

①规划区内建筑的形式、色彩、尺度应与规划区周边居民点风貌相协调。

②保护强化规划区自然地形和生态绿地,充分利用规划区及周边良好的自然景观

资源。

③加强对规划区西、北山脊轮廓线的保护,塑造独特的山水新村天际轮廓线。

④加强对新村入口道路两侧的景观风貌设计,展示青羊村新村良好的形象。(2)风貌规划

规划区风貌应按低山风貌区的要求,因山就势,采取山地建筑的错层、掉层、跌落等设计手法,建筑群体轮廓线宜顺山地起伏,形成自然的波浪式轮廓线,使建筑与山体浑然一体。新村建筑宜布局在新村较中央位置,并与广场、健身场地、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共同构成新村中心。保留已有乔木,使其对新村自然掩映。

(二)建筑平面布局理念

规划新村居民点范围内地形较平坦,农宅建筑采取行列式和围合式布置,营造整齐、简洁的新村风貌与宜人、和谐的人居环境。公共建筑布置在居民点较中心位置,方便居民使用。

(三)主要经济控制指标

七道路工程规划

(一)对外交通和公共交通

现状过境交通为环绕规划区南、西、北三面的5m宽双向二车道混凝土公路,东面为约3m 宽一车道砾石路。本规划将拓宽东面道路至5m宽、双向二车道,并改造为混凝土道路。

(二)内部道路交通系统

规划区内部道路系统结构以东南——西北、西南——东北两条7m宽的混凝土道路路交叉形成十字形主干路,连接村内生活、公共活动、生产、农林等功能区;新村居民点两个组团内部各以3.5m宽支路形成环路,连接各住户与主干路、规划区外的联系。

八市政公用及环卫设施规划

(一)给水工程规划

1,水源

本规划区计划从场镇引进自来水,沿道路铺设管线。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满足《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或《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村民饮用水卫生合格率≥90%。

2,用水指标

(1)居民人均生活用水量标准:

(2)公共建筑用水量标准:

(3)道路、绿化用水量:

(4)消防及未预见用水量:

(5)时变化系数:K=2.0

3,用水量计算

(1)平均日用水量:

(2)最高时用水量:

4,给水管网

规划制定节水型新村建设计划,采用集中供水方式。规划从涪江引DN 给水主管,沿规划区主要道路布置,再经DN 支管后接配水管,并沿路配置消防栓(≤120m)。

给水管道在道路下的覆土厚度不小于0.7m,给水管道距离树木及建筑外墙净距不小于1.5m,与污水排放沟渠或管道间的净距应不小于1.0m;给水管道材料可选用焊接钢管、无缝钢管、铸铁管或聚丙烯塑料管等。

消防设施:新村消防主要利用天然水体作为消防水源,并在居民点主要道路的给水管道上设置室外消防栓个。居民点内消防通道宽度不小于4m。公共建筑、公共场所设置室内消防设施。

给水压力满足用户接管点处服务水头MPa的要求。

(二)排水工程规划

1,污水量计算

污水量按用水量的%计,计算总污水量为m3/日。

2,排水规划

(1)采用“雨污分流”的排水体制:污水采用污水管网,送至污水集中处理装置。雨水经过储蓄,可用作农业灌溉;确保路面雨水及时排放,防止淤积,影响村民日常生活。

(2)新村居民点内采用明沟沿主要道路收集雨水。

①排水边沟的宽度为0.3m,深度不小于0.3m,纵坡不应小于0.3%;新村道路两侧

排水沟渠的宽度、深度及纵坡根据当地降雨量确定。

②排水沟渠砌筑可根据各地实际选用混凝土或砖石、鹅卵石、条石等地方材料。

③加强排水沟渠日常清理维护,防止生活垃圾、淤泥淤积堵塞,保证排水畅通,

可结合排水沟渠砌筑形式进行沿沟绿化。

(3)村民日常生活污水经污水管网收集排入集中的化粪池处理后用于农业灌溉。。

①沿居民点主要道路布置污水干管和支管,管径分别为d 和d ,收集居民点生活

污水。

②污水管道依据地形坡度铺设,坡度应不小于0.3%,以满足重力自流的要求。

③污水管道在道路下的覆土厚度不小于0.7m,并与建筑外墙、树木中心间距1.5m

以上。

④污水管道铺设应尽量避免穿越场地,避免与沟渠、铁路等障碍物交叉,并应按

有关规定设置检查井。

(4)居民房屋外墙地面应设置散水,宽度不小于0.5m,外墙勒脚高度不低于0.45m,一般采用石材、水泥等材料砌筑。

(三)燃气工程规划

1,规划目标

本规划区内现状已使用上天然气,并结合液化石油气、太阳能热水器等用能方式。

本规划区规划采用天然气结合液化石油气、太阳能的用能方式。结合规划居民点情况,改造现有燃气管道,扩建燃气管网,使居民点天然气普及率达到95%以上。

2,用气标准

规划户均天然气使用标准为0.8m3/户·日

规划区内日均使用天然气总量为:m3/日

3,燃气设施规划

规划区内配套建设燃气管网。

(四)电力工程规划

1,规划目标

规划区内新建变压器、新建及改造线路、完善户表工程、实行社区电力配套等。规划全面对农村居民点进行电网改造,保证村民生产生活用电负荷、电压稳定。全面消除无电户,实行一户一表。

2,用电量计算

(1)居住建筑面积负荷指标为30w/㎡

(2)公共建筑面积负荷指标为40w/㎡

(3)道路、绿化用地负荷指标为30kw/h㎡

按土地使用性质进行负荷计算,预测用电计算负荷为

3,供电电源

由于本规划区位于《绵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区域内,故规划从城市电网引入供电线路。

4,变压器设置

根据居民点规模,本规划区供配电电压采用10Kv,使用电压为380/220V,规划设施两个变压器。

5,供电线路

规划居民点内供配电线路均采用绝缘电力电缆沿道路地下敷设,电缆规格按市政设计确定。

(五)电信工程规划

1,规划目标

加强信息网络建设,实现本规划区内电话普及率达到95%,电视普及率达到100%,电脑普及率达到80%。

2,固定电话主线容量预测

规划区预测固定电话主线容量指标考虑:住宅0.95门/户,公共用户按村庄总户数的10%计算。根据以上指标计算规划范围内固定电话主线容量为门。

3,通信设施规划

(1)加大单局容量,尽量利用现有局所扩建成大容量局。扩容现状电信模块局或电信交接箱。

(2)由青义镇邮电所和电信局引入,在社区管理用房内设置电信、网络交接点,由交接箱向组团内用户配线。

(3)建设一个单一技术体制的、多种业务并存的综合化、宽带化网络。在短期内,通过优化整合,形成以ATM为主干,边沿提供DDN、帧中继、ATM、xDSL、FTTx

等多种宽窄带接入服务的公共基础数据网。

(4)加快有线广播电视专用网的建设步伐,实现光纤干线联网。

(5)建立县、乡镇、村特开专递跟踪查询网。新建商业信函自动处理中心、邮政综合查询平台,实现邮政业务查询智能化。增强邮政运输能力,积极发展电子商

务的快速物流配送系统。

4,线路敷设

电信线路主要沿道路地下敷设。

(六)环卫设施规划

1,垃圾收集点

(1)生活垃圾实行袋装化。

(2)在规划范围内设置密封式垃圾收集站4处。

(3)垃圾处理方式,按照“组保洁、村收集、镇转运、市集中处理”的垃圾收集处理模式,在村内配置垃圾收集设备和专职人员,垃圾由专人收集转运至垃圾处理场集中

统一处理。

2,公共厕所

考虑到规划区内居民和观光等外来人口的实际需要,规划在居民点设置公共厕所一座,附带建设于公共建筑内,建设标准不低于三类水冲式公厕标准,建筑面积不低于30㎡。

3,村庄环境面貌

(1)引导村民按照规定的样式、体量、色彩、高度建房,通过粉刷等方式进行立面修整,形成统一协调的村容村貌,传承地方文化。

(2)拆除街巷两旁和庭院内部的违章建筑,种植花草树木,做到环境优美,整洁卫生。(3)新村内的广告牌、匾和墙体广告,应有统一的规划管理,并不得占用道路、绿地等,禁止乱贴、乱写、乱画。

(4)新村内应在公共活动中心地带设置报刊栏和展示栏,不得随意在街道两侧的墙面上书写标语。

(5)村内道路两侧不得堆放秸秆和肥土。

九防灾减灾规划

1,地震和地质灾害

青义镇地处扬子准台地四川台坳陷的川西台陷内,地质构造简单,广泛分布有五级阶地,阶地平坦,同阶面高差接近,地壳活动基本稳定,地震基本烈度为6度。规划区内的公共绿地、广场及外围田野等开阔空间作为避震疏散场地,主要道路作为疏散通道。避震疏散场地和疏散通道必须保证其通畅性,并保证足够的容纳场地,未经规划部门许可,严禁建设各种永久、临时的建筑物和构筑物。

规划区内地质灾害以滑坡为主,主要威胁当地居民生命财产安全,破坏房屋、耕地、林地,阻断交通,影响居民正常生活秩序。因此,地质灾害的防治应本着“以防为主,以治为辅”和经济效益的原则,集中有限资金,分轻重缓急逐步治理一批目前威胁严重和危害较大的地质灾害体,科学、经济合理地确定各种防治方案和防治措施,对工程建设所形成的不稳定边坡采取必要的挡墙、堡坎等护坡措施,对新建、改扩建工程必须进行环境地质评价和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加强地质环境保护意识以及地质灾害科普知识的宣传和普及工作,增强全民地质环境保护意识。

2,旱灾

本规划区内现状无灌溉体系,村民种植果树存在着“靠天吃饭”的现象。规划保留并扩建原有两个水塘,新建一个水塘,发生旱灾时作为灌溉用水水源,避免干旱对本规划区生活生产造成过大影响。

3,消防

根据相关规定在本规划区内设置消防栓,保证消防用水。保证道路的宽度和设置满足消防车通行和消防作战要求。规划区消防设计按防火规范要求设计,消防道路宽度≥4m,净空≥4m。

保证消防供水设施的数量、水量和水压等满足灭火需求,保证消防车到达火场后能就近利用消防供水设施。沿道路两旁消火栓间距不大于120m,保护半径不超过150m。保证管道压力在灭火时最不利点消火栓的水压不小于10m水柱,流量满足消防车用水需求。所有市政消防栓应设置明显标志。

十实施规划建设与措施

(一)政策措施

政府应积极地引导,多元化渠道筹集资金。通过农村产业化及第三产业的大力发展,村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配套建设,保障本规划的顺利实施。

1,加大支持力度

应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增加对新村建设的投入。各级政府都要建立新村建设专项资金,整合涉农项目资金和社会资源,重点用于新村示范工程建设。各有关部门在制定发展规划、开展工作试点、安排建设投资和事业经费时,应更多地向新村示范工程倾斜。要建立社会广泛参与的激励机制,引导党政机关、人民团体、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知名人士、志愿者与示范村镇开展结对帮扶。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对示范村镇干部群众的培训。

2,加强宣传引导

采取多种形式,做好宣传工作,使示范工程建设的目的意义、目标要求和主要内容家喻户晓、深入人心。新闻媒体要加大宣传力度,及时报道各地的好典型、好经验。

3,加强监督考核

结合实际,把新农村建设的各项目标任务,分解落实到有关领导和责任人。围绕新农村建设,制定科学、切实可行的目标管理和考核体系,纳入各级各部门的年度目标责任考评,加强督查,严格奖惩。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要加强监测指导,及时帮助解决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二)保障措施

(1)依据村庄建设规划来指导各项建设活动,把村庄建设规划确定的原则与内容贯穿到规划建设管理过程中,在村庄进行项目建设的单位与个人都必须服从建设规划。

(2)各级政府应加强组织领导,建立上下协调联动的工作网络,出台土地开发的相关优惠政策,树立经营新村理念,广开资金渠道,引导、鼓励村民合力利用现有资源,加快新村建设步伐。

(3)调整农业结构,培育壮大主导产业,发展具有优势和特色的农产品,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实施科技进村入户工程,开展测土配方施肥,综合防治动植物病虫害,推广良种良法,发展生态农业、循环农业。开展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加强基本农田保护,建设高标准农田,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着力培育龙头企业,引导农民发展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壮大农村经纪人队伍,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通过对村庄产业的规划,将大大推进农业产业化、工业化的发展。同时结合本地特色发展乡村旅游产业,逐步发展第三产业,保证村庄经济的快速发展。

(三)建设措施

(1)规划建设工作不仅涉及各行各业及广大公众的利益,而且技术性与政策性很强。因此,规划建设实施要稳中求进,不能脱离实际而急功近利。

(2)要坚持“积极而为,量力而行”的原则,扩大用地规模与注重环境质量并重,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与提高运行效率并重,持续稳定地推进人居环境建设,改变村容村貌。应按照符合规划、量力而行、尊重民意、突出特色的原则,搞好民居建设,重点推广生态型、节能型和风俗型住宅,山区要注意保持本地传统建筑特征。加强环境卫生综合治疗,开展“三清”(清垃圾、清污泥、清路障),拆除违章建筑,完善生活垃圾、污水收集和处理设施,保持庭院清洁卫生,街巷整洁干净。以建设环状林带,开展四周绿化,发展“三小”(小花园、小果园、小竹园),加快村镇绿化。普及天然气,推广清洁能源,带动农村“四改”(改厕、改圈、改炤、改院)。推广科学养殖模式,实行住宅与圈舍分离。

(3)坚持“重点突出、综合开发”原则,加快实现近期规划建设目标,深入进行相关基础设施专项规划工作;积极宣传建设规划和相关法规,提高领导和群众的规划管理意识和法制观念,争取尽快提高村民的生活质量、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4)推进村镇文化和体育设施建设,扩大公共活动场所,积极开展问题活动。逐步建立多元化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和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村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完善贫困户、五保户、军烈属救助制度。

输出轴《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说明书

机电及自动化学院《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说明书设计题目:输出轴工艺规程设计 目录 1、零件的分析 1.1、计算生产纲领,确定生产类型------------------------- 3 1.2、零件的作用-----------------------------------------3 1.3、零件的工艺分析-------------------------------------3 2、工艺规程设计 2.1、确定毛坯的制造形式---------------------------------3

2.3、制定工艺路线---------------------------------------4 2.3.1、加工方法的选择---------------------------------4 2.3.2、加工顺序的安排---------------------------------4 2.3.3、拟定加工工艺路线-------------------------------5 2.3.4、加工路线的确定--------------------------------6 2.3.5、加工设备的选择--------------------------------6 2.3.6、刀具的选择------------------------------------7 3、机械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及毛坯尺寸的确定-------------7 4、确定切削用量及加工时间 4.1、切削用量选定--------------------------------------10 4.2、基本加工时间确定-----------------------------------14 5、小结----------------------------------------------------18 6、参考文献------------------------------------------------19 7、附件---------------------------------------------19 第一章零件的分析 1.1计算生产纲领,确定生产类型 如下面零件图所示为输出轴,该产品年产量为5000台,设其备品率为16%,机械加工废品率为2%,现制订该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 技术要求如下: ①锻件消除内应力; ②未注明倒角为1×45o; ③调质处理217~255HBS; ④材料45钢,N=Qn(1+a%+b%)=5000×1×(1+16%+2%)=5900(件/年)。 输出轴的年生产量为5900件,现通过计算,该零件质量约为3kg。根据教材表2-3,生产纲领与生产类型的关系,可确定其生产类型为大批量生产。

水电站课程设计报告

1.课程设计目的 水电站厂房课程设计是《水电站》课程的重要教学环节之一,通过水电站厂房设计可以进一步巩固和加深厂房部分的理论知识,培养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制图和使用技术资料的能力。为今后从事水电站厂房设计打下基础。 2.课程设计题目描述和要求 2.1工程基本概况 本电站是一座引水式径流开发的水电站。 拦河坝的坝型为5.5米高的砌石滚水坝,在河流右岸开挖一条356米长的引水渠道,获得平均静水头57.0米,最小水头50m,最大水头65m。电站设计引用流量7.2立方米每秒,渠道采用梯形断面,边坡为1:1,底宽3.5米,水深1.8米,纵坡1:2500,糙率0.275,渠内流速按0.755米每秒设计,渠道超高0.5米。在渠末建一压力前池,按地形和地质条件,将前池布置成略呈曲线形。池底纵坡为1:10。通过计算得压力前池有效容积约320立方米。大约可以满足一台机组启动运行三分钟以上,压力前池内设有工作闸门、拦污栅、沉砂池和溢水堰等。 本电站采用两根直径1.2米的主压力钢管,钢管由压力前池引出直至下镇墩各长约110米,在厂房前的下镇墩内经分叉引入四台机组,支管直径经计算采用直径0.9米。钢管露天敷设,支墩采用混凝土支墩。支承包角120度,电站厂房采用地面式厂房。 2.2设计条件及数据 1.厂区地形和地质条件: 水电站厂址及附近经地质工作后,认为山坡坡度约30度左右,下部较缓。沿山坡为坡积粘土和崩积滚石覆盖,厚度约1.5米。并夹有风化未透的碎块石,山脚可能较厚,估计深度约2~2.5米。以下为强风化和半风化石英班岩,厂房基础开挖至设计高程可能有弱风化岩石,作为小型水电站的厂址地质条件还是可以的。 2.水电站尾水位: 厂址一般水位12.0米。 厂址调查洪水痕迹水位18.42米。 3.对外交通: 厂房主要对外交通道为河流右岸的简易公路,然后进入国家主要交通道。4.地震烈度: 本地区地震烈度为六度,故设计时不考虑地震影响。

水处理课程设计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宜自勉,岁月不待人。 公徽祈华浄兜 ANHLU XINHL:A LNIVBKSITY 课程设计书 课程名称:水处理课程设计 院(系) :一土木与环境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10 环境工程⑴班起止日期: 指导教师:潘争伟

目录

1、城市环境条件概况 合肥王小郢污水处理厂是合肥市污水处理的主要工程,位于合肥市大城区东南。主要 但尚未达标的工业废水。服务人口约 30万。 1、地形资料 污水处理厂位于淝河西六公里处, 最低为12 m 。污水总进水管底标高为 为9 m 。污水厂长(南北向) 750 m ,宽(东西向)600 m 。 2、水量和水质资料 应处理水量: Q 平均=150000 m 3/d Q 最大=195000 m 3/d 城市混合污水平均水质: mg/ 3、气象及地基资料 年平均气温15.7 C ,夏季平均气温 28.3 C,冬季平均2.1 C; 年平均降雨量1010 mm ,日最大降雨量160 mm ; 地下水位 10 m ; 最大冻土 2.5 cm ; 土壤承载力 2.3 kgf/cm 2; 河流常水位8m ,最高河水位9m ,最低河水位7 m 。 服务范围是合肥市中市区、 东市区、西南郊的生活污水和东市区、 西南郊的部分经初步处理 占地约45万平方米,地势西咼东低。最咼标咼19 m , 12 m ,进水管处地面标高为 16 m 。附近河流最高水位

2、污水处理工艺方案比较 1 、工艺方案分析 1、普通活性污泥法方案 普通活性污泥法,也称传统活性污泥法,推广年限长,具有成熟的设计及运行经验,处理效果可靠。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污水处理技术的发展,本方法在艺及设备等方 面又有了很大改进。在工艺方面,通过增加工艺构筑物可以成为“A/0 ”或“ A2O”工艺,从面实现脱N和除P。在设备方面,开发了各种微孔曝气池,使氧转移效率提高到20%以上,从面节省了运行费用。 国内已运行的大中型污水处理厂,如西安邓家村(12万m3/d)、天津纪庄子(26万m3/d)、北京高碑店(50万m3/d)、成都三瓦窑(20万m3/d) 普通活性污泥法如设计合理、运行管理得当,出水B0D5可达10?20mg/L。它的缺点 是工艺路线长,工艺构筑物及设备多而复杂,运行管理管理困难,基建投资及运行费均较高。 国内已建的此类污水处理厂,单方基建投资一般为1000?1300元/m3? d,运行费为0.2?0.4 元/(m3? d)或更高。 本项目污水处理的特点为: ①污水以有机污染为主,BOD/COD=0.42,可生化性较好,重金属及其他难以生物降解的有毒物一般不超标; ②污水中主要污染物指标BOD5、COD cr、SS值比国内一般城市污水高70%左右; ③污水处理厂投产时,多数重点污染源治理工程已投入运行。 针对以上特点,以及出水要求,现有城市污水处理技术的特点,以采用生化处理最为经济。由于将来可能要求出水回用,处理工艺尚应硝化,考虑到NH3-N浓度较低,不必完全 脱氮。 根据国内外已运行的大、中型污水处理厂的调查,要达到确定的治理目标,可采用“普通活性污泥法”或“氧化沟法”。 2、氧化沟方案 氧化沟污水处理技术,是20世纪50年代由荷兰人首创。60年代以来,这项技术在欧洲、北美、南非、澳大利亚等国已被广泛采用,工艺及构造有了很大的发展和进步。随着对该技术缺点(占地面积大)的克服和对其优点(基建投资及运行费用相对较低,运行效果高 且稳定,维护管理简单等)的逐步深入认识,目前已成为普遍采用的一项污水处理技术。 据报道,1963?1974年英国共兴建了300多座氧化沟,美国已有500多座,丹麦已建成300多座。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氧化沟污水厂是德国路德维希港的BASF污水处理厂,设计最大流量为76.9万m3/d,1974年建成。 氧化沟工艺一般可不设初沉池,在不增加构筑物及设备的情况下,氧化沟内不仅可完成 碳源的氧化,还可实现硝化和脱硝,成为A/O工艺;氧化沟前增加厌氧池可成为A2/0( A-A-O )工艺,实现除磷。由于氧化沟内活性污泥已经好氧稳定,可直接浓缩脱水,不必厌氧消化。 氧化沟污水处理技术已被公认为一种较成功的革新的活性污泥法工艺,与传统活性污泥系统相比,它在技术、经济等方面具有一系列独特的优点。 ①工艺流程简单、构筑物少,运行管理方便。一般情况下,氧化沟工艺可比传统活性 污泥法少建初沉池和污泥厌氧消化系统,基建投资少。另外,由于不采用鼓风曝气的空气扩 散器,不建厌氧消化系统,运行管理要方便。 ②处理效果稳定,出水水质好。实际运行效果表明,氧化沟在去除BOD5和SS方面均

机械制造课程设计说明书《输出轴》

湖南农业大学工学院 课程设计说明书 课程名称:机械制造工艺学 题目名称:输出轴加工工艺及夹具设计 班级:2005级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 3班姓名:朱汪波 学号:200540601322 指导教师: 评定成绩: 教师评语: 指导老师签名: 20年月日

目录 前言 (3) 1、零件的工艺分析及生产类型的确定 (3) 技术要求分析 (3) 零件的工艺分析 (3) (3) 2、选择毛坯,确定毛坯尺寸,设计毛坯图 (3) 选择毛坯 (3) 毛坯尺寸的确定 (4) 3、选择加工方法,制定加工艺路线 (5) 定位基准的选择 (5) 零件表面加工方法的选择 (5) 制定艺路线 (6) 4、工序设计 (7) 选择加工设备与工艺装备 (7) 选择机床根据工序选择机床 (7) 选用夹具 (7) 选用刀具 (8) 选择量具 (8) 确定工序尺寸 (8) 5、确定切削用量及基本工时 (10) 切削用量。 (10) 基本时间 (12) 6、夹具设计 (12) 定位方案 (12) 分度设计 (13) 切削力和夹紧力的计算 (13) 7、结论 (14) 参考文献 (14) 致谢 (15) 附录 (15)

输出轴加工工艺及夹具设计 摘要:机械制造业的发展对世界经济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机械加工工艺的编制是机械制造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关键工作。本文论述的是输出轴的加工工艺和夹具设计,着重于几个重要表面的加工,具有一定的尺寸、形状、位置要求,还有一些强度、表面粗糙度要求等,然而这些都会在文中得以体现。 关键词:制造;输出轴;加工工艺;夹具; 前言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是在我们学完了大学的全部基础课、技术基础课以及大部分专业之后进行的。这是我们进行毕业设计之前对所学各课程的一次深入的综合性的链接,也是一次理论联系实际训练。因此,它在我们的大学学习生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就我个人而言,我希望能通过这次课程设计对自己未来将从事的工作进行一次适应性训练,从锻炼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参加祖国的现代化建设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我也相信通过课程设计能将零碎的知识点都联系起来,系统而全面的做好设计。 本次课程设计是机械制造工艺学这门课程的一个阶段总结,是对课堂中学习的基本理论和在生产实习中学到的实践知识的一个实际应用过程。由于知识和经验所限,设计会有许多不足之处,所以恳请老师给予指导。 零件的工艺分析及生产类型的确定 技术要求分析 题目所给定的零件车床输出轴,其主要作用,一是传递转矩,使车床主轴获得旋转的动力;二是工作过程中经常承受载荷;三是支撑传动零部件。零件的材料为45钢,是最常用中碳调质钢,综合力学性能良好,淬透性低,水淬时易生裂纹。综合技术要求等文件,选用铸件。 零件的工艺分析 从零件图上看,该零件是典型的零件,结构比较简单,其主要加工的面有φ55、φ60、φ65、φ75、φ176的外圆柱面,φ50、φ80、φ104的内圆柱表面,10个φ20 2

水电站课程设计

该枢纽工程位西北某省A河上游干流上,其布置和工程参数如附件所示, 该水电站拟定主要设计参数 序号项目单位数值 1 最大水头m 125 2 最小水头m 86 3 多年平均水头m 92.5 4 设计水头m 88 5 总装机容量MW 360 (一)水轮机型号选型 1 根据该水电站的水头变化范围86~125m,在水轮机系列谱表3-3,表3-4中查出适合的机型有HL180和HL200两种。 2 主要参数选择 2.1 选取4台机组 2.2 转轮直径D1计算 单机容量:36万kw/4=9万kw (一)HL180水轮机 2.2.1查文献HL180转轮综合特性曲线可知机组效率M=90%;g =96%

Nr=Ny/zg=360000/4*0.96=93750kw 查表3-6可得HL180型水轮机在限制工况下的单位流量'1M Q =860L/s=0.86m 3/S ,效率m=89.5%,由此可 初步假定原型水轮机在该工况下的单位流量'1 Q =' 1M Q =0.86m 3/S ,效率=92%。 上述的Q1’,和Nr=单机容量:36万kw/4=9万kw ;g=96% Nr=Py/zg=360000/4*0.96=93750kw ,Hr=88m 带入式 η r r 11'81.9r H H Q N D = 可得=3.83m ,选用与之接近而偏大的 标称直径=3.9m 。 2.2.2转速n 计算 查表3-4可得HL180型水轮机在最优工况下单位转速10M n'=67r/min,初步假定M 1010'n ' n = ,将已知的和av H =92.5m ,1 D =3.9m 代入式1 1 ' n n D H =可得n=165.2r/min , 选用与之接近而偏大的同步转速n=166.7r/min 。(上式中'n 选用原型最优单位转速10 'n ,H 选用加权平均水头 Hav ) 2.2.3 效率级单位参数修正 ηηη1 D 1 D 10 'n ? ? ? ???--=-=?)5/1()^(1)1(11Mmax Mmax max D D K K M ηηηη)(

三沟式氧化沟课程设计

兰州理工大学 课程设计说明书 设计题目:南方某城市污水处理厂氧化沟工艺主体方案初步设计 课程名称水污染控制 学生姓名钱九州 专业班级环境工程二班 学号 13180207 指导教师赵霞 学院石油化工学院 时间 2015年秋学期

摘要 本设计是污水处理厂的初步设计。该处理厂处理城市污水。根据设 和SS的同时,计要求,该污水处理工程进水中氮含量偏高,在去除BOD 5 还需要进行脱氮处理,故采用当代水处理工艺中常用的三沟式氧化沟工 艺。本设计采用了三沟式氧化沟主体工艺,工艺流程简单,省去了初沉 池和污泥消化系统,节省了基建投资和运行费用,同时曝气设备和构造 形式多样,运行灵活,管理方便,保证出水达到污水排放标准,做到了 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关键词:三沟式氧化沟;脱氮;达标排放 Abstract The design is the preliminary design of the sewage treatment plant.The treatment plant to treat municipal sewage. According to design requirements, the high nitrogen content in the influent of the sewage treatment works, the removal of BOD and SS at the same time, the need 5 for nitrogen removal process, it is the contemporary water treatment processes used in three oxidation ditch process. This design uses three oxidation ditch the main process, the process is simple, eliminating the primary sedimentation tank and sludge digestive system, investment in infrastructure and operating costs savings, while the aeration equipment and construction of various forms, flexible and easy management to ensure that the effluent can meet the effluent standards, so that a reasonable use of water resources. Key words: Types of three ditch oxidizing ditch,nitrogen remvol, discharge to reach standard

水电站课程设计

水电站课程设计——水轮机选型设计说明书 学校: 专业: 班级: 姓名: 学号: 指导老师:

第一节基本资料 (3) 第二节机组台数与单机容量的选择 (4) 第三节水轮机型号、装置方式、转轮直径、转速、及吸出高度与安装高程的确定 (5) 第四节水轮机运转特性曲线的绘制 (11) 第五节蜗壳设计 (13) 第六节尾水管设计 (16) 第七节发电机选择 (18) 第八节调速设备的选择 (19) 参考资料 (20)

第一节基本资料 一、水轮机选型设计的基本内容 水轮机选型设计包括以下基本内容: (1)根据水能规划推荐的电站总容量确定机组的台数和单机容量; (2)选择水轮机的型号及装置方式; (3)确定水轮机的轮转直径、额定出力、同步转速、安装高程等基本参数; (4)绘制水轮机的运转特性曲线; (5)确定蜗壳、尾水管的型式及它们的主要尺寸,以及估算水轮机的重量和价格;(6)选择调速设备; (7)结合水电站运行方式和水轮机的技术标准,拟定设备订购技术条件。 二、基本设计资料 某梯级开发电站,电站的主要任务是发电,并结合水库特性、地区要求可发挥水产养殖等综合效益。电站建成后投入东北主网,担任系统调峰、调相及少量的事故备用容量,同时兼向周边地区供电。该电站水库库容小不担任下游防洪任务。经比较分析,该电站坝型采用混凝土重力坝,厂房型式为河床式。经水工模型试验,采用消力戽消能型式。 经水能分析,该电站有关动能指标为: 水库调节性能日调节 保证出力 4万kw 装机容量 16万kw 多年平均发电量 44350 kwh 最大工作水头 39.0 m 加权平均水头 37.0 m 设计水头 37.0 m 最小工作水头 35.0 m 平均尾水位 202.0 m 设计尾水位 200.5 m 发电机效率 98.0%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完整版

------------------------------------------装订线------------------------------------------ 综合课题说明书 题目传动系统测绘与分析 机电工程系机械设计专业04机43 班 完成人xx 学号xxxxxx 同组人xx、xxx…… 指导教师XX 完成日期200x 年x 月xx 日 XX机电工程学院

目录 课题任务书 (1) 一、减速器结构分析 (1) 1、分析传动系统的工作情况 (1) 2、分析减速器的结构 (2) 3、零件 (3) 二、传动系统运动分析计算 (7) 1、计算总传动比i;总效率 ;确定电机型号 (7) 2、计算各级传动比和效率 (9) 3、计算各轴的转速功率和转矩 (9) 三、工作能力分析计算 (10) 1、校核齿轮强度 (10) 2、轴的强度校核 (13) 3、滚动轴承校核 (17) 四、装备图设计 (18) 1、装备图的作用 (18) 2、减速器装备图的绘制 (19) 五、零件图设计 (22) 1、零件图的作用 (22) 2、零件图的内容及绘制 (22) 参考文献 (25)

04机电综合课题任务书 学号:xxx 姓名:xxx 指导教师:xx 同组姓名:xx、xxx、xxx、xx、xx 一、课题:机械传动系统与分析 二、目的 综合运用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制造基础的知识和绘图技能,完成传动装置的测绘与分析,通过这一过程全面了解一个机械产品所涉及的结构、强度、制造、装配以及表达等方面的知识,培养综合分析、实际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三、已知条件 1.展开式二级齿轮减速器产品(有关参数见名牌) 2.工作机转矩:300N.m,不计工作机效率损失。 3.动力来源:电压为380V的三相交流电源;电动机输出功率 P=1.5kw。 4.工作情况:两班制,连续单向运行,载荷较平稳。 5.使用期:8年,每年按360天计。 6.检修间隔期:四年一次大修,二年一次中修,半年一次小修。 7.工作环境:室内常温,灰尘较大。 四、工作要求 1.每组拆卸一个减速器产品,测绘、分析后将零件装配复原,并使用传动系统能正常运转。 2.每组测绘全部非标准件草图(徒手绘制),并依据测量数据确定全部标准的型号。 3.每组一套三轴系装配图(每人一轴系)。 4.各人依据本组全部零件测绘结果用规尺绘制减速器装配图、低速级大齿轮和输出轴的零件工作图。 5.对传动系统进行结构分析、运动分析并确定电动机型号、工作能

污水处理厂课程设计说明书(附计算书)

目录 1工程概述 1.1 设计任务与设计依据 1.2 城市概况及自然条件 1.3 主要设计资料 2 污水处理厂设计 2.1污水量与水质确定 2.2 污水处理程度的确定 2.3 污水与污泥处理工艺选择 2.4处理构筑物的设计 按流程顺序说明各处理构筑物设计参数的选择,介绍各处理构筑物的数量、尺寸、构造、材料及其特点,说明主要设备的型号、规格、技术性能与数量等。 2.5污水处理厂平面与高程布置 2.6泵站工艺设计 3 结论与建议 4 参考文献 附录(设计计算书)

第一部分设计说明书 第一章工程概述 1.1设计任务、设计依据及原则 1.1.1设计任务 某城镇污水处理厂处理工艺设计。 1.1.2设计依据 ①《排水工程(下) 》(第四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年 ②《排水工程(上) 》(第四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年 ③《给水排水设计手册》(第二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年2月(第 一、五、十一册) ④《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 50014—2006) 1.1.3编制原则 本工程的编制原则是: a.执行国家关于环境保护的政策,符合国家的有关法规、规范及标准。 b.根据招标文件和设计进出水水质要求,选定污水处理工艺,力求技术先进成熟、处理效果好、运行稳妥可靠、高效节能、经济合理,确保污水处理效果,减少工程投资及日常运行费用。 c.在污水厂征地范围内,厂区总平面布置力求在便于施工、便于安装和便于维修的前提下,使各处理构筑物尽量集中,节约用地,扩大绿化面积,并留有发展余地。使厂区环境和周围环境协调一致。 d.污水处理厂的竖向布置力求工艺流程顺畅、合理,污水、污泥处理设施经一次提升后达到工艺流程要求,处理后污水自流排入排放水体。 e.单项工艺构、建筑物设计力求可靠、运行方便、实用、节能、省地、经济合理,尽量减少工程投资,降低运行成本。 f.妥善处理、处置污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栅渣、污泥,避免产生二次污染。 g.为确保工程的可靠性及有效性,提高自动化水平,降低运行费用,减少日常维护检修工作量,改善工人操作条件,本工程设备选型考虑采用国内先进、可靠、高效、运行维护管理简便的污水处理专用设备,同时,积极稳妥地引进国外先进设备。 h.采用现代化技术手段,实现自动化控制和管理,做到技术可靠、经济合理。 i.为保证污水处理系统正常运转,供电系统需有较高的可靠性,采用双回路电源,且污水厂运行设备有足够的备用率。 j.厂区建筑风格力求统一,简洁明快、美观大方,并与厂区周围景观相协调。 k.积极创造一个良好的生产和生活环境,把滨湖新城污水处理厂设计成为现代化的园林式工厂。

水电站课程设计

一、原始资料及设计条件 1、概述 1.1工程概况 某水电站位于沅水一级支流巫水下游峡谷河段,下距会同县若水乡镇2km,距洪江市15km。坝址下游2km有洪江~绥宁省级公路从若水乡镇经过,交通较为便利。 该工程初拟正常蓄水位191m,迥水至高椅坝址,库容0.0708亿m3,装机16MW,是一座以发电为主,兼有防洪、旅游等综合效益的水电工程,枢纽建筑物由溢流闸坝、重力式挡水坝、右岸引水发电隧洞和引水式厂房组成。 1.2. 工程等别和建筑物级别 本工程以发电为主,兼有防洪、旅游等综合效益。水库正常蓄水位191m时库容为0.0708亿m3,电站装机容量为16MW。 2、水文气象资料 2.1洪水 各频率洪峰流量详见下表1。 (1)下坝址水位~流量关系曲线详见下表2。 表3 上坝址水位~流量关系曲线表(高程系统:85黄海) (3)厂址水位~流量关系曲线详见下表4。 表4 厂址水位~流量关系曲线表(高程系统:85黄海)

多年平均含沙量:0.089kg/m3 多年平均输沙量:22.05万t 设计淤沙高程:169.0m 淤沙内摩擦角:100 淤沙浮容重:0.9t/m3 2.4气象 多年平均气温:16.6℃ 极端最高气温:39.1℃ 极端最低气温:-8.6℃ 多年平均水温:18.2℃ 历年最高气温:34.1℃ 历年最低气温: 2.1℃ 多年平均风速: 1.40m/s 历年最大风速:13.00m/s,风向:NE 水库吹程: 3.0km 最大积雪厚度:21cm 基本雪压:0.25KN/m3 3、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 3.1工程地质资料 (1)该工程区地震基本烈度小于Ⅵ度,不考虑地震荷载。 (2)基岩物理力学指标如下 上坝址 饱和抗压强度:20~30MPa 抗剪指标:f砼/岩=0.6~0.65 抗剪断指标:f′砼/岩=0.8~0.9 c′=0.7~0.8MPa 下坝址 饱和抗压强度:15~25MPa 抗剪指标:f砼/岩=0.6~0.62 抗剪断指标:f′砼/岩=0.7~0.8 c′=0.70MPa 3.2坝址工程地质条件 (1)上坝址工程地形、地质条件 上坝址位于河流弯曲段下游,流向2790,基本为“U”型横向河谷。河床基岩裸露,高程181~184m,河床宽136m,水深0.5~3.0m。坝轴线上游100~350m,河床深槽较发育,一般槽宽20~40m,槽深11~14.5。当蓄水位192m 时,河谷宽161m ,左岸冲沟较发育,坝轴线上、下游分别分布2# 及3# 冲沟,边坡具下陡上缓特征,高程227m以下坡角450,以上坡角250,山顶高程271m ;右岸地形较平顺,上游有一小冲沟分布,边坡较陡峻,坡角350~450,山顶高程292m。

某水电站设计课程设计 精品

第一章原始资料及设计条件 1.1 概述 1.1.1 工程概况 某水电站位于沅水一级支流巫水下游峡谷河段,下距会同县若水乡镇2km,距洪江市15km。坝址下游2km有洪江~绥宁省级公路从若水乡镇经过,交通较为便利。 该工程初拟正常蓄水位191m,迥水至高椅坝址,库容0.0708亿m3,装机16MW,是一座以发电为主,兼有防洪、旅游等综合效益的水电工程,枢纽建筑物由溢流闸坝、重力式挡水坝、右岸引水发电隧洞和引水式厂房组成。 1.2工程等别和建筑物级别 本工程以发电为主,兼有防洪、旅游等综合效益。水库正常蓄水位191m时库容为0.0708亿m3,电站装机容量为16MW,根据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的规定,工程规模为小(1)型,工程等别为Ⅳ等。永久性建筑物闸坝、电站厂房等属4级建筑物,临时建筑物属5级。 1.2 水文气象资料 1.2.1 洪水 各频率洪峰流量详见下表 表1-1 坝址洪峰流量表 1.2.2 水位~流量关系曲线: 表1-2 下坝址水位~流量关系曲线表高程系统:85黄海

表1-3 上坝址水位~流量关系曲线表 高程系统:85黄海 表1-4 厂址水位~流量关系曲线表 高程系统:85黄海 多年平均含沙量:0.0893/m kg ; 多年平均输沙量:22.05万t ;设计淤沙高程:169.0m ;淤沙内摩擦角:10?;淤沙浮容重:0.93/m t 。 1.2.4 气象 多年平均气温:16.6?C ;极端最高气温:39.1?C ;极端最低气温:-8.6?C ;多年平均水温:18.2?C ;历年最高气温:34.1?C ;历年最低气温:2.1?C ;多年平均风速:1.40s m /; 历年最大风速:13.00s m /,风向:NE ;水库吹程:3.0km ;最大积雪厚度:21cm ;基本雪压:0.252/m KN 。 1.3 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 1.3.1 工程地质资料 (1)该工程区地震基本烈度小于Ⅵ度,不考虑地震荷载。 (2) 基岩物理力学指标 上坝址:饱和抗压强度:20~30MPa ;抗剪指标:岩砼/f =0.6~0.65;抗剪断指标:

污水处理课程设计报告

1工程概况 1.1 设计原始资料 污水处理厂出水排入距厂150 m的某河中,某河的最高水位约为-1.60 m,最低水位约为-3.2 m,常年平均水位约为-2.00 m。污水处理厂的污水进水总管管径为DN800,进水泵房处沟底标高为绝对标高-4.3 m,坡度1.0 ‰,充满度h/D = 0.65。处理量为3万吨/天。 初沉污泥和二沉池剩余污泥经浓缩脱水后外运填埋处置。 1.2设计要求 污水处理厂污水的水质以及预期处理后达标的数据如表所示: 表1.1 污水原水和处理后的数据 处理后的标准符合《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中规定城市二级污水处理厂二级标准。 1.3选定处理方案和确定处理工艺流程 根据《城市污水处理和污染防治技术政策》条文4.2.2中规定,日处理大于20万立方的污水处理厂一般可以采用常规活性污泥法工艺,10~20m3/d污水处理厂可以采用传统活性污泥法、氧化沟、SBR、AB法等工艺。

本次设计只需除去COD、BOD、SS不用考虑除氮和除磷工艺,而且BOD/COD=0.5可生化性较好,所以选择两种方案进行选择。 方案一:传统活性污泥法 普通活性污泥法是指系统中的主体构筑物曝气生物反应池的水流流态属推流式。工艺流程见图1.1。

方案二:AB法污水处理工艺 AB法污水处理工艺是指吸附—生物降解工艺,该工艺将曝气池分为高低负荷两段,各有独立的沉淀和污泥回流系统。高负荷段A段停留时间约20-40分钟,,去除BOD达50%以上。B段与常规活性污泥相似,负荷较低,泥龄较长。工艺流程见图1.2。 图1.1 传统活性污泥法工艺流程图 图1.2 AB法污水工艺流程图 1.4方案的优缺点比较 传统活性污泥法AB法污水处理工艺

水电站厂房课程设计任务说明书

水电站厂房课程设计说明书 张文奇 1.蜗壳的型式 电站设计水头H p=95.5m>40m (且>80m ),根据《水力机械》第二版第96页的蜗壳型式选择金属蜗壳。 2.蜗壳的主要参数 2.1金属蜗壳的断面形状为圆形。 2.2对于圆形断面金属蜗壳为了获得良好的水力性能一般采用蜗壳的包角为 0?=345°。 2.3根据《水力机械》第二版第99页图4-30查得,当设计水头为95.5m 时,蜗壳的进口断面的平均流速c V =7.5m/s ; 2.4己知水轮机的型号HL200-LJ-275,根据《水力机械》第二版附表5查得:1D =2750mm ,H=95.5m 时,蜗壳的座环内径b D =3650mm ,外径a D = 4550 mm ,所以蜗壳座环的内、外半径分别: 3. 金属蜗壳的水力计算 电站设计水头H P =95.5m ,进口平均流速c V =7.5m/s ,包角为0?=345°,每台机组过水能力:max Q =62.69m 3/s 。 3650 182522b b D r mm = ==4550 227522a a D r mm = = =

3.1对于蜗壳进口断面: 断面的面积: 断面的半径: 从轴中心线到蜗壳外缘的半径: 3.2对于中间任一断面: 设为从蜗壳鼻端起算至计算断面i 处的包角,则该计算断面处的 其中max Q =62.69m 3/s 。,c V =7.5m/s ,a r =2.275m 计算成果见表1: 2max 062.69345==8m 3603607.5C C C C Q Q F V V ???= =???max 1.6m ρ= ==max a max 2 2.2752 1.6 5.475R r m ρ=+=+?=i ?max 360i i Q Q ?= ? i ρ= a 2i i R r ρ=+

输出轴课程设计分解

设计工作量(课程设计完成后应交的资料) 1.绘制零件图一张(手绘A4或者机绘)。 2.绘制毛坯-零件合图一张(计算机绘图A4或者手绘)。 3.设计说明书1份(手写20页左右--采用“A4纸”)。 4.说明书中包括机械加工工艺卡片一套、机械加工工序卡片5张以上。 5.重要工序的夹具设计。 设计"********"零件(图1)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年产5000件。 3、输出轴,毛坯为Φ90棒料 技术要求 1.调质处理28~32HRC。 3.未注圆角R1。 2.材料45。4、保留中心孔。

分析输出轴的技术要求,并绘制零件图。设计零件技术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填写工艺文件。设计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装备。 三.输出轴零件的工艺分析 1. 零件的作用 题目所给定的零件是车床的输出轴,主要作用,一是传递转矩,使车床主轴获得旋转的动力;二是工作过程中经常承受载荷;三是支撑传动零部件。零件的材料为45钢,是最常用中碳调质钢,综合力学性能良好。 2.零件的图样分析 (1)两个0.024 0.01160++?mm 的同轴度公差为0.02?mm 。 (2)0.05054.4++?mm 与0.0240.01160++?mm 的同轴度公差为0.02?mm 。 (3)0.0210.00280++?mm 与0.0240.01160++?mm 的同轴度公差为0.02?mm 。 (4)保留两端中心孔A1,A2。 (5)调质处理28-32HRC 。 四.工艺规程设计 1. 确定毛坯的制造形式 零件材料为45钢。考虑到机床在运行中药经常正反转,以及加速转动,所以零件在工作过程中则承受交变载荷及冲击载荷,选择锻件,以使金属纤维尽量不被切断,保证零件工作可靠。 2. 基面的选择 (1)粗基准的选择。对于一般输出轴零件而言,以外圆作为粗基准是完全合理的,按照有关粗基准的选择原则,当零件有不加工表面时,应以这些不加工表面作粗基准;若零件有若干个不加工表面时,则应以与加工表面要求相对位置精度较高的不加工表面作为粗基准,现选取输出轴的两端作为粗基准。 (2)精基准的选择。主要应该考虑基准重合的问题。当设计基准与工艺基准不重合时应该进行尺寸换算。 3.制定工艺路线 (1)工艺路线方案一 工序1 下料 棒料90400mm mm ?? 工序2 热处理 调质处理28~32HRC 工序3 车 夹左端,车右端面,见平即可。钻中心孔B2.5,粗车各端各部 88?见圆即可,其余均留精加工余量3mm 工序4 精车 夹左端,顶右端,精车右端各部,其中0.024 0.0116035mm mm ++??、 0.021 0.0028078mm mm ++??处分别留磨削余量0.8mm

水电站课程设计1

水电站课程设计 一:计算水轮机安装高程 参考教材,立轴混流式水轮机的安装高程Z s 的计算方法如下: 0/2s s Z H b ω=?++ 式中ω?为设计尾水位,取正常高尾水位1581.20m ;0b 为导叶高度,1.5m ; s H 为吸出高度,m 。 其中,10.0()900 s m H H σσ? =- -+? 式中,?为水轮机安装位置的海拔高程,在初始计算时可取为下游平均水位的海拔高程,设计取1580m ; m σ为模型气蚀系数,从该型号水轮机模型综合特性曲线(教材P69)查得m σ=0.20, σ?为气蚀系数的修正值,可在教材P52页图2-26中查得σ?=0.029; H 为水轮机水头,一般取为设计水头,本设计取H=38m 。水头H max 及其对应工况的m σ进行校核计算。 10.0()900 s m H H σσ? =- -+?=10.0-1580900-(0.2+0.029)?38=-0.458 0/2s s Z H b ω=?++=1581.20-0.458+1.5/2=1581.49m 。 二:绘制水轮机、蜗壳、尾水管和发电机图 2.1水轮机的计算

图1.1 转轮布置图 如图所示,可得HL240具体尺寸: 表1.11 转轮参数表 D 1 D 2 D 3 D 4 D 5 D 6 b 0 h 1 h 2 h 3 h 4 1.0 1.078 0.928 0.725 0.483 0.128 0.365 0.054 0.16 0.593 0.283 4.1 4.420 3.805 2.973 1.980 0.525 1.497 0.221 0.656 2.431 1.160 2.2 蜗壳计算 进口断面尺寸计算 (1)进口断面流量的确定 由资料,该水电站初步设计时确定该电站装机17.6×410kW ,电站共设计装4台机组,故每台机组的单机容量为17.6×410kW ÷4=4.4×410kW 。 由水轮机出力公式:9.81N QH QH ωγ===4.4×410kW 式中:Q 为水轮机设计流量(3/m s ); H 为设计水头,m ;由设计资料得H=38.0m 。 所以,4×10//=118.039.81 4.4Q N H ω=?=(9.8138.0)(3/m s )

污水处理厂氧化沟设计计算

给水排水工程技术 毕业课程设计 乌鲁木齐市某地区排水工程 施工图预算 学年学期 班级 指导教师 姓名 学号 新疆学院 设备工程系

目录内容摘要 一、设计题目 二、设计任务书 三、污水处理厂的设计规模 四、污水处理程度的要求 五、设计内容 六、氧化沟的工艺流程图 七、设计计算 八、污水处理厂平面布置 九、污水处理厂高程计算 十、参考文献 十一、附图

内容摘要 本设计为策勒县污水处理厂工程工艺设计,污水处理厂规模为30240 m3,污水主要来源为生活污水和工业污水,主要采用氧化塘处理方法。污水处理厂处理后的出水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8978-96) 一、设计题目 新疆策勒县污水处理厂工艺设计 二、设计任务书 1、设计的任务和目的 毕业设计是一项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是培养学生应用所学专业理论知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提高设计制图水平及使用各种技能资料能力的重要手段,通过毕业设计,使学生了解和熟悉排水工程设计的一般原则、步骤和方法;掌握污水处理厂的设计计算方法及设计说明、计算书的编制方法、施工图的绘制方法。 2、设计简介 本设计为给水排水工程技术专业专科毕业设计,是大学三年教学计划规定的最后一个实践性环节。本设计题目为策勒县污水处理厂工艺设计。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城市污水处理厂的设计。 3、设计内容 (1)、处理工艺流程选择 (2)、污水处理构筑物的设计 (3)、污水处理工艺施工图初步设计的绘制 4、设计依据 本设计根据给水排水工程技术专业毕业设计任务指导书、《给水排水设计手册》(第五册)、《水处理手册》《水处理设计手册》《给水排水设计手册(第二版)第1册》《给水排水常用数据手册(第二版)》《水处理工程技术》《给水排水设计手册》(第11册)《排水工程(第二版)》(下册)等进行设计。 设计原始资料

输出轴课程设计

荆楚理工学院 课程设计成果 学院:机械工程学院班级:模具 学生姓名:第一组全体成员学号: 设计地点(单位): 设计题目:输出轴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 完成日期: 2013 年月日 指导教师评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成绩(五级记分制): 教师签名:

荆楚理工学院课程设计任务书 设计题目: 输出轴 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及工序的设计计算

料其它 说明 1.本表应在每次实施前一周由负责教师填写二份,教研室审批后交学院院备案,一份由负责教师留用。2.若填写内容较多可另纸附后。3.一题多名学生共用的,在设计内容、参数、要求等方面应有所区别。 2013年 6 月 8日

目 录1 输出轴的工艺分析及生产类型的确定 1 1.1输出轴的用途 1 1.2输出轴的技术要求 1 1.3输出轴的结构工艺分析 1 2 确定毛坯、绘制毛坯图 2 3 输出轴工艺路线 2 3.1定位基准的选择 2 3.2各表面加工方案的确定 2 3.3加工阶段的划分 3 3.4工序的集中与分散 3 3.5工序顺序的安排 3 3.5.1热处理工序 3 3.5.2辅助工序 3 3.6确定工艺路线 4 4确定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及表面粗糙度 4 4.1机械加工余量及工序尺寸 5 5 确定切削用量及时间定额 5 5.1确定切削用量 6 5.2时间定额的计算 10 5.2.1基本时间t的计算 10 5.2.2 辅助时间t时间的计算 15 5.2.3其他时间计算 15 6 总结 28 参考文献 28

水电站课程设计

《水电站》课程设计水轮机的选型设计 专业:XXX 班级: XX 姓名:XXX 学号:XXX 指导教师:XXX

【摘要】 本说明书共七个章节,主要介绍了大江水电站水轮机选型,水轮机运转综合特性曲线的绘制,蜗壳、尾水管的设计方案和工作原理以及调速设备和油压装置的选择。主要内容包括水电站水轮机、排水装置、油压装置所满足的设计方案及控制要求和设计所需求的相关辅助图和设计图。系统的阐明了水电站相关应用设备和辅助设备的设计方案的步骤和图形绘制的方法。 【关键词】 水轮机、综合运转特性曲线图、蜗壳、尾水管、调速器、油压装置。

【Abstract】 Curriculum project of hydro station is a important course and practical process in curriculum provision of water-power engineering major . There are more contents and specialized knowledge in the curriculum project , which make students not to adapt themselves quickly to complete the design . In this paper , characteristic of the curriculum project is analyzed , causes of in adaptation to the curriculum project in students are found , rational guarding method are proposed , and a example of applying the guarding method is given . The results show that using provided method to guard student design is a good method, when teaching mode and time chart are given , students are guarded from mode of thinking and methodology , and design step are discussed and given . After the curriculum project of hydro station, the capability of students to solve practical engineering problems is improved , and the confidence to engage in design is strengthened . 【Keyword】 Curriculum project of hydro station; guarding method ; mode of thinking ; methodology; design step.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