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器设备管理制度ppt
- 格式:pptx
- 大小:191.82 KB
- 文档页数:54
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制度一、总则为规范实验室仪器设备的管理,提高实验室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率和维护水平,保障实验室仪器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安全使用,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管理制度适用于本实验室内所有的仪器设备管理工作。
三、管理责任1. 实验室主任负责实验室仪器设备的管理工作,保证实验室仪器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安全使用。
2. 实验室管理员负责具体的仪器设备管理工作,包括设备台账的管理、设备维护保养等工作。
3. 实验人员应当遵守本管理制度的规定,做到爱护仪器设备,按规定使用,并按时进行维护保养。
四、仪器设备管理1. 建立仪器设备档案,对实验室内所有的仪器设备进行编号并建档,包括设备名称、型号、购置时间、购置金额、使用人员等信息。
2. 编制仪器设备借用登记表,实验人员借用仪器设备时,需填写借用登记表,包括仪器设备名称、借用时间、归还时间等信息。
3. 仪器设备维护保养,对实验室内的仪器设备进行定期的维护保养工作,包括清洁、润滑、校准等工作。
4. 仪器设备定期检查,定期对实验室内的仪器设备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确保仪器设备的正常运行。
5. 仪器设备维修保养,对于出现故障的仪器设备,应及时通知实验室管理员,由专业人员进行维修保养。
6. 仪器设备报废处理,对于无法维修的仪器设备,应及时报废并填写报废登记表,做好仪器设备的报废记录及处理。
五、安全管理1. 实验室仪器设备的使用应符合相关安全规定,如穿戴防护装备、遵守操作规程等。
2. 禁止私自调整仪器设备参数,如有调整需求,应事先征得实验室主任或管理员的同意。
六、违规处理1. 对于违反本管理制度的行为,将按照实验室规定进行处理,包括警告、扣发工资、停职等处罚。
2. 对于严重违规行为,造成重大损失的,将追究相关责任人的法律责任。
七、附则1. 本管理制度由实验室主任负责解释。
2. 本管理制度自发布之日起生效,如有需要修改,须经实验室主任批准。
3. 本管理制度未尽事宜,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设备仪器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设备仪器的管理,提高设备利用率和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转,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条本管理制度适用于本单位内部的设备仪器管理,包括设备的购买、使用、维护、保养和报废等环节。
第三条本管理制度的目的是为了保护设备仪器的安全和完好,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提高设备的利用效率。
第四条本管理制度的执行责任单位为设备管理部门,负责设备仪器的管理和日常维护工作。
第五条本管理制度由设备管理部门负责起草和修订,经上级主管部门批准后执行。
第二章设备的购买和验收第六条设备的购买需提前编制购置计划,并报上级主管部门批准后进行购买。
第七条在购买设备时,应注重设备的性能和质量,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定。
第八条设备购买合同应明确设备的型号、规格、数量、价格等重要参数,并要求供应商提供产品质量证明和售后服务承诺。
第九条设备的验收工作由设备管理部门负责。
验收标准应以国家相关标准和规定为准。
第十条设备验收合格后,应制作设备验收报告,并将设备台账、出厂合格证书等相关资料归档存档。
第三章设备的使用和保养第十一条设备的使用应严格按照设备使用手册和操作规程进行,禁止擅自修改设备参数和进行无关操作。
第十二条设备的使用人员应接受相关培训,并了解设备的操作方法和使用注意事项。
第十三条设备的保养工作应按照设备保养计划进行,包括设备的定期清洁、润滑、紧固、调试等工作。
第十五条设备维修期间如需停机维修,应提前通知相关部门,并制定停机计划。
第十六条设备的保养工作应有专门的保养记录和保养台账,记录设备的保养情况和保养周期,以便随时查阅。
第四章设备的报废与处置第十七条设备的报废应由设备管理部门负责,需要报上级主管部门批准后进行。
第十八条设备报废时应制作报废申请表,并将设备的报废原因、设备状况和证书进行详细说明。
第十九条报废设备应做好相应的资料归档,包括设备的报废证明、销毁证明、设备主要部件和设备台账等。
第二十条报废设备的处置应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进行,可以选择销毁、拍卖、捐赠或其他途径进行处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