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教师面试说课稿】粤教版 化学 九年级 下册 《溶液的酸碱性》
- 格式:pdf
- 大小:136.49 KB
- 文档页数:3
8.1 溶液的酸碱性-科粤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酸性和碱性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掌握pH值的计算方法和标度的含义;3.了解常见物质的酸碱性及其应用。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酸碱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pH值及其计算方法和标度含义。
教学难点1.酸碱性的应用。
三、教学内容及过程教学内容1.酸性和碱性的基本概念;2.pH值及其计算方法和标度含义;3.常见物质的酸碱性及其应用。
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1.通过实验展示酸性和碱性的不同性质。
第二步:讲解1.分享酸性和碱性的定义和特点;2.了解pH值的计算方法和标度含义;3.掌握常见物质的酸碱性及其应用。
第三步:实践操作1.组织实验,测量常见物质的pH值,进一步了解酸碱性;2.利用酸碱物质的性质完成特定实验,如中和反应等。
第四步:总结1.安排小组讨论,总结本节课学习内容;2.让学生讲解酸碱性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学评估1.教师对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和实验操作过程进行评估;2.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课后作业,拓展酸碱性应用的知识面。
五、教学资源1.实验器材及常见酸碱物质;2.课本及相关资料。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讲解、实践操作和总结等形式进行,使学生能够了解酸性和碱性的基本概念和特点,掌握pH值的计算方法和标度含义,了解常见物质的酸碱性及其应用。
在教学过程中,较好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让学生在实践中探究酸碱物质的性质和应用。
但教学中也存在一些不足,如实践操作方面有待完善。
需要进一步在教学中注重细节设计和操作演示,提高教学效果。
《溶液的酸碱性》说课稿各位老师你们好:首先感谢市教研室给我提供展示的平台,同时也希望在座的各位专家、老师给我的课堂设计提出宝贵的意见。
今天我要说课的内容是《溶液的酸碱性》第一课时。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设置、教具准备、教学方法选择、教学过程设计及板书设计等七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分析本章以几种常见的有代表性的酸、碱、盐的性质与反应为主线,并根据性质引出应用。
本节课安排在第一节在本册内容中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从内容上看一是第七章刚学过溶液,学生对溶液有了一定的了解,而题目传递给学生的信息是对溶液的进一步学习,感觉上不陌生;二是内容贴近生活,学生已有一些直接经验,且实验简单现象鲜明容易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形成对酸、碱、盐的大致认识,为后面的学习做准备。
二、说学情分析对于有酸味的物质(白醋、柠檬汁、西红柿等)和有滑腻感的物质(熟石灰、肥皂、洗衣粉等)学生并不陌生,但这些物质为什么有的有酸味,而有的有滑腻感?怎样用化学方法识别它们?这些问题虽然学生以前没有认真思考过,但却最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所以教学起点应定位于学生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设计有利于他们自主学习和创造的化学学习情境,让他们去观察、去透过表象看到事物的本质,并探索出规律来,在“做科学”的实践中逐步形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和能力。
三、说教学目标设置1、知识与能力:(1)知道常见的两种酸碱指示剂紫色石蕊溶液和无色酚酞溶液,并熟记其遇酸碱的变色情况。
(2)学会利用pH试纸来测定溶液的酸碱度;知道pH以及溶液酸碱性与pH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学会使用酸碱指示剂来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2)初步学会pH试纸的使用方法,训练学生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
并能通过实验现象对某些问题初步作出正确的科学判断。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波义耳发现指示剂的事迹让学生树立勇于发现、勇于质疑、勇于探索的思想,培养他们观察、思考、探索化学问题的兴趣。
各位评委老师下午好!我叫钟凌,我说课的题目是:溶液的酸碱性。
下面我从教材分析、教法分析、学法指导、教学程序及教学反思五个方面对本节课进行说课。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课选自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全国中等职业教育卫生部“十一五”规划教材《无机与分析化学基础》第四章第三节《溶液的酸碱性及其PH》。
通过本节的探究既巩固以PH判断溶液酸碱性的知识,又在初中化学的基础上扩充对溶液酸碱度表示方法以及溶液PH的认识,提高化学分析的能力及加深了把化学的知识联系到生活和医学上认识。
2、教学目标基于以上分析,本节课主要达到以下“三维目标”:认知目标:学会通过PH判断溶液的酸碱性,并能解释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微观想象力和分析推理的能力。
能力目标:认识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一般方法,体验探究活动的乐趣;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并运用类比、分析、归纳等方法处理加工信息,获取知识。
情感目标:通过引导学生用溶液酸碱度的观点来解释一些简单的医学现象,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和积极态度。
初步建立将科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及医药学中的理念。
3、教学重点、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认识通过PH判断溶液酸碱度的方法,学会用溶液酸碱度的观点来解释一些简单的医学现象及生活问题。
本课的难点是:引导学生在初中化学的基础上扩充对溶液酸碱度的认识,用酸碱指示剂识别酸、碱的方法及从微观的角度去认识溶液呈酸性和碱性的原因,提高化学分析能力及加深了把化学的知识联系到生活和医学上的认识。
二、教法分析为达成以上教学目标,本课教学采用实验探究法、交流讨论法与分析归纳法相结合,并以多媒体辅助教学。
根据教学大纲要求,结合本课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我确定了以实验探究为主线,结合交流讨论、分析归纳等方法,目的是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能力,学生通过探究活动,了解溶液酸碱性的有关知识,突出本课的重点,再以多媒体辅助教学,帮助学生形成微观想象能力,突破难点。
教学目标:1.了解溶液的酸碱性及其判断方法;2.掌握酸性溶液和碱性溶液的性质及表示方法;3.进一步了解和掌握溶液中的酸碱反应。
教学重点:1.溶液酸碱性的判断方法;2.酸性溶液和碱性溶液的性质及表示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酸碱反应中的电离与中和反应的原理。
教学准备:实验器材:试管、滴管、酸性溶液、碱性溶液。
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复习酸和碱的定义以及酸碱表示方法。
2.向学生提问:怎样判断溶液是酸性的还是碱性的?二、探究溶液的酸碱性(15分钟)1.实验引导:取三个试管,分别装入未知溶液A、B和C。
2.向试管A中滴加几滴酚酞指示剂,观察颜色的变化。
3.向试管B中滴加几滴甲基橙指示剂,观察颜色的变化。
4.向试管C中滴加几滴酚酞和几滴甲基橙指示剂,观察颜色的变化。
5.通过观察试管A、B和C的颜色变化,判断它们是酸性溶液还是碱性溶液。
三、酸性溶液的性质及表示方法(20分钟)1.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酸性溶液的性质及表示方法。
2.引导学生讨论酸性溶液具有酸味、能够导电、能够腐蚀金属等性质。
3.经过实验和观察,了解酸性溶液的表示方法,如pH值的概念以及酸性溶液的颜色变化。
四、碱性溶液的性质及表示方法(20分钟)1.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碱性溶液的性质及表示方法。
2.引导学生讨论碱性溶液具有苦味、能够导电、能够与酸反应等性质。
3.经过实验和观察,了解碱性溶液的表示方法,如pH值的概念以及碱性溶液的颜色变化。
五、酸碱中和反应(15分钟)1.引导学生认识中和反应的概念,以及中和反应的特点。
2.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酸碱中和反应产生的物质及其性质。
3.教师讲解中和反应的原理,并通过实验演示中和反应的过程和方程式。
六、小结与拓展(10分钟)1.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溶液的酸碱性判断方法,掌握了酸性溶液和碱性溶液的性质及表示方法,并进一步了解了酸碱中和反应。
2.拓展:请同学们自学相关内容,如酸碱指示剂的种类和使用方法、酸碱中和反应的应用等。
《第一节溶液的酸碱性》教案【教学目标分析】一、课标要求1、能进行溶液pH的简单计算。
2、初步掌握测定溶液pH的方法。
二、课标解读1、知道溶液的酸碱性与pH的关系。
2、学会pH的简单计算,知道溶液稀释时,pH的变化规律。
会计算各类混合溶液的pH。
三、教学地位溶液的酸碱性与pH是高中化学基础理论和基本计算之一,是历年高考考查的热点,从知识体系上看,是已学习的初中知识“溶液的酸碱度”和高中必修内容“极弱电解质水的电离”知识的延伸,是学习盐类水解知识的铺垫。
【教学方案设计】一、新课导入建议同学们,你们吃过刚上市的青苹果吗?它们什么味道?你还尝过哪些有酸味的东西?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除了这些有酸味的东西,还有没有显碱性的溶液呢?酸与碱的区别在哪?对于不能品尝的溶液,我们又该如何确定它们是酸性还是碱性呢?今天我们就来探究这些问题。
二、教学流程设计知识点一:溶液酸碱性与溶液中c(H+)和c(OH-)的关系思考并讨论,在某溶液中,c(H +)为1×10-7 mol·L -1,此溶液一定呈中性吗? 答案:不一定。
判断溶液酸碱性的标准是比较c(H +)与c(OH -)的相对大小,而不是与1×10-7mol·L -1相比较,若c(H +)与c(OH -)不相等,则c(H +)为1×10-7 mol·L -1时溶液也不呈中性,如100 ℃时中性溶液中c(H +)约为1×10-6 mol·L -1。
知识点二:溶液的pH1、pH 的表达式:pH =-lgc(H +)。
2、pH 的物理意义:pH 可以表示溶液的酸碱性及其强弱。
室温下,c(H +)=1×10-7 mol·L -1,pH =7,溶液呈中性;c(H +)<1×10-7 mol·L -1,pH>7,溶液呈碱性;c(H +)>1×10-7 mol·L -1,pH<7,溶液呈酸性。
溶液的酸碱性说课稿沈超一、教材分析教材的作用和地位本章以几种常见的有代表性的酸、碱、盐的性质与反应为主线,并根据性质引出应用,其间穿插复分解反应、金属活动性顺序、化学肥料及化学史等知识。
第一节主要介绍了溶液的酸碱性,溶液的酸碱性是溶液的一个特性,溶液酸碱性的强弱对其化学反应有重大的影响,如溶液与生命活动、植物生长就有很密切的关系。
因此,了解并检验溶液的酸碱性,测定溶液的酸碱度有重要意义。
二、学习目标⑴知识与技能:认识溶液的酸碱性,学会用酸碱指示剂判断溶液的酸碱性;学会利用pH试纸来定量的测定溶液的酸碱度;知道酸碱性对生命活动及其农作物生长的重要性及影响。
⑵过程与方法:通过亲历实验探究过程,让学生主动思考,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让学生积极的交流讨论,能通过实验现象对问题初步作出正确的科学判断。
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酸碱指示剂和PH试纸的使用,了解化学测量在化学研究和生产、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重难点重点:定性检验溶液酸碱性的方法;定量检验溶液酸碱性的方法。
难点: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知识的能力。
教法分析教学中可考虑到由学生学习过的一些酸碱性物质来引入,在对这些物质的酸碱性判断过程中,指导学生采用现察、实验、想象、类比等方法来解决难题。
教学中通过对指示剂发现的介绍,帮助学生认识生活中的指示剂,并引入自制指示剂的试验探究,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及科学探究精神,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以促进学生获取知识。
学法分析对于有酸味的物质和有滑腻感的物质学生并不陌生,但这些物质为什么有的有酸味,而有的有滑腻感?怎样用化学方法识别它们?这些问题最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所以教学起点应定位于学生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设计有利于他们自主学习和创造的化学学习情境,让他们去观察、去透过表象看到事物的本质,并探索出规律来,在“做科学”的实践中逐步形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和能力。
三、教学过程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教师先展示一瓶白醋,接着再展示一块肥皂,让学生说出它们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学生答:白醋有酸味,肥皂有滑腻感。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粤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八章,第一节《溶液的酸碱性》,本节课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分析、学法分析、教学过程以及板书设计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第一个方面)一、教材分析(它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1,教材的地位及作用第八单元《常见的酸碱盐》是初中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单元所学知识也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而其中“《溶液的酸碱性》”就是我们要仔细学习的内容,本节课主要知识点是酸碱指示剂、pH与溶液的酸碱性、pH试纸,在此之前,我们学习了物质溶解的量、溶液浓稀的表示,为本节课的学习垫定了一定的基础,后面我们还要学习常见的酸和碱、酸和碱的反应,可见本节课在教材中起着衔接、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2,(第二部分)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和课程标准的分析,我制定的三维目标如下,首先)(1)、知识与技能(要求)1)掌握石蕊和酚酞两种指示剂.(以及)2)认识溶液的酸碱性与溶液的pH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要求)1)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学会归纳整理。
(以及)2)用化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要求)1)激发兴趣,培养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以及)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己动手做实验的能力和严谨务实的科学作风。
3,(第三部分)教学重、难点以及教具的准备(针对以上的教学目标,我将本节课的重难点制定如下)(1)教学重点:掌握石蕊和酚酞两种指示剂。
(2)教学难点:认识溶液的酸碱性与溶液的pH的关系。
4,(第四部分)学生情况九年级学生刚接触化学这门课,学习热情很高,通过前面几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简单的化学思维,虽然本节课的内容针对整本教材来说不是最困难的,但是他们对于课程内容整体把握以及对于实验的观察描述,判断总结还存在一定的欠缺,所以本节课的学习,要注重加强学生在这方面能力的培养。
(第二个方面)二、教法分析、学法分析本节课采用的教法是:情境引入法、实验探究法以及问题讨论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关于学法,学是中心,会学才是目的。
九年级化学下册 8.3 溶液的酸碱性教案粤教版
教学目标
1.认识溶液的酸碱性与溶液的pH的关系。
2.会使用pH试纸定量的测定溶液的酸碱度。
3.知道pH对生命活动及农作物生长的重要性及其影响。
教学重点
pH与溶液的酸碱性
教学难点
pH与溶液酸碱性强弱的关系
教学用品
稀盐酸、氢氧化钠溶液、玻璃棒、pH试纸
教学课时
一课时
家学过程
[引言]在传媒中,当报到饮用水是否符合标准、河水是否受到污染等信息时,常常会遇到“pH等于几”的提法。
那么,p H是什么意思呢?
[板书]一.pH与溶液酸碱性
酸碱度:溶液酸性或碱性强弱的程度
pH: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方法
溶液pH的范围:0 ~ 14
酸性溶液 pH ﹤7 pH越小酸性越强
中性溶液 pH = 7
碱性溶液 pH ﹥ 7 pH越大碱性越强
[阅读]课本72页图8-18 pH与酸碱性
[板书]二.pH的测定
[演示]如何测定溶液的pH
测定溶液的pH最简便的方法是利用p H试纸。
将待测溶液滴在pH试纸上,试纸即改变颜色,再与比色卡比较,便可读出溶液的pH。
[板书]三.pH与生命活动
[讲解]1.了解pH对生命活动及农作物生长的重要性及影响。
2.了解酸雨的形成及其危害。
3.了解酸碱指示剂时如何被发现的,感受科学家成功的偶然性与必然性。
学习科学家细
心观察、善于发现、善于思考的科学素质。
[制作活动]从植物花叶中提取酸碱指示剂
[小结]溶液的pH及测定
[课堂练习]P.77/ 1. 2. 4.
[布置作业]P.77/ 3.。
九年级化学下册:溶液的酸碱性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科粤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八章第一节《溶液的酸碱性》。
本节课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分析、学法分析、教学过程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1、教学地位:第八单元常见的酸碱盐是初中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单元所学知识也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在本节的教学中先学会定性检验溶液酸碱性的指示剂,再获知定量检验溶液酸碱性强弱的pH,为后面系统学习酸、碱化学通性打下基础,这样做既有利于引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又不会与学习酸、碱通性夹杂在一起,导致酸、碱化学相似性梳理凌乱,这正是把检验溶液酸碱性放在本章首节的原因。
2、教学目标⑴知识与技能1.学会用石蕊和酚酞两种指示剂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2.认识溶液的酸碱性与溶液的pH的关系,会使用pH试纸定量地测定溶液的酸碱度。
3.了解常见物质的pH,知道pH对生命活动及农作物生长的影响。
⑵过程与方法:通过亲历实验探究过程,让学生主动思考,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让学生在积极的讨论交流中,能通过实验现象对问题初步作出正确的科学判断。
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酸碱指示剂和PH试纸的使用,体会实验的乐趣,获得成功的愉悦,激发学习的兴趣,了解化学测量在化学研究和生产、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3、教学重难点:重点:酸碱指示剂与pH的检验方法难点:pH与溶液酸碱性强弱的关系。
二、教法分析本节课的内容与生活息息相关,采用由生活中的化学知识来引入,并引导学生回顾已有知识,让学生产生联想和猜测,进而进行探究实验。
通过探究,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及科学探究精神,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以促进学生获取知识。
三、学法分析本节课内容较为简单,学生容易理解,在教学中做好引导,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能力。
让学生在阅读讨论中自主完成探究实验。
四、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播放视频《是真的吗》:吹气可让紫甘蓝汁变色引导学生回顾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的验证。
《溶液的酸碱性》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溶液的酸碱性》。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溶液的酸碱性》是初中化学课程中的重要内容,它位于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单元《酸和碱》的第二节。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常见的酸和碱的性质,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本节课主要包括溶液酸碱性的定性检验、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方法——pH 以及 pH 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等内容。
通过对这些知识的学习,学生不仅能够进一步深化对酸和碱性质的理解,还能将化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提高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接触了一些酸和碱的知识,对酸和碱的化学性质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对于溶液酸碱性的本质以及如何准确测定溶液的酸碱性和酸碱度还缺乏系统的认识。
此外,九年级的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探究能力和思维能力,但在实验设计、数据分析和归纳总结方面还需要进一步的培养和提高。
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溶液酸碱性的定性检验方法,学会用酸碱指示剂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2)理解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方法——pH,掌握 pH 与溶液酸碱性的关系。
(3)学会用 pH 试纸测定溶液的酸碱度,了解 pH 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交流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让学生体会化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2)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精神。
四、教学重难点(1)酸碱指示剂的变色规律。
(2)pH 与溶液酸碱性的关系,用 pH 试纸测定溶液的酸碱度。
2、教学难点(1)pH 与溶液酸碱性的关系。
溶液的酸碱性教学目标1、学会区分酸性溶液与碱性溶液2、会用酸碱指示剂定性地检验溶液的酸碱性3、会使用pH试纸定量地测定溶液的酸碱度4、知道常见物质的pH以及pH对生命活动的影响教学过程一、区分酸性溶液和碱性溶液生活中给你留下“酸”印象的物质有哪些?生活中给你留下“碱”印象的物质有哪些?实验室是不允许品尝化学试剂的味道的,那么,我们怎么确定物质的酸碱性呢?一、区分酸性溶液和碱性溶液温故知新:碳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氨水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实验活动一:区分溶液酸碱性的方法内容:用4支试管取盐酸溶液、石灰水各两份,然后分别取石蕊溶液、酚酞溶液滴在不同的试管中,观察颜色。
现象:实验活动二:区分不同溶液的酸碱性试用下图所示的不同物质设计类似实验,区分它们的酸碱性。
柠檬苹果稀硫酸稀硝酸稀烧碱溶液通过上述实验得出如下结论:酸性溶液可以使石蕊试液变红,不能使酚酞溶液变色;碱性溶液使石蕊试液变蓝,使酚酞溶液变红。
像石蕊、酚酞这样,能跟酸或碱的溶液起作用而显示不同颜色的物质叫酸碱指示剂。
为了使用方便,通常还用蓝色或红色石蕊试纸来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1、酸性溶液使蓝色石蕊试纸变红;2、碱性溶液使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石蕊试纸的使用方法:将石蕊试纸放在表面皿上,用玻璃棒蘸取少量试样溶液沾在石蕊试纸上,然后观察试纸颜色的变化。
二、检验溶液酸碱性强弱的程度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法——pH稀溶液酸碱性的强弱,常以溶液酸碱度来衡量,表示为溶液的pH。
溶液pH范围一般在0~14之间,在常温时:酸性溶液 pH<7中性溶液 pH=7碱性溶液 pH>7溶液酸性越强,pH越小;溶液碱性越强,pH越大。
测定pH最简便的方法:用pH试纸测定时,在玻璃片或白瓷板上放一片pH试纸,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溶液滴在pH试纸上,半分钟后把试纸显示的颜色跟标准比色卡对照,即可得出溶液的pH。
注意:(1)不能直接把pH试纸浸入待测溶液中,以免带入杂质,污染试液。
同时这种操作可能会泡掉pH试纸上的一部分指示剂,以致比色发生较大的误差;(2)不能先用水将pH试纸润湿,再进行测试,因为用水润湿后的pH试纸会将待测溶液稀释,从而导致误差;(3)我们实验室一般使用的pH试纸是广泛pH试纸,测出的pH值是1~14的整数;(4)为了比较精确的测定溶液的pH,我们可以用精密pH试纸和酸度计(pH计)来测量。
《溶液酸碱性》说课稿
各位考官,大家好,我是应聘初中化学的5号考生,我今天说课的的题目是溶液的酸性和碱性,我主要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六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
《溶液的酸碱性》选自粤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第八章第一节。
本节主要介绍了酸性,碱性溶液的鉴别方法及pH的概念。
由于学生之前已了解溶液的概念,另外在本次教学内容贴近学生日常生活,实验现象鲜明,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对酸、碱、盐有大致认识,为后期学习酸碱盐之间的反应做好准备。
根据对教材的分析及新课程标准对于该学段学生的要求,制定如下的三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知道酸性、碱性溶液及酸碱指示剂。
并且能够用酸碱指示剂判断溶液的酸碱性。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小组实验,探究溶液的酸碱性提高学生观察实验现象的能力及小组探究合作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及实事求是的态度,体会化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的。
通过以上对教材及教学目标的分析,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用酸碱指示剂判断溶液的酸碱性。
根据对学生的认知特点及知识基础的分析,我确定本节课的难点为解释生活中的酸碱性相关的颜色变化问题。
二、说学情
掌握学生的基本情况,对于把握和处理教材具有重要的作用,接下来我来说一下学生的情况。
初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自我意识和独立性主讲增强,但观察实验现象不能透过复杂现象看本质。
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应抓住这些特点,运用直观的形式将学生的兴趣集中到课程中。
三、说教法
根据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的原则,本课主要使用实验探究法及引导启发教学
法。
通过学生合作实验并比较酸碱溶液不同显色的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果的过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总结化学实验探究的方法。
四、说学法
现代教学要使学生由“学会”到“会学”转化,成为真正学习的主人。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
在本节课中我主要指导学生采用以下学法,小组讨论法与归纳总结法。
通过小组合作,讨论提高学生之间的合作,又能相互查漏补缺。
最后对不同指示剂遇酸碱反应不同显色的归纳总结,加深对与本节课的理解。
五、说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是本次说课的重要环节,主要分为情境导入,探索新知,巩固练习,自主小结,课外延伸五个部分组成。
(1)情境导入
在本课之前,讲述波义耳发现酸碱指示剂的过程,并针对为什么紫色罗兰变红色问题设疑激起学生学习本节课的兴趣,从而导入本节课的学习。
(2)探索新知
由碳酸使紫色石蕊试剂变红感知酸性溶液使石蕊试剂变色过程,对比石蕊在碱性溶剂中颜色变化并记录实验结果。
由此引出有酸味,能使石蕊试剂变红的溶液叫做酸性溶液。
引导学生说出碱性溶液的化学描述。
无色透明试剂酚酞在不同的也可以用来区别酸性溶液和碱性溶液从而引出酸碱指示剂的概念,并引带学生查阅资料列举别的区别酸碱的方法。
在此环节充分的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3)巩固练习
回顾课前提问紫罗兰变色问题,引发学生思考。
另外实验室有一瓶没有标签的溶液怎么鉴别它的酸碱性?这样的问题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同时也可以检验本节课的学习效果。
(4)自主小结
在本课结束的部分我会引导学生自己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回顾所学知识,不断加强学生自主总结的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5)作业
为了实现能够使学生更加清楚本节所学知识的应用价值,我会布置开放性的作业,针对古代无字信怎么显出隐藏的字的问题请学生回去思考。
六、板书设计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