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北固山下历年考题
- 格式:doc
- 大小:29.00 KB
- 文档页数:2
试题1:《次北固山下》1.关于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首联点题,“青山”当指北固山。
“客路”“行舟”暗含旅途奔波之意。
颔联写船上所见景色,把人带到一种大江直流、波平浪静、天宽地阔的境界。
B. 颈联既写景又点明了时令,表明诗人到江南正是冬末。
诗人感到江南不光太阳来得早,好像春天也来得早。
尾联则表现了离家已久的诗人要学归雁回到家乡洛阳。
C. “乡愁”,对家乡、亲人的思念,这是全诗的主题。
在“乡愁”这一主题的统领下,整首诗层层相因,浑然一体。
D. “乡书”“归雁”暗含着一个典故——鸿雁传书。
过去我们书信交流就有“鸿雁传书”的情趣,但在短信、微信等盛行的今天,我们很多人就少了“鸿雁传书”特有的浪漫。
这让人不免有些伤感和遗憾。
2.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一诗中表现时序变迁、新旧交替这一自然规律的诗句是:答案1.B【详解】“学归雁回到家乡洛阳”表述有误,要让归雁把家书捎回家乡洛阳,2.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试题2:《次北固山下》1.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 “次北固山下”的“次”是“停泊”的意思。
北固山在镇江北边,三面临江。
B “客路”即“旅途”,第一句指明作者要去的路途,第二句交代了乘舟而来的情况。
C “潮平”指潮水上涨,水与岸平。
“风正”指风向既顺,风力又不猛。
D “归雁洛阳边”意即我想学北归的大雁,回到故乡洛阳。
2.对这首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 分)A.首联开篇点题。
首先写“客路”,然后写“行舟”,寓漂泊羁旅之情于字里行间。
B.颔联写所见景色。
江水浩渺,两岸开阔,风帆高悬,舟船平顺,令人心情昂扬。
C.颈联中“生”和“入”二字化静为动,写出了红日西沉,春色渐浓的江南美景。
D.尾联紧承上联,遥应首联故乡遥遥,书信难达, 借鸿雁传书寄托思乡之愁。
3.引典“鸿雁传书”的句子是:答案:1.D(学北归的大雁,回到故乡洛阳,错)2.C(红日西沉,错。
海日正从东方生起)3.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次北固山下》鉴赏练习1.下列对《次北固山下》诗作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次”指到。
“客路”即驿道,“青山”即北固山,“行舟绿水前”说明作者乘舟,正朝着“绿水”前进,驶向“青山”之外的“客路”。
B.颔联通过“平”“阔”“正”“悬”四字,传神地描绘了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船帆高悬等景象,于小景中传大景,气势恢宏。
C.颈联描写的是海日东升、春意萌动的情景。
诗人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自然的理趣,表达了一种积极向上的态度。
D.诗人离家日久,看到江上之景感触良多,便想借归雁传递家书,以寄相思。
诗歌层层相因,浑然一体,全篇笼罩着一层淡淡的乡思愁绪。
2.下列对《次北固山下》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阔”字是神来之笔,既写江水之势,又写冰雪消融、大地回春之景。
B.“海日”一联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节令中,蕴含着自然的理趣。
C.“归雁洛阳边”没有直接抒情,而是以鸿雁传书的典故,暗写游子之思。
D.全诗各联都运用精妙工整的对偶,因而读来琅琅上口,表达富有神韵。
3.下面对《次北固山下》的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联点题,诗人先写“客路”,再写“行舟”,已暗含旅途奔波之意。
B.颔联通过“风正一帆悬”这一小景,把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的大景表现了出来。
C.颈联既写景又点明了时令,蕴含着一代胜过一代的人生哲理。
D.尾联诗人想起了“雁足传书”的故事,表达了诗人的思乡愁绪。
4.对《次北固山下》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次北固山下”的“次”是“停泊”的意思。
北固山在镇江北边,三面临江。
B.“客路”即“旅途”,第一句指明作者要去的路途,第二句交代了乘舟而来的情况。
C.“潮平”指潮水上涨,水与岸平。
“风正”指风向既顺,风力又不猛。
D.“归雁洛阳边”意即我想学北归的大雁,回到故乡洛阳。
5.选出对王湾的《次北固山下》赏析有误..的一项()A.诗的首联运用记叙,首句中的“客路”为作者亲眼所见,“青山”一词点题,“行舟绿水前”交代了诗人的立足点。
《次北固山下》精品习题及解析【部编版七上】题型:【理解性默写】【选择题】【简答题】【原诗】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一、理解性默写:1、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一诗中描绘涨潮时水面宽阔,帆船顺风而行的句子是: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2、《次北固山下》一诗中,表现时序变迁,新旧交替这一自然规律的诗句是: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3、《次北固山下》一诗中游子思乡情深的诗句是: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二、赏析选择题:1、对诗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D)A、首联写“客路”“行舟”,与尾联“乡书”“归雁”遥相呼应。
B、颔联采用了衬托的手法,描绘了洪水浩瀚、轻风和顺的传神景象。
C、尾联诗人感叹家书无处通达,借大雁北飞表达诗人的思乡之清。
D、诗人触景生情,借波澜壮阔的景色表达壮志未酬的情怀。
【解析】D 表达的不是壮志未酬,而是思乡的情怀。
2、对这首诗颈联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A、这两句诗的意思是:夜幕还没有褪尽,诗人已看到旭日在大海上冉冉升起,还在旧年时分,诗人已感到了春天的气息。
B、这两句诗在描写景物、时令之中,蕴含着一种神时序交替的自然理趣。
C、这两句诗运用对偶和拟人的修辞方法,使全句结构工整,语言生动。
D、“生”和“入”两字运用动态描写,使全句景物鲜明,境界壮阔。
【解析】A这里的“海”,是指北固山下镇江周围的江面。
3、对这首诗语句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A、题目中的“次”本是“停驻”之意,这里指“停宿”在北固山下的旅馆之内。
B、首联中的“客路”指的是诗人要去的路,“青山”指的是题目中的北固山。
C 、颔联中“两岸阔”的“阔”是表现潮平之后的景象,随着春潮的起涨,放眼望去,江面似与岸平,舟中人的视野也因此而开阔。
D 、颈联透露出诗人是于岁暮腊残,连夜行舟的。
此联表现了江上行舟即将天亮的情景。
【解析】A 次,停泊的意思。
4、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C)A、诗歌以对偶句开头,既显工丽,又觉跳脱,先写“客路”后写“行舟”,那种人在江南、神驰故里的漂泊羇旅之情已流露于字里行间。
导语:做练习是巩固课堂所学知识、拓展课外知识的有效方法和途径,下面是《次北固山下》练习题(附答案),欢迎同学们过来做一做。
练习题:1、这是朝诗人王湾的代表;体例上属于_____诗,内容上属于_____之作。
2、解择加点词语。
①次北固山下次:②客路青山外客路:③乡书何处达乡书:3、诗人对旅途的感觉是顺利的,还是不顺利的?从诗中哪个地方可以表现出来?答:4、残夜将尽未尽之时遥望东海,一轮红日正在升起,旧年将尽未尽之时,春天的气息已经来到江上,这写出怎样的生活哲理?答:5、汉代苏武陷落于匈奴,被迫在漠北牧羊,让南飞的大雁把书信带回故国,后来人们用“鸿雁传书” 或“归雁”代指书信或信使,诗人的家书是从哪里寄向哪里?是向哪个方向寄?答:6、翻译: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这首诗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抒发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情怀。
8.全诗共有四联,选取你最喜欢的一联,说说它好在哪里。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风正一帆悬”以“一帆悬”之小景,写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之大景的神韵,为后人所称道。
10.最后两句表现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11.“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历来得到人们的好评,请选一个角度,作简要赏析。
(不少于20字)12.“风正一帆悬”的“正”可否改为“顺”?答案:1、五言律诗思乡诗2、(略)3、顺利风正一帆悬4、新事物脱胎于旧事物,旧事物孕育着新事物。
(表现出了积极乐观向上的精神)5、从北固山下寄信至家乡洛阳北方6 、思念家乡的书信什么时候才能到达呢?希望北归的大雁捎一封家信到洛阳。
第4课《次北固山下》同步练习(含答案)《次北固山下》赏析与阅读等训练(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考点:1.原文与赏析2.经典语句赏析3.选择题4.课内阅读题5.课内外结合阅读题【考点解读】一、原文、译文与拓展阅读原文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赏析这是一首五律诗,颈联被明代胡应麟赞为“形容景物,妙绝千古”。
时序匆匆交替,这怎不让身在“客路”的诗人顿生思乡之情?诗中“生”“入”用了拟人手法。
虽是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中蕴含理趣。
海日生于残夜驱尽黑暗,江上景物呈现“春意”闯入旧年,赶走严冬,蕴含了时序变迁,新旧交替的自然规律,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哲理,给人乐观积极向上的力量。
诗以对偶句发端,既工丽,又跳脱。
“客路”,指要去的路。
“青山”点题中“北固山”。
乘舟,正朝着展现在眼前的“绿水”前进,驶向“青山”,驶向“青山”之外遥远的“客路”。
这一联先写“客路”而后写“行舟”,其人在江南、神驰故里的飘泊羁旅之小景是难得出现的。
“潮平两岸阔”中“阔”,是表现“潮平”的结果。
春潮涌涨,江水浩渺,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平了,船上人的视野也因之开阔。
这一句,写得恢弘阔大,下一句“风正一帆悬”,便愈见精采。
“悬”是端端直直地高挂着的样子。
诗人不用“风顺”而用“风正”,是因为光“风顺”还不足以保证“一帆悬”。
风虽顺,却很猛,那帆就鼓成弧形了。
只有既是顺风,又是和风,帆才能够“悬”。
那个“正”字,兼包“顺”与“和”的内容。
这一句写小景已相当传神。
但还不仅如此,如王夫之所指出,这句诗的妙处,还在于它“以小景传大景之神”《姜斋诗话》卷上。
可以设想,如果在曲曲折折的小河里行船,老要转弯子,这样的小景是难得出现的。
如果在三峡行船,即使风顺而风和,却依然波翻浪涌,这样的小景也是难得出现的。
诗句妙在通过“风正一帆悬”这一小景,把平野开阔、大江直流、风平浪静等等的大景也表现出来了。
次北固山下练习题一、填空题1. 次北固山下,______。
2. 客路青山外,______。
3. 潮平两岸阔,______。
4. 风正一帆悬,______。
二、选择题1. 次北固山下这首诗的作者是谁?A. 李白B. 杜甫C. 王之涣D. 王安石2. 根据题目中的诗句,以下哪个选项最能反映诗人当时的心境?A. 思乡之情B. 壮志未酬C. 闲适自在D. 愤世嫉俗三、解释题1. 解释“次北固山下”中的“次”字的含义。
2. 解释“客路青山外”中的“客路”和“青山”分别指什么。
四、简答题1. 根据题目中的诗句,描述诗人在旅途中所见到的景色。
2. 诗人通过这首诗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五、翻译题1. 将“次北固山下”翻译成英文。
2. 将“客路青山外”翻译成英文。
六、阅读理解题阅读以下诗句,回答问题:次北固山下,行舟绿水前。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1. 诗人在这首诗中描绘了哪些自然景象?2. 诗人通过这些景象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和思想?七、写作题1. 以“次北固山下”为题,写一篇不少于300字的散文,描述你在旅途中的感受和所见所闻。
2. 假设你是王之涣,写一封信给你的朋友,描述你在次北固山下的所见所感。
八、综合分析题1. 分析“次北固山下”这首诗的韵律和节奏。
2. 探讨这首诗在唐代诗歌中的地位和影响。
九、开放性问题1. 如果你有机会去次北固山下旅行,你会选择什么样的方式去体验那里的自然风光?2. 你认为现代生活中有哪些元素可以与“次北固山下”这首诗中的情感和意境相呼应?十、创新应用题1. 设计一个以“次北固山下”为主题的旅游活动,包括活动名称、活动内容和预期效果。
2. 假设你是导演,你将如何将“次北固山下”这首诗改编成一部微电影?请列出剧本大纲和主要场景。
请注意,以上练习题仅为示例,实际试卷应根据教学大纲和学生水平进行适当调整。
《次北固山下》题集一、选择题1. 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中,“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描绘的是怎样的景象?A. 诗人行走在山上,乘舟在江中B. 诗人行走在江边,乘舟在湖中C. 诗人行走在沙漠,乘舟在河流D. 诗人行走在森林,乘舟在海洋答案:A2. 在诗中,“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中的“风正一帆悬”意味着什么?A. 风很大,帆船无法行驶B. 风向不定,帆船摇摆不定C. 风势顺畅,帆船顺利行驶D. 风力微弱,帆船缓慢行驶答案:C3.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中的“海日”和“江春”分别代表了什么?A. 海日代表早晨,江春代表傍晚B. 海日代表傍晚,江春代表早晨C. 海日代表冬天,江春代表春天D. 海日代表春天,江春代表冬天答案:C4. 诗的最后两句“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A. 对家乡的思念B. 对旅途的厌倦C. 对未来的迷茫D. 对友人的问候答案:A5. 《次北固山下》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A. 赞美大自然的美丽B. 表达对家乡的思念C. 描述旅途的艰辛D. 抒发对友人的怀念答案:B二、填空题1. 《次北固山下》这首诗是王湾在_______(填“山上”或“江边”)所作,诗中的“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描绘了诗人行走在_______(填“山上”或“江边”)的景象。
答案:江边,江边2. 诗中“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通过描绘_______(填“潮平”或“风正”)和_______(填“两岸阔”或“一帆悬”),展现了旅途的_______(填“顺利”或“艰难”)。
答案:潮平,两岸阔,顺利3.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这两句诗通过_______(填“海日”或“江春”)和_______(填“残夜”或“旧年”),表达了时间的_______(填“流逝”或“停滞”)。
答案:海日,旧年,流逝4. 诗的最后两句“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中的“归雁”象征着_______(填“春天的到来”或“思乡的情感”),表达了诗人对_______(填“家乡”或“友人”)的思念。
次北固山下》练习题及答案
1.五言律抒情诗,表达方式为描写自然景色。
2.作者为唐代诗人XXX。
3.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4.潮平两岸阔,XXX一帆悬。
5.XXX生残夜,XXX入旧年。
6.这首诗描绘了初春时的景色,从描写的青山、绿水、潮平和风正、XXX等方面可以看出。
7.诗人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其中“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这两句集中表达了这种感情。
8.“潮平两岸阔,XXX一帆悬”描述了一幅江船行驶在宽阔的江面上,风帆直挂高悬的画面。
如果身临其境,会感受到江水浩渺、视野开阔的壮美景象。
9.这联诗蕴含着时序交替的自然理趣,表现了时光匆匆,光阴荏苒。
同时,将“日”和“春”拟人化,赋予它们以人的意志和情思,表现出生命的美好与脆弱,以及时间的无情流逝。
10.(1) 诗人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2) “XXX生残夜,XXX入旧年”描绘了新生事物的美好,同时也表现了时间的无情流逝,蕴含着对生命的思考和珍惜。
次北固山下练习题一、文学常识填空1、《次北固山下》的作者是_____,_____代诗人。
2、律诗四联分别为:首联、_____、_____、尾联。
二、字词解释1、次北固山下次:_____2、客路青山外客路:_____3、潮平两岸阔阔:_____4、海日生残夜生:_____5、乡书何处达乡书:_____三、诗句理解1、“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描绘了怎样的景象?答:这两句诗描绘了诗人乘船前行,在青山之外的旅途上,船行驶在碧绿的江水之前的景象。
展现出旅途的遥远和行程的初始,为下文的抒情埋下伏笔。
2、请赏析“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这两句诗。
答:“潮平两岸阔”,春潮上涨,江水浩渺,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齐平,显得十分开阔。
“风正一帆悬”,和风劲吹,船帆高悬,顺风而行,既写出了江风的和缓,又凸显出船行的平稳。
这两句诗通过对景色的细腻描绘,展现出一幅恢弘阔大的江上早春图,意境优美,给人以积极向上的力量。
3、“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蕴含了怎样的哲理?答:这两句诗蕴含着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哲理。
夜还未消尽,红日已从海上升起;旧年尚未过去,江上已呈现出春天的气息。
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象,表达了对时光流逝、新旧交替的感慨,同时也传达出一种乐观、积极、向上的精神。
4、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这首诗描绘了北固山下的壮丽景色,抒发了诗人漂泊他乡的羁旅之情,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以及对时光流逝、新旧交替的感慨。
但总体上,诗中展现的更多是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和对未来的希望。
四、诗句默写1、客路青山外,_____。
2、潮平两岸阔,_____。
3、海日生残夜,_____。
4、乡书何处达?_____。
五、阅读理解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首联先写“客路”,后写“行舟”,写出了人在他乡、漂泊羁旅的境况。
《次北固山下》王湾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七年级上】班级:姓名:题型:【理解性默写】【选择题】【赏析简答题】【参考答案】【习题】一、理解性默写:1、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一诗中描绘涨潮时水面宽阔,帆船顺风而行的句子是:2、《次北固山下》一诗中,表现时序变迁,新旧交替这一自然规律的诗句是:3、《次北固山下》一诗中游子思乡情深的诗句是:二、赏析选择题:1、对诗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写“客路”“行舟”,与尾联“乡书”“归雁”遥相呼应。
B、颔联采用了衬托的手法,描绘了洪水浩瀚、轻风和顺的传神景象。
C、尾联诗人感叹家书无处通达,借大雁北飞表达诗人的思乡之清。
D、诗人触景生情,借波澜壮阔的景色表达壮志未酬的情怀。
2、对这首诗颈联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这两句诗的意思是:夜幕还没有褪尽,诗人已看到旭日在大海上冉冉升起,还在旧年时分,诗人已感到了春天的气息。
B、这两句诗在描写景物、时令之中,蕴含着一种神时序交替的自然理趣。
C、这两句诗运用对偶和拟人的修辞方法,使全句结构工整,语言生动。
D、“生”和“入”两字运用动态描写,使全句景物鲜明,境界壮阔。
3、对这首诗语句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题目中的“次”本是“停驻”之意,这里指“停宿”在北固山下的旅馆之内。
B、首联中的“客路”指的是诗人要去的路,“青山”指的是题目中的北固山。
C 、颔联中“两岸阔”的“阔”是表现潮平之后的景象,随着春潮的起涨,放眼望去,江面似与岸平,舟中人的视野也因此而开阔。
D 、颈联透露出诗人是于岁暮腊残,连夜行舟的。
此联表现了江上行舟即将天亮的情景。
4、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诗歌以对偶句开头,既显工丽,又觉跳脱,先写“客路”后写“行舟”,那种人在江南、神驰故里的漂泊羇旅之情已流露于字里行间。
B、第二联的“风正一帆悬”写得尤为精彩。
诗正是通过这一小景,呈现了平野开阔、大江泛舟、波平浪静等大景。
C、第三联写得妙绝。
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显露春意。
次北固山下历年考题
一.阅读下面古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4分) (2003河南)
1.“风正一帆悬"以“一帆悬”之小景,写出了两岸阔(或: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等)之大景的神韵,为后人所称道。
(1分)
2.最后两句表现了作者思念故乡的思想感情。
(1分)
3.“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历来得到人们的好评,请选一个角度,作简要赏析。
(不少于20字)(2分)
①透出自然的理趣,形象地写出了夜退日出、冬去春来的变化②透露乐观、积极、向上的感情③把“日"、“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提到主语位置加以强调④“生”、“人”用拟人的手法,更有情趣
二.(2007河南省课改区)阅读下面的诗,完成1—2题。
(共4分)
4.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哪两句诗集中表达了这种感情?(2分)
思念故乡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5.“海日生残夜,江春人旧年”一联,历来被人称道。
请选一个角度,作简要赏析。
(2分)
①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时序交替的自然理趣。
②表现了时光匆匆,光阴荏苒,身在他乡的游子顿生思乡之情。
③把“日”“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表现了作者乐观、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
④“生”与“人”用了拟人的手法,富有情趣。
⑤两句诗对偶工整,形象生动。
(答出其中一点,言之成理即可)
三.(2008资阳)6.对下边这首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d )(3分)
a.这首写景诗描写了作者客游他乡的羁旅之情,表达出作者放眼山川的宽阔博大的胸襟。
b.诗的颈联写景致的缺憾:残夜中的海日和旧年中的江春,使人顿生惆怅之情。
c.尾联运用设问的修辞手法,抒写了思乡之情。
d.在唐朝的诗人里,王湾并不算一位有名的人物,但他的这首五言绝句却使他留名青史。
四.(2008柳州)7.对诗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d)
a.首联写“客路”“行舟”,与尾联“乡书”“归雁”遥相呼应。
b.颔联采用了衬托的手法,描绘了洪水浩淼、轻风和顺的传神景象。
c.尾联诗人感叹家书无处送达,借大雁北飞表达诗人的思乡之情。
d.诗人触景生情,借波澜壮阔的景色表达壮志未酬的情怀。
8.“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历来被人称道,对这两句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
a.在描写景物、时令之中,蕴含着一种时序交替的自然理趣。
b.反“日”和“春”作为新生事物的象征,难人以积极向上的力量。
c.“生”与“入”用了比喻的方法,生动形象,富有情趣。
d.两句诗对、仗工整,明人胡应麟称它“形容景物,妙绝千古”。
五.(2009长沙)9.请写出“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这两句诗的大意。
在残夜未尽将尽之时,一轮红日正在从海上升起,旧年将尽未尽之时,春天的气息已经来到江上。
(海日升于残夜将驱走黑暗,春意闯入旧年将驱走严冬。
)(大意相近即可)
10.下列对诗句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a.诗题“次北固山下”中的“次”是“游览”的意思,表明诗人写诗的地点。
b.首联先写“客路”后写“行舟”,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流露与字里行间。
c.这是一首五言律诗。
诗的颔联颈联对仗非常工整,这时候律诗的一个重要特征。
d.尾联的“乡书”“归雁”让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乡思愁绪。
六.(2010遵义)诗歌赏析。
11.颈联中的哪两个字形象生动地体现了自然时序交替的哲理?(3分)
生、入。
(答对1个2分,答对2个给3分。
)
12.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这首诗描写了作者客游他乡的羁旅之情,表达出作者放眼山川的宽阔博大的胸襟。
(意思相近即可。
只答到“对祖国河山的热爱”或“对大自然的热爱”给2分。
)
七(2010南昌)阅读《次北固山下》。
完成第8~9题。
(4分)
13.诗的前二联中,描写远景的句子是潮平两岸阔(答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不给分)。
(2分)
14.诗的颈联和尾联所表达的情感有什么不同?(2分)
颈联:喜悦、高兴(或积极、乐观、向上)尾联:淡淡的乡思愁绪。
八(2008天门)
15、这首诗尾联中“乡书”、“归雁”紧扣首联中“客路”一词,直抒胸臆,使全诗首尾呼应,浑然一体。
(1 分)
16、对这首诗颈联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 )(2 分)
a、这两句诗的意思是:夜幕还没有褪尽,诗人已看到旭日在大海上冉冉升起,还在旧年时分,诗人已感到了春天的气息。
(分析:这里的“海”,是指北固山下镇江周围的江面)
b、这两句诗在描写景物、时令之中,蕴含着一种神时序交替的自然理趣。
c、这两句诗运用对偶和拟人的修辞方法,使全句结构工整,语言生动。
d、“生”和“入”两字运用动态描写,使全句景物鲜明,境界壮阔。
九(2007青海)阅读王湾的《次北固山下》,完成9——10题。
(3分)17.这首诗最后两句表现了作者思念故乡的思想感情。
(1分)18请描述加横线的诗句在你脑海中的画面。
(不超过40字,2分)潮水涌涨起来,两岸相距更显宽阔,风正好吹在高高悬挂着的船帆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