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的书》导学案
- 格式:doc
- 大小:55.50 KB
- 文档页数:4
202X年北师版五年级《奇妙的书》课文及教案编写教案要根据教学大纲和教科书,从学生实际情形动身,精心设计。
要明确地制定教学目的,具体规定传授基础知识、培养基本技能。
下面作者给大家带来关于北师版五年级《奇妙的书》课文及教案,期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
《奇妙的书》课文没有一艘特殊的战舰能像一册书籍把我们带到浩渺的天地;也没有一匹奇妙的坐骑能像一页诗扉带我们领略人世的真谛;即令你一贫如洗也没有任何栅栏能阻挡你在书的王国漫游的步履。
多么纯朴无华的车骑!可是它却装载了人类灵魂中全部的美丽!《奇妙的书》教案教学要求:1、知识与技能。
(1)朗诵诗歌,学会生字新词。
(2)边读边想像,知道诗的意境,体会作者热情歌颂书的奇妙、美丽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诵并背诵这首诗,仿照前两段的写法再写一段。
教学重难点:1、想像诗中描写的意境,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
2、发挥想像仿写诗歌。
课时划分:一课时。
教学进程: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是人类的精神食粮”同学们你们爱书吗?都读过哪些类型?在读书中你获得哪些乐趣?书是多么奇妙,今天我们就来读一读《奇妙的书》这首诗歌吧?2、扣题质疑:书奇妙在哪?让我们一起走进书里寻觅吧!二、初读诗句,了解大意。
1、自读诗歌,读准了字音,了解大意。
并想想自己读懂了什么?2、学生自读诗歌,师巡查。
3、指名朗诵。
4、指名说说你读懂了什么?有什么疑问?三、指导知道诗意:1、学习第一小节。
(1)指名读第一节,说说你的知道。
(2)说说这节诗写什么?(3)为何这样说书能带我们到浩渺的天地呢?2、读第二节,说说你的知道。
(1)知道词语。
(2)说说这节诗写什么?(3)想想书为何能带我们领略人生的真谛?3、读第三节,想想为何说“即令你一贫如洗,也没有任何栅栏能阻挡,你在书的王国漫游的步履”呢?4、读第四节,说说这节诗告知我们什么?引导学生知道“书装载了人类灵魂中全部的美丽”的含义。
《神奇的书》教学反思范文在教授《神奇的书》这篇文章的过程中,我对学生进行了理解和解读的指导,同时也通过思考问题和讨论的方式促进了学生的思考和思维能力的培养。
以下是我对这堂课的教学效果和我个人的反思。
首先,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通过阅读《神奇的书》来了解到读书的魅力和能力。
通过故事中的情节和人物的描述,我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了一些关键问题,例如主人公在不同书籍中的经历和体验,以及书籍对他生活的影响等。
学生们积极参与了讨论,并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通过这个过程,他们逐渐对书籍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和认识,同时也增强了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世界观的拓展。
其次,课堂设计上,我结合了多种教学方法来促进学生的学习。
我首先进行了导读,简要介绍了故事情节和技巧,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接着,我通过问问题的方式来引导学生思考和发表观点。
例如,我问学生:“你认为书籍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这样的问题激发了学生们的思考和思维能力。
同时,我还提供了一些展示的机会,让学生们可以在小组中讨论和思考问题,并向全班分享他们的答案。
这样的设计有利于学生们的互动和合作,同时也增加了他们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
然而,我也意识到在课堂教学中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首先,由于时间的限制,我没有能够展开更深入的讨论和思考。
虽然学生们在讨论中提出了一些有创意和有见地的观点,但是由于时间不够,我没有能够对每一个观点进行深入的讨论和评价。
此外,我还发现有一些学生在讨论中较为被动,没有积极参与进来。
这可能是因为他们缺乏对课文的理解或者不够自信。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关注这些学生,并进行个别辅导和指导,以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综上所述,通过这堂《神奇的书》的教学,我对学生进行了理解和解读的指导,促进了他们的思考和思维能力的培养。
虽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但总体上,这节课对学生的学习和思维能力的培养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进一步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并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以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参与度。
《神奇的书》公开课一、引言书是人类文明的载体,它记录了人类的思想、智慧和经验,传承了人类的文明和知识。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书籍仍然是获取知识、启迪智慧的重要途径。
然而,在数字化、网络化的背景下,传统书籍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人们开始思考如何让书籍重新焕发神奇的魅力。
本公开课将从书籍的历史、现状和未来三个方面,探讨书籍的神奇之处,以及如何让书籍在新时代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二、书籍的历史1.古代书籍古代书籍的出现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最早的书籍是用甲骨、竹简、丝绸等材料制成的。
这些书籍记录了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的内容,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历史资料。
随着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发明,书籍的制作和传播变得更加便捷,知识的积累和传承也得到了空前的提升。
2.近现代书籍近现代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书籍的种类和数量不断增加,涉及领域也越来越广泛。
书籍成为了人们获取知识、提升素质的重要途径。
同时,书籍的装帧设计、印刷技术等方面也得到了极大的改进,使得书籍更加精美、实用。
三、书籍的现状1.数字化冲击随着互联网的普及,数字化阅读逐渐成为一种趋势。
电子书、网络文章等数字化资源以其便捷、快速的特点受到了人们的青睐。
相比之下,传统书籍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市场份额不断被压缩。
然而,数字化阅读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如视力疲劳、注意力分散等,这使得人们开始重新审视书籍的价值。
2.阅读习惯的改变在快节奏的生活中,人们越来越难以抽出整块时间进行深度阅读。
碎片化阅读成为主流,人们更倾向于阅读短小、精炼的文章。
这使得书籍在传播知识、启迪智慧方面的作用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限制。
3.书籍的价值重估尽管面临数字化冲击和阅读习惯的改变,书籍仍然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书籍作为一种传统文化载体,具有独特的审美、情感和教育意义。
书籍的纸质质感、装帧设计等方面也给人们带来了一种独特的阅读体验。
因此,在新时代中,我们需要重新审视书籍的价值,让书籍重新焕发神奇的魅力。
四年级作文神奇的书《神奇的书》篇一书,那可真是个神奇的东西。
有时候我觉得它就像一个神秘的魔法盒,你永远不知道打开它会蹦出什么奇妙的东西来。
就说我上次看的那本《海底两万里》吧。
刚开始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我瞅着那厚厚的一沓,心里想:“哎呀妈呀,这得看到啥时候去呀。
”可是,当我翻开第一页,就像被一股神秘的力量给拽进去了一样。
书里描写的海底世界简直太酷了,那些各种各样的鱼啊、珊瑚啊,就像一场超级盛大的海底派对。
我仿佛跟着尼摩船长坐着那艘神奇的潜艇,在海里到处穿梭。
有时候遇到那些大鲨鱼,我的心都提到嗓子眼儿了,感觉自己就像在和死神赛跑似的。
这书可真够神奇的,就那么几页纸,却能让我感觉像真的到了海底探险一样。
书还像一个超级智慧的老人。
你有啥不懂的,只要去找它,它保准能给你答案。
我做数学题的时候,有时候怎么也想不明白那些弯弯绕绕的东西。
我就去翻我的数学辅导书,那书里的例题就像一个个小老师,一步一步地给我讲解。
虽然有时候我还是会犯迷糊,但是多琢磨几遍,就好像突然开窍了一样。
我就想啊,这书是不是有魔法啊,怎么就能把那些难懂的知识变得稍微容易点了呢?不过呢,书有时候也挺让人头疼的。
就像那些密密麻麻全是字的文言文书籍,我看的时候就像看天书一样。
什么之乎者也的,我都怀疑古人是不是故意弄这么复杂来为难我们这些后人。
但是吧,我又觉得要是能把这些文言文看懂了,那我肯定超级厉害。
也许就像爬山一样,虽然爬的时候很费劲,但是一旦爬到山顶,看到的风景肯定超美。
书啊,你说你到底是个啥呢?你就像一个百变精灵,一会儿是带我冒险的伙伴,一会儿是给我知识的智者,一会儿又像个调皮的小怪兽,给我出难题。
但不管怎样,你都是超级神奇的存在,没有你,我的生活肯定会少很多乐趣。
这时候我就想问了,世界上怎么会有书这么神奇的东西呢?难道是上帝觉得我们人类太无聊了,所以给我们创造了书这个宝贝?我觉得很有可能哦。
《神奇的书》篇二神奇的书?那可太多话可以说了。
我觉得书就像是一个无所不能的哆啦A梦,肚子上的口袋里啥都有。
课文解读
这是19世纪美国女诗人艾米莉·狄金森写的一首诗。
诗人把船、马、车(最后一节)与书相比,认为它们都不能比书走得远,为我们展现“浩瀚”的天地;不能像书那样,使我们“领略人世的真谛”;也都不能像书那样深入到“人类灵魂中”。
特别令人感动的是,诗人告诉我们,就算你一贫如洗,也没有任何栅栏能阻挡你在书的王国遨游的步履。
作者以形象的比喻、简明的语言,热情而浪漫地讴歌了书的神奇、书的魅力,以及书带给我们的震撼。
通过比较,诗人最终得出没有任何车、马、船能比得过一本书的结论。
这是书“神奇”的第一点——博大精深。
注意,虽然说的都是书,但第一节“一册书籍”与第二节“一页诗扉”不能互换位置。
书“神奇”的第二点,是它的“质朴无华”。
广博、丰富、深邃的内容只收纳在“册”“页”中(用文字来传达,书的“神奇”就是文字的神奇)。
第三点,所有的人都可以在“书的王国遨游”,在神奇的书面前,人是平等的,每个人都有读书、获得读书愉悦的权利。
再贫穷的人,也不会因为穷而不能享受读书的快乐。
贫穷不能阻挡人读书,别的“任何栅栏”、任何困难也都不能阻挡人们读书。
对任何人、对所有的人来说,只要想读书,就一定能读。
诗人以饱满的热情讴歌了书籍的神奇,我们可以从她的诗句中,体会到她对人们寄寓的殷切希望——爱书,读书,用书来丰富自己的人生。
全文共四节。
第一板块赏读绘本,走进《神奇飞书》师:今天,张老师要和大家一起阅读一本非常神奇的图画书———《神奇飞书》。
阅读图画书,一定要充分关注图画。
(出示图画书扉页,依次提示关注:作者、绘画者、翻译者。
)(继续出示图画书画面及文字,师生交替共读相关内容。
下同。
)师:莫里斯·莱斯莫先生喜欢文字,喜欢故事,也喜欢书。
他的人生就是一本自己写的书,一页接着一页。
生:每天早上,莫里斯都会打开这本书,写下他的欢乐与悲伤,理想和希望。
师:请认真看图,关注每一个细节。
你看到了什么?生:所有的房子都飞了起来,好像是他写的书都散开了,每一页都在空中飘飞。
生:我看到了莫里斯在追他的一本红色的书。
生:我看到天空中布满乌云。
生:我看到灯柱和椅子都在空中飞。
师:你们从这个画面推测一下,可能发生了什么事情?生:我认为刮起了龙卷风。
师:(师生继续对读画面上的文字)可是,并非所有的故事都是一帆风顺的。
有一天,天空突然乌云密布,飓风呼啸而来,它摧毁了所有的一切,包括莫里斯的书。
莫里斯茫然不知所措,他无处可去,只好漫无目的地四处游荡。
突然,神奇的事情发生了,他看见一位可爱的女孩飘过天空,手里握着一本神奇飞书。
莫里斯想试试他的书是不是也能飞,结果不能。
他的书只能“砰”的一声摔落在地上。
这本书带着莫里斯来到一幢奇特的房子前。
那里住着很多很多的书,莫里斯缓步走了进去,发现这是一个他从未见过的、最神秘、最吸引人的房间,不计其数的书振翼飞行,充盈其中。
千万个故事在窃窃私语,它们好像在邀请莫里斯探寻其间。
师:(邀请学生)来,你就是书,你来邀请莫里斯先生阅读你!生:先生好,我是一本奇特的故事书,里面藏着许多有趣的故事,你快来看我吧。
生:先生先生,快来看我吧,我是本历史书,里面有很多神奇的秘密。
……师:好,所有的书都请回位。
这就是“窃窃私语”“轻声邀请”。
师:(音乐起,读)“莫里斯走了进去,房间里‘沙沙’声一片,每本书仿佛都有着自己的生命。
于是,莫里斯开始了与书相伴的生活。
课后反思:
高效课堂导学案(语文五年级上册)
班级五课题 2*小苗与大树的对话课时1课时
课后反思
课后反思
4*我的‚长生果‛
课后反思
5、古诗词三首
学习收获
学习收获
课题 6.梅花魂课时第2课时
高效课堂导学案(语文第九册)
班级五课题 8*、小桥流水人家课时 1课时使用日期
小学高效课堂导学案(语文第九册)
班级五年级课题 9鲸课时第1课时
小学高效课堂导学案(语文第九册)班级课题 9鲸课时第2课时
小学高效课堂导学案(语文第九册)班级课题 10*松鼠课时 1课时
小学高效课堂导学案(语文第九册)
班级课题 11、新型玻璃课时第 1课时
小学高效课堂导学案(语文第九册)
班级课题 11、新型玻璃课时第 2课时
高效课堂导学案(语文第九册)班级五课题 18*慈母情深课时 1课时主备人审核人组别
(语文第九册)
班级课题 12*假如没有灰尘课时 1课时
小学高效课堂导学案(语文第九册)班级课题 13钓鱼的启示课时第1课时
小学高效课堂导学案(语文第九册)
班级课题 13钓鱼的启示课时第2课时
主备人审核人组别使用人使用日期
小学高效课堂导学案(语文第九册)
班级课题 14*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课时第1课时
小学高效课堂导学案(语文第九册)班级课题 16*珍珠鸟课时第1课时
小学高效课堂导学案(语文第九册)班级课题 17地震中的父与子课时第1课时
小学高效课堂导学案(语文第九册)
班级课题 17地震中的父与子课时第2课时
主备人审核人组别使用人使用日期
小学高效课堂导学案(语文第九册)
班级五课题 19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课时第一课时主备人审核人组别。
《神奇的书》教学设计(优秀7篇)神奇的书篇一教材分析这是一首外国的儿童诗,它借诗歌的形式,用富含哲理的语言。
介绍了书带给人们的是乐无穷,它是知识的海洋,给予人世的真谛、净化人的心灵。
全诗共有 4 个小节。
读时琅琅上口,同时又意味深长,耐人寻味儿。
教学目标1.理解诗的内容,背诵这首诗。
2.引导学生在反复吟诵中感知、体味、鉴赏,感悟这首诗的内涵。
3. 抓住能唤起学生相似感受的关键语句,启发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来丰富对课文中富有人文气息的内容理解。
4. 了解诗歌的语言风格,学习诗歌的表达方式。
课前准备教师:作者简介,文章拓展资料学生:预习课文,查找与书有关的资料板书设计神奇的书战舰坐骑人类灵魂中全部的美丽学活动设计补充完善第一课时一、你课前搜集了哪些有关书的名言警句?“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生活中书带给你了什么?从而引出课题二、初读课文,理清诗的脉络1.认字环节点出“履”“扉”这个字,并解释以及这几个词浩瀚、一贫如洗、朴质无华2.初读课文,回答问题为什么说书是神奇的?谈一谈你对每一小节诗的理解(诗中之字贵如金,浓缩就是精华,每一小节短短的诗文都可以成为每一位学生发挥想象力的源泉,他们可以给每个人带来一个与书结伴的故事,从而升华自己的感性认识。
重点对2.3.4小节加强理解)三、激发对读书的热爱之情你曾经都读过什么书?有什么感悟?(学生从读诗、体会诗、再到讲故事经历了这样步步洗礼,感情的升华,让学生脱口而出自创得诗歌,有了这一步,是至关重要的)你能尝试着背诵本篇诗歌?(从读诗、悟诗、讲诗再到背诗学生已经对本课诗文有一定的感性和理性认识为下步的仿写诗歌做好了充分准备)(由学生说出书的作用,然后教师可以伺机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练读:齐读、指明读、比赛读、男女生读等形式,让学生感受书的神奇。
激发读书的热情)四、拓展延伸拿起手中的神奇之笔,续写《神奇的书》这首诗,抒发你对书的感情(通过阅读得步步熏陶,感情的积淀,让学生把自己的想法写出来,发挥自己的想象翅膀,给他们一次创作自己诗歌的机会,为以后的作文教学找到了切入点,逐步建立对诗歌的敏感,培养学生对诗歌的兴趣,此环节是一个拓展环节)作业设计与拓展1.积累本课的生字、词。
《神奇的指南针》导学案第一课时一、导学目标:1.了解指南针的原理和作用。
2.学习如何使用指南针进行导航。
3.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索的兴趣。
二、导学准备:1.准备一枚指南针,并确保其指针准确无误。
2.准备一张世界地图或校园地图进行实际导航练习。
3.提前了解指南针的原理和使用方法,以便能够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三、导学过程:1.导入(5分钟):向学生展示一枚指南针,并引导他们思考指南针的作用是什么?为什么指南针能够指向北方?通过讨论引出本堂课的主题。
2.知识讲解(15分钟):讲解指南针的原理:指南针是利用地球磁场的作用来确定方向的工具,其中的磁针能够自由转动并指向地磁场的南北极。
通过讲解地磁场的形成和指南针的结构,让学生了解指南针的工作原理。
3.实验操作(20分钟):让学生进行实验,观察指南针在电器、金属等物体附近的表现,分析为什么指南针会受到干扰。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避免这种干扰,并探讨指南针的使用条件。
4.导航练习(3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给每组一张地图和一枚指南针,要求他们使用指南针沿着指定的路线找到目的地。
在实际操作中,指导学生如何正确使用指南针进行导航,并纠正他们在实践中出现的错误。
5.总结(10分钟):引导学生总结本堂课的内容,强调指南针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加利用指南针进行导航,锻炼自己的观察和判断能力。
四、巩固拓展:1.让学生自行设计一个实验,探究指南针在不同环境下的表现,体验磁场的特性。
2.组织学生进行户外探险活动,引导他们运用指南针进行真实导航,提高实践能力。
3.邀请专业人士来校进行指南针使用讲座,扩展学生的科学知识领域。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深入了解指南针的原理和作用,掌握正确的使用方法,培养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增强对科学探索的热情。
希望同学们能够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充分利用指南针这一工具,不断探索世界的奥秘,做一个善于观察和思考的科学家。
《神奇的书》的教学反思1、《神奇的书》的教学反思“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语文教学要解决学生写的问题,唯一的捷径就是引领学生走到爱读书的道路上去。
通过看学生寒假日记,了解到学生在假期里积极地看书的'不多,特别学得吃力的学生更是如此,他们大多数时间浪费在与电视作伴中,问假期看了几本书,一脸茫然。
为此,就以本单元内容为纽带来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
文中第1、2小节运用了对比的写法,分别把“一册书籍”和“一艘非凡的战舰”。
“一页诗扉”和“一匹神奇的坐骑”进行形象的对比,突出书的神奇。
班中也有那么一些小书迷,让他们谈自己读书时的感受,有学生说:我感觉书就像一部长部电影一样,让我看到人生的酸甜苦辣;有的说:书就像美味食品,让我忘记了吃饭;有的说:书像一首优美的乐曲让我陶醉;还有说书像钥匙,像心理医生、像一幅风景画、像一杯茶、像一盏明灯……想不到学生说出这么多对书的情感体验,让那么平时不大爱看书的学生启发应是很大的,在他们的心得中写到:原来读书有这么美,我以后也要好好读书了。
2、小学五年级下册《神奇的书》教学反思神奇的书是第七单元的课题,其中包含了两篇文章《神奇的书》和《爱书如命的一家子》。
两篇文章都围绕着书来写,从而让学生喜欢书爱上读书。
课文较容易,通过课题效果及自我反思总结如下。
1、重点突出,能够抓住文章主线。
在设计教学过程的时候,就是围绕着书有什么神奇之处,我们应该怎么做。
在课堂上,无论是读课文还是分析课文或是提问题都会围绕这两点,思路明确之后,学生就会回答这两个问题,最后知道要热爱书。
第一篇文章是诗歌的形式,自应该让学生们多读多体会,让同学们根据文章的形式,自己试着写两句。
第二篇结构很清晰,都是独立成为一个自然段,写家庭的一位成员是怎么爱书的故事,每个故事都有吸引人的地方,让学生们挑选出自己最喜欢的小节来读一读,能结合文章联系实际说说自己的体会。
2、拓展内容丰富。
两篇文章的都是著名人物,一是美国的狄金森,一是德国的米切尔·恩德,这两位家喻户晓的当然要好好介绍一番了,除了介绍外,米切尔·恩德有好多篇名著值得大家读一读,看一看其中《永远将不完的故事》在德国相当于中国的《西游记》这样的文章一定要推荐给大家看一看。
五年级下册《神奇的书》语文教案教材分析:《神奇的书》是一首短小精悍却富有哲理的诗。
作者以形象的比喻、简明的语言,热情的讴歌了书的神奇、书的魅力、书的美丽。
在教学时,让学生深切地感受到书的作用是多方面的,一旦拥有了它,就会获得幸福。
激发学生热爱读书的兴趣。
教学目标:1、朗读诗歌,学会生字新词。
2、边读边想像,理解诗的意境,体会作者热情讴歌书的神奇、美丽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诗,仿照前两段的写法再写一段。
4、体会作者对书的讴歌,培养学生对书的热爱。
重难点、关键:1、想像诗中描写的意境,体会书的神奇。
2、发挥想像仿写诗歌。
课时划分: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是人类的精神粮食”同学们你们爱书吗?都读过哪些类型?在读书中你获得哪些乐趣?书是多么神奇,今天我们就来读一读《神奇的书》这首诗歌吧?2、扣题质疑:书神奇在哪?让我们一起走进书里寻找吧!二、初读诗歌,了解大意。
1、自读诗歌,读准了字音,了解大意。
并想想自己读懂了什么?2、学生自读诗歌,师巡视。
3、指名朗读。
4、指名说说你读懂了什么?有什么疑问?三、再读诗歌,品味体会。
1、学习第一小节。
(1)指名读第一节,说说你的理解。
(2)说说这节诗写什么?(3)为什么这样说书能带我们到浩瀚的天地呢?2、自由读第二节,说说你的理解。
(1)理解词语。
(2)说说这节诗写什么?(3)想想书为什么能带我们领略人生的真谛?3、默读第三节,想想为什么说“即令你一贫如洗,也没有任何栅栏能阻挡,你在书的王国遨游的步履”呢?4、同桌互读第四节,说说这节诗告诉我们什么?引导学生理解“书装载了人类灵魂中全部的美丽”的含义。
四、三读诗歌,领略神奇。
1、让我们带着对书的喜爱之情再一次走进书的世界,去领略书的神奇。
2、交流汇报。
(设计意图:通过自读讨论,围绕“为什么说书是神奇的”这一问题组织学生学习,既突出了重点,又培养了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