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多极化趋势
- 格式:ppt
- 大小:4.41 MB
- 文档页数:25
世界多极化的发展趋势
世界多极化的发展趋势是指在国际关系中出现多个强权国家并列崛起,形成多个力量中心,相互之间存在一定的平衡和互动关系。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推进,世界多极化发展趋势日益明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经济实力的多极化。
随着新兴经济体的崛起,如中国、印度、巴西等国家的经济实力不断增强,正在逐渐改变世界经济格局。
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到2030年,新兴经济体
的合计经济规模将超过发达国家,成为世界经济的新中心。
其次,军事实力的多极化。
随着新兴国家军队的现代化建设和军事实力的增强,军事力量正逐渐成为影响国际关系的重要因素。
例如,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货物输出国,军事实力也在不断增强,这对世界格局产生了重大影响。
再次,文化和价值观念的多极化。
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和文化交流的加强,各国之间的文化价值观念差异逐渐凸显。
不同文化和价值观念的碰撞和融合,使得世界变得更加多元化。
例如,中国的儒家文化、西方的自由主义思想等不同文化和思想交流,对整个世界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最后,多边机构的建设和发展。
为了应对全球性问题和挑战,各国之间建立了众多的多边机构和组织,如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等。
这些多边机构的发展和壮大,使得国际事务的决策和规则制定更加公正和平衡。
总体来说,世界多极化的发展趋势是不可逆转的。
各国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越来越紧密,力量平衡的重要性也越来越凸显。
在未来的发展中,各国需要以平等、互利、和平、合作的精神加强对话和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
只有通过平等互利的合作,才能实现世界多极化进一步的发展和繁荣。
世界多极化的趋势和影响班级:材博1405姓名:高帅波学号:1410277专业:有色金属冶金2014年10月31号世界多极化的趋势和影响材博1405 学号1410277 高帅波一、绪论世界多极化是指一定时期内对国际关系有重要影响的国家和国家集团等基本政治力量相互作用而朝着形成多极格局发展的一种趋势,是对主要政治力量在全球实力分布状态的反映。
多极化发展并不是偶然的,它孕育于两极格局的演变之中,两极格局终结后,并没有出现格局,世界正在走向多极化,这是当今国际形势的一个突出特点。
二、世界多极化的由来1、世界多极化主要是指在国际体系中有多个战略力量中心并存的一种国际关系格局。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形成了美苏对抗的两极格局。
到了20世纪70年代初,世界局势经过大动荡、大分化、大改组,出现了新的情况。
美国由于深陷越南战争泥潭,实力受损。
苏联在与美国争霸的过程中也受到较大的牵制。
与此同时,中国国际地位不断上升,日本经过20多年的努力成为世界经济大国,西欧尤其是法国也越来越多地显示出其独立性的一面。
这些变化对美苏垄断国际事务的局面形成了冲击。
世界格局开始出现了多极化的苗头。
2、20世纪80年代以后,世界多极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
1998 年10月,邓小平同志明确指出,世界由两个大国主宰的时代已经过去,未来的世界是一个多极世界,这里包括中国、日本、西欧和其他好多国家集团。
三、世界多极化的发展趋势1、从世界前进的客观趋势看, 世界必将走向多极化, 而不是单极化。
首先, 经过战后至今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变化, 目前世界上除美国这个超级大国外,已有其他一些世界力量, 如欧盟、日本、俄罗斯、中国。
此外, 还有一些正在崛起的大国, 如印度、巴西, 还有一些重要的地区组织, 如东盟。
今后, 它们还将不断发展, 变得更为强大, 成为制约美国的重大因素。
其次, 在经济全球化不断加强的今天,各国间相互依存关系越来越密切, 并为世界各国的发展壮大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有利条件。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和影响(一)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1、欧洲走向联合(1)性质:是欧洲政治经济一体化组织(2)影响:促进了欧盟社会经济发展;提高了欧盟国际地位;推动了世界格局向多极化发展,形成美、日、欧三足鼎立的世界格局。
2、日本的崛起战后,日本经济开始复苏。
经济地位在世界经济中仍然举足轻重,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主要的贸易出口大国和对外援助大国。
影响:(1)日本改变了战后初期向美国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实行以日美关系为轴心的全方位外交,与美国既有联盟也有摩擦。
(2)使两极格局受到冲击,世界格局出现多极化趋势,形成美、日、欧三足鼎立的局面。
3、不结盟运动的兴起(1)特点:①奉行独立自主、非集团、不结盟政策;②反对帝国主义、新老殖民主义、种族主义、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③主张国际关系民主化和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
(2)影响:①标志着第三世界的崛起,第三世界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国际政治舞台;②推动了民族解放运动深入发展,加速了殖民体系的崩溃;③冲击了美苏两极格局。
4、中国的振兴(1)过程: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大大改变了国际政治力量的对比;1978年改革开放后,综合国力迅速增长。
(2)影响: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日益提高,成为国际政治舞台一支重要力量。
(三)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1、东欧剧变(1)实质:各国放弃社会主义道路,社会制度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2)原因:①历史原因:照搬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长期受制于苏联;②现实原因:东欧的改革没有突破苏联模式的束缚,成效不大,政治经济危机严重,执政党忽视民主法制建设,日益脱离群众。
③外部原因:苏联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影响;西方长期推行“和平演变”战略。
2、苏联解体(1)影响:两极格局结束,世界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国际社会主义运动遭到重大挫折。
(2)解体原因:(1)根本原因: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弊端长期得不到纠正;(2)直接原因:戈尔巴乔夫的政治改革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3)外部原因:西方国家长期推行的“和平演变”的战略。
世界多级化趋势的影响
世界多级化趋势的影响可以从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等多个方面来考虑。
1. 经济影响:多级化趋势通常意味着全球市场的开放和扩大,促进了全球贸易和投资的增加。
这有助于各国间的经济互动和资源配置的优化,促进了经济的增长和发展。
2. 政治影响:多级化趋势加大了国与国之间的政治联系和合作。
多国之间的经济合作和政治合作有助于解决全球性问题,如气候变化、粮食安全、恐怖主义等。
同时,多级化也意味着国际关系的复杂性增加,需要更多的国际组织和机制来管理和协调。
3. 社会影响:多级化趋势使得人们更容易进行跨国移民,加强了不同国家、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融合。
这有助于丰富人们的文化体验和视野,但也可能引发文化冲突和社会紧张。
4. 文化影响:多级化趋势促进了全球文化交流和文化多样性的保护。
人们通过互联网和社交媒体更容易接触和了解其他国家的文化,这有助于推动文化的创新和发展。
然而,全球化也可能导致文化同质化的趋势,挑战着民族文化的传承和保护。
综上所述,世界多级化趋势的影响是复杂而深远的,既有促进经济发展和合作的
积极作用,也存在一些挑战和风险。
各国应积极应对多级化趋势带来的变化,制定适应性策略,实现共赢和可持续发展。
简述世界多极化的趋势和影响世界多极化是建立在经济多极化基础上的一种客观的发展趋势。
它是指一定时期内对国际关系有重要影响的国家和国家集团等基本政治力量相互作用而趋向于形成多极格局的一种发展趋势,是主要政治力量在全球实力分布状态的一种反映。
世界多极化有着深刻的经济基础,不会因一事和一时的形势变化而逆转。
美国经济不可能长期保持“一枝独秀”的局面。
科索沃战争后,反对美国实行一极世界的呼声日趋高涨。
这种趋势在21世纪初会进一步发展,逐渐成为世界多数国家的政策意向。
它对多极世界的形成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冷战结束后,随着两极格局的终结,世界出现了多极化发展趋势。
从世界经济的角度看问题,冷战后时期,世界经济中有三个重要变化,它们都和世界力量对比的变动有关系。
首先,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年均和人均增长速度超过了发达国家经济,其中特别是中国的崛起引起世界的瞩目。
其次,欧洲经济一体化速度加快,经济货币联盟的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
最后,美国一反20世纪80年代国际竞争能力和经济地位下降趋势,经济得到强劲发展。
从对世界格局的影响看,这三种变化所起的作用是矛盾的。
前两种变化有利于世界多极格局的形成。
在相当程度上,它们是世界多极化发展的经济基础。
一、世界多极化的概念世界多极化往往是指世界政治多极化,即国际格局的多极化.国际格局,指的是世界主要国家、国家集团之问在一定历史时期内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国际结构和战略态势,它建立在利益和力量对比的基础之上。
是指对国际关系有重要影响的国家和国家集团等基本政治力量相互作用而在一定历史时期形成的国际关系结构。
这种格局是现实力量的配置和组合,世界政治格局是以综合国力对比为基础的。
当今世界,格局更多的是大国之间现实力量的综合对比与配置组合,从而形成“极”。
所谓“极”,指的是综合国力强、对国际事务影响大的国家或国家集团。
所谓“化”,是指一种发展趋势,并非指现实,表明在多极格局形成之前有一个相当长的过渡期(或叫转换期)。
当今世界多极化发展趋势的特点一、全球化背景下的多极化发展趋势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世界各国之间的通联日益紧密,经济、文化、政治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
在这种全球化的背景下,世界多极化的发展趋势日益明显,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经济多极化:不再是西方发达国家独大的时代,新兴经济体的崛起使全球经济格局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我国、印度、巴西等国家的经济实力不断增强,成为全球经济格局中的重要力量。
2. 文化多极化:各国文化之间的互动交流日益频繁,文化多样性得到充分重视。
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文化传统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传播和影响,文化多元化成为世界文化发展的主流趋势。
3. 政治多极化:世界上出现了更多平等的国家主体,国际关系变得更加多元化和复杂化。
各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发言权和影响力得到了提升,形成了更加平衡的国际政治格局。
二、多极化发展趋势的特点在全球多极化发展趋势的大背景下,多极化的发展呈现出一些显著的特点。
1. 多样性:不同国家、地区之间的发展模式和发展道路多样性,各自发挥着不同的优势和特点。
世界各地的多元文化在全球化进程中得到了更好地保护和传承,呈现出多样性和丰富性。
2. 平衡性:多极化的发展趋势使世界各国之间的力量更加平衡,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或地区能够独霸一方。
这种平衡性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防止出现传统霸权国家对其他国家的压迫与控制。
3. 民主化:多极化的发展趋势也带来了世界政治格局的民主化,各国在国际事务中的话语权更加均衡,国际决策更加民主化,更能充分体现各国的利益和声音。
4. 合作性:多极化发展趋势使得国际合作的需求更加迫切,各国之间加强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5. 稳定性:多极化发展趋势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避免一些局部冲突和战争。
各国之间在统一原则的基础上处理彼此关系,有利于构建和维护全球和平与安全。
三、推动多极化发展趋势的因素1. 全球化的推动:全球化深入发展推动了世界多极化的进程,各国之间的通联与合作更加密切,相互依存程度增加。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一、原因1、根本原因:经济力量结构的多极化发展——经济发展的区域集团化2、大国实力对比的变化:(1)西欧、日本、第三世界国家的崛起等多种政治、经济力量中心的崛起;(2)美苏实力的相对下降;二、含义1、多极化是一种趋势,一个动态发展过程,尚未定型。
2、“极”——经济实力或政治影响力;3、具体表现为:美苏实力相对衰落,欧日、中国、第三世界国家的兴起和上升。
三、表现(一)走向联合的欧洲1、原因:(1)现实原因:第二次世界大战使西欧丧失了世界政治经济中心的优势地位,它要重新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有力影响,必须联合起来。
(2)根本原因:经济发展的需要。
在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过程中,西欧国家间的联系日益密切。
(3)政治因素:美苏争霸的影响。
在美苏两极格局下受到美国的控制和苏联的威胁,美苏“冷战”开始后,西欧国家逐渐认识到,必须走联合的道路才能保障自身的安全和获得发展。
(4)历史因素:统一思想源远流长以及相似的文化价值观。
(5)其它因素:法德和解;舒曼计划(1950年)——意义2、联合过程:(1)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1951年,法,意、荷、比,卢、联邦德国六国签订了《巴黎条约》,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
这个共同体促使政治宿敌法德之间的矛盾化解。
(2)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成立(1957年)(3)欧洲共同体成立:1967年,这三个共同体合并为一个机构——欧洲共同体(4)1993年,《马斯特里赫特条约》建立欧盟(5)欧洲单一货币欧元于1999年启动,欧洲经济与货币联盟正式形成3、影响:(1)欧洲共同体成立后,西欧国家不断加强经济合作,经济实力大大增强。
(2)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西欧国家开始摆脱美国的控制,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3)资本主义世界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局面形成(4) 增强与美苏抗衡的实力,冲击了两极格局,使世界朝多极化方向发展(二)日本谋求政治大国的地位1、原因:战后日本经济恢复发展;①原因A、二战后,日本政府进行民主改革:以铲除军国主义的社会经济基础,进一步消除生产关系中的封建落后因素.这就为日本经济恢复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历程随着全球化的到来,世界变得越来越相互依存和互动。
在这个大背景下,世界多极化趋势逐渐形成,各国之间的实力对比逐渐平衡,国际关系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
下面将介绍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历程。
一、二战后的多极化趋势初现二战后,欧洲和亚洲的多个国家和地区相继独立,这些新生国家在国际政治、经济和军事等方面逐渐成为有影响力的国家。
相比于美国和苏联等强大的国家,这些新生国家往往受制于其周边大国,但是它们的发展对于全球政治和经济的影响开始逐渐显现出来。
此时在国际关系中开始呈现出多元的局面。
在这种情况下,美国和苏联成为主要的国际大国,它们之间的关系及其对其他国家的影响也成为世界多极化趋势的主要因素。
美国和苏联之间的竞争从1947年的希柏利-末日报告开始,逐渐升级为冷战。
在冷战期间,美国和苏联之间的军事、政治和经济上的竞争,再加上欧洲、亚洲、中东等地区的社会主义阵营的发展,使得全球的多极化态势愈发明显。
二、东亚及全球化的推进上个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初,东亚地区的多个国家开始经济转型,在此期间,中国、韩国、新加坡等国迅速崛起,使得东亚地区逐渐成为全球经济体重要的一部分,东亚国家的崛起在全球化进程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在此期间,全球多极化趋势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在此背景下,在东亚许多国家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全球化趋势进一步加强。
在90年代初期,美国经济强盛,日本经济崛起,欧洲和日本也开始崭露头角,这些因素引起了全球性的关注。
因此,在这个背景下,这些国家和地区之间加强了交流和合作,开始形成多极化趋势。
三、21世纪的全球化21世纪初,全球的多极化态势进一步发展。
此时,美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其在政治、经济和军事上的实力仍然领先于其他任何国家。
但是,中国和其他新兴国家的崛起,以及欧洲和日本的持续经济增长,让全球政治和经济实力的格局出现了微妙的改变。
在当前的全球化进程中,中国和美国之间的经济和战略竞争成为全球多极化趋势中的一个主要方面。
世界多极化趋势所谓“极”,指的是综合国力强、对国际事务影响大的国家或国家集团。
所谓“化”,是指一种发展趋势,并非指现实,表明在多极格局形成之前有一个相当长的过渡期(或叫转换期)。
世界多极化是指一定时期内对国际关系有重要影响的国家和国家集团等基本政治力量相互作用而朝着形成多极格局发展的一种趋势,是对主要政治力量在全球实力分布状态的反映。
多极化发展并不是偶然的,它孕育于两极格局的演变之中,两极格局终结后,并没有出现单极格局,世界正在走向多极化,这是当今国际形势的一个突出特点。
一、概论中文名称:世界多极化英文名称:world multipolarization定义:国际关系格局由一、两个超级大国为中心向两个以上的实力相当国家或国家集团组成力量中心转化的趋势。
20世纪90年代初,由于苏联的解体,东欧形势的剧变,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垄断国际政治的局面被打破,标志世界格局正向多极化发展。
二、原因①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旧的两极格局被打破。
②世界各种力量出现新的分化、组合。
③大国关系经历重大而深刻的调整。
④根本原因: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世界政治发展本身的不平衡,美国推行单边主义扩张战略,引起其他政治元素的不满。
三、表现世界正在形成若干个政治经济力量中心,美国、欧盟、日本、俄罗斯、中国等大国和国际组织在国际社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①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并极力构建以自己为主导的单极世界。
②欧盟的建立、扩大和发展。
1999年欧元启动,标志着欧盟内部合作进一步加强,提高了欧盟的国际地位。
③日本将两极格局的瓦解视为跻身政治大国的大好时机,主动参与国际事务,加快谋求政治大国地位的步伐。
④苏联解体后,俄罗斯联邦取代苏联在联合国的地位,并拥有足以同美国相匹敌的军事武器。
随着国内外经济形势不断好转,国际地位也有了很大改善。
⑤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实力的迅速增长,国际地位与影响力日益提高。
四、特点①世界多极化是顺应时代发展需求和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