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东北大学C++实验报告6

东北大学C++实验报告6

东北大学C++实验报告6
东北大学C++实验报告6

实验六

1.实验要求

(1)定义Point类,有坐标_x,_y两个成员变量;对Point类重载“++”(自增)、“――”(自减)运算符,实现对坐标值的改变。

(2)定义一个车(vehiele)基类,有Run、Stop等成员函数,由此派生出自行车(bicycle)类、汽车(motorcar)类,从bicycle和motorcar派生出摩托车(motorcycle)类,它们都有Run、Stop等成员函数。观察虚函数的作用。

2. 实验内容及实验步骤

(1) 编写程序定义Point类,在类中定义整型的私有成员变量_x_y,定义成员函数Point& operator++();Point operator++(int);以实现对Point类重载“++”(自增)运算符,定义成员函数Point&operator--();Point operator--(int);以实现对Point类重载“--”(自减)运算符,实现对坐标值的改变。程序名:1ab8_1.cpp。

(2) 编写程序定义一个车(vehicle)基类,有Run、Stop等成员函数,由此派生出自行车(bicycle)类、汽车(motorcar)类,从bicycle和motorcar派生出摩托车(motorcycle)类,它们都有Run、Stop等成员函数。在main()函数中定义vehicle、bicycle、motorcar、motorcycle的对象,调用其Run()、Stop()函数,观察其执行情况。再分别用vehicle类型的指针来调用这几个对象的成员函数,看看能否成功;把Run、Stop定义为虚函数,再试试看。程序名:lab8_2.cpp。

3. 源程序

Lab8_1

#include

using namespace std;

class Point{

public:

Point(int X,int Y): _x(X),_y(Y){}

Point operator++();

Point operator++(int);

Point operator--();

Point operator--(int);

void Putout() const;

private:

int _x,_y;

};

void Point::Putout() const{

cout<<"("<<_x<<","<<_y<<")"<

Point Point:: operator++(){

_x++;

_y++;

return *this;

}

Point Point::operator++(int){

++_x;++_y;

return *this;

}

Point Point::operator--(){

_x--;

_y--;

return *this;

}

Point Point::operator--(int){

--_x;

--_y;

return *this;

}

int main(){

Point A(6,7);

cout<<"Point++: ";

(A++).Putout();

cout<<"++Point: ";

(++A).Putout();

cout<<"Point--: ";

(A--).Putout();

cout<<"--Point: ";

(--A).Putout();

return 0;

}

运行结果

Lab8_2

1)在main()函数中定义vehicle、bicycle、motorcar、motorcycle的对象,调用其Run()、Stop()函数。

#include

using namespace std;

class Vehicle{

public:

void Run(){cout<<"基类Vehicle的Run函数调用"<

void Stop(){cout<<"基类Vehicle的Stop函数调用"<

};

class bicycle :public Vehicle

{

public:

void Run(){cout<<"派生类bicycle的Run函数调用"<

void Stop(){cout<<"派生类bicycle的Stop函数调用"<

};

class motorcar :public Vehicle

{

public:

void Run(){cout<<"派生类motorcar的Run函数调用"<

void Stop(){cout<<"派生类motorcar的Stop函数调用"<

};

class motorcycle :public bicycle,public motorcar

{

public:

void Run(){cout<<"派生类motorcycle的Run函数调用"<

void Stop(){cout<<"派生类motorcycle的Stop函数调用"<

};

int main(){

Vehicle V;

bicycle B;

motorcar M;

motorcycle Mc;

V.Run(); V.Stop();

B.Run(); B.Stop();

M.Run(); M.Stop();

Mc.Run(); Mc.Stop();

return 0;

}

运行结果

2)用vehicle类型的指针来调用这几个对象的成员函数。

#include

using namespace std;

class Vehicle{

public:

virtual void Run(){cout<<"基类Vehicle的Run函数调用"<

class bicycle :virtual public Vehicle

{

public:

void Run(){cout<<"派生类bicycle的Run函数调用"<

void Stop(){cout<<"派生类bicycle的Stop函数调用"<

class motorcar :virtual public Vehicle

{

public:

void Run(){cout<<"派生类motorcar的Run函数调用"<

void Stop(){cout<<"派生类motorcar的Stop函数调用"<

class motorcycle :public bicycle,public motorcar

{

public:

void Run(){cout<<"派生类motorcycle的Run函数调用"<

void fun(Vehicle *p){

p->Run();

p->Stop();

}

int main(){

Vehicle V;

bicycle B;

motorcar M;

motorcycle Mc;

fun(&V);

fun(&B);

fun(&M);

fun(&Mc);

return 0;

}

运行结果

4.思考题

(1).函数类型operator 运算符(形参表)

{

函数体;

}

(2). friend 函数类型operator 运算符(形参表)

{

函数体;

}

(3).通过指向基类类型的指针和引用来调用对象的虚函数来实现

2011东北大学大学物理期末考题及答案

东北大学大学物理期末 一、 填空题 1. 已知两分振动的振动方程分别为:t x ωcos 1= 和 )2 cos( 32π ω+=t x , (其中 x 的单位为m ,t 的单位为s ),则合振动的振幅为A = ____2___m 。 2. 在驻波中,设波长为λ,则相邻波节和波腹之间的距离为_____ 4 λ ____ 。 3.火车A 行驶的速率为20m/s ,火车A 汽笛发出的声波频率为640Hz ;迎面开来另一列 行驶速率为25m/s 的火车B ,则火车B 的司机听到火车A 汽笛声的频率为 730 Hz . (空气中的声速为: 340m/s) 4.在空气中,用波长为λ= 500 nm 的单色光垂直入射一平面透射光栅上,第二级缺级 光栅常数 d =2.3×10 -3 mm ,则在观察屏上出现的全部主极大条纹条数为__5 _条。 5.光的偏振现象说明光波是____横波______。 6.一体积为V 的容器内储有氧气(视为理想气体,氧气分子视为刚性分子),其压强为P ,温度为T ,已知玻耳兹曼常数为k 、普适气体常数(摩尔气体常数)为R , 则此氧气系统的分子数密度为__ kT p ___ 、此氧气系统的内能为___pV 2 5 ____。 7.处于平衡态A 的理想气体系统,若经准静态等容过程变到平衡态B ,将从外界吸热416 J ; 若经准静态等压过程变到与平衡态B 有相同温度的平衡态C 时,将从外界吸热582 J , 则从平衡态A 变到平衡态C 的准静态等压过程中,系统对外界所作的功为 166 J 。 8.不考虑相对论效应,电子从静止开始通过电势差为U=300V 的静电场加速后, 其德布罗意波长为___0.07__nm 。 (电子静止质量:kg 101.931 -?=e m ;电子电量:C 10 6.119 -?=e ; 普朗克常量:s J 10 63.634 ??=-h ) 9.描述微观粒子运动的波函数ψ(r , t )须满足的条件是 单值 、连续、有限、归一。

C语言实验报告合集

《C语言程序设计》实验报告 专业:班级:学号:学生姓名:实验日期:成绩:指导老师: 实验单元一程序基本结构设计 一、实验题目 实验一熟悉VC++环境 二、实验目的 1. 熟悉C程序编辑环境,掌握主要菜单项的作用。 2. 熟悉编写一个C程序的上机过程(编辑、编译、链接和运行)。 3. 熟悉C程序的基本输入输出语句 三、实验内容 1. 书本第一章的例一程序。 2. 由键盘输入两个整数,求得它们的和并输出至屏幕。 四、实验环境 1.硬件环境:当前所有电脑硬件环境均支持。 2.软件环境:Visual C++ 6.0 五、实验代码及结果(程序运行结果请以截屏图给出) 1.源程序代码: #include "stdio.h" int main() {int a,b,sum; a=2; b=3; sum=a+b; printf("007zhang\nsum=%d\n",sum); return 0; } 运行结果为:

2.源程序代码: 运行结果为: 六、实验心得(请对每个实验题目编程及调试运行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进行简单总结)

《C语言程序设计》实验报告 专业:班级:学号:学生姓名: 实验日期:成绩:指导老师: 实验单元一程序基本结构设计 一、实验题目 实验二顺序结构程序设计 二、实验目的 (1)掌握C语言数据类型以及变量的声明。 (2)掌握C语言的赋值运算符、赋值表达式、赋值语句。 (3)掌握C语言的整型和字符型的混合运算。 (4)掌握C语言的输入、输出函数的使用格式。 三、实验内容 1.有人用温度计测量出华氏温度,现输入华氏温度f,请编写程序把它转换为摄氏温度c。 已知华氏温度和摄氏温度有如下关系:c=5/9(f-32)。 2.输入长方形的长和宽,编程求该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要求周长和面积保留两位小数) 3.将字符串“China”译成密码,译码规则是:用字母表顺序中原来字母后面的第5个字母 替代原来的字母。请编写程序实现译码并输出。 四、实验环境 1.硬件环境:当前所有电脑硬件环境均支持。 2.软件环境:Visual C++ 6.0 五、实验代码及结果(程序运行结果请以截屏图给出) 1.源程序代码: 运行结果为: 2.源程序代码: 运行结果为: 3.源程序代码: 运行结果为: 六、实验心得(请对每个实验题目编程及调试运行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进

六年级科学实验报告

滕州市辰龙希望小学 六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报告 六年级上册第三课《馒头发霉了》 实验名称:探究霉菌的生长所需要的条件 1 选做 实验目的:探究霉菌的生长所需要的条件。 实验材料:每组准备:放大镜、烧杯、吸管、小刀、水、塑料袋、馒 头 实验步骤: 1.将密封好的两袋馒头,一袋放在温度较高的地方,另一袋放在冰箱里,每天按时观察,看霉菌是否已经出现,把霉菌出现的时间和出现的部位记录在自己提前设计好的记录表里。 2.将密封好的两袋馒头,一袋滴上适量的水,使馒头保持湿润,另一袋不滴水,使馒头保持干燥,将两袋馒头放在相同的环境中,每天按时观察,看霉菌是否已经出现,把霉菌出现的时间和出现的部位记录在自己提前设计好的记录表里。 实验结论: 放在温度较高地方的馒头和滴上水的馒头很快长出了霉菌,而放在冰箱里的馒头和不滴水的馒头却经过较长的时间才长出霉菌。 实验分析: 因为霉菌的生活需要适宜的温度和适量的水份,所以放在温度较高地方的馒头和滴上水的馒头很快长出了霉菌。 六年级上册第二课《馒头发霉了》 实验名称:馒头发霉的对比实验 2 选做

实验目的:比较馒头在什么情况下容易发霉 实验器材:四片馒头(或用其他容易发霉的食物)塑料袋 实验步骤: 1选4片馒头(或用其他容易发霉的食物),分别贴上号码。 2.在1、3号上滴水,将2、4号烤干。 3?将4片馒头分别装入袋中。 4?将1 2号放在朝阳的窗台上(或其他温度较高的地方),3、4号放入冰箱里。 5.几天后,观察4片馒头,看一看发生了什么变化,并记录下来。 实验结论: 1号馒头发霉最早,发霉的面积最大。 2号、3号馒头发霉时间和面积居中。 4号馒头发霉时间晚,发霉面积小。 实验分析:馒头在潮湿,高温的情况下最容易发霉。 六年级上册第五课《蜡烛的变化》 实验名称:蜡烛燃烧的变化实验 1 必做 实验目的:点燃蜡烛,将干玻璃片放在火焰上方看是否会产生新物质。 实验类型:演示 实验材料: 每组准备:蜡烛、火柴、干玻璃片、试管夹 实验过程: 1 .点燃蜡烛,观察现象。

(完整版)东北大学单色仪定标实验详细过程

首先是实验报告中的记录表格,那本书上并没有给出完整表格,只给了一个表头,我们画表格的时候则要画至少19行(推荐20行乃至21行会更好些),老师在检查完实验报告后说许多人的表格画的不合格,大都是因为行数画少了。 其次就是实验前预习,老师讲解的时候真的会提问的,不过没有扣分就是了。问的问题大致是六个,分别是: 1.单色仪的结构原理 2.单色仪定标的原理 3.单色仪定标的意义 4.如何识别谱图 5.单色仪鼓轮读数怎么读 6.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前3个问题在书中都能找到,后三个问题稍后我会说明,这6个问题也就是整个实验的核心内容,弄懂了这6个问题整个实验操作就不会犯太大的错误。 进教室并将书包放好之后,老师会将实验报告收上来,然后让我们看一段幻灯片(自动播放的),同时她在那检查实验报告,幻灯片的内容就是上述的6个问题的答案,所以万一课前没来得及预习,将幻灯片里的内容记下来也可以。幻灯片结束之后就是老师讲解了,这里我们略过,直接看实验过程吧。

注:单色仪的两狭缝宽度千万不要调! 光谱、读数显微镜与单色仪

透镜和汞灯

以上就是我们实验时用到的仪器。

首先打开汞灯,刚开始不要急着观察,汞灯需要点亮一段时间才能达到最大亮度。 接着是调整单色仪鼓轮的位置 注意:单色仪的鼓轮是配有一个反射镜的(让我拿下去了),单色仪鼓轮上主尺的读数是左大右小(老师可能会问到),和读数显微镜的主尺标示不一样,如上图所示。 而在实验时我们观察单色仪鼓轮读数是通过反射镜来观察,如下图:

从反射镜中看主尺读数就是左小右大了,如此时的读数应为18.311mm左右(主尺上一个格1mm,测微鼓轮一个格0.01mm)。

数电实验-实验报告-实验六

实验一 TTL与非门的参数测试 一、实验目的 ·掌握用基本逻辑门电路进行组合逻辑电路的设计方法。 ·通过实验,验证设计的正确性。 二、实验原理 1.组合逻辑电路的分析: 所谓组合逻辑电路分析,即通过分析电路,说明电路的逻辑。 通常采用的分析方法是从电路的输入到输出,根据逻辑符号的功能逐级列出逻辑函数表达式,最好得到表示输出与输入之间的关系的逻辑函数式。然后利用卡诺图或公式化简法将得到的函数化简或变换,是逻辑关系简单明了。为了使电路的逻辑功能更加直观,有时还可以把逻辑函数式转化为真值表的形式。 2.逻辑组合电路的设计: 根据给出的实际逻辑问题,求出实现这一逻辑功能的最简单电路,陈伟组合逻辑电路的设计。 3.SSI设计:设计步骤如下: ①逻辑抽象;分析时间的因果关系,确定输入和输出变量。 ②定义逻辑状态的含义:以二值逻辑0、1表示两种状态。 ③列出真值表 ④写出逻辑表达式,并进行化简,根据选定器件进行转换。 ⑤画出逻辑电路的连接图。 ⑥实验仿真,结果验证。 三、实验仪器及器件 数字万用表1台

多功能电路实验箱1台 四、实验内容 1.设计5421BCD 码转换为8421BCD 码(用双输入端与非门实现)。 四位自然二进制码 5421BCD码 B3 B2 B1 B0 D3 D2 D1 D0 0 0 0 0 0 0 0 0 0 0 0 1 0 0 0 1 0 0 1 0 0 0 1 0 0 0 1 1 0 0 1 1 0 1 0 0 0 1 0 0 0 1 0 1 0 1 0 1 0 1 1 0 0 1 1 0 0 1 1 1 0 1 1 1 1 0 0 0 1 0 1 1 1 0 0 1 1 1 1 0 1 0 伪码 1 0 1 1 1 1 0 0 1 1 0 1 1 1 1 0 1 1 1 1 根据5421BCD 码与8421BCD 码真值表可得 2.设A 、B 、C 、D 代表四位二进制变量,函数X=8A-4B+2C+D ,试设计一个组合逻辑电路,判断当函数值介于4

东北大学图像处理实验报告

计算机图像处理实验报告 哈哈哈哈哈哈实验台31 1.应用MATLAB语言编写显示一幅灰度图像、二值图像、索引图像及 彩色图像的程序,并进行相互之间的转换 1)彩色图像转换为灰度图像、索引图像、二值图像 A=imread('F:\colorful.jpg'); subplot(221);imshow(A);title('彩色图像'); I1=rgb2gray(A); subplot(222);imshow(I1);title('灰度图像'); [X1,map]=rgb2ind(A,256); subplot(223);imshow(X1);title('索引图像'); BW=im2bw(A); subplot(224);imshow(BW);title('二值图像'); 彩色图像灰度图像 索引图像二值图像

2)灰度图像转换为索引图像、二值图像 clear A=imread('F:\colorful.jpg'); B=rgb2gray(A); subplot(131);imshow(B);title('灰度图像'); [X2,map]=gray2ind(B,128); subplot(132);imshow(X2);title('索引图像'); BW2=im2bw(B); subplot(133);imshow(BW2);title('二值图像'); 灰度图像索引图像二值图像 3)索引图像转为灰度图像、二值图像、彩色图像 clear A=imread('F:\colorful.jpg'); [X,map]=rgb2ind(A,256); subplot(221);imshow(X);title('索引图像'); I3=ind2gray(X,map); subplot(222);imshow(I3);title('灰度图像'); BW3=im2bw(X,map,0.5); subplot(223);imshow(BW3);title('二值图像'); RGB=ind2rgb(X,map); subplot(24);imshow(RGB);title('还原彩色图像'); 索引图像灰度图像 二值图像还原彩色图像

C语言实验报告

《C语言程序设计实训1》报告 设计题目:基于数组的学生信息管理系统学院名称:信息科学技术学院

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班级: 姓名:学号 指导教师: 提交日期: 2014年12月22日 一、实验内容 编写并调试程序,实现学校各专业班级学生信息的管理。10个学生的信息存储在文件中。在头文件中定义学生信息的结构体类型,包括: 学号、姓名、专业、班级、3门成绩;和符号常量N(学生数)。(同一班 级的学生可以属于不同的专业,同一专业的学生可以属于不同的班级)

二、实验要求 (1)main函数:以菜单形式将各项功能提供给用户,根据用户的选择, 调用相应的函数。 STU student[N]; 函数 #include "" void main() { int i,n,id,num,m,sub,corse;将从文件中读取10个人的信\n"); printf("\n2.您将从文件中随机读取第n(0<=n<=9)个学生的信息\n") printf("\n3.您将根据某一班级某一专业总分超过多少进行查找\n"); printf("\n4.您将求某一课程分数最高的学生序号的下标\n"); printf("\n5.您将对平均成绩由低到高进行简单选择排序法\n ");

printf("\n6.您将对某一个班的平均成绩由低到高进行起泡排序法\n"); printf("\n7.您将对某门专业的学生的某门课程成绩由低到高进行直接插入排序法\n"); printf("\n8.您将把学生信息存入文件\n"); scanf("%d",&id); getchar(); switch(id){ case 1: { printf("\n从文件中读取信息\n"); Input(students,sizeof(students)/sizeof(STU));Sort_select 函数 #include "" void Sort_select(STU * p) { int i,j,k; float sum,ave[N],t; STU tem; for(i=0;i

2020春东北大学大学物理IX作业1

一、单选题 1、静电场的环路定理的数学表达式和它所说明的静电场的特点是:( A ) (A )数学表达式为∮L E ? ·dl =0,它说明静电场是保守场。 (B )数学表达式为∮L E ? ·dl =0,它说明静电场是非保守场。 (C )数学表达式为∮L E ? ·dl ??? =1ε0∑qi i ,它说明静电场是非保守场 (D )数学表达式为∮L E ? ·dl ??? =1 ε ∑qi i ,它说明静电场是保守场 ——————————————————————————————————————— 2、在下列说法: (1)可逆过程一定是准静态过程。 (2)准静态过程一定是可逆的。 (3)不可逆过程一定是非准静态过程。 (3)非准静态过程一定是不可逆的。 正确的是:( A ) (A )(1)、(4) (B )(2)、(3) (C )(1)、(2)、(3)、(4) (D )(1)、(3) 3、计算热机效率的两个公式:①η=1- |Q|2Q 1 和②η=1- T 2T 1 ,下述说法正确的是( D ) (A )两个公式对任何循环都可使用 (B )公式①对任何循环过程都可使用,而公式②只能对卡诺循环使用。 (C )公式①对任何循环过程都可使用,而公式②只能对理想气体的卡诺循环使用。 (D )公式①对任何循环过程都可使用,而公式②只能对可逆卡诺循环可以使用。 ——————————————————————————————————————— 4、使4mol 的理想气体,在T=400K 的等温状态下,体积从V 膨胀到2V ,则此过程中气体的熵增加为ΔS 1;若此气体的膨胀在绝热状态下进行的气体的熵增加为ΔS 2则有:( D ) (A )ΔS 1=4Rln2J ·K -1 ΔS 2﹥0 (B )ΔS 1=4Rln2J ·K -1 ΔS 2≠0 (C )ΔS 1=4Rln2J ·K -1 ΔS 2﹤0 (D )ΔS 1=4Rln2J ·K -1 ΔS 2=0 ——————————————————————————————————————— 5、某导体圆环在匀强磁场之中发生了热膨胀,若该导体圆环在平面与纸面平行,且已知导体圆环中产生的感应电流是顺时针的,则该圆环所在处的磁感强度的方向为:( C ) (A )平行纸面向左 (B )平行纸面向右 (C )垂直纸面向外 (D )垂直纸面向里 ——————————————————————————————————————— 6、在重力场中,分子质量m 的气体温度T 恒定,取z 轴竖直向上,z=0处的分子数密度为n 0,任意高度z 处的分子数密度为n ;在z=0处的压强这p 0。测得某高度处的压强为p 该处的高度为,它们的表达式可分别写为:( C ) (A )n=kT mg ln p 0p 和z=n 0e ?mgz kT 。 (B )n=n 0e mgz kT 和z=kT mg ln p 0p (C )n=n 0e ? mgz kT 和z=kT mg ln p 0 p (D )n=n 0e ? mgz kT 和z=?kT mg ln p 0p ———————————————————————————————————————

东北大学大学物理2011

一、 填空题 1. 已知两分振动的振动方程分别为:t x ωcos 1= 和 )2 cos(32π ω+ = t x , (其中 x 的单位为m ,t 的单位为s ),则合振动的振幅为A = ______m 。 2. 在驻波中,设波长为λ,则相邻波节和波腹之间的距离为_______ 。 3.火车A 行驶的速率为20m/s ,火车A 汽笛发出的声波频率为640Hz ;迎面开来另一列 行驶速率为25m/s 的火车B ,则火车B 的司机听到火车A 汽笛声的频率为 Hz . (空气中的声速为: 340m/s) 4.在空气中,用波长为λ= 500 nm 的单色光垂直入射一平面透射光栅上,第二级缺级 光栅常数 d =2.3×10 -3 mm ,则在观察屏上出现的全部主极大条纹条数为__ _条。 5.光的偏振现象说明光波是____ ______。 6.一体积为V 的容器内储有氧气(视为理想气体,氧气分子视为刚性分子),其压强为P ,温度为T ,已知玻耳兹曼常数为k 、普适气体常数(摩尔气体常数)为R , 则此氧气系统的分子数密度为_____ 、此氧气系统的内能为_______。 7.处于平衡态A 的理想气体系统,若经准静态等容过程变到平衡态B ,将从外界吸热416 J ; 若经准静态等压过程变到与平衡态B 有相同温度的平衡态C 时,将从外界吸热582 J , 则从平衡态A 变到平衡态C 的准静态等压过程中,系统对外界所作的功为 J 。 8.不考虑相对论效应,电子从静止开始通过电势差为U=300V 的静电场加速后, 其德布罗意波长为_____nm 。 (电子静止质量:kg 101.931 -?=e m ;电子电量:C 10 6.119 -?=e ; 普朗克常量:s J 10 63.634 ??=-h ) 9.描述微观粒子运动的波函数ψ(r , t )须满足的条件是 、连续、有限、归一。 二、 选择题

c语言实验报告

C语言实验报告 说明 1,所有程序均用VC6.0编译运行,文件名命名为姓名+日期,因为实验存在补做,所以并不是按照日期先后排列的。 2,为了使截图清晰,手动将运行窗口由“黑底白字”改为了“白底黑字”。 实验2 数据类型、运算符和表达式 一、实验目的: (1)掌握C语言数据类型,熟悉如何定义一个整型、字符型、实型变量、以及对它们赋值的方法。 (2)学会使用C的有关算术运算符,以及包含这些运算符的表达式,特别是自加(++)和自减(――)运算符的使用。 (3)掌握C语言的输入和输出函数的使用 (4)进一步熟悉C程序的编辑、编译、连接和运行的过程。 三、程序调试与问题解决: (1)输人并运行下面的程序 #include void main() { char c1,c2; c1='a'; c2='b'; printf("%c %c\n",c1,c2); } ○1运行此程序。 ○2在上面printf语句的下面再增加一个printf语句。

printf("%d %d\n",c1,c2); 再运行,并分析结果。 输出结果如图,编译成功,无错误。 ○3将第3行改为 int c1,c2; 再运行,并分析结果。 ○4再将第4、5行改为 c1=a; c2=b; 再运行,并分析结果。 a,b没有定义,编译报错。 ○5再将第4、5行改为 c1=‘’a‘’; c2=‘’b‘’; 再运行,并分析结果。 ○6再将第4、5行改为 c1=300; c2=400; 再运行,并分析结果。 以字符型输出时,输出的将是300,400对应的字符。 (2)输人并运行教材第3章习题3. 6给出的程序 #include main () { char c1='a',c2='b',c3='c',c4='\101',c5='\116';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C语言实验报告(六)

华北水院高级语言程序设计(C语言)实验报告(六) --学年第学期 级专业:学号:姓名:……………………………………………………………………………………………… 一、实验题目:指针 二、实验目的:(略) 三、实验内容: 1. 程序验证(略) 2.程序设计 1)分别求出数组中所有3的倍数之和以及5的倍数之和。形参n给了数组中数据的个数,利用指针three返回3的倍数之和,利用指针five返回5的倍数之和。例如:数组中的值依次为:1,5,9,2,3,15,11,6,10;则利用指针three返回3的倍数之和33;利用指针five返回5的倍数之和30。请在下面空白处完善这一函数的功能,并且调试运行出结果。 源代码:运行结果: #include #define N 20 void fun(int *a,int n,int *three,int *five) { int i; *three=0;*five=0; for(i=0;i

c语言实验报告

丽水学院计算机实验报告

丽水学院计算机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1.熟悉Visual C++和C-Free等集成环境,掌握运行一个C程序的基本步骤,包括编辑、编译、连接和运行。 2.掌握算术表达式和赋值表达式的使用。 3.掌握基本输入、输出函数的使用。 4.能够编程实现简单的数据处理。 二、实验环境 硬件:Pentium以上的计算机。 软件:Windows XP操作系统、Visual C++和C-Free等集成环境。 三、实验内容和结果 1.编程题1 在屏幕上显示一个短句“What is a computer?” 思考: (1)如何在屏幕上显示你自己的学号,姓名和班级? (2)如何在屏幕上显示数字、英文字母和汉字等信息?例如:“你在机房吗?” 编程题1源程序: #include<> void main() { printf("What is a computer?\n");

} 程序运行结果: What is a computer? 思考题(1): #include<> void main() { printf(",小王,班级\n"); } 思考题(2): #include<> void main() { printf("英文字母abcdefgABCDEFG\n"); printf("汉字:哇哈哈啊哈和\n"); } 2.编程题2 在屏幕上显示下列图形。 * * * * * * * * * *

思考:如何在屏幕上显示下列图形? A A A A 编程题2源程序: #include<> void main() { int i,j; for(j=1;j<5;j++) { for(i=5;i>j;i--) printf("*"); printf("\n"); } } 程序运行结果: * * * * * * * * * * 思考题:

实验六 一维数组实验报告

*** 软件类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C语言程序设计学号: 姓名: 班级: 指导教师: 开课学期: 学院: ***教务处

⑷一维数组排序。 四、实验过程及内容:(运行结果请抓图到对应题目的下方) 1. 先分析以下程序,写出运行结果,再上机检验。 2.程序填空题。下面程序的功能是9个评委给某个参赛选手打分,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求该参赛选手的平均分。填空完成程序。

实验结果: 3. 程序填空题。有数列1,1,2,4,7,13,24…,该数列的规律是从第4项起,每项是它的前三项之和。下列程序的功能是将该数列的前30项存放在一维数组中,输出时每行输出5个数。填空完成程序。 实验结果: 4. 程序改错题。下面程序的功能是将数组中的数按从大到小排序后输出。改正程序中的错误。 实验结果: 5. 程序改错题。某公司从用公用电话传递数据,数据是四位的整数,在传递过程中需要加密,加密规则为每位数字都加上5,然后用和除以10的余数代替该数字,再将第一位和第四位交换,第二位和第三位交换。改正程序中的错误。

实验结果: 6. 小楚参加了一个研究生考试培训班,共30次课,由于路途较远,每次都是打车去上课,来回的车费分别存储在数组a和b中,其中-1表示未去上课。 编程计算小楚参加培训班共打车花费多少钱?(要求保留1位小数,用循环实现) 输出结果的形式为: s=1234.5 a数组和b数组定义如下: double a[30]={31.0,32.0,30.3,32.8,30.5,30.6,31.0,32.8,-1,31.8,31.9,31.5,32.3,32.3,31.8,32.5 ,31.5,30.3,30.4,32.5,30.2,30.2,30.7,32.1,32.1,31.4,31.9,31.9,-1,30.5}; double b[30]={30.2,30.2,30.3,31.6,32.7,31.5,30.4,32.4,-1,31.0,31.8,32.1,31.6,31.4,32.4,32.1 , 32.5,32.3,32.5,31.4,31.2,30.3,32.3,30.7,31.3,30.2,31.1,30.5,-1,31.9}; 五、实验小结

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实验报告

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实验报告 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实验报告 作者: 项蔺川 放大镜下的新发现 实验名称: 放大镜下的新发现 实验器材、药品: 放大镜、水、小字体的书、昆虫各种小晶体(盐、糖等) 实验方法和步骤: 1、认识放镜的构造,了解放大镜的应用。 2、用放大镜看书、报纸等(自己的发现) 3、了解其它有方大功能的物体,水滴放大镜。 4、用放大镜观察昆虫,了解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 5、用方、放大镜观察晶体。(盐、 白糖) 实验结论: 在放大镜下看到的物体比实际的大得多。实验评价: 日期: 年月日 年级:六年级 实验者

奇特的身体构造 实验名称:奇特的身体构造 实验器材: 放大镜2 只、 蝇子蟋蟀蝴蝶等动物的标本1 套 步骤: 1、观察昆虫的触角: 发现触角不是一根直的, 而是一节一节的; 2、苍蝇的眼: 发现不是一个, 网格状的分布着几千个小眼; 3、蝴蝶的鳞片: 彩色的鳞片其实是扁平的细毛; 4、蟋蟀的外壳: 光滑的外壳上, 还有许多“小刺”; 5、苍蝇的脚: 脚的底端有“吸盘” ,所以可以在天花板上倒立 结论: 我认为观察的小昆虫和肉眼大不相同,借助放大镜,可以观察到小动物的细微之处

美丽的晶体 实验名称: 美丽的晶体 实验器材:药品: 食盐、白糖、碱面、味精、放大镜、实验方法和步骤 1、用肉眼观察食盐、 白糖、碱面、味精。 2、再用放大镜观察食盐、 白糖、碱面、味精。实验结论: 晶体的形状多种多样,但它们都很有规则。 实验评价:

日期: 年月日 制作晶体 实验名称:制作晶体 实验器材: 放大镜2 只、 食盐20 克、白糖20 克、碱面20 克、味精20 克、滴管4 支、玻璃片 4 片、100ml 烧杯 4 只我的猜测: 小颗粒的晶体形状和大颗粒的形状应该是相同的 步骤: 1、将四只烧杯中分别放入

C语言实验报告六

数学与软件科学学院实验报告 学期:2013至_2014 第_ 1 学期时间:2013年12月07日 课程名称:程序设计基础教程-C语言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 2012级1班 实验编号:06实验项目:基于函数的模块化程序设计 指导教师_ 姓名:学号:实验成绩:良+ 一、实验目的及要求 (1)了解和掌握C语言环境下模块化程序设计的基础----基于函数模块的程序设计技术; (2) 复习C语言程序的基本结构特点,了解基于函数模块的程序模块及其调用关系、过程; (3) 函数的声明、定义、使用方法; (4) 对各种变量属性的使用方法; (5) 对C语言中常用的预编译语句的基本掌握。 二、实验内容(第1题任选其两个小题,第2题和第3题必做) 1.函数的声明、定义和使用方法。具体实例如下: (1) 编写一个在屏幕上画一条正弦曲线的函数; (2) 编写一个函数,它可以求出给定数的所有因子,如下形式显示其结果: 72=2*2*2*3*3; (3) 分别写出一个求N个数的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的递归函数; (4) 试编制n碟片hanoi塔的问题求解函数,并利用它求解4个盘片的结果; (5) 试编写求n!的函数,并求n=7的结果。 具体要求如下: (1) 编写程序通过调试获得正确结果; (2) 分析函数的声明、定义和使用方法; (3) 分别分析函数调用时的参数传值调用方法。 2.有关变量的属性实验(静态、动态、全局、局部等方面)。具体实例如下: (1) 仔细分析以下程序的执行结果,然后上机运行如下程序段,并对各个 变量的属性及其使用结果进行比较分析: int main(void) { /******(a)******/ int nX=1; {/******(b)******/ void prt(void); int nX=3;

C语言实验六实验报告.doc

高级语言程序设计上机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1.理解递归问题基本思想 2.学会编写递归程序,理解递归何时结束。 3、清楚明白结束条件无法满足的递归程序将导致无穷递归的情况发生。 二实验题目 1.计算游戏人员的年龄 有5个人围坐在一起,问第5个人多大了年纪,他说比第4个人大2岁:问第4个人多大年纪。他说比第3个人大2岁;问第3个人多大年纪,他说比第2个人大2岁;问第2个人多大年纪,他说比第1个人大2岁。第1个人说自己10岁,问第5个人多大年纪。 (1)程序源代码: #include unsigned int ComputeAge(unsigned int n); void main () { unsigned int n =5; printf("The 5th person's age is %d\n",ComputeAge(n)); } unsigned int ComputeAge(unsigned int n) { unsigned int age; if (n==1) { age =10; } else { age =ComputeAge(n-1)+2; } return age; }

(2)运行结果 2.计算最大公约数 利用计算最大公约数的三条性质,用递归方法计算两个整数的最大公约数。 性质1 如果x>y, 则x和y的最大公约数与x-y和y的最大公约数相同,即 gcd(x,y)=gcd(x-y,y)(x>y) 性质2 如果y>x,则x和y的最大公约数与x和y-x的最大公约数相同,即 gcd(x,y)=gcd(x,y-x)(x int MaxCommonFactor(int a, int b); void main() { int x,y,z; printf("Please int x, y:"); scanf("%d, %d", &x, &y); z=MaxCommonFactor(x, y); printf("The max common factor = %d\n", z); } int MaxCommonFactor(int a, int b) { if (a<=0 ||b <=0) return -1; if (a == b) { return a; } else if (a>b) { return MaxCommonFactor(a-b, b); } else { return MaxCommonFactor(a, b-a);

C语言实验报告6——函数

学生实验报告 学号 : 日期 : 2014-06-22 系别计算机科 学与技术 专业 计算机科学 与技术(师) 班级姓名 课程名称程序设计基础 课程 类型 专业课学时数 2 实验 名称 函数 实验目的: 掌握C语言函数的定义与调用方法; 理解C语言函数的调用过程; 学会编写函数构造程序.。 实验要求: 实验后写实验报告。 1.实验内容: 1.阅读下列程序并执行,理解程序的功能并记录程序运行结果#include "stdio.h" int x,y; void num() { int a = 15,b = 10; x = a - b; y = a + b; } void main() { int a = 7,b = 5; x = a + b; y = a - b; num(); printf("%d,%d\n",x,y);

} 运行结果: 2、阅读下面程序并执行,理解程序并记录程序运行结果#include "stdio.h" void main() { int a=2,i; for (i=0;i<3;i++)printf("%4d",f(a)); } f(int a) {

int b=0; int c=3; b++; c++; return(a+b+c); } 运行结果: 3、调试运行教材146页-156页例7.1-例7.3页程序,理解并掌握程序改进所采用的程序设计技术。 7.1题

#include "stdio.h" /*函数功能:用迭代法计算n!*/ long Fact (int n) { int i; long result=1; for(i=2;i<=n;i++) { result*=i; } return result; } int main() { int m; long ret; printf("Input m:"); scanf("%d",&m); ret=Fact(m); printf("%d!=%ld\n",m,ret); return 0;

东北大学2013-2014 第一学期 大学物理(下)作业

一、教材:选择填空题 1~5;计算题:13,14,18 二、附加题 (一)、选择题 1、一沿x 轴作简谐振动的弹簧振子,振幅为A ,周期为T ,振动方程用余弦函数表示, 如果该振子的初相为π3 4 ,则t =0时,质点的位置在: (A )过A x 21=处,向负方向运动; (B) 过A x 21 =处,向正方向运动; (C) 过A x 21- =处,向负方向运动; (D) 过A x 2 1 -=处,向正方向运动。 2、一物体作简谐振动,振动方程为:x =A cos(ωt +π/4 ) 在t=T/4(T 为周期)时刻,物体的加速度为: (A) 222ωA -. (B) 222ωA . (C) 232ωA -. (D) 232ωA . (二)、计算题 1、一物体沿x 轴做简谐运动,振幅A = 0.12m ,周期T = 2s .当t = 0时, 物体的位移x 0= 0.06m ,且向x 轴正向运动.求: (1)此简谐运动的运动方程; (2)t = T /4时物体的位置、速度和加速度; 2、一物体沿x 轴做简谐运动,振幅A = 10.0cm ,周期T = 2.0s .当t = 0时, 物体的位移x 0= -5cm ,且向x 轴负方向运动.求: (1)简谐运动方程; (2)t = 0.5s 时,物体的位移; (3)何时物体第一次运动到x = 5cm 处? (4)再经过多少时间物体第二次运动到x = 5cm 处? 3、若简谐振动方程为m ]4/20cos[1.0ππ+=t x ,求: (1)振幅、频率、角频率、周期和初相; (2)t =2s 时的位移、速度和加速度. 4、一简谐振动的振动曲线如图所示,求振动方程. 5、一物体沿x 轴作简谐振动,振幅为0.06m ,周期为2.0s ,当t =0时位移为0.03m ,且向轴正方向运动,求: (1)t =0.5s 时,物体的位移、速度和加速度; (2)物体从m 03.0-x =处向x 轴负方向运动开始,到达平衡位置,至少需要多少时间? 题图4

六年级实验报告单

放大镜下的晶体实验报告 实验器材:白糖、食盐、碱面、味精、玻璃片、放大镜 实验步骤: 1、用放大镜观察白糖,把看到的内容记录下来。 2、用放大镜观察碱面、味精,并把看到的内容记录下来。 2、制作一些较浓的溶液,滴在玻璃片上,待水分自然蒸发后,用放大镜观 察它们留下的痕迹,看看又是什么样的。 实验结果:晶体的形状多种多样,但的形状都很规则。 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 实验器材:米饭、淀粉、碘酒、滴管、盘子、 1、分别取米饭、淀粉各小盘。 2用滴管吸上碘酒,分别滴在米饭和淀粉上,观察发生的现象。实验结论:淀粉遇到碘酒会变蓝。

观察硫酸铜溶液与铁钉的反应 实验器材:硫酸铜溶液、铁钉、杯子、镊子等 1、配制一杯硫酸铜溶液。 2、用镊子夹住一根铁钉。 2、把铁钉的一端伸进硫酸铜溶液中观察发生的现象。 实验结论:铁钉的表面生成了红色的物质(铜)。 分组6上 不同坡度斜面的作用实验 实验器材: 1块小木板、4个不同高度的物品、1盒钩码、1个测力计 1、用测力计直接提升物体的力与沿斜面提升物体的力进行对比 2、改变斜面的不同坡度继续进行试验,做好记录为结果的分析提供依据。 实验结论:斜面能够省力,而且斜面坡度越小越省力。

观察铁锈 实验器材: 铁片、生锈的铁片、小锤、电流检测器、 实验步骤: 1、找一片铁片和一片已生锈的铁片观察。 2、用小锤敲打铁片和锈铁片,观察发生的现象。 3、用电流检测器测一下铁片和锈铁片的导电性。 实验结论: 生锈的铁失去了金属光泽,导电性差,敲打会掉锈。 实验名称: 月相变化 实验器材:用于贴月相的挂图、月相成因示意图、月相变化的课件、皮球、电灯(瓦数大的) 实验步骤: 1、在教室里准备一盏瓦数大的电灯,用这盏灯当作太阳,学生自己当作地球,用皮球当作月球;把“月球”举在空中,使“阳光”照到“月球”上,观察此时月球的明亮部分是什么形状; 2、然后使“月球”围绕“地球”公转一周,观察月球的明亮部分有什么变化? 实验结论:(地球)围绕(太阳)公转

C语言实验报告

《程序设计基础》实验报告

{ float a, b; printf_s("please input cost price of TV:"); scanf_s("%f", &a); b = a*K; printf_s("the current price of TV:"); printf_s("%f", b); return 0; 2. #include"stdafx.h" int main() { int a, b, c, d, e, f; printf_s("please input three figures:"); scanf_s("%d", &a); b = a / 100; c = a % 100; d = c / 10; e = c % 10; f = e * 100 + d * 10 + b; printf_s("the new three figures:"); printf_s("%d", f); return 0; } 3. #include"stdafx.h" int main() { float a, b, c, d, e; printf_s("please input scores:\n");

scanf_s("%f%f%f", &a, &b, &c); d = a + b + c; e = (a + b + c) / 3; printf_s("the total scores:"); printf_s("%5.1f\n", d); printf_s("the average scores:"); printf_s("%4.1f\n", e); return 0; } 4. #include"stdafx.h" int main() { float a, b; printf("please input a number:"); scanf_s("%f", &a); printf_s("the integer part is:"); printf_s("%d\n", (int)a); b = a - (int)a; printf_s("the decimal part is:"); printf_s("%2.1f", b); return 0; } 5. #include"stdafx.h"

C上机实验报告实验六

C上机实验报告实验六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

实验六实验目的 1.掌握运算符重载的方法 2.学习使用虚函数实现动态多态性 实验要求 1.定义Point类,有坐标_x,_y两个成员变量;对Point类重载“++”(自增)、“――”(自减)运算符,实现对坐标值的改变。 2.定义一个车(vehiele)基类,有Run、Stop等成员函数,由此派生出自行车(bicycle)类、汽车(motorcar)类,从bicycle和motorcar派生出摩托车(motorcycle)类,它们都有Run、Stop等成员函数。观察虚函数的作用。 3. (选做)对实验4中的People类重载“==”运算符和“-”运算符,“==”运算符判断两个people类对象的id属性是否相等;“-”运算符实现People类对象的赋值操作。 实验内容及实验步骤 1.编写程序定义Point类,在类中定义整型的私有成员变量_x_y,定义成员函数Point& operator++();Point operator++(int);以实现对 Point类重载“++”(自增)运算符,定义成员函数Point& operator--();Point operator--(int);以实现对Point类重载“--”(自减)运算符,实现对坐标值的改变。程序名:1ab8_1.Cpp #include using namespace std;

class Point { public: Point(); Point(int x,int y); ~Point(){} //Point类析构函数 Point& operator++(); //公有成员函数 Point operator++(int); Point&operator--(); Point operator--(int); void Show(); private: int _x; //私有数据成员 int _y; }; Point::Point(){ //Point类构造函数 _x=0;_y=0;}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