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水公园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104.56 MB
- 文档页数:7
滨水区是城市中一个特定的空间地段,指“与河流、湖泊、海洋毗邻的土地或建筑;城镇临水体的部分。
”水滨按其毗邻的水体性质的不同,可分为河滨、海滨。
自古以来,江河流域、河口、湖岸和海岸就是城市定址的首选地段。
世界上许多著名城市都地处大江大河或海陆交汇之处,便捷的港埠交通条件不仅方便城市的日常运转,同时还常是多元文化在此碰撞融合,形成独特的魅力。
纽约、悉尼、威尼斯和我国香港、苏州、青岛等都是因其滨水特征而享誉世界。
然而工业革命之后,城市人口和用地规模集聚扩大,现代工业、交通业和仓储业为求的最佳的经济效益,大量占据滨水空间,致使水质恶化,城市滨水地区成了人们不愿意接近乃至厌恶的场所。
近年来,城市转型为滨水地段的开发提供了契机,同时北美早期案例的成功实施也是人们开始认识到滨水区开发所潜在的巨大社会、经济价值。
滨水区由于其所在的特殊空间地段往往具有城市的门户和窗口的作用,因此一项成功的滨水开发工程,不仅可以改善沿岸生态环境,重塑城市优美景观,提高市民生活品质,而且往往能增加城市税收,创造就业机会,促进新的投资,并获得良好的社会形象,进而带动城市其他地区的发展。
在城市向外扩张逐渐向内涵延伸的历史条件下,中国滨水区的更新改造和再开发也呈现日益增长的发展趋势。
滨水带与城市开放空间滨水区多呈现出沿河流、海岸走向的带状空间布局。
在进行规划设计时,应将这一地区作为整体全面考虑,通过林荫步行道、自行车道、植被及景观小品等将宾滨水区联系起来,保持水体岸线的连续性,而且也可以将郊外自然空气和凉风引入市区,改善城市大气环境质量。
同时在这条景观带上可以结合布置城市空间系统绿地、公园、营造出宜人的城市生态环境。
一条滨水绿带仅仅一条线不会给城市带来全面的美化,通向滨水地带的“通道”应是滨水地带的延伸。
线性公园绿地、林荫大道、步道及车行道等皆可构成水滨通往城市内部的联系通道。
在适当的地点进行节点的重点处理,放大成广场、公园,在重点地段设置城市地标或环境小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