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音乐_凤阳花鼓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 格式:doc
  • 大小:19.49 KB
  • 文档页数:5

下载文档原格式

  / 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设计

上课,同学们好!

老师好!

请坐

导入:同学们,上课之前我们先来聆听一首歌曲,听后回答白板上的问题,音乐是哪个地方的?乐曲带给你怎样的体验和感受

生:凤阳地区的音乐

生:音乐是活泼欢快地

师:很好乐曲是安徽民歌凤阳花鼓,同学们说乐曲是活泼欢快地非常好,学生们把现在的凤阳花鼓的感受都听出来啦

我们来看一下歌词,大户人家卖骡马小户人家卖儿郎,奴家没有儿郎卖,身背花鼓走四方,可见之前的凤阳花鼓是悲伤的无奈地,教师出示课件里面说凤阳的歌词,以及结合图片介绍凤阳花鼓

改革开放以来,凤阳花鼓的形式和内容也随之起了很大的变化,凤阳花鼓成了人们自娱自乐的工具,凡遇到喜事,接待宾客,凤阳人总要热情的表演一番。

师:接下来我们一起观看视频凤阳花鼓,感受歌曲的速度,音乐情绪,还有节拍。

歌曲的速度是中速稍快,活泼欢快地情绪

师:再次聆听音乐回答,乐曲描绘了怎样的场景?歌词有什么特点?

生:手拿着锣鼓载歌载舞欢快活泼的场景

歌词口语化,使用衬词,突出地方韵味。

师:唱谱找出“手拿着”“别的”“单会”这三处地方有什么共同特点?

生:切分音,切分节奏

师板书,学生一起打节奏,学生分组打节奏,节奏接龙

带入歌词打节奏

师:接下来我们一起用手打个节奏来演唱这首凤阳花鼓

师:带领学生一起唱乐谱找出里面鱼咬尾和重复的地方,讲解鱼咬尾和重复这一种创作手法接着让学生通过C大调音阶,来对比凤阳花鼓的乐谱中少了4 7 两个音,从来讲解12356这五个音是民族五声调式

接着是本堂课随堂检测。

小结:凤阳花鼓虽没有华丽的辞藻,却朴实的像山间的一缕春风,记录着人们的喜怒哀乐这些民间音乐需要我们继续传承和发展下去,我相信你们一定会让它们换发新的光彩,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课下同学们可以把凤阳花鼓的歌词加以创编。例如:“库山好库山好库山本是个好地方......”最后我们聆听一首瞿维的钢琴曲《花鼓》这首钢琴曲就是以我们今天学的这首凤阳花鼓为音乐素材创编而成。

同学们下课!

《凤阳花鼓》学情分析

初中音乐教学对学生的成长有极为重要的影响,它不仅对诸多学科有辅助与促进作用,还对个人素质及能力的养成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1、音乐水平差别大:初一学生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对初中音乐课有了一定的了解,加深了他们对音乐的浓厚兴趣。他们乐于参与各项音乐活动,特别是一些动手、需要合作完成的音乐内容。但由于由于我校深居村落,大多数家庭的文化层次低、家庭学习氛围差,学生音乐素养方面的差距较大。对于歌谱的学习,学生的畏难情绪特别大。所以我通过填入歌词的方法,让学生通过歌词来记忆主题旋律。学生兴趣盎然的完成既定教学目标。

初一学生对合唱教学对不太熟悉,在音乐知识和欣赏能力方面也存在较大的差异。孩子们随着年龄的增长,受流行音乐的影响深重,他们不再满足于课堂教学的曲子。为解决这一问题,本课以凤阳歌的导入,通过简单的旋律声部、声势律动多种手段引导学生自主感受音乐。2、自控力不强:从初一开始学生进入青少年期,此时会出现一种强烈要求独立和摆脱成人控制的欲望,因此他们的性格特征中也会表现出明显的独立性。同时,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对外部控制的依赖性逐渐减少,但是内部的自控能力又尚未发展完全,还不能完全有效地控制自己的行为。本课教学中,学生在学习歌曲的过程中,同时进行有关的音乐知识学习——歌曲结构分析。所学的知识要讲解得简洁、明了、清楚,而且要求学生能理解、会思考。

《凤阳花鼓》效果分析

该课设计的教学目标的确立非常明确而恰当,使学生学会演唱安徽民歌《凤阳花鼓》,老师采用了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先分后合以及逐层推进的教学方法,取得了非常理想的教学效果,采用了巧妙灵活的教学方法,很好地突破了教学难点。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音乐教学是音乐艺术的实践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对音乐音响的听觉体验,反复聆听,反复演唱,并通过多媒体播放的音乐以及教师自己的歌声、将音乐的美传达给学生,同时结合学生多次反复听、唱的实践,在突出音乐学科特点与本质的同时非常成功的达成了教学目标。

为体现安徽凤阳民歌的风格,对歌中表现民歌风格的乐句做到细讲并引导学生听辨不同演唱声音的区别,以使学生能较好地唱出民歌的韵味,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培养。其实这首歌的学唱并不难,因而,教师在此教学环节上用时较少。由此,可以看出本课教学内容的设计的确做到了详略得当、重点突出。歌曲学唱教学的重点是先听后唱、听唱结合,教师在教学中有意识地注重对音乐的聆听,随后加以反复演唱,逐渐将演唱推向一个更加完美的艺术高度。在本课临近结束的

拓展不仅拓宽了学生的音乐文化视野,也增加了学生的音乐修养。本课没有进行单纯的歌曲学唱而是把歌曲的学习与相关的音乐文化安徽凤阳民歌联系起来,与人民群众的生活联系起来,如此,既丰富了课堂教学的内容,也拓展了学生的音乐文化视野。

教学反思

《凤阳花鼓》是安徽民歌,在导人新课时我用多媒体出示安徽的民歌凤阳歌,让学生了解凤阳花鼓的由来。新歌教学时,我先指导学生随录音拍节奏,找出较难唱的乐句我带领学生反复练唱。在聆听音乐的时候我多次让学生感受歌曲的情绪、速度和节拍,课下让学生根据歌曲的内容自编简单的歌词。学生在反复练唱中学会演唱歌曲

不足:因学校的录播教室没有钢琴没有给学生钢琴伴奏让学生学唱,由于学校录播教室同时又是我们学校九年级的教室,期间利用课间十分钟,将本来在录播教室和需要录播的七年级学生互换教室,中间时间不是很充足,教学过程中有部分环节有所简化。使整个教学过程不太流畅完整。

《凤阳花鼓》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

《风阳花鼓》是流行于安徽的民间歌舞曲。为五声宫调式、

4/4拍、一部曲式结构。歌曲为扩充了的一段体,从第十一小节开始以独特的衬词增

添了音乐的感染力和生活气息。全曲具有抒情叙事性,歌与舞相互结合

,富有浓郁的民间歌舞风格。前四句构成一个起承转合结构的乐段,每句

间采用“鱼咬尾”式的承递发展法,后三句是从不同的角度对前面的乐段

进行补充,进而完善作品的结构。前10小节旋律优美抒情,后面的衬词

“嘚儿”诙谐风趣。

《凤阳花鼓》评测练习

1.《凤阳花鼓》是()的民歌。是()调式歌曲

2.《凤阳花鼓》运用的创作手法有哪些?

3.背唱《凤阳花鼓》

《凤阳花鼓》课标分析

《凤阳花鼓》是七年节下册第四单元神州音韵(二)的唱歌作品。

本单元旨在引导学生感受体验不同地区、民族的民歌,了解不同地区

的音乐文化。

围绕新课标,对本节课的内容作如下分析。

教材分析:

《凤阳花鼓》又名《凤阳歌》是安徽民间小调,因最早流行于凤阳而得名,后流传于江西,被称为《打花鼓》,历史上由于淮河流域经常水灾,百姓迫于生计,只有四处逃荒,沿村乞讨。民间艺人口唱小曲,身背花鼓,身背花鼓,手持小锣,挨家挨户边舞边唱。《凤阳花鼓》歌词生活化、口语化,叙述了花鼓艺人夫妻相依的卖艺生涯,揭露了贫富悬殊的不同世道,倾诉了生活的艰辛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欣赏和聆听凤阳花鼓的过程中,感受旧时的凤阳花鼓和现在的凤

阳花鼓的不同,体会不同的创作风格和感情。

2、过程与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