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798产业园研究剖析
- 格式:ppt
- 大小:1.16 MB
- 文档页数:7
城市创意产业园景观重塑方法研究—以北京798为例摘要:创意产业园景观建设是城市发展整体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北京798艺术区是国际艺术文化产业园建设与发展的典范,对我国其他创意产业园景观重塑具有很好的示范作用。
基于此,文章通过追溯北京798艺术区的发展历史,重点论述历史与现实相结合的方法在重塑城市创意产业园景观方面的重要作用,为我国城市创意产业园景观重塑提供参考与借鉴,进而推动城市整体发展。
关键字:创意产业园;景观重塑;北京798;历史内涵一、引言随着国家经济、社会及文化的发展与进步,创意产业园景观逐渐成为城市建设发展的重要课题之一。
北京798艺术区,坐落于北京市朝阳区,是当代最具影响力的文化产业园区,在推进城市产业园景观建设与重塑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首先,整合传统与现实是重塑城市产业园景观的基础;其次,深挖历史内涵,增加城市厚重感,是重塑城市产业园景观的重要途径,最后,汇集人文创意资源,与时俱进、兼容并蓄、长远发展,是重塑城市创意产业园景观的基本准则。
三者相互结合,为我国城市创意产业园景观重塑提供参考路径,为推进城市整体发展贡献力量。
二、城市产业园景观重塑方法(一)以整合传统与现实为基础整合传统与现实是重塑城市创意产业园的基础,这种结合主要体现在建筑格局、地理位置及经营模式三个方面。
首先在建筑格局方面,北京798艺术区原为国营无线电联合器材厂,拥有大批的机床、盘旋的钢架管道、残损的铁门及古旧的电线杆等诸多历史遗存及遗迹,被后人称为包豪斯式建筑风格。
1995年后,大批青年艺术家及文化产业机构陆续进入北京798艺术区,但是并未拆除厂区遗留的大量古旧建筑遗存,而是在原有建筑设施基础上,重新设计、装修、加工及清徽改造,充分保留了器材厂区原来的历史痕迹、记忆及传统味道,同时利用现代技术,融入当代审美元素与取向,使北京798艺术区的整体建筑格调呈现出既不同于历史或传统,又迥异于现代审美风尚,兼具传统痕迹于现实风格的艺术模式。
对北京798艺术区当下发展困境的分析1990年代,以聚集自由艺术家而著称的圆明园画家村,鼎盛时期曾经聚集了几百名“盲流”艺术家,这里也一度成为这些流浪艺术家心灵的“乌托邦”,但最终被取缔了。
如果说圆明园画家村被取缔,是因为当时的社会体制还没有做好接受如此另类艺术家的准备的话,那么时至今日,进入21世纪的北京,又在上演艺术区的拆迁剧目,如北京朝阳区的正阳艺术区、008艺术区、东营艺术区等,因规划问题而被拆迁。
虽然今天这些职业化的艺术家们已经不再被称为“盲流”,甚至成为一种时尚代表,或在某种程度上成了人们心中的“偶像”,但这仍然避免不了他们因艺术区的拆迁而被迫迁移的现实。
作为中国当代艺术旗帜之一的北京798艺术区,也曾在2005年面临被拆迁的命运,人们不禁要问:798还好吗?今天,北京798艺术区已经不再仅仅作为一个艺术家的聚集地而存在了,而是一个具备了画家工作室、画廊聚集区以及兼具旅游和时尚消费区的中国当代艺术的多功能艺术区。
从这一点来看,798艺术区已经不再是一个单纯的区域概念,而是具备多种可能的象征性符号,其多样共生的艺术生态,在经济全球化和市场化的背景下,通过市场因素将不同的成分连接到一起,形成了一个完整的艺术生态系统,构成了一个复杂的多样互动链条。
然而,我们今天在庆幸798免遭被拆迁的同时,也必须做出进一步的追问:头顶多重光环的798艺术区将会如何?因为今天的艺术区建设,已经不仅是艺术家自由聚集的群落生态,而是被纳入到了政府文化产业规划中。
798的免遭拆迁,是相对幸运的,这既因为798自身发展的特殊性,也因为社会各界的努力,如各方知识分子、学者的呼吁以及政府保护力量的介入等。
然而798今天的发展正面临着诸多的困境和不确定性。
其困境主要来自798艺术区的定位及进一步的发展规划:798艺术区是否要保持其早期的“自在性”?保持其作为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当代艺术区的特性?还是要蜕变为高档时尚消费区和旅游观光区?引起其变动的核心因素是什么?是人为因素?还是市场语境下利益转移所导致的新的解构和建构?这些问题涉及798艺术区能否保持其独特的艺术个性健康发展,涉及到中国成熟当代艺术市场的建立,也涉及到中国当代艺术本土地位的确立和健康发展的可能。
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内在动因与外部条件研究 基于北京798园区的案例分析苏璐仙王晶莹李放!摘要∀近年来,文化创意产业日益成为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本文以798园区为典型案例进行研究,在揭示文化创意产业基本特点的基础上,从内外部两个基本视角重点研究了创意传播者动机类型以及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形态等问题,并据此对发展和壮大我国文化创意产业提出了具体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文化创意产业;北京798园区;创意传播者;文化产业集群!作者简介∀苏璐仙(1988~),女,海南人;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本科生;研究方向:工商管理王晶莹(1989~),女,北京人;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本科生;研究方向:工商管理李放(1989~),女,湖南人;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本科生;研究方向:人力资源管理、文化创意产业文化产业是在全球化的消费社会背景中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
全世界创意经济每天创造220亿美元的价值,并以每年5%的速度递增,美国的年增速达14%,英国为12%。
纵观全球,发达国家众多的创意产品,以及其营销和服务,引起了全世界的瞩目,形成了一股席卷世界的创意经济浪潮。
文化创意产业,被认为是二十一世纪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朝阳产业∃。
一、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现状工业化脚步的前行始终伴随着轰鸣的大机器,浓烟滚滚的大烟囱,机械重复的乏味工作以及对资源无节制的大量攫取,人们呼唤一种无烟产业,能够在保持经济持续发展的同时也最低限度地减少对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的破坏。
特别是文化创意产业还可以增加就业、积累社会财富又拉动内需,不失为当下可以另辟的新途径。
完成了工业化和城市化后,很多的传统产业、加工产业、制造业产业都转移了,同时在提升传统产业和产业结构调整的过程中,中心城区的工业向开发区转移,甚至向外地转移,比如首钢迁到曹妃甸地区等。
基于这样一种工业化和城市化完成以后的背景,北京必然会选择一个不需要太多资源,又不是以工业、制造业为基础的核心产业,因此便定位在了文化创意产业 版权业、影视、设计、创作为主的产业。
北京798研究报告北京798研究报告(上)北京798艺术区,简称798,位于北京市朝阳区大山子地区,是中国最有名的当代艺术区之一。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798不仅成为了中国当代艺术家的大本营,也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艺术家和艺术爱好者。
本篇文章将通过对北京798的深入研究,探讨其历史背景、发展现状以及对中国当代艺术的影响。
北京798的建筑风格独特,多为原军工厂和工业建筑,这使其成为艺术家们的理想创作场所。
1950年代初期,原国营751厂建成,成为中国最早的新中国原子能研究机构。
1980年代末期,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的进程,国营751厂逐渐停产。
随后,一些艺术家开始进驻这些废弃的厂房,并将其改造成工作室和展览空间。
这一过程为798艺术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艺术家和文化机构进驻798,使其逐渐成为了一个充满创意和活力的艺术社区。
如今,798拥有众多艺术工作室、画廊、展览馆以及艺术品店等。
每天,数以万计的艺术爱好者和游客涌入798,欣赏艺术作品、参加各种文化活动。
北京798艺术区的成功得益于其独特的文化氛围和创意产业的发展。
这里的艺术家们以自由、创新的精神,通过绘画、雕塑、装置艺术等形式,表达自己的艺术观念和情感。
与此同时,798也吸引了大量的创意产业企业和商户,如设计工作室、咖啡厅和创意小店等。
这种形式的艺术与商业结合,为798带来了经济效益,也吸引了更多的人们参与其中。
北京798不仅在国内有较高的知名度,也在国际上享有盛誉。
它的成功使艺术家们有了更多的机会展示自己的作品,并与来自世界各地的艺术家互动和交流。
这些交流促进了不同文化之间的理解和友谊,也为中国当代艺术走向世界提供了宝贵的机遇。
整体来看,北京798艺术区以其独特的历史背景和独特的建筑风格成为了中国当代艺术的重要象征。
经过多年的发展,它不仅吸引了大量的艺术家和文化机构,也吸引了成千上万的游客。
798的成功也促进了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和国际交流,为中国文化的传播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从798艺术区看文化产业集群一、798艺术区简介798位于北京东北方向大山子地区,是原国营798厂等电子工厂的老厂区所在地。
1995年-2001年期间,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的教授以相当低廉的租金租用了798工厂的闲置车间作为大型雕塑创作的场所,798艺术区由此揭开序幕。
随后,798艺术区渐渐吸引了大批艺术家。
2002年前后是艺术家进驻798艺术区的高峰时段,许多著名艺术家纷纷在此创建艺术工作室,逐渐发展成为画廊、艺术中心、艺术家工作室、设计公司、餐饮酒吧等各种空间的聚合,形成了具有国际化色彩的“Soho式艺术聚落”和“Loft生活方式”,成为北京文化产业的新地标。
二、798产业集群模式798艺术集聚的原因主要有三点:一是低廉的租金,二是中央美术学院为其集聚提供可一个巨大的磁场,三是世界范围内文化产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国外实验艺术家进驻工业废墟的文化经验在中国艺术节传播为其提供了参考。
像798艺术区这样以艺术家自动聚集和自动孵化形成的产业集聚属于“艺术家主导型集聚模式”。
这是创意产业园区最早的开发方式,得益于艺术家们专业知识的储备,园区的文化艺术价值在开发中被深度挖掘并凸显出来。
但艺术家开发力度十分有限,而且没有房地产开发和市场运作的相关知识,这就需要政府的支持和实际运作中的帮助。
虽然798的国际性影响已经形成,但是由于其体制性的制约,其前途还充满了不可预测性,所以798艺术区目前还处于孕育阶段。
就其集聚方式而言,作为一个艺术区,798的集聚方式不是纯粹产业意义上的,即不是投入产出式或者市场共享式的,而是知识共享式。
也就是说798艺术区最大的竞争优势在于其知识的溢出效益;就其集聚程度而言,798艺术区还处于初始阶段;就其就业机制而言,由于798艺术区的区位价值的抬升,就业人口已经呈现下降趋势。
三、文化产业集群的效应从经济学角度而言,产业集群是一个产业发展的高级模式,一旦形成将会带来集聚效应、共生效应、协同效应、区位效应、结构效应等诸多有利于产业发展的因素。
798调研报告
《798调研报告》
一、简介
798艺术区是北京的一个著名艺术聚集地,吸引着数以千计的
游客、学生和艺术爱好者。
本次调研旨在了解798艺术区的发展现状、艺术家及企业的需求,以及展望未来发展方向。
二、调研内容
1. 艺术区发展现状:我们对798艺术区的规模、景观、设施等进行了全面了解,发现了许多亮点和潜在的发展机会。
2. 艺术家和企业的需求:我们采访了多位艺术家和企业经营者,了解他们对于艺术区发展的期望和建议,发现了一些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3. 展望未来:我们对798艺术区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初步展望,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建议,以促进艺术区的可持续发展。
三、调研结果
1. 发展现状:798艺术区拥有独特的地理位置和艺术氛围,是
吸引游客和艺术爱好者的重要因素。
但在旅游高峰期,游客密集导致景区设施短板明显,需要进一步改善。
2. 艺术家和企业需求:艺术家们期望能够更多的展示和交流机会,同时企业希望提高品牌曝光度和销售效率,艺术与商业需求的平衡是一个重要的议题。
3. 展望未来:针对现有问题,我们建议加强景区设施建设,提升游客体验;同时,鼓励艺术家和企业合作,推动艺术与商业的融合发展。
四、结语
本次调研得出了一些重要的结论,同时也提出了一些可行的建议。
未来798艺术区的发展需要进一步关注艺术与商业的平衡发展,同时也需要加强对游客和艺术家的需求满足。
希望我们的调研成果能够为798艺术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
财经世界Financial World本文简要阐述了北京798文化创意产业园的发展与形成,分析出北京798文化创意产业园所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此类问题,着重探讨了北京798文化创意产业园发展的应对策略。
通过本文的研究,旨在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可持续化发展,奠定下坚实的基础。
一、北京798文化创意产业园概述北京798文化创意产业园创设初期,园区建筑为“国营华北无线电联合器材厂”。
厂房为德国设计制造,“包豪斯”风格显著。
随着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该厂逐步将产业迁出,并对旧厂房进行短期租赁。
新世纪之初,LOFT生活方式逐步引入我国,致使部分进行艺术创作的人才租赁闲置厂房进行艺术创作。
10年间,原本即将废弃的旧厂区,发展成为现代文化艺术的一方乐土。
随后,受中央美院师生创作的影响与带动,北京798艺术区逐渐成型[1]。
二、北京798文化创意产业园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一)创建初衷偏离北京798文化创意产业园在建设初期,是以单纯艺术创作为主体的文化产业区域,但随着经济发展浪潮的不断冲击,和一些资本对艺术商业性的介入,使原本以艺术创作为主的北京798文化创意产业园,逐步出现了商业、艺术,以及旅游等产业相结合的融合园区。
这使得很多以艺术创作为目的的艺术家无法专心致力于艺术创作,进而慢慢的退出了北京798文化创意产业园,这也导致该文化创意产业园的艺术气息逐渐被商业气息所取代,创建初衷已然不再。
(二)商业色彩过于浓厚随着北京798文化创意产业园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熟知,加之资本的大力宣传,使得北京798文化创意产业园逐渐成为了众多商家竞争与角逐的“宝地”。
大量的公司、商铺,以及非专业性的艺术机构等充斥其中,极大地加深了798艺术区的商业色彩。
不仅于此,很多商家还打着艺术创作、文化产业,以及创意理念的幌子,大肆宣传自身的品牌与产品,这也进一步导致北京798文化创意产业园的艺术色彩要远逊色于其商业色彩[2]。
(三)生存成本过高文化创意产业园的兴建,初衷是为艺术创作在高楼林立的城市中谋求文化产业的一席之地。
北京798研究报告北京798艺术区研究报告北京798艺术区是中国最著名的艺术区之一,也是世界闻名的文化地标。
本报告将从798艺术区的历史背景、发展现状、影响力和未来展望等几个方面进行全面分析。
一、历史背景北京798艺术区位于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占地面积超过600,000平方米。
它的前身是原国营798厂,是中国最早引进德国技术建设的“摩托车修理厂”。
2002年,由于工业结构的调整,工厂面临倒闭的命运。
然而,时任北京市市委书记刘淇等领导决定将798厂区打造成一个艺术发展基地,并于当年正式成立了798艺术区。
二、发展现状自成立以来,北京798艺术区逐渐发展成为一个集艺术创作、艺术展览、文化交流、学术研究于一体的重要文化聚集地。
艺术区内现有艺术画廊、工作室、设计公司、创意产业及相关机构500余家。
这里汇聚了大量的艺术家、设计师、文化工作者和创意人才,形成了一个独特的艺术氛围和创意产业集群。
三、影响力北京798艺术区的建设有力地推动了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
它成为中国艺术家展示作品和交流的平台,吸引了众多国内外艺术机构和艺术家参与其中。
每年都有大量的艺术展览、设计展示和文化活动在这里举办,吸引了海内外游客前来参观。
同时,北京798艺术区也对周边区域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带动了当地的文化创意产业的兴起。
四、未来展望北京798艺术区未来的发展潜力巨大。
政府部门和相关机构应加强对艺术区的管理和服务,提供更多的扶持和保护,保持艺术区的独特魅力和创新活力。
同时,应继续举办各类艺术展览和文化活动,进一步加强国际交流,提升国际影响力,吸引更多的优秀艺术家和文化项目入驻。
此外,艺术区应积极拓展与周边的旅游景点和商业区的合作,形成艺术、旅游、商业的良性互动,进一步推动北京798艺术区的发展。
总结:北京798艺术区凭借其独特的历史底蕴和繁荣的艺术文化活动成为中国乃至世界范围内备受瞩目的艺术区之一。
它不仅推动了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还对周边区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798空间分析调研报告一、问题的提出和研究背景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今天,城市空间的规划与管理成为一项重要的任务。
对于城市空间的合理利用和规划,空间分析是必不可少的工具和方法之一。
因此,本报告旨在对798空间进行调研分析,以了解其空间特征、利用效益、规划管理等方面的情况,为未来的城市空间规划和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二、调研方法和数据收集1. 采用实地考察的方式,深入到798进行观察和调查;2. 收集相关的空间数据和资料,包括地理位置、土地规模、建筑风格等;3. 通过对相关人员的访谈,获取相关的数据和信息。
三、798空间特征分析1. 地理位置:798位于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地区,紧邻机场高速和京承高速,交通便利;2. 土地规模:798总面积约为太阳图书馆地块的0.6倍,拥有大量的建筑和场地用于艺术创作和展览;3. 建筑风格:798保留了原来的工业建筑,建筑风格多样,有工业风、现代风以及后现代风格等。
四、798空间利用效益分析1. 经济效益:798吸引了大量的文化创意企业和艺术机构,成为了一个集艺术、设计、展览、创意产业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创意社区,为经济的发展和就业机会提供了支持;2. 文化效益:798聚集了大量的艺术家、设计师和文化从业者,成为了国内外艺术文化的交流平台,举办了许多艺术展览和文化活动,为文化艺术的繁荣做出了贡献;3. 城市形象:798以其独特的建筑和艺术氛围,成为了北京城市的一张名片,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艺术爱好者前来参观和观赏。
五、798空间规划与管理分析1. 规划:798空间规划包括了建筑群的保护、更新和改造等方面,以确保其艺术氛围的持续存在;2. 管理:798空间管理主要由政府和相关机构负责,包括对建筑的维护、展览的组织、安全管理等方面。
六、问题与挑战1. 资源有限:798空间有限,随着城市发展和人流增加,其利用效益可能会受到限制;2. 环境问题:798作为一个文化艺术区,面临着环境保护和环境污染等问题;3. 规划与发展:如何在保护原有艺术氛围的基础上,进行空间的规划和发展,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索。
由798的困局探讨城市艺术街区的发展模式任何一座城市,都希望有一个活力四射的文化艺术街区,既能体现时代潮流,又能提升城市艺术品位。
中国的城市艺术街区很多,但是有影响力和知名度的不多,既有知名度又能做到持续发展的更少,而且多数都沦为了商业消费街区。
北京798艺术区作为全国艺术街区的标杆,曾经引领艺术潮流,但在艺术与商业之间的徘徊确使798进入到一个发展困境,梳理分析798的问题,对于探索城市艺术街区的发展模式具有重要意义。
1机缘▲▲▲早在1995年,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为了完成卢沟桥抗日战争纪念群雕,以0.3元钱(每天每平米)的低廉租金租用了两个近3000平方米的旧厂房作为雕塑车间,由此开启了798艺术区的发展历程。
2000年前后,随着一批艺术家的迁入,这个被遗忘的角落开始声名鹊起。
798艺术区的前身是始建于上个世纪50年代的718工厂,在苏联援建的大时代背景下,798的建筑为何会具有如此独特的造型与美感,甚至2003年建筑大师扎哈看到798时,评价称之为是包豪斯世界上仅存的包豪斯工业建筑群。
经过查证,718联合厂的设计图竟然是前东德的德绍工业设计院,而这个设计院正是包豪斯风格建筑设计的大本营。
一时间,这个电器元件厂,实现了艺术价值上的华丽转身。
包豪斯风格的建筑本身就有强烈的现代艺术气息,给艺术家营造了一种独特的创作氛围,而这些艺术家的作品又在潜移默化的去融入到这个环境中去,达到“艺术表达信仰”的目的,随处可见的涂鸦,放大了艺术家们自由自在的创作状态,也更容易让游客融入艺术的氛围中来。
不仅798本身的建筑艺术与环境氛围极具魅力,其发展也正好赶上了中国艺术市场急速发展的阶段。
2008年中国艺术品市场经过短暂的调整后一路高歌猛进,挤入世界前列,并在2011年达到顶峰。
不断攀升的艺术品价格刺激了艺术产业的发展,798艺术区一跃成为城市艺术街区的标杆,成为北京的一张城市新名片。
2现状▲▲▲在10年前,这里引领的现代艺术潮流宛如年轻人般风华正茂,而如今,游客多了,艺术家却走了,表面看似繁华,但这里的艺术氛围却已被商业气息完全挤压殆尽。
798艺术园区调查结果及分析(北京服装学院曹海洋)此次访问的主要的目的在于了解青年群体对798艺术园区的基本看法与态度,因为青年群体是中国艺术消费的主要群体,也是未来艺术市场活动的主力军。
此次访问的人数为42人,年龄段为20-25岁。
以下为调查的结果及分析:1、访问者来自何地此次调查结果显示,访问者多来自北京,其中大部分是在北京上学或暂住北京。
依次有来自河北、吉林、天津、山西、安徽、台湾等。
在与访问者交流中,了解到这些外地人员大都是来北京旅游,而他们选择798这个现代艺术园区作为旅游的目的地之一,可见798已经成为了北京市一个旅游品牌。
此次访问没有涉及到外国人,是因为他们的年龄阶段大都是在中年以上,青年人却寥若星辰。
2、来访者的收入水平调查显示,在校学生占大多数,为31(74%),由于他们暂且没有收入,目前还不是消费市场的群体,所以他们在购买力上仅仅体现在小商品上。
其中,在职人员11(26%)。
他们的收入大都集中在2千元至3千元之间。
在职人员虽然有一定的收入,但是对那些高端的艺术品他们还是望而却步,他们的购买力大都体现在小幅画品、小商品,以及餐饮消费。
3、来访者的文化水平调查显示,来访者的文化水平大都集中在本科,为29(69%),大专人员7(17%),中专人员4(10%),硕士2(4%)。
从中可以看出,文化水平要远高于社会平均值。
一个人文化水平决定了他在艺术消费者的文化品位。
青年人虽然不是市场上高端产品的消费者,但也是消费市场上最为活跃的一个群体。
在艺术消费中,由文化带来的艺术感往往对艺术品的开发具有前瞻性的作用。
所以,对于这个群体的艺术需求,我们要多加了解。
4、来访者所在的机构和职业调查表明,除大部分为在校学生以外(74%),在职人员所涉及到的工作岗位有:计算机、互联网/电子商务、教育培训结构、文职办事人员、市场公关等。
从中可以看出,他们大都不是艺术工作者,多数是艺术爱好者或一般访问者。
他们来到艺术聚集区的主要目的是出于对艺术的欣赏,以及把艺术看作是文化产品的主要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