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细胞动物的胚胎发育
- 格式:ppt
- 大小:1.90 MB
- 文档页数:38
一、动物的个体发育和系统发育的概念1、个体发育(ontogeny)是指多细胞动物体从受精卵开始,经过细胞分裂、组织分化、器官形成,直到性成熟的全过程。
高等动物的个体发育包括胚胎发育和胚后发育两个阶段。
2、系统发育(phylogeny)也称系统发展,是与个体发育相对而言的,它是指某一个类群的形成和发展过程。
二、卵细胞的极性、卵裂的形式(一)卵细胞的极性卵细胞的极性(图2-1-1 卵细胞的极性)是指卵细胞的内部结构是非均向性的即细胞核的位置和细胞质分布的不对称性。
通常将卵黄多的一端称为植物极,另一端称为动物极。
(二)卵裂的形式卵裂(cleavage)(图2-1-2 卵裂)即是受精卵进行分裂。
根据不同类动物卵内卵黄多少及分布情况的不同,将受精卵的卵裂分为:1、完全卵裂:多见于少黄卵,整个卵细胞都进行分裂。
完全卵裂又包括等裂和不等裂。
①等裂:是指卵黄少、分布均匀、形成的分裂球大小相等,如文昌鱼、海胆等。
②不等裂:是指卵黄分布不均匀,形成的分裂球大小不等,如多孔动物、蛙类等。
2、不完全卵裂:多见于多黄卵。
由于卵黄多,分裂受阻,受精卵只在不含卵黄的部位进行分裂。
不完全卵裂又包括盘裂和表裂两种:①盘裂:指分裂区只限于胚盘处的分裂。
如乌贼、鸡卵等。
这是由于卵黄物质多,细胞核和细胞质集中于卵一端的缘故。
②表面卵裂:分裂区只限于卵的表面的分裂。
如昆虫卵。
这是由于大量卵黄集中在卵的中央所致(图2-1-3 龙虾的表面卵裂)。
(二)卵裂的形式卵裂(cleavage)(图2-1-2 卵裂)即是受精卵进行分裂。
根据不同类动物卵内卵黄多少及分布情况的不同,将受精卵的卵裂分为:1、完全卵裂:多见于少黄卵,整个卵细胞都进行分裂。
完全卵裂又包括等裂和不等裂。
①等裂:是指卵黄少、分布均匀、形成的分裂球大小相等,如文昌鱼、海胆等。
②不等裂:是指卵黄分布不均匀,形成的分裂球大小不等,如多孔动物、蛙类等。
2、不完全卵裂:多见于多黄卵。
由于卵黄多,分裂受阻,受精卵只在不含卵黄的部位进行分裂。
第二章多细胞动物的胚胎发育多细胞动物的胚胎发育比较复杂。
不同类的动物,胚胎发育的情况不同,但是早期发育的几个重要阶段是相同的。
一. 受精(fertilization)与受精卵卵:为雌性生殖细胞。
根据卵黄多少分为少黄卵、中黄卵、多黄卵。
卵黄多的一端为植物极,另一端为动物极。
精子:为雄性生殖细胞,个体小,能活动。
受精——精子与卵结合为一个细胞称为受精卵,此过程就是受精。
一.卵裂(cleavage)受精卵进行分裂。
根据不同类动物卵内卵黄多少及分布情况的不同,分为:1.完全卵裂:多见于少黄卵,整个卵细胞都进行分裂。
等裂:卵黄少、分布均匀、形成的分裂球大小相等,如文昌鱼、海胆等。
不等裂:卵黄分布不均匀,形成的分裂球大小不等,如多孔动物、蛙类等。
2. 不完全卵裂:多见于多黄卵。
卵黄多,分裂受阻,受精卵只在不含卵黄的部位进行分裂。
盘裂:分裂区只限于胚盘处。
如乌贼、鸡卵。
表面卵裂:分裂区只限于卵的表面。
如昆虫卵三. 囊胚的形成(blastulation)卵裂的结果是分裂球形成中空的球状胚,称囊胚(blastula),中间的腔为囊胚腔。
四. 原肠胚的形成(gastrulation)胚胎分化出内、外两胚层。
它的形成在各类动物中不同,方式有:1.内陷:由囊胚植物极细胞向内陷入,最后行成2层细胞,在外面的细胞层称为外胚层,向内陷入的一层为内胚层。
内胚层包围形成空腔,将形成动物的肠腔,因此称原肠腔。
原肠腔与外界相通的孔称为原口和胚孔。
2.内移:由一部分细胞移入内部形成内胚层。
没有孔,以后在胚的一端开一胚孔。
3.分层:囊胚的细胞分裂时,细胞沿切线方向分裂,向着囊胚腔分裂出的细胞为内胚层,留在表面的一层为外胚层。
4.内转:通过盘裂形成的囊胚,分裂的细胞由下面边缘向内转,伸展成为内胚层。
5.外包:动物极细胞分裂快,植物极细胞由于卵黄多分裂慢,使动物极细胞逐渐向下包围植物极细胞,形成外胚层,被包围的植物极细胞为内胚层。
五. 中胚层及体腔的形成大多数多细胞动物在内、外胚层之间形成中胚层。